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院关于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通知各科室:为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请全院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处置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危急值”结果。
2、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医技科室在工作过程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一)检验科:1、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验结果及检验者姓名,并询问登记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门诊号(或住院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检结果、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4、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二)影像科、功能科1、门诊病人及时与门诊接诊医师联系;住院患者与主管科室主任或主管医师报告。
2、遇重危患者,就地立即抢救,并请急诊科医师和主管医生协助抢救。
3、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酌情启动院内急救预案。
三、如病人检验或影像结果进入危急值提醒范围,计算机系统应提示。
四、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对于电子记录,应设置防止篡改的 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CHAPTER 05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和实 施
培训计划和要求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师资等。
要求参与培训的人员了解和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实施步骤和方法
确定危急值报告的指标和范围,以及报告的流程和责任人。
上级医生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会诊,根据会 诊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科室主任
科室主任应监督本部门的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 效的治疗。
CHAPTER 03
危急值报告流程
报告程序
检测到危急值时, 检测人员应立即确 认并记录结果。
报告时应使用规定 的报告单,并详细 说明检测结果和危 急值的含义。
改进建议和措施
完善报告流程
针对报告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 行改进,如简化报告程序、明 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间的沟
通协作等。
提高报告质量
加强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 完整性,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
报告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强化处理措施
制定更为科学、规范的处理措 施,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有效
的处理,提高整体效果。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对于需要进一步追踪的情况, 应制定相应的追踪流程和责任 人。
追踪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和处理 情况,确保追踪工作的顺利进 行。
CHAPTER 04
危急值报告的息、危急值项目、报告时间、报告医生等信息,要求清晰、准确。
电子记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或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电子平台,记录和存档危 急值报告的相关信息。
存档要求
长期保存
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存档应长期保存,以备后续查阅和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医学检查“危(wei)险值(征兆)”的管理,保证将“危(wei)险值(征象)”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科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髙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wei)险值(征兆)”指检查结果中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的数值或者征兆。
当浮现此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状态,临床医生如果及时得到此结果,应当迅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患者时机。
二、"危(wei)险值(征兆)”报告流程:(一)当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征兆)”时,医技人员应先核查,确认检验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或者问询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告:1.检查结果可通过LIS、HIS或者PACS系统发布的1.1工作人员审核结果并从LIS或者PACS系统发布危(wei)险值报告。
1.1.1门诊患者:工作时间,就诊科室分诊台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分诊台护士应及时通知接诊医生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门诊接诊医生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致电分诊台护士,由分诊护士通知接诊医生,通话双方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接诊医生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诊室接受诊治,并将相应“危(wei)险值(征兆)”和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电子病历中。
如涉及非工作时间的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直接电话通知患者尽快返回医院相关科室或者急诊科就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1.1.2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主管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主管医师不在科室,由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科室医师超过5分钟未能确认危(wei)险值,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即将致电主班护士,接听电话护士需回读患者及危(wei)险值信息,并负责通知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即将采取相应诊治措施,通话双方均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并完善病程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1、“危急值”指当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可能处于有生命危险的状态时,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造成严重后果。
2、医院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并制定危急限值。
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应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检验科应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等项目。
4、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XXX应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附件: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1.住院病人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1.1、检验科工作人员遇到检验结果达到检验“危急值”时,应立即向本组专业主管(组长)报告,经审核和复核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护士,并记录对方接电话者的姓名。
小组做好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检验者、报告者和复检结果。
1.2、病区护士接到检验科电话通知,可派人到检验科取报告单,并及时将书面检验报告交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
1.3、检验“危急值”检测确认后,通过LIS和HIS接口直接实时向病区护士和医生工作站发出屏闪或警示框,给出危急值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并立即通过电话通知病区护士,请临床医护人员作相应的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危急值报告制度(6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及制订“危急值”界限值,并每年对“危急值”项目进行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项目,以逐步建立起适合于我院病人群体和临床工作的“危急值”项目表。
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应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____同意后检验检查科室修改,检验检查科室将申请保留。
应重点____来自急诊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等危重病人较集中科室的标本与检查。
(三)“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危急值”登记本,对“危急值”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四)各医技科室人员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进行复核确认,按“危急值”报告流程,____分钟内实行双形式报告(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同时在lis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姓名(工号)、联系电话、____时间、报告人等。
(五)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必须在《“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接收电话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检验检查报告人等。
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临床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识别,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____分钟内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有可疑“危急值”存在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领取报告单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非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三、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一)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住院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二)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临床科室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汇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值偏离较大(或为危险状况),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20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或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及生命。
2、各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后,检查(验)者首先要迅速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报告送检的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或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结合临床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6.检验科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必要时应重复检测标本或重新采样,遇疑难、重大病例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7、临床医生在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8.检查科室在电话报告“危机值”给临床半小时后,应再次电话询问临床医生是否采取了措施。
9.“危机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输血科)、影像科、超声诊断科、病理科、胃镜室、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10.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体检或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体检的医生或门、急诊医生,由体检医生或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及或向总值班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本的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7、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由医技科室在确保结果准确后及时打通知开单医生,并记录通知时间,由开单医生负责联系并处置病人。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通知所在临床科室,同时在LIS 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容包括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工号)、联系、联系时间、报告人等。
2、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必须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容包括接收时间、患者、科室、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报告人等。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危急值”报告流程,“危急值”处理流程
1、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值偏离较大(或为危险状况),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或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及生命。
2、各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后,检查(验)者首先要迅速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报告送检的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或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结合临床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受到危急值报告后,需在2小时内在病历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6.检验科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必要时应重复检测标本或重新采样,遇疑难、重大病例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7、临床医生在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8.检查(验)科室在电话报告“危急值”给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后,接收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复述一遍经对方确认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9.“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血库)、放射科、CT及磁共振室、超声科、特检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10.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体检或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体检的医生或门、急诊医生,由体检医生或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部报告,或向总值班报告。
危急值报告流程及处置原则
危急值报告流程及处置原则一、危急值报告的流程:1. 检测与诊断:医疗机构在进行各类检测与诊断时,如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会根据不同指标或结果设定相应的正常范围。
一旦某项指标或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即被定义为危急值。
2. 检测结果确认:当某项检测结果被确认为危急值后,医疗机构将对该结果进行再次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错误的危急值报告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干预措施。
3. 危急值报告:一旦确认为危急值,医疗机构将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包括主治医师、主管护士等。
通知方式可以是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以确保及时有效地传达危急值信息。
4. 信息记录:医疗机构需要详细记录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内容以及接收人员的信息。
这是为了方便后续的追踪和管理,并且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5. 处置措施:一旦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医务人员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具体的措施将根据危急值的类型和程度而定,可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调整治疗方案、通知患者及其家属等。
6. 报告反馈:医疗机构需要将危急值报告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包括报告的发起者、接收者以及患者和家属。
这不仅是对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完整性的体现,也是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的一种验证和保证。
二、危急值报告的处置原则:1. 及时性原则:危急值报告的处理必须高度重视时间的紧迫性,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和损害。
2. 知情权原则:患者及其家属有权知晓患者的危急值情况,并参与相关的决策过程。
医务人员需要向他们提供详细的解释和建议,以便他们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3. 多学科合作原则:危急值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临床医生、实验室医师、影像学医师等。
他们需要共同研究患者的情况,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案,并及时沟通和协调各方的工作。
4. 质量控制原则: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危急值报告流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危急值报告制度1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当检验数据出现异常时,病患生命可能已处在危险边缘,为及时挽救生命或有效改善加重病情而制定的一系列报告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要求检验科在发现危急值后要及时核实具体情况并记录好相关信息,立即通知值班医生,通过细致分析产生危急值的原因,争取最佳抢救时机,制定并执行正确治疗方案和措施。
为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隐患,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1、建立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1.1不同医务人员认识和重视程度参差不齐1.1.1检验人员部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危急值的含义,不重视危急值的检验意义,没有在第一时间联系并告知医生,认为只要签发具有准确检验结果的报告单就可以,延迟报告时间,漏报或漏记或记录不全危急值,甚或出现没有复检记录危急值结果,报告时间不同于记录时间等情况的发生。
1.1.2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医生不甚重视,没有完全记录甚至不记录危急值结果。
还有的医生混淆正常值范围与危急值的概念,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有时虽有医嘱但与护士沟通不够未及时执行,贻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未紧急处理,或对检验结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与临床表现相符,是否需要复检而采取盲目的措施开展救治。
1.1.3护士护士尤其是年轻者不了解和重视危急值的概念、意义及其检验报告,不将检验结果联系患者的实际病情,甚或接到危急值没有立即报告医生,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1.2不能准确判定是否为假阳性危急值所谓假阳性结果是指检验结果与病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应尽量避免。
其产生因素主要包括:1.2.1护士因素护士采集血液标本时不畅通,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输液侧采集标本,标本稀释,标本溶血,脂血,应空腹而未空腹采血,采集标本不符合要求,混用采血容器,标本与其他人混淆等情形均可出现假阳性危急值结果。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不同的医院或科室可能存在不同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导致执行过 程中出现混乱或疏漏。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建立统一的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危急 值的范围和判断标准,确保所有医护人 员对危急值的认知一致。
建立奖惩机制,对 执行制度好的医务 人员给予奖励,对 违反制度的医务人 员进行惩罚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 沟通与协作,共同 推进危急值报告制 度的落实与改进
保障患者安全:及时报告危急值,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生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促进团队协作:危急值报告需要多科室协作,强化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医疗水平。
减少报告环节:将危急值报告流程中的多余环节进行合并或取消,减 少报告时间。
简化报告流程:将报告流程简化为“检查-审核-报告”三个步骤,提 高工作效率。
建立快速通道:为危急值报告建立快速通道,确保报告及时、准确。
优化报告系统:对现有的报告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 效率。
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形式, 如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 练等
危急值判断标准:明确列出各项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报告时限: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必须报告 报告流程:详细描述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的途径、接收人等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或检验结果、医生初步诊断等
定义:指接收标本 的科室,在获知检 查结果出现危急值 后,立即报告临床 医师的时间。
报告时间:原则上 不得超过30分钟。
接报时间:24小时全天候 登记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检查信息、医生建议 接报人员:值班医师、护士 登记流程:填写纸质登记表或电子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急值情况,减少病人的风险和医疗纠纷,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相应的流程。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定义危急值、报告人员、接收人员、报告渠道、报告内容及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要点。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检验结果,即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的情况。
二、报告人员1.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检验过程中对危急值的筛查和检验结果的判读。
2.报告医师/临床医生:负责接收并处理危急值情况,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护理人员:负责记录危急值的日志,保留相关资料和处理记录。
4.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审阅危急值报告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三、接收人员1.临床医生:危急值通知会直接发送给患者的主治医生或者接班医生。
2.医疗安全科主任:危急值通知同时发送给医疗安全科主任,以便做后续的跟进和处理。
3.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如危急值是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发现,则需及时汇报给急诊科主任。
四、报告渠道1.系统自动报告:检验仪器连接到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发出危急值报警,并发送给相关人员。
3.电子邮件:将危急值报告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相关人员,可作为备份和记录。
五、报告内容1.病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等。
2.检验结果:详细描述危急值的检验结果,包括数值、单位、参考范围等。
3.报告时间:标注危急值发现的确切时间。
4.发现人员:记录发现该危急值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5.报告人员:记录实际进行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六、处理流程1.检验过程中危急值发现:当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筛查和判读,确认危急值后立即向报告医师/临床医生报告。
4.相关记录和报告:危急值处理完毕后,护理人员负责记录相关内容和处理过程,并保留相关资料作为备案和分析参考。
以上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简要描述,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危急值的管理制度及上报流程
危急值的管理制度及上报流程如下:
管理制度。
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
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上报流程。
临床检验科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此外,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还包括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等。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随着社会⼀步步向前发展,⼤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途。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为加强“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病⼈的`医疗安全,杜绝病⼈意外发⽣,特制定本制度。
⼀、“危急值 ” 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具体项⽬和危急警戒值见附件。
⼆、具体操作流程 1、检验科流程: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者⾸先要确认检验仪器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然后⽴即电话告知有关科室医⽣或护⼠,了解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异常的情况下,经过复查后,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临床医⽣和护⼠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复查。
如果结果与上次⼀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时、分)、报告⼈、接受⼈、备注等项⽬。
病区、ICU、门诊部及体检中⼼“危急值”报告接收⼈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签字。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论平诊、急诊,都应⽴即报告给临床。
2、病区、ICU报告流程:主班护⼠⽴即向主管医⽣报告该“危急值”,主管医⽣需⽴即(1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如找不到经管医⽣,需及时报告值班医⽣、住院总医⽣、护⼠长或科主任,由他们负责采取相应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危急值” 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的后果的各类 项目异常读数。 • 生化指数 • 血气分析 • 心(功)肌酶的指标 • 血糖上下限 • 心电图的急症示图谱 • CT急诊结果等 • B超急诊结果等 • 放射科急诊结果等
• 重点
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
• 血钾危急临床表现: • <2.8mmol/L可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和(或) 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
3、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 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
4、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 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 估。对进一步的抢救的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 出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 (记录到时与分)。
“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医技科室发现并确认危急值 电话通知相关门诊、病区、查体科室 值班人员接受电话并记录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上报医务科
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确定方案、采取措施
记录处置细节
护士接到“危急值”后应急处理
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及时间、患者姓名、 病案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 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 备注等 临床医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后,应重新留 取标本进行复检如复检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 合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临床实验室应再次向 临床科室报告,并在《生命危急值结果登记本》 上做详细记录。
危急值在医疗安全中的作用
及早发现危急值指标,并快速做出处理,有助于规 避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成本,危急值制
度的设立,其最根本受益者是患者和医院。
>6.5mmol/L的任何钾浓度都与心律失常有关。
• 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钙剂、高渗葡萄糖(含 胰岛素),如条件许可,应及时行血液透析。 • (首先也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
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
• 血钠 危急值区间<120mmol/L; >160mmol/L • 危急临床表现: • <120mmol/L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痛 恶心、呕吐和厌食,在110mmol/L时,病人极 易发生抽搐、半昏迷和昏迷。 • >160mmol/L多见于严重脱水、肾上腺皮质 功能亢进、中枢性尿崩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危急值区间<50g/L; >180g/L • <60g/L: 提示重度贫血,如无输血禁忌(如充血性心 功能不全等),应予输血治疗。
• >180g/L: 提示可能为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均必须立即施行减少血容量治疗。
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
血小板危急值区间<30×109/L ;> 1000×109/L • <30×109/L提示自发性出血倾向。若出血时间 ≥15分钟或已有出血。 • 应急处理:则应立即给予补充血小板治疗。 • >1000×109/L提示血栓倾向,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 于非一过性的。 • 应急处理: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危急值”报告制度
1、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功能科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
应及时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相同,且确认仪 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送到临床科室。 2、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 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
• • • • • • 二氧化碳分压 危急临床表现: PCO2增高提示存在肺通气不足,体内CO2蓄积。 PCO2降低提示肺泡通气过度。 PCO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客观指标。 PCO2轻度增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0mmHg 时,会严重抑制呼吸中枢,造成昏迷和脑水肿,并危 及生命。
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流程
陈丽容
学习内容
• • • • 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危急值的定义
•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 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 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 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 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 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
• 凝血酶原时间(PT) 危急值区间>30s。 • 危急临床表现: • 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多因血中有肝素或肝素物 质存在(如SLE、肝病等),纤溶系统亢进如(DIC),亦 可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 血症。 • 凝血酶原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DIC早期、 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多发性骨髓瘤、洋地 黄中毒等。
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
• 葡萄糖 危急值区间<2.5mmol/L ; >25mmol/L • <2.5mmol/L临床表现多由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 (如心慌、多汗、震颤等)和中枢神经受抑制(CNS缺氧、缺 糖)所引起,严重者可出现深度昏迷、呼吸减弱和血压下降。 • 应急处理:应立即给予补充葡萄糖。 • >25mmol/L应高度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 昏迷(血糖升高更明显,一般大于33.3mmol/L)。 • 应急处理:需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滴,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纠正酸碱紊乱。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 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 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 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 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 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 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 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