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2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带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②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③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④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022—2022)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022—2022)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022—2022)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本店铺准备了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18分,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 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 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 皈(guī)依枕藉(jí) 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 船舷(xián) 星宿(xiù) 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

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B.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数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体现,正如《书谱》所说:“一字乃终篇之准”。

而以文字为起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则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大境界。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地震之后,这里迅速盖起了房屋,恢复了生产,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D.关于你们到北京去的事,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怎么批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长郡中学2024年下学期高一适应性考试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有1000万亿个连接,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大脑的两半部分虽然是分开的,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类发展早期的遗留物。

左脑是理性的,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擅长非线性思考和直觉判断,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之前我们认为它没有语言和书写能力、反应迟钝,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更胜一筹。

”也就是说,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

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

事实上,几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

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在指引我们的行为、理解和认识世界以及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方面,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

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

北京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君子生非异也
D.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乎
B.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竟然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 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 过 2500 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 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 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 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 年 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 4430 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 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 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中国青 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 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 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 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 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生动反映出粮食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关乎国家政权的危亡。

毛泽东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曾发表诸多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和号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多部著作中论述农业问题。

坚持粮食生产是农业劳动的基础。

列宁强调“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他形象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他说“以前我们往往一边在奠立大厦的基础,一边又在做圆屋顶和各种装饰”,“我们今后一定要更多地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主要方面,用在奠定基础上,用在最难解决但我们还能解决的最普通的任务上”。

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发展农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新生政权。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代表着国家经济,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

中华优秀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中的“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为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尚书·洪范》中讲到治国理政的八项要务,其中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

《管子》认为,保障粮食生产是维持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粮食储存丰富的国家才能治理天下。

即“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并要求全民参与粮食生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食为政首”思想的汲取。

汉景帝站在农民立场上重视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

他认为,“雕文刻楼,伤农事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

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

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

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

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

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

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

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

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400001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400001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玉山县第二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各3分,一共39分〕1.以下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 A.一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要项伯 D.沛公起如厕令将HY 与臣有郤 【答案】D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才能。

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者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一样的声旁的字或者声旁〕,平时注意积累。

题中A 项,一共——供;倍:背。

B 项,说——悦;知——智。

C 项,蚤——早;要——邀。

D 项,郤——隙。

应选D 。

2.以下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 A.顾计.不知所出耳〔方案〕廉颇蔺相如计.曰〔计谋〕 B.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C.宁许以负.秦曲〔辜负〕廉颇负.荆请罪〔背负〕 D.故幸.来告良〔幸亏〕妇女无所幸.〔幸运〕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才能,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A 项,顾计不知所出耳:计谋;廉颇蔺相如计曰:谋划。

C 项,宁许以负秦曲:背负。

D 项,妇女无所幸:宠爱。

应选B 。

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 A.行李..之往来,一共其乏困 B.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时【答案】B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才能,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高一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溺.(nì)召.唤(zhāo)慰藉.(jiè) 面面相觑. ( qù )B. 百舸.(gě)炽.热(chì)给.予(jǐ) 瞠.目结舌(chēng)C. 句读.(dòu) 吮.吸(yǔn)跬.步(kuǐ) 浪遏.飞舟 ( è )D. 灰烬.(jìn) 不啻.(chì)摇曳.(yè) 自愿自艾.(à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甄别暄响按部就班真知灼见B. 藐视消谴出类拔粹入不敷出C. 惆.怅犄角锲而不舍怙恶不悛D. 峥.嵘寂漠至高无上再接再厉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伤害)..方遒(指挥,斥责)戕害B.只是一条钝汉..(美好、健壮)..尔(指反应迟钝的人)翅膀甫健C.峥嵘..(这里指盛衰)..岁月稠(山势高峻)谁主沉浮D.粪土..(拾,捡)..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摭拾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他最近在去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削的、被禁止的,全部加进去,另行出版。

⑵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⑶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⑷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而挺拔地凸现了。

A.收集必需珍惜简捷 B.搜集必需珍视简洁C.收集必须珍视简洁 D.搜集必须珍惜简捷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不法书商假出版社之名疯狂盗版,主编决定向法院起诉,与不法书商对簿..公堂..。

B. 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C.国内汽车产业红红火火,汽车改装行业随之亦方兴未艾....。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含答案)誉和美感,更多地关注于实用性和效率。

因此,要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需要让手写汉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像喝茶一样。

虽然现代社会的节奏很快,但中国人并没有忘记茶的香味,同样也不能忘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报道称,“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这篇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或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这种“键盘依赖症”已经成为现实。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XXX:“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然而,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誉和美感,更多地关注于实用性和效率。

因此,要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需要让手写汉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像喝茶一样。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 分第I卷阅读题(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疆石河子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 拜遏(yè) 忤视(wǔ) 厚遗(wèi) 瞋目(chēng)B. 创伤(chuāng) 戮没(mò) 飧用(xiǎng) 目眦(zì)C. 悖论(bèi) 刀俎(jǔ) 变徵(zhǐ) 惊愕(è)D. 美姬(jī) 卮酒(zhī) 玉玦(jué) 谨诺(nuò)2、下列加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鲰生(zōu)戳没(lù)濡褛(rú)樊於期(wū)B. 偏袒(tǎn)扼腕(è)怯懦(ruò)揕其胸(zhèn)C. 淬火(cuì)陛下(bì)拊心(fŭ)图穷匕见(bĭ)D. 箕踞(jī)贰(èr)于楚眩(xuàn)从百余骑( qí)3、下列各句中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B.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D.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拔剑切而啖之⑦张良出,要项伯⑧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A. ①②③B. ④⑥⑦C. ③⑤⑦D. ①④⑧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拔剑撞而破之6、对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樊於期乃前曰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⑧素善留侯张良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 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B. 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C. ①⑦\③④\⑤\②⑥⑨\⑧D. ①⑦\③④\②⑥⑨\⑤⑧7、下列加画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 ①③⑥B. ①④⑧C. ②⑤⑧D. ④⑤⑥8、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A.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夫晋,何厌之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D. 吾属今为之虏矣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9、下列句子按句式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欲呼张良与俱去③大王来何操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⑤甚矣,汝之不惠⑥亚父者,范增也⑦此天子气也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⑨具告以事⑩毋从俱死也A. ①⑥⑦/②⑨⑩/⑤⑧/④③B. ①②⑥/⑦⑨⑩/⑤⑧/③④C. ①⑥⑦⑧/②⑨⑩/③/④/⑤D. ①⑥⑦③/⑧②⑨/⑩/④⑤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 贰于楚(从属二主)晋军函陵(驻军)B.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亡郑以陪邻(增加)C.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又欲肆其西封(扩张)D. 若不阙秦(侵损)以乱易整(变更)12、对下语句中实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B. 以乱易整,不武武:威猛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指责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损害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刻毒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①不如因善遇之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①劳苦而功高如此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欲呼张良与俱去1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顷之未发(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3)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臣请入,与之同命(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9)怅恨久之(10)闻大王有意督过之A. (1)(9)/ (2)(10)/(3)(5)/(4)/(6)(7)(8)B. (1)(3)/(2)/(4)(5)/(7)(10)/(6)(8)(9)C. (1)(9)/(2)/(3)(5)/(4)(6)(10)/(7)(8)D. (1)(3)/(2)(10)/(5)(8)/(4)(6)(7)(9)15、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何辞为?⑦若属皆且为所虏A. ①⑤/②③④/⑥/⑦B. ①⑤/②④/③/⑥/⑦C. ①/②④/③/⑤/⑥/⑦D. ①/②④/③/⑤/⑥/⑦16、下列对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完成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A.遒(qiú)劲遏(è)止彷徨(fáng)橘(jú)子洲B.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瓦菲(fēi)逢(páng)孙C.凄婉(wǎn)火钵(bō)惆(chóu)怅切齿拊(fǔ)心D.凌侮(wǔ)忤(wǔ)视飨(xiǎng)士卒以药淬(cuì)之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C.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3分)⑴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⑵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 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⑶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摩5.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3分)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6.指出下列句子中用到比喻修辞的一句()(3分)A.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他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B.她彷徨在这只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3分)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若属皆且为所虏!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A.使使以闻大王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9、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C.《战国策》是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D.《史记》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前四史”之首。

二、阅读《沁园春·雪》,完成10-11题。

(共8分)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0.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1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完成12-15 。

共19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2、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请以剑舞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A、(1) (2)(3) (4) (8)/ (6) (7) (9)/ (5) /(10)B、(1) (2)(3) (4) / (6) (7) (9)/ (5) /(8) (10)C、(1) (2)(3) (4) / (6) (7) (8) (9)/ (5) (10)D、(1) (2)(3) (4) /(5) / (6) (7) (9) (8) /(10)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

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各5分,共10分)(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每空1分,共5分)16.(1)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五、语言运用17.按照要求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

(共6分,每题3分)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雨巷运用了象征性抒情手法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仇怨的姑娘。

(1)(3分)以《雨巷》为主语:————————————————————————————————————————————————————————————————————(2)(3分)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仇怨的姑娘”为主语:———————————————————————————————————————————————————————18、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所选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他们的生平事迹,分别为其写一段颁奖词。

(5分)示例:苏轼他半生颠沛,常常行走在贬谪的路上。

他的足迹跨越半个中国,远达时为荒蛮之地的海南岛。

他屡遭坎坷,却始终热爱生命;仕途崎岖,却对国家忠爱不渝。

他穷得只有靠种地为生,却怡然自得。

他把苦难研成墨,他把贬谪当成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

听,这个命途多舛的灵魂在唱歌。

英雄人物:荆轲烛之武项羽刘邦樊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19.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个表情、一个举动、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甚至一生鸟鸣、一片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会具有动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高一语文试卷答案1.A2. A3. C4. A5.A6.D7. B8. C9. C 10. C11.参考答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