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中图版2解析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理教案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认识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3、举例分析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
4、联系北京市、中国及全球人口的实际情况,认识控制人口在合理容量内的迫切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难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1
2.
3.
4
教法与学法策略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讲授法:阅读教材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讲授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含义、讨论明确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2)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收集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而讨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明确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及其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讲授法:结合教材及实例,讲授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2)探究法:结合教材与收集的资料,分组探究,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就制约
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及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等问题发展进行展开和探讨。
重要的是讲清环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课堂评价建议
1、举例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2、举例说明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办一个辩论会,辩论会主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素材 中图版必修2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归纳1、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知识梳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__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____________,人口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_________________,保障______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特点: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_______”。
(3)意义:帮助国家或地区制定_____________和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_______________。
2、人口问题(1)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引发严重的______________问题和环境问题。
3解决措施:(1)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____________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__________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________的平等权利。
(2)各国:尊重___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_战略。
【问题探究】1、想一想,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2、思考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主要因素?及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3、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归纳总结】自己归纳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体系图。
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自然环境要素: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其中淡水是影响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3.估算依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
(2)时间: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
(3)条件: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4)实质: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3.特征: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
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科技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也不相同。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我国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教材P21思考:本“案例研究”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弄清各种估计值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掌握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结合教材上的思考题进行分析。
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为16亿。
应该说,这里的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但实际上,为了简便,往往把某一种或几种人口承载力(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思想。
1.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D)A.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C.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解读: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既是人文地理的开始,也是从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是本章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从以上标准可以看出如下含义: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学生要学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及地区分布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探究原因。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教学过程:知识结构:1、人口增长趋势:持续性2、人口增长规律:阶段性(经历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三阶段)3、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低高型: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增长率>死亡率三低型:出生率低,增长率<死亡率,甚至<零过渡型:出生率接近三低型,增长率>死亡率【教学反思】[课堂练习] [课外练习]另附。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并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结合概念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分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两者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某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难点: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
3.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小提醒]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 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如下图所示。
【整合提升】 1.从木桶“短板效应”看环境承载力 (1)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容纳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 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2)理论应用:下图中a、b、c、 d、e分别代表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资 源的环境承载力,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最短板“e资源 环境承载力”。
2.关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最低,能养活的人口最少;从农业社 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代社会,随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养活的人口渐增。
人口合理容量
【情境探究】 材料 14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 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而中 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总量除以14亿,人均占有量就变 得很少。中国的耕地面积并不充足,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使得我国的 粮食安全、环境资源承受着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
江西省万载县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2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分析人口迁移的方法。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例如,选择我国一些典型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相关的地图、数据和案例,形象生动地展示人口迁移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例如,通过播放人口迁移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地理学科,学生普遍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处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习惯于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进行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时,学生可能会对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差别产生混淆。在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时,学生可能会对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难以理解。在探讨人口迁移的影响时,学生可能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差异及长远影响难以把握。此外,对于我国人口迁移现状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受到地域差异、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江西省万载县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2 人口迁移 第二课时教案 中图版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认识到环境承载力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以及如何确定合理人口容量。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合理人口容量,以及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展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案例。
2.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重要性。
2. 讲解环境承载力:讲解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意义。
3. 讲解合理人口容量:讲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定义、确定方法及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与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与实践活动1. 延伸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问题,了解不同国家方面的政策措施。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地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八、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1. 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力容量(学案)
学案(1课时)【目标解读:】1.基础要求: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力容量的概念及差异。
2.核心要求:理解制约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课前自主学习】一、基础概览1.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
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 、 和 。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 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 的人口数量。
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 、 、 和 。
5.我国几乎所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故实行 仍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还应 。
二、预习思考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环境承载力有何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课堂合作探究】一、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课堂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影响我国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二、人口合力容量的影响因素※课堂活动:1.根据影响人口合力容量的因素分析人口合力容量的不确定性及确定性。
2.阅读P21案例研究并结合所学只是探讨中国谋求人口哦合理容量的措施。
【课堂达标检测】1.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科技发展水平( ) 人类文化水平 经济和生产力水平( )生活和消费水平( )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 科技水平( )地域开放程度(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生活和消费水平( ) 自然资源( 正相关 )C.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D.主张我国环境承载力为16亿的主要依据是我国淡水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3.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课后能力提升训练】1.关于“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极限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则是理想人口数B.环境承载力更多地体现在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而人口合理容量则较好地体现在人口在“发展”层面上的意义C.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特点,人口合理容量则具有相对不确定的特点2.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不大④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很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下,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km2,东部地区尤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于600人/km2,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差距如此之大是因为西部地区A.地区广大,西部开发力度不大B.水资源严重不足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D.交通闭塞4.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请据图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和也随之增加。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素材中图版必修2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游戏规则:游戏的舞台就是讲台,演员不可掉下去。
演员:同性别学生——男生。
过程:教师先让两名男生上台,让他们伸伸胳膊,踢踢腿,舒活一下筋骨,空间很宽敞,感觉很惬意。
空间大,感觉有点浪费,再找四名学生上台,再活动时就要注意了,别捅着、踢着他人,因为空间减少了。
继续让学生上台,(许多男生坐着不动,教师急中生智问:是男生吗?是男生的上!很幽默,男生一听这话争先恐后的奔上讲台),直到站满。
教师:现在讲台上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最大,讲台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这种限度用一个词来表示,叫“承载力”。
如果把讲台无限延展到960平方公里的土地,即我国国土面积上这种承载力依然是有限的,再继续延展到5.1亿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是地球的表面积,它的承载力还是有限的。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与人口数量相关的两个名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教师:强调概念中的资源和环境,说明环境及其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学生举“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中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危机,体会今天水资源对世界许多地方环境承载力的巨大影响。
教师举一例:2008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5亿吨,按人均年消耗粮食400kg,能养活多少人?一名同学率先抢答:1.25亿,引来一片哗然。
很快其他同学得出正确的答案:12.5亿。
原来这位马虎的同学把小数点错移了一位。
教师:你还嫌我们的温总理不够忙吗?(马虎同学的脸红了)。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请大家思考:按照这个消费量,我国粮食产量只能养活12.5亿人口,我国现有人口13亿多,如果我国仍闭关锁国,将会怎样?学生:又会重现三年自然灾害(真形象)教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进口粮食。
教师:是的。
我国目前靠本国农业只能满足90%至95%的需求,其余差额部分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
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20190228231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教材第17页探索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
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的极限》的基本观点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也随之相应增加。
但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剧,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当这种增长或减少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即资源供应和环境自净能力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导致人口增长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
二、教材第21页思考本案例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
由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16亿。
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还需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以证明哪种观点是合理的。
三、教材第21页复习题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即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加剧,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课堂小结][A 级 抓基础]读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承载力在不断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是( )A .Ⅰ、Ⅱ、ⅢB .Ⅱ、Ⅰ、ⅢC.Ⅲ、Ⅱ、Ⅰ D.Ⅰ、Ⅲ、Ⅱ解析:通过人口与环境关系模式图理解环境承载力。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检测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教材第17页探索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
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的极限》的基本观点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也随之相应增加。
但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剧,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当这种增长或减少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即资源供应和环境自净能力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导致人口增长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
二、教材第18页思考因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紧张,因此,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是保证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措施。
三、教材第21页思考本案例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
由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16亿。
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还需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以证明哪种观点是合理的。
四、教材第21页复习题1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即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加剧,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课标版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版必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等。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
(3)就全球而言,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判断1.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 ×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
( × )3.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所以日本环境承载力很小。
( ×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条件⎩⎪⎨⎪⎧ 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境的优劣及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人口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 地区人口容量降低3.特性:具有相对性。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必要性(2)措施⎩⎪⎨⎪⎧ 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中图版必修2
思考探究:(1)材料反映我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为多少? 提示:(1)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8 亿~9 亿。
[自主学习]
1.概念 (1)前提条件: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 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 生活质量。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
[活学巧用]
1.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
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回答(1)~(2)题。
具体地区
长江中下 游
年生物量/ 可载人口 最大人口密度/
万吨
量/万 人·平方千米-1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
10 000
1 000
4
藏
(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生产潜力与自然条件的
关系。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地区
自然环境的差异大,青藏高原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而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而长江中下游平 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故选②④。(2)解 答本题时要明确环境承载力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密切 相关,青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其环境承载力非常小。 但是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是可以不断变化的,随着科技 的进步,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会不断增加。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 口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 载力与人口 合理容量的 区别。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中图中图高一地理
我的身上(shēn shɑng)能装下多少人???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地球到底能承载(chéngzài)多 少人
1.悲观派的观点 地球人口数量:63亿 (2006)
1.悲观派的观点(guāndiǎn)
地球人口数量:63亿(06年)
已大大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2.乐观派的观点
尚有未被人类(rénlèi)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超过地球的环境承载 力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 间的观点
未来(wèilái)全球环境人 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还 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资源短缺(duǎnquē)环境问题图片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 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
方式,有舒适(shūshì)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 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 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 的人口数量。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自然 原因
① 地区(dìqū)分布不均(空间) ② 时间分配(fēnpèi)不均(时间)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人为 原因
③
人口(rénkǒu)增多、工农业发 展,用水量剧增
④ 水污染严重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 消费水平
?
负相关
人口 合理容量 (rénkǒu)
社会(shèhuì)经济发展水平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我国每年种植杂交水稻所增产的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区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数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讲授过程]:
[情境创设]有一片草原,放养着一定数量的牛羊,有一户人家在此幸福地生活。
迁来了一户人家,也带来了一批牛羊,当然也可以一起幸福的生活,但迁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不能够养活更多的牛羊,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但仍然可以维持生活,但不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人越来越多,这片草原所能够维持最低生活质量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为其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载力:
1、定义:
考虑生存,最大的人口数量
[定义]P20: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要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3、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水资源的多与少——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所能够维持的最大人口数量。
4、环境承载力即可以从单一因素考虑,也可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虑。
二、合理人口容量:
1、定义:考虑发展,最大的人口容量。
还是那一片草原,能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下降,即使他们能幸福生活的最大的人口容量。
即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的最大人口容量,即为合理人口容量。
定义:P20,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2、影响因素:
现实人口:现实人口多的地区一般其合理人口容易也大。
因为现实人口数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域开放程度:北上天,一千万人以上,应该说这样的空间范围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
而为什么又能养活呢?地域开放,输入资源。
例: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资源短缺,其发展是利用了其它国家的资源。
3、合理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原因:
(1)环境的改变,如环境突变,自然灾害等会降低原有合理人口容量
(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但当消费水平的提高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又会降低合理人口容量。
案例分析:
阅读回答问题:
1、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多少?
2、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是多少?
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