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 1. 了解《湖心亭看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诗中的核心词汇及其意义; 3. 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湖心亭看雪》是中国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诗中的“湖心亭”指的是苏州拙政园内的一座亭子,这个景点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作者陆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纯粹的诗情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尤以其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感悟而著名。

2. 诗歌分析•下面是《湖心亭看雪》的全文:湖心亭看雪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冷花残,露华浓。

遗簪堕珮,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景物,营造出寒冷、荒凉的画面。

这与作者深夜观雪的心境相呼应。

•诗中出现的“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以及“山冷花残,露华浓”等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远方幸福生活的思念和愁苦之情。

•在诗的最后两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3. 词汇解析•枯藤老树:形容景色萧条、凋零,也可引申为衰退或销魂。

•昏鸦:指夜间返巢的鸦鸟,暗示落寞和孤独。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宁静的乡村风景,也暗示了人们的普通生活。

•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道路上,寒风吹过瘦弱的马匹。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惆怅。

•断肠人在天涯:形容作者在远方流离失所的悲苦情绪。

•山冷花残:山上寒冷,花朵凋谢。

暗示凄凉和无奈。

•露华浓:指露水浓厚密集,形容景色的美丽。

•遗簪堕珮:簪子和珮子是古代妇女的饰品,此处表示离别之意。

•纤云弄巧:柔美的云朵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指导学生背诵本文。

2、通过做检测题目、反复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精讲点拔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3、通过对比赏,体会本文的用词简练与白描的写作手法。

二、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本文的用词简练,指导学生背诵。

2、难点:用词简练与白描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学法指导:读—查—思—议五、学习流程(一)、导入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的地方,在西湖留下了许多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①北贾亭②西,水面初平③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几处早莺④争暖树⑤,谁家新燕⑥啄⑦春泥。

乱花⑨渐欲迷人眼,浅草⑩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自主学习1、诵读课文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1) 自读(1—2遍)给下列注音:更(gēng )定( cuì )衣雾凇( sōng ) 一芥( jiè ) ( hàng dàng )铺( zhān )强( qiᾰng )饮喃喃( nán )(2) 范读(1—2编)看看作者是怎样的人?(是一个痴迷于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超凡脱俗之人)2、研读课文指导: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8、《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习任务】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2、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3、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一、独学:自主学习,正音识词1、填空:张岱,字,号,(朝代)文学家,主要著作有《》《》。

2、给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注音。

崇祯()()拏()毳()衣雾凇()沆()砀()铺毡()更()定更()有此人强()饮3、解释句中画线词。

(1)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3)雾凇沆砀()(4)焉得更有此人()(5)客此()(6)及下船()4、翻译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二、对学:合作学习,初识文本(一)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的句子:(二)再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说明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群学:合作探究,深研细品品读课文,识“痴”人赏奇景1、找痴行,识“痴”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2、谈痴遇,议“痴”人作者在亭中巧遇知音,离别时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 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 可以帮助到您, 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散文, 是文人学士所钟爱的一种体裁, 他们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 山水本是无情物, 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 山水便有了性情, 自然便有了生命, 人与自然可以亲切的交流对话。

《湖心亭看雪》就是明代散文家张岱所作的散文, 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描写了雪后西湖的独特风光, 在苍茫广袤的冰雪世界中, 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积累文言词语, 培养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 感觉诗情画意, 学习白描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猜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 注释较详细, 学生自读课文, 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熟练背诵。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 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一)导语: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 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装浓抹总相宜。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2课时视频导入。

记住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

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伤感的情绪。

了解背景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

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

《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作者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

知识链接认识白描白描本是中国国画技法名,指单用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

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是指用简练的笔墨,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描摹形象的一种写作手法。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本文选自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

B.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C.“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

D.《艾青诗选》中的《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写出了国家、民族的困难、悲伤和反抗。

【答案】B【解析】B.“《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有误,古时,一夜分为五更: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10篇)《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湖风光画面)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是啊诗人心中若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的笔下就春意盎然:如果诗人心中寒冰一片,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怎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2、有感情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①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主备人:周瑞兰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组号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课文不加渲染烘托的白描写景手法。

学习重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写景特点,并能背诵。

学习难点: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第一课时一、课堂预习:(独学20分钟)1、了解作者,细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余舟一芥.()铺毡.()对坐余拏.()一小船2、熟读课文,借助注释解释重点词语(1)是.日更定()(2)湖中人鸟声俱绝.()(3)拏.一小船()(4)上下一.白()(5)独.往湖心亭看雪()(6)雾凇沆砀..()(7)焉得更...有此人()()(8)客.此()(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0)铺毡对坐.()(11)惟.长堤一痕()3、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二、展示反馈(10分钟)三、课堂检测:(10分钟)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上下一.白()是.日更定()长堤一.痕()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中人鸟声俱绝.()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重点语句翻译(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第二课时一、课堂群学:(25分钟)1、每组的1、2、3号选段背诵,4、5、6号评价。

2、按下列问题,先4、5、6号回答,1、2、3号评价。

(1)第一段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写景是从什么感觉角度描写的?写的是什么景象?还用了反衬手法,那句子体现出来?答:(2)第二段写湖心亭奇遇,两人为什么“大喜”? 舟子说作者“痴”,请说说他“痴”在哪里。

湖心亭看雪的导学案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的导学案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的导学案及答案1. 导学案直通公园东门,便是瘦西湖内景至玉搪瓷楼,即湖心亭。

亭周围为曲径通幽,盆栽花卉,亭前为半岭亭,近水环抱,境映云横之雅盎,为集园内十景之一。

而玉搪瓷亭,因置亭处其地之多云,故亭中水为“策云流水”,冬亦为用之神趐名汉良泉。

这一次,我们要开心地去观赏一场难得的江南雪景。

携众同学,利用假期时间,来一次雪地的冒险之旅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领略湖心亭看雪的魅力,特别设计了以下问题,欢迎大家先自行作答,然后进行讨论。

1) 湖心亭与周边景观是如何相辅相成的?2) 你认为湖心亭在冬日雪景中有何不同之处?3) 湖心亭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景观有怎样的影响?2. 答案1) 湖心亭与周边景观相辅相成,通过对比鲜明的建筑色彩、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致。

湖心亭的出现透露着一种高贵、华丽的气息,而周边景观所展现的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彼此衬托,相互映衬。

2) 在冬日雪景中,湖心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雪花覆盖在亭顶、树木与亭柱上,整个景观仿佛进入了一个白色童话世界。

雪景中的湖心亭更显得凝重宏伟,富有诗意和浪漫情调。

这种不同凡响的美感让人们对湖心亭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

3) 湖心亭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景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湖心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沧桑。

在观赏湖心亭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魅力,体会到历史的重量。

湖心亭既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通过这次观赏湖心亭看雪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旅行中,多多关注所到之地的历史文化底蕴,用心感受每一个景点背后的故事。

愿大家在旅途中收获更多美好的回忆,体验到更多别样的风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四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四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三、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四、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优秀6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优秀6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优秀6篇)导读: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

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导学重难点1、掌握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方法自由品读一一合作讨论一一探究提升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其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领会《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练习册1、2题。

三、呈现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四、感知文意1、听读课文,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

五、品读文本1、齐读课文,思考:长堤_痕 __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一:上下一白—⑵更:是日更定—⑶是:是日更定⑷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3、翻译下列句子。

(1)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

(2)找出作者远看到的描写雪景的句子。

六、 展示学习成果七、 达标检测1、 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3)惟长堤一痕(4)强饮三大白(5)是金陵人,客此(6)及下船—(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 辨析多义词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预习指向1、 背诵课文2、 赏析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2、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写景的特点。

导学重难点1、 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2、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写景的特点。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

3、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学习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自主预习案】1、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衣( ) 雾凇( ) ( )( ) 打更( ) 铺(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背诵)师: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译读。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自读。

第一遍: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正确、流畅);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3、疏通文意。

①自读:参照脚注、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20210112082026)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20210112082026)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 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 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一一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 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 行解释和翻译。

3、 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 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 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 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 山水,晓音乐、戏曲。

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 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

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 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

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 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 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 《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石匮书》等。

【自主学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更定( )拏( 芥( )铺毡( 堤()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I) 人鸟声俱绝 (4) 余拏一小舟 (5) 拥毳衣炉火 下一白( ) ( ) (II) 问其姓氏,3、 解释多义词: )毳衣) ) 雾淞沆砀 更有此人 )( )( ) ) 喃喃( )(2)是日( )(3)更定(( ) ( )(6)雾淞沆砀 (8)焉得更有此人( (10)莫说相公痴( 是金陵人, 客此( )(7))(9)强饮三大白()(1) 白:上下一白( (2) 余:余住西湖( (3) (4) (5) (6) 大:大喜( 是:是日更定( 绝:人鸟声俱绝 更:时日更定(相公者(三大白( 上下十余里(三大白(是金陵人( 绝巘多生怪柏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更有痴似4、 用原文回答问题:(1) 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 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5、翻译句子:(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 导学案.doc

湖心亭看雪 导学案.doc

都言作者痴,“读”出其中味导学案姓名:班级 学号学习目标:1. 通过整体朗读,理清文章层次,读懂文章内容2. 通过分层品读,品味作者的“痴”3. 通过拓展,对中国文人之“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习重点:对作者之“痴”的品读和中国文人之“痴”的评价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板块:“学"一一自主学习一.助你一臂1. 方法指导:学习千法,朗读为本。

学习文言文,尤其要注重朗读,用朗读法来赏析文言文,读懂文 言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要做好预习,翻阅词典,初步读正字音,读懂字词,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2) 课上要注意全文朗读,读准节奏,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3)尤其要注重咬文嚼字,分层品读:采用关键字词句重读、反复读、替换读三种方式 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4)同类文对比读,更好的体会情感,探究主旨.2. 作者作品简介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号陶庵。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清兵南下 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选 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 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

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梦忆。

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 术真谛。

—■ 自我检测(1) 牢记词语的读音: 更( )定矣更()有此人余强( )饮三大白 崇祯( 琴( ) 舞() 雾淞()沆()财( ) (2) 一词多义A L : 惟长堤一痕— ____________ 上下一白 ___________B.是是日更定 ______ ________ 是金陵人 _______________C.白: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第二板块:“究”一一合作探究一.问题探究(一)全文朗读1.张岱之“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找出原文并用自己的话总结。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湖心亭是一个位于中国苏州留园内的经典景点,也是苏州园林建筑的代表性之一。

每逢冬季降雪,湖心亭都成为游人们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本文将以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为题,带领读者一起探索湖心亭在雪景中的迷人之处。

一、湖心亭的历史渊源湖心亭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为留园内一处独特的景观。

亭子四周环水,置身其中犹如身处湖心,故得名湖心亭。

亭内设有石桌石椅,供游人歇息观景。

二、湖心亭的建筑特色湖心亭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稳固精美。

亭顶覆盖红色琉璃瓦,雪后更显得格外美丽。

亭柱雕刻精细,展现出传统的江南园林艺术风格。

周围的荷塘和柳树,在雪的映衬下格外清雅动人。

三、湖心亭雪景的魅力每年冬季,苏州降雪时,湖心亭便成为游人们欣赏雪景的理想之地。

雪花飘落在亭顶的琉璃瓦上,映衬着古亭的轮廓,如诗如画。

湖水凝结成冰,在柳树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冰雪画面。

游人在亭内品茶赏雪,感受着冬日里特有的宁静和幽雅。

四、湖心亭看雪的意义湖心亭看雪,并非仅仅是为了欣赏雪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雪被视为一种纯净、宁静的象征,湖心亭看雪便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

在雪的映衬下,湖心亭显得格外宁静、肃穆,让人在喧嚣都市中找到一丝慰藉。

同时,湖心亭看雪也代表着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让人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五、湖心亭看雪的导学案为了更好地引导游客欣赏湖心亭的雪景,我们提供以下导学案:1. 建议游客选择清晨或黄昏时分来湖心亭,此时雪景最为美丽。

2. 提醒游客注意保暖,穿着厚实、防水的衣物,以免受冻。

3. 鼓励游客在湖心亭内静坐片刻,感受雪的纯净与湖心亭的古雅。

4. 提示游客在观赏完雪景后,可以品尝留园内的传统茶点,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通过以上导学案,相信游客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湖心亭的雪景,领略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魅力,以及雪景带来的静谧与美好。

愿湖心亭能够成为每位游客心中的一处美好回忆,也期待湖心亭在雪景中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本文是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游记。

3、读准注音: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4、解释实词: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一芥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三、走进课文1、老师范读2、同学读课文,以组为单位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赏析课文1、初探叙事内容(1)归纳记叙要素A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B地点:西湖湖心亭谁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湖心亭正如同学们所介绍,湖心亭四面环水,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教案1【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二、诵读疏通文字。

1、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

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

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⑴ 妙在扣景之特征。

⑵ 妙在用朴素之语。

(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⑶ 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

诗如下:“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湖心亭看雪》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那么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老师准备了导学案。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一、预习1.先行背诵,自行翻译。

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的文句障碍就记下来,交给老师,然后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

自行翻译,先行背诵,秉承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也为课堂的深度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非背不可教也。

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诵读,即使学生暂时还不了解经典文本的微言大义,先“吃”下去,再慢慢反刍不迟。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圈点勾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中各自遇到的问题,相互解答。

把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设计理念】以学定教。

来自学生的问题才是真问题,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二、探究1.遴选整合,生成话题。

老师事先遴选各组汇总上来的问题,整合几个值得继续深入探究的话题。

第一组:比较原句和改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改句: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原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第二组:①作者写作本文的时候是在明亡后,为什么文章开篇所写的时间依然是“崇祯五年十二月”?②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事实上还有舟子相随,这是不是自相矛盾?第三组:①张岱看雪,大异于常人。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张岱为什么选择在晚上看雪?②假设张岱在湖心亭遇到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你觉得张岱会把他当做知己吗?第四组:你发现这篇文章的艺术之美了吗?请你来评说评说——可以就全篇,也可以就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

湖心亭看雪导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导学设计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3、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朝代〕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2、提醒学习目的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的。〔齐读〕接下来,我们一一来完成这些目的。
3、知识链接
分别请两名学生朗读知识链接的内容,其他学生边听边将知识链接中的相关重点内容做上标记。
4、点名学生填空。
【导学二】识字正音,读准节奏〔7分钟〕
过渡:课前预习了课文,接下来教师检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风光,以冬雪时远观桥面假设隐假设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欣赏西湖雪景的最正确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
5、作者借西湖雪景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
课文描绘了西湖雪景的美,你也有类似作者这样的喜欢自然美景的体验吗?请把它写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课题28.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绝、定、拏、是、客、焉;注意2个字词的写法:“毳”“雾凇沆砀”。

2.翻译重点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美景。

4.体悟作者痴情自然,痴情山水的志趣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通过朗读,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美景。

学习难点体悟作者痴情自然,痴情山水的志趣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程备注布置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2.给加粗的字注意:拏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3.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疏通文意。

4.你有怎样的疑惑?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请三位同学分别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注音写在黑板,前两项学生能写多少就多少;2.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听其读音和停顿;3.结合注释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绝、一、更、是、客、焉;注意2个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毳”“雾凇沆砀”。

2.翻译重点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从的标题看,我们获得什么信息?预设问题2:“绝、一、更、是、焉”等的一词多义;“客”等的活用;预设问题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的翻译。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预设问题2:诵读指导:要求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和品味的习惯。

五、当堂达标(20分)1.解释加点的字词。

(8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

)(3)更定矣


(4)惟长堤一痕

)(5)上下一白


(6)客此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及下船(
)2.下列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二、出示学习目标1.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美景。

2.体悟作者痴情自然,痴情山水的志趣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预设问题2:令相公和湖中人痴情不已的西湖雪景究竟如何?预设问题3:作者借西湖雪景寄托了怎样的情怀?与柳宗元在《江雪》中所表达的情怀是否相同?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1:描写景物的方法。

预设问题
2:理解作者的“痴”。

五、当堂达标(一)必做题(20分)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3.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笔精练,写景很有特色,“_______________
”从声音角度写出西湖雪夜的奇静;“_______________ ”则从色彩角度描绘了西湖夜雪的全景。

作者还抓住雪光的特点,捕捉了此时湖中特有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创造出一幅意境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

(用原
文词句回答)(8分)4.
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粗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上下一白。

/
一碧万顷B、更有痴似相公者。

/
即更刮目相待c、湖中人鸟声俱绝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5.
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二)选做题(10分)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
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2分)突兀(

如颊(

目酣神醉(

丁酉(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4分)(1)突兀层崖中(

(2)山色如娥(
)(3)已不觉目酣神醉(

(4)余游西湖始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2分)
六、布置预习学习心得第28课
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的标题,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中心事情。

预设问题2:整理文中重点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绝: ①
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来此绝境是:

是日

问今是何世焉:

湖中焉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
①上下一白

一碧万顷更:
①更有痴似相公者

即更刮目相待词类活用:客:客此预设问题3: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
中两三个人罢了。

(2)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3)别说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当堂达标】1、(1)消失、停止(2)这(3)止、停(4)只有(5)全(6)客居(7)怎么(8)等到2、B、D3、(1)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

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净美精约,简洁通透,写出了雪中西湖的空阔感。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细微点睛,生气毕显。

将静阔衬得更加静阔,而又为清冷增添了丝许活力,由远而近,轻重有致,或泼墨或点染地写意出来,“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雪在其中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白色苍渺之景,却借影而得神,寥寥数笔,有酣畅淋漓之味,也引出秀影浮动的灵气。

预设问题3:本文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
是作者志趣的外化。

作者痴情于自然,痴情于山水,陶然自乐于真性情中。

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与《江雪》清奇意境、孤高情怀不同。

【当堂达标】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上下一白;
一芥

两三粒。

4.
c5.
D(二)选做题(10分)1.wù
jiá
hān
yǒu2.(1)高耸的样子
(2)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3)喝足了酒
(4)从这一次开始3.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4.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
中初遇洛神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