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举隅

合集下载

沈仲良老中医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举隅

沈仲良老中医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举隅

沈仲良老中医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举隅沈仲良老中医是无锡地方名老中医,他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非浅,现将他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报告如下:薏苡附子败酱散见于《金匮要略》肠痈篇用于治疗肠痈脓已成的症候,沈仲良老中医善于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症。

疗效确切,举例如下:方义,本方有薏苡仁,附子,败酱散三味药组成,薏苡仁主治经脉拘急,化湿解凝利小便。

败酱草-消肿排脓解毒。

附子-温阳扶正,通行十二经。

用法:薏苡仁常用30~80克,附子根据病情常用6~60克,败酱草60克病机:只要符合湿滞瘀阻皆可运用本方运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肠粘连,宫颈糜烂,前列腺炎,牛皮癣,慢性阑尾脓肿等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从而扩大本方应用范围。

1 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湿热毒邪内薀或经期,产后胞脉亏虚,寒湿之邪,趁虚而入,阻遏气机致气滞血瘀而形成慢性盆腔炎,以薏苡败酱散附子为主方。

湿热的,配伍当归贝母苦参散,寒湿的配伍当归芍药散。

小腹胀的配伍四逆散,灵活的运用本方治疗亚急性或者慢性盆腔炎疗效十分显著能很快减轻疼痛达到治愈的作用。

2 宫颈糜烂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解凝,对于治湿邪淤滞引起宫颈糜烂有很好的作用,小腹胀常配四逆散。

带下量多加土茯苓,红藤,地丁,公英。

3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常因肾阳虚衰,膀胱湿热,寒热互结以腰底部酸,冷痛,会阴,睾丸胀痛,手足不温等,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阳,化瘀,解毒。

在此基础上配大黄7~15克,桃仁15~20克,仙灵脾 30克益肾活血化瘀等药。

4 牛皮癣牛皮癣具体病因不明。

中医认为急性期血热,外受风邪,血热生风所致。

慢性期与湿邪,瘀血有关,湿邪瘀血引起皮肤增厚。

薏苡附子败酱草不但能够排脓还可以湿痒,尤其是破皮病和顽固性牛皮癣常用薏苡仁30克败酱草15克附子3~6克配伍桃红四物汤。

5 肠粘连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发生肠粘连。

湿邪瘀血阻于肠,气虚失运导致窒塞不通。

经方叠用治疗心系疾病举隅

经方叠用治疗心系疾病举隅

经方叠用治疗心系疾病举隅(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经方;心系疾病;黄芪桂枝五物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当归四逆汤;苓桂术苷汤;小陷胸汤中医学强调有是证则用是方,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伤寒杂病论》是应用辨证论治的典范。

陈鼎祺教授系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专家,研习经方60载,临证用之,方出效捷,常有得心应手之妙。

余等曾随陈师门诊2年有余,习得一鳞半爪。

近年来,笔者常以经方叠用治疗心系疾病,每收桴鼓之效,今呈验案5则,以飨同道。

1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治疗风心病合并房颤案例1:患者,女,58岁,2006年4月26日初诊。

患者7年前于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休息后症状缓解,后在某医院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曾间断服用西药治疗(用药不详),但胸闷、气短症状仍反复发作,1周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并加重,并出现心悸、下肢水肿、全身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

刻下:胸闷,气短,心悸,全身乏力,全身关节疼痛,双手麻木,易汗出,恶风,下肢水肿,大便稀,每日2~3次,小便少,苔白,脉结代。

查心电图:心房颤动,ST-T段改变。

中医诊断:心悸,水肿。

证属气血不足,营卫虚弱,水湿内停。

治以益气和营、利水渗湿。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加味:黄芪20 g,桂枝10 g,赤芍15 g,生姜3片,茯苓30 g,猪苓15 g,泽泻30 g,白术10 g,鸡血藤15 g,益母草30 g,南沙参、北沙参各15 g,川芎10 g,炙甘草10 g,独活10 g,生龙骨、生牡蛎各15 g,牛膝20 g。

水煎服,每日1剂。

7剂后,患者心悸、水肿症状明显减轻,大便亦调。

方已中病,继以前方加减5月余,诸症消失。

按:《金匮要略》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本案患者症见全身关节疼痛、双手麻木、汗出恶风、乏力,此皆气血不足、营卫虚弱之象,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温经和营。

谈升运用经方桂枝龙牡汤经验举隅

谈升运用经方桂枝龙牡汤经验举隅

2013年第26卷第10期谈升中医师系真气堂创始人,真气堂首席中医师,兰州市师带徒中医传承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药工作20余年,涉猎内、外、妇、儿各科病种,年诊治患者1万余人次。

他熟读经典,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严格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圆机活法,善用经方。

笔者有幸跟师2年余,对老师运用经方治病颇有体会和感悟,现将所获做一总结与思考,以飧读者。

1 桂枝龙骨牡蛎汤的源流及方义桂枝龙牡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主并治第六》。

原文谓:“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其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3两。

方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调和阴阳立意。

方中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甘草甘、淡、寒,入心、肺、脾、胃经;桂枝与甘草辛甘化阳;芍药苦酸微寒,入肝经,与甘草酸甘化阴;生姜与大枣助桂枝;芍药调和营卫;龙骨甘、涩微寒,入心肝经;牡蛎咸、涩微寒,入肝肾经。

龙牡参合益阴潜阳、镇静安神、敛汗固精,全方能协调阴阳、调补五脏虚损、解表和里。

故对由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阳浮越所致失精、梦交等疾病,施之效果颇佳。

2 典型病例案1 遗精王某,男,23岁,未婚,2012年1月15日来诊。

自诉:耳鸣,遗精每周2次,夜梦纷纭1年余,体瘦疲乏,舌淡青苔薄白,脉细滑按之弱。

辨证:脾肾两虚,心肾失调,相火不敛,肾失封藏。

治法:脾肾双调,沟通心肾,潜敛相火,固涩精气。

方用桂枝龙牡汤加减:桂枝15 g ,白芍12 g ,生龙骨24 g ,生牡蛎24 g ,炙甘草10 g ,砂仁7 g ,黄柏12 g ,茯苓15 g ,泽泻12 g ,灯芯草7 g ,芡实12 g ,莲子12 g 。

此方加减服用15剂后,患者未再遗精,睡眠踏实,精神亦好转,后改以丸药善后,嘱慎烟酒,随访半年未反复。

按“精之藏制虽在肾,但精之主宰则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性欲之萌动,精液之蓄泄,无不听命于心,神安才可精固”[1 ]。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1. 引言1.1 背景介绍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为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进而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秦国政教授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深入研究经方药物的配伍应用,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本文将通过对秦国政教授的经方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以及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验案进行系统的探讨,旨在探讨经方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优势和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传统经方治疗自古以来在中医领域就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方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特点和模式。

秦国政教授通过对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秦国政教授的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验案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探究其治疗效果和优势,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本文也希望能够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探索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对秦国政教授的经方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秦国政教授的经方治疗方法秦国政教授的经方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运用中医经方配伍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其治疗方法包括四方调理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首先是四方调理,秦国政教授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气血阴阳平衡,主要包括四方调理中的“四方”即调理药、调理食、调理穴和调理情。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举隅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举隅
华某 ,男,62岁,因上腹 部烧 灼感 6 a,加重 1周去 医 院检查。 胃镜提 示:浅表性 胃炎,轻度上皮不典型增生,幽 门螺旋杆菌 (++) 胃三联治疗后食欲不振。遂求诊于黄煌 教授 。就诊时患者 自觉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 ,喝酒后 加剧 ,嗳气 ,大便 次数增多 ,夜汗 多。舌 红,苔薄黄 。黄师处 以半 夏 泻 心 汤加 味 :黄 连 3 g,黄 芩 10 g,制 半 夏 10 g,党 参 12 g,干姜 6 g,肉桂 6 g(后下),炙甘草 3 g,大枣 20 g。15 剂药后复 诊烧心感 消失,大 便次数减少 ,略稀 ,药味可 口。. 此方作为保健茶服用至今 ,无特殊不适。 按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这是张仲景 在 《金匮要略》中对于半夏泻心 汤 (半夏、黄连 、黄芩 、干姜 、 人参、甘草、大枣)的运用指征的经典描述 。而今大多数 胃 肠道疾病如慢性消化道的炎症 与溃 疡常会出现 上述症 状。
症状 而设 ;桂枝主治气上冲 ,茯苓主治眩悸 而小便不利 ,桂 枝、茯 苓配 合龙骨、牡蛎 能治疗心悸 、惊 狂 、眩晕等 神经系 统的重症 ;大黄能清 除肝胆邪热 ,能疏通肠 道且有 消炎镇 痛作用 ;生姜 、红枣有保护 胃气且增强药效的功效 。黄师将 此方视为神经、精神镇静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失眠 、精神 分裂症、癫痫 、抑郁症 、恐惧 症、神经官能症 、慢 性疲 劳综合 征等具有精神 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中。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黄煌;医案 中圈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编号 :1004-6852(2007)07—0030—02
黄煌先生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江苏省名 中医,是 从事 中医学教育及 临床工作 的知名学者 ,在经方医学 、中 医学术流派等方面有颇多研究 。临床上 ,黄煌 教授 擅长以 古方治疗疑难病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 ,为导师娴 熟的用药 技艺和极高的临床效果所折服。深深地体会到 了经方真 乃 中医之根 ,中医之魂也。现略举导师验案 2例 ,以现 经方的 魅力 。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陈继婷教授经方临证经验举隅

陈继婷教授经方临证经验举隅
4 讨 论
官正常与否、 精液的粘稠度、 酸碱度、 精子的形态、 质量等虽对精子 数目影响不大 , 但却直接影响着精子所获得的能量和运行速度。 所 以 , 精 子活 动能 力 , 间 接判 定其 生殖 系统 是否 正常 , 观察 可 如果精 子活力良好 , 说明其精子质量 、 形态及其生殖器官基本正常; 如果 死精、 幼稚精 子或 畸型精 子较 多 , 质量 差 , 子无 法获 得足 够 精子 精
肾壮 阳 , 淤 通精 , 祛 方用 温 阳通 精 汤 ( 自拟 ) 减 : 加 生黄 芪 3 , 过 60 S O 山 00万,l l 以上 , 因精 子活 力低 , 会导致 不育 。就精液三项 I l 但 仍 药 3 g 白术 ls 巴 戟天 1g 菟丝 子 1g淫 羊 藿 1g桃 仁 1g 指标而 言 , 活动能力 的高低 是决 定能否受 孕的关键 。 0, O, 2, 2, 8, 0, 精子 而生殖 器 鸡 血藤 1g 昆布 ls益智 仁 lg木 通 6 , 不 留行 lg生 甘 草 8, O, O, g王 O, 5, 1 , g 日 剂 水煎服 , 连服 2 剂后精液常规检查 : 5 精液量 2 m , . l精 6 子计数 9 0 m , 70万/l活动率 5%, 0 活动力一般 , 畸型 1%, 0 临床症 状消失。 原方去益智仁、 木通、 昆布 , 加补骨脂 1g再服 1 剂。 2, 5 翌 年3 月其 妻 已孕 。
efc , in sueb f t ct gi s v山et ame t fh a ah ,so c ana dwas p i do e l ia x e ec ,fr h e o t h r e i t et n ed c e tma hpi n i ana t rc nc l pr n e o efl w sae r o t n h i e i t l o

池晓玲运用经方治疗黄疸验案举隅

池晓玲运用经方治疗黄疸验案举隅
收 稿 日期 : 0 9 0 — 3 20 — 80
冬 瓜 仁 3 g 制 大 黄 1g 枳壳 8 , 0, 0, g 厚朴 8 , g 玄参 1 g 0, 生甘草 6 。每 日 1 , g 剂 浓煎 2 0 L 分 4次 鼻饲 。 0m , 药后 大便 畅行 3 d后 体温基 本正 常 复查 血常 规 : C .6 1 9 N . 。至 半月后 复诊 . WB 78  ̄ 0 L, O8 / 4 患者 意识
关键 词 经 方 黄疸 验 案
中 图分 类 号 文章 编 号
R2 64 0 5 .1 . 5
文献 标 识 码

凉血清热 , 膏、 石 知母 清 热 除烦 。 白皮 、 骨 皮 、 桑 地 黄 芩、 贝母 、 腥草 、 瓜仁 清 热化 痰 , 鱼 冬 制大 黄 、 壳 、 枳 厚 朴、 玄参 通腑 泄热 , 生甘 草调 和药 性 。 诸药 相合 , 使痰 黄疸发病 多与湿 邪有关 ,金 匮要略》 出 :黄 家 《 指 “ 热 去 。 气通 , 风熄 。 患者 肺部感 染控 制 。 热渐 所得 .从湿得 之 ” 腑 肝 故 高 .指 出 了湿 邪是 黄疸 的重 要致病 因 素 .古代 及现代 众多 医家均认 为黄疸 当从 湿论治 . 而 退. 意识 改善 . 病情 短 时 内得 以缓 解 。
验 紊 举 隅
萧焕 明 蔡 高术 谢玉 宝
( 东省 中医院 , 东广 州 5 0 2 ) 广 广 1 1 0
热腑 实 之证 。 症见 高热 烦躁 , 咳痰少 , 阵 大便 秘结 。 痰
热 腑 实 又加 重气 机 逆 乱 之 势 , 毒 上 泛 , 及 脑 脉 , 浊 损
扰神闭窍 , 故见 神 昏嗜 睡 。而 溲 黄 、 红 苔 腻 、 弦 舌 脉 数 .亦 属肝 旺痰 热 腑实 之象 。治 疗 在清 肝熄 风 的 同 时 . 当化痰 通腑 。本方羚 羊 角清肝熄 风 , 急 生地 、 丹皮

王自立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治验举隅

王自立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治验举隅

2.2 互相制约偏胜苦寒太过,寒凉冰伏,每易戕伐脾胃之阳气,少佐辛温之药,可制其偏弊;反之苦寒药又能制约辛温药燥烈之性,适当配伍,可免助热生火或苦寒伤胃。

2.3 作为反佐从治在用大剂热药或寒药治疗寒证或热证而发生格拒,患者不能受纳药物时,根据“从治”之意,反佐少许性能相反的寒药或热药作为引导,则可解决这一矛盾。

3 苦辛通降法的常用药物苦寒类药有黄芩、黄连、栀子及大黄等,它们虽都有清热消痞作用,但细分而言,黄连、黄芩性燥,栀子、大黄性润。

苔黄腻宜用黄芩、黄连;口干渴,苔薄黄,舌质红宜用栀子;有形热结,脘痞腹痛拒按,苔厚用大黄。

一般而言,邪热郁胃所致的痞痛,多属无形热结,很少用大黄,但热结程度较甚或兼夹有形之邪时,则需配合大黄以加强清热散结开痞的作用。

常用的辛温药有干姜、附子、桂枝、半夏、厚朴、紫苏、吴茱萸等,这些药虽然都有理气开痞的作用,但在于苦寒药配合时,当据其特长分别选用,如附子、干姜、桂枝温中散寒,以寒热错杂为宜;半夏化痰和胃,以痰热互结者最佳;厚朴宽中燥湿可治湿热中阻;苏梗理气解郁,适用于胃热气滞,吴茱萸温中利气,可治肝胃郁火上逆。

4 苦辛通降法的适应证4.1 寒热错杂证脘部疼痛痞胀或有呕恶或肠鸣下利,口渴而饮冷不舒,舌苔白或黄,脉细弦。

治当清胃泻热与温中散寒并施,取黄连配干姜以治寒热交错,肠胃不和之痞满呕恶,下利;或配附子温中助阳,以治上热下寒,脾阳不振之胃痛、脘痞。

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即是此类。

4.2 痰热互结证呕吐痰涎,时时泛恶,脘部痞胀或痛,口中腻浊,舌苔黄浊黏腻,脉弦滑。

治当清热与化痰并施,取黄连、半夏,辛苦合用,清热化痰开结。

小陷胸汤、清中汤等即为此类。

4.3 湿热中阻证脘部痞满闷胀,或脘腹疼痛,胸闷,恶心或见身热,大便或溏或秘,尿黄而短,口苦而粘,渴不多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当清热燥湿并施,用黄连、黄芩清胃热,厚朴、苍术燥脾湿。

连朴饮即是此类。

4.4 胃热火郁证脘胁疼痛,心下痞胀,嗳气,恶心,吐酸,嘈杂,心烦,口干苦,舌苔薄黄,质红,脉弦。

张光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案举隅

张光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案举隅

老中医经验张光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案举隅何 玲(成都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关 键 词: 医案医话;张光华;经方验案中图分类号: R249;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668(2005)04 0035 02张光华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张教授从医30余年,幼从家学,其后又师承当今 伤寒论 著名研究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

张教授在学术上精研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及相关医学典籍,擅长运用经方治病。

数十年来用经方治病,常获良效,现举其经方治验数则,以证其学术特色。

1 柴胡类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度肝炎案李某某,女,50岁,住四川省资中市。

初诊时间:2004 07 23。

主诉:目黄、小便黄、身黄20天。

20天前(即2004 07 03)患者不明原因出现纳减、口苦、小便黄,症状逐渐加重,10天前至我市某医院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TB145umol/L,DB99umol/L,ALT77IU/L, AST194I U/L,ALB34.5g/L,GGT396I U/L,出现黄疸加重伴厌油、纳呆、乏力,时有恶心,遂来我院就诊,我院查HB V DNA:6.4 105COP/mL,诊断为慢性乙肝(重度)[1]。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遂改为纯中医治疗。

刻诊:纳呆厌油,乏力困倦,少气懒言,小便黄,身目黄,口苦,大便干,舌苔黄腻,脉细。

中医诊断:黄疸(湿热熏蒸),治以除湿清热,方用大柴胡汤加味。

药用:柴胡20g、黄芩20g、枳实10g、京半夏10 g、生姜10g、厚朴花10g、生晒参10g、赤芍30g、栀子20g、茯苓20g、白术20g、制大黄5g(另包,开水泡服)1日1剂,饭前服,见泻停服大黄水,不泻再服。

二诊:2004 09 02。

二仙汤新用举隅

二仙汤新用举隅
按<素问·宣明五气篇》日:“膀胱不利为癃,不约 为遗溺”,本例“癃”与“遗溺”并存。先天禀赋不足,阴 阳失调,正气不足,病久入络,兼感外邪,“州都之官”气 化失常,膀胱逼尿无力,尿有余沥,为“癃”之显症,残余 尿增多为“癃”之隐症;夜间阴盛,膀胱失其约束则为遗 溺。通常认为与肾、膀胱、脾、肺关系密切,因脾虚气陷, 土不生金,肺气不调,水液不输,失其常度,引起本病。141 顽疾诊治,审其因,求其变。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
·367·
节十二经脉的作用,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五腑,阴阳 相贯,如环无端。本例脏腑功能失调,气化、疏泄、调达 失常,少阴、太阴、厥阴“三阴”皆累及,当责之阴维“失 营”。根据归经学说[31,取炮穿山甲入阴维,以助“营” 于五脏,合方共奏强脏腑之效,气化有节,经气调和,邪 不可干。
合紫石英、鹿角胶治盗汗
·临床报道·
黄杨宁治疗老年心律失常32例
邓毅刘淘真曾晓琼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干部医疗科550002
关键词心律失常黄杨宁片老年病人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2例病例选自2000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干部医 疗科门诊及住院老年病人,男28例,女4例;年龄7l一83岁。 平均78岁。均为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符合WHO缺 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经十二导联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 证实,有较为频繁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等 心律失常,病人入选时分别具有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排 除标准: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缓、危 重及多器官衰竭病人合并的心律失常。 2治疗方法
二仙汤新用举隅
张茂华 上海瑞金医院集团台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台州318000
关键词二仙汤盗汗肠易激综合证神经源性膀胱
二仙汤是张伯讷教授于50年代创制的经方,系其临 床医疗实践的结晶。二仙汤由温肾益精养血药仙茅、仙 灵脾(淫阳藿)、巴戟天、当归和滋阴泻相火药黄柏、知母 等2个部分、若干味药组成,具有补肾益精、调理冲任、滋 阴泻火等作用,收载于1979年全国统编教材《方剂 学》【l J,临床效验,因而得到了中医界的公认。[2 J笔者临 诊中,遵循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积累“经方新用”的经验。辨证加减应用于 肥胖之躯,遣方求效,有验案3则,以求指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举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举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第 16卷第 11期 ·总第 283期 20 1 8年 6 月 . 上 半 月 刊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 用举隅
郭佳 莹 孟 毅 乔 明亮z 赵 童 张林娜
GUO Jiaying ,MENG Yi ,QIAO Mingliang2,ZHAO Tong ,ZHANG Linna (1.Grade 2017 Gr aduate,Henan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8,China;
耗损 ,邪气 内陷 ,弥漫三 阳 ,是故 该病乃 表里 三焦俱 半夏15 g,党参 15 g,桂枝 15 g,茯 苓 15 g,龙 骨 15 g,
病 的症 候 ,必 当阴 阳合 散 以为 治 。 《素 问 ·阴阳离合 牡蛎 l5 g,大黄 10 g (后下),煅青礞石30 g,夜交藤30 g,
(1 河 南 中医药大 学硕 士研 究生20l7级 ,河南 郑 州 450008;2 河 南省 中医院脑病 二 区 ,河 南 郑 州 450002)
摘 要 :柴 胡加龙 骨牡蛎 汤 系 《伤寒 论》 经方 ,是古代 治 疗精神 情 志类疾病 的 一张 名方 ,具有 和解 泄热 ,镇惊 安神之 功效 ,
mental disorders in ancient times.This decoction is effective on reeonciliating and spilling hot,relieving convulsion and calming the nevers.It attends a variety of disoeders caused by shao yang syndrome and esterior and inter ior syndrome.This kind of disease iS complicated.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hould be the f irst to grasp the ” chest fulling of shock” 。but it should not be conf ined to a certificate.and it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SHA0 YANG syndrome.Professor Meng Yi applies the 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 in treating wakefulness.depression and epilepsia.and obtain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wakefulness;depression;epilepsia

刘丽坤教授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刘丽坤教授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re g a t e ic f a c y o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re t a t me n t o f c a n c e r . Ob v i o u s l y r e d u c e d t h e s u fe r i n g o f p a t i e n t s , i mp r o v e d p a t i e n t s ’ l i f e q u a l i t y nd a p r o l o n g t h e
C J C M 中 医 临床 研 究 2 0 1 3年第 5卷 第 6期
刘 丽 坤 教 授 运 用 经 方 治 验 举 隅
Pr o f e s s o r LI U Li — k un’ S e x pe r i e nc e f o r a p pl y i ng c l a s s i c a l p r e s c r i pt i o ns
i n T CM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v e me d i c i n e . Ac c u mu l a t i n g r i c h e x p e ie r n c e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t u mo r s , LI U h a s b e e n f o c u s i n g o n he t
姜 1 0 g ,炒 白芍 l O g ,川 楝 子 1 0 g ,元 胡 3 0 g ,罂 粟 壳 6 g ,诃 子 3 0 g ,当归 1 0 g ,肉豆 蔻 1 0 g , 木香 1 0 g , 莪术 3 0 g ,山 慈菇 1 5 g ,
s u r v i v a l p e r i o d , wh i c h d o c o n i f r me d t h e f e a ur t e s a n d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CM n i t r e a t i n g u mo t r s .

连建伟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连建伟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2013年总第45卷第11期连建伟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连教授幼年习医,弱冠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逾40年,曾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并参学沈仲圭、王绵之等中医大家,在《金匮》和方剂学研究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临床对经方的运用也堪称经典。

笔者搜集整理连建伟教授临床运用经方验案4则,以供同道学习。

1乌梅丸方治疗脾虚便溏安某某,男,33岁。

2009年8月2日初诊。

自诉大便溏薄不爽2月余,时有小腹微痛。

诊得左关脉小弦,右脉沉,舌苔薄黄腻、边有齿痕。

连教授以寒热错杂论治。

方用乌梅丸。

处方:乌梅12g ,川椒5g ,北细辛3g ,制附子6g ,桂枝6g ,党参20g ,炒当归10g ,川连3g ,川柏5g ,炮姜5g 。

14剂。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次200mL 。

2009年9月20日二诊:患者自诉服前方先后42剂,大便已正常。

现诊得左关脉弦,右脉沉,舌苔薄黄腻、边有齿痕。

再守原方21剂。

2009年10月25日三诊:患者自诉大便已正常,均成形,日一二行,现左关脉略弦,右脉沉,舌苔薄黄腻。

再守方炮姜改为6g ,川柏改为3g 。

续服21剂以巩固。

按:乌梅丸出自《金匮要略》,乃张仲景名方,本为治疗内脏虚寒,蛔虫上扰胸膈之躁扰吐蛔等寒热错杂症候所设。

连教授取其寒温并用、温胃补虚之功能,来治疗本症之寒热错杂,脾虚便溏。

本案患者便溏2月余,偶有少腹疼痛,常因贪凉饮冷而发。

左手关脉弦,弦脉者主寒、主痛也;右手脉沉,沉脉者主里,主虚也;舌苔薄而黄腻,说明湿热蕴内;舌边有齿痕,为脾气虚的症候表现。

四诊合参,辨为脾虚胃弱、寒热错杂证,正好对应了乌梅丸方的功效。

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

《本草纲目》曰:“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本经逢原》曰:“乌梅酸收,益精开胃,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定喘安蛔……”。

周衡教授运用经方治病验案举隅

周衡教授运用经方治病验案举隅

万方数据
第7期
苏联军.等周衡教授运用经方治病验案举隅
33
加减。当归10 g,川贝母3 g,苦参15 g,阿胶(烊 化)10 g,猪苓12 g,茯苓10 g,泽泻10 g,滑石(布 包)15 g,熟地黄15 g,黄柏59。7剂。2010年11月 13日三诊:小腹已无不适,怕冷,小便次数多且急, 但尿量不多,尿色不黄,El干,舌胖嫩。方用春泽汤 加减。白术10 g,泽泻12 g,猪苓12 g,茯苓15
[关键词]周衡;《金匮要略》;经方;验案 [中[]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6.issn.1674—070X.2014.07.008.032.04
Test Case of Professor Zhou Heng’S Experience in Using Classical
University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吗Hunan 410007,China)
[Keywords]Zhou
proved
case
Heng;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classical
formulas
1.2腹痛——当归芍药散
杨某某,女,4l岁,2010年10月20 Et初诊。下
万方数据
34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4卷
脂、延胡索,专用两方,使药力专于行血利水。三诊: 病已瘥,当归芍药散乃治血水交阻之标症,标症已 除,当以治本,防病复发。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处以 疏肝之小柴胡汤;女子以血为本,故投以四物汤。因 熟地黄滋腻碍脾,故佐以砂仁健脾.红藤以清热解 毒、活血止痛,以清余邪。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1. 引言1.1 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举隅秦国政教授是一位备受尊重的中医专家,擅长运用经典方剂治疗各种疾病。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秦国政教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秦国政教授如何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与方法,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展示其治疗的功效。

秦国政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案,结合经方药物和针灸疗法,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秦国政教授的医学背景和治疗理念,以及他如何运用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秦国政教授的治疗手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为中医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上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秦国政教授的医学背景和经验秦国政教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超过30年,曾在多家知名医院担任主治医师和教授。

他精通经方和针灸,擅长治疗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秦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秦国政教授自师从名医,深受恩师的影响和教诲,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理论,不断探索创新。

他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引入了多种古方和配伍,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案。

秦教授一直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倡导“以人为本”的医术理念,注重细致入微的诊疗过程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被誉为“中医界的泰斗”。

他不仅在临床医疗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中医药的科研和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医师。

秦国政教授被业界誉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典范,被患者尊称为“救命恩人”。

2.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症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

遗传因素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哮喘病史,个体患上支气管哮喘的风险会增加。

后印玉应用经方治疗骨伤科疾病验案举隅

后印玉应用经方治疗骨伤科疾病验案举隅

星豁痰散结、通络利湿.丹参、红花、桃仁、延胡索、丹
皮等散瘀活血,再配合《金匮》己椒苈黄丸增强化痰 利水之功.而终使气血流通,水饮得除而获效。 己椒苈黄丸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 治第十二》,方由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组成。原 文:“腹满,VI舌干燥,此肠问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 之。”方中防己长于清湿热;椒目消除腹中水气;葶苈
用该方。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此方还常须配合化痰
平肝之药,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5麻木倚仗黄芪方。调和营卫益气血 徐某,男,47岁。2012年6月20时作。X
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间隙略窄。C” 棘突两侧压痛,无明显放射痛,霍夫曼氏征(一),右 手环、小指感觉稍迟钝,颈部活动基本正常,苔薄 腻,脉细。证属气血不足,痰湿入络,督脉气血失畅。 治拟益气活血,调和营卫,豁痰通络。方用黄芪桂枝 五物汤加减。处方: 生黄芪409,鹿角99,当归99,川芎99,白术99, 白芍99,桂枝69,制南星99,防风99,炙僵蚕99,白 蒺藜99,炙地龙99,徐长卿129,大枣lOg。14剂。常 法煎服。 7月3日二诊:患者服药2周后,手指麻木症状 改善明显,颈部还略有不适,苔脉如前,上方去徐长 卿,加葛根159,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石师选方以黄芪为君药;佐以当归、大枣益
突旁压痛明显,并向下肢放射,双膝、踝反射存在,
右L¨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较左侧减退。CT示:右 L“间隙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舌质暗红、苔白腻, 脉滑数。证属痰阻经络、气血瘀滞。治拟祛瘀通络, 逐痰利水。方用己椒苈黄丸合牛蒡子汤加减。处方: 黄芪409,牛蒡子99,僵蚕99,白芥子99,泽漆159, 胆南星99,土茯苓159,全蝎39,当归lOg,丹参159, 防己lOg,川椒目69,葶苈子lOg,制大黄69,地鳖虫 lOg.丹皮109,牛膝159。14剂。常法煎服。 8月4 Et二诊:转方续服1月后,患者腰腿痛缓 解大半。麻木感也明显好转,只是偶有腰酸和下肢牵 掣感,苔脉如前。上方去泽漆、川椒目、葶苈子、大黄, 加鹿角99、龟版99、白术lOg,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为中年女性,饮食肥甘,运动不足,形体 壮而筋肉弱.属气虚血瘀、湿停痰阻之证。石师以黄 芪、当归补益气血,牛蒡子、僵蚕、白芥子、泽漆、胆南

[整理版]药势

[整理版]药势

“药势”──古典本草药理学及其于经方之应用举隅(上篇)日日拜读汽水先生之贴文,驯染其中,浸渐若有所悟,至日昨观美国【汉唐中医】台湾后援网站倪师海厦癌症论文之首章,仿若醍醐灌顶,过往诸多未明之处,刹时消灭!诸般本草药理一齐冲入脑中,轰然飞旋,竟成不吐不快之势,信笔疾书而成此篇。

因想:知我者唯皮沙士,未是草之稿,暂且付上,唯乞先生有以正我,还以此抛瓦之文,与先生共续《本经疏证》未了之缘。

又案:本文为未成之草稿,未成稿而托于大医王的家刊登,主要也是想得到各路高人的指正。

如有不合实际之处,拜大家务必不要留手,重骂下来即可,这样我也才有一个反省订正的机会。

谢谢大家。

楔子在汽水先生的网站贴文中,不只一次见到对读者的提醒:“要明白一味药的药性、药理、效用,若走上西方化学的‘成分分析’这条路,就完蛋了。

”这,我很明白汽水先生对读者的慈悲。

那么,一味药的药性,自然就该照中国传统的看法:性味如何,归于某经……等等论述了。

这,就一般学中医的同好而言,是对的。

但,如果是对于学“经方”也就是学《伤寒杂病论》的学习者而言,光以《本草备要.药性总义篇》的理论作基础,而详熟该书中的诸般药性,恕我撂下一句恶毒一点的风凉话:你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解,就会是“时方医”的领域,想不通的,就认为那是错字、错简,而与“经方派”的出手工夫有所出入。

时方派的本草学,和经方派的本草学,有着根本上不同的“认识观”,而讲难听一点,经方派之所以会堕落成今日的时方派,“本草理论”的改变,亦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之一。

即使去中国医药学院,也会听到那里的学生在说:“我们系的某某大教授说啊,光学《本草备要》是不够的啦,学药理还是要研习《神农本草经》才行!”讲得是得意洋洋,但是《神农本草经》的功夫,终究还是练不成。

因为,他们所学的本草学认识观,绝大多是西方研究的“有效成分”,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垃圾;而少数几个有志之士,专心研究中国本草学,晓得“桂枝解肌、麻黄散寒”,晓得“以皮行皮,以枝行肢”、“清气出上窍,浊味出下窍”了……但那仍是“时方药理学”,对经方中使用的“古典药理学”只沾上一点边儿, 所以不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应用举隅李玉玲(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570311) 关键词:麻辛附子汤;茵陈蒿汤;猪苓汤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6)01-0026-021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术甘汤治嗜睡案李某,男,34岁,2005年6月2日初诊。

嗜睡,精神萎糜,乏力近半年。

半年来感到精神疲惫,嗜睡,身重困倦无力逐渐加重,夜间睡眠时很难被吵醒,时长达8~10h仍觉未睡够,白天精神困顿,萎靡不振,只要坐下即可入睡甚至做梦,伴心悸易惊,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兴趣淡漠,性欲减退,食欲尚可,时感腹中鸣响,大便稀溏。

平素极易感冒,前数日又不慎感冒后诸症加重。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为少阴心肾阳虚,正不抗邪,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细辛3g,制附片15g(先煎),炙甘草10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10g,大枣10g,藿香5g(后下),羌活5g,3剂。

6月6日二诊,诉精神大振,现有白天仍有困意但可抵挡不睡,身重减,大便亦转实,舌脉如前,故守前方续服3剂,诸证消失。

月前因足扭伤肿痛来诊述现生活如常人,一直未感冒。

《伤寒论》281条指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第282条说“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主要病机为少阴心肾阳气虚衰,轻则见精神失养,重则阳衰阴盛周身失于温煦而见四肢厥逆,治用四逆汤类扶阳抑阴。

本例主要临床表现和病机与少阴寒化证相符。

因阳气不支,不能充养头脑,而精神疲惫,心悸易惊,记忆力下降,兴趣淡漠,甚至于欲寐嗜睡;阳气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沉细,阳气不能达于表,卫外不固,则易感受寒邪侵袭,如受邪后又无力达邪出表,成为太少两感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近代名家曹颖甫认为用麻黄附子细辛治疗少阴病兼外邪内伏者,较用四逆汤更为有效,“盖四逆仅能由少阴外达肌腠,以干姜能温脾胃,……若改干姜为麻黄,方能由少阴直达肺部,而皮毛为之开泄,以肺主皮毛故也。

”腹鸣便溏为脾阳失温,中焦阳虚,气不化水而致,故合苓桂术甘汤加小剂藿香羌活,化水行气,除湿健脾,振奋中阳以助心肾之阳。

2 茵陈蒿汤合清瘟败毒饮治疗重症子痫中止妊娠术后发热黄疸案 董某,女,35岁,2004年5月24初诊。

住院号252656。

因G2Po宫内妊娠25周,头痛、意识丧失1天于2004年5月12日入院。

入院后诊断为妊高征伴脑出血,Hellp综合征于5月14日剖宫取胎终止妊娠,术后3天神志渐清。

术后第7天起出现发热、寒战,黄疸,体温升至39~40℃,呈弛张热型,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

血AMS318U/L,AL T376U/L,AST 81U/L,TBL13317μmol/L,DBL22114μmol/L,WBC1812×109/L,PL T28×109/L,尿常规RBC600个/μL,潜血(+++),蛋白(++),经抗炎补液护肝降酶等综合处理后血尿淀粉酶下降至正常,但高热黄疸一直不退,于5月24日请中医会诊。

刻诊:壮热憎寒,体温在40~41℃间波动,神昏谵语,循衣摸床,身目俱黄,右上下肢多处瘀斑,大便日行2次,稀溏臭秽,溲少色黄,肌肤灼热,腹软,唇红干裂,舌因不合作而未查,脉数无力。

辨为肝肾阴亏,复感邪毒,热入营血,瘀热发斑发黄并扰动心神之重症,拟清瘟败毒饮合茵陈蒿汤加减。

水牛角30g,赤芍15g,丹皮15g,生地30g,生石膏60g,柴胡10g,黄芩10g,黄连10g,败酱草30g,桃仁10g,山栀子10g,茵陈30g,生大黄10g(后下),3剂。

5月27日2诊,,近2日在38℃左右波动,神识时明时昧,躁扰不宁,谵语不休,腹胀,大便量多溏烂,色深褐,身黄渐退,右上下肢瘀斑仍存,溲黄唇干,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继用清热养阴,凉血熄风,化痰开窍守上方去水牛角,大黄加生石斛30g,石菖蒲10g,太子参30g,继用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神志转清,病情向愈,5月30日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转正常。

10天后内科情况稳定,因双视网膜脱离转眼科治疗。

《景岳全书・妇人规》认为“产后发热……有邪火内盛而热者……”。

《伤寒论》238条说“阳明病,……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清瘟败毒饮出自余师愚《疫疹一得》,该方集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和黄连解毒汤之清气、凉营、解毒于一方,是治疗气血两燔的主要方剂。

本例为重症子痫行剖宫产术患者,故其在术前即存在阴虚阳亢,火极动风,灼津为痰,痰阻络瘀,脏腑失养之征;剖宫产术后复感邪毒,因其阴虚之本早寓其中,阴虚质燥,虚火内炽,营血久受煎熬,故气热一至,即翕然而起,痰火邪毒交炽,邪火内盛,迅成热毒燎原之势,扰神动血,胆汁外溢,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身目俱黄及发斑等一派温邪充斥三焦,气血两燔的险症。

故急用清瘟败毒饮合茵陈蒿汤清热凉血,解毒退黄。

二诊时热象渐退,阴虚象显现,虑其产后多虚,故遵吴鞠通治产后病一击而罢,中病即己的原则,酌减寒凉泻火之力,加入益气养阴之品以扶正祛邪。

3 猪苓汤加味治眩晕呕吐案吴某,女,43岁,2004年7月5日初诊。

头痛,眩晕欲仆,恶心呕吐4天,3天前在外院查颅脑CT示脑积水,一直予补液及利尿脱水治疗,症状未缓解转诊我院。

刻诊见急性病容,精神萎靡,双目紧闭不敢睁开,唇干裂,时时欲呕,诉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夜寐不宁,手抖,行路不稳,动则即倒,口干欲饮,饮入即吐,尿少略有涩痛,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辨为阴虚水热互结证,拟猪苓汤加味:猪苓10g,茯苓10g,桂枝10g,泽泻10g,阿胶10g(烊化),石菖蒲10g,法半夏10g,白芍15g,生石斛30g,天花粉30g,3剂,每日1剂,多次少量频服,同时继续补液及脱水治疗。

药后尿量增多,睡眠渐安,逐渐可62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6年第27卷第1期睁眼视物片刻及进食少量流质,头痛亦减,呕吐仅于头位变动或进食稍多后出现,仍见眩晕耳鸣,口干口燥而不敢多饮,舌光红少苔,脉细数,上方去桂枝、法半夏,加麦冬15g,太子参15g,山萸肉10g,天麻10g,继进5剂,呕吐停止,余症均减,精神大增,已可与同室病友及家人短时聊天,仍感乏力,头晕而无明显视物旋转,耳鸣亦减,故守方加太子参30g,黄精15g 7剂善后。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66条“阳明病,……若下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和少阴病篇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前者为阳明病误治导致津伤而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证,后者为少阴病邪从热化,耗伤津液而阴虚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之症。

二者虽发病经过不一,但病机均为膀胱气化不利,水热互结,邪热伤阴。

本例头痛眩晕伴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尿少涩痛为膀胱气化不利,饮邪内停,津不上乘;眩晕耳鸣,夜寐不宁,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为阴虚内热;忆及郝万山老师讲述猪苓汤临床应用之辨证要点,本例均已具备,只是本例因连续的利尿脱水治疗而阴虚津伤之象更加突出,故在用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逐饮定眩的同时,加白芍生石斛天花粉养阴生津以固正气;二诊时晕吐减而小便利,余症尚存。

为水气渐化而津伤未复,故去桂枝法半夏以防温燥太过,复加益气养阴之品以助热退正复。

(收稿日期:2005-09-12。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疗效观察王华宁,余泽云(云南省中医医院消化科,云南昆明650021)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573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6)01-0027-01我科采用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为主的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根据文献[1]标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8~69岁;病程8月~7a。

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1岁;病程6月~8a。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麦滋林1袋/次,3次/天。

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l加入5%葡萄糖20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1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再做胃镜及病理活检复查。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1 疗效标准 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及病理活检复查提示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为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好转,胃镜及病理活检复查提示,黏膜炎症改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或减轻1个级度以上为有效;临床主要症状稍有好转或无改善,胃镜及病理活检复查提示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31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组 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1721390132%对照组304141263133%4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痛”、“胃痞”之范畴。

病机为久病入络,气机不利,瘀血内停,胃失濡养而发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在于胃黏膜充血[2]。

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本病正好切中病机。

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红花组成。

丹参味苦,性为寒,通血络,散郁结,为主药;红花味辛,性为温,化瘀血,通经络,为辅药。

二药相辅祛瘀生新,驱邪而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丹参为沉降之物,红花为升浮之品,二药同用,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行气活血之功尤为显著,对临床症状如胃痛、腹胀的改善效果较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胃的微循环,对胃黏膜防御因子的保护功能具有增强和激活作用,能不同程度地软化所并发的增生性病变。

故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1]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1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J]1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11[2]王爱云,单兆伟大1慢生萎缩性胃炎从瘀血论治[J]1中国中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5):2911[3]张永锋,谭永港,贾秀琴,等1理气活血法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1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2)931(收稿日期:2005-10-20。

)722006年第27卷第1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