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默写填空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孟子以《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表明态度。

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孟子在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

(二)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加点字重要短语默写考点等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加点字重要短语默写考点等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 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 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注释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1、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舍生取义(2分)2、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尤其面临两难选择时,取舍显得尤为重要,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给了我们一种提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当矛盾突出时,要抓住主要矛盾,获取主要利益。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孟子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文中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句子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9、孟子认为有比生更有意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句子: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0、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1、《鱼我所欲也》中用“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两句表明了仁人志士不苟且偷生、不逃避死亡的原因。

《作者认为人们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12、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3、孟子说人人都说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4、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5、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7、孟子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8、《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得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结论,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

《鱼我所欲也》默写填空

《鱼我所欲也》默写填空

《鱼我所欲也》默写填空
1.《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汇编精选全文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汇编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汇编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鱼是我所想要的” 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的句子是“熊掌,亦我所欲也”。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善用比喻,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巧妙地比喻“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人们做出选择。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生命是我所想要的”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的句子是“义,亦我所欲也”。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生死义利之辨: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他们的追求都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句表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8.《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2012年7月5日,贵州六盘水协警陈涛在抓捕行动中,面对危险与安全时,他毅然做出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选择,被刀刺中心脏依然牢牢抓住罪犯不放,为正义事业献身。

10.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的病情,与时间赛跑,坚守在抗疫一线,面对“生”与“义”,化用《鱼我所欲也》中的诗文,张定宇的选择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句,直接体现了当道义与生存发生冲突时,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12.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最新精选】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加点字重点短语默写考点等

【最新精选】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加点字重点短语默写考点等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ã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ã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ã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 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â)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âi)宫室之美,妻妾(qiâ)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ã)我欤(yú)?乡(xiàng)为(wâi)身死而不受,今为(wâi)宫室之美为(wã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â)之奉为(wã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âi)所识穷乏(fá)者得(dã)我而为(w ã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âi)失其本心。

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注释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欧阳学文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5、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5、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鱼我所欲也》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舍生而取义者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5、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6、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必先苦其心志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

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

,。

,人皆有之,。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死。

,。

,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
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