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6则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与提高
完善教案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完善教案的设计。
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增强课堂互动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方法
01 讲解法
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结构、思想内容进行 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0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的主题、思想、 表达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表达能力。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增强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手段
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 答是否正确,能否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
反馈与调整
及时反馈
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 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 ,指出优点和不足。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 导和建议。
06
教师自我反思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和 句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比较其 与儒家思想的异同。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思想观点 ,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
理解文章中抽象的道德概念和哲学思 想,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解决办法
通过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选择和决 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鱼我所欲也》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鱼我所欲也”,“甚于生者”,“甚于死者”等;(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4)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3)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通过学习《鱼我所欲也》,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鱼我所欲也》;(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关键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比喻和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2)对文中某些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孟子》和《鱼我所欲也》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鱼我所欲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鱼我所欲也》,理解文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和解读文中的难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比喻和对比修辞手法;(2)小组分享,交流对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和解读。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课堂讨论。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维过程;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解读,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点掌握: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和关键句子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我所欲也》的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2.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3.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写作手法;4.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作品中细腻的描写手法;2.思考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四、教学过程【预备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音乐等方式展示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回忆钓鱼的经历,了解学生对钓鱼的了解和感受。

【正式授课】1.导读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段课文,解答相关问题:这一段描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细腻的描写手法?这些描写有何作用?【拓展活动】1.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阅读其他相关作品。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自然有关的文学作品,探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3.写作练习。

学生以《鱼我所欲也》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而且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与人文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在拓展活动中,通过朗读和写作练习,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教案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鱼我所欲也》教案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鱼我所欲也》教案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教案导入:提问这个假期,你看过什么好看的电影,读过什么好看的小说吗?有什么好的推荐?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如何通过文学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那么,大家期待今天的课程吗?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文学艺术家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提炼的结果。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这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学作品。

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能够让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情感和人生。

因此,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一环。

示例作品:《鱼我所欲也》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鱼我所欲也》来帮助学生把握《鱼我所欲也》这一情景,来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鱼我所欲也》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解读作家的文学表达《鱼我所欲也》这个故事中,鱼是作家极为重要的一个形象。

学生可以分析作家通过鱼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在文学艺术上的构思和表达形式。

2)把握情感表达的意义阅读《鱼我所欲也》时,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渲染,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阅读《鱼我所欲也》时的感受和思考,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和思考,阅读《鱼我所欲也》时,学生可以探讨作品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如何把作品中的思想和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给学生创设审美的机会除了课堂上的阅读和讨论外,给学生提供外出观赏艺术作品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校园文化活动、音乐剧、画展等各类文化活动,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审美观点和观感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多样化的文化熏陶下逐渐形成丰富的审美认知。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1.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启示,它们需要深入去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鱼我所欲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我所欲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篇文章所表达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仁人志士坚守的道德准则。

同时,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复杂的论证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舍生取义”这一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欲”“得”“舍”“生”“义”等,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培养学生追求正义、坚守道德底线的精神。

(2)感受孟子散文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大意。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2.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1.2 提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鱼我所欲也》,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翻译对比4.1 学生互相交换翻译成果,对比分析。

4.2 教师点评翻译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鱼我所欲也》,巩固记忆。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翻译《鱼我所欲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原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课堂氛围与互动情况
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鼓 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 与度。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 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
互动情况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们能 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疑问,我也能够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之 间的学习和进步。
0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思,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教学 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学内容概述
文本解读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 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理
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运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示范等。通过讲解,我向学生传授 了相关的知识和背景;通过讨论,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示范,我帮助学生掌 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效果
从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学生们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满意。他们表示,通 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04
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学生学态度及参与度
01
学习态度积极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02
参与度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孟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孟子论证方法。

2.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孟子文章中的比喻和论证方法。

2.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孟子及其学说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孟子论证方法,如比喻、对比等。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观点。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文章中的观点。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孟子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论证方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结构。

四、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文章中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孟子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六、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鱼我所欲也》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等;(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2)学会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鱼我所欲也》;(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2)如何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孟子及其思想;(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思想;(2)详细解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和关键语句;(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巩固训练。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章的主旨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鱼我所欲也》;2. 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写成短文,下节课分享。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 课后分享:评估学生运用文中道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

鱼我所欲也教研活动记录

鱼我所欲也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组织开展了“鱼我所欲也”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的1.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2.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3. 通过课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4.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1:30活动地点:我校多媒体教室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组长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2)各备课组针对“鱼我所欲也”这一主题,进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的讨论。

(3)各备课组分享备课成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2. 课堂观摩(1)由一位教师进行“鱼我所欲也”主题公开课展示。

(2)其他教师观摩公开课,认真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3. 教学反思(1)观摩教师对公开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2)公开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备课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五、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环节各备课组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鱼我所欲也”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课堂观摩环节公开课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观摩教师认真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教学反思提供了素材。

3. 教学反思环节观摩教师对公开课进行点评,肯定了公开课教师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

公开课教师虚心接受意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鱼我所欲也评课稿(三篇)

鱼我所欲也评课稿(三篇)

鱼我所欲也评课稿(三篇)鱼我所欲也评课稿1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__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__: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_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__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__: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6则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6则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6则《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6则《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一一节课,做为教师不能沉迷于自己的“我以为”当中。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以为学生们会比较容易理解和阅读。

走进课堂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事先,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

这一环节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发出一句感叹“老师,这篇文章太难理解了。

”我就顺势说:“难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呢?”“整篇文章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听到这句话后,我感到很震惊。

我的自我以为又一次被打破。

换句话说,我课前预设的在这堂课中是实现不了的。

“怎么办呢?”我对自己寻求帮助。

对了,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先读上几遍。

因此,我采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齐读的方式,对这篇文章作一次初步的理解。

然后,在对学生的不理解之处做解释和讲解。

可是,在课堂上,我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呢?在他们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再去做进一步讲解呢?我为什么要喧宾夺主呢?现在,回顾一下我自己的那堂课,我觉得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特点呢?以后,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降低自己的身份,走进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

其次,九年级的学生生活得很单调。

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让学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去。

这样,才能做到让他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为什么,自己想到那么多,只有在课后才能悟出呢。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二《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继《孟子二章》后又一篇儒家经典文章。

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宣传了“性善论”。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有的教育意义极大。

它是篇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教学时容易让学生陷于枯燥乏味的困境,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课堂容易形成“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

因此,我备课时,,精心设计题目。

应该说我们的学案设计比较科学,操作性强。

给了学生一个抓手,便于他们有效学习。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这是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第1篇本文教学我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文言文知识积累,和根据议论文特点整体感知全文课;第二课时是结合本文论点思考代人生:如何学会选择。

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表现主动积极,从教学效果来看,都能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现将这两节课的得与失做如下反思。

一、收获方面(一)。

学生依据老师的引导,自主完成了文言文字词常识的积累,学会生生合作讨论翻译了文言文疑难句子;并能更快说出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结合议论文特点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并能做出简要的归纳,同时也把握了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于我采用点拨引导和生生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内容和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又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从而训练和提高了他们合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做到了根据文体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品行教育。

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并把握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并结合文本事例和列举课外名人“舍生取义”的实例来感化教育学生,课后布置作文: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的生活体验。

二、不足方面〔一〕课前没有安排学生作充分的预习,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节奏。

(二)对个别落后生关心度不够,还没有深刻了解他们几位最需要什么。

(三)、不擅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灵活作出更正。

结合这次培训,反省这两节的课堂教学,我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但我相信,通过今后不断的学习和大胆创新地教学实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第2篇本文教学我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文言文知识积累,和根据议论文特点整体感知全文课;第二课时是结合本文论点思考人生:如何学会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例一一节课,做为教师不能沉迷于自己的“我以为”当中。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以为学生们会比较容易理解和阅读。

走进课堂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事先,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

这一环节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发出一句感叹“老师,这篇文章太难理解了。

”我就顺势说:“难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呢?”“整篇文章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听到这句话后,我感到很震惊。

我的自我以为又一次被打破。

换句话说,我课前预设的在这堂课中是实现不了的。

”怎么办呢?”我对自己寻求帮助。

对了,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先读上几遍。

因此,我采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齐读的方式,对这篇文章作一次初步的理解。

然后,在对学生的不理解之处做解释和讲解。

可是,在课堂上,我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呢?在他们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再去做进一步讲解呢?我为什么要喧宾夺主呢?现在,回顾一下我自己的那堂课,我觉得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特点呢?以后,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降低自己的身份,走进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

其次,九年级的学生生活得很单调。

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让学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去。

这样,才能做到让他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为什么,自己想到那么多,只有在课后才能悟出呢。

范例二《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继《孟子二章》后又一篇儒家经典文章。

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宣传了“性善论”。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有的教育意义极大。

它是篇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教学时容易让学生陷于枯燥乏味的困境,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课堂容易形成“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

因此,我备课时,,精心设计题目。

应该说我们的学案设计比较科学,操作性强。

给了学生一个抓手,便于他们有效学习。

学案涵盖了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与理解,注重了文章脉络的缕析,论证方法的把握,紧扣了文本。

又注意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归纳,词类活用的点化,通假字的总结,还注意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巩固,让学生继续形成并掌握好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同时我们根据初三毕业班的特点,设计了自我测试,里面有中考连接,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同时我还紧联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比如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目:“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就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学会辩证地分析与认识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使文化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三维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在具体教学中,我又注重了文言文的特点。

进行了反复地诵读,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出韵味。

在字词梳理时,我们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问,做好学案有关内容,再全班交流的方式,避免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同时在拓展延伸部分,我用了十分钟,采用辩论的形式,让他们结合近期网络上流传的荆州三个大学生救落水儿童而丧命的事情让大家进行辩论。

题目是这样的:1、“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荆州市宝塔江段有两名小男孩不甚滑入水中,十数名大学生奋不顾身前往营救,最终两名小男孩被成功营救上岸,却有三名同学不幸英勇献身。

事后该市领导看望,慰问了英雄亲属。

”请你说说对这群大学生的看法。

2、“当小孩与几位大学生落水后,当即就有几位不会游泳的同学请求停在江边渔船上的渔民前去营救,可是这些渔民们毫不留情的拒绝了同学们的请求,他们还粗鲁的说:“滚开,我们要睡觉,不给钱船是不会动的。

”随后便在船上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悠然的装睡起来。

”请你发表对这些“渔民”的看法。

3、湖北3名大学生在长江救人时,不幸溺毙,当时即使岸上师生如何跪求,船家都不肯施以援手。

但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竟要发死人财,将尸体绑在船边,手牵着绑尸绳要价,每个尸体索价万元人民币,合共万人民币,事件遭网民强烈谴责。

请你发表对“手牵着绑尸绳要价的船主”的看法。

这种拓展由于是新近发生的事,与本文观点联系十分紧密。

故事本身见证了社会上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

也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有话说,同学们情绪激动,对大学生勇于献身的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对渔民表达了强烈地愤慨,尤其是对那“手牵着绑尸绳要价的船主”更是让他们愤怒到极点。

同时他们也对奋不顾身救人的大学生,提出应对自己救人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要量力而行。

“舍生取义”要理智。

之后,我让他们做了学案上的练习。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让他们在辩论后,进入冷静地深思。

我想这种让学生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表达。

这可能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课堂当然也有遗憾。

第一段提出观点后接着用道理论证证明“义重于生”,文中用的是反问句,假设式纯粹的说理,有点让学生坠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我备课时知道是个难点,确定用引用故事去攻克这一难点。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从学生的反应看效果不是很好。

好在,我在延伸“荆州三个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时,又回头点了一下“义重于生”,因此让学生对“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避也”,有了比较好的理解。

不过这应该是下次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与改进的问题。

范例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大思想家孟子曾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做比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昨天的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将脑意识和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进行对接,很可惜,在潜连接的过程中出了点小问题,将我的课堂偏离了正常轨道。

“老师,我不同意孟子的观点。

”一个男生有些迫不及待,看的出他身后有不少的支持者。

“还有谁不同意老夫子的观点?”我笑着问道。

响应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些意外于学生们的态度,也有些惊异他们的独立思想。

我决定将课堂自然一些进行到底,于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听取他们反对“舍生取义”的原因。

“我们以前接触过保尔这个不朽的名人,他有句话说的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可以再麻木的‘舍生’了,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

”学生A心直口快,当然观点显得有些片面,而且有些强词夺理了。

“对我们中学生而言,这个观点离的似乎太远。

前段时间新闻里播放说已经将‘见义勇’改为‘见义智为’,可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取义不舍生’。

”学生B有理有据、简捷明快的发言博得了一阵喝彩。

…… 在众多的言论之中,除了学生B的‘见义智为’有新意外,其他的好象都在强调一个片面的观点:只有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所谓义啊,德啊,都要排在尾巴上。

而且他们列举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从贪污犯说到肇事者,从“评按说法”说到“焦点访谈”……他们不屑的说着:现在有谁还“舍生取义”啊?…… 我有些茫然,有些凄凄然,优秀传统的教育缺乏,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致使教师处在了尴尬的位置。

我明白,他们接触的社会上的反面例子太多了,潜意识里早就否定这个观点,根深蒂固。

我还想据理力争,想为我们伟大的古思想家拉动一些支持者,更想纠正这些年轻的脑袋瓜里存在的“腐败”思想。

我急性列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上学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赶紧逃跑,一是扶起老奶奶看看伤势做决定,你会怎样做?“我会看看左右没人,赶紧逃跑。

”一个调皮男生有些玩笑的说。

“哎……”传来一片唏嘘,接着有几名同学起来指责他天良的丧失。

“如果你开车,撞倒了一个人,而且很严重,你有两个选择,一是逃跑,一是勇敢承担责任在第一时间救治伤者……”我将事例“升级”。

显然,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中。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选择逃,接受良心的谴责,或者法律的更严惩,选择后者,接受法律的惩罚,但良心稍安。

你们做选择,举手表决。

”我帮忙分析。

很高兴,他们一个个表示愿意选择后者,尽管眼中还有一点点的茫然。

接下来我们列举了当今社会上一些正面的事例……看的出,他们的想法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舍生取义”的勇士,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对那些见利忘义、自私无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极大的反感和鄙夷。

“现在社会上见利忘义的现象太多,可世界上真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德,就好象没有了灵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虽生尤死,受万人唾弃,而那些舍生取义的勇者至今传诵…… 当然最完美的方法仍然是‘取义不舍身’,所以学生B获得最佳发言人!” 在一片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讨论,从学生折射来的目光里,我知道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小的。

最后布置了一个小作文题目《鱼我所欲也》,来写自己的一次选择经历,期望在作文过程中总结所学,学会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选择,这该是学习该课文的最终目的。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我庆幸,最终的教育效果还是好的。

我在想,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灵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灵活的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接轨,能学有所用。

作为教师,如果不断的唤唤这群孩子的良知,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该有不小的帮助。

范例四本文教学我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文言文知识积累,和根据议论文特点整体感知全文课;第二课时是结合本文论点思考代人生:如何学会选择。

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表现主动积极,从教学效果来看,都能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现将这两节课的得与失做如下反思。

一、收获方面(一).学生依据老师的引导,自主完成了文言文字词常识的积累,学会生生合作讨论翻译了文言文疑难句子;并能更快说出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结合议论文特点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并能做出简要的归纳,同时也把握了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于我采用点拨引导和生生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内容和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又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从而训练和提高了他们合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做到了根据文体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品行教育。

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并把握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并结合文本事例和列举课外名人“舍生取义”的实例来感化教育学生,课后布置作文: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的生活体验。

二、不足方面〔一〕课前没有安排学生作充分的预习,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