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声音的特征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1.2 声音的特性教案 苏科版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班级: 姓名:【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音调的影响因素。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会根据声音的波形图分析声音的三要素,会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要点1】 声音的响度〖活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敲鼓,怎么使鼓的声音更响?〖讨论〗(1)此时鼓面的振动有什么变化?(2)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呢?。
〖质疑〗为什么鼓敲的越重,鼓声的响度越大?〖猜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拓展〗生活中,声音的响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举例说明。
〖总结〗【要点2】 声音的音调〖活动〗(1)聆听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声音,区分这两种声音有何不同?(2)用一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探究〗将自行车的后轮架空,摇动踏板,用一个塑料片接触辐条,当后轮转速越来越快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越来越 (高/低)。
〖总结〗1.声音的 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 。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 。
1.声音的高低叫做 。
3.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
越高,音调越 , 越低,音调越 。
4.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 。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 的高低。
〖辨析〗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特征。
它们彼此独立。
就是说,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但生活语言中并没有规定音调与响度的专用词语,故同学们应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意义来区分它们,并养成用音调、响度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好习惯。
如“我不能与他合唱这支歌,他发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这儿的“高”是指高;“我听不见你说什么,请你的声音再高一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1声音的特征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1 声音的特征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3.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4. 声音的单位:学习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2. 教学重点: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声音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尺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声音的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
5.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分贝的换算和应用。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条件下声音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4. 声音的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描述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说明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进行一次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条件下声音的特征。
3. 计算一定分贝范围内的声音强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应用领域,如音乐、影视、通信等,以及声音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2声音的特征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2 声音的特征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难点:声音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扬声器、音叉、气球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桌子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新课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声音的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声音特征的理解。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声音的特征,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结构有关)4. 声音的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解释一下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3. 给定一个物体,分析其振动产生的声音特征。
4. 计算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的分贝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声音的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并掌握影响它们的因素。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3. 学生能将声音的特性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实物(如不同材质的管道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思考。
2. 声音的特性: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它们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如:用尺子振动频率的不同,观察音调的变化;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观察响度的变化等。
4.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5.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演奏曲目;如何通过声音判断物体的状态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影响因素(振动频率、振幅、介质等)和声音的传播条件。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音调(如音叉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响度(如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不同,响度不同);音色(如不同乐器的演奏,音色不同)。
2. 简述声音的传播条件。
答案: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声音的特性在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乐音的特征教案1 (新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三要素,懂得音调和响度和音色的物理意义,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2.了解响度,音调,音色的影响因素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
4.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两段音乐,请演奏。(学生分别演奏)
教师:这两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体会到不同的音乐,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方案用于有学生演奏)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的有声世界里,先请大家一边听录音,一边
猜猜是什么声音。(播放录音)
教学设想
重点:对声音的三个特征的理解
难点:有关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在生活中并不非常明显,但是有本质的区别,用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差异,使学生能分辨清楚,未必一定用文字详缪。
教法:讲述,讨论,实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
彩色摄像头,鼓,音叉,发音齿轮,锯条片,泡沫塑料
橡皮筋,白纸,铁皮铅笔盒
三.音色:声音的品质
教后感:
2讨论:有哪些乐器发出声音?各有什么特点?3、引入课题:声音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
响度,音调,音色
二,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1响度:声音的强弱
让学生体会声音的强弱是什么回事,怎样体现的叫响度
师生活动
同一句话,或歌词叫同一个学生轻哼,大声唱两遍,体会响度的含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2 声音的特性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2 声音的特性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及基本特性,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3.能够利用声音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PPT;2.教学素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仪器、声音示波器、发声器、音叉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与声音相关的图片,在学生面前引起注意;2.向学生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事物是与声音相关的?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引入新知(15分钟)1.利用PPT介绍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能够使人耳朵听到的物理现象;2.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振动物体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进而传播到人耳,产生听觉感受;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为什么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仪器;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手摇音叉、发声器等产生声音,并利用声音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振动频率和波形;3.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回答以下问题: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有什么不同?步骤四:总结归纳(15分钟)1.回顾实验结果,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2.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特性,如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等;3.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传播速度表格,让学生填写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对比。
步骤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提出应用问题:为什么雷声比炮声听起来更迟一些?2.引导学生分析:雷声和炮声产生的原理有什么不同?雷声的传播路径和炮声的传播路径有何区别?3.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传播特性解答应用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加深了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此外,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性教案 苏科版
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鼓,槌,木梳,硬卡片,玩具电动机,齿轮,笛子,音叉,口琴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意见:教学重点是抓住声音特征的三要素。
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
教学过程
(师):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千差万别,这些声音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二、音调
活动:1.4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卡片拨齿”
(师)问题:用一X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
(生)木梳的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尖锐。
实验——“电动机”
(师)问题: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齿轮敲打塑料片的声音有何变化?
(生)塑料片的声音越来越尖锐
结论: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三、音色
活动:1.5 辨别声音
实验:乐器演奏
(师)问题:我们能辨别响度和音调都相同的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呢?
(生)人对不同的声音感觉不一样
结论:声音的不同品质称为音色。
四、声音的三要素:
(师)我们把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响度、音调、音色)称作声音的三要素。
页边批注
一、响度
活动:1.3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鼓槌敲鼓”
(师)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可以怎么做?
(生)用力大些
(师)问题:能想出一种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办法吗?
(生)撒小纸屑在鼓面上,通过观察纸屑的跳动间接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征(响度)教案 苏科版
第一章第2节声音的特征(第1教时)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乐器发声的差异引入声音的特征,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严格地讲,音调、响度和音色应该是“乐音的三要素”,本节采用简化处理的方法,笼统地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响度,难点是影响响度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区分响度、音调和音色;
2、知道响度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的主要因素;
2、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鼓励学生的思
维开放性,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声学方面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备
鼓、锤、音叉、系有一细线的乒乓球、碎纸屑、多媒体、录音机
学生课前准备:带一种乐器(竖笛、口琴)一盘磁带。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教案3 (苏科版八年级上)
课题: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色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 结论。
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采用对比的方法,同色不同。
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 课前准备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 演示:鼓、泡沫、木梳、硬卡片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分组:直尺PPT 课件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 达成情况播放交响乐“黄河”视频。
聆听提问:1、你听到了哪些声 有小号声、小提琴声、大提琴音?声、钢琴声新课2、你能否描述你听 声音有强有弱,时高时低,有引入 到的声音的特点?的浑厚,有的清脆我们发现每一种声音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声音的特征。
在我们讲话的时候有的时候声音大,有的时候声音声音 的 响度小,这是声音的第一个特 征。
在物理上我们把声音的 大小(强弱)叫做声音的响 度。
那么声音的响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实验。
首先大家来看一下,这里有一个鼓,敲打它,鼓面发生振动发出声音,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声音更大呢?用大力敲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发实验(也可实际操作)大家看一下,这里的乒乓球起什么作用的?显示出鼓面的振动情况,乒乓球弹得越远说明鼓面振动的幅度也越大观察扬声器发声时纸屑跳声音 的 响度动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纸 屑跳得高?什么情况下跳 得低? 播放实验声音响的时候跳得更高跳得高其实也就说明纸盆振动的幅度越大下面请大家拿出我叫大家准备的直尺,请大家保持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改变振动幅度(用不同的力)去拨动直尺,注意听声音。
有什教学目标及 达成情况么发现?振动幅度大的时候声音更大注意:声源的振动幅度我们可以简称为声源的振幅。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1.2声音的特征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
1.2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第三特征:音色,通过试验探究,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能估测声速。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
4.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不能区别。
2.学会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教学器材:音响、音乐。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辨别声音(1)(欣赏音乐)播放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音乐。
提问:在这段音乐中用到几种乐器演奏?你能说出他们是什么乐器吗?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师:这就是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2)你能举例说明音色是声音的一个特征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1)提问:决定音色的客观因素是什么呢?(2)阅读课文相关。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教育补充:曾候乙编钟由许多大大小小的钟组成的原因是为了使音域宽广。
3、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1)提问:如果有一架飞机从你头顶飞过,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你立即抬头向你的头顶看去,能否看到飞机呢?为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2)试验设计:如果只用秒表、尺子和人耳作为测量工具,你将怎样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呢?说出你的测量方案。
方法:可利用回声测速介绍什么是回声: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
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在户外空旷的地方,回声比较模糊,因为声音的震动会向四处散开,能量会散失。
而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如隧道),反射的声音不会跑掉,所以回声很大。
原理:站在离高墙较远的地方(事先测出你到高墙的距离)大声地喊一下,在你喊的同时按下秒表,当你听到自己的回声再按一下秒表,这样一来,你的喊声从你那儿到高墙打了一个来回,你只要把上面说的你跟高墙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的一半,这声音的速度也就出来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人能分辨出自己的回声的时间间隔要超过0.1秒,声音有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所以你与墙的距离,至少不得少于17米才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物)。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1.2《声音的特征》WORD教案5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色教课方案本节内容相对照较抽象,从知识接受的角度,对初二学生来说拥有必定的难度,因此,为使学生能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在教课方案上是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思路:指引学生提出问题和假定,帮助设计实验进行考证,在实验现象和丈量记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这就要求在教课过程中,需要指引学生踊跃思虑、勇敢假定,经过设计合理的实验,不单使学生经过自己活动参与新知识学习,并且经过实践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达到在玩中学、做中学、学而会的目的。
关于本节内容的教课,考虑到演示与活动内容许多,将用两课时。
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设计(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色。
(2)、认识音调与频次,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认识发声器不一样,声音的音色不一样。
2、技术目标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初步认识丈量速度的方法。
3、感情目标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要点、难点1、教课要点及施教策略本节课的要点:知道声音的三个特色,认识音调与频次,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经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研究性活动,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因素及其影响因素.2、教课难点及战胜方法本节课的难点:声现象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经过详细的实验帮助学生成立感性认识,经过媒体演示成立有关的物理模型.课的种类实验课实践活动课议论课教课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详细图像。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察看和研究方法,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课器具多媒体电脑收录机(配磁带)鼓钢尺梳子塑料片发音齿轮二胡橡皮筋碰铃横笛竖笛发令枪和秒表教学程序设计教课阶段实时间分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配导 入 演示实验:1)、用收录机播放一首歌曲, 新 课调理音量旋钮。
, 52)、用收录机分别播放女高音 和男低音所唱的同一首歌曲。
教师发问:1)、声音的差别在哪处? 2)、在平常生活中,用来形容声音的词语有哪些? 教师总结:平常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各有 其特色,大家所举的词语大多 只好反应声音一个方面的特 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教案苏科版
“声音的特点”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声音的特点知识目标:1.认识声音的特征。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相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次相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学习1.经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相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次相关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法。
目标2.认识研究学常用的方法──变换法。
感情目标:1、经过领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赏识美好悦耳的。
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经过参加实验活动,培育学生踊跃主动参加科学研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相互当合协作的精神。
学习要点声音的音调解响度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教具与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媒体教设计学生活内容与教师活动动依照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1、发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发问学生,做好知回答下列问题识的预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种的声音,你感觉出备学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3、[师]指引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要素有好多,今日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点。
(板书课题)程二、进入新课,科学研究(一)声音的音调1、【提出问题】相同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绘。
单一与什么要素相关系呢?序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相关。
2、【设计实验】用相同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察看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械】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方案 1〗按教材的款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而后用相同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 2〗让发音齿轮按必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凑近齿轮,经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凑近时,感觉所发出声音的不同4、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类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
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相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1、2声音的特征教案3word版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⑵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⑷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⑵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⑵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及施教微略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采用对比的方法,同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教学用具: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等。
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
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
二、新课教学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边说边再做给同学们看看。
设问:①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
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学生讨论……③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活动:……换用二胡可以做同样的实验。
演示实验两次用力大小不同弹同一弦时比较声音响度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物理学中的音调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中常用音阶来区分。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1、2 声音的特征 教案1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1、2 声音的特征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2.了解影响弦乐器的音调的因素;3.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4.回声的利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声音的响度、音色;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3.回声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1).作业部分讲解(2).概念检查.2.导入新课: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1).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
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活动二:一个同学讲话,另一个同学分别在距离第一个同学5m、7m、9m 处听,感觉声音大小.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音调与频率的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
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5.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1)弦的长短; (2)弦的粗细; (3)弦的松紧.6.辨别声音活动:让后排的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在朗读。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2-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案-苏科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案苏科版课题:声音的特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征,知道音调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和人耳到发声物体的距离有关,不同发声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音调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两个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生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
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
突破方法:从定义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加以区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突破策略:多举例,让学生了解一般的分析方法。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听一段响度、音调、音色各不相同的音乐,感悟声音的特征,再分条加以学习,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资源(1) 多媒体投影(2) 鼓 碎纸屑 硬卡片 疏密不同的梳子 自行车 塑料片。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活动学生探究活动音乐中能突出“音调”、“响度”、“音色”的不同。
学生感悟声音的特征。
环节一: 新课引入师: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 (媒体播放) 师:(完毕后)你觉得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师:大家嘴里的“高”是不是就是指声音比较响、比较强呀?师:很好,也就是说:声音有强弱之分。
(板书a )即声音有低沉、尖细之分。
(板书b )各种乐器的声音都各具有各自的特点。
(板书c )师:那这些特点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这些特点“声音的特征”。
(板书课题)学生听音乐生: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
生:是生:有的低沉,有的尖细刺耳。
有的声音很清脆好听,有的不好听。
环节二:响度师:我们先借助锣鼓来看研究影响声音的强弱的因素。
(教师出示锣鼓演示)师:怎样使声音更强一些呢?师:好!我们来试一试(教师演示),声音是不是强一些?师:那你们“轻轻敲”和“用力敲”对鼓面的振动会不会有影响呢?师:鼓面振动同学们很难看清楚,你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问:你观察到什么?问:“轻轻敲”和“用力敲”对鼓面的振动幅度有无影响?师:可见,鼓声的强弱与鼓面的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有强有弱这一特征称之为响度。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1.2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5
钢铁中约5200m/s
活动2: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答:需要。可能是因为师生之间的距离太短,声音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听不出时间间隔。
举例:雷雨天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回声。
设计实验。
第一人敲锣、第二人看见动作按秒表,第三人听见锣声喊“停”,同时第二人停表。第四人处理数据。试验完成,回到教室。
猜测并证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快慢的规律。
通过生活事例引起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并依照事实证明假设。
培养学生依照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通过亲身实验,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阶段性探究能力。
教学总结
教后感:
度、音调、音色。
活动1:辨别声音
辨别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辨别出是哪一位同学发出的声音。
观看波形图。
结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通常叫做音色或音品。
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什么是音色。
使学生对声波的波形有更直观地认识。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问:上课时,老师一讲话学生就能听得见,是不是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假如需要的话,请你用事实说明。
2、测量声音的速度。
问: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那我们应该如何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呢?
选择设计中的最正真的验方案,带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验。
依照学生的实验设计,分好小组〔4人一组〕,安排组长,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评估,指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
3、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具
录音机、锣、鼓、秒表、皮尺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1.2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2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1.2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明白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尝试依照声音的特性将声音进行分类,倡导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
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四】教学资源
锣、鼓、音叉、敲打木棒、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笛等〕、钢锯条〔或尺〕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五】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征》第一课时
2、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声现象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具体的实验协助学生建立感性理解,通过媒体演示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收录机(配磁带)鼓钢尺梳子塑料片发音齿轮二胡橡皮筋碰铃横笛竖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用收录机播放一首歌曲,你离它远近不同。
2)、用收录机分别播放女高音和男低音所唱的同一首歌曲。
3)、你模仿一歌星唱歌且很象。
教师提问:1)、声音的区别在何处?学生比较听到的声音。
声音的大小不同。
2)、声音的高低不同。
3)、声音的音色不同。
你觉得很茫然吧,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板书)一、声音的特性:发声器在振动发声时,振动的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演示实验:将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大小的不同的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比较所听到的声音。
教师提问:1)、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之处?2)、发声强(响)的时候,用的力大还是小?3)、在其振动过程中有何特点?学生口答:声音的响亮水准、强度……不同学生口答:用力大尺发出的声音响,用力小尺发出的声音小。
学生口答:用力大,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比较大,尺发出的声音响。
(一)、声音的强弱教师提问:怎样可使鼓发出的声音响一些?学生猜测,并用实践操作实行验证。
学生回答:用力大、用大鼓、用大鼓槌、振动幅度大……教师引导分析:不管何种发声器,若无振动,则不能发声,所以,发声器发出声音的强弱应与振动相关。
教师提问:1)、用力大小、鼓槌大小等因素对鼓面的振动有何影响?2)、声音的强弱不同与什么因素相关?学生回答:使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
用力大,振幅大……学生回答: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关。
振幅越大,响度……教师总结: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乐曲:二胡独奏曲和笛子独奏曲(请两位同学上台演奏)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听到的两首乐曲,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导语二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同一首乐曲声音有强弱,调有高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
声音与声音有什么不同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响度[做一做]教师用大小不同声音说“同学们好”,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
[点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小结归纳](板书)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演示]演示敲鼓1 / 6小呢?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洒一些碎纸屑在鼓面上,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增大,纸屑跳得高,响度增大。
[试一试]如果换音叉做上述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在音叉旁边用细线悬挂一轻质小球,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小球弹起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点拨]师: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想一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小结归纳](板书)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试一试]人站在距发声体远近不同的地方响度如何?[议一议]近的地方振幅大,声音大;远的地方振幅小,声音小。
[小结归纳](板书)3.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二)音调[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内容。
[小结归纳](板书)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2 / 63 / 6回音壁 越低。
[点 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一: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例1] 用手轻按自己喉咙两侧,张开嘴小声发出“啊”,手感觉叫喉部振动幅度小,再大声“啊……”时手感觉喉部振动幅度大,为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2]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整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功能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B )A .响度B .音调 C.音色 D .传播方向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 结]1.音调和响度;2.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拓 展]1.回声及其利用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到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秒。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例如要测定海底的深度,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 ,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v 的条件下,即可算出海底的深度。
驰名中外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在处建筑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反射 原理造成的声音效果。
2.阅读材料会“拐弯”的声音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4 / 6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 向上 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 向下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五、作业 《课课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师:俗话说“闻其声如风其人”;我们在欣赏流行歌曲时,一听到歌声就知道是谁唱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三)音色[听一听]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 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单作凭听觉能否辨认出声音是从哪个乐器发出的?[点 拨]师:即使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也可以区分,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自己的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
[看一看]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5 / 6[点 拨]师:上述四种乐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它们发出声音的波形也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声波的波形都很有规律。
[做一做]所有同学都闭上眼睛,请三位同学到后边朗诵同一首诗,其他同学指出是谁。
[小结归纳] 1.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2.影响发声体音色的因素:(1)构成发声体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2)构成发声体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3.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板书)[拓 展]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做一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演奏二胡,同学们观察他演奏时,手的位置改变情况,同时比较音调的变化。
[想一想] 学生交流: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归纳]弦乐器的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弦越长、越粗、越松,音调越低。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07株洲)宋祖英和汤灿都是湘籍著名歌唱演员。
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来,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歌声有不同的( A ) A .音色B .响度 C .音调D .音速 [例2](07大连)如图1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 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那么发声体是_瓶子和水_,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 右是_降低 。
(选填:“升高”、“降低”或“”相同)[例3] (07江西)如图6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甲丙乙6 / 6[例4](07扬州)小明在表演二胡时,首先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音调(填“响度”或“音调”)。
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例5](05安徽)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
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 ,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 ,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1300s 。
[例6]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甲: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不同。
乙:用医用听诊器了解人的心脏跳动的情况。
丙: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
丁:使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你认为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实验有哪几个?各探究了哪些特性?其它实验虽然不是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案: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实验有实验甲和丙。
甲探究了声音的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丙实验探究了音色是由发声体的自身决定的。
乙、丁实验不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乙实验说明医用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能增大响度;丁实验说明了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 结] 1.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2.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五、作业 《课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