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区域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
关于推进家校合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家校合作的实施方案推进家校合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家校合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此,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几点推进家校合作的实施方案。
一、明确家校合作的目标和意义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双向合作与沟通。
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因此,明确家校合作的目标和意义,是推进家校合作的基础。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家校间的有效沟通是推进家校合作的关键。
学校应建立起定期与及时的家教沟通渠道,例如定期举行家长会、发布家教通知、组织家访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平台、学校网站等,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营造良好的家校氛围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要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就必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信互助的家校氛围。
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交流推进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主动与家长沟通,也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来学校进行亲子互动。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增加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
五、建立家庭作业的辅导机制家庭作业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通过家庭作业的辅导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校应提供给家长详细的作业指导,解答他们在辅导学生作业时遇到的问题。
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情况,及时与学校进行反馈,形成良好的互动。
六、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既然要推进家校合作,就不能只依赖学校一方的努力,家长的参与同样重要。
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和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能力。
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家校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家校合作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
“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家校合作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作者:何武周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35期摘要:新教育理念下,学校要切实落实德育工作,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的榜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习惯性地把学生的教育责任归于学校,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割裂开,这严重地影响了德育的推进。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肩负起德育的职责,主动参与学生的德育培养,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德育共育。
本文将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家校合作视域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家校合作新教育理念新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轴心,宣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构建德育教育体系。
家校合作是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意义,并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实施多管齐下的方式推进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当前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德育对于小学教育来说非常重要,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做人。
现实生活中,学校可以对校内环境进行管控,但对校外环境力有不及,而小学生有很多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做补充,则德育水平很难达到标准。
学校教师需要以德为本,反思当今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寻求家校合作的有效契机。
现如今,家校合作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家校双方合作意识不高,二者的合作流于形式且对德育的重视不足。
部分家长与教师虽然认识到家校合作的价值,但没有付诸行动,校方未能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同时,许多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教育情况,但是很少主动向老师询问学生的在校表现。
其次,家校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双方都觉得彼此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沟通,导致家校合作工作很难开展。
家校合作制度化探索共育新途径范文(三篇)
家校合作制度化探索共育新途径范文在当今社会,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育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努力,提供给孩子一个更全面、更丰富的教育环境,促进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要想实现家校合作的制度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完善家校合作的机制:学校可以建立起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机制,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家长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制向学校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向家长提供学校的教学计划、教育资源和学生教育发展状况的报告,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2. 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线上家长课堂等平台,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学校的通知和家庭作业等信息,以及家校合作的进展情况和家长参与活动的机会。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定期的家访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3. 制定家校合作的政策和规定: 学校可以制定具体的家校合作政策和规定,明确学校和家长的权责,规范家校合作的方式和内容。
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让家长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促进和监督的作用。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加强教师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家校合作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家长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平台,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使家校合作逐步制度化,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家校合作制度化探索共育新途径范文(二)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教育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教育伙伴,而学校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只有家庭和学校真正形成紧密合作的育人共同体,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探新教育形式下的家校合作
初探新教育形式下的家校合作作者:刘信权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5期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关注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了全体教师的共识。
而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在学生发展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
众所周知,没有家庭,就没有教育需求,没有教育需求,也就不需要学校,家庭与学校是同在的。
而家庭教育如果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形成友好的伙伴关系,家校之间的合作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家校协同教育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如何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少年的途径。
一、家校合作的重大意义。
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让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欢乐。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
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
家长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探索
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探索作者:杨婉敏来源:《中国德育》2011年第03期教育是一项合作的事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里,只有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要素,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不久前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建立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要探索新的途径,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及家庭教育水平,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
综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校合作研究理论,结合本校家校合作的建设,本文试图探索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更新家长育儿观念当今小学教育中,家庭环境和学生群体均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大多为80后,他们年轻、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由于对孩子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了解不够深,缺乏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指导,单凭自己对孩子的爱展开教育,过分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变得任性、自我;二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大增,单亲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阴影和自卑情绪,往往难以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新形势下父母渴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而学校也需要整合家长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这两大需求,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加大重视力度,健全组织保障在教育这项系统的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新教育实验下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实验下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脱颖而出,新教育理念即是其中之一。
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推广新教育实验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新教育思想起源较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人提出了新教育理论,他说:“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则视其发明能力耳。
”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诠释,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体系,并积极推行“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新教育实验理论,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基于新教育理念,对小学阶段开展家校共育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一、依托新教育理念,实现家校深度合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方法和策略不同,但是双方都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会将学校看作是教育的主体,忽视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二者在沟通上存在问题。
为此,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依托新教育理念,实现家校深度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形式必须在传统合作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全面提高家校合作的效力[1]。
(一)借助通讯技术,提高沟通效率目前大数据已经完全覆盖了校园,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应该运用好大数据功能,升级家校通讯平台功能,增加及时留言功能,方便实现即时沟通,切实提高家校沟通的效力。
这个平台是开放性的,家长、学校和学生三方都可以根据需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留言的形式发布到这个平台上,对家校合作实行监督和帮助,提高沟通的效率。
比如,在重大危机来临时,或者特殊天气下出现自然灾害时,学生无法到校上课,这时,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可通过之前建立的班级QQ(微信)群、钉钉软件等即时交流工具,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情况,提升出行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家校合作制度化探索共育新途径(三篇)
家校合作制度化探索共育新途径家校合作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增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在推进家校合作制度化探索共育新途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家长会议、家访、家庭作业检查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或家委会,由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与管理工作。
2.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
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此外,还可以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和能力。
3.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学校可以主动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发挥社区资源对学生的教育支持作用。
例如,学校可以与社区图书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与社会实践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等。
4. 提供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进展等信息,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家校合作制度化探索共育新途径(二)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的成长。
制度化探索家校合作可以提供更为稳定和有效的育人途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探索方向:1. 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家庭利益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活动的讨论。
家长委员会可以定期与学校开展沟通和交流,提出家长关注的问题,并为学校提供家庭支持。
2. 家校互动平台:搭建一个在线平台,学校和家庭可以在上面实时交流。
这个平台可以用于发布学校通知、家长会议安排、学生作业布置等,同时也是家长和老师之间交流的渠道。
这种平台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幼儿园创新共育:家园共育实践与探索
文章标题:幼儿园创新共育:家园共育实践与探索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家园共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念和实践。
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育人,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创新共育的实践和探索,以及我们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家园共育的理念强调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也有利于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幼儿园创新共育的实践1. 制定家园共育计划幼儿园可以制定具体的家园共育计划,根据家庭和幼儿园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任务,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计划可以包括家访活动、家长培训、共同参与课程设计等内容,以促进双方的密切合作。
2. 创设家园共育平台幼儿园可以建立家园共育的沟通平台,通过微微群、家长会、家长校讯通等途径,及时共享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3. 融入家庭教育理念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使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更加统一和协调。
4. 建立家校互动评价体系幼儿园可以建立家校互动的评价体系,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评价,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情况,共同制定孩子的个性化成长计划,促进家园共育的深入开展。
三、我们对幼儿园创新共育的观点和理解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应该主动承担起引导、协助、服务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开展家园共育的工作。
家庭和幼儿园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家庭和幼儿园应加强沟通,建立亲和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孩子。
家园共育需要时刻关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促进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创新共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愈加普及,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最亲密的家人,家长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
而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是推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关键之一。
下面将重点探讨新教育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理念转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或者方式。
但是在新教育理念下,家长需逐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同时,家长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一样,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磨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校共育的沟通机制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目标,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校沟通活动,包括家长会、家访、家长咨询等。
通过这些机制,家长可以与学校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孩子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学校更好地了解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要求和期望。
建立家校共育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双方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需要协同配合。
学校应该提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环境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
家长则需要在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学习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多样化的活动。
在协同配合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需相互支持、协力协作,才能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家长不能单打独斗,更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学校应该注重学校与社会企业机构的合作,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家长则可以借助社区资源,引导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在全面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受益更多,句防止浪费各种资源,实施真正的共育。
总之,在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策略需要开放、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和教师应该在家校共育中角色互换、相互支持,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共同发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与实践,当前家校共育愈发成为广受品牌学校追捧的教育模式。
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家长与学校积极探索共建、共育、共识、共享的新型家校关系,建立双方密切互动的桥梁,共同承担孩子教育责任,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缝衔接,推动孩子健康成长、性格完善。
首先,家校共育需要彼此认知的契合。
学校应当树立教育共同体意识,引导家长对教育科学性的理解和认同;家长应该了解当今国家全面高质量教育的实际需求,关注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试图了解学校所实行的教育课程和教育方式,了解学生在学校学得什么,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使得双方教育理念上更为接近,为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其次,开展家校共育需要夯实双方沟通的基础。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家长会、亲子活动、青少年成长论坛等活动,推动家长和学校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家长应积极参与此类活动,从而加深双方之间的了解,及时反馈和合理建议,增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合作。
然后,家校共育需要双方教育者的共同实践。
学校应加强家校沟通,协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并加入实际操作,理洛孩子的日常学校生活和学业,引导孩子在生活中锻炼自我管理、心理调适等能力,练就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素养和社交能力。
家长则应持续建立起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关心孩子的情感与行为变化,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举止,并向孩子提供全面丰富的家庭文化氛围,推动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家校共育的持续性。
学校应在教育课程设计和内容选择上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思维方法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组织各科教师和专家开展实践性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增强课程实际应用,推动课程的有效落地,进一步助力学生兴趣和实践的培养。
家长则应该积极参与持续教育,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成果,及时跟进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在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方面,学校应加强家校联系,并及时传达信息。
制定家校共育计划是关键步骤,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计划。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是提高家长参与度的有效途径,应多元化活动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持续加强,营造融洽氛围。
拓展家长参与方式,包括社群平台等创新形式。
实践表明,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带来良好效果,但也面临挑战,如信息传递不畅等,需要加强管理。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加精细化的计划制定和注重家长参与感受。
通过不断探索,家校共育工作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工作、实践探索、家校沟通平台、家校共育计划、家长教育活动、学校文化建设、家长参与方式、实践效果、挑战、应对策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愈发受到关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则是其第二课堂。
而家校共育正是将家庭和学校有机结合,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新时代下,家校共育必须跟随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有效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展开深入探讨,从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制定家校共育计划、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拓展家长参与方式等方面展开阐述。
通过对实践探索的总结和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效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家校共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家校共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是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学校和家长之间可以方便地交流信息,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沟通平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建立微信群、QQ群、学校APP等,以保证及时、便捷地进行沟通。
在建立家校沟通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要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家校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家校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亟待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新的合作理念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往往是学校主导,家庭仅仅扮演被动的参与角色。
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新的合作理念应该是学校和家庭的平等合作,共同育人。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
三、学校的责任与角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有着教育孩子的职责和责任。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应该主动与家庭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期望。
学校还应该提供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技能。
四、家庭的责任与角色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校合作中,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庭还应该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五、促进有效的合作方式家校合作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开设家长会议、家庭访问日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让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
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微信群、教育平台等,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
六、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的目标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中需要共同制定目标,明确双方的期望和责任。
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商定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
家庭也可以表达对学校的期望,希望学校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
七、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问题,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家长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幼儿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方案
幼儿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家校合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家庭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它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一种沟通与协作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家校合作的多个方面,以期为家庭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家庭教育新模式的背景与意义幼儿园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不仅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育人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推动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通过家庭教育,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关爱与支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幼儿园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家校合作的意义与作用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重要的成长环境中都能得到关爱与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增进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幼儿园家校合作不仅是一种合作方式,更是一种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实践,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 促进教师与家长的互相信任。
通过家庭教育,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4.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通过幼儿园家校合作,可以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促进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幼儿园家校合作的实践方案1. 建立家园共育的理念。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家园共育的理念,将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一部分,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和关怀。
2.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
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讲解一些教育知识、育儿经验等,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3. 加强家园协作。
幼儿园应与家长加强协作,共同制定幼儿的成长计划、教育计划,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孩子教育的实践中来。
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家校共育探究
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家校共育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新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即家校共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本文将探究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实践和探索,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概念与意义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教育场所,而学校则是孩子们日常接受教育的场所,两者之间的联系应该是紧密相连的。
家校共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校和家庭将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解决育人难题,让孩子们得到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实践和探索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环境,两者之间的衔接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家庭和学校的育人方式应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紧密的育人合力。
学校和家庭之间共育的重要性,在于学校和家庭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启发,并借助共育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加强师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二、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实践和探索1.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当孩子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们的老师沟通,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对于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既保持着警醒的观察,又能够给孩子们提供关注和支持。
2.老师家访与家校沟通以家访的形式了解家长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困难,促进家长与学校多方面的合作与共同育人。
新教育实验下的家校共育行动研究
新教育实验下的家校共育行动研究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家校共育是家校合作的理想状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主要从新教育实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总目标出发,分析了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家校共育提出了4点建议: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创设良好家庭环境,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提供优质家庭教育资源,让家长与学校携手共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关键词:新教育;家校共育;行动对策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新教育实验中,教师是践行新教育理念的关键。
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1.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要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教学观,注重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在家校共育过程中,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评价,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和配合学校工作。
2.提高理论水平。
教师应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和教育理念。
3.学习专业知识。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等,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对学生的教育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
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和各种实践活动中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丰富自身经验。
二、创设良好家庭环境,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日益关注,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应当在学校教育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及实践研究报告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在加速城镇化建立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容、渠道、方式等;〔二〕课题的研究容;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在加速城镇化建立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根底的教育作用。
从原十七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根底,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历的队伍。
独立办学后的中心校,在探索学校特色的途径时,于2011年8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容、新方法、新途径。
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立顺利进展。
〔二〕课题的研究容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正确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安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视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展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幼儿园未来家园: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探索与创新
幼儿园未来家园: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探索与创新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也是家庭与学校教育共同努力的重要阵地。
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未来的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家园,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正是探索与创新的关键。
本文将从幼儿园家校合作的意义、困境与前景、最佳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幼儿园家校合作的意义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在现代社会,由于家长工作忙碌、教育观念的不同等原因,家庭教育力量逐渐减弱,而幼儿园作为第二课堂,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三、家校合作的困境与前景尽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备受肯定,但实际中也存在不少困境。
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的障碍,导致了解孩子的情况不够全面。
家校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创新和探索,难以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校合作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
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配合学校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幼儿园家校合作的最佳实践1. 提升家园机制: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及时交流孩子的成长情况和学习表现。
2. 家校联合教育:建立共育理念,通过定期家长会议、亲子互动活动等形式,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3. 创新育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家校在线交流评台、教育APP 等,增加家校互动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五、回顾与总结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未来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意义、困境与前景、最佳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更加直观地见证了这一趋势的不可逆转。
未来的幼儿园将向着更加开放,灵活,亲和的方向发展,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将更加默契,孩子的成长将更加全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一起见证育人理念的更新,教育模式的变革。
六、个人观点我对于幼儿园家校合作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小学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6)2. 家校合作模式概述 (7)2.1 家校合作的定义与重要性 (8)2.2 传统家校合作模式 (9)2.3 新型家校合作的特点与优点 (10)3.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 (11)3.1 需求分析 (13)3.2 合作模型设计 (14)3.2.1 多方参与模式 (15)3.2.2 信息共享平台 (16)3.2.3 个性化发展策略 (17)3.2.4 评议反馈机制 (19)4. 试点学校的实施策略 (20)4.1 实施前的准备 (21)4.2 具体举措与实施步骤 (22)4.2.1 家长参与项目 (24)4.2.2 教师培训 (25)4.2.3 学生家校互动 (27)4.2.4 活动的组织与评估 (28)5. 家校合作模式的实效性评估 (29)5.1 评估指标设计与数据收集 (30)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5.3 模式优化建议 (33)6. 结语与未来展望 (34)6.1 研究结论 (35)6.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36)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37)1. 内容概览本研究旨在探讨和研究一种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以期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更优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我们首先将介绍当前家校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提出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设想、目标和基本原则,并就其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研究将包含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见解和建议。
家校合作模式现状分析:对国内外家校合作模式的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理论基础:探讨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理念、原则和理论支撑。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提出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具体设想和实施策略。
新教育理念下乡村学校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
新教育理念下乡村学校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发布时间:2022-11-23T09:19:26.12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7月第14期作者:谢海群①彭秋丽②[导读] 21世纪倡导的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为推进家校合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谢海群①彭秋丽②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北界镇高坡中心小学①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高坡中学②摘要:21世纪倡导的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为推进家校合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借助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和家长理解并认同这一理念,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通过创新开展“新教育十大行动”,不断深化家校共育内涵,并整合乡村学校网络资源,为乡村学校家校提供多元支持,提升家校共育品质。
关键词:德育;家校共育;新教育;校本课程建设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家校合作之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意义早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
身处中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拥有素质较高的家长群体,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因此,家校合作一直是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
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方式,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需要,成为教育人着力探索的问题。
自2015年起,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其倡导家校合作共建,实现家庭、学校教育协调发展等理念,为家校合作创新打开了新的思路。
基于这一背景,教育局转变行政方式,以“新教育行动”推进乡村学校家校合作的创新发展。
一、理念先行,以课题研究开启乡村学校创新序幕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认为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这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然将家长纳入其中。
因此,新教育倡导家校合作共建,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因此,家校共育是孩子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求家校共育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提高家庭参与度和学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的未来人才。
首先,实现家校合作需要加强沟通。
教育是家庭和学校的事情,必须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合作。
家长可以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与学校建立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向和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
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家长会议,与家长交流教育政策和教学内容,了解家长对学校的看法和建议,为改进学校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次,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
教育信息化是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使家长和学校实现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发布教育方针和政策,在线交流教学内容和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家长的教育管理。
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给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校的智能化管理也可以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多的支持,通过学校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课程表、考试成绩等学校事务的更有效管理。
最后,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和家长教育指导。
教师作为学生身边的第二个成人,必须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学水平,提高家长的投入度和责任感,更好地推进家庭教育。
学校可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法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家长教育课程,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提升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家校共育需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和家长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理念下区域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作者:朱光成来源:《中小学德育》2017年第03期摘要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为栖霞区推进家校合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借助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和家长理解并认同这一理念,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通过创新开展“新教育十大行动”,不断深化家校共育内涵,并整合区域网络资源,为区域家校提供多元支持,提升家校共育品质。
关键词区域德育;家校共育;新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3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家校合作之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意义早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
身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栖霞区拥有素质较高的家长群体,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因此,家校合作一直是栖霞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
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方式,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需要,成为栖霞教育人着力探索的问题。
自2012年起,栖霞区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其倡导家校合作共建,实现家庭、学校教育协调发展等理念,为栖霞家校合作创新打开了新的思路。
基于这一背景,栖霞区教育局转变行政方式,以“新教育行动”推进区域家校合作的创新发展。
一、理念先行,以课题研究开启区域创新序幕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认为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1]这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然将家长纳入其中。
因此,新教育倡导家校合作共建,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
这为栖霞区家校共育进一步作出了明确指引。
为落实新教育理念及指导意见的要求,栖霞区教育局以科研开启区域家校协同发展的序幕,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将新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区教育局提倡以科研推动家校共育,鼓励区内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思考家校合作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题研究,不断提升家校共育的研究品质。
如南京市迈皋桥幼儿园开展的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动物园课程中幼儿适宜性发展的支持策略研究”,八卦洲中桥小学开展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家校社共建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中开展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家校互动新探索——均衡视域下家长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等。
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区教育局牵头成立了专家指导团,邀请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许新海、吴勇、许卫国,国家督学成尚荣等专家,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为栖霞区基于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教育实验专题研究提供指导。
同时,区教育局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各校家校合作共育专题研究和实践顺利推进,促进各校聚焦研究,聚力实践。
研究经费通过项目评比的形式专款专用,确保经费落实发放。
二、课程统领,以校本研发促进家长深度参与朱永新教授曾说,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
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有教育的精彩涌现。
[2]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
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大领域,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也成为学校品牌创建的主要抓手。
多年来,栖霞区一直鼓励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立足本校实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以此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在新教育理念指引下,区域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产生了新的活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区内各幼儿园和学校积极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研发校本课程,引领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南京市金箔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栖霞区正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中心。
龙潭中心小学立足这一文化资源,尝试开发“金箔文化”校本课程,希望借此让学生了解家乡,传承文明。
金箔工艺的传承源远流长,其技艺复杂多样,正是诸多“身怀绝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使课程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迈皋桥中心小学在“尚美小公民”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兴趣。
一位在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的家长主动来到学校,为孩子做知识讲座;在卫岗牛奶厂工作的另一位家长则邀请孩子们参观牛奶的生产流程;还有家长主动联系了诸如蜜雪儿蛋糕店、肯德基等负责人,领着孩子们走进后厨,了解食品的制作过程、供货渠道和标准等。
家长的主体参与,拓展了课程场域,丰富了课程内容,推动了校本课程向“深水区”发展。
三、活动促进,以行动创新深化家校共育内涵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让栖霞教育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极大促进了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
区教育局鼓励学校和家委会积极合作,基于“新教育十大行动”,创新开展系列家校合作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深度浸入学校教育生活。
区教育局将传统的行知活动分为“社区行知”“校园行知”“民俗行知”等板块。
社区行知活动,由学校组织学生走近社区,开展行知活动。
如走近“农家书屋”,品味书香浸润的童年;走进社区老人家庭,体味“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温情。
校园行知活动,请父母、社区走进校园。
“民俗行知”则是系列行知文化活动,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非遗产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丰富多彩的“行知行动”激发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自觉。
例如,家长组建了“新父母志愿者联盟”,家长志愿者轮流担当校园“安全员”,每天在上学、放学时段维持秩序。
学校则邀请家长志愿者担任活动“导航员”,参与班级活动,和老师、学生一起定方案、排节目、布置环境、做道具、摄影等;还有家长应邀担当课堂“助教员”,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
如今,区内各学校“每月一事”主题月活动已成为栖霞家长高度关注的大事。
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在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学校都会举办主题活动,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
南京一中马群分校“每月一事”主题活动贯穿学生的初中生活。
初一“入校礼”,以“走进一中,追寻梦想”为主题,强化学生升入初中后身份、行为、思想的转化;初二“青春礼”,以“原色青春精彩启程”为主题,关注学生步入青春期之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给予正确的引导;初三“志学礼”,以“志于未来,学在今朝”为主题,与中考动员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自信”“责任”与“担当”,为孩子今后的人生补充正能量。
学校邀请家长积极参加活动,通过开展相关讲座,帮助家长把握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一起成长。
由此,师生、父母携手,行知在社区家庭,建立友好关系,孕育公民素养;行知在栖霞名胜,了解家乡巨变,涵养家乡情结;行知在大学校园,感受人文底蕴,种下梦想火种。
学校、家庭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平台创新,以数码社区整合区域德育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支持。
“新教育十大行动”之“建设数码社区”,倡导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栖霞区教育局整合行政部门网络资源和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资源,携手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构建CCTALK 数码社区,为家校共育提供多元化服务。
区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加强网站建设,推动全区各校通过了数字化校园评估考核,建立起立体化家校互动合作网络体系,制定了以校园网平台为核心的短信通知平台家校联系制度、家委会制度、各种形式的家访制度等。
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意的做法和案例。
以家校论坛为例,除了常规的发布通知、作业公告、信息共享之外,更有“小故事、大道理”系列主题,与家长沟通和分享教育理念。
每学期,区内各学校都会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行新父母论坛,共同讨论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论坛内容都会及时上传至网站,与家长分享。
2016年南京栖霞·台湾彰化海峡两岸“行知教育论坛”在晓庄师范学院附小隆重召开,栖霞区以“家校共舞,助力儿童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阐释了栖霞教育共同体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成立一年来的所行所思,并从公益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活动内容、社会效应等层面,简述了公益讲师团今后的运行思路。
这一内容上传至沪江网后,引起了师生家长的极大反响。
为了更好地整合互联网资源服务家长,区教育局经过努力,实现全区入驻“沪江在线”网络课堂。
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千人培优”等特色课程和家长课程,将学习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只要借助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无论孩子和父母在哪里,都可根据需要,在线预约课程,自由授课。
许多家长只要有时间便会陪着孩子一起在线听课、上课,对学校教学有了进一步了解,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区内学校各班均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通知、反馈班级情况。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及时向家长和社会介绍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情况。
目前,学校正在开发基于微信平台的APP,通过手机实现家校论坛的功能,让父母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掌握家庭教育新理念。
“新教育”理念下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极大提升了栖霞区家校共育的品质,也让栖霞教育人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行知思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构筑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1][2]朱永新.新教育讲演录卷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50.责任编辑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