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云浮为例
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摘要】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源远流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将探讨麒麟舞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传承方式与挑战,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对麒麟舞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论部分将展望麒麟舞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潜力,呼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推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
这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麒麟舞的历史背景和当下的现状,为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传承、发展、历史渊源、旅游资源开发、经济影响、传承方式、挑战、现状、未来发展、结论、潜力、保护、呼吁。
1. 引言1.1 介绍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舞蹈艺术,起源于广东省岭南地区。
麒麟舞通常由两名舞者共同演绎,他们身着华丽的麒麟服装,手持麒麟道具,通过舞蹈动作模仿麒麟的神态,展现出一种神秘、祥和的气质。
麒麟舞在表现形式上多样化,有轻盈优美的舞蹈动作,也有热烈欢快的舞蹈节奏,每种变化都展现了麒麟的不同形态和寓意。
麒麟舞作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视为民间的一种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通过麒麟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感受到广东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可以体验到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为当地的文化底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魅力。
1.2 阐述麒麟舞的重要性麒麟舞作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舞蹈形式。
这项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广东省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麒麟舞通过独特的舞姿和节奏,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承载着特定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传统。
麒麟舞在当地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更是民众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通过参与麒麟舞的表演和传承,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历史的记忆,并且加深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指的是由各种人类创造力表现而形成的符号、象征和传统实践。
而旅游业一直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文化推广载体。
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民众文化认同感。
在2020年,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展现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案例进行深度探讨,分析其特点和成功经验,以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我国丽江古城1. 详述丽江古城的非遗元素丽江古城位于我国云南省丽江市,是纳西族的传统住宅区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等非遗元素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观。
2. 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在古城区域内设置非遗展示馆、举办传统文化表演和手工艺制作体验等活动,丽江古城成功地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衍生价值丽江古城的成功案例表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还可以增强游客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进而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三、案例二:日本京都的传统艺能表演1. 传统艺能的特点日本京都作为传统艺能的重要发源地,拥有着丰富的传统表演形式,如歌舞伎、能、茶道等,这些都是日本人世代传承的文化财富。
2. 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京都通过在各大寺庙和表演场所举办传统艺能表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还通过举办讲座和体验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日本传统文化。
3. 衍生价值京都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在旅游业中融入传统艺能,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可以为当地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保障,保持文化的活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潜力和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
2017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共300项)
成果主要完成人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2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潘毅、赖萍、林冰、黄晓瑜、潘兆娱、谭映红
茂名市低埒小学
13 中学作文多维教学体系研究 14 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教学质量研究 15 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
茹清平
罗文成、蒋彩林、朱志洲、张成靖、蓝巧灵、 常凤媛
彭水兰
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
28 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许乐冰、周莉刁、王赟、林素芳、林晓霞、林 琦媛
29
运用Phonics提高小学生认读拼写能力的教学研究
肖美华、林润姬、朱俏蓉、曾献秀、范燕婷、 冼萍
30
初中“积分争星”自主德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徐少霞、石琴、邓艺群、邓艾淇、林丽梅、金 玲玲
序号
获奖成果名称
42 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
43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使用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
谢棣奇、郭志勇、何志刚、潘志参、莫丽影、 罗江
程小杰、陈鹏生、张伟煌、黄海歆、李秀林
44 普通高中天文学课程开发与实践
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
45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研究 46 高中物理3
城乡结合区小学语文“六三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林爱珠、周立聪、熊梅、吴潘虹、沈建东、陈
研究
文伟
4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研究 5 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性评价方式的研究
邱桂平、吴汉生、张良、杨晓燕、曹铭珍、徐 永朝
刘松、吴桂凤、李小花、阮红杏、蓝国辉、李 少兴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研究
附件3:二等奖项目
2017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共300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立项名单
107 GD15XJY30 广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
108 GD15XJY31 新常态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109
GD15XLJ01
新常态下广东省金融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交互性及 适配性研究
110 GD15XLJ02 斯密经济学的现代阐释
111 GD15XLJ03 有限理性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教育学 教育学
刘才刚 黄明喜
94 GD15XJY17 基于SNS的海外华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教育学
唐燕儿
95
GD15XJY18
扬善与抑恶:积极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校的探索与 实践
96
GD15XJY19
基于有效学习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为例
以粤
97 GD15XJY20 数字化学习型组织行为研究
98
GD15XJY21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模式选择和实现策 略
99
GD15XJY2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现状调查研 究——基于粤西的实证分析
100
GD15XJY23
粤北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MOOC视角
101 GD15XJY24 高校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2 GD15XJY25 高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研究
112 GD15XLS01 明代广东进士群体研究
113 GD15XLS02 中法战争后晚清政府应对西南边疆危机研究
114 GD15XLS03 族群宗族与社会阶级境域下的苏区婚姻制度研究
115 GD15XLS04 粤北古人类历史文化研究
116 GD15XLS05 李任之评传
117 GD15XLS06 续妖书案与万历政局
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内涵建构与价值实现
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内涵建构与价值实现作者:钟佳利魏慧萍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06期摘要:文旅融合导向注入传统村落建设,旨在承续村落历史人文生态,实现文旅產业互勉互利格局,为乡村可持续发展议题提供先行示范。
从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出发,以广州市六个典型传统村落为观察对象,通过解释性序列混合研究方法,挖掘语言景观的时间元素特质,探究其如何参与和观照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内涵建构与价值实现。
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蕴涵历史、怀旧和当代文化时间元素三种类型,其中怀旧文化时间元素的呈现方式多元复杂;2)三者在同一空间建构出四种内涵样式,即文化承续、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与文化变迁; 3)文旅收入和消费者文旅体验对应着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不同时间元素在景观中的重新组合使得此类文旅体验契入消费者的身份转换和心理空间; 4)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价值实现,有赖于地方政府的价值预期、细致规划和建设驱动,以及语言景观在场域中所显现的时间元素搭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内涵建构;价值实现;景观;时间元素作者简介:钟佳利,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生态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话语分析、符号学(E-mail:****************;澳门 999078)。
魏慧萍,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词汇学、国际中文教育、社会语言学(E-mail:**************.mo;澳门 999078)。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3)06-0081-132021年4月国家层面出现文旅合一发展的导向,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文旅融合的发展核心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文化和旅游产业如何默契相携并进且落地实践,是推动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楼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楼舞禾楼舞是广东省郁南县的一种传统民俗文艺娱乐节目,被称为是传统舞蹈中的'活化石'。
禾楼舞是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主要流传于南江流域地区的郁南县连滩镇一带。
该舞是古时百越乌浒族人(壮族祖先)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舞蹈。
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审美价值。
2008年6月7日广东省郁南县申报的禾楼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禾楼舞的发源地连滩是岭南古代原著民居住地,这些民族在夏商时期被称为荆蛮或者蛮夷,至周代则有越、扬越、南越等称谓。
春秋时期,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胜,尽取吴越之地。
一部分越人流散到岭南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
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才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
秦汉时期又有闽越、南越、西瓯、骆越、东瓯的称谓,三国时期名称则更多,有山越、山夷、乌浒等称谓。
古代越人先民多居于山川深林丛竹之中。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中有言:'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
' 禾楼舞的发源地连滩就是如此,直到明朝,当地仍然是林木茂密,落叶淤积,河水充满了瘴气,误饮者会中毒,中毒重者会呈现疯狂乱跳状态。
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和科学知识水平低下,古代越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祈求神灵,而部落族长在充当统治者角色的同时,也充当了巫的角色。
巫,《说文解字》中有言:'祝也。
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巫师一般自称并且百姓也笃信其能与神鬼相通,是人与神鬼中介。
巫通神的主要手段是舞,也就是跳神。
唐虞时期的禹则是当时的大巫师,他被中国古代巫祝人员视作宗主,称为'神禹'。
夏禹还发明了一种可以通神的新舞步,命名为'禹步'。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提高,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拥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和艺术内涵。
其旅游资源具备重要的景观及人文价值,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贡献和机遇。
本文就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及其研究历程、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起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的是“以口传、表演、仪式、节日、扮演、手工艺和社会实践为核心,代表了人类的创造性才能和独特文化特色的几乎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程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我国在2006年首次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传统表演艺术、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技术、传统美术技艺、传统体育等内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及其研究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与手段,挖掘和体验相关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际旅游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被提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最早起源于发达国家。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以文化旅游发展为目标,以促进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提倡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推行自然文化旅游,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认识不同文化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
而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起步较晚。
早在2001年第一届非遗大会上,就有学者提出了“非遗文化旅游"这一概念,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任务、目标、对象等方面的问题。
之后,国内学者也纷纷加入到研究之中,逐步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认识和研究。
三、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的热点。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
结论
结论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地 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以惠安石雕为例,分析了其旅游活化路径的 优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实证研究,旨在为其他传统技艺文化遗产的 旅游活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传统技艺文 化遗产的和重视,共同推动其保护和传承工作。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 外相关研究,探讨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案例研究 法,以惠安石雕为例,深入剖析其旅游活化路径及优劣。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 收集和分析当地居民和游客对惠安石雕旅游活化的看法和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 参考。
4、社区参与:社区是传统技艺 传承的重要场所
4、社区参与:社区是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场所
1、建立陶艺文化博物馆:通过建立专业的陶艺文化博物馆,展示该地区的陶 艺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提高游客对陶艺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4、社区参与:社区是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场所
2、开展陶艺体验活动:在陶艺文化博物馆内或相关景区开展陶艺体验活动, 让游客亲身体验陶艺制作过程,感受陶艺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内容摘要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相关理论提出,可行的方式包括: 1、传承创新: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往往以师徒相传为主,这种方式限制了技 艺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教育手段,创新传承方式,提 高技艺的传播范围和知名度。
内容摘要
2、文化挖掘: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通过深入研 究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技艺的文化价值,提高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度。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深 入挖掘和整理,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例如,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传 统技艺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传承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成具有 教育性和科普性的旅游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和发展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和发展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艺术形式、信仰形态和语言文字等非物质文化产物的总称。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维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旅游价值、文化保护与创新、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和发展对策。
1、人文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地域文化的底蕴,是一种人类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历史及人类思想、信仰、艺术特征的传承和演进。
旅游者旅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取文化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这种体验与看景点、玩游乐园和购物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历经时间浸润的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能够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城市文化、当地习俗、传统艺术等方面的体验,产生共情和认同。
2、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之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无限的经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生活水平,改善旅游城市的形象,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3、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旅游者通过参观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了解。
这样不仅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文化保护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和传承,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将其纳入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文化保护法律制度的规范化和完善程度。
在保护的基础上,要尝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业合并,如将传统技艺融入表演、美食等方面,这种保护方式需要在文化保护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整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货源的质量和保护效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和发展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和发展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代代相传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等非物质形式的文化精神,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旅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价值和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1.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通过旅游活动的宣传和介绍,使受众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增强共同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活动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能够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激发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和探索性。
3.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能够增强旅游客人对当地居民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加深外地游客对当地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共同理解和交流,进而促进跨地区和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1.学术研究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文化、经济、社会价值和旅游潜力,同时也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2.文化生态保护——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通过生态游览促进当地生态和文化的和谐发展。
3.公共管理——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规范、管理和监督,遏制盲目开发和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行为,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品牌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在市场营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旅游营销中应注重体验营销思路的引入,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提供方案,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5.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需要社区、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等多个方面共同参与,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传统。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和传承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综述,分析了其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影响,二是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和魅力性也是旅游产品开发中所需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对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旅游资源的优势。
(2)旅游产品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旅游产品的独特卖点,为旅游活动提供更多的有力证明。
比如,在丝绸之路旅游中,由于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手工艺品乃至古老文化的印记仍在,这样的旅游产品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2.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支持。
旅游业也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让广大的游客通过旅游活动来了解、接受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不仅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有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优势和意义非常明显,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宣传和保护不足当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的宣传存在问题,导致未能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同时,部分景区保护不足,存在着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足旅游业在涉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时,缺乏专业的认知和方法,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4.03.21•【文号】办市场发〔2024〕43号•【施行日期】2024.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办市场发〔2024〕43号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局):建立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服务质量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建立健全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列为重点工程。
近年来,消费需求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日渐明显,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更加迫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建立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文化和旅游部经研究决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范围在与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域分布、市场特点、发展程度、保障能力和参与意愿等情况,确定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大连市、江苏省扬州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佛山市、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云南省丽江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为试点地区。
二、重点任务试点地区对本地区2024年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情况开展评价,探索保障机制和实施路径,明确数据来源,总结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对质量评价工作模式及评价模型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广东云浮南江流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及利用研究
一
郁南连滩 的禾楼舞起源于古百越 民族 的一种祭祀舞蹈 , 距 今有一千多年历史 了。禾楼 舞舞蹈动作原始 、 粗犷 , 跳舞者身穿
、
正确 认识现 有的 云浮南 江流域 地区非
[ src] T e iai iag lehr et en ajn Vly ei iY n . m se O ei wyad oa fm tp Abtat hr s c n nie uuahr g iN nag ae Rgn n uf We utX re cv asn n 眦 o so e rh t b l i a i l o u p e f te c l r
手有较丰富常识 , 应唱能对答如流。连滩 山歌深受群众喜爱 , 至
式 、 、 能及其相关 的工具 、 物、 知识 技 实 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 这
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 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 围环境 以 今仍流传 于两广 的云浮 、 罗定 、 德庆 、 郁南 、 宜及梧 州、 溪 、 信 岑 及 自然 和历史 的互 动 中 , 被不断地 在创造 , 为这些社 区和群体 苍梧等地。 根据连滩 山歌整理拍摄的《 连滩 山歌》 电视纪录片曾 提供持续 的认 同感 , 从而增加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的尊
重 o1 ] 1
在中央电视台播 出。
( ) 二 表演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 : 口头传统和表述 ; 表演艺术 ; 社 会 风俗 、 礼仪 、 节庆 ; 有关 自然界 和宇 宙的知 识和实践 ; 传统 的 手 工艺技 能。
云浮南 江流域亦 留存有具 有研究价 值和审美 价值 的表 演 艺术 , 如禾楼舞 , 麒麟 白马舞 、 春牛舞等等 。值得一 提的是郁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项目背景与意义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4)1.3 本项目的目标与意义 (5)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6)2.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案例分析 (8)2.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现状及问题 (10)2.3 国际发展趋势对本项目的影响 (11)3. 项目选址与规划布局 (13)3.1 选址原则与依据 (15)3.2 基地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16)3.3 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 (17)4. 项目建设内容与技术方案 (19)4.1 展示内容策划与组织 (21)4.2 展示设施建设与技术支持 (22)4.3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4)5. 项目投资估算与筹资计划 (25)5.1 项目总投资估算 (27)5.2 资金筹措途径与使用计划 (27)6.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28)6.1 预计年收入预测与成本分析 (29)6.2 净现值计算与投资回收期分析 (31)6.3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估 (32)7.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33)7.1 对当地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35)7.2 对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6)7.3 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38)8. 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 (39)8.1 主要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影响 (41)8.2 针对风险的管理对策建议 (42)9.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要求及格式规范 (44)9.1 本报告撰写的目的、范围与方法 (45)9.2 本报告的组织结构、章节划分与页码安排 (45)1. 项目背景与意义丰富人类精神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展现出的重要作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各地纷纷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为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平台。
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认同的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
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认同的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引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游客对于文化遗产地的认同和评价,无疑是促进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因素。
然而,目前关于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遗产认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的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
因此,本文旨在开发一种量表来衡量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遗产认同,并通过实证检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基于现有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开发了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量表来衡量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遗产认同。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确定了量表的维度结构和项目内容。
然后,利用预测试的方式对量表进行了初步测试和改进。
最后,通过实地调查,在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游客中进行了主要问卷调查,并得到了有效样本。
【结果】根据实证数据,我们首先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的整体信度较高。
随后,对量表进行了因素分析,以验证其结构的合理性。
结果表明,我们开发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认同量表包含了三个主要维度,分别是情感认同、知识认同和行为认同。
最后,我们对量表进行了效度检验,即通过与其他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比较,确定了其区别度和相关性。
【讨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开发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认同量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一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游客对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认同和评价,以及进一步促进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该量表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的选择偏好和调查方式的限制等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并结合其他方法,如访谈和观察等,来深入研究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遗产认同的影响因素。
【结论】本研究通过开发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认同量表,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
我们的量表在衡量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遗产认同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研究
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文化旅游项目作为特殊类型的旅游项目,在满足人们旅行需求的同时,也具有深入了解和体验目的地文化的功能。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项目逐渐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目前对于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空白。
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价文化旅游项目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带来的正向影响。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以期提供支持和指导给相关决策者和实践者。
研究方案方法:首先,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和分析过去十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关于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其次,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项目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于项目社会效益的认知和评价。
第三,本研究将建立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体系。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结果。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将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因素分析。
同时,我们将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因素对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的影响程度。
结果呈现方面,我们将采用表格、图表和文字结合的形式进行结果展示。
通过比较不同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结果,使得研究结论更加直观且有说服力。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文化旅游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文化旅游项目对于提升目的地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社会福利等。
这说明文化旅游项目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其次,文化旅游项目对于传承和保护当地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高文化自信心以及当地居民参与文化传统的积极性。
最后,文化旅游项目对于推动当地民众的文化参与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调查报告(精选3篇)
文化遗产调查报告(精选3篇)文化遗产篇1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人们对当前广东粤剧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情况,特进行此次的调查。
调查方式为口头调查和网络收集资料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各调查工作结束后,我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二、粤剧的起源和特色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
古往今来,名人辈出,好戏连台。
粤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
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
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业行会和传统演出场地,如新加坡的“庆维新”、吉隆坡的“普长春”,都曾培养出不少粤剧著名演员。
粤剧的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
术风格近乎写意。
布景简单,剧中规定情境,主要靠虚拟的表演程式来显示,程式不能表明时,就用牌子写上“河边”、“高山”等文字说明。
在城市演出的“省港大班”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在反映当代生活,使表演更富于生活气息等方面都颇有改进。
剧目以生旦戏为多,重唱轻做,文戏多于武戏,但也从生活中提炼、创造了一些新的表演程式,并从电影、话剧中借鉴和吸收表演技巧,形成自由灵活、通俗而细腻、偏重写实的表演风格。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
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
三、现在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粤剧曾面临港澳台流行文化的巨大冲击,但在粤剧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不但牢牢把握住这块文化阵地,而且积极推动了粤剧的改革和发展。
近10多年来,广东省各粤剧团在粤剧改革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且不少剧在全国造成一定影响,推出了一大批粤剧新人。
同时,粤剧演出市场也比较稳定。
广东共有省、市、地区粤剧团30多个,民间社团、街头票友演出更是不计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2期2017年3月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Institii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6 No.2Mar.2017文章编号:1006 -2920(2017)02 -0026 -07doi:10. 13892/41 - 1093/i.2017.02.00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云浮为例伍百军摘要:结合广东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文献参考法、访谈法设计并检验调查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分析、因子分析,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信效度检验。
评价指标体系总共有六个维度,按照权 重由高到低分别为遗产开发价值、遗产开发潜力、遗产质量状况、遗产开发效益、遗产影响力、遗产开发条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评价体系;开发价值作者简介:伍百军,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罗定527200)。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GD15XGL47) * 2014年云浮南江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南江流域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YFNJ201404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展开,学术界对其研究也 在逐步深人,但是专门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研究相结合的文献不是很多。
国外研究者的研究角 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研究,如2007年D.Ram和J.E v e k t分析玛雅文化旅 游景点给当地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有利有弊[1];二是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如2002年KennedyO n d iu调查研究了肯尼亚西部G u S社区建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模型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规划等问 题[2]+三是对遗产旅游的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如2003年G.McCarn和N.M.Ray对遗产旅游市场的特征 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市场营销策略[3]+四是遗产真实性方面的研究,如2007年Mlguel V i a Gonzalez认 为在遗产旅游目的地见到的一切是源于当地遗产的原真性[4]。
国内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利用价值与途径进行研究,如2010年刘桂兰认为民艺类非物质文化具有文化旅游价值和适合旅 游需求的体验价值。
[5]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并对其开发进行研究,如2010年孙国学认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旅游内容,对其适度开发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6]三是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如2012年雷蓉、胡北明对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相应 的5种旅游开发模式。
[7]国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研究视角重点集中在非遗保护方 面,虽然也有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关系进行研究,但研究内容不够全面,视角比较单一,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价值评价进行深人研究。
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云浮市为研究对象,设计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揭示其相关规律,为云浮及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 产旅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价值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有 效开发,对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依据主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第2期伍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云浮为例27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中国部分国家标准、法律规定,同时参照一些国际公约和开展非 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有关文献,具体包括:《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公约》(2004)、《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 理暂行办法》(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以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 评定》(LB/T17775 —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 )等。
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和评价依据,并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征,笔者选取了适合开发的评 价指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资源开发价值、遗产开发潜力、遗产影响力、遗产开发效益、遗产旅游 开发条件和遗产质量状况六个方面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表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级指标遗产资源开发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文化风情、历史文化美感、奇特性、规模性产旅区位条件设施条件地理 位 、、通条件住宿、餐饮价值价值吸引力、感染力开发条件产传承人培养、遗产级别遗产影响力保护现状传承人完整度、文化认同感、地区的象征力传承人影响力遗产开发效益效益社会效益直接经济价值、提供就业文化传承、居民团结、社会和谐开发空间创新开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遗产知名度、旅游者重游率、物化形式多样种类、特色多样性、独特性、观赏性产市场吸引力遗产质量状况聚集组合情况、情况、点数量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指标权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把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可以 提高评分的客观性。
对每位专家给出的数据利用SPSS21软件进行检验,最后得出评价因子的权重,并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由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 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中的标准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的等级结构,将每一评 价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应的分值分别为4、3、2、1,反映了各因子在评价模型中的相对重要 程度(见表2)。
二、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体系(一)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云浮市坐落在广东省西部,是面向珠三角和沟通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云浮历史悠久,历经时 代变迁与种族迁徙,形成多民族汇集、多语言并存、多宗教发展的格局。
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数量较多,但是,这些资源品位高低不一,资源等级差异较大。
本文主要选择省级及以上的或者正在申 报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为对象(见表3)进行研究。
这些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云浮非物质文 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现状。
研究对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征、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有所侧 重,同时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条件。
28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0表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等级、分值评价指标 等级 分值遗产资源开发价值A. 开发价值很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考价值B. 开发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考价值M开发价值一般,历史文化、艺术和科考价值一般D.开发价值较低,历史文化、艺术和科考价值较低4321遗产影响力A. 世界级的,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B.国家级的,在全国享有很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M省级的,在全省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D.地区级的,在本地或周边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4321遗产旅游开发条件A. 区位和交通优越,景观组合好,客源市场发达B. 区位和交通良好,景观组合较好,客源市场较发达M区位和组合条件一般,景观组合一般,客源市场一般D.区位和组合条件较差,景观组合单一,客源市场较差4321A. 文化奇特且规模大,分布非常集中,传承完整 4B. 文化比较奇特,规模较大,分布比较集中,传承比较完整 3遗产开发潜力 M文化不太奇特,规模一般,分布不太集中,传承不太完整 2D.文化不奇特且规模较小,分布分散,传承不完整 1遗产开发效益A. 经济效益显著,提供就业能力强,遗产生存环境好B. 经济效益较显著,提供就业能力较强,遗产生存环境较好M经济效益一般,提供就业能力一般,遗产生存环境一般D.经济效益较差,提供就业能力不强,遗产生存环境较差4321遗产质量状况A. 遗产种类多,聚集组合较好,特色明显B. 遗产种类较多,聚集组合较较好,特色较明显M遗产种类一般,聚集组合较一般,特色一般D.遗产种类较差,聚集组合较差,特色较差4321表3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等级类别禾楼舞国家级民间舞蹈六祖诞庙会家级民俗张公庙庙会省级民俗东山祖庙庙会省级俗马塘庙会省级俗禾谷醮省级俗舞火篮省级俗连滩飘色省级俗云浮石艺省级传统美术玲珑子母灯制作技艺省级传统美术连滩山歌省级传统音乐泷州歌省级民间文学传省级民间文学六祖传省级文学技省级传统技罗定豆豉酿制技艺省级传统技(二)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有多种方法,包括专家德尔菲技术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58612本研究在提炼第2期伍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云浮为例29云浮非物质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时运用的是访谈法、文献法。
运用访谈法收集相关评价指 标时,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访谈对象选取访谈对象7人,第一期选取云浮市旅游局2人,云浮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人员2人,采取集中 访谈的方式;第二次访谈对象选取罗定市旅游局、郁南县旅游局相关人员各1人,罗定市快乐天旅游有 限公司工作人员1人,采取单独访谈的形式。
相关人员都是旅游行业管理人员或旅游从业人员,并且 对云浮都有较为深人的了解。
在年龄结构上,20 ~30岁1名,30 ~40岁2名,40岁以上的人员4名,满 足分层抽样的要求。
访谈结朿后,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作为评价指标收集的基础资料。
2. 评价指标的形成对访谈者所描述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评价指标。
笔者以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欧阳正 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9]为参考,结合访谈法收集的词条,同时查阅云浮 地区相关资料,初步编写出符合云浮地区实际情况的问卷。
之后组织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广泛讨论、修改,确定《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的33项评价指标。
3. 编制和发放问卷《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共9项,即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户籍、单位性质、工作年限、平均工作时 间、月收人情况等,作为统计变量。
第二部分为评价指标及其重要性评价,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 识判断各项评价指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并采用李克特五级等级评定法进行赋 分。
2016年3月,对云浮本地区人员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20分;剔除无效问卷22份,获得有效 问卷298份,有效率为9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