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七章道德
在管理学中道德的名词解释
在管理学中道德的名词解释在管理学中,道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
道德在管理学中的名词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包括伦理学、道德哲学和业务伦理等。
在此,我将就这些角度展开讨论,探索道德在管理学中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从伦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可以被定义为一套行为规范和原则,它指导着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管理学中,道德将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与道德标准相联系。
具体而言,道德要求管理者们遵守公正、诚实、廉洁、负责等价值观,并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一个道德规范的工作环境,也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合作的企业文化。
其次,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来看,道德是一种关于善恶、对错和人类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在管理学中,道德考虑的是如何在商业活动中平衡经济利益和道德价值。
这是一种深入思考经营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的过程。
管理者们需要权衡商业决策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同时也要思考其对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影响。
例如,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管理者需要思考广告宣传是否真实和公正,产品是否安全和环保等。
这种道德思考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此外,业务伦理是管理学中道德概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业务伦理关注的是商业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这包括了廉政、诚信、反腐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在管理学中,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企业的行为不仅会对股东和投资者产生影响,也会对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环境和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要求管理者们在商业决策中综合考虑多方利益,并遵守道德规范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
除了上述几个角度的解释之外,道德在管理学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如道德领导力、道德训练和道德风险。
道德领导力强调了领导者在组织中以身作则、传递道德价值观以及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道德训练强调了培养员工道德素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必要性,以提升整个组织的道德水平。
而道德风险则指的是组织面临的道德冲突和道德矛盾,管理者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来管理这些风险,以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 (7)
金融 风暴
经 济 全
球
化
外 部 环 境
组
织
变
战略 战略 转移 调整
规模 规模 扩大 缩小
结构 老化
人员 结构 变化
理念 新思 落伍 潮出
现
内 部 条
革
件
组织战略 组织规模 组织结构 管理理念
2020/8/24
3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一)对人员的变革
人员的变革是指员工在态度,技能,期望,认知 和行为上的改变。 (二)对结构的变革
25
3. 不稳定性
由于非正式组织是自发产生、自由结合而成 的,因此呈现出不稳定性,它可以随着人员的 变动或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2020/8/24
26
二、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
任何正式组织中都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二者常 常是相伴而存、相促而生的。
正式组织是通过正式计划有目的形成的,非正式 组织则不通过计划,是自发形成的。
2020/8/24
17
3、弹性
1)企业规模适度化——宜大则大,宜小则 小,以经营灵活、效益好为标准。
2)倡导团队式组织形式——建立跨职能、 跨企业的团队,这些团队可以共同合作,也 可以随着不同时间不同需要或成立或解散。
3)建立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特定的事业和职能部门 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建立公司或联合 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
2020/8/24
28
消极作用
1.可能与正式组织产生冲突 2.可能束缚组织成员的发展 3.可能影响组织的变革
2020/8/24
29
四、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一)允许存在,谋求吻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案例分析答案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管理学原理》大纲、目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教学辅助资料集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als of management)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三、学时: 48学分:3实验学时:0课内上机学时:0四、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英语五、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六、适用年级:一、二年级七、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一般原理。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一般原理、管理过程(职能)。
重点是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管理过程主要以职能为主线,分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
八、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学会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对管理职能和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三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管理”的过程、而且能够弄清“管理”的逻辑;四是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追求管理智慧,使学生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具体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力争弄懂弄通教材内容;二要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并积极就课堂讨论题目作好准备;三是自发作些社会(机构或组织)管理调研,以为弄懂课程内容积累感性认识和锻炼自己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九、学时安排:序号教学内容学时1第一章导论:管理的涵义、职能、管理者技能、角色42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43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34第四章决策4概述、过程、决策类型及一般方法5第五章计划7计划的基础、目标管理、战略性计划、计划方法、规划实务6第六章组织结构与设计8概述、组织结构类型、设计方法、组织设计挑战、组织文化7第七章控制4控制的类型、过程、方法8第八章领导领导本质、理论与艺术49第九章激励激励原理、过程与理论410第十章沟通概述,沟通过程、类型和冲突管理411第十一章创新212总复习(机动)0 或 2十、实验内容和要求:无十一、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两块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 30% 。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第七版_罗宾斯博士管理学最新力作)知识要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第七版罗宾斯博士管理学最新力作)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1、组织:就是将一些人系统的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目标。
2、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直接督导他人工作的那群人。
3、高层管理者:是那些位居组织顶层或接近于顶层的人员。
4、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的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
5、基层管理者:是直接负责非管理类员工日常活动的那些人6、管理:是指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把事情做好的过程。
7、效率:是指正确的完成一项任务,用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一定的产出。
8、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从而帮助组织达到既定目标。
9、管理者的四项职能:②组织:包括决定要执行哪些任务,谁来执行,任务如何分配,谁向谁汇报,由谁制定决策等等。
③领导:指导并激励相关人员并解决冲突④控制:督导活动。
确保能够按计划实施10、管理者应具备的职技能:①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所具备的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或技术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②人际关系技能:指管理者与其他个体和群体良好合作的能力③理念技能:指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的能力④政治技能:指建立权力基础并构建合理的社会关系的能力11、小企业:指员工在500人以下,不必非得从事全新的或者具有创新实践性的实践活动,相对来讲对其所在行业影响甚微的独立经营单位。
第二章管理环境1、地球村:是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无边界世界的概念2、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经营的各种国际公司②全球化公司:其管理决策权和其他决策权都集中在母国③无边界组织:消除人为地理障碍的组织方式3、全球筹供:从全球任何地方购买最便宜的原材料或雇佣最廉价的劳动力,其目标是利用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4、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一个组织授予另一个组织使用其品牌名称、技术或者产品规范的权利,作为回报它可以得到一整笔费用或者通常是基于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分成。
5、全球战略联盟:一个组织和外国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他们可以共同分享资源和知识来研发新产品或建造生产设施。
管理学-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 个人特征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问题强度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途径
挑选高道德 建立道德守则 素质的员工 和决策规则
在道德方面 领导员工
设定工作目 标
对员工进行 道德教育
对绩效进行 全面评价
进行独立的 提供正式的
社会审计
保护机制
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既不符合权利至上的道德观更不符合公平公正道德观的基本原则,却能大 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哲学家已经多次指出,许多东西,比如人格、道德、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可以契约的。契约主义 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 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所谓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 因素。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
企业与现代社会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感谢你们的聆听
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20世纪西方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几个不断递进的解释和实践模式: 1.理想类型论-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2.文化矛盾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 3.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20世纪末期德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4.竞争力论-20世纪90年代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第七章素质教育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1,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体育、音乐、美术课,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
2,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3,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4,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5,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是考试。
6,有人认为,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改为等级制。
7,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方针)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
以上负面影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
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二、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1,在界定上有区别。
从《决定》全文可以看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
这样界定,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不可能出现多种定义。
2,涵盖的范围有区别。
《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大大超过了“起步阶段''素质教育的范围。
因为《决定》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出发,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是从“全面推进”出发,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
3,《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密不可分的。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这是何等简洁、明快的语言,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
4,《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
“起步阶段”的素质教育,则几乎未涉及怎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5,《决定》着重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
”全教会以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及名词解释(不完整)
第一章1、为了有效的协调有限资源和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人类发明了哪些协调方法?这些协调方法如何协调这对矛盾?生产:通过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欲望;组织: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协作,形成超越个人的群体力量,从而达成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欲望;战争:通过掠夺他人资源来扩展自身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道德:通过教育约束每一个人的欲望,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众人的欲望;贸易:通过将自身多余或价值不大的资源与他人交换,获得自身稀缺的资源,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欲望;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
2、管理的定义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内容:协调,将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作用:是有限资源得以满足更多欲望。
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衡量标准: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益)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组织中为什么要有管理者?组织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就需要有人来组织提出共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分配各项工作和协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
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什么区别?操作者: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管理者: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事务的人,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
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什么?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通过分工协作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人文社科方面,科学技术。
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组织中不同层次(高、中、基)的管理者,其职责有何异同?同:基本职责一样,即(上一题)异:高层: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
(完整word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学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功能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3. 理解管理者层次和管理幅度4. 掌握组织的基本类型和结构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定义和功能2. 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3. 管理者的层次和管理幅度4.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基本职能、管理者层次、管理幅度、组织类型和结构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管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基本职能、管理者层次、管理幅度、组织类型和结构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应用。
3.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管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道德的含义和意义2. 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理解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 管理道德的含义和意义2.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管理道德的含义、意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看法。
管理学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管理学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引言:-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与管理行为的学科- 道德与伦理在管理学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正文:一、道德与伦理的概念与区别- 道德:反映人们对于善恶、正义与非正义以及好坏的评判标准- 伦理:研究人类行为规范与价值判断的学科- 区别: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伦理是对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研究二、管理学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1. 领导者的道德责任- 领导者应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楷模- 领导者应秉持真实、诚信、公正、慎重等品德- 领导者应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祉2. 组织内部的道德冲突- 利益冲突:处理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冲突- 质量安全冲突:如何平衡经济利益与产品质量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冲突: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促进创新3. 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 职业规范:医生、会计师等职业从业人员需要遵守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职业信仰:不同职业需要遵循不同的行为准则4. 跨国公司的道德问题- 考虑当地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 处理与政府、社区、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遵守国际法律与道德规范5. 技术发展与道德风险- 数据隐私问题:如何处理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伦理:如何确保AI技术的正当和负责任使用- 社交媒体的道德问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和恶意内容的限制三、解决管理学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的步骤1. 教育培训:加强道德和伦理意识的教育培训2. 建立规范:制定明确的组织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3. 建立监督机制:设立道德委员会或伦理审查委员会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裁4. 强化问责机制:对于道德失范者进行惩罚,树立榜样结论:- 管理学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高度重视和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管理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54学时,开设时间是本科大一上学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前导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髙基层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依据本课程开设的德融课堂教育,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管理学相关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知社会科学学习中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规律;通过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课程体系和特色本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篇章十部分内容:第一篇章是管理概述(主要是管理活动、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篇章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主要是管理理论、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等),第三篇章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十部分内容:管理概述、基本原理、管理思想、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一)管理学课程德融教学设计管理学原理,就是在整个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无数的管理思想家和实践者对管理者要做什么、为什么去做,以及怎么做,所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原理,不仅是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其中更是蕴含了诸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原则。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等级链: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且每件东西都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且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霍桑实验:梅奥领导的于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生产管理实验。
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的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道德: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辨明是非规则或原则。
伦理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权利至上道德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
公平公正道德观: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能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
社会经济学观点: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
管理学概论 简答题 终极版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获得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其特征是:(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组织预定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2、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答:适度原则: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过宽,又不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完全集中也不完全分散,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
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
3、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答: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
首先,管理学的使命感确定其实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
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普遍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可证伪性等基本属性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
启示:管理研究应当注重于构建管理知识的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和可证伪性;要努力探索管理理论所隐含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1、根据泰勒的观点,应如何进行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研究?答: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2、泰勒倡导的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什么能刺激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答:要刺激工人创造更多的产量,工资标准不仅应当稳定,而且还应该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作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支付,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工资支付。
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工资标准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
道德的名词解释管理学
道德的名词解释管理学道德的名词解释与管理学在道德与管理学领域,道德即为一种行为准则与价值观,是规范个体与社会互动的一套原则。
它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乎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的整体文化。
道德被认为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准则,它指引了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并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在管理学中,道德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领导力、企业伦理以及组织文化的建设中。
首先,道德在领导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个道德正直的领导者能够激励员工以正当的方式努力工作,并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领导者的道德水平影响着员工的道德水平,因此,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道德领导力至关重要。
为此,管理学者提出了一系列领导实践和道德准则,以帮助领导者在工作中保持道德高尚与正直。
其次,在企业伦理方面,道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企业伦理是指企业按照道德标准开展商业活动的规范和价值观。
一个道德正直的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赞赏和支持。
以道德为基础的企业伦理有助于建立企业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并吸引人们对企业的认可。
此外,道德企业还能树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力与盈利能力。
最后,在组织文化方面,道德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石。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
道德价值观被视为组织文化的基础,它能够塑造组织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从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决策。
一个强调道德价值观的组织能够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与效率。
此外,道德文化还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的合作、积极沟通和团队合作,从而为组织带来更好的业绩和竞争优势。
道德在管理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如何实现和管理道德仍然是一个挑战。
管理者需要建立有效的道德管理机制,包括建立明确的道德准则、制定道德培训计划、设立道德审查程序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来推动员工的道德行为,并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
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需要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引导员工遵守道德准则,并鼓励员工在道德决策中展示出良好的判断力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善良管理的财富效应
20世纪30年代,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 铃木电器公司销售额锐减。该公司拥有5处工厂, 400多名员工,资金极端缺乏,已濒临倒闭的边沿。 当时最通行的化解难关的方法就是裁员和减薪。 公司内一些高级主管竭力主张采取这两种办法。 但老板铃木太郎考虑,如果裁员和减薪的话,一 批员工生活将会陷入困境,同时也会使公司人心 涣散,士气更为低落。为此,他作出一个常人难 以理解的决定:生产额减半,工厂开工时间减为 半天,但员工一个不解雇,薪资照发,公司的困 难用其他办法来解决。(续)
案例:认罚不治污
广东东莞某印染企业日偷排高浓度印染废水2 万多吨,经群众举报后,国家环保总局介入。 据广东环保局有关人士估计,该企业达标排放 一年需费用1000多万元治污费,而违规偷排数 罪并罚也不会超过50万元,于是出现“宁受罚 而不治污”的伦理扭曲现象。 请问:在我国上述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原因 何在?如何解决?
不是廉价劳动力。
正如《财富》杂志指出:“由此可见他真 正智慧之处,任何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都能快 速赚钱,且有时能赚很多的钱。
例如通过削减生产成本、榨取工人血汗、骗取顾客信任、毁 坏公司声誉等。但长期赚钱的方法,只能是依靠高水平雇员 创造高额价值。在美尔敦工厂,雇员和客户都非常忠诚,生 产率非常高。《财富》杂志的总结是:因为福斯坦先 生……。” 讨论题: 1、请你估计并补写出《财富》杂志对福斯坦先生该行为的总 结性评价。 2、如果你是工厂业主,碰到上述情况,你如何应对?
4、道德建设可以增强组织凝聚力,使组织 成为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友爱的共 同体。 5、道德原则推动组织自觉参与社会活动, 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第二节 管理道德的改善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
三、在道德方面引导员工 四、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五、重视对员工的道德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第四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一、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勤勉管理; 保值增值; 及时、如实报告; 如何看待“富了和尚穷了庙”?
二、企业对顾客的责任
尊重顾客; 对顾客安全负责;
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
对顾客提供必要的指导;
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三、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1、管理离不开道德 高效、持久的管理是法治与德治的综合 2、道德既是管理的工具,又是管理的目标 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是各类管理共同的目标。
四、道德的管理功能
1、高尚的道德可以提升领导的形象和权威, 扩大领导的影响力。 2、良好的道德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 他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组织竭诚为客户服务 的必要条件。
铃木太郎这样做从当时看明摆着要吃亏,但 没料到他的做法令员工深受感动,人人奋勇, 个个尽力,全力以力推销,公司产品不仅没有滞销, 反而出现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的最 大销售额。 在这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中,别的工厂纷纷倒闭, 铃木公司却相继兴建了3家新工厂!一个善意的决 定,竟帮铃木太郎创下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请分析铃木的决定和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你认 为本案对企业有无普遍指导意义?请说明理由。
1、尊重员工人格,认真听取员工建议; 2、关心员工身体健康,保护其劳动安全;
3、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岗位和报酬;
4、鼓励并帮助员工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
5、发生处罚和解雇行为,
严格按法规和合同办。
四、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防止环境污染; 治理受污染的环境;
提高环境保护的系统性;
五、对合作者和竞争者的责任
与合作者: 平等相待; 互助互利; 恪守信用;
1、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 2、淡化企业使命 3、增加企业成本 4、使企业权利过大 5、缺乏相关技能 6、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 7、缺乏大众支持
经营业绩
联系 社会责任
案例: “开明”成就了福特
亨利· 福特说:“作为领导者,雇主的目标应是向工人支付 同行业最高的工资。”他将工人每天工资的底限定为6美元, 工作时间由9小时缩短为8小时。 福特通过调查发现,7882项工作中,有4034项并不需要完 全的体力,因此将这些岗位向残疾人开放,使上万名残疾 人能进入公司工作。此类善举在福特成长史上比比皆是。 有一年福特公司的利润比期望值高出许多,公司自愿返还 每一车车主50美元。 福特的“开明”换来了员工积极性、消费者忠诚和社会美 誉,成就了今天世界500强排名第9名的福特“百年老店”。
企业对员工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顾客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经营业绩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
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案例:面包为何不卖?
美国有位家庭妇女走出厨房经营面包生意,7000美元起 家,后来小面包铺发展为一家大公司,人们称她“面包大 王”。她成功靠的是“诚实不欺”。她在面包纸上标明成本、 利润和价格,并注明烘制日期及“超过三天不卖”等字样。 她派人每三天轮流给每个经销店送面包,并负责把过期面包 接回报废。 一次货车在回来路上被人们发现而团团围住,因为那里 水灾,食品短缺。饥饿的人群抢着要买面包,押货员不敢私 自违反公司规定,遭到一片抗议。恰巧记者碰到,好歹说服 押货员让群众强买,记者拍几张他阻止买面包的照片,让他 回公司交差。 不几天这条消息和照片见报,这家面包公司信誉陡升, 销售量猛增,押货员因此而受到奖赏。
系统思考
道德的管理功能 企业管理道德改善的渠道和内容
企业对环境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End
谢谢!
四、企业社会责任四阶段模型
管理者对谁负责?
阶段1
阶段2
雇主 雇员
阶段3
雇主和雇 员顾客和 供应商
阶段4
更广阔 的社会
雇主
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 在2007博鳌论坛上的讲话
“世界上有两种企业,一种企业极力追逐 着最大化的利润;而另一种企业则孜孜 追求社会目标的最大化。” “如果说企业家活着仅仅为赚钱的话, 那是对人的一种侮辱。赚钱只是企业家 要做的许多事情中的一项。” “在经商过程中,在能够保证自己不亏 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去帮助别人, 那就是真正的企业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福斯坦将1500多 万美元发给1000多名停业人员?
一个原因是虽然他已年迈七旬,却仍然热爱着他所认定的事 业,另一个原因是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商人,他行为的准则 是严格的商业道德。在福斯坦先生早期的生涯中,他亲眼目 睹本地许多纺织厂关闭或迁往南方,那儿劳动力成本要低得 多。但即便是那样,仍然有许多工厂倒闭。福斯坦先生认为 他们太注重成本而忽视了质量。低成本只是暂时的利益,而 质量却是永恒利益的可靠保证。要想保证质量,人是关键的 因素。他需要的是有技术的、忠心的并有义务感的工人,而
第十六章 管理与道德
管理者的最终职责是将社会公众 的好处当成企业自身的利益。 ——德鲁克
本章主要内容
道德与管理的关系;
如何改善管理道德;
企业的社会责任;
案例:日本人拒购三菱汽车
2004年日本警方逮捕了三菱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河添克彦, 同时逮捕的还有公司前副总经理及负责质量管理的几名董事, 至此三菱汽车管理层已有6人涉嫌犯罪而被起诉。 造成这一危机的是三菱汽车公司自己。据警方调查,多 年来三菱汽车公司一直掩盖着其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造成 93起事故死伤21人。事实上早在1998年该企业就已发现刹车 系统存在严重缺陷,一线人员很快报告了最高领导。但时任 总经理的河添克彦怕影响三菱的声誉,指示维修站点在车辆 定期检修时偷偷修补好缺陷。
与竞争者:
公平竞争; 反对垄断; 反不正当竞争;
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密切与所在社区的关系;
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财政资源,关心社区发展; 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尊重社区文化; 帮助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支持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增进社区公共福利;
知识点回顾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道德的管理的功能;
案例分析:是圣人还是傻子?
位于劳伦斯市的美尔敦纺织厂遭受了一场大火灾。 工厂被迫关闭几个月。按常理工厂劳动力将被解雇, 可能暂时失业,无收入。可是该工厂的董事长、执 行总裁(CEO)、企业所有人阿伦· 福斯坦没有这么做。 在工厂重建期间,他坚持为已歇工的一千多名雇员 支付全额工资,工厂在停产期间支付的工资和福利 总额高达1500多万美元。许多人称他为“圣人”, 也有许多人称他为“傻子”。
证据证明这一决定得到管理层多数人 的同意,警方认为这是集体犯罪。 现在社会的谴责声如暴风骤雨,拒购三菱汽 车形成潮流。日本40个都道府县中,38个决定在 政府采购中排除三菱汽车。日本中央政府也在研 究制裁三菱。现在三菱汽车专卖店门庭冷落,二 手车市场上出售三菱汽车的人猛增,车价暴跌, 但买者寥寥。 请分析:三菱隐瞒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其后果
称福斯坦先生为“圣人”的是哪些人? 为什么这么称呼他?
也许你能猜出是他的工人,他们敬仰他。全国各 地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将他赞誉为英雄。美国 总统邀请他到华盛顿做全国演讲。专栏撰稿人、 各大工会和各宗教领袖高度赞扬他。认为福斯坦 关心的是他的工人,而不是自己的最大利益。许 多愤世嫉俗的人认为美国公司毫无节制地追求利 润,福斯坦先生无私的行为典范与此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二、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古典观
社会经济观
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
(一)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据 1、满足公众期望 2、增加长期利润
3、履行道德义务
5、创造宜人的氛围
4、塑造良好公众形象
6、减少政府过多管理
7、权利与责任平衡
9、企业拥有资源优势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