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择、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例句是凭借。
A按照。
B因为。
C凭借。
D来。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解析】A离开。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解析】A表修饰;表顺承。
B的原因;的人。
C助词,的;代词,他。
D都是凭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D )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D入/则无/法家/拂士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凭,考;来。
初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广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亲戚畔. 之畔:⑵攻亲戚. 之所畔亲戚:⑶委而去. 之去:⑷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域: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答案1.⑴通“叛”,背叛⑵内外亲属⑶离开⑷限制2.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地利、人和)⑵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道、者、寡)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4.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来谈。
试题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九年级语(上)复习专题N.7专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班级姓名主备人:审核人:时间阅读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3.对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出郭相扶将(《木兰诗》)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记》)5.“得道者”的意思是;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6.用中语句填空。
从上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7.回忆你学过的言课,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论点的史实。
(二)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1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震慑天下)9.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习题及答案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5.“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6.用文中语句填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②七里之郭.:古今异义,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③池.非不深也池:古今异义,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④委而去.之:古今异义,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⑤亲戚..畔之:古今异义,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⑥委.而去之:古今异义,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今异义,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
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今异义,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今异义,古义:国防;今义:国家。
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凭。
②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之:①亲戚畔之:代词,他。
②三里之城:助词,的。
③寡助之至:动词,到。
而:①泉香而酒洌:表并列,并且。
②夫环而攻之:表顺接。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表转折,却、但是。
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而死于安乐也:由于。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②国国恒亡:家。
利:①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句。
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判断句。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含答案附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含答案附常见的特殊句式(一) 阅读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共28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7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7分)下面是有关本文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文章先用“三里”“七里”等词语来强调防守方虽____________,但占有地利,用“环而攻之”来表明进攻方____________,用攻方无法取胜的结果证明地利的重要。
然后再用一组排比句,表明防守方占有地利,用其最终却“____________”的结果证明人和的重要。
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最后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君子“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限两个字)。
4.(7分)(1)《伯牙善鼓琴》中“钟子期必得之”一句中“之”是代词,代“伯牙所念”,《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中“之”相当于“的”,文中“七里之郭”一句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如鸣珮环”一句中“环”是指“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一句中“环”是“围,绕”的意思,本文中“环而攻之而不胜”一句中,“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孟子》两章》回答下列问题(共5小题,共40分)《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测试题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七里之郭.(外城)
2、环.而攻之(包围)
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4、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5、委.而去之.(放弃)(代词,代城)
6、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限制)(疆界、边境)
7、寡助之至.(极点)
8、亲戚
..畔.之(内外亲属)(同“叛”,背叛)
9、君子有.不战(或者)
二、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
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都背叛他。
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7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其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都有可借鉴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委而去之委:_________ (2)亲戚畔之畔: ______________(3)天时不如地利天时:_________(4)池非不深池:_______(6)地利不如人和地利:___________ 人和: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原文回答)4、(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齐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习题集锦一、(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至: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二)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与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与答案一、选择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 人在成功的时候会得到更多帮助B. 失败后,周围的人会离你远去C. 人在成功时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D. 成功后,你会变得更加独立答案:C2.以下哪项不是失道的原因?A. 缺乏诚信B.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C. 缺乏执行力D. 人际关系差答案:D3.失道后,以下哪个方法最不可取?A. 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B. 逃避现实C. 反思自己的错误D. 重新树立信心答案:B4.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是:A.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B. 具有创新精神C. 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和毅力D. 以上都是答案:D5.“得道多助”中的“道”指的是:A. 成功的道路B. 道德C. 正确的方向D. 知识、技能答案:C二、填空题1.失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_______观。
答案:价值2.失道后,我们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寻找正确的_______。
答案:方向3.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具备扎实的专业_______。
答案:知识4.“得道多助”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_______。
答案:方向5.失道后,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重新树立_______。
答案:信心三、问答题1.什么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相反,如果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会变得孤独和无助。
2.失道的原因有哪些?答:失道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缺乏执行力、人际关系差等也是失道的原因。
3.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有哪些?答: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包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超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意识等。
同时,成功者还需要具备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和决策,并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四、判断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表达人生哲理的成语。
答案:正确2.失道的原因只有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一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翻译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战必胜”的条件是:。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说符》) 【习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亡:丢失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C.既反,问:“获羊乎?”既:既然D.杨子戚然变容戚然:忧伤的样子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久之,目似瞑(《狼》)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心乐.之(《小石潭记》)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九年级语(上)复习专题N.7专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班级姓名主备人:审核人:时间阅读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Lh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A.正确的道理B •作战的规律•施行“仁政” D •统治的方法3 •对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和()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出郭相扶将(《木兰诗》)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记》)5.“得道者”的意思是;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5.用中语句填空。
从上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7 .回忆你学过的言课,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论点的史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1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震慑天下)9 •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
班级:姓名: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得道.者多助()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非不深也()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则有去国.怀乡()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
..非不坚利也()
..不如地利也() 4、兵革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
9、亲戚畔.之() 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12分)比较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足.兵()④民信.之矣()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3、朗读时停顿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B.必先/苦其/心志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
关系?(4分)
(补充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