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含记录)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一、引言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是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确保组织能够及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二、程序目的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1. 监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关键参数,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数据;2. 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3. 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4. 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
三、程序要求1.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根据组织的业务特点和产品特性,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和产品。
这些对象应该是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参数,如尺寸、重量、力学性能等。
2. 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明确监视和测量的频率、方法和责任人。
计划应该覆盖所有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并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和分析监测数据。
3.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确保使用的测量设备具有准确的测量能力,并能够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
定期校准和检验测量设备,记录校准结果并保留相关证明文件。
4. 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按照监视和测量计划,及时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于超出规定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5. 纠正和预防措施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
同时,还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6. 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监视和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定期评估监视和测量程序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四、程序实施方法1.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产品质量要求和关键参数,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可以借助质量手册、技术规范、客户要求等文件进行参考。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2.3.3.13.23.33.4厂长、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紧急放行的审核与批准。
4.过程活动4.1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总要求4.1.1总要求a) 质量部负责(必要时生产部配合),对具体的产品,依据其产品标准和规定产品特性的设计文件编制产品检验规程,确定检测控制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和使用的测量设备。
关键过程,出厂检验应编制检验指导书。
b) 检验控制点包括:进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控制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验控制点,装配测试、出厂检验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表格规定的检验内容g)检验规程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4.1.2 记录建立及保存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和保存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
检验记录应符合以下方面的要求:a) 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或设计要求、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等内容。
当检验项目有量值要求时,应在要求栏中描述规定的量值、在检测结果栏内填写实测量值。
b) 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
c)适用时,应记录检验依据、测量设备和环境条件等相关内容。
4.24.3a) 应在工艺文件中规定检验控制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控制点、装配测试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表格规定的检验控制点对在制品和成品进行工序质量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或成品,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特殊情况,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对其进行记录和追踪控制。
b) 生产人员应在检验控制点对在制品或成品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c)质量部检验人员对产品的实现过程进行巡检,记录巡检结果,针对巡检过程中的不合格情况处理如下:如实记录不合格特性,通知质量部及技术确认不符合项情况,并通知生产部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b)工序作业记录;c)产品测试记录;d)不合格品让步接收记录。
4.4 出厂检验4.4.1 产品完成全部制造工序后,应进行出厂检验,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产品检验的项目包括:a) 产品外观;4.4.6 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有质量部签署产品合格证,准予交付顾客。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一、引言在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中,我们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
谁都知道,质量好,销量才能好。
想象一下,产品从生产线下来,仿佛是刚出生的小宝宝,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呵护。
监视和测量,就像是医生给宝宝做体检,确保一切都正常。
1.1 监视的重要性产品监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就像养鱼,要时刻观察水质,鱼才会健康。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随时要留意每个环节。
设备运转的噪音、温度变化,这些都是关键。
再小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问题。
就好比,蚊子再小,也会让人烦不胜烦。
1.2 测量的必要性测量则是确保一切符合标准的基础。
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参数,都必须精准无误。
像是在做数学题,公式错了一步,最后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产品的尺寸、重量、性能指标,必须一一对照。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关乎产品能否顺利上市的关键。
二、监视与测量的结合2.1 数据收集在监视和测量的过程中,数据收集至关重要。
就像天气预报,需要积累大量的数据,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我们需要实时记录生产中的各项数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控制之中。
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做出决策的依据。
2.2 分析与反馈收集到的数据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比如,某个设备在特定的温度下运作时,故障率明显增加。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反馈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让大家齐心协力解决。
2.3 持续改进监视和测量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需要定期回顾,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加强。
不断调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施监视和测量控制的策略3.1 制定标准首先,要制定清晰的标准。
就像考试要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产品的每一项指标也得有具体的要求。
这些标准要能反映市场需求,还得符合相关法规。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明白目标在哪儿。
3.2 培训团队其次,团队的培训也非常重要。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引言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在质量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监视和测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保证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制定监视和测量控制计划在制定监视和测量控制计划之前,企业应首先明确产品和过程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然后,根据产品和过程的特点,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关键点和参数,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
监视和测量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监视和测量目标明确监视和测量的目标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指标系统。
监视和测量方法根据产品和过程特性,选择合适的监视和测量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抽样检验、计量分析、SPC图表等。
监视和测量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方法选择相应的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监测频率和时机根据产品和过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和时机。
对于重要程度高的监测点和参数,要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监测记录和分析建立完善的监测记录和分析体系,确保记录准确、完整,分析及时有效。
同时,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汇总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实施监视和测量控制监视和测量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求企业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持续改进。
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监测计划,对产品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
重点关注超出规定标准的数据和参数,及时发现问题。
异常处理和统计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并统计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和频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实施监测和测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要求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服务水平。
总结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监测控制程序对于保证产品和过程的质量稳定和可靠至关重要。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产品实现的必需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和用于生产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职责综合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控。
生产部负责产品特性的监控和测量。
4.工作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含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和测量及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测量,可采用调查、了解、分析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
4.1.2对产品实现各过程的监视、测量,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为“焊接、组装、调试”过程进行重点监视和测量。
质检部负责制定焊接、组装、调试的技术规范、测试指标及数据记录等。
4.1.3生产过程的测量和监视a) 生产部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进行趋势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 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4.2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4.2.1综合部编制检验指导书,明确检验点、控制频率、抽样方案、控制项目、监测方法、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对购进的材料,仓库管理员核对送货单,确认财产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置于待检区或挂上“待检品”牌予以标识和区分。
并填写《送检单》交有关部门检验,具体内容见《采购控制程序》。
4.2.3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4.2.3.1对于生产和组装线上的产品,按规定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按规定间隔依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在产品上贴上工号标签,对关键过程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在产品上贴上检验员工号标签,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如不合格则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SO13485过程和产品的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含表格)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实现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及产品质量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3职责
质检部负责本程序控制,相关部门配合控制。
4工作程序
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标准中8.2.3条款):
4.1.1管代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括产品性能策划的各个过程。
4.1.2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并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
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标准中8.2.4条款):
4.2.1质检部应配合生技部编制《进货检验规程》、《过程检验规程》和《最终检验规程》。
各规程应规定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案与判定标准。
4.2.2产品留样观察控制:
a、应设立产品留样观察制度,以保留产品追溯的对照物。
质检部负责留样产品的抽样、标识、存放、记录、观察及定期抽检。
b、产品留样应在产品全性能检验合格后的包装箱内随机抽样,并在“留样观察记录”中记录留样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车间、班组及工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留样数量、日期、抽样人姓名、观察期限等。
c、本企业实行一般留样与重点留样:一般留样每批抽取3只样品;重点留样每年抽一个批号(5只/批)样品。
一般留样每年做一次外观检查,每两年做一次灭菌检查;重点留样每年做一次外观检查,每两年做一次全性能检查。
d、留样产品保存期限为三年。
4.2.3检验和试验记录:
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填写并保持。
5相关文件
(无)
6质量记录。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对产品实现的必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及采购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其它物项的监视和测量可照相关条款执行。
3总则3.1监视和测量应遵循下列要求:1)国际国内标准2)合同要求3)有关法规3.2通过监视和测量确保不合格原材料不准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准转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入库或销售。
3.3职责质量部负责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最终接收应由与产品生产的操作或直接监督无关的人员来执行。
4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1.1生产部负责识别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实现过程,它包括产品实现过程,也包括公司根据产品特点策划的各过程,特别是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
4.1.2.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的的能力,是指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4.1.3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生产部的工序产品合格率技术部的设计输出文件失误率、市场部采购产品的合格率、市场部的销售指标及顾客服务满意率等。
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A)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质量部应及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表”,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类规程、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B)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时,质保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质保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1.4应保留有效的对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参数更改记录。
4.2产品监视和测量4.2.1质量部负责编制各类检测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4.2.2.1原材料的监视和测量4.2.2.1.1供销部采购的原材料到厂后,先放入原材料待检区,市场部的采购员向质量部报验,填写“报验单”。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在任何项目或生产过程中,监视测量是确保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并提供相关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监视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背景介绍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旨在跟踪和记录项目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指标。
这些数据和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过程的控制和产品的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从而确保项目或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程序步骤1.确定监视测量目标:在开始项目或生产过程之前,需要明确监视测量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与项目或过程的目标相一致,并能提供有关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有效信息。
2.选择适当的监视测量方法:根据监视测量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监视测量方法包括: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仪器仪表测量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结合使用多种方法。
3.确定监视测量频率:确定监视测量的频率,即监视测量的时间间隔。
这将取决于过程的稳定性和重要性。
对于稳定的过程,可以选择较低的频率进行监视测量;而对于不稳定或关键的过程,应增加监视测量的频率。
4.确保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在进行监视测量之前,需要确保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
校准和验证测量设备,并保持其正常的维护和保养。
确保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可以提高监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收集和记录监视测量数据:按照设定的监视测量频率,定期进行监视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适的记录方法和文件格式。
6.数据分析和问题识别:对收集到的监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通过统计和图表等方法,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过程的变化和产品的质量情况。
7.问题纠正和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问题纠正和改进措施。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以优化过程和提升产品质量。
三、关键要点- 确定监视测量目标,并与项目或生产过程的目标相一致。
- 选择适当的监视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产品监视测量控制程序全套
3.3质检部负责对来料、生产过程及最终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4.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来料检验:
5.1.1原材料到厂后,仓管员依照送货单内容核对名称、规格和数量,并通知质检部检验。
5.1.2来料检验人员接到通知后按《进料检验规范》进行检验或验证,并填写“来料检验报告”。
5.3.2检验员检验合格时,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并做好记录,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理。
6.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进料检验规范》
6.3《生产过程检验规范》
6.4《成品检验规范》
7.表单:
7.1《来料检验报告》F05-17-01
7.2《过程检验报告》F05-17-02
5.2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5.2.1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作业人员按各作业指导书生产,并进行自检及对上一道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不得流入本工序。
5.2.2检验员按《生产过程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其结果记录在《过程检验报告》上。
5.3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5.3.1产品所有生产工序完成后,由检验员按《成品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产品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xxxx汽配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P-05-17
版本号
A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制定
单位
质检部
发行日期
页次
1/1
1.目的:对进料和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厂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及成品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仓库负责对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核对。
7.3《成品检验报告》F05-17-03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验证公司管理体系中的过程和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产品质量特性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归口管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2技术部负责编制产品质量特性的技术要求及其检验规范,确定监视、测量点,确定监视和测量方法。
3.3仓库负责进厂原材料的数量、包装、相关资质证书的验证。
3.4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半成品、产品的自检和互检。
3.5计划部、生产部、营销部、仓库、物流负责流转过程中物品数量、外观、标识的自检、互检。
4工作程序公司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点按各生产工序流程图中的规定予以确定。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按产品类型可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按职责可分为生产工人自检、互检(包括本文3.5条款涉及部门),专职检验员检验。
4.1原材料检验由质量部、仓库按《采购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检验和验证。
检验合格,仓库可办理入库和发料。
各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时对外观、标识应进行自检;检验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2半成品检验4.2.1判定准则a)技术部编制《产品制造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作为中间检验准则;b)质量部编制《工序检验作业指导书》指导工序检验;4.2.2生产车间主要进行半成品领用前的自检、互检工作。
4.2.3专职检验员检验a)对导线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在生产者自检、互检后,专职检验员仍应根据判定准则中规定进行检验;c)检验时应作检验记录。
检验完毕后,检验员应在检验记录中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在产品上作出检验状态标识;d)检验合格的产品,可继续加工或交付;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3成品检验4.3.1判定准则a)技术部编制《产品标准》、《内控标准》、《产品技术条件》、《产品技术协议》等作为成品检验准则;b)质量部编制《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指导成品的检验。
4.3.2生产者自检、互检合格的成品须100%提交各车间检验组进行专职检验。
IATF16949程序文件---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 目的对产品实现的必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 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3 职责3.1 质量部门负责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2质量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4 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1.1 质量部门负责识别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实现过程,它包括产品实现过程,也包括公司根据产品特点策划的各过程和子过程,特别是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
4.1.2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的的能力,是指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4.1.3与质量有关的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各车间的一次交验合格率、质量部门的文件更改完整率、销售部的物资到货合格率、销售部的合同履行率及顾客满意度等。
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4.2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4.2.1技术质量部门负责编制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质量部门负责按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并对检验人员进行授权。
4.2.2进货验证4.2.2.1对购进物资,采购部核对供方送货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采购部填写“原材料检查报告单”内“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数量”、等栏目后,交质量部门。
4.2.2.2检验员接采购部“原材料检查报告单”,按对应的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填写“原材料检验报告单”中的检验项目及结论栏目。
a)若“原材料检验报告单”的结论为:合格,由检验员贴合格标识,同时检验员在“原材料检查报告单”上签字,交采购部/库房办理入库手续。
b) 若“原材料检验报告单”的结论为:不合格,由检验员作不合格标识,并将“原材料检验报告单”交质量部,按《不合格平控制程序》执行。
4.2.2.3 紧急放行:本公司不允许紧急放行。
过程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对体系、产品、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体系、产品、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生产所用原、辅料、工序产品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3.1安全环保质量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a.负责体系持续满足其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监视和测量;b.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c.负责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产品制造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2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生产进度、设备、安全等进行监视和和测量;3.3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满足工艺规程要求的监视和测量;3.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持续改进工作的监视和测量;4工作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公司对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的实现过程(即管理活动过程、资源提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和测量、分析改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来控制过程符合要求,以证实每个过程满足其预期目标的持续能力,具体要求:4.1.1总经理负责公司资源提供、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4.1.2安全环保质量部和技术部对体系持续满足其预定目标的能力以及对生产过程满足工艺规程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
a.依据公司质量目标的分解,部长对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如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率、供方产品合格率、销售指标等),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
并填写“质量目标检查记录”。
b.通过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进行测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证实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以确保其有效运行。
c.针对公司产品的特殊性,对产品质量形成的特殊过程进行监视,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时机。
d.依据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规程,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及成品是否符合工艺规定进行监控;确保产品实现过程满足工艺和规程的要求。
e.通过各种数据的收集、监视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公司持续改进的能力。
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一、引言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监视,并对产品进行测量和控制的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程序概述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计划核实:在生产开始前,核实生产计划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生产任务进行分配。
生产计划核实:在生产开始前,核实生产计划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生产任务进行分配。
- 生产过程监视: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节进行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生产过程监视: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节进行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 产品测量和检验: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测量和检验,并比对标准和规范进行确认。
产品测量和检验: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测量和检验,并比对标准和规范进行确认。
- 控制措施实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实施跟进。
控制措施实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实施跟进。
- 纪录和报告:对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应信息。
纪录和报告:对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应信息。
三、程序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标准化:根据标准和要求制定生产流程和相关程序,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
标准化:根据标准和要求制定生产流程和相关程序,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
- 全员参与: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仅是质检人员的工作,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都应该参与其中。
全员参与: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仅是质检人员的工作,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都应该参与其中。
- 持续改进:在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程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持续改进:在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程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结论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实施了该程序,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内容
1 目的为了确保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确保对产品特性及环境影响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 职责3.1质检部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并负责外购原辅材料的化验。
3.2 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3 各车间负责本车间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并配合实施质量环境管理。
3.4 供应部负责外购原辅材料的报验。
4工作程序4.1 系统的监视与测量质检部根据公司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具体的质量环境目标,并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
按照《数据、信息分析控制程序》的规定,选用合适的统计技术,对关键过程参数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报分管副经理,并制定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4.1.1 公司每半年进行一次内审,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以便对监视和测量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各个过程进行分析。
4.1.2 安全生产技术部通过各类工艺技术条件报表,结合日常现场检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监视和测量的内容包括:各项技术条件满足技术规程要求的情况、每个过程持续满足其产品要求的能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
4.1.3 各生产车间根据作业过程,对本车间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4.1.4 设备动力部通过设备运行和维修情况报表以及日常检查对设备运行情况监视和测量。
4.1.5 供应部负责原辅材料备品备件采购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4.1.6 销售部负责产品交付及服务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运输队负责产品搬运过程的监视,并负责产品的贮存包装、防护过程的监视测量。
4.1.7 以上部门对于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要采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将该报告上报管理者代表和有关部门,每年汇总为年度分析报告。
测量和监视发现的不合格应予以纠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测量和监视的结果还应用于下阶段工作的改进,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目的为确保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1.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检验与试验控制。
2.定义3.1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品质控制3.2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在线品质控制3.3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品质控制3.职责和权限4.1 质量管理部负责原材料、半成品(过程产品)和成品的测量和监视。
4.2 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产品的放行审批。
4.程序5.1 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制进货、过程、成品检测规范,明确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方法、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接受准则等要求。
5.2 进货检验和试验5.2.1物料购进后,仓库管理员须核对“送货单”,确认产品的数量、随附资料等初检验无误后,填写“物料送检通知单”交IQC报验;5.2.2 IQC接到“物料送检通知单”后,应按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或原材料检验规范、样品、图纸和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检验,如核对物料的规格、型号、名称、数量等和测量其相关特性、技术参数,并记录主要数据;5.2.3送检批检验完成,检验员在物料送检通知单上签字,并在物料外包装上贴上相应标识,具体按照《IQC检查作业规范》执行;5.2.4 IQC应按照所签订的《质量协议》中的规定来验收生产外协供方随附或提供的质量记录(资料)是否完整、齐全、与产品是否相吻合,质量记录(资料)不合格视为产品不合格,应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2.5检验后须形成“IQC来料检查报告”;5.2.6经IQC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7紧急放行A)当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在可追溯的前提下,由采购部填写“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质量部在要求检验员进行必要检查后批准紧急放行,必要时需报总经理批准。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对有关测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实施质量改进。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采购产品、在制品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职责3.1 品保部负责采购产品、过程产品、成品特性检验的控制,收集分析检验数据。
3.2 质检员负责签发检验报告,确认和记录产品有关不合格,验证处置措施实施效果,控制不合格品的再加工。
3.3品保部负责有关产品的记录的收集、保管、编目和按期归档,其中包括来自供应商的记录。
3.4 采购部、生产部配合质检员完成检验工作。
4.工作程序4.1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策划在对产品实施监视和测量前,由品保部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进行策划(即根据产品或过程的重要程度、顾客要求、供应商质量控制情况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检验来识别和确定监视和测量点的设置、抽样数量和频度、测控用文件、所需的设备和工具、人员的能力要求和验收准则等内容),策划结果应做出规定,形成检验标准。
4.2采购产品的验证4.2.1采购产品到货后,采购员通知品保部,有品保部实施采购产品验证。
4.2.2采购产品验收依据和办法a)品保部编制《检验规程》和《原料验收标准》,作为采购品的验收依据。
b)质检员根据检验标准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并结合有关的质量证明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填写“采购产品验证记录”。
c)验证合格后,质检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库管员登记台帐,办理入库手续,分公司财务部方可结帐。
验证不合格不予办理入库手续,由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协调解决,至可满足要求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如无法满足要求须申请让步接收,由采购部门向品保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入库。
让步接收产品入库时品保部须做好相应记录,并在生产过程中予以跟踪。
4.2.3如需到供应商货源处进行检验,由品保部安排合适的人员进行,事先应与供应商就验证的安排、方法达成协议,验证结果在“采购产品验证记录”中记录。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过程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监视和测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
一、监视过程1. 设定监视指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监视指标,例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2. 确定监视频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确定监视的频率。
对于稳定的过程,可以采用定期监视;对于变化较大的过程,可以采用实时监视。
3. 监视方法:选择适当的监视方法,例如使用传感器、仪器设备等进行监视。
确保监视方法准确可靠,能够及时反映过程的变化。
4. 监视记录:对每次监视结果进行记录,包括监视时间、监视数值、监视方法等。
记录应保存完整,以备后续分析和追溯。
5. 监视数据分析:对监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测量控制1. 确定测量参数: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确定需要测量的参数,例如尺寸、重量、含量等。
2. 确定测量方法: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例如使用测量仪器、设备等进行测量。
确保测量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3. 确定测量频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确定测量的频率。
对于稳定的过程,可以采用定期测量;对于变化较大的过程,可以采用实时测量。
4. 测量记录: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测量时间、测量数值、测量方法等。
记录应保存完整,以备后续分析和追溯。
5. 测量数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控制措施1. 过程控制:基于监视和测量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根据过程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参数,确保过程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2. 产品控制:基于测量结果,对产品进行控制。
如果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质量。
WI01产品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6949
产品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目录1、目的2、范围3、职责与定义4、依据标准5、程序6、相关文件7、相关记录8、附件:产品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乌龟图1.目的对产品实现的必要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客户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同时确保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物料和产品非预期使用、流转和发货。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对采购的物料及生产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即:进货、制程(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
3.职责与定义3.1 CFT(多功能小组)负责完成本厂过程能力的设计;3.2 技术部负责制订检验和试验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或图样,并明确控制方法及制订相关的作业指导书;3.3 生产部负责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自检、标识、并按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处置、入库等)工作;3.4 品管部负责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负责本厂过程能力的调查、维护和改善);3.5 采购人员负责采购产品的采购,并保证采购产品包装的完整性及提供采购产品已经过供方检验和试验的合格证据。
3.6 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3.7 试验:对产品一种或多种性能进行功能试验,它是检验方法之一。
3.8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对显示在设计记录中所有尺寸和性能要求的完整检验。
3.9 自检:指操作工人自己对自己生产的半成品或零部件按照标准或规定要求进行的检验。
3.10 巡检:指专职检验员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在生产、在线产品按照检验规范进行的检查,一般包括外观、关键尺寸、功能配合等方面,并保持检验的信息;3.11 首检:指专职检验员对于正式开机前、开线前由车间相关人员调试的自检合格的首件产品、试组装自检合格的产品进行判定合格与否的流程,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对首件产品进行检查,包括使用材质、外观(含颜色)、尺寸、功能配合及其他规定的特殊特性项目,确认合格后,检验员在首件产品上签字,作为依据挂生产现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ISO13485-2016)
1.0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及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及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2.0范围
适用于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3.0职责
质量管理部负责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0程序
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
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直接作用是证实过程是否保持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4.1.1过程监视方式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过程审核(也称工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过程及其输出的监视和测量(可行时)、过程有效性评价、质量分析会等。
4.1.2过程测量方法是将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生产部的交验合格率、采购物资的合格率、研发部设计输出文件的失误率等,按部门工作考核办法考核,以保证目标的完成。
a)质量管理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趋势进行分析,评价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当过程产品合格率低于控制下限时,质量管理部应及时发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包括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规范、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纠正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产品特性,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和形成文件的程序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如进货、半成品及成品)进行。
对产品特性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所提供的产品是否已满足要求。
4.2.1研发部负责编制进货、半成品及成品检验规程,明确检验方式、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检测方法、判别依据和使用的检验工具和设备等。
4.2.2采购物资的监视和测量
依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和采购物资技术要求,编写《进货验证规程》,确
定检验项目、检验数量等,对于无检测手段的采购物资,可通过供方检测报告、公司样品试用等方式进行。
对于所有的进货物资,必须检验合格方可入库。
4.2.2.1对采购的物资,由库房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资品名、规格、数量、包装无损后,做出待检标识或放入待检区域并报质量管理部检验。
4.2.2.2检验员按《进货验证规程》进行检验,并填写《进货检验记录》。
4.2.2.3库房管理员根据检验员的合格结论,办理入库手续。
4.2.2.4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资上贴上不合格标签或放入不合格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2.2.5紧急放行
a)当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在可追溯的前提下,由生产部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报总经理批准后,一联自存,一联交质量管理部,一联交库房;
b)库房管理员按规定数量,留取本批样品送检后,按《领料单》发料(须注明“紧急放行”字样),生产部在使用该批材料生产的《工序流转卡》上注明“紧急放行”字样;
c)在紧急放行同时,检验员进行该批物资样品的检验,发现不合格时,质量管理部负责追回尚未用完的紧急放行物资,并对用该批紧急放行物资加工的产品进行跟踪处理。
4.2.2.6采购物资的检验方式可包括检测、观察、工艺验证、验证合格证明等方式,详见《进货验证规程》。
4.2.3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4.1.3.1半成品检验以自检、互检为主,质量管理部专职检验合格后作中间检验记录,流入下道工序。
a) 自检:本工序操作者依据工艺要求自行检查工序质量,在《工序流转卡》上签字,合格后方能转移至下道工序;不合格品应进行返工处理,经返工处理后仍不合格的,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b) 互检:下道工序操作者应对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复验,在《工序流转卡》上签字,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不合格品返回到上道工序;
c) 半成品检验:对设置质控点的工序,加工后将半产品放在待检区,检验员依据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填写《半成品检验记录》。
对合格品,在《工序流转卡》上盖检验员印章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d) 巡回监控:生产过程中,专职检验员应对操作者的自检和互检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者的作业方法、使用的设备、工装、辅具等是否正确;根据需要进行抽检,井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操作者。
4.2.3.2对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由质量管理部专职检验并填写相关记录。
4.2.3.3根据产品的特点,公司不允许例外放行。
4.2.4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依据注册产品标准编写的《成品检验规程》,《成品检验报告》中的检验项目应与注册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一致,不可漏项。
成品检验应按照要求进行。
4.2.4.1需确认所有规定的进货验证、过程监视和测量均完成,且合格后才能进行成品的测量和监控活动。
4.2.4.2最后一道工序合格后,将《工序流转卡》及内部调试控制记录交质管部,由专检人员按《成品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并按实测数据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判定合格后,贴上“合格证”,送包装工序,在《产品说明书》、装箱配件等齐全后将检验记录发到库房办理入库手续。
出货前,由品质部出具《出库检验报告》后,方可出货。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4.2.4.3只有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时,才能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放行的产品和交付服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2.5检验记录应清楚表明产品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还应表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记录由质量管理部保存。
4.2.6当产品送检合格率低于或接近公司规定值时,检验员应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发出《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处理单》。
4.2.7按注册产品标准要求按时将产品送国家指定检测机构检测。
5.0相关文件
5.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4进货验证规程
5.5半成品检验规程
5.6成品检验规程
5.7采购物资技术标准5.8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5.10 质量分析会制度
6.0质量记录
6.1进货验证记录
进货验证记录表.xl
s
6.2半成品检验记录
成品半成品首末件
检验记录表.xls
6.3成品检验记录
成品检验记录表.d
oc
6.4 工序流转卡
工序流转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