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统计方法控制测量过程监视记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测量体系监控管理办法
![测量体系监控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eeec4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3.png)
测量体系监控管理办法1 目的为规范公司AAA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装置状态及其标识管理、检测证书计量确认、关键测量过程控制、监视和测量装置计量确认校准等工作相关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各环节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
3 术语与定义3.1监视和测量装置附属于相关生产或监视和测量装置上的所有计量功能的一般指示用仪表,包括电流表、卡尺、数显扭力扳手、电压表和压力表等。
4 职责4.1生产准备部4.1.1 负责公司计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维护。
4.1.2 负责校准/检测证书领取、发放登记和计量确认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
4.1.3 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4.1.4 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非固定资产)年度预算、采购、封存、备用、报废审批管理工作。
4.1.5 负责组织策划AAA测量体系监督检查管理年度策划、实施。
4.1.6负责MSA测量系统分析策划和运行管理工作。
4.1.7负责公司计量管理系统日常维护和台账管理。
4.2各使用单位4.2.1 负责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日常管理,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计量确认。
4.2.2 负责本单位测量要求的识别。
4.2.3 负责本单位测量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2.4 负责本单位MSA测量系统分析组织和实施工作。
4.2.5 负责本单位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采购、封存、备用、报废管理。
4.2.6 负责本单位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器具周期检定管理工作。
4.3综合管理部4.3.1 负责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必要的培训及资格鉴定工作。
5 工作程序5.1 监视和测量装置状态及对应标识管理5.1.1 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有表明当前状态的标识:a) 合格证——经检定合格并处在检定周期范围内的监视和测量装置;b) 准用证——使用性能正常仅用于显示不需进行量值传递的仪表/仪器;c) 封存——暂未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得用于生产及检验过程;d) 停用——偏离校准状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得用于生产及检验过程;e) 报废——经检定不合格,且经维修人员修理后,由检定人员确认仍无法满足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得用于生产及检验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c2ef6f02020740bf1e9b4a.png)
***集团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版本号::A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号:持有人:2010年06月30日发布2010年06月30日实施目录1、目的对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和外来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与测量有关的部门及场所使用的文件现行有效。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测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场所使用典型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和外来文件的控制。
3、相关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4、职责4.1人力资源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制、更改及相关标准的收集更新。
4.2人力资源部负责为公司计量文件收发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公司计量文件发放、归档和作废管理。
4.3各部门负责保管、执行和使用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反馈文件实施中有关适宜性和充分性的信息。
5、控制程序5.1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5.1.1测量管理体系手册5.1.2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5.1.3第三层次文件a.计量法律法规、技术文件;b.自编的校准、检验方法;c.测量设备操作规程;d.试验方法标准;e.各种记录表格。
5.2文件的编写和审批本公司编制的所有文件在发布前,必须经授权人员批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适宜性,达到内容正确、清晰、完整与其他文件协调一致,且易于理解。
5.2.1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裁批准、发布。
5.2.2其他管理文件由各归口职能部门负责编写,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副总批准。
5.3 文件的分类:文件分“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并在封面标识清楚。
非受控文件主要是对外发放的文件,如审核时递交审核机构的文件。
作废文件和资料应加盖“作废”印章,防止使用作废的文件。
5.4文件的编号文件的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5.5文件的发布更改、换版、作废全部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5.6 外来文件的控制5.6.1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技术规范和校准规范外来文件由人力资源部识别、收集,确认为现行有效的最新版本,方可使用。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CMS-2006)【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CMS-2006)【用心整理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6686c8453610661fd9f42e.png)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CMS—2006)版本A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CMS—2006《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发布 2006—xx—xx2006-xx—xx执行目次0.1批准页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手册》是依据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
本《测量手册》是我公司对顾客的承诺~阐述了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目次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2 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 计量标准5 强制检定6 特定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2 检测能力3 检测水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5。
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
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
1 人力资源6.2 信息资源6。
3 物资资源6。
4 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7。
2 测量过程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
1 总则8.2 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
4。
改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
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4 计量标准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5 强制检定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4.6 特定要求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11811fb4daa58da0114a66.png)
目录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2 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 计量标准5 强制检定6 特定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1 总则2 检测能力3 检测水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2 信息资源6.3 物资资源6.4 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7.2 测量过程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
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参考)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bb68155a5ef7ba0d4b733bb4.png)
计量要求识别表测量设备管理台账关键测量过程控制清单压力变送器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仪器型号:C268压力变送器仪器检定证书:T01-20063032仪器编号:XFJC-022 仪器出厂编号:C2685169测量样机:DW9-60No2.5I 编号: 070109016环境参数:大气压:101805Pa 大气温度:16.04℃相对湿度:0.215依据标准:JJF1059-1999 GB/T1236-2000原始记录:202001001压力测量值:(取第5工况点407.87Pa重复测量6次)χ1=407.82Pa χ2=407.85Pa χ3=407.84Paχ4=407.79Pa χ5=407.84Pa χ6=407.87Pa一、压力值重复测量(A类评定)1、求压力测量值平均值χχ=(χ1+χ2+……+χ6)=407.835Pa2、求残差υυ1=χ1-χ=407.82-407.835=-0.015Paυ2=χ2-χ=407.85-407.835=0.015Paυ3=χ3-χ=407.84-407.835=0.005Paυ4=χ4-χ=407.79-407.835=-0.045Paυ5=χ5-χ=407.84-407.835=0.005Paυ6=χ6-χ=407.87-407.835=0.035Pa3、求残差平方和Συk2=(-0.015)2+0.0152+0.0052+(-0. 045)2+0.0052+0.0352 = 0.00375Pa24、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S(χ),按贝塞尔公式S(χ)=[Σn 1υk2/(n-1)]0.5=[0.00375/(6-1)]0.5 =0.0274Pa n是压力值测量次数。
5、自由度rr=n-1=6-1=56、求标准不确定度u(χ)u(χ)=S(χ)=0.027Pa7、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χ)S(χ)=S(χ)/n0.5=0.027÷60.5=0.011Pa8、A类标准不确定度u(χ)=S(χ)=0.027Pa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u(χ)=S(χ)=0.011Pa二、压力变送器最大允许误差(B类评定)1、求半宽编号XFJC-024的差压变送器使用说明书给出最大允许误差:△=±0.4%则半宽a=0.4%=0.0042、确定包含因子k检定证书给出U95=1.1×10-2 V eff=100,按正态分布,对应于置信概率为95%的包含因子为:k=1.963、标准不确定度u(△)u(△)=S(△)=a/k=0.004÷1.96=0.0020 S(△):标准偏差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1.1、建立数学模型用黑箱模型表达:Pa=x+△Pa:风机差压估计值x:差压变送器显示值△:差压变送器示值误差的影响1.2、用统计方法——不确定度传播率公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2=0.000125 cu c(Pa)=0.011Pa1.3 各不确定度分量的统计直方图: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复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表格样式(汇总)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表格样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5f69b5d33687e21af45a9d1.png)
附录 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编号:QJ/GY G11.033/01制表/日期:审核/日期:说明:本记录由测量过程管理部门的计量员填写,测量过程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部门计量员和负责人分别在“制表/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后保存在测量过程管理部门。
(201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计划QJ/GY G03.016/01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编制,生产厂分管计量的副厂长或技术中心分管计量的领导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相应人员分别在“编制/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填写后保存在生产厂基建设备科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实施计划编号:QJ/GY G03.016/02编制/日期:审核/日期: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编制,生产厂分管计量的副厂长或技术中心分管计量的领导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部门计量员和负责人分别在“编制/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后保存在生产厂基建设备科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检查表受审核部门:编号:QJ/GYG03.016/03审核员:日期: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计量管理员或技术中心计量管理员填写,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计量管理员和相应负责人分别在“编制/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后保存在生产厂基建设备科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
附录D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报告编号:QJ/GY G03.016/04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报告编制:审核:日期:日期: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填写,生产厂分管计量的副厂长或技术中心分管计量的领导审核。
测量管理体系完整版
![测量管理体系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47712226fff705cd170a5d.png)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
姬全周
1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 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 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 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 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 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技术职能。
计量职指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行政管理职能 和技术管理职责,计量职能组织中应具有明确的职 能、权限和地位。
18
4 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 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 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③ 本标准用于: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4
引言
④ ISO10012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宜性⑤
1)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配备测量设备水平和 具有不同要求的组织均可以利用其建立的测量管 理体系;
2) 适用于简单测量过程的一般控制到复杂或关键测 量过程统计技术控制;
作。
①计量确认是一个过程。通常包括校准和检定、必要的 调整修理、再校准、验证其是否满足计量要求以及封 印和标记等7种操作活动。
②计量确认的目的是要确定测量设备能否满足预期使用 要求。所谓预期使用要求是指测量设备特性满足顾客 的使用要求。
③计量确认的两个关键是:检定或校准、验证。
17
3 术语和定义
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4033176f46527d3240ce0f6.png)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一、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指的什么?GB/T19001-2008 8.2.3 条款“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这样描述的: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
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该条款包括了2个内容,其一,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其二,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测量。
GB/T19000-2008对过程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组将输入转变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显然过程就是“活动”,在实践中,这些“活动”就是通常说的“干活”也就是说,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可理解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规定的应开展的工作。
工作是否按要求开展了?进展如何?属于过程监视的范畴。
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属于过程测量的范畴。
二、过程的监视的几种方法(一)内审内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全面而系统的监视,通常的做法是对照标准和体系文件对体系的各过程逐一进行检查,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内审一般一年进行1-2次, 这样的监视频次显然是不够的.为保证体系的各过程满足要求并持续改进.还得采取其他的方法.(二)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检查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检查是过程监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通常有巡视现场、检查工作记录、问询下级工作进展等,发现不合格处,及时处理。
(三) 体系归口部门对各部门、各个工作环节的检查此类工作检查较为专业,一般来讲,体系归口部门的人员对标准和体系文件较为熟悉,能较敏感的发现问题,较准确的判定不合格项(四) 控制图等统计工具的应用控制图通过对产品的特性值的分布进行监视,从而达到对生产过程的监视。
是一种科学的监视手段,应提倡,同时应注意不要流于形式。
该方法是一种生产控制的手段,将其作为GB/T19001-2000 7.5.1e) 条款的证据更为合适些.三、监视时发现的不符合项的处置方法(一) 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开具不符合报告,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https://img.taocdn.com/s3/m/9c7cfe273169a4517723a335.png)
测量管理体系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2)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
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
“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
“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考核题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考核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5db1fc69dc5022aaea00f6.png)
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考核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2.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3. ISO10012:2003标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4. 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5. ISO10012:2003标准的指南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6. 组织没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7. 遵从ISO10012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8.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
(√)9.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
(√)10. ISO10012标准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11. ISO10012标准作为用于证明符合ISO9001、ISO14001和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
(×)(×)12. 相关方不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ISO10012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13. ISO10012标准可替代或增加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
(×)14. 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可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人员能力、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15. 测量设备通常只有一个计量特性。
(×)16.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17.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法制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18.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但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质量记录控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质量记录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24c2a4501f69e3143329485.png)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记录控制. 目的为了证实产品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为证实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为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相关记录。
2.相关文件QG/LF011-3-2004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3.职责3.1质量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项质量记录,编制和保存公司测量管理运行的质量记录表式;3.2各有关部门负责填写,收集,整理和保存本部门有关的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记录。
4.控制程序5.1 记录的格式与标识5.1.1 测量管理体系的记录由质量部提出,计量管理员编制记录表式经质量部确认后统一编号,然后汇总、编制《质量记录清单》。
5.1.2 测量管理体系的记录属公司受控记录,应按规定时间和期限进行填写和保存;5.1.3 有关部门需要对测量管理体系记录表格进行变动时,应报质量部重新确认登记。
5.2 记录的填写a)记录填写应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b)对填写的数据,不许涂改,允许杠改或划改,但应能清晰地反映更改前的状态,并盖上“更改章”。
1.3记录的贮存和保存由质量部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见《质量记录清单》);所有记录由计量管理员负责整理,统一次质量部保管。
1.4记录的归档保存或销毁处理1.4.1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由质量部归档保存;并编制《质量记录清单》。
1.4.2每年年底或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时,质量部应对各部门的记录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超过保存期限的或没有保存价值的记录报质量部确认后予以销毁。
1.4.3所有记录在保存期间应分类摆放,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
5.5 记录的查阅和借用5.5.1 各部门如要查阅或借用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时,需经质量部负责人审批;5.5.2 借用测量管理体系记录应进行登记。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课程对象】企业从事检测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及产品检验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主管计量、节能工作的领导;ISO10012质量体系和实验室评审的注册审核员和内审员。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8fdb421a0508763230121245.png)
3.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 例如: 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4月印发了《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 规范》(国质检监[2007]176号),其中,“申报条件和证 明材料”中规定“产品应符合标准化、计量相关法律、法 规规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开展 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定量包装 商品取得C标志的优秀企业申报免检”。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ISO 10012:2003 )
16
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 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 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系)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 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 4.范围: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的要求。
17
1. ISO 9000族— 2000版
核心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
基础和术语
支持性标准
技术报告 小册子 其他文件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 的要素。 “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
3.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23
2.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 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 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 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140e2cfaaaea998fcd220eaf.png)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及检查表
是否绘制了量值溯源图。
8体系分析与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①检查是否制定了年度内部审核计
划;
②查所有重要过程所进行了过程监
视得记录,看方法是否正确,结果
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应提供整套内审资料
对测量过程的监视(我国仅对重要的测量过程作监视)是为了
证明测量结果是稳定可靠的,检验岗位的监视用数据比对方式
或控制图方式进行监视,检定过程用期间核查的方式进行监视8.3 不合格控制
查阅体系运行过程是否有“文件修
改记录”、“不合格测量设备停用
与修理记录”、“监视发现的不合
格测量过程整改记录”等方面的不
合格控制记录。
8.4 改进
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所实施的纠正
措施是否有效,对潜在的不合格所
实施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内审员:陪同人:。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汇总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790ee4927d3240c8547ef17.png)
测量管理体系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2)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
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
“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
“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e30d8fec3a87c24028c4fc.png)
版本A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 CMS/M1—20052005—11-01发布 2005—11-01执行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CMS02—20102010-11-1发布 2010-11-1执行目录1 适用范围2 参考文件3 定义4 认证依据5 方针和目标5.1方针5.2目标6对文件的管理6.1 批准发布6.2 手册的分发控制6.3手册的更改控制7 认证基本条件8认证申请8.1确认认证范围8.2 申请9 审核策划9.1 审核准则9.2 审核的目的、范围和期限9.3 审核特性9.4 审核机构和人员9.5 审核实施10 管理记录11 认证结果评定和批准11.1判定不符合原则11.2批准认证的条件11.3审查和审定11.4认证批准12 颁发证书12.1 认证证书表述12.2证书发放13 保持认证的必要条件14 获得认证后的监督14.1 认证后监督的内容14.2 监督的频次14.3 监督的方式14.4 监督结果评价15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15.1认证标志15.2 认证标志的使用15.3认证证书15.4 认证证书的使用15.5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误用16 扩大认证范围17 认证的暂停、撤销和注销17.1 暂停认证的条件17.2 撤销认证的条件17.3 注销认证的条件18 重新认证19 认证要求更改20 保密21 责任22 纠纷23内部审核24 费用26 认证中心组织机构及其职权26.1 认证中心总部及其职权26.2非法人认证分支机构及其职权26.3审定委员会及其职权27 附则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它对增强顾客满意,实现组织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并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确保具有与组织的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能力,并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影响组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考核题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考核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93496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c.png)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考核题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考核题⼀、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
(√)2. ⼀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3. ISO10012:2003标准可⽤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产品质量。
(√)4. 测量过程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5. ISO10012:2003标准的指南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6. 组织没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部分。
(×)7. 遵从ISO10012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8.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要求,并提供了指南,⽤于⽀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
(√)9.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
(√)10. ISO10012标准可由执⾏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部分,以确保满⾜计量要求。
(√)11. ISO10012标准作为⽤于证明符合ISO9001、ISO14001和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
(×)(×)12. 相关⽅不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ISO10012标准作为满⾜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
13. ISO10012标准可替代或增加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
(×)14. 测量设备的预期使⽤要求可包括测量范围、测量⼈员能⼒、分辨⼒、最⼤允许误差等。
(×)15. 测量设备通常只有⼀个计量特性。
(×)16.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17.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法制要求并形成⽂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管理规程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06138a50242a8956bece4ad.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为对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包括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进行监视,通过监视来考核评价过程是否能实现策划的结果,能否达到规定要求的能力,确保测量管理体系得到保持和持续改进,达到增强顾客满意。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监视与持续改进。
3.0职责3.1技术部负责编制计量要求和计量特性要求及其监视规范、验收准则;3.2工艺人员确定体现计量要求和计量特性要求的监视点,监视项目和方法;3.3质检部负责全公司过程监视的归口管理,并负责计量确认过程和产品检验测量过程的监视;3.4各车间负责本部门测量过程的监视。
4.0工作流程4.1过程识别: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监视过程的输入是审核的策划,制定审核计划和要求;输出是审核报告及其对体系实施纠正措施,得到有效的改进;过程的活动是:审核策划、审核计划、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发现、审核报告、纠正措施的跟踪和验证、审核方案的监视和评审、审核有效性的评价及改进,应全面实施控制;资源是审核中使用的条件。
4.2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4.2.1计量确认过程与计量确认间隔的监视为了把因测量设备产生不合格误差的风险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有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测量、试验的测量设备均应进行定期的计量确认。
依据测量设备准确度、测量过程要求,规定各种测量设备相应的计量确认间隔进行控制,并形成文件。
4.2.2计量确认环境质检部应定期检查执行计量确认的工作环境的受控状态。
4.2.3计量确认人员质检部应定期抽查执行计量确认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从事该岗位工作的资格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4.2.4计量确认文件计量确认工作应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进行,并保证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
质检部应定期检查执行计量确认的技术文件是否受控和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4.2.5测量设备管理4.2.5.1测量设备在测量整个过程中出现异常,使用单位应立即停止使用,送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校准,并分析异常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