(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说课稿
环节五:拓展延伸
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
七、板书设计
能力,激发学生 文化的认同感,
学习历史的兴趣。 升华爱国主义
情感。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孔子的主要思想
2. 难点:
各学派人物的思想主张
五、教学方法
教法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 标、学生的认知水平 和年龄特征,学校的 实际特点,这节课我 采用了案例导入、百 家讲坛、拓展延伸的 方式
学法
让学生通过自学、互 学、导学、拓学的方 式,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学生的主 体地位,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为什么孔子 学院数量会 增加?说明 了什么问题
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已经被世界所 认可,也说明我国在世界的地位在不断的提升。更 重要的是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富强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对 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
环节四:课堂小结
谈收获(梳理本课主干知识,形成知识
一、教材分析
说
二、学情分析
课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流
五、教学方法
程
六、教学流程
七、板书设计
已学 内容
教 承上
材
《动荡的春
分 秋》和《战
国时期的社
析 会变化》
本节 内容
后续 内容
启下
部编版教 材第三单 《秦朝的统一》 元第8课
学情分析
知识储 七年备级学生对中国
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历史知识认识 能力还不高,尤其本 课的理论性比较强, 人物比较多
派别 人物 时期 主要观点
《百家争鸣》 意义
(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 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和归纳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2.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老子的思想观点及孔子、老子本人。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二)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文化。
讲授新课:一、老子投影或展示老子子的图片,教师讲述老子的生平:姓李,名耳。
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主要思想:(1)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二: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面,我们以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两方面来了解孔子。
1.孔子的政治思想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目下关于孔子政治思想一段及小字内容。
找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有哪些?请学生根据课本作答,教师投影孔子的政治思想,进行讲解:1,孔子强调“仁”“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2.孔子的教育成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关于孔子教育思想和成就的内容,并进行归纳。
然后,教师为主,做好引导,板书归纳的内容。
①创办私学教师讲解:春秋以前的教育状况是“学在官府”,即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展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认识各家学派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公开课教案_1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按书中内容将学生分成几大学派
导学案、诸子百家的人物资料
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用书中知识和人物资料,弄清本家学派人物和思想
自主学习交流环节
分别展示自己制作的各家人物的名片或简介
诸子百家的人物资料
学生派代表上台介绍本学派人物和思想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作环节
引导学生就课前问题进行展示,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展开。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列表法,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创设问题
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问题资料
中国古代一本书,有人说只要读懂这本书的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了解问题,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产生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以及对后世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学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和其现实意义。
教学用具:PPT
《学评》练习题
学生依次回答
课前问题资料
按学派进行讨论,最后展示
归纳小结、思维扩展环节
老师展示课件,请学生按学派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古今思想的联系
诸子百家的人物,连线题
学生依次发言总结
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学派人物和主要主张
阅读他们的有关著作,更多的了解你自己喜欢的知识
学生课后收集与分享
课堂练习环节(如时间允许)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赛课获奖教案_0
第8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日常生活经验了解老子的思想,通过情境设置来感受百家争鸣的焦点,通过表格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观点2、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重点难点突破】1、重点突破:用情景设置来加强学生代入感,讲述经典故事了解主要思想家的观点2、难点突破:问题讨论,将古人的智慧用于生活,从而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法,情境设置法。
【导入】同学们平时走在长沙的大街上,有没有发现类似的这些宣传?ppt展示视频《梦娃送吉祥》片,同学们知道这些宣传画是在宣传什么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那你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德是在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吗?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板书标题: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笔记【问题一】百家指的是什么?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当时以“子”代表尊称,故称诸子百家。
【问题二】争鸣则指这些政治、学术派别著书讲学、发表见解、互相论战。
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学派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请同学们首先依据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第一部分:主要派别及其主张。
一、主要派别及其主张儒家孔子春秋仁,以德治国,恢复西周制度,有教无类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荀子战国“礼治”道家老子春秋万物有其对立面且可转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任贤”、节俭法家韩非子战国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师:【问题三】请大家根据上述主张,看看他们主要对哪一问题进行论战?生:怎样治理国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选择一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多媒体展示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表格内容。
提示:2.出示材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材料: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提示:(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
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介绍孔子的生平。
提示: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吗?那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称之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教案_0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板块,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板块之间是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公开课获奖教案_0
第8课百家争鸣知道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老子的主要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步骤: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36页第8课百家争鸣。
同学完成导学案。
二.教学内容:什么是百家争鸣呢?“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百家争鸣开始于春秋,鼎盛于战国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和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的主张.老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孔子和老子都是什么时代的人?(春秋)一、老子同学们给老子制作一份简历。
(略)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像,建于宋朝。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班级学生书法作品《百家争鸣》,百家是指哪些学派,争鸣又是什么意思,百家争鸣是一场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一、老子同学们谁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讲述故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可能变好事。
你能举出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吗?考试考好了骄傲,不认真努力,结果下次考试就考差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满,虚心学习,又考好了。
(生)看来古人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子还有哪些观点,在治理国家上他有什么主张?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生)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呢?让我们首先来认识孔子。
(过渡)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走近孔子,了解生平投影孔子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从微观上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古代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以及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各家思想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各家代表人物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4.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老子和孔子,了解控制的政治思想主张及教育成就,了解百家争鸣中所涌现出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2)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重点与难点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2.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
2.学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齐读五句《论语》经典,讲解导入全班齐读“2008年北京奥运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讲解点出:孔子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人物……那为何孔子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齐读、感受“至圣”孔子的崇高地位。
运用文化经典激发学习兴趣,快速将学生引入新课的情境当中。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活动一:《论语》新书发布会结合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掌握孔子的思想、教育主张及成就《论语》新书发布会,了解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成就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此突出重点。
三、思想家——老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知识,化身导游介绍老子,展示老子的名言。
学生化身导游想游客介绍老子,归纳老子的主要思想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乐学爱学历史。
四、百家争鸣何为“百家争鸣”?探究“百家争鸣”原因体验争鸣“百家争鸣”影响讨论“百家争鸣”的原因,体验争鸣,体会争鸣影响再现历史,情境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突破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板块,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板块之间是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图表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准备]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2015年全球祭孔”图片,教师解释: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
在这一天临近之际,不少国家都开始自发祭典孔子。
用祭典这种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在孔子诞辰之际来表达对孔子的追慕之情。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水平与25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世界还在怀念这位圣人贤者?展示《孔子问道图》,提出问题:孔子向谁请教?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探究新知(授新课)1.老子(1)请同学们动手帮老子制作一份档案。
(1)展示老子档案的成果:年代春秋晚期国籍楚国思想①“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准则;“无”——无为通过图表,归纳记忆知识点。
(2)动脑筋: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②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影响老子学说为先秦诸子百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营养。
其思想智慧对于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具有启迪意义(2)讨论,回答问题: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脆弱,柔可以克刚。
这体现老子的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
貌似强大的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增强感性认识。
培养辩证的思想和能力。
锻炼语言能力。
2.孔子(1)孔子的生平活动:请同学们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2)孔子的政治主张①展示文字材料,提出问题:下列两则故事,反映孔子哪些政治主张?故事一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
孔子回家后,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故事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丈夫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感慨地说:“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②动脑筋:什么叫“仁”,怎么样才能做到“仁”?(1)展示孔子名片的成果。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故事一反映的是“仁”,“爱人”;故事二反映的是“为政以德”。
②讨论、回答问题:“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培养学生概述能力。
激发兴趣,了解“论从史出”的原则。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理解“仁”的含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①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②让学生演短剧,加深理解和记忆。
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3)回答问题: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②演短剧“因材施教”。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
子路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书简也掉在地上。
孔子:(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子路:(气喘吁吁地)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成就。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艺术的能力,深刻领悟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成就。
孔子:(严肃地看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后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
孔子:(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徘徊)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曾参:(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老师,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子路:(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你的答复却不同?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
你性子急,(4)影响动脑筋①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提出问题:“曲阜三孔”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地位?②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为什么?做事匆匆忙忙,不假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4)讨论,回答问题:①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②《论语》《春秋》《诗经》。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孔子的地位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百家争鸣(1)历史原因教师用生产力发展引起一系列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②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③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延揽人才。
(2)①填一填:看课本,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兵诸家代表人物及他们生活的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1)归纳与理解。
(2)①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学派名字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培养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通过图表,归纳记忆知识点。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春秋》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孟子战国《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荀子战国—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规律去办事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庄子战国《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兵家孙武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战—反对空②猜一猜:下列句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兵诸家代表人物的名言,你们来猜猜它们分别是谁的名言?(展示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悍),以斩首为勇。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活动与探究全班分为儒、道、法家三组,对“如何建立良好校风”问题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由各派的代表发言。
膑国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②回答问题。
讨论,代表发言。
激发兴趣,了解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理解“读史明智”的观点,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课堂总结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春秋》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孟子战国《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荀子战国——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规律去办事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庄子战国《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战国——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膑战国——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巩固练习1.下图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以下观点符合其思想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D.“为政以德”2.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回答问题。
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D2.B3.(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