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_三农问题_的政策简析及建议

合集下载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在抓好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设施滞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足。

2.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和务工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经营风险高、务工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3.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业补贴、保障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方式,稳定农民经营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抓好三农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发展。

剖析三农问题解决应对措施

剖析三农问题解决应对措施

剖析三农问题解决应对措施背景“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长期难题。

在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三农问题的解决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主要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存在多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包括:1.土地问题:土地规模小,耕地资源紧张,耕地保护不力。

2.资金问题:农民贷款难,融资成本高。

3.科技问题: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方式陈旧,生产效率不高。

4.收入问题: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分配不公。

5.乡村治理问题: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滞后。

应对措施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办法,以下是其中的主要措施:土地问题1.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扩大农田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推进土地整治:对耕地进行整治和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土地收入。

资金问题1.发放农村贷款: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发放贷款,支持农民发展农业、养殖、林业等产业。

2.实施“三农”补贴政策:给予农民生产和生活补贴,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问题1.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议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和检验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

收入问题1.加强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允许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土地的值钱性,提高农民的收益。

乡村治理问题1.改革乡村治理体制:加强乡镇、村委会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2.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结论尽管三农问题仍然存在,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和改革政策,三农问题的解决逐渐向好。

在未来,中国政府还需要继续加强农业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

其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解决对象。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中的三农问题。

首先,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长期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确权颁证、承包期限延长和流转市场化等改革措施,使土地流转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

此外,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防止土地恶性流转和农村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也是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其次,农业现代化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一批有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推动农业技术的升级和普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再次,农民收入增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

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首先,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最后,加强农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抓好三农工作的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的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的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


了有效地推动三农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
1. 农业产业发展,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灌溉设施、农田水利和道路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和稳定性。

2. 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村电商和旅
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民
创业和发展农村小微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3. 农民收入增加,可以通过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和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
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土地
承包经营权稳定,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5. 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友好型转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抓好三农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施策,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一起努力,共同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意见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意见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1. 完善政策支持: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增强农民的收入能力。

3. 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5. 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和引导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6.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帮助他们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7. 关注农民权益保护:加强农民权益保护,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流转权等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8.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方面,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9.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源、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实施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0.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业支持和就业机会,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这些意见建议只是农村工作的一部分,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有更多的细化和完善。

希望能够对您在三农工作中有所帮助,并为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农村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三农”问题及建议

“三农”问题及建议

“三农”问题及建议一、财政支农投入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直接支持和间接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农业投入呈倒金字塔结构,中央和省级农业农村投入总量大、增长快,而市、县特别是县一级,农业投入十分有限,农业项目主要是靠上级申请安排。

总量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一些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缺乏立项支持和投入保障。

(二)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交通、供电等方面建设比重较大,而直接用生农业生产发展和科技投入的比重较小,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生产性补助、重大病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比重偏小。

(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

由于财政农业投入渠道较多,实行分部门管理,部门分割严重,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的重复和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强化财政支农投入、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议:一是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特别要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除了公益性项目外,投资的对象应主要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加大户,把资金真正用实用好。

此外,还要继续加大各种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对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职责、方式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特别是要明确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性经常性收入的比重,规范地方政府农业投入主体行为,遏制地方财政对农业“虚投”现象的发生,保障政府财政投入对农业足额、及时和高效的投入。

要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提高从集体土地的出让金中提取用于农业发展资金的比例。

三是建立农业资金投入的协调统筹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支农资金的项目整合、区域整合和政策整合,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将现有的重大支农政策和以后出台的扶农政策资金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科目,作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固定下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谈谈中国“三农”政策存在的弊端及正确的解决办法

谈谈中国“三农”政策存在的弊端及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国存在的三农问题一、农业脆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曲线始终处于强幅波动之中。

由于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对农业的调节还很不到位,因此,中国农业的周期性波动不是主要由供求关系等市场力量所决定的,而主要是由政策偏差和政府行为的不良偏好所决定的。

资源瓶颈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耕地仍然是发展农业的基本要素。

但是,中国有限的耕地却每年以上百万亩的速度急剧减少。

中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数的1/4—1/5,可用于灌溉的水源日益减少。

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由于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地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所引发的短期行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

现有金融体系根本不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农民即使有合理信贷需求也融资无门。

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至使大量农用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村公共用品供给严重不足。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承包制度遇到新挑战。

这种承包制把土地使用权分散到全国2亿多农户,过于精细而形不成规模,无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人口增减流动和耕地数量的变化,承包权长期不变与调整承包面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虽然中央政府一再声称家庭承包制的政策“长期不变”,但各地正在推行的所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正在动摇着承包制的基础。

其未来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做出一个明晰的判断。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放弃或失去土地的农户能否有一个新的谋生出路。

如果没有这种出路,或者眼前有路而最终走不通,那么,他们重新返回土地的要求就会始终存在。

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已经走到了一个关节点上,能否正确处置,关乎中国农业未来的兴衰大计。

二、农民贫困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幅急剧下降,1996年为9%,1997年为6.4%,1998年为4.7%,1999年为3.3%,2000年为2.1%。

1995年每亩农业纯收入为376元,而2000年下降为161元。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第1篇三农问题解决方案一、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二、目标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效益。

3.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4.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三、解决方案1. 农业方面(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2)发展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

推广设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比较2. 农村方面(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3. 农民方面(1)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

四、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

制定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 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

3. 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农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

三农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

三农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表面看来,它涉及农村建设、农产品销售、农民生活等多个方面,但实际上,它背后的根源在于国家经济体制、财富分配模式以及政策执行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实际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一、深入推动农村改革农村改革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点,但扩大农村改革的进程仍然需要努力。

目前,许多旧社会的制度和政策仍然存在,如土地制度、户口制度、农业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等政策制度。

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一系列措施,以适应当前农民的新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加快落实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是车间的生命线,也是农民的“饭碗”。

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前几年国家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例如流转价格低、流转的标准不清、流转的农民保障等问题。

因此,在未来,需要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整合政策资源,建立农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合理确定流转价格和流转标准,并加强农民权益保障与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使其成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催化剂”。

三、助力农村电商的发展现在是一个信息传播、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盛行的时代。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优势发展农村电商,不仅有助于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也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的积极探索农村市场,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三农改革的一部分,正在成为重要的支柱。

同时,电商还能够提高三农问题解决的效率和速度,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化技术,着眼于下乡,提高品牌价格,减少农民生产成本,让农村发展成为支撑国家宏观经济的一个新引擎。

四、加大对城乡差距的监测力度当前,城乡在经济、医疗、教育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

要逐步调整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格局,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那么你对三农问题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三农问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三农问题的介绍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农”的弱质性首先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无论它是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还是现代农业阶段,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它不仅要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还要面临很难预料的自然风险。

其次是受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总是受到一个上限的制约,追加在农业上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即使农民增加再多的投入也无法突破这一上限,而第二、三产业却没有这样的上限,其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虽然现代科技使农业获得惊人的发展,但依靠科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空间越来越小。

第三是由于我国现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一些大中城市甚至越过小康,进入相对富裕阶段,加上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居民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有的甚至会减少。

因此农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低下。

制度因素“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

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

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很多重大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结构不协调问题。

所以,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农业农民【正文】一、“三农问题”的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突出的是农业产业化问题;农村问题表现为农村城市化,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农民问题表现为农民市民化,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民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和生存条件;农民将所得收入用于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

二、“三农”问题的现状我国的农村一直在持续膨胀,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现实,城市的发展甚至还没有达到能容纳农村增加出来的那部分人口的水平。

强调经济增长高于一切,经济增长得益于以牺牲眼前利益为代价的高比例投资,得益于对重工业的集中投资,而这种做法就使农业的发展更加不能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虽然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使农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了,但没有出现一个有效的组织或市场刺激或拉动他们消费,去改善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农业,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了,部分地区有条件以机械代替人畜合力进行农业作业,农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了等等。

但是离现代化也只是进了一步而已,就目前的状况,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1、我国农村现状(1)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太低,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市场组织能够将千百万分散、狭小且一样的家庭生产与国内、国际大市场联系起来。

(2)普遍被农民接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善农村土地的所有制性质,让耕地变为其他用途的可能性仍很高。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低。

我国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对策: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普及高科技设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人才倾向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引导农村人才回流,支持农村自主创业。

五、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科学化耕作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

六、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农村居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业获取收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对策: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七、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题成为农民创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对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一、农业现代化问题:传统农业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低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

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二、农村发展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供给。

三、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建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障不力。

建议: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等机制。

五、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六、农村教育医疗问题: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低。

建议: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推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居民享受优质服务的可及性。

七、农业保险问题: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不同风险保障需求。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3.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5.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

6. 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药农肥的科学使用、农田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8.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三农经济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农业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政策支持力度不均,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

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无法享受到现代化农业带来的福利。

二、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产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耕作方式陈旧、生产条件跟不上需求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急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农产品质量不高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等问题,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

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农产品市场不畅由于信息不对称、流通不畅、价格波动大等原因,农产品市场常常出现供需失衡、价格虚高虚低等问题,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支持不足,缺乏金融服务使得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

六、土地流转难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碎片化、规模农业发展不足、承包期限不足等,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多数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缓慢,远远跟不上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三农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八、农村人才短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人才短缺,培养本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九、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
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5.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6.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7.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承包关系,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8.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9.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10.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通过以上意见建议的实施,可以为三农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三农工作是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全面发展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为了做好三农工作,以下是十个措施建议:1. 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加强土地保护和利用:加强土地整治,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水平,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3. 发展农业科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6.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民组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7.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和综合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8.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9.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贷款和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10.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以上是针对做好三农工作的十个措施建议,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土地保护和利用、农业科技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组织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在中国,三农问题一直被视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挑战。

三农问题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稳定以及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完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解决方案。

首先,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产业支持和资金扶持。

例如,鼓励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数字化技术和市场支持,帮助农民将农副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强农业保险制度以及改善农民的土地权益来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村金融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除了政府的努力,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解决三农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农村开展社会责任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和合作机会,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企业还应该关注农民的利益,采取公平的商业行为,遵守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层面,各界应该关注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改善。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合作,增加对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供给。

同时,可以鼓励更多的大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此外,可以开展农村教育和医疗的志愿者活动,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医疗人员前往农村支教和义诊,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企业应该参与农村发展,提供支持和机会,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农村公共服务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9一
万 方数据
上海农业科技
了,其正常经营库存的超过部分所占用的资金利息、储备费 用等,政府就用超储补贴的方式对粮食经营企业实行补贴。 由于国家要求粮食企业必须实现顺价销售,而目前粮食补贴 全部投放在第二个方面。 因此,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补贴效率低下, 并且与wT0的补贴原则不相衔接。粮食补贴成了各级财 政的一种负担。粮食企业坐拿补贴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 事情,感受不到任何市场风险。而种粮农民却感受不到保护 价政策的作用。
一10一
万 方数据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简析及建议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蔡晓梅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1106 上海农业科技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eriodical_shnykj200403006.aspx
收稿日期:2004—3—22
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2.3如何配置资源。如何把资源转化为产品有时候一些 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有些地区也具有生产这些产品的资 源,但由于资源配置不当,生产的产品由于质量不好失去市 场或卖不出好价钱。可见,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用科学技 术合理地组合资源,生产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从某 种意义上讲,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 农业的过程,也就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4如何把产品转变为商品,以实现包含在产品上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
对粮食的补贴政策与wTo的原则是相冲突的。改革的重 点。一是要积极加大绿箱补贴的力度;二是要逐步废除与 wT0原则冲突的对粮食企业的直接补贴;三是要用好用足 黄箱补贴政策。 4.1.1补贴范围。适宜在主产粮地区实行,开放地区可不 给予生产补贴。 4.1.2补贴的标准和规模。补贴标准的测算可按种粮面积 计算。也可按粮食企业实际收购的保护价粮食数量进行计 算。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可由基层政府确定。 4.1.3补贴方式。目前可以选择的补贴方式有3种,一是 通过国家粮食购销企业在收购环节结算时支付给售粮农民, 但这容易引起价格与补贴的混淆,不利于体现补贴措施独立 性;二是用应支付的生产补贴代粮农缴部分农业税或乡村统 筹提留;三是按农民实种晚稻面积由县乡政府组织核定后补 发到农户。具体补贴方法,可由财政通过农业发展银行开设 的粮食补贴专户将补贴资金逐级拨补到乡(镇)财税所,以村 为单位造册到乡镇财税所领取补贴,或售粮农户凭粮食企业 收购凭证到乡镇财税所领取补贴。 4.1.4补贴的资金来源。主要从现有粮食风险基金中解 决。一是加大对老库存的处理力度,二是调整现有粮食风险 基金的使用结构,三是通过国家财政加大补贴规模或通过其 他渠道筹集专项基金。 4.1.5强化对补贴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第・,实行专户管 理,专款专用。第二,职责分离、共同监管。当前为促进农民 增收,采取一些相关政策,如实施以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税 费改革、必要的专项补贴等。但如果不伴随一个大的政策, 即加快城镇化进程,那么农民收入不仅在短期内,而且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快速增长。 4.2辅以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 4.2.1为什么要实施城市化战略。我国加入w1D后,要参 与国际竞争,三农矛盾将更为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 多,如加快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 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 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 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也。目前三农问题已引起政府和 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领导人言之凿凿把它视为重中之重,为 政之首。三农问题首先是农民的收入问题。作者从我国粮 改政策的历史背景来演示三农问题的变迁。 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粮食的政 策;1979~1984年统超购平均提价53%;1984~1989年5 年间,粮食收购价格年均提高12.0%,粮食市场价上涨了 78.2%,年均上涨12.2%;1990、1991年两年粮食收购价下 跌幅度达6.8%、6.2%,粮食市场价也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 下跌4.8%,价格的下跌迅速反映到粮食生产上来。1991年 粮食减产2.5%,1992年也只恢复性增产1.8%。从1991 年,国家开始提高城市粮食销价,1992年实行购销同价,1993 年,国家宣布放开粮食经营和粮食收购价格,并准备从1994 年起实行保量放价的粮食收购政策。在收购价大幅度提高 的推动和刺激下,1992~1994年的粮食连续大幅度涨价, 1997年国务院决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1997年7月份 国家正式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高于市场价格较大规模的粮食 保护价。 以上分析表明,粮食价格对粮食生产会起到明显的调整 和促进作用。从粮食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粮食价格上 涨,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强的影响; 而若价格下跌,却会在第二年就立即反映到粮食生产上来。 由此不难看出,要实现粮食生产新的增长,需要付出的价格 上涨的代价将越来越大。 2执行情况 2.1存在问题粮食保护价的直接目标,是期望改变粮食 市场上的供求对比关系。使粮食产业继续回到稳定发展的轨 道上来。然而执行的结果是:到1997年底,国有粮食企业的 存粮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7.4%,超过正常库存容量的72%。 销售困难,库存增加。粮食储存费用不堪重负。粮企亏损情况
4政策建议
4.1
2004—3
的财政压力等。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转移。 据统计,一个城市人口达25万,才能显示出规模效应。 2000年我国县级城市共2074个,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中仅 13.1%的城市,达到应有规模,还有86.9%的城市,资源没有 得到充分利用,发展空间很大。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4.69 亿,其中剩余劳动力约2亿,平均到2407个地(市)、县(区), 一下子要增加近10万个就业岗位,靠政府和现有企业的力 量,恐怕是力所难及。因此,转移农村劳动力,应解放思想, 转换视角,通过鼓励创业来推动就业。农村剩余人口的就业
建立与wT0原则相衔接的粮食补贴方式
目前中国
出路,在第三产业。 4.2.2配套措施。主要措施有:(1)改变小城镇战略,将重 点放在大中城市。根据人口学中“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劳 动力流动遵守就高原则,总是从边际效益低的区域,流向边 际效益高的区域。与小城镇“无边落木萧萧下”形成鲜明对 比,大中城市民工潮则年年看涨。(2)土地承包制度30年不 变,这30年的土地使用权,可有偿转让只要能变现,再加上 农民的自筹资金,可解决农民进城创业的现实困难。(3)改 革现行的贷款制度。允许农民取得银行贷款。我国目前的 银行贷款办法,尚不允许以耕地为抵押,而国际上这种做法 却很普遍。加入w1D后,农业发展银行也可转换职能,为农 民开办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业务,同时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 政策。如5年之内予以靠抵押贷款的农民退税。以财政支 农资金,为退税提供空间。(4)改革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户 籍制度使那些想迸城的农民一筹莫展,望之兴叹,也使城市 的产业链效应大打折扣。考虑户籍制度放开要有一个过程, 建议可借鉴湖南省实行以准入条件取代入城控制指标的户 籍改革的做法。 4.2.3加快城镇化进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我国城镇化 发展的战略,应主要围绕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和提高农民收 入而展开。因此政策重点:一是应放在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就 业,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取消一些地方限制农民工 进城就业的不当政策。二是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农 村地域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 从促进农村地区的非农业就业开始。支持小城镇发展的产业 基础。三是结合税费改革,加快小城镇政策管理体制的改 革。应通过乡镇合并,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事权等方面, 减少行政成本,降低农民负担,遏制短期行为,促进资源的有 效配置和生产要素向小城镇的集中。四是积极探索通过农 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并直接进入城镇建设一级市场,来保护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权益和农民的利益,使农村人口的 转移和非农建设用地的转移同步进行,把推进城镇化过程中 的体制变革引向深入。 当然,城市规模过度膨胀,也会带来额外的代价,如交通 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应力求在二者相 抵后,取得净收益的最大值。
上海农业科技
2004—3
关于解 决“三农问 题"的政策简析及建议
蔡晓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1106)
l历史背景
日益严重。 2.2农民的收入增幅在下降农民收入问题从九五后期尤 其是1998~1999年以来受到普遍关注,突出的现象是农民 收入增幅在九五期间逐年下降。1996年(九五第一年)农民 收入增幅为9%,然而到2000年降到2.1%。更严峻的还不 是一般意义上农民收入增幅下降,而是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 收入绝对额的减少。 3存在问题 3.1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存在的弊端 3.1.1延缓了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进程。粮食保护价造成农 业资源配置错位。在保护价信号失真的刺激下,资源配置过 多向粮食生产集中,农业生产趋同化加剧,结构调整成本增 加,虽然短期保障了农民种粮利益,却延缓了粮食种植结构 调整的进程。 3.1.2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目前从事粮食生产并 能获得较大收入的农户,只有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一般农 户种粮除去成本后的纯收入非常少,且将粮食卖给国粮企业 的比例也不大。由于保护价刺激粮食过渡生产,市价下跌。 也导致种粮农户整体收入下降。保护价难以真正实现,农民 并没有得到实际好处。 3.1.3不利于财政负担的减轻。实施保护价以后,财政补 贴压力增大的同时国有粮食库存贬值、浪费严重。加之国有 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来的粮食难以实现顺价销售,致 使原有粮食品质结构格局难以改变,缺乏市场竞争力。 3.1.4不利于粮食经营企业的搞活。 3.2现行粮食补贴方式存在的问题国家财政对粮食的补 贴分两方面,一是对收购农民的粮食实行保护价,在市场粮 价低于保护价时,国家就将粮食保护价与市场价的差价部分 补贴给粮食企业;二是粮食企业敞开收购的粮食一时销售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