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地理专题5——环境与灾害(34中)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选修5
【步步高】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选修5[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①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②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②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①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①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②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考纲解读] 1.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2.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4.掌握并分析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5.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及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微专题一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类型与分布疑难剖析1.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变异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只有当它超过一定限度,对人类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气象灾害项目干旱洪涝热带气旋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受低气压影响危害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强风、暴雨、风暴潮,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分布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防御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2)地质灾害灾害表现分布危害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集中于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最严重火山地球内部的岩浆、气体、碎屑物从地壳深处喷出与地震相似的断层地带破坏附近的建筑和生态环境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山区毁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泥石流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降水丰富的地区阻塞江河,摧毁建筑物,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3)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其中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2016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及案例题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及案例题分析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主要的气象灾害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4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23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水文灾害灾情严重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4、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例如,太阳活动高峰年,因磁暴或其他因素,心脏病人死亡数量多、地震次数也相对多、气候有时也有重大波动;台风的二次冲击、大地震后的强余震等。
灾害链可从自然地理要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包括气候(气温、降水、风等)、地形(岩石圈,如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生物(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等)、水文(洪涝、干旱等)、土壤(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要素等;②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火灾、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等。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
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程度也较低。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开卷速查5《自然灾害与防治》
开卷速查(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1.(2014·浙江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当年在南美洲智利沿海考察期间,第一次经历了地震。
他感觉到大地在脚下跳舞,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身体不适,产生了幻觉,然而原本坚硬的地面开始了颤抖,这个现象唤醒了达尔文的地质学经验。
他描述道:地震突如其来,持续了2分钟。
这场地震将一堆海底的贻贝提高至海平面上的2.5米处。
(摘编自《达尔文与进化论——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请问,为什么达尔文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假如这次地震发生时达尔文正在安第斯山区的山坡上,他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解析:达尔文为英国人,英国地处板块内部,因而地震较少。
在山坡上遇到地震要及时抱住树木等以防滚下山坡,造成伤害;也可趴在垂直于等高线的坡下,同时注意防范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
答案:达尔文是英国人,英国处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所以达尔文考察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
如达尔文在安第斯山脉的山坡上遇到这次地震,他应该及时抱住树木或者抓住灌木、草墩等,防止地震将他摇翻,滚下山坡,造成不测;如果没有可抓之物,应该头朝山顶脚朝山谷垂直于等高线趴下,仰望山顶,躲开滚石;应该避免裂缝、陡崖和沟谷,以防滑坡和崩塌。
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m)。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从地质、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地易发生滑坡的原因。
(2)据图说明滑坡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第(1)问,据图可知,滑坡体上方存在断层,下方存在采石场,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性;滑坡体所在的山坡等高线稠密,坡度较陡。
第(2)问,滑坡可对滑坡体前缘的河道、道路、村庄和农田造成破坏。
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为山脊地形;顶部有断层发育;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2)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和农田;冲毁道路等。
(两点即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民政部、国家减灾办于2014年1月公布了2013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环境保护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气象与洪涝灾害
思考: 思考: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 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 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 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 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 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 水量大.) 水量大.)
(4)带来的后果: 带来的后果: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和分洪区等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 实行保险制度, 对策. 对策.
下列四幅图中, 例1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 例2 2000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与其有关联的另一 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 种灾害是 A,寒潮 , B,干旱 , C,雷暴 , D,洪涝 ,
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 例2 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 夏季, 夏季,影响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暴雨洪涝 和 台风 .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 _________和_______.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 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答出两条措施) 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答出两条措施)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拟定居民紧急 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2016届地理高考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6年高考地理备考专题之《自然灾害与防治》黄冈实验中学何龙内容提要:一.考纲解读二. 重点剖析三. 真题透视1.近5年考点分布情况2.复习建议3.真题汇编四. 教学建议知识清单一.考纲解读二.重点剖析一、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条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自然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是以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
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的经济损失和间接的经济损失;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影响灾情程度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灾害的强度②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经济水平)③防灾准备与设备④人口年龄、性别⑤防灾教育与防灾意识(四)自然灾害的特点:①具有严重的危害性;②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③具有区域性;④具有关联性二、地震灾害(一)成因与分布:成因:90%以上为构造地震;板块边界,地壳活跃。
分布:位于板块交界地带(二)地震危害程度差异的原因①地震强度不同:震级、烈度越大,危害越严重;②发生的时间不同:夜晚发生危害大,白天发生危害小;③震中地理位置不同:遇震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密度不同④诱发其他灾害(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三、地质灾害(一)滑坡1、发生的条件:陡峭的地形地势;松散的地表物质;植被破坏严重。
2、特点:①时间: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②空间:主要发生在山区。
③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3、主要危害:常常表现在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
(二)泥石流 1、发生的条件:地形陡峻;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2、特点:①时间: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②空间:主要发生在山区。
③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4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2024·汕尾模拟)主震型地震的震级很高,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4时17分与13时24分,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及多次余震,震中相距96千米,震源深度均在20千米以内,是一种罕见的“双主震型地震”,损失巨大。如图示意此次土耳其“双主震型地震”烈度分布。据此完成1~3题。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的排水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3.洪涝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上中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第一节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一、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
(1)形成。
(2)分布。
【思考】从洪涝灾害形成条件角度,分析我国洪涝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的原因。
提示:从气候因素看,我国东部季风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导致江河洪水泛滥。从地形因素看,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涝灾。
A.西南风B.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4.本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②我国多个内陆城市会在家门口看到“海”
③对沿海城市的破坏力大,百害而无一利
④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3.A4.D解析:第3题,台风中心是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菲律宾群岛北部时,吕宋岛北部城市阿帕里的气压高于台风中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部的阿帕里指向北部的低压中心,加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右偏成西南风,故选A。第4题,本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我国多个内陆城市因台风带来的暴雨,出现城市内涝,因而家门口能看到“海”,②正确;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④正确;暴雨能引发山体滑坡,但不会引发赤潮,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的,①错误;台风对沿海城市的破坏力大,但同时能够缓解高温、旱情,所以并非百害而无一利,③错误。故选D。
中图版地理选修5《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课件
03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 严重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 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
04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引起 的风暴、暴雨、雷电、霜冻、大风等 灾害。
未来自然灾害的趋势与挑战
气候变化影响
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
03 地震灾害类型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中国地震灾害分布与特点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华北、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特点分析
中国地震灾害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等特 点,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地震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措施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提高建筑物 抗震能力,加强民众防震减灾意 识等。
寒潮
中国北方地区是寒潮灾害的多发区, 尤其是冬季,寒潮南下时常常带来大 范围的降温和霜冻天气。
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建立预警系统
加强应急管理
推进科技创新
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 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 气象灾害的能力。
加强气象科技研究,提高 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 程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等。
中国水旱灾害分布与特点
01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 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江河流域。
02 中国水旱灾害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 高、危害程度重。
02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水旱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 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
水旱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生态环境与灾害课件
1989年以前,中国森林资源始终是采伐量大于生长量,毁林开荒、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也是森林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森林破坏不仅使木 材和林副产品资源短缺,珍稀野生动植物濒危灭绝,还加剧了自然灾 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加重了水土流失,加速了全球性气候变暖和 水库的淤塞等,使陆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内容结构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第二节 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
第六章 灾害与环境
基本状况 建设成就 主要对策 分布中心 保护目的
第六章 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中国正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的地区(环太平洋带、北半球 中纬度带),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自然致灾 因子类别
地震灾害 气象灾害 海洋灾害 洪水灾害 地质灾害 农作物生物灾害 森林灾害 大气圈致灾因子
水圈致灾因子 生物圈致灾因子
岩石圈致灾因子
表6-1 中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自然致灾因子
第六章 灾害与环境
资料来源
干旱、洪涝、台风、地震、冰雹、冷冻、暴风雪、天然林 火、病虫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沙暴、风暴潮、海 浪、海冰、赤潮
中部自然灾害区:本区正处在东西过渡带上,自然致灾因子类
型、强度、频度均居于中等水平。这一地区由于国家加强能源基地建 设,近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灾情处于中等水 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区(湘黔桂 川接壤地区)。
西部自然灾害区:本区地域辽阔,高寒、干燥面积大,山地、
高原、沙漠分布范围广、生态系统脆弱,自然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人 口集中分布在河谷和绿洲地区。除局部地区外,整体经济水平比较低, 形成的灾情较轻,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藏南谷 地、内蒙古高原和藏北高原。
中国地理教案灾害及环境
中国地理教案灾害及环境一、教案概述1. 灾害类型: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2. 灾害成因与影响:地质构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3. 灾害应对: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灾后重建等4. 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5. 环境治理: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主要的灾害类型及其成因、影响,学会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认识中国的环境问题,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掌握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灾害和环境问题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减少灾害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主要的灾害类型、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 教学难点: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灾害及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灾害和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灾害和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灾害和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灾害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知识。
初三地理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
初三地理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喷火口,地壳内部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的山峰。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位迅速上升,淹没周边地区。
4.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一种热带气旋。
5.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湿度降低、水资源减少的现象。
6.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川活动等原因引发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混合的流动现象。
二、环境保护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自然环境,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对生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
2.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以及这些物质对人和其他生物健康的影响。
3.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
4.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6.森林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地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7.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8.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9.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0.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以及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靠近窗户逃生B. 乘坐电梯下楼C. 躲到墙角或桌子下D. 跑到户外空地方法: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躲到墙角或桌子下,以免被坠落的物体砸伤。
2.习题:火山喷发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靠近火山口观察B. 沿着火山口爬山C. 躲到山脚下安全地带D. 乘坐飞机远离火山方法:火山喷发时,应尽可能远离火山口。
2016年河南单招地理模拟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6年某某单招地理模拟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和学校提供】1: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下题。
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
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 000 m 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在一次地震中,不同地区A、震级和烈度都相同B、震级和烈度都不相同C、震级不同但烈度相同D、震级相同,但烈度不同3:2013年4月20日,某某某某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下表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的总量20v世纪70年代为74%,但到2009年仅占36%,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②世界其他国家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消费量下降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5:有关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在非洲和西亚十分突出B、台风经常给东北太平洋沿岸国家造成重大损失C、亚洲是全球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大洲D、常受地震和火山灾害威胁的国家是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6: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1)A地自然带为_____ _______;F地自然带为_____ _______,引起A、F两地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测试5——环境与灾害(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A. 自然原因引起的B. 人为原因引起的C. 人口增长引起的D. 全球变暖引起的2、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A. 流水作用强的地区B. 流水作用弱的地区C. 风力作用强的地区D. 风力作用弱的地区3、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
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为使“APEC蓝”保持下去,下列做法可行的是()①使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②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③污染物排放企业全部停产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5、我国“三北”防护林的最主要作用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美化环境C. 涵养水源D.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读“小草的哀求”完成6、7题。
6、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 土地荒漠化B 全球变暖C 臭氧层破坏D 酸雨污染7、漫画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A 长江中下游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南沿海地区D 东北和西南地区8、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的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9、下面哪些属于自然灾害?()A.我国贵州夏季持续干旱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C.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D.在横断山脉没有人的深山里发生滑坡10、下面的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台风B.寒潮C.干旱D.泥石流11、上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A.A地 B.B地C. C地D.D地12、火山爆发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B.洪水C.干旱D.台风13、下面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是()A.种类多B.分布广C.频度高D.发生少14、下面对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台风──西北内陆B.干旱──华北地区C.洪涝──青藏高原D.滑坡──长江中下游平原15、下面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对应错误的是()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第3页(共8页)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第4页(共8页)A .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B .三峡大坝──防御洪水C .设置防护网──崩塌D .砍伐森林──防治滑坡 16、在面对地震时,下面哪种应对措施是错误的? A .撤离到安全地带 B .回屋抢救财产 C .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 .远离疏松的建筑 17、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A .地震—台风—雷暴B .干旱—山崩—泥石流C .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 .寒潮—沙尘暴—大气能见度降低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 .气象灾害B .地质灾害C .生物灾害D .人为大火 19、(2015•日照)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 .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 .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 D .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20、 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A .泥石流来临,向地势低处跑B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C .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D .干旱灾害时,减少饮水量(2015•临沂)2015年4月25日14时,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尼泊尔(28.2°N ,84.7°E )发生8.1级地震,强震使交通受阻,珠峰登山队员出现死亡,并被迫撤离.结合图片,完成21﹣22题.21、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内部B .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C .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内部D .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22、 地震能诱发许多次生灾害,本次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①雪崩 ②滑坡 ③暴雨 ④台风. A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3、 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室外应迅速躲在墙角处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 .①②③④B .①②⑧C .②③④D .①③④24、(2015•滨州)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市区气温低郊区气温高B . 近地面空气从市区流向郊区C . 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D . 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可以减弱热岛效应25、(2015•济宁) 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费的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中学生的义务。
下列习惯不可取的是A.充分利用每一页纸B.上学不用私家车接送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随手关灯、少用空调 二、综合题(50分)26、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 、B 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
(2)A 、B 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 、B 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 。
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
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
”对此,你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A.肥料B.做工业原料C.填埋、焚烧或循环作用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填字母)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我国沙尘暴的分布,从时间上看沙尘天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并且有季节的差异,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252次沙尘天气中,发生于2月(农历,以下同)的有59次,3月的有57次,4月的有37次,2~4月共有153次之多,约占全球沙尘天气的61%.(二)沙生暴的形成,除了大风、干旱等自然原因外。
人为原因也不能忽视。
例如,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人们把采掘药材作为收入的主要途径.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或者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从而大范围地破坏了植被;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数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负荷加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土地沙化。
(1)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 部 __、 区(干湿地区),主要用于发展 业。
我国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 (高或低)。
(2)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_________季节。
沙尘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
分析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防治沙尘暴可采用的措施有 。
沙尘暴带来大量危害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是立国之本。
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9、 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地震属于哪种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2)可能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 (3)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参考答案1、B2、C3、C4、D5、A6、A7、B8、D9、A 10、D 11、B12、A 13、D 14、B 15、D 16、B 17、D 18、D 19、A 20、C 21、B 22、A 23、A 24、C 25、C26、(1)④②(2)A (1分)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原因: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②地势起伏,坡度较陡;③降水集中,植被较少。
(3)B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少台风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27、(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易发生爆炸事件等(2)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3)DBAC28、(1)西部半干旱干旱畜牧低(2)春季西北华北自然原因:大风干旱人为原因:过度采挖麻黄、甘草等,破坏植被;过度放牧;人口过多等。
措施:植树造林种草合理放牧控制人口增长建人工草场(3)切实保护耕地29、(1)地质灾害(2)滑坡、泥石流(3)加固建筑、修建物资储备中心、展开防震教育等。
地理专题复习试题第7页(共8页)地理专题复习试题第8页(共8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A5.C6.C7.B8.C9.D 10.A11.B 12.D 13.D 14.D 15.C 16.D 17.D 18.D 19.D 20.D21.D 22.C 23.C 24.A 25.B二、综合题26.(1)三江长白(2)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3)东北三省地广人稀,粮食消费量小(4)工业结构特点: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形成原因: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27.(1)北方(2)甲(3)种植(4)交通(环境)(5)含沙量减少(水量增加)28.(1)居民区(2)火电厂、汽车尾气;(3)A.29.(1)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2)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斑马、长颈鹿(3)高原;南高北低(4)地势高(海拔高);地势落差大(5)非洲自然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6)人口增长快(人口问题)(7)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多元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