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2c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j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z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j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e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一
的意思和用法又有所不同。 “瞧”和“瞅”常用 在口语中。 “看望”表示专程去探望。 “盯着” 和“注视”表示看的时候目光集中在一点上。 “扫视”表示目光迅速移动地看。 ) ( “ 谈” “ 讲” “ 告诉” “ 倾诉” “ 劝告” “ 商 量”都包含 “说”的意思,但意义和用法也有 不同。 “谈”和“讲”使用范围广一些, “告诉” 表示把事情、意见说给别人听。 “倾诉”表示把 所有的话一股脑儿地都说出来。 “劝告” 表示说 服,讲道理使别人听从。 “商量”表示与别人交 换意见。 ) 4.说一说,还有哪些表示“看”和“说” 的意思的词语。 (二)读词语,找规律。 1.词 语: ( 展示课件第四屏) 大方 滔滔不绝 窃窃私语 栩栩如生 落落 源源不断 翩翩起舞 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 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 的兴趣。
速找出来。
指名答。 ( 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 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 ( 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 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 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 “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 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 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 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 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 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 读一读。 (1) 长太息以掩泣兮, 哀民生之多艰。 ( 我 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 活充满了艰辛。 )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学生体 会如何 把句 子 写得生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 动、感人。 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 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n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2m
五、在运用打比方写法的句子后面打上“√”。
1. 2. 3. 4.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 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 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 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 ) 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试卷
在 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 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 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 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
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 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 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
3. 比较句子。 ( 展示课件第四屏)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指名答。 ( “ 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 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 ( “想啊,想啊” “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 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
4. 驾小船、 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 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 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3g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3i
小时静静地呆在水的表层,因为肺部充满了足够的空气,所以能够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 出巨大的背鳍。群体成员间的胸鳍经常保持接触,显得亲热和团结,如果群体中有成员受伤, 或者发生意外失去了知觉,其他成员就会前来帮助,用身体或头部连顶带托,使其能够继续 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觉时也扎成一堆,这是为了互相照应,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
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
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
“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
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 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展示课件第三屏)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 节的习俗有(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国的( )。端 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 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
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 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
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
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y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l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指名答。 ( “ 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 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 ( “想啊,想啊” “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 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
4. 驾小船、 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
教学目标:
1.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认识“墓、执、怖、誓、逮、蔑、津、蔚”8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 喜欢冒险, 而又十分勇敢、 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读小说。
述。
2.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 三、拓展阅读,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还想知 道汤姆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历险故事吧!那就 让我们课下去读整本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吧!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墓地
历险
勇敢、有正义 山洞 历险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试卷
5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 下去! 七、板书设计 30 屈原 百姓 端午节的由来 不畏权贵 万分悲痛 关爱百姓 深深怀念
忠诚爱国 十分爱戴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6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S)教学设计
4
的投江做了铺垫。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 ( 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 点。 )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 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 ( 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 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 ( 热爱祖国、 不畏权贵、 坚持正义、 不怕艰难险阻、 不怕迫害、 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 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 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p
速找出来。
指名答。 ( 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 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 ( 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 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 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 “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 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 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 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 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 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 读一读。 (1) 长太息以掩泣兮, 哀民生之多艰。 ( 我 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 活充满了艰辛。 )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学生体 会如何 把句 子 写得生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 动、感人。 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 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板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 不理解的词句。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指名交流,指名补充。
观察中国版图的形 状、位置,在教师的描述 中增加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逐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音乐烘托、渲染 气氛,使学生在配乐朗读 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 知。 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是 逐步培养的,放手让学生 自己学习,自己观察,学 习书写。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g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t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以快乐开始上课, 一、导入新课 “百花园里知识多,百花园里真快乐! ”同学们,今 以快乐开始游览,激发 天又到了我们游览百花园的日子了,这次的百花园又给 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快 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乐 中 进 行 知 识 的 训 练 二、走进“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生字,读一读 (展示课件第三屏)
教学目标:
1. 能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修改病句。 2. 3.
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 借 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 习作
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2. 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3.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
及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主讨论、
(师提示:什么情况下有“点”,什么情况下没有 自主发现其规律,记忆 “点”?有“点”的字读音有什么特点,没有“点”的 将会被强化,老师在此 基础上进行小结,学生 字读音又有什么特点?)
1 2
读一读,结合字音字形找规律。
1 2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展示课件第三屏) 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 节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国的( ) 。端午节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3
习俗有( ) 、 () 、 () 、 ()等。 已有( )年的历史。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速找出来。
指名答。 ( 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 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 ( 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 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 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 “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 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 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 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 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 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 读一读。 (1) 长太息以掩泣兮, 哀民生之多艰。 ( 我 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 活充满了艰辛。 )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学生体 会如何 把句 子 写得生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 动、感人。 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 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3l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l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w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x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y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u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s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认读生字词,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有利于巩固生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组内讨论分段,说段意,再派出代表进行反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30 端午节的由来吃粽子 赛龙舟(纪念屈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题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展示课件第三屏)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国的( )。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
(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
(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指名答。
(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江?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
(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指名答。
(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指名答。
(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
(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答。
(“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四、复述课文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七、板书设计30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 忠诚爱国 不畏权贵 关爱百姓 百姓 十分爱戴 万分悲痛 深深怀念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关于母亲的美句母爱是一份香包,把祝福带给子女;母爱是一团炉火,让温暖填满心田;母爱是一段蜡烛,把美好无私奉献……每当我细品那至深至切的母爱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想起那张慈祥的面孔,想起那段生动曲折的幼时往事。
我的母亲十分的平凡,却是那么的伟大。
她跟别人一样,整天在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照顾着我,使我处处都感到温暖和幸福。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是无私、伟大的。
我用心去体会,去感觉才能有资格接受这份爱,这份无价的爱。
而今年的母亲节,我又想起一位哲人说的话: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是啊,母亲给予的爱,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启迪和培育着我的良知,也永远温暖着我的心。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
成吉思汗曾满含深情地说过:“世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
”其实,我的母亲也是如此。
母亲,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你对我的爱,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我该怎样才能回报你?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
母爱如海,母爱如山!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因为它是人类最纯真,最挚朴的情感,是一份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珍惜这份最平常而又最神圣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谢我们伟大的母亲吧!我有一个好妈妈。
她整天忙里忙外,每件家务都要她来做。
清早,妈妈早早地起床,给我准备早餐,还要去开店;中午,妈妈从店里赶来,给我做午饭、洗碗;晚上,妈妈还要给我洗澡、做晚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为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天冷了,妈妈亲手给我做棉衣,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爱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它只深深地浸透在每一份思念,每一份叮咛,甚至是每一道目光中。
妈妈,多么亲切的称呼,被奉上这个称呼的人是多么的伟大!然而,又有谁曾经真心诚意地喊一声“妈妈”呢?谁试过每天见到母亲都对她说一句“我爱你,妈妈”呢?哪怕是多么肉麻,只要是她疼爱的儿女对她说的,她都会高兴。
每当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就会想起我的妈妈。
单元检测一、看拼音,写字词。
sè niǔ yòu jù羞( ) ( )扣 ( )惑 ( )烈cán kuì jù lí dǐ zhì é tóu(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乞( ) 释( ) 巩( ) 库( )气( ) 择( ) 恐( ) 裤( )三、写近义词。
辽阔( ) 欣赏( ) 凝视( )抉择( ) 恐惧( ) 焦急( )四、选词填空。
筋疲力尽聚精会神情不自禁小心翼翼1. 工人们( )地把一箱箱玻璃搬上汽车。
2. 来到大草原,小丽( )地唱起歌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3. 运动员跑过5000米的终点后,已经()了。
4. 爸爸坐在书桌前,( )地阅读报纸。
五、在运用打比方写法的句子后面打上“√”。
1.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 )2. 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 )3. 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 )4. 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5. 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6. 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
( )六、结合上下文,解释句中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1.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读下面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用一句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1. 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