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1.目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23),为防止、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防止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增进我司经济旳健康迅速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本制度合用于我司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管理。
3.职责:3.1主管部门:办公室。
负责监督本制度旳执行。
3.2有关部门:企业各部门。
平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3.3职业病申报:办公室。
向有关人员申报3.4急救器具等由:生产部。
负责急救器具旳检查3.5劳动防护器具:生产部。
负责防护用品旳发放和防护用品旳监督3.6委托检测:办公室。
负责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旳人员定期检测4.定义:4.1职业病,是指在本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而引起旳疾病。
4.2职业危害原因: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旳,并在作业时以较少旳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并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旳多种物质旳总称。
4.3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原因旳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期监测。
5.作业内容:5.1 企业以办公室、安全领导小组为基础负责职业危害旳管理工作。
企业制定切实可行旳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行方案。
防治计划或实行方案中明确负责人、责任部门、目旳、措施、资金等;由办公室和安全领导小组对贯彻状况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职业危害旳防治与控制效果。
由办公室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内容应包括:单位基本状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旳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危害原因浓度监测成果及分析;职业健康检查旳组织及检查成果评价等。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应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对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成果;职业健康检查成果及处理状况;职业病诊断等健康资料。
并对从事能发生职业病危害旳员工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好职业卫生旳防止和防护工作。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并执行的一套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1. 目标和原则:- 目标: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和权益。
-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综合性。
2. 职责和权限:-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制度。
- 相关部门和岗位:负责协助执行制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 员工:遵守制度,配合检测和监督工作。
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按照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和规定,对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
- 检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噪声、震动、照明、温湿度等方面。
- 检测方法和标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4. 检测结果处理:- 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是否达到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 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防护和改善。
5.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确保作业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规定。
- 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控制、工程控制、个体防护措施等。
6. 培训和宣传:- 对员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 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控制的宣传,提高员工对检测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程度。
7. 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检测和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8. 法律法规遵守:- 制度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一般要求和内容,具体制度应根据不同的作业场所类型和特点进行具体设计和制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2020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及其管理。
3职责3.1安全部负责委托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3.2各部门、车间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符合项的整改。
4内容和要求4.1安全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4.2主要负责人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所需检测费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
4.3安全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档案,并纳入其职业卫生档案体系。
4.4安全部在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定期检测合同前,应当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计量认证范围等事项进行核对,并将相关资质证书复印存档。
4.5定期检测范围应当包含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全部工作场所,公司任何人不得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或部分工作场所进行指定检测。
4.6安全部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后,应将其生产工艺流程、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原辅材料和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劳动工作制度等与检测有关的情况告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4.7安全部、各车间在确保正常生产的状况下,配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工作,并由陪同人员在技术服务机构现场记录表上签字确认。
4.8在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4.8.1委托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4.8.2隐瞒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成分及用量、生产工艺与布局等有关情况;4.8.3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异常气象条件、减少生产负荷、开工时间不足1等不能反映真实结果的状态下进行采样检测;4.8.4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更改采样检测数据;4.8.5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指定地点或指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4.8.6以拒付少付检测费用等不正当手段干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正常采样检测工作;4.8.7妨碍正常采样检测工作,影响检测结果真实性的其他行为。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制定本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二、监测管理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监测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确保职工在安全的环境下从事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企事业单位、工厂、办公场所等。
三、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主体1.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应由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负责。
2. 监测工作可以由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工进行,也可以委托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机构进行。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程序1. 监测计划的制定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并明确监测的频率、对象和方法。
监测计划应定期更新,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应科学、准确,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3. 监测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监测需要,购置合适的监测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保存,便于后续分析和管理。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问题。
5.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处理监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的超标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及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五、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措施1. 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要全面覆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化学因素: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暴露时间等。
(2) 物理因素:监测噪声、振动、辐射等的水平。
(3) 生物因素:监测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存在和繁殖情况。
2. 监测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3. 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给受监测人员,并告知相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制订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此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全面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办公楼、机关单位等。
三、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检测应覆盖作业场所所有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确保检测结果全面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检测工作可以有效地进行和实施。
4.合法性原则:五、检测内容和方法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有害物质、噪声、震动、辐射、灰尘、温湿度等。
2.检测方法应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点位和检测时间。
3.检测应定期进行,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总体可控和逐年减少。
4.检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检测点位、检测时间、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并将记录存档备查。
六、检测结果管理1.检测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情况。
2.超标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作业方式、改进设备设施、提供防护用具等,并及时进行再检测。
3.超标情况下,应向员工及时通报,并提供相关的防治指导和培训,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监督与督查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应接受相关监督机构的监督,确保检测工作的合规性和结果的可信性。
2.监督部门有权对检测机构和作业场所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查,对于不合规的行为应及时予以整改。
3.作业场所负责人应配合监督和督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作业场所所有工作人员。
2.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作业场所管理部门所有,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3.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作业场所管理部门制定和公示,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作业场所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伤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作业场所,包括办公楼、车间、仓库、实验室等。
三、职责与义务1. 作业场所负责人:(1)负责落实并执行本制度;(2)组织编制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并确保监测计划的有效实施;(3)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设备;(4)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5)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1)参与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的制定;(2)负责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和采样工作;(3)准确记录监测数据,并及时上报给相关责任人;(4)参与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估,提出改善意见;(5)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监测结果负责人:(1)负责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2)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关的改善和防控措施;(3)编制监测结果报告,并向作业场所负责人报告。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内容根据作业场所实际情况,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粉尘、颗粒物;2. 化学物质浓度与毒性;3. 噪声、振动;4. 照明;5. 温度、湿度;6. 放射性物质;7. 有害生物。
五、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时间、地点、人员和监测方法等。
六、监测方法与设备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七、监测结果的报告与措施1. 监测结果报告:(1)监测结果应当真实、准确地记录,并及时上报;(2)监测结果应当包括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和改善措施等;(3)监测结果报告应当经作业场所负责人批准后进行发布。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前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作业场所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机制。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得到全面的检测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工作者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管理职责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主管部门需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主要职责包括:a) 确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周期和要求;b) 组织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c) 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管理建议;d) 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的流程1. 确定检测周期和要求a) 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周期;b) 确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要求和检测项目。
2. 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a) 按照检测周期和要求,组织专业检测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测;b) 监督和指导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c) 对作业场所各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噪声、有害气体、粉尘等。
3. 评价和分析检测结果a) 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b) 制定相应的管理建议,确保职业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c) 关注重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管理和归档a) 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管理和归档;b) 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保密和公开政策;c) 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优化和改进1. 定期评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2. 针对作业场所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3.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检测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工作;5. 关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5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1.目的为适时监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各分厂单位粉尘区、高温区、噪声源区及有毒有害气体区,主要具体位置:备煤分厂皮带区、配煤区和粉碎区,炼焦分厂皮带区及焦炉周边区域,回收分厂各作业区。
3职责3.1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3.2各分厂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日常管理,配置职业健康安全设施,设置警示标志,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内容公司生产活动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场所和岗位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危害因素监测。
4.1验收监测公司新、改、扩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
工程竣工后要进行职业危害验收监测,验收不过关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
____年度监测4.2.1粉尘监测,包括备煤分厂煤场管理、配煤工段及炼焦分厂焦炉工、运焦工段等岗位,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2噪声监测,包括各分厂泵房、风机房等区域,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3高温监测,焦炉及周边区域,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4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化产回收区域,监测频率为____次/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2)是指针对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和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因、心理等因素。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粉尘、噪音、振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高海拔、激光辐射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目标和要求: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监测的范围、监测的频次和监测的指标等。
2.监测方案和方法:制定监测方案和方法,包括监测的对象、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的步骤等。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现场监测、定点监测、定期检测等方法。
3.监测设备和设施: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设施,包括测量仪器、监测装置、采样器材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作业场所职工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环境质量。
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工厂、建筑工地、办公场所等。
2. 职责和权限2.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负责人负责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负责人负责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并向上级报告相关情况。
2.3 作业场所负责人应配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2.4 职工应积极配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并按照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3.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负责人应每年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并向上级报备。
3.2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应包括检测时间、检测范围、检测方法等内容。
3.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应根据作业场所特点和职工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方法4.1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4.2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应科学、准确、可靠,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4.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应根据作业场所特点和职工需求进行选择,并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5.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5.1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危害程度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建议等内容。
5.2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应及时编制和发布,确保职工知情权和参与权。
5.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编制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技能,保证报告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6.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6.1 作业场所负责人应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建议,采取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6.2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应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
6.3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损害,订立本规章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作业场合,包含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储区以及其他员工进行工作的场合。
1.3 定义•职业危害因素:指在作业场合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含但不限于噪音、有害气体、灰尘、放射性物质等。
•周期检测:指对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
•专业机构:指经相关机构认定并获得资质的机构,负责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估工作。
二、管理标准2.1 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2.1.1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周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实际情况,订立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周期。
对于特殊作业场合,如有必需可以缩短检测周期。
•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周期一般不超出一年,实在周期依据作业场合的特点和危害因素的种类确定。
•检测计划应提前编制,并报经企业法务部门审核批准。
2.1.2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内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应掩盖作业场合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包含但不限于噪音、有害气体、灰尘、放射性物质等。
•检测内容应包含对作业场合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灰尘浓度、辐射剂量等指标的检测和评估。
2.2 职业危害因素掌控管理2.2.1 掌控措施的订立•依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订立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掌控措施,并纳入作业场合管理制度。
•掌控措施的订立应综合考虑工艺、设备、工作方式等因素,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2.2.2 实施掌控措施•组织作业场合负责人、作业人员和相关部门紧密搭配,确保掌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掌控效果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整改。
2.3 职业危害因素个体防护管理2.3.1 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依据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的特点和程度,确定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合理配备给作业人员使用。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 制度目的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并确保作业环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该制度还旨在提高作业场合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掌控本领,从而减少职工因职业病或事故而导致的损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作业场合,包含工厂、办公室、仓库、试验室等。
3. 管理原则•防备为主:采取措施防备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综合管理:从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估、监测、掌控和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法律合规:遵守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全员参加:员工、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共同参加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管理。
4. 管理标准4.1 职业危害因素评估和监测•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对作业场合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
•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
4.2 职业危害因素掌控•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掌控目标和掌控措施,订立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掌控计划。
•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掌控措施,确保工作场合的安全和健康。
•定期检查掌控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矫正和改进。
4.3 职工个人防护•依据职业危害因素评估结果,为职工供应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对职工进行相关个人防护培训,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本领。
4.4 应急救援和处理措施•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和处理机制,提前订立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本领和处理效率。
5. 考核标准5.1 作业场合职业危害因素评估和监测考核•是否依照规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估和监测。
•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5.2 职业危害因素掌控考核•是否订立了职业危害因素掌控目标和掌控措施。
•掌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有效性。
5.3 职工个人防护考核•是否为职工供应了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职工的个人防护知识掌握情况。
5.4 应急救援和处理考核•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和处理机制。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提出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内各类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办公场所等。
第三条作业场所应设立职业卫生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部门应配备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并定期接受培训。
第四条作业场所应落实主体责任,确保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第五条作业场所应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六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委员会应建立,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工作。
第七条作业场所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和防护措施。
第八条作业场所应与相关监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监测管理的内容第九条作业场所应对职工的劳动环境、危险源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化学物质等。
第十条监测内容应包括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第十一条实地调查包括对作业场所的劳动环境进行定期巡查,记录环境参数和职工的作业情况。
第十二条实验室分析包括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运用科学方法得出监测结果。
第十三条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作业场所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改善措施。
第十四条监测结果应及时向职工公开,保障职工的知情权。
第十五条监测结果应进行定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为职业危害因素防控和管理提供参考。
第三章监测管理的要求第十六条作业场所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第十七条监测人员要具备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害程度。
第十八条监测设备要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九条监测的频次和范围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二十条监测数据要及时整理和归档,保障职业卫生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第二十一条作业场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2024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2024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作业场所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和减少危害因素对职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 包括工厂、工地、办公场所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管理, 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条作业场所应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第五条作业场所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第六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应包括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
定期检测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进行, 不定期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第七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应对所有作业场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检测, 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八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第三章管理责任第九条作业场所应设立专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的部门, 明确管理责任和职责。
第十条作业场所的负责人应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并保证相应的经费和资源。
第十一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第十二条作业场所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及时识别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章控制措施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第十四条工程控制措施应优先考虑, 包括改变工作方式、采用技术设备等, 以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影响。
第十五条管理控制措施应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管理和监督,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十六条个体防护措施应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指导, 确保职工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第五章检测结果和管理报告第十七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应详细记录, 包括检测时间、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护职工健康,确保工作环境安全,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伤害,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本单位负责人应当重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确保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实施和推进;2.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管理;3.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障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4.职工应当积极配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信息。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1.检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作业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声、辐射等;2.检测方法检测可以通过定期采样、检测仪器和设备测定、职业卫生评价等方式进行。
四、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应当定期进行,具体检测周期根据不同的作业场所和职业危害因素确定;3.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4.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本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减少职工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5.当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时,本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及时通知职工,并报告相关部门。
五、职业危害因素信息公开1.本单位应当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控制措施公开,提醒职工注意防护;2.相关部门应当将职业危害因素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公开,提供给职工合理的知情权。
六、职业危害因素应急处理1.当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出现突发情况时,本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职工的安全;2.发生职业疾病疑似病例时,本单位应当及时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理。
七、处罚措施1.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要求其立即整改;2.对违反本制度的个人,将依法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造成的伤害,确保员工能够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管理工作。
四、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管理1.风险评估1.1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相关的危害程度和工作岗位。
1.2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目标和措施。
2.检测标准与频次2.1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标准和频次。
2.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一般应每年进行一次,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检测方法与仪器3.1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2定期维护和校准检测仪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检测记录与报告4.1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员工进行通报。
4.2制作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检测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4.3检测记录和报告应妥善保存,备查。
5.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和防护5.1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5.2建立有效的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5.3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6.培训和教育6.1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安全和健康意识。
6.2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培训和培训记录,确保员工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7.监督与检查7.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7.2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处罚与奖励8.1对违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管理制度的相关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8.2对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五、附则1.本制度由作业场所负责人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管理工作必须按照本制度进行。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作业场所和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
第四条作业场所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落实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备的应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等制度要求,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第五条其他从业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参与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按照规定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六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由作业场所负责人负责组织,监测管理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第二章监测内容和方法第七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内容包括:(一)职业性化学物质的浓度和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二)噪声、振动、光照、温湿度等物理因素的检测;(三)尘、烟、气、雾等粉尘、烟雾、气体、雾的浓度和颗粒浓度的检测;(四)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辐射剂量;(五)其他可能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
第八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并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九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应定期进行,具体频次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确定。
第十条监测设备应当经过合格的检定和校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第三章监测组织和责任第十一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当组织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第十二条监测工作应当实行专人负责制,具体监测人员应当持有相关的职业健康监测资格证书。
第十三条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监测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GBZ188—2007职业健康技术规范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公司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三、职责3.1生产安全环保部为职业病危害管理部门;3.2生产安全环保部负责委托职业危害检测部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3.3生产安全环保部负责日常作业场所安全监督检查;3.4生产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员工的职业卫生培训。
四、内容4.1生产安全环保部负责制订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4.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生产安全环保部每年定期委托职业防治中心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影响的检测、评价;4.3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员工公布;4.4公司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影响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员工公布;4.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离岗时体检并将结果如实告知员工,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4.6公司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健康检查的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由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检查中发现有其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危害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终止劳动合同;4.7员工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复印件上签章;4.8对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按有关管理规定确定检查项目,结果归入健康监护档案;4.9企业应在每个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4.10生产安全环保部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控制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本单位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引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9主席令18号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主席令60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7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三、职责与分工设备安全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公司各部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四、内容与要求1、公司以设备安全部、人事行政部为基础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配置兼职管理人员。
组长:副组长:组员:(1)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对从事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好职业卫生的预防和防护工作。
(2)每位新进厂员工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无职业病史健康证明。
(3)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员工,应由设备安全部负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台帐。
(4)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并积极协助调查处理。
2、生产作业场所运用先进技术或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改善劳动条件,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涉及有害作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并按规定做到“三同时”,涉及有害作业项目应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进行职业卫生审查验收。
4、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必须符合:(1)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2)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3)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区域警示线,配备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的救护、抢险用品,并设置通讯报警装置。
5、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及时足额落实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并督促员工合理正确的使用,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维修、检修,定期检测,确保正常使用。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作业场所员工的身体健康,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意义重大。
本文旨在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于企业能够完善和执行该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单位和场所:1.工厂、工地等建筑施工场所;2.化工、制药、印染、电子、冶金等生产企业;3.矿山、采石、洗煤、选矿等采掘和加工企业;4.其他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工作场所。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机构的选择和认定在执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前,企业需要先选择一家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企业可以选择有国家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的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大型综合实验室等机构进行检测。
在选择机构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实力;•机构是否有自己的实验室和设备;•机构是否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方案。
2.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项目的确定和实施企业需要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一般包括噪声、粉尘、有毒气体、放射性等因素。
企业可以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应的行业标准来确定检测项目。
在实施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时,企业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制定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测的仪器和设备;•检测的时间和地点;•检测的对象和数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在完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后,企业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形成相应的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方式和时间;•职业危害因素的可能危害和危害程度;•针对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建议和措施。
检测报告要求具体、详细、准确,应给出有关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全部数据和资料,并附有绘图材料、照片和检测记录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概述作业场所是指用于生产、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的场所。
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给职工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安全,制定和执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检测管理制度1.检测周期•对于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设立相应的检测周期,并按照周期及时进行检测,周期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般不超过半年。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作业场所,应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检测,确认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与否。
2.检测项目•声环境检测–对于噪声环境下的作业场所,应测定噪声水平,根据国家标准制定控制措施,防止噪声对职工的损害。
•粉尘检测–对于有粉尘产生的作业场所,应测定粉尘摄入量,制定控制措施,降低粉尘职业危害。
•化学物质检测–对于有各类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测定化学物质的质量浓度和职业接触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控制措施,降低化学物质对职工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检测–对于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按照相关标准检测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检测机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需要由具有一定实力、技术力量和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检测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对本场所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4.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对检测结果进行封存,所检测的活动和地点应签署并加盖检测机构的章。
检测报告应详细列出检测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用人单位,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管理制度1.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设施、控制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并按照规定使用。
2.员工职业卫生培训•全体员工应接受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增强职业卫生意识,了解自身职业卫生风险,掌握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吉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编号:BZH-ZD-020-A
1 目的
本公司生产车间、仓库等作业场所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为保证操作人员了解作业场所内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止操作人员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受到人身伤害,特制订本制度。
2 职责
2.1主要负责人负责联系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生产车间、仓库采样检测。
2.2安全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检测的结果的定期公示。
2.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检测结果超标的风险评估。
2.4各班组长负责本班组操作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穿戴的督促、管理。
2.5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不按规定戴劳动防护用品处罚的执行。
2.6人事部负责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档案并进行管理。
3 规定内容
3.1生产车间及仓库内由于会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有一定的职业危害。
3.2对于职业危害场所每年委托有资质的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一次,检测范围包括工作场所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等。
3.3主要负责人负责联系检测机构,在检测报告有效期前一个月通知检测单位(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生产车间、仓库采样检测。
3.4将检测结果公示在公告栏内,并张贴的作业场所。
3.5如果检测结果超标应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进整改结果,整改完后应再次检测,直至检测结果达标。
3.6建立职业危害检测档案。
3.7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职业危害可能造成的火灾、爆炸、中毒及人员伤亡的作业场所应重视。
3.8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应严格遵守作业规程进行作业,部门主管应监督操作
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戴口罩,戴手套等,对于不遵守作业规程的人员及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人员按本奖惩制度执行。
3.9 接触职业危险因素的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体检。
3.10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包括:
(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应委托有资质的部门进行)
(2)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表
(3)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申报回执
(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体检报告
4 记录
4.1职业卫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