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意义
检测方法的掌握对于合理开展缩小 手术 至关重要 。运用免疫组化和逆转 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早 期 胃癌前
哨淋 巴结检测不仅可以了解淋巴结站的转移特 点、规 律 ,而 且可 以发 现微转移 ,从而指 导术 中淋 巴结清扫范
围而选择合理术 式 ,避免标准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和扩大 的手术方式 对机体造成不必要 的损害 ,减少 手术创伤
CHEN Yuan。,YAO De—mao ,CHEN Guo—zheng ,CHEN Jia—lei
Department ofSurgery,The First Hospital,Xi'an Jiaotong Unwer sity Xi' an 710061,China;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 y,The Second
·
【Abstract】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is the important surgical method for choice and all impor-
tant factor in prognosi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 h e meta s tasis o f knowledge and mastery o f detect ion met hods,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stasis o f lymph node stat ion,rules,and can be f ound m i crometasta—
sis,and guide the extent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胃转移性肿瘤研究进展2024(全文)
胃转移性肿瘤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转移性肿瘤累及胃部者较为罕见。
在不了解既往病史、原发肿瘤形态学特征等情况下,胃转移性肿瘤常会被误诊为原发性胃恶性肿瘤。
除诊断困难外,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管理、预后等相关知识尚未达成共识。
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其原发恶性肿瘤多为乳腺癌或恶性黑色素瘤,在规律的随访策略下,结合原发肿瘤史、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是诊断胃转移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胃转移性肿瘤的预后较差,因而往往需要结合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以及分子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预后。
对千伴随出血、肿瘤穿孔或单发转移等并发症的病人,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尽管手术切除可以缓解症状和减轻肿瘤负荷,但整体预后仍较差。
恶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高侵袭性肿瘤的胃转移病人中位生存期较短,多项研究表明胃转移性肿瘤病人的预后较差,整体生存期通常�1年。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了解原发肿瘤和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征,通过多组学测序数据揭示其发生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标记物,以改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转移至胃的恶性肿瘤较为罕见。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转移至胃的发现率也逐渐增高。
常见转移至胃的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和食管癌[1-3]。
现就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胃转移性肿瘤的认知。
1 定义与发病率、转移的机制胃转移性肿瘤是由其他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转移至胃部的一种罕见疾病,其概念上应注意与转移性胃癌相区分,后者指的是原发灶为胃癌的转移性肿瘤。
胃转移性肿瘤发生率占所有胃肿瘤的0.2%~1.7%,常见千女性,其平均诊断年龄在56~64岁[1, 4]。
胃转移性肿瘤发生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胃的着床环境和条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肿瘤的血管形成相关。
既往有研究结果表明炎症诱导的趋化因子及其相关受体可能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5]。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CK20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RT-PCR方法是灵活很高的检测手段,并且简便准确。CK20作为标志基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外周血微转移进行检测,对于早期发现微转移,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挺高生存率正确判断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 CK20在胃癌患者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治愈率低于30%,这可能与病人手术后的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干、肺等组织器官中存在者微小的细胞灶有关。以此微转移的检测对于转移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改善预后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CK20是细胞角蛋白的一种组分,在正常骨髓、血液淋巴结中均无表达,在几乎所有的胃肠道肿瘤中均明显表达,且在肿瘤侵袭、转移、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时,CK20 mRNA的表达始终保持稳定。Nlert[4]等报道40%的胃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CK20mRNA。有研究显示,正常对照及胃良性病变组均未检测到CK20mRNA表达,而胃恶性肿瘤组有48.1%的表达,证实了CK20表达的特异性。因此,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可作为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
1 CK20
细胞角蛋白20 (cytokertin20,CK20)是由MOLL等[3]于1990年发现的一种多肽,它含42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8533,等电点5.66,其编码DNA总长18Kb,含8个外显子,7个内含因子局限于上皮细胞,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标志。
CK20的合成首先出现于8周胚胎肠粘膜上皮中,以后扩散到几乎所有的杯状细胞及数目不定的绒毛细胞中。不同于其他CK,CK20具有严格的上皮特异性,正常组织中CK20见于胃粘膜及幽门腺体细胞,十二指肠粘膜,泌尿道伞状细胞,表皮Merkel细胞,舌味蕾细胞,而非上皮细胞或组织如乳腺、平滑肌、血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细胞均为阴性。但在许多癌中,如胃肠道、乳腺癌等CK20表达增强。CK20在侵袭、转移、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时始终保持稳定,被认为是检测循环癌细胞的敏感标记物。
微转移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意义
原激活物 ( l)上皮 细胞 u A受 体和整旨蛋 白的表达 。 A 、 P 过度 表达常 与某 些肿瘤转移 密切有关 , 并提示预后较 差。
12 成纤 维细胞生长 园子( OF 来源 于血管平 滑肌细 . F ) 胞、 上皮细胞 、 成纤维细胞 、 单核 细胞和 巨噬细胞 。可上 谓 u A和 P 3整台 蛋 白表 达 . VE F有协 同作用 , 进 与 G 促
1 血 管生成 和儆转移行 为 微转移癌的基本生 物学 特征是缺乏特殊血管供应 , 癌
细胞生存依赖周围氧和营养 物质的被动弥散供应 , 限制 这 其体积生长超过 2 m。这 些癌细胞 可能长 期保持 在 ~3r n
一
传统淋 巴结活检的并发症 、 避免对淋 巴结 阴性病人施 行无 益的淋 巴结清扫的有效方法。 2 2 苏术紫和伊 红染 色 . 常用 于恶 性肿 瘤淋 巴结染 色 、
在搬转移。 2 4 分子生物学检测 . 肿 瘤细胞可产生与正常 细胞 不同 的蛋 白质 ,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 反应( T-C , R P R) 检测 这些 特异蛋 白质 基因密码的表达 可确定 微转 移癌 的存在 。这
用, 在细胞外基质最初 的降解 中起关键作用 。它还可以增
强局 部组织纤维蛋 白溶酶原激活物 、 尿激酶纤维 蛋 白溶酶
项技术已用于检 测台神经 内分泌基 因 9 5 P . ) . ( OP9 5 的神 经母细胞瘤 和台 铬氨酸酶基 因的恶 性黑色 寨 瘤。对 胃肠
道癌标记物 癌胚抗 原 ( £A 的定 位 , 可 确定 异位 C A C ) 也 E
上皮 细胞移行 、 口愈 旨和肿瘤血管生成。刨伤 可刺激 血 伤
维普资讯
赫
床
军
医
杂
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变化及意义
2 1 两 组 血 清 C A、 A1— 平 观 察 组 血 清 . E C 99水
C A、 A1 — E C 99水 平 分 别 为 ( 7 8±2 . ) g m 、 3. 5 6 n/ l ( 5 9±5 . ) / l对 照 组 分别 为 ( . 0 8 n/ 7. 87 U m , 2 1± . ) g
[ ] U a 5 crE,Sm riE,U tn H,e 1 Pon scvle o ro e ee s u ta. rgot a fpe— i u
p r rv EA,C 1 - a a ie C A 9 9,C 7 - ,a d AF l v l n g sr a c r A 2 4 n P es i a t c c n e e i
室 温放 置 1 i ; 5 0r m n离 心 5~ 0 mi, 弃 5 m n 3 0 / i 2 n 抽
近年来 , 胃癌 的发 病 率 和 病 死 率呈 逐 年 上 升趋 势 。临 床上对 胃癌 的 常 用诊 断 检测 技 术 有 胃镜 、 影
像学 、 规病 理 检 测 。 内窥 镜 、 T等 医学 影 像 学 检 常 C
而在进展期 胃癌则有明显升高, 随着病期增加 , 阳性 率逐渐增高 ;A 9 C 1— 9是判断化疗效果最好 的肿瘤标 志物 , 与预 后密 切 相关 , 高 表达 常 提 示 预 后较 差 。 其 本研究 观 察 组 C 99水 平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示 A1 - 提
其 可作 为 治疗及 化 疗 效 果 的 一个 辅 助 性 评 价指 标 。 本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E 浓 度 升 高 与 胃癌 的 浸 润 深 CA
查难 以发现微 转 移灶 , 费用 较 高 , 肿瘤 的早 期诊 且 在
肿瘤六项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尤其是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测定对了解病情、评价疗效、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应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
医院目前检测的肿瘤六项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抗原CA153、CA125、CA199,铁蛋白。
一、甲胎蛋白是指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逐渐消失,通常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极低,参考值<20ug/ml。
甲胎蛋白明显升高见于:1.原发性肝癌2.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3.生殖系统肿瘤和胚胎性肿瘤4.妊娠二、癌胚抗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可溶性糖蛋白,主要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以及胎儿的胃肠管组织中,故名癌胚蛋白。
正常情况下,血清CEA<5.0ug/ml。
血清CEA升高见于:1.结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胃癌以及转移性肝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2.肠道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胰腺炎和肺部疾病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的百分率较低;3.吸烟者中约有33%的人CEA>5ug/ml。
三、肿瘤抗原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参考值<28ku/l。
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察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CA153升高见于;1.乳腺癌2.其他恶性肿瘤3.肝脏、胃肠道、肺、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疾病:阳性率一般低于10%。
四、肿瘤抗原 CA125是很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
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患者的血清中,参考值<35ku/l。
血清CA125升高见于:1.卵巢癌2.其他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其他妇科肿瘤3.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也有不同程度升高,诊断时应注意鉴别4.妊娠早期,CA125有升高。
胃肠道恶性肿瘤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活率 为( 1 1 - 14 ) , 微 转 移 者 为 (2 3 6 .141.9 % 无 9 .14 -
近 2 年来 , 0 尽管采用综合治疗 , 预后并 未明显改 5 2) (P =0 0 ) 但 .3 % .1 。提 示 多 种 抗 体 联 合 检 测 有 助 H 善, 根治术后仍有部分患 者死 于局部 复发或远处转 于发 现更 多微转 移 灶 。 以上研 究 表 明 IC技术 较 常 移, 其主要 原因是肿瘤 的微 转移…。本文就 胃肠道 规病理 学检 查更 准 确 , 助 于淋 巴结微 转 移 的 诊断 。 有 恶性 肿瘤 微转移 的 临床研 究进 展作 一综 述 。 分 子检 测 方 法 诊 断 淋 巴结 微 转 移 方 兴 未 艾 。K bt uo a 等 用 l 5 i t—P R定 量 检 测 胃癌 患 者 淋 巴 结微 转 移 , C 1 微 转移 的概念 及检 测方 法
维普资讯
宁夏 医学杂志 2 0 年 6 07 月第 2 卷第 6 9 期
Nnx e JJ . i iM d , n ga u
! 0 垫! . l
・
59 ・ 6
文 章编号 :0 1 99 20 )6 5 9 3 10 —54 (0 7 0 —0 6 —0
微转 移指非 血液 系 统 恶性 肿 瘤 在 发展 过 程 中播 并与常规组织学检查 和 IC比较 , H 结果常规组织学 、 散并 存 活 于 淋 巴结 、 周 血 、 外 骨髓 、 腔 等 组 织 器 官 IC和 l 腹 H i t—P R 的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1.% (1 9 ) C 80 7/ 2 、 3 中的微 小肿 瘤 细胞 灶 ( 于 2 m)常 无 任 何 临 床 表 2 .%( 23 2 和 2 . 小 m , 0 9 8 /9 ) 5 8% ( 0 /9 ) 在 8个 p 1 0 1 132 , TN 现 , 规 检 查 方 法 如 C 、 通 病 理 检 查 等 很 难 发 早 期 胃癌 中 2个 l 常 T普 i t—P R发 现 微 转 移 而 IC未 发 C H 现 [。 目前检测 微 转移 灶 主 要 是 免疫 学 和分 子 生 物 现 。Shl等 用 定量 l 2 ] cu z i t—P R检测 大 肠 癌 患 者淋 C 学方法 。免 疫学 方法 主要 是 针对 肿 瘤 细胞 标 志 物抗 巴结 , 发现 IC检 测 阴性 的 14个 淋 巴结 中有 1 H 6 5个 体 , 过抗原 抗 体 反 应 和 组 织 化 学 的呈 色 反 应 寻 找 定量 R P R法 出现阳性 , 通 T— C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 转移 的肿瘤 细胞 , 但存 在 单 抗 之 间交 叉 反 应 、 果 易 是 9 % 、7 , 明 l 结 3 9% 表 i t—P R法 检测 淋 巴结 微转 移更 C 受干扰 的 缺 点 , 响该 方 法 应 用 的 拓 展 。 以逆 转 录 敏感 , 影 更助 于提高微转移 灶的诊断率。淋 巴结微转 聚合 酶链式 反应 (i ,r) 基础 的分 子 生 物 学 方 移 的研究 也 为前 哨淋 巴 结 (ete l p oe’ N 1 t—r t为 c s i ly hnd ,L ) nn m S 法是通 过扩 增肿 瘤 细胞 标 志 物 基 因 m N 的方 法 检 理论 提 供 新 的 思 路 和 研 究 方 法 , 年 有 大 量 报道 。 RA 近 测 组织 或血 液存 在 的肿 瘤 细 胞 。它 的敏 感 性 比免疫 Ai m 等_用 IC检测 6 例 胃癌 患者 SN微 转 移 , ra i 7 H g 1 L 学方法 高 , 目前 认 为 适 于 发 现 肿 瘤 早 期 转 移 的方 结 果 H 和 IC检 测 SN转 移的 阳性率 分别 是 82 是 E H L .%
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
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目的探究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在直肠癌转移和复发中的意义,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以淋巴结细胞角蛋白(CK20)表达为研究对象,对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经随访,观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CK20阳性率的关系。
结果本组共收入120例直肠癌患者,获取淋巴结1974枚,淋巴结中CK20 阳性表达率为19.96%,48例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表达CK20的细胞,阳性率为40%。
在8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中,仅淋巴管浸润与CK20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存在淋巴管浸润的患者CK20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淋巴结CK20表达阴性的72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77.8%(56/72),而存在微转移的48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仅为45.83%(2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与不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来比,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根据患者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标签: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预后隨着疾病谱的改变,大肠癌尤其是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而且,由于其转移率较高,所以手术治疗后仍有很大的转移和复发率,限制着患者的5年生存率,使其成为预后比较凶险的肿瘤之一[1]。
淋巴转移是直肠癌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术中对患者取癌周淋巴结进行组织切片检查肿瘤细胞对手术术式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普通的HE染色不能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而能早期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又对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因此,我组以CK20为研究对象,对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在直肠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患者直肠癌的诊断均按照第七版《外科学》关于直肠癌的诊断标准[3],患者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腹痛、腹胀,大便带血等症状,根据内镜、影像学等手段进行确诊。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 甲胎蛋白(AFP)AFP 是初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旳指标, 合用于大规模普查, 假如成人血 AFP 值升高, 则表达有患肝癌旳也许。
AFP 含量明显升高一般提醒原发性肝细胞癌, 70~95%患者旳 AFP 升高, 越是晚期, AFP 含量越高,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旳大小, 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旳关系, 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旳一项敏感指标。
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醒预后不佳, 其含量上升则提醒病情恶化。
一般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 AFP 值应降至 20ng/ml 如下, 若降旳不多或降而复升, 提醒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旳也许。
在转移性肝癌中, AFP 值一般低于 350-400ng/ml。
妇产科旳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 AFP 也会明显升高。
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 HBsAg 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 AFP 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 AFP 升高提醒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 atresia 或多胎, AFP 减少(结合孕妇年龄)提醒未出生旳婴儿有 Down’s 综合征旳危险性。
正常参照值: 0~15 ng/ml2. 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旳血液中 CEA 很难测出。
CEA 是一种重要旳肿瘤有关抗原, 70-90%旳结肠腺癌患者 CEA 高度阳性, 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旳阳性率次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 %)、肝癌(62-75%)、乳腺癌( 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 CEA 旳阳性检测率更高, 由于这些肿瘤“浸泡液”中旳 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 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当发生肝转移时, CEA 旳升高尤为明显。
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查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
12.β2微球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 (β2microglobulin,β2-m)表达在大多数有核细 胞表面。临床上多用于诊断淋巴增殖性疾病,如 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其水平与肿瘤 细胞数量、生长速率、预后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此外,根据此水平还可用于骨髓瘤患者分期。血 清β2-MG可以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多种疾病中 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 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
常用肿瘤标志物
1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是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提取的肿 瘤相关抗原TA-4,正常人血清含量极微< 2.5μg/L。SCCA是鳞癌的肿瘤标志物,适用于宫 颈癌、肺鳞癌、食管癌、头颈部癌,膀胱癌的辅 助诊断,治疗观察和复发监测。
常用肿瘤标志物
谢谢大家
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查意义
.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 存在的化学、生物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TM)的检测意义重大:
一、肿瘤筛查 肿瘤筛查就是从无症状人群中寻找可疑者。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肿瘤初筛的有效方法。常用 于高危人群筛查。 AFP: 筛查原发性肝癌。 PSA: 50岁以上男性筛查前列腺癌。 高危型HPV : 筛查宫颈癌。 CA125+超声: 50岁以上妇女筛查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需进行复查、随访。如持续增高,应及时确诊。
常用肿瘤标志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 CA19-9是一种与 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 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 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 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 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 、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 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 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 、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
CK20检测在大肠癌微转移中的意义
效 果 及 预 后 的一 个 重要 依 据 , 以 上方 法 或 指 标 均 但 存 在 着敏感 度 或特 异度 不 足 的缺 点 。通 过逆 转 录 聚 合酶 链式 反 应 ( T—P R) 测 细 胞 角 蛋 白 2 (y R C 检 0 c— t k rt 0 CK2 )mR o eai 2 , n O NA 的表达 来诊 断大 肠 癌肢体 的功 能 。
参 考 文 献
[ ] 常致 德 , 祖尧 , 永 华 , . 期 切 除 一 期 皮 瓣 修 复 治 疗 腕 部 1 沈 孙 等 早 严 重 电烧 伤 E ] 中华 外科 杂 志 ,9 3 2 ;4 J. 1 8 , 1 10 [ ] 沈 祖 尧 ,向东 ,王 乃 佐 , . 重 度 腕 部 高 压 电 烧 伤 治 疗 的 改 2 等 特 进 [] 中华 整 形 烧 伤 外 科 杂 志 ,9 9 1 ( ) 1 5 J. 1 9 ,5 2 ;1 [ ] 杨佩 荪 ,沈 祖 尧 . 3 电烧 伤 后 血 管 早 期 改 变 的 光 学 及 电 子 显 微 镜 观察 l] 首 都 医 科大 学 学报 ,9 9 1 () 1 6 - . J 1 8 ,0 3 :9
以控 制 , 根治 术 后 肿 瘤 的复 发 和转 移 率 高 达 5 % 但 O 左右 l 。早 期认 识 有 无 肿 瘤 转 移 、 移 方 式 及 范 围 _ 1 ] 转 对l 临床诊 断 、 疗 及 预 后 判 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近 年 治 来 随着 免 疫 学 及分 子生 物学 的发 展 , 大肠 癌 的微 使 转移 检测 成为 可能 。微 转移 一 般指 非 血 液 系 统 的恶 性肿瘤 在 发展 过程 中, 散 并存 活 于 淋 巴 系统 、 循 播 血 环、 骨髓 、 、 等 组 织 器 官 中间 的 微 小 肿 瘤 细 胞 灶 肝 肺 ( 于 2 小 mm) 常 无 任 何 l 表 现 , 够 逃 避 免 疫 监 , 临床 能 视 、 犯血 管 和发 展 成 肉 眼可 见 的病 变 。常 规 检 查 侵 方法 如 C MRI单 抗 放射 显影 技 术 、 通病 理 检查 T、 、 普 等都 很难 发 现 。微 转 移 是 一 项 独 立 的 预 后 指 标 , 其 价值 优于 Du e 分 期 和 肿 瘤 分 级 , 为 目前 的研 究 ks 成 热 点之一 。为 了检 测 肿 瘤 的转 移 , 利 用 肿 瘤 细胞 有 膜表 面抗 原 的单克 隆抗 体 检测 外 周 血 、 髓 、 巴结 骨 淋 中的肿 瘤 细 胞 ; 用 流 式 细 胞 技 术 检 测 患 者 骨髓 中 应 存 在 的微 转移 肿瘤 细胞 等 方 法 ; 外 , 此 目前 l 上 常 临床 用血 C A 水 平作 为 判断 大肠 癌 患者 病程 进 展 、 E 治疗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摘要2024年3月7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晚期胃癌腹膜转移采用腹腔内化疗或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热点问题,该指南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治疗适应证、综合治疗模式、疗效评估等内容。
在知识和信息迭代更新的时代,NCCN指南也不断地作出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新的分子检测手段在胃癌精准诊疗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在内的微创治疗手段也随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被纳入指南中,充分体现了外科医师对于病人长期生存和生存质量的无限追求。
同样,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胃癌系统治疗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和全程化管理,才能真正追求实现所有治疗指南的终极目标。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每年都会根据新出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适时进行更新,并发布不同版本,其更新速度之及时、收录证据之全面,提供信息之完整,远超其他各国的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同时,不断进行纠错和调整也充分体现了其尊重客观试验结果、不盲从权威、不做主观臆断的科学精神。
2024年3月7日,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NCCN指南)发布,其中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本文将对该版指南中的主要更新内容变化和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加以解读和分析,以期把握胃癌诊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1 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内镜治疗的流程随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检出率的逐年升高,原在东亚地区较为普遍接受的内镜治疗理念和技术也逐渐为欧美学者所适应和接受,各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的更新也为此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而美国和欧洲胃肠内镜协会也在近年相继发布了内镜黏膜下切除(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治疗指南[1-2],因此,NCCN指南也与时俱进地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的内镜治疗路径,指出首先需对EGC进行内镜的评估和活检,基于组织学类型进行分层,如分化较差或弥漫型,则属于非适宜内镜治疗的EGC而建议接受胃切除手术,反之则建议内镜治疗(优选ESD),术后由胃肠病理专业的病理科医师进行治愈性切除评估,其中治愈性切除是指黏膜下层浸润<500 μm、非低分化或未分化类型、无淋巴及脉管浸润。
胃癌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己口口日
巾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市会议
2008 NATloNAL CONGRESS OF COLORECTAL SURGERY
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的优点是简便直观,缺点是容易遗漏且对组织要连续切片。近年来, 不少学者把基因诊断技术应用于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中,Moil等r¨采用CEAmRNA RT-PCR方法对65例行根治术的消化道肿瘤(其中胃癌3l例)及乳腺癌患者的406枚淋 巴结进行检测,微转移检出率为40.1%,对照组淋巴结检测均为阴性,随访发现有淋巴结微转 移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微转移患者,证实了CEA mRNA RT-PCR检测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Okada等【8】对28例胃癌患者的435枚淋巴结进行病 理学诊断和CEA mRNA、CK20 mRNA、MA GE3 mRNA、RT-PCR检测,结果显示:病理学 检测仅有2l枚淋巴结检测阳性,而RT-PCR检测有69枚淋巴结检测阳性,认为联合多个标志 物的RT-PCR检测是1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胃癌的临床及病理分 期。
己口口日
巾国结宜肠肛门舛斟学市会i义
2008 NATIONAL CONGRESS OF COLORECTAL SURGERY
胃癌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黄俊综述汪建平审校 中山大学附属胃肠肛门医院胃肠外科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 而癌细胞在腹腔内、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微转移,是导致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 素。由于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数量较少且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 理学检查等难以发现【l l。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微转移诊断 的途径。现将胃癌患者淋巴结、腹腔、血循环和骨髓微转移的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 述。
肝癌的微小转移灶检测和治疗策略
肝癌的微小转移灶检测和治疗策略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转移灶的检测和治疗策略一直备受关注。
微小转移灶是指在肝脏中非常小的、无法被肉眼观察的肿瘤细胞群。
本文将讨论肝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方法以及治疗策略。
一、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方法1. 影像学检测影像学检测是目前常用的检测微小转移灶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测包括超声、CT和MRI等。
超声在观察肝脏的肿瘤转移灶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用于观察肝内结构和大小,对于微小转移灶的检测能力较弱。
CT和MRI则相对更准确,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转移灶信息。
2.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可以在遗传水平上检测微小转移灶。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包括PCR和NGS等。
通过PCR可以检测肝癌相关的基因突变,从而确定微小转移灶的存在。
NGS则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详细的基因信息。
3. 生物标志物检测生物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体液中的特定标志物来评估肝癌微小转移灶的存在。
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AFP、CEA等。
这些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常常升高,通过监测其水平变化可以提供关于微小转移灶的有用信息。
二、微小转移灶的治疗策略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
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手术切除对于肝功能有一定的要求,且存在一定的创伤性。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直接注入到肿瘤部位,或者进行热疗、冷冻疗法等,以达到杀灭微小转移灶的目的。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疗效明确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3. 化疗和靶向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作为常规的肝癌治疗手段,也适用于微小转移灶。
化疗可以通过给药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靶向治疗则是通过特定的抑制剂来靶向肿瘤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微小转移灶的进展。
4. 放疗放疗在治疗微小转移灶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微小转移灶难以精确定位。
肝癌的微小转移灶检测与治疗
肝癌的微小转移灶检测与治疗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且常常伴随着微小转移灶的出现。
微小转移灶是肝癌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隐匿性和多样性,对其检测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就肝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与治疗进行探讨。
一、肝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方法1.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肝癌微小转移灶检测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可以发现2cm以下的病灶,但对于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灵敏度较低。
CT检查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但是仍然难以发现数量较少的微小转移灶。
MRI全面协同检查则是目前最为精确的肝癌微小转移灶检测方法,可发现0.5cm以下的病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2. 血清标志物检测血清标志物如AFP、CA19-9等对于肝癌的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微小转移灶的检测能力有限。
目前,研究人员正不断探索新的血清标志物,以提高肝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率和准确性。
3. 基因组学检测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肝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的基因变异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微小转移灶所特有的基因改变,提高肿瘤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二、肝癌微小转移灶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对于局限性的微小转移灶,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完整清除病灶,尽可能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考虑经导管介入技术进行治疗。
2. 经导管介入技术治疗经导管介入技术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这些方法通过经导管进入肿瘤血供区域,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技术相对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微小转移灶的治疗效果有一定限制。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通过靶向特定的分子靶标对肿瘤进行干预。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等。
靶向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对于微小转移灶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三、肝癌微小转移灶的预后分析微小转移灶的预后较差,容易复发和转移。
SSTR2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SSTR2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观察SSTR2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INEN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调阅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病理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的经内镜下黏膜剥脱术(endoscopic mucosal denudation, 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下息肉摘除(endoscopic polypectomy, EPC)以及根治术切除的GINENs病例共68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选取正常胃黏膜组织蜡块32个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STR2表达。
分析SSTR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68例NENs病例中,SSTR2在高分化NENs中的表达率为69.81%(37/53)高于NECs中的表达33.33%(5/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10)。
SSTR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NETs 分级有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坏死、神经侵犯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
结论 SSTR2在GINENs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预后指标。
[关键词] SSTR2;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织化学;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标号: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类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EP-NENs)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和胰腺,能产生5-羟色胺代谢产物或多肽激素。
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尽管在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该指标的检查仍然是临床诊断和治疗成功的重要手段。
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面,近年来的进展使得医生们更加精准地检测了患者的转移情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意义。
2.探讨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
3.研究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实例。
4.分析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不足和研究方向。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对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2.实证研究法:通过现场观察和实验分析等方法,对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应用实例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初步结论。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除了能够深入了解其功能和特点,也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预期结果为:1.掌握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2.研究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应用实例和技术方法。
3.分析pT1-4aN0M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不足和研究方向。
4.为pT1-4aN0M0胃癌患者治疗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消化道恶性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消化道恶性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廉建红;王晋芬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8(017)005
【摘要】@@ 恶性肿瘤微转移常无任何临床表现.由于微转移灶很小,利用目前现有的仪器及实验室检查很难发现,临床医生不能及时地掌握疾病的进展.
【总页数】4页(P324-326,374)
【作者】廉建红;王晋芬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3;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IME-FICC 法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J], 江伟凡;熊建华
2.RT-PCR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PN0)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J], 续薇;张明威;黄晶;王欣;李燕;王淑杰
3.进展期胃癌No.12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J], 陈维;张一帆;吕成余
4.微转移检测评估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意义分析 [J], 金彦召;蔡世荣;陈创奇;陈剑辉;马晋平;吴晖;宋武;詹文华;何裕隆
5.LUNX与VEGFA基因联合检测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J], 李晨蔚;李凯敏;王子善;郭晶;刘雅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erbB-2、Ki-67基因蛋白在胃腺癌中的相关性及微转移中的意义
CerbB-2、Ki-67基因蛋白在胃腺癌中的相关性及微转移中的意义闵静【摘要】目的研究胃腺癌基因蛋白CerbB-2、Ki-67的临床意义、相关性及与微转移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对458例胃腺癌组、95例对照组,82例早期黏膜下胃腺癌淋巴标本中CerbB-2、Ki-67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基因蛋白在胃腺癌组及对照组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2.3%、9.47%;Ki-67基因蛋白高增殖活性率则分别为48.7%、17.9%,存在显著性差异;CerbB-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浸润深度、转移有关;Ki-67的高增殖活性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转移有关.CerbB-2、Ki47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82例早期黏膜下胃腺癌患者淋巴结基因蛋白Ki-67、CPK、CerbB-2高表达率分别为42.5%、42.5%、0%,82例中11例转移,27例淋巴结微转移,相比HE染色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 CerbB-2、Ki-67基因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联.Ki-67基因蛋白检测对微转移有意义,对早期发现胃腺癌有着极大意义;而CerbB-2不明显.【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1)001【总页数】5页(P9-12,封3)【关键词】胃腺癌;CerbB-2;Ki-67;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性;微转移【作者】闵静【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癌基因CerbB-2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加速肿瘤细胞增殖,因而CerbB-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生物学特性研究将非常有意义,检测胃癌CerbB-2的表达,对指导临床,开拓治疗方法将具有很大意义。
而Ki-67是一种核蛋白,由MKI-67基因编码,提示细胞的增殖活跃程度,与核糖体RNA转录有关,当Ki-67失活时核糖体RNA合成受限,是一种细胞增殖的标记物。
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
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作者:王忠津马纪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2期肿瘤的转移情况与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现就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作一综述。
近20年来,胃癌根治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但总的来说最近20年来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未改善。
结肠癌患者大约50%死于局部复发或转移疾病,这可能与这可能与肿瘤患者在手术时未能清扫淋巴结、骨髓及腹腔内的微小转移灶有关。
因此,肿瘤患者微转移灶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1 微转移灶的检测方法1.1 免疫组化抗体的特异性的选择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样重要。
目前所有的抗体主要有抗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等抗体,而近来研究较多的是抗细胞角蛋白单抗。
细胞角蛋白是一组蛋白,共有20个组份。
细胞角蛋白多肽是正常上皮细胞和恶性上皮细胞骨架的基本成分。
有报道结肠癌、胃癌、卵巢癌、乳腺导管癌等均能被CK1~CK4单抗染色。
而Haboubi等报道一些抗上皮细胞的抗体与正常的淋巴结成分,如树突细胞和浆细胞反应。
还有报道细胞角蛋白组分8.18在一些非上皮细胞组织和细胞系的异常表达。
因此抗体的特异性有待提高。
1.2 聚合酶链反应(PCR)最近检测微转移灶的技术取得很大进步。
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样本量大等优点、目前PCR检测微转移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检测突变或重组的改变了的DNA;②检测“组织特异”基因的mRNA。
所谓“组织特异”基因即所需测定的基因必须是在恶性细胞中转录活化,而不是在恶性肿瘤组织所在的正常细胞中活化。
Hayashi等通过检测突变的K-ras或p53基因来诊断淋巴结转移。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原发肿瘤必须具有一个能进行PCR扩增的异常基因,而Hayashi等只在120例重的71例获得扩增基因。
另外,用PCR方法在淋巴结中测到的可能是降解的含有重要序列的肿瘤DNA片段,而非活的肿瘤细胞。
但如果能找到各种肿瘤的共同突变的致癌或抑癌基因,则这种方法将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
肿瘤的转移情况与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现就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作一综述。
近20年来,胃癌根治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但总的来说最近20年来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未改善。
结肠癌患者大约50%死于局部复发或转移疾病,这可能与这可能与肿瘤患者在手术时未能清扫淋巴结、骨髓及腹腔内的微小转移灶有关。
因此,肿瘤患者微转移灶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1 微转移灶的检测方法
1.1 免疫组化
抗体的特异性的选择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样重要。
目前所有的抗体主要有抗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等抗体,而近来研究较多的是抗细胞角蛋白单抗。
细胞角蛋白是一组蛋白,共有20个组份。
细胞角蛋白多肽是正常上皮细胞和恶性上皮细胞骨架的基本成分。
有报道结肠癌、胃癌、卵巢癌、乳腺导管癌等均能被CK1~CK4单抗染色。
而Haboubi等报道一些抗上皮细胞的抗体与正常的淋巴结成分,如树突细胞和浆细胞反应。
还有报道细胞角蛋白组分8.18在一些非上皮细胞组织和细胞系的异常表达。
因此抗体的特异性有待提高。
1.2 聚合酶链反应(PCR)最近检测微转移灶的技术取得很大进步。
PCR 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样本量大等优点、目前PCR检测微转移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检测突变或重组的改变了的DNA;②检测“组织特异”基因的mRNA。
所谓“组织特异”基因即所需测定的基因必须是在恶性细胞中转录活化,而不是在恶性肿瘤组织所在的正常细胞中活化。
Hayashi等通过检测突变的K-ras或p53基因来诊断淋巴结转移。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原发肿瘤必须具有一个能进行PCR扩增的异常基因,而Hayashi等只在120例重的71例获得扩增基因。
另外,用PCR方法在淋巴结中测到的可能是降解的含有重要序列的肿瘤DNA 片段,而非活的肿瘤细胞。
但如果能找到各种肿瘤的共同突变的致癌或抑癌基因,则这种方法将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
有报道用CEAmRNA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骨髓中的微转移灶。
Noguchi 等用Keratin19 mRNA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而Soeth等用CK20 mRNA作为特异目标mRNA,用于结肠癌患者骨髓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此方法的关键在于获得“特异”基因的mRNA。
2 微转移灶在胃肠道肿瘤的意义
2.1 胃癌由于先进诊断技术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不断提高,预后不断改进,但早期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仍有复发。
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是预测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常规染色有遗漏转移淋巴结检出的可能。
Machara 等用抗CK单抗检测34例死于复发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其中8例患者(23.5%)测得CK阳性细胞,CK阳性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年,CK阴性组为6.6年。
Babo等报道淋巴结阴性的早期胃癌患者行R1根治术比行R2根治术复发率高,认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灶。
Schlimok等用抗细胞角蛋白单抗检测97例胃癌患者的骨髓,其中34例骨髓中测到CK阳性细胞,并且CK阳性细胞患者的复发显著高于CK阴性者,他认为骨髓中测到CK
阳性细胞,可认为有单个肿瘤细胞体内转移,其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Jauch等也认为,骨髓中出现播散的肿瘤细胞则可认为有肿瘤全身化的可能,可作为预后指标,特别有助于制定辅助治疗方案。
Letter认为,根据Pagets的“种子与土壤”理论,播散的单个细胞只是实体瘤转移形成的一个前提,而局部环境因素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则决定是否出现明显的临床转移及其转移方式。
然而,Juhl等认为,临床上消化道肿瘤骨髓转移较少见,检测腹腔中游离的肿瘤细胞意义更大。
胃癌、结肠癌及胰腺癌常发生腹腔复发和转移,腹腔中出现游离的癌细胞表明患者的预后差,腹腔中出现游离的癌细胞与肉眼可见的腹腔转移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2.2 结肠癌Greenson等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抗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常规染色阴性的结肠周围进八戒,55例(568个淋巴结)中检测到14例(33个淋巴结)出现CK阳性细胞,其中6例(43%)于66个月内死亡,而CK阴性组只有1例于同期内死亡。
因此他推荐对所有Duke B期结肠癌患者用抗CK单抗检测结肠周围淋巴结。
Hayashi等认为,基因诊断加传统的病理检查将使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准确,而通过基因诊断检测到阳性淋巴结并不一定表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大。
同样有人用抗CK单抗检测结肠癌患者骨髓中微转移灶,认为这提供了一个直接估计全身肿瘤细胞播散的技术,骨髓中出现肿瘤细胞,表明这些肿瘤细胞可能已达到肝脏、腹腔、肺脏等,因此可作为一个比肿瘤大小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更强的预测肿瘤转移或局部复发的指标。
最紧有学者以CK20 mRNA作为特异目标mRNA,通过RT-PCR检测结肠癌患者中的骨髓微小转移灶,其阳性率随着肿瘤分期的提高而提高,而对照组中除1例FAP病例显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总之,微小转移灶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进行肿瘤分期、判断预后、拟定治疗计划等提供指导性或建议性意见。
参考文献
[1]Noguchi Y,imada,Mastumoto A,et al.Radicalsurgery forgastric cancer.Cancer,1989,64(10):2053.
[2]Ovaskaj,Jarvineu H,Kujari H,et al.Follow-up ofpatients operated on forcolorectal carcinoma.Am J Surg,1990,159(6):938.
[3]BonenkampJJ.Prognostic valueofpositivecytologyfindingfrom abdominalwashings patients withgastriccancer.Br J Surg,1996,83(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