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于连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
它描述了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对父母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由无意识的爱和敌意欲望组成。
这种情结表现为儿童对异性父母的性欲望和对同性父母的敌意冲动。
俄狄浦斯情结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俄狄浦斯。
据传说,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后来,他知道真相后,承受不了内心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流放了自己。
弗洛伊德用这个神话故事来解释儿童对父母的爱恨情绪。
俄狄浦斯情结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儿童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情感依恋,同时对父母的爱恨情绪也在无意识中形成。
这种情结在儿童3-5岁时达到高峰,然后进入潜伏期。
在青春期,俄狄浦斯情结会再次出现,但可以通过对象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克服。
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个体的性格形成、欲望倾向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人在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俄狄浦斯情结的困扰。
然而,在现代文明和社会规
范的约束下,这种情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和转化。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1000字俄狄浦斯情结是指个体通常在儿童时期,到达性快乐阶段时,曾被周围的人以及社会环境的种种限制、批判、期待等心理力量所束缚,导致心灵深处不断出现非法欲望。
这些欲望不能公开表露,却对自己产生无法抵挡的吸引力,从而发展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内向的挣扎状态。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了解释汉斯的恐惧症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弗洛伊德按照汉斯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故事:一个少年式独生子,家里有一个新生婴儿,他曾经拥有的母爱就分流到了新生儿身上,因此少年就产生了父亲是个威胁自己的人的想法,产生了一种渴望婚姻又害怕的矛盾感觉。
他在梦中看到一头大马,这头马本身可能是代表父亲的符号,后来这头马又变成了一个女孩的化身,于是汉斯心中就产生了既想娶这个女孩,又害怕她会比较亲近自己父亲的矛盾心态。
俄狄浦斯情结并不只是适用于男孩或少年,女孩或女性同样具有类似的内心冲突和抵抗。
然而弗洛伊德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情结更多发生在男孩身上,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男性在早期的发育阶段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剥夺、强加等压力,从而导致了一种被迫压抑自我的矛盾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很难找到适当的解决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很多时候,这种困境可能会演化为一种长期的心理问题,甚至会伴随个体一生,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精神健康。
理解俄狄浦斯情结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和寻求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许多具有类似性质的问题,比如:情感上的矛盾、自我身份认同、追求自由又惧怕失去、自己期待、家庭和教育中的受限等等。
这些问题的传统解决方式可能是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或寻求更多的建议来缓解自己的困境。
然而,这些方法有时可能无法直接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个体可能需要进一步思考自己的内心感觉,以及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种内省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却是必要的,只有在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后,个体才能真正摆脱自己的束缚,拥有更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试析于连的“俄狄浦斯情结”
试析于连的“俄狄浦斯情结”文/田丽娟“俄狄浦斯情结”是肉体剖析学中的概念。
于连的潜看法中也存在这类情结,它构成于其所生活的家庭情况,在与德?瑞那夫人和与德?拉莫尔蜜斯的恋爱中具体表现出来。
1、“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在剖析《俄狄浦斯王》时首次说起“俄狄浦斯情结”,“或许我们一切的人都射中注定要把我们的第一特点激动指向母亲,而把我们第一个仇恨和搏斗的欲望指向父亲……”[1](P15)对此,约瑟夫?洛斯奈在《肉体剖析入门》中也做过说明,“因为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情况状况,每个孩子都欲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自上满足性欲,而仇恨与他异性的父亲或母亲。
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支撑乱伦的严格忌讳,每团体都知道这个忌讳;因此,这些欲望在黑暗被觉掉掉落,却毕生永久地埋藏在潜看法深处……有时分,潜抑的俄狄浦斯情结打破潜看法的封闭,溜到看法里来了。
不外,它们是以捏造的方法出现的。
”[2](P30)2、于连“俄狄浦斯情结”的成因(一)家庭情况的影响老索莱尔的两个大年夜儿子都生得膀大年夜腰圆,漆黑强健,小儿子于连,看上去肥大年夜孱弱,脸部轮廓很是清秀,一双眼睛又大年夜又黑。
从长相上看于连是个引人怜爱的孩子,然则老索莱尔最不爱好的就是他。
自年幼起,于连那极端深思的神情和极其苍白的神情,就使老索莱尔认为他活不长或许将会成为家庭的担当。
长大年夜后,老索莱尔又关于连爱好读书甚为反感,因此总是老拳相向。
临时以来,因为母亲在家庭中的列席,父亲的厌恶、友好乃至敌视,他们的关系异常主要。
一朝一夕,这类心思上母爱的缺掉,抱负中父爱的友好,使他愈发渴求母爱,渴求找到母爱的替换物。
(二)对年善于自己的贵妇人的偏心于连的学问、才干都使他试图凭此来取得因家世低下而没法享遭到的特权,“宁可逝世上一千次也要青云直上”是他不时崇奉的准绳。
然则,作为一个只要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讲,究竟还有太多情面的乳臭。
当父亲通知他去市长家做家庭教员时,他起首关心的是和谁一同吃饭,而不是能挣若干法郎。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一、本文概述《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下,不断探寻自身命运真相,最终却陷入更深渊的悲剧故事。
本文旨在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入手,深入剖析这部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悲剧性。
俄狄浦斯作为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英雄,其性格中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又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和无法逃脱的命运枷锁。
本文将通过解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和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来揭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所在,并探讨这一悲剧性如何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紧密相连。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希腊悲剧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对人性、命运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二、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俄狄浦斯作为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主角,其性格的矛盾性不仅体现在他的人生选择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他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中。
他既是智者,拥有超人的智谋和洞察力,能够解开斯芬克斯的谜题,避免忒拜城的毁灭;他又是一个命运的囚徒,无法逃脱神谕的诅咒,即便他再聪明,也无法预知或改变自己的命运。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首先体现在他对自我认知的迷茫与清晰之间。
他自信能够解开世间的谜题,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这种自我认知的模糊状态使他在命运的漩涡中摇摆不定,时而觉得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时而又觉得自己被命运无情地捉弄。
这种自我认知的矛盾性不仅加剧了剧情的紧张感,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与内心愿望之间的冲突。
他渴望真理,渴望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但当他真正面对真相时,却又无法承受其重压。
这种行动与内心愿望的冲突使他在面对命运的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无法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愿望的选择。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对神的态度上。
他既信仰神的力量,认为命运是无法抗拒的;他又对神的残忍和无情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种对神的矛盾态度使他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既感到无奈和绝望,又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用语,也是其重要学说之一。
该词源于希腊底比斯英雄俄狄浦斯的传说,他无意杀死了生父,娶生母为妻。
弗洛伊德1900年在《释梦》一书中解释道:Oedipus Complex是指“子女对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欲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对同性亲长的敌对态度感,始见于3-5岁。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的这种恋母情结只发生在潜意识状态中,并不为男孩自己所察觉、承认和肯定,也不会有意识地去执行。
对父亲有一定敌意也属正常,这都是由于对母亲不同程度依赖和眷恋所引起的。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
他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动的情景来印证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由此又演绎出了另外几种情结,即母子之间的“恋子情结”和父女之间的“恋父情结”、“恋女情结”。
在西方文学批评中谈论最多的是杀父恋母情结。
这一情结的内容是指一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伦理倾向:即儿子偏爱母亲,拒斥父亲;女儿偏爱父亲,疏远母亲。
在儿子看来,父亲是社会权势的象征,父亲要儿子必须服从他的意志,特别是妨碍自己早期的性快乐和对财产的享用。
母子的关系似乎更为纯真,不为任何自私的意念所干扰;女儿则把母亲看作是限制她意志取向的权威人物,特别是严厉管教她,要求她必须遵守社会公认的关于性自由的禁制,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她的情敌。
当然,这种情结是由原始意识逐渐积淀为潜意识的。
在意识中,它仅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亲昵,爱抚的愿望以及同性父母不在时的欢喜与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我(受道德约束的行动)的逐渐形成,这种潜意识被压入意识深处,但这个人类最原始的情结却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很多文学名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现着这一情结: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王子及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作家,他运用精神分析进行文学创作,虽然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但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表现上,他们可谓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于连人物形象分析《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于连的性格是什么多重性格小说中索黑尔父子相互敌视的紧张关系令人莫名其妙,比如书中开始便写到老索黑尔和于连的冲突,由于老索黑尔叫了于连两三声没有得到回答,他就扑上去给了于连一拳一巴掌,直打得于连晕头转向、鲜血直流。
即使到后来于连被判死刑关在监狱里,老索黑尔不但不悲伤,而且还要向于连收取“预付给他的膳食费和教育费”。
从这些可以看出,索黑尔父子之间的人伦之情已丧失殆尽。
按照荣格的“阿尼玛”理论,人类的心灵是双重的,不过异性的心理特征通常在人们身上不易被察觉到,它处在潜意识状态,只表露在梦中或投射到周围的某个人身上,(通常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身上的男性心理特征投射到男人身上)但是从小就生长在只有男人的粗暴而没有女人的温柔的环境里的于连,他身上羞怯、腼腆、柔弱等特点,并随着条件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一旦遇到合适的理想中的女性,就会把内心中的女性心理形象投射出来,从而在他身上的男性心里会迅速升居主要地位,因而那种勇敢、冷酷、残暴等充满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就会突现出来。
俄狄浦斯情结与作品分析
俄狄浦斯情结与作品分析在⽂学作品的⼼理分析中,“情结”是⼀个常⽤的术语。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情结,或“情意综”,指⼀种⽆意识的⼼理纠葛,是被意识压抑在⼼灵深处⽇积⽉累形成的具有本能冲动与情绪倾向的某种意念群。
情结由被压抑的早期创伤性经验组成,是⼼理疾病的⼀种原发性病因,存在于个体潜意识之中,它影响⼼灵主体的思想⾏为,使之沉溺于某种情绪⽽不能⾃拔。
精神分析治疗的⽅法是分解、消融这种情结,促使当事⼈从其阴影笼罩中解脱出来。
弗洛伊德⾸创“俄狄浦斯情结”理论;⽽荣格最先使⽤“情结”术语,并且曾经提出“情结⼼理学”。
美国学者赫根汉的《⼈格⼼理学导论》在介绍荣格的⼼理学时解释说:“情结,指⼀组相互联系的观念,它们受到个体的⾼度重视,并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中。
例如,⼀个具有权⼒情结的个⼈会花费⼤量的时间和精⼒去获取权⼒。
”①这种说法⽐较注重社会意识对情结的渗透,得到⼴泛的接受。
在⽂学艺术领域,情结也可能成为灵感的动⼒源泉,沉迷于艺术境界的作家执着地创造某种最⾼的美,这种完美的追求往往源于⼀种强有⼒的情结。
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结在⽂学作品中有着种种表现,因⽽成为作品⼼理分析的对象。
经常提到的情结有: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恋情结、⾃卑情结、权⼒情结、⾦钱情结、⽣命情结等。
⽂学⼼理学俄狄浦斯情结与作品分析前⾯有关⼈物⼼理分析的部分,已提到“俄狄浦斯情结”。
它既得名于古希腊悲剧艺术⼈物,⼜不断地被⽤于解说⽂艺作品的奥秘,可以说与⽂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提出者弗洛伊德认为 “俄狄浦斯情结”是⼀种普遍存在的⽆意识⼼理现象,世界著名的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莎⼠⽐亚的戏剧《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样,都蕴涵着共同的“俄狄浦斯情结”。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个术语,它是指男孩在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恋母忌⽗的⼀种本能倾向,故⼜称为“恋母情结”、“惧⽗情结”或“仇⽗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引言俄狄浦斯情结是由古希腊文学中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角色所引发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一情结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母亲的迷恋和对父亲的反抗。
本文将探讨俄狄浦斯情结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起源俄狄浦斯情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
在《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中,主人公俄狄浦斯杀死了他的父亲拉奥斯,并娶了他的母亲约克忒,而他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当真相揭示后,他感到极度的愤怒和绝望,并最终自杀。
特点俄狄浦斯情结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母亲情结:受到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人们开始重视母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母亲情结表现为对于母亲的情感依赖和无法解脱的迷恋。
2.父亲反抗:俄狄浦斯情结中,主人公对于父亲的反抗表现为对父权的抗拒和对父亲的敌意。
这是由于对父亲的竞争和对父亲权威的反感所导致的。
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俄狄浦斯情结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1.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母亲情结可能导致个体在日后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对母亲的依赖,甚至产生一种对母亲的迷恋。
2.父亲反叛: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父亲反抗可能导致个体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对父权的厌恶和对权威的反抗。
这可能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交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俄狄浦斯情结是一种源自于古希腊悲剧中角色的心理现象。
它表现为对母亲的迷恋和对父亲的反抗,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一情结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并指导我们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俄狄浦斯情节
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亦译俄狄浦斯情结。
是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俄狄浦斯〔Oedip-us〕无意中杀父娶母的神话故事。
背景介绍恋母情结又称作俄狄浦斯情结。
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借用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话故事情节而自撰的术语概念。
神话名称为(俄狄浦斯王),描述俄狄普斯王子命中注定他必定杀死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为妻,他虽然终生小心,竭力防止,但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杀父、娶母两桩大罪,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孩爱母憎父的本能心愿,而女孩则有恋父情结,即憎母爱父的本能心愿,又称“伊赖克特情结〞。
人的这种本能心愿是从原始人的心理中继承下来的,不可防止,无法抗拒,永远留存在人类的无意识领域,它延续活动,以性本能为核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致使人总是产生悔罪之感,因此,这种恋母或恋父情结,被弗洛伊德视之为宗J和道德的起因,由此则道德的起源自然是人类先天的无意识的生物本能一性欲1]。
主要内容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
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妒忌和仇恨等复合情绪。
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
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
认为儿童在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竭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
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
直到有了X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
弗洛伊德认为,男孩畏惧父亲的阉割,而逐渐排除恋母情结。
女孩伊谛普斯情结的产生意味着爱的对象从母亲转向父亲,这一情结在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具〞时到达了顶峰。
如不能很好得到解决就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的根源2]。
新弗洛伊德主义批判恋母情结缺少科学依据,弗洛伊德自己也成认许多人并未表现出这一情结,许多男孩和父亲、女孩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X意。
俄狄浦斯情结的名词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的名词解释嘿,你知道啥是俄狄浦斯情结不?这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名词哦!俄狄浦斯情结啊,就好像是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一种纠结又奇妙的情感。
咱就说啊,这就好比你特别特别喜欢一个东西,明明知道可能不应该去追求,但就是忍不住心里痒痒,想要去得到它。
就像小时候,你特别想吃那颗摆在柜子最高处的糖果,明知道大人不让拿,可就是心心念念,这差不多就是那种感觉啦!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呢。
它说的是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的时候,对于幼儿来说,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哎呀呀,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急,听我慢慢说。
比如说,小男孩可能会对妈妈有着特别的依赖和喜爱,看到爸爸和妈妈亲近就会有点小吃醋呢。
女孩呢,可能会觉得爸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想要独占爸爸的爱。
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哦。
“哎呀,那这不是很奇怪吗?”你可能会这么问。
嘿嘿,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呀!这就像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想想看,我们小时候谁没有过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情感呢?而且哦,这种情结如果处理得当,并不会对我们的成长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反而可能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呢。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类似的情况呀。
就像有些孩子会特别黏着一方家长,有时候还会表现出一些小小的嫉妒。
所以啊,俄狄浦斯情结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它就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
我们要正确地去认识它,理解它,让它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而不是阻碍。
我觉得呀,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复杂又有趣的心理现象,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呀!。
浅谈俄狄浦斯情结,神秘又痛苦的人类精神世界
浅谈俄狄浦斯情结,神秘又痛苦的人类精神世界算一下时间,今年应该是我从了解到学习精神分析的第四年。
对于精神分析,我心存敬畏,认为这是一门深入且复杂的学问,如同无头苍蝇东飞西撞。
直到最近才勉强上道,也是在感悟的时候,顿觉前三年找错了方向,只存敬畏之心不曾打开感受去体会精神分析的奥妙与精华,悔挫的同时庆幸自己总算找对了方向,这其中免不了大哥的帮助与引导。
俄狄浦斯这一概念源自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这个悲剧讲诉了一个恋母弑父的故事。
精神分析流派创始人佛洛依德这样描述:“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对孩子而言是兴奋与性满足这两者的持续。
与此同时母亲表达给孩子的那些感觉,来自于她自身的性欲活动——拥抱、摇篮,这些被认为是完完全全的性对象客体的替代品。
如果告诉一位母亲,正是因为她的温柔而唤醒了孩子的性冲动,可能会令这位母亲非常震惊。
母亲会认为她表达出的行为姿态是与性无关纯粹的爱,根本不存在性欲的成分。
因为她照顾孩子时并不存在小孩性器官的兴奋。
但是我们明白,性冲动的唤醒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殖区域的兴奋,温柔也能令其兴奋。
”是不是看起来叛逆且不解其意,甚至发出质疑:母亲与亲子的关系为何会存在性欲?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大逆不道的疯魔邪教之言。
但请注意我的开头声明,了解这一知识,我们不能带着偏见与表层的概念去探究,而应该带着感觉,打开自己的内心去体会。
这里的性讲的是力比多(libido)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而是身体上带来的一切快感,是一种本能,一种驱动力。
举些简单的例子,吃饭(口欲),排泄......等等带来的快感,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力比多,也正是这些欲望,驱使着我们去做这些让我们舒服的举动。
吃一顿美味的大餐,让我们感到满足;与相爱之人的触摸,让我们内心悸动。
这些都是满足力比多得到的快感。
谈到力比多,我们不得不讲攻击性,对他人的挑衅、侵犯带有破坏性行为的举动都是破坏性。
破坏性是内心的一种能量,争吵、打架都是攻击性驱使着我们。
俄狄浦斯期情感与性欲的成熟
俄狄浦斯期情感与性欲的成熟在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中,人物俄狄浦斯经历了情感与性欲的成熟过程。
他作为一个王子,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狄浦斯在情感和性欲方面的发展,并分析这一过程对他个人命运的影响。
首先,俄狄浦斯作为一个年轻的王子,情感上还处于相对稚嫩的阶段。
他对于自己的出生和身世一无所知,但在与父母分离后,他潜意识中对母亲的思念和依恋情感已经开始萌芽。
这种情感对于俄狄浦斯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但也埋下了后来的悲剧种子。
随着剧情的发展,俄狄浦斯获知了自己的命运。
他得知自己注定要杀父娶母,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困惑之中,对命运的不可抗拒感充斥着他的内心。
这种情感的打击使得俄狄浦斯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
在与拉伊俄瓦克斯(Jocasta)结婚后,俄狄浦斯的性欲得到了满足。
然而,在得知拉伊俄瓦克斯实际上是他的母亲之后,俄狄浦斯陷入了巨大的愧疚和自责之中。
他的情感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从最初的爱慕和向往,到后来的悔恨和自我惩罚。
这种情感上的成熟和变化直接影响了他的个人命运。
与此同时,俄狄浦斯还要面对当时底比斯所面临的瘟疫。
作为一个英明正直的国王,他必须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积极地展开调查和追查真相。
这种对任务的承担和责任感体现了俄狄浦斯性格中的成熟和坚强。
然而,随着真相的逐渐浮出水面,俄狄浦斯对现实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命运和亲人的罪行,他感到极度的愤怒和绝望。
这种情感上的冲动使得他做出了一个残酷的选择,他选择用刺瞎自己的双眼来逃避现实的残酷。
总的来说,俄狄浦斯在情感和性欲方面经历了成熟的过程。
他从一个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开始,到面对命运的挑战和质疑,再到对自己欲望的满足和后来的愧疚与悔恨,这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塑造了他的个人命运。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情感和性欲不仅仅是个人的体验,它们也与个人的命运和人生意义密切相关。
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纠结欲望与道德的心理冲突与妥协
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纠结欲望与道德的心理冲突与妥协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纠结:欲望与道德的心理冲突与妥协在古希腊悲剧中,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整个剧情围绕着主人公俄狄浦斯展开,他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纠结与冲突。
这其中,最显著的便是他的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以及最终的心灵妥协。
本文将通过对《俄狄浦斯王》的分析,探讨这些心理纠结的原因,并探讨俄狄浦斯是如何在复杂的心理压力下找到自己的妥协。
首先,俄狄浦斯的欲望是他心理纠结的源头之一。
作为一位英雄与国王,俄狄浦斯拥有权力和荣耀,但他同时也追求其他的欲望,尤其是对真相的渴望。
当神谕告诉俄狄浦斯他注定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并与自己的母亲结婚时,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世,并决心揭开事实的面纱。
他的欲望带给他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然而,这与他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道德伦理产生了冲突。
其次,道德的心理冲突是俄狄浦斯心理纠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希腊社会中,杀死父亲娶母亲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行为。
然而,由于逃避神谕所预言的命运,俄狄浦斯不知情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拉伊奥斯,并与自己的母亲约克瑟波结婚。
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时,俄狄浦斯不得不面对他道德冲突的现实。
他意识到自己是如此荒唐地践踏了道义,在悲伤和愧疚中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在这种纷琐的心理纠结和道德压力之下,对于俄狄浦斯来说,找到心灵的妥协成为了生存的必然。
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现实。
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逐渐展现出他的坚韧和果敢。
俄狄浦斯毅然决然地盲目了自己的眼睛,并将自己流放出城。
这样的举动不仅表明了他的忏悔和自罚,也展示了他对血缘关系的尊重和对神谕的顺从。
然而,妥协并不代表和解或者解决问题。
对于俄狄浦斯来说,妥协是他内心混乱情绪的一种方式,是他在道德与欲望之间找到平衡的方法。
他是否应该为自己无意中犯下的罪行受罚?这种深深纠结的问题在他流亡他乡的日子里不断困扰着他。
尽管他采取了行动,但他的内心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
浅论_红与黑_中于连的__俄狄甫斯情结
219
二时,可能意味着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方 认为你很吸引人,对你的谈话很感兴趣,这 时对方的瞳孔会扩张;二是对方对你的谈话 非常怀疑,而表现出的非语言性挑战,这种 情形下对方的瞳孔会收缩。因此,若要与对 方 建 立 良 好 的 默 契 , 应 有 60-70% 的 时 间 注 视对方,这会使得对方喜欢听你的谈话。于 是,也就不难想象,紧张、羞怯的人由于讲 话时目光注视对方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就 不容易被人信任了。这一点对教师来说就显 得非常重要了,如果你讲话时不面对全班学 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往,学生就不喜 欢听你讲话,同时你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 去发现他们对课程的反应。
参考文献 [ 1 ]温 梁 华 《 教 育 未 来 学 》 云 南 大 学 出 版 社 1991年出版 [2] 何 克 抗 《 建 构 主 义 - - 革 新 传 统 教 学 的 理 论 基 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尹俊华、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4 [ 4 ] 乌 美 娜 《 教 学 设 计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1 9 9 4 [5]施良方《学习心理学》上 海人民出版社 1988
浅论《红与黑》中于连的“俄狄甫斯情结”
张 焱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
[摘 要]本 文 从 弗 洛 伊 德 精 神 分 析 学 角 度 , 讨 论 了 于 连 的 “ 俄 狄 甫 斯 情 结 ” 的 成 因 及 其 在 书 中 的 表 现 , 旨 在 用 新 的 视 角 , 揭 示 于 连 悲 剧
“力比多”( libido) 转移到新的性对象上 去。
从于连的身世不难看出,于连出生在一 个从小缺乏母爱,也没有姐妹的环境之中。 哥哥们常常欺负他,父亲常常训斥他。在弗 洛伊德的理论中,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包括: 本 我 ( id) , 自 我 ( ego) 和 超 我 (superego)。个性最初包含本我,自我试 图消除本我的压力,自我将心理的压力投入 某一物体以满足本我的需要。自我的功能受 到超我的影响,即父母和社会其他人的影 响。其中强健的自我是健康个性的保护,因 为自我是本能需求的释放者和控制着。如果 个体童年能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个体就能在 本我与自我间取得和谐,从而形成健全的人 格[3]。很明显,于连的出身环境很不和谐, 因此它不可能拥有健全的人格。他应该属于 弗洛伊德所说的神经过敏者(neurotics)。 因而,于连的“俄狄甫斯情结”不同于普通 正常人的情况,应该成为是变态、畸形的 “俄狄甫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节
浅析俄狄浦斯情节摘要: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
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
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
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关键字: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节一、俄狄浦斯情节的来源俄狄浦斯情节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
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鳏死。
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
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
长大了以后,他创下许多英雄事迹,而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不久,有场可怕的瘟疫降临底比斯,然后他才知道自己曾经杀死自己的父亲—那是很久以前死在他手下的一个旅行者。
他也发现原来与他共事王位的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
预言实现了,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交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现者、命名者,他根据《俄狄浦斯王》在性本能的基础上以精神分析学为工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即弗洛伊德 1900 年在《梦的解析》一书中 Oedipus Complex 意为恋母妒父心理,发出对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的终极追问,诠释“人之谜”的隐喻,解读出人类永恒的“宿命”。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在精神分析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用语,也是其重要学说之一。
该词源于希腊底比斯英雄俄狄浦斯的传说,他无意杀死了生父,娶生母为妻。
弗洛伊德1900年在《释梦》一书中解释道:Oedipus Complex是指“子女对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欲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对同性亲长的敌对态度感,始见于3-5岁。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的这种恋母情结只发生在潜意识状态中,并不为男孩自己所察觉、承认和肯定,也不会有意识地去执行。
对父亲有一定敌意也属正常,这都是由于对母亲不同程度依赖和眷恋所引起的。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
他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动的情景来印证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由此又演绎出了另外几种情结,即母子之间的“恋子情结”和父女之间的“恋父情结”、“恋女情结”。
在西方文学批评中谈论最多的是杀父恋母情结。
这一情结的内容是指一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伦理倾向:即儿子偏爱母亲,拒斥父亲;女儿偏爱父亲,疏远母亲。
在儿子看来,父亲是社会权势的象征,父亲要儿子必须服从他的意志,特别是妨碍自己早期的性快乐和对财产的享用。
母子的关系似乎更为纯真,不为任何自私的意念所干扰;女儿则把母亲看作是限制她意志取向的权威人物,特别是严厉管教她,要求她必须遵守社会公认的关于性自由的禁制,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她的情敌。
当然,这种情结是由原始意识逐渐积淀为潜意识的。
在意识中,它仅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亲昵,爱抚的愿望以及同性父母不在时的欢喜与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我(受道德约束的行动)的逐渐形成,这种潜意识被压入意识深处,但这个人类最原始的情结却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很多文学名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现着这一情结: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王子及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作家,他运用精神分析进行文学创作,虽然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但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表现上,他们可谓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从司汤达的精神世界论《红与黑》中于连的极度自尊
从司汤达的精神世界论《红与黑》中于连的极度自尊《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关于书中于连这个人物的讨论探究十分激烈。
在此笔者挑选于连性格中的一个特点—他的极度自尊,并结合司汤达的精神世界来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
一、司汤达的经历是于连极度自尊性格产生的根源司汤达出生在法国东南小城勒诺布尔市的律师家庭。
他幼年时深受保守父亲和耶稣会成员家庭教师精神和肉体上的严重摧残。
司汤达的父亲生性沉默寡言,对待孩子十分冷淡。
可以说司汤达很少得到父爱。
他的母亲在他七岁时去世,司汤达的父亲又将他交给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教师,一心想要把他培养成保皇党人和天主教徒。
但是司汤达内心十分抗拒。
他将家庭教师称作伪君子,也恨透了父亲的自私、顽固与冷漠。
在这样的压迫中,司汤达很希望找到一条出路,不同于他父亲人生轨迹的出路。
这种急切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心理使得司汤达的性格中有极度自尊的因素,他想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坚持。
而且司汤达自小外形不佳、身材矮小常常受到同龄人的排斥和欺负,再加之他强烈甚至扭曲的“恋母情结”,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这使他渐渐养成了自卑的心理。
这也是后来在《红与黑》中,司汤达将于连设置成一个从小体弱多病,时常被父亲和兄长暴打人物的原因。
而且他的父亲视财如命,于连体弱多病的身体状况不能给他带来丝毫利益,因此常常遭受父亲的辱骂。
这种生长环境使得于连带有强烈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在于连接触上流社会之后逐渐变成极度的自尊。
二、司汤达的精神追求是于连极度自尊性格产生的重要因素(一)司汤达的情感世界艺术家创作艺术的原动力往往是被压抑的种种欲望。
司汤达的创作也是如此。
司汤达一生浪漫,但是他的感情生活却并不如意。
为了弥补现实的缺憾,他将《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塑造成一位外表清秀、目光深沉热情的十七岁少年。
这样的外貌塑造符合司汤达对于理想外貌的追求。
司汤达一生有过三个恋人,演员梅拉尼·吉尔贝、意大利米兰人安杰拉·彼得拉格鲁瓦和一位已经是伯爵夫人的名叫梅蒂拉达·维斯孔蒂尼的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认 为 ,人 类 应 该像 躲 避 瘟 疫 一 样 罚 海 斯 特 和她 的 情 人 ,走 上 一 条 从 至妇 女 活 动 家 。 地 去 回避 性 行 为 ” l _ 被 视 为 是 学 者 到 魔 鬼 的 1 我 毁 灭 的 不 归 路 。 。 性 7 " t 危 险 的 、具 有 破 坏 性 的 、反 而 的 力 从 某 种 程 度 上讲 ,他 真正 要 维 护 的 参 考 文献 : l 1 】霍桑 : 红 字》 熊 玉 鹏 , 乃 《 , 姚
北 20 第 帑 ,而 通 奸 则 更 视 为 是 不 符 合 伦 理 不 是 他 那名 存 贸 的婚 娴 . 也 不是 强 译 , 京 燕 山 出版 社 , 0 0年 ,
4—4 页。 4 5 道 德 的 . 应 该受 谴 责 的 人 类 没 有 丈 夫 的 权利 与尊 严 .而 是 清 教 礼 会 是 【 余 凤 高 :西方性 观念 的 变 2 J 《 享 受 性 门 由 的权 利 .而 作 为处 于 被 父 权 制 及其 男 权 意 识 形 态 。 迁 》 湖 南 文 艺 出版 社 ,0 4年 , , 20 第 那 位印 轻 的 牧师 、海 丝 特 的情 支 配 街 地 位 的女 人 更 没 有 这 样 的 权
一
、
“ 狄 浦 斯情 结 ” 俄
弗 洛伊 德 在 分 析 《 狄 浦 斯 》 首 次 提 及 “ 狄浦 斯 情 结 ” “ } 我 们 所 有 的人 都 命 中 注 定 要 把 我 们 的 第 俄 时 俄 ,也 , f =
一
个 性 冲 动指 r 亲 ,  ̄-我 仃 第 一 个 仇 恨 和 屠 杀 的愿 望指 向父 亲 … … ”1( 1 ) 此 , 瑟夫 ・ 斯 奈 在 《 神 u J ii rt il J 1l 5 对 P 约 洛 精
陌服 男 人 ,而胃 还要 绝对 地服 从 于 说 中 的女 : 公 ,她 在 丈 夫 K期 杏 自我 忏 悔 .但 他 始 终 没 有 承认 他 和 人 男 人 , 们 是 男人 的所 有 物 因 此 , 无音 讯 , 知 是死 是 活 的情 况 下 . 她 不 不 海 丝 特 的爱 情 是 合 理 的 正 当 的 , 更 小 说 叶的 女 主 人 公 海 丝 特 ・ l 白兰 因 仪 触 犯 了禁 欲 主 义 这 一 宗 教 规 范 . 没 有 对 海 丝 特 x d 珠 儿 尽 过 一 份 作 , , l 为 婚 外 性 行 为 , 认 为 犯 _邋 奸 罪 . 更 为严 霞 的是 她 背 叛 了 丈夫 ,犯 了 为 爱 人 、 亲 的责 任 , 某 种 意 义 上 被 r 父 在 认 为 是 背叛 r丈 犬 , 叛 r上 帝 , 背 他 通 奸 罪 ,因 此 她 受 到 了 那 样 残 酷 的 他 同 样 是 父权 制 的一 个 代 表 。
-父 权 礼 会 宗 教 对 妇 女 的 压 迫 , 子 是 他 的 耻 辱 不 与 她 相 认 ,反 而威 女 性 所 不 敢 涉 足 领 地 的 通 行 证 , 广 同 她 时 也 体 现 了 人 们 普 遍 受 到 了 性 压 胁 海 斯 特 不 许说 }他 的身 份 , 而且 已 自己打 方 式 捍 卫 个 人 权 利 从 一 { { 抑 。在 那 个 把 禁 欲 活 看 成 为 一 种 开 始 怀 着探 寻 真 理般 的热 情 走 上 复 个被 侮 辱 损 害 的女 性 .成 为 一 个 永 行 为准 则和 宗 教 规 范 的社 会 里 。 教 仇 之 路 , “ 决依 照 自己 的方 式 来 惩 不 放 弃 追 求 幸 福 的 自 由思 想 者 , 甚
挑 - a '
试 析 于连 的“ 俄狄 浦斯情 结"
文 / 丽 娟 田
“ 狄 浦 斯情 结 ” 俄 是精 神分 析 学 【 的 概 念 。 f 】 于于其 所生 活 的家 庭 环 境 , 它
与德・ 瑞那 夫 人 和 与 德 ・ 莫 尔 小 姐 的 爱情 中具 体 体 现 出米 。 拉
小时 , 而且 从 那 以 后 . 她 的柯 生 之 个 人 所 有 物 。存 ¨睹 妻 子 因 通 奸 而 与 排 挤 也 正 因 为 她受 到 了这 样 的 在 年 她 都 不得 取 下 字 。这 小 仪 体 现 众 受 辱 之 后 ,他 不 仪 视 自己 的妻 排 挤 ,使 她拥 有 了一 张进 入 其 他 她
要 接 受 f 的惩 罚 。她 被 判 在 众 目 惩罚 : 帝 睽 睽 之 下 ,胸 前 佩 戴 着 象 征 着耻 辱
在整个 小说 的捕写过 程 当中 ,
在小说 r, 杰 ・ f罗 i 奇林 沃 斯 是 父 我 们 处 处 可 以 看 到 海 丝 特 ・ 白兰 作
的 红 色 字 A 在 绞 刑 台 f站 i 个 权 制 社 会 的 典 删 代 表 他 视 白 兰 为 为 一 个女 性 所 受 到 的全 社 会 的侮 辱 - i
利 。 如圣 托 马 斯 认 为 的 “ 然 女人 人 ~狄 梅 斯 迪 尔 . 他 而 言 , 成 了 正 既 对 爱
5—5 页。 1 2
是 从 亚 当 身 . 下 的 一 根 肋 骨创 造 男 人要 求 女 人 为 之 奉 献 一 切 ,牺 牲 取
分 析 入 f》 1 中也 做 过 解 释 , 于罂 儿 时代 和童 印 期 的 环 境 状 况 . “ 每个 孩 : 渴 从 与 f 己异 性 的 父 亲 或 母 亲 都 _ = l
于 了被 支 配 l 地 位 ,她 仃 不 仅 要 仪 仪 限 于 生殖 行 为 』” 【] 们 小 甚 至用 鞭 子抽 打 F 己 、绝 食 来 进 行 者的 j 。 3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