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精品]五年级科学下册《凸透镜》公开课教案 (1)

合集下载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凸透镜》精品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凸透镜》精品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凸透镜》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学生通过对凸透镜的研究,进行定理观测,初步认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学习测量它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3、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是怎样成像的。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现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特点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准备: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玻璃瓶、透明玻璃碟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们,你们爱玩吗?在生活中你们玩过放大镜吗?那对放大镜有哪些认识呢?给同学们介绍介绍好吗?生纷纷举手说他们了解的放大镜。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放大聚光成像的特点。

二、展示新课活动一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那想不想验证一下呢?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我知道同学们都想验证一下,那我们开始实验吧!1、制定方案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材料袋中提供的材料进行验证。

如果是晴天,做验证凸透镜具有聚光作用时可以在室外,如果是阴天就利用实验材料。

2、实施探究在做实验室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在放大和聚光是否一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凸透镜的放大和聚光作用。

活动二导入:孩子们,刚才你们对发现的放大和聚光作用进行了验证,那你们想不想验证成像作用呢?进入活动.1、提出问题①凸透镜成像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②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2、制定方案各小组商量制定方案,进行分工。

3、实施探究①记录做法,产生的问题、疑惑和发现。

②注意安全。

4、展示交流①学生交流探究发现②部分小组可能实验效果不明显,找出原因,并再次进行试验。

5、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拓展延伸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凸透镜的认识和老师准备的材料,制作凸透镜,先制作,再进行比赛,并对自己制作的凸透镜进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做的实验。

小学科学25《凸透镜》教案

小学科学25《凸透镜》教案

小学科学25《凸透镜》教案凸透镜教案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眼镜、电子设备和光学仪器等等。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授凸透镜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授凸透镜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光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规律;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2. 小黑板或白板和笔;3. 凸透镜实验装置、灯泡、光屏等实验材料;4. 学生的实验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入凸透镜的概念。

将一个凸透镜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看到通过凸透镜可以使物体看起来变大。

随后,提问学生凸透镜对光的传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光经过凸透镜会发生什么变化。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凸透镜的定义和特性,以及光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规律,并示意图解说明。

3. 实验演示(20分钟):使用凸透镜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演示。

将凸透镜装置放在黑板前方,通过调整灯泡和光屏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灯泡的成像大小和位置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成像的规律,并帮助他们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4. 讨论与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提问学生在实验中,灯泡放在什么位置时,成像会变大?当灯泡的距离改变时,成像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进行总结。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布置几道与凸透镜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凸透镜的理解。

6.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拓展凸透镜的应用领域,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引导: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讲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白色纸板、光具座等,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小组讨论: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如何判断成像的特点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请学生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十分钟的小组讨论。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数前后的成像情况。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为:(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变化规律;(2)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调节光屏的位置,多测几组,记录数据;(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记录数据。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设计1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设计1

《凸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找出放大镜在生活中一些用途;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2.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其成像规律。

二、活动准备:凸度大小不一的凸透镜2片,实验用手持放大镜1只,支架1个,纸屏1张,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以上材料为每组学生材料)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放大镜聚光的作用)(二)初步研究放大镜1.师生交流放大镜种类2.学生观察放大镜,看看有什么发现?全班交流,“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板书课题:凸透镜)3.认识凸透镜的结构(三)探究凸透镜的作用1.小组交流凸透镜的作用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板书:放大聚光)(在交流中提示学生使用凸透镜的注意事项)3.你能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吗?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生:注意不要让火烧着衣服。

生:实验完后要填写实验记录。

生:要先制定好实验方案。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开始实验。

生:(1)将蜡烛和纸屏固定在桌子的两端。

(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烛焰、凸透镜、纸屏在同一高度。

(3)左右慢慢移动凸透镜,直到纸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像。

师:谁能语言来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现象?生: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4.5凸透镜成像-教案(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4.5凸透镜成像-教案(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会找凸透镜的焦点,并测焦距。

4、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会作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区别,以及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凸透镜、凹透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给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摸摸镜子的厚度是否相同,指导学生观察桌上的两个透镜,让学生找出两个透镜形状上的不同点。

(二)新授:一、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二、给出基本概念: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 表示。

提问:一个凸透镜有几个焦点?2、光心:凸透镜的中心为光心,用O表示。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主光轴4、主光轴:两焦点的连线是主光轴。

如图中的AB即为主光轴,主光轴用虚线表示。

让学生观看视频实验,带领学生找焦点测焦距,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透镜的作用:让学生看视频,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得出结论:1、凸透镜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四、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光路图。

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3、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五、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小学科学《凸透镜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凸透镜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成功中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凸透镜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
自己探究的问题;能通过观察、试验,探究到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能用简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
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2、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
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
点,了解凸透镜的作
用。
方法解读
教学资源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环节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
2.多媒体课件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各式各样的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玻璃瓶、塑料瓶、废旧
灯泡、玩具激光灯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凸透镜》教学设计
执教者指导教师
解读理念
学情分析
凸透镜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的特点:好奇、好动,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浓,但不能持久,因此,需要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

小学科学《凸透镜》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凸透镜》优秀教案

【课题】:凸透镜【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 能针对凸透镜聚光、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借助器材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明确“观察现象--大胆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总结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2. 在凸透镜作用探究活动中,学会友善地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观点,安静地倾听别人发言,实验中及时记录,实验后有序整理实验材料。

3、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在生活中借助凸透镜的作用解释或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研讨凸透镜聚光和成像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动手之前的思考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透过凸透镜的光行进路线的猜想、验证和分析,体验科学研究的特定过程。

【教学准备】冰块磨成的凸透镜,各式各样的玻璃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凸凹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玻璃瓶、塑料瓶、废旧灯泡、玩具激光灯、熏香、望远镜,照相机,提示卡,研究记录单,以及凸透镜应用的图片和塑料瓶自制放大镜取火等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动画故事:一位野外探险者在冰天雪地里迷路,需要取暖煮食,能找到木材却没有火源。

他捞上一块冰,准备打磨打磨,借助冰来取火。

教师引导思考:他要把冰打磨成什么形状?学生小组思考、讨论。

学生说出:将冰磨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形状,就像我们用的放大镜一样,可以聚光取火。

师适时展示用冰磨制好的凸透镜,画出凸透镜的形状并板书课题《凸透镜》教师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玻璃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凸凹透镜)【设计意图:开篇动画故事导入,情景生动,吸引学生一起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凸透镜的“凸”“透”特点。

针对很多学生喜欢玩凸透镜的放大、聚光游戏却不深究的现状,强调冰块的形状,学生明白凸透镜的名称源于镜片的特点,同时激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小组学习探究新知活动一:凸透镜的问题探究分类老师提示:关于凸透镜,你有哪些问题想研究?预设1:学生提出各种与凸透镜相关的问题。

1.让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我想研究凸透镜的哪些秘密学生提问:凸透镜为什么能放大字?凸透镜为什么能点燃火柴?凸透镜是怎么做出来的?凸透镜是谁发明的?凸透镜都有什么用处?现场回答。

小学科学《凸透镜》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凸透镜》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凸透镜学习目标:1、掌握凸透镜放大、聚光、使物体成像的特点,并会使用凸透镜。

2、培养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 知道凸透镜放大、聚光、使物体成像的作用,会简单使用凸透镜。

学习难点: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

教具准备:放大镜、手电筒、蜡烛、火柴、成像屏、支架、多媒体课件、凸透镜成像实验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大声朗读一下:生: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

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

奶奶用到它,做出针线活人人夸。

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师:同学们能猜到谜底吗?生:放大镜。

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放大镜。

二、观察放大镜1.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放大镜,讨论放大镜的结构。

2.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件图片标示。

小结:放大镜分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

图片展示不同外形的放大镜,寻找它们的异同点:(学生边说,教师边引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不同:形状各异相同:镜片都是中间厚、边缘薄从而明确凸透镜的概念: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三、凸透镜的作用。

每个小组都有放大镜、蜡烛、火柴、成像屏、支架、手电筒等器材。

1、教师分组介绍实验器材,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并找一名学生朗读:(1)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2) 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3) 注意安全,小心蜡烛烫伤。

实验完成后,及时灭掉蜡烛。

(4) 不要直视手电筒光源。

2、各小组玩放大镜,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束,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实验情况。

4、教师展示凸透镜成像实验微课,讲解这一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发现。

5、教师课件展示实验记录单,总结3 组实验过程及发现。

小结: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四、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既然凸透镜有这么多的功能,那么它在生活中肯定有广泛的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凸透镜?(学生说一说。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a. 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凸透镜的分类:双凸透镜和凸面镜;c.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b. 物高和像高的关系;c.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a. 绘制光线追迹图;b.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形状;-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双凸透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和区别;- 讲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Step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分钟)- 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即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高和像高的关系、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Step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20分钟)- 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教学如何绘制凸透镜的光线追迹图;-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 点评练习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供额外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问和回答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正确的回答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凸透镜实物或图片;- 包含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练习题。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并提交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等。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

2. 掌握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会聚光线、成实像等。

3. 学会使用凸透镜进行简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凸透镜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作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凸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等。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3. 教学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凸透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透镜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凸透镜。

2. 探究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凸透镜,发现它的中间比边缘厚,两边呈弯曲状。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凸透镜,感受其形状特点。

3. 学习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发现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教师讲解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4. 凸透镜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的作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的原理?如何设计一个凸透镜实验?7. 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凸透镜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的练习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公开课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公开课教案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做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光路图.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教学准备:透镜一组、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以前见过放大镜吧,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透明的镜子,我们叫它们透镜。

二、进入新课[探究活动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1.[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学生回答,两个不一样,一个中间厚,一个中间薄。

课件展示:通过你们比较,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这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用这个符号表示凸透镜) (用这个符号表示凹透镜)2.再看图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探究活动(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师]同学们,现在我用手电筒照着一个凸透镜,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生]有亮点.[师]那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呢?[生]亮点是光会聚的.手电筒的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师]这说明了什么呢?手电筒发出的光本来是怎样的?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生]凸透镜能够会聚光[师]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画出会聚光路图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fF凸透镜后会聚的一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

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凸面镜》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能从“这是什么”、“为何会这样”等角度对凸面镜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能经过察看、实验、研究凸面镜的特色和作用;能用简单的器械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能与别人互换建议,懂得沟通与商讨能够引起新的问题和想法。

2、喜爱研究和发现四周事物中的神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与沟通,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良生活。

3、知道凸面镜的基本构造、特色,认识凸面镜成像的作用及其成像规律。

教课准备: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激光灯、透明的玻璃瓶(带瓶盖)、透镜图片等教课过程:(一)导课教师讲故事:一批旅游家在海上航行,碰到了暴风暴雨,把船吹到了一座孤岛上,当时是冬季,他们短吃少穿,又没有取火工具。

有一个人想了一个方法:用刀子割下一块冰块,把它削成中间厚、边沿薄的形状,并把表面磨光,把易燃物放在大冰块下边,几分钟后,易燃物着了起来,用冰取火成功了。

师:哪个同学知道,这个旅游家是依据什么道理点燃易燃物的?生:利用放大镜聚光作用。

(二)展开研究活动1、察看放大镜的构成部分出示放大镜师:认真察看,放大镜是有几部分构成的?1/3生察看报告,师板书师:像放大镜这样,中间厚、边沿薄的透明镜片就叫凸面镜,板书课题2、研究凸面镜的作用师:方才我们认识了凸面镜,同学们想玩吗?(想)以小组为单位来玩凸面镜,记着你们是如何玩的?有什么发现?生小组察看,沟通报告1)放大作用2)聚光作用让学生解说导课故事的科学道理3)成像作用4)能让光芒发生偏折3、研究凸面镜的成像规律1)师:小组想方法,让蜡烛火焰的像体此刻纸屏上。

生小组内沟通设计方案。

2)找一个小组上讲台边做边报告。

要点:三者在一条直线上,高度同样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发现倒立放大的像师:有不一样发现的吗?生:我们组发现倒立减小的像3)师:怎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什么状况下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在什么状况下会出现倒立减小的像?生猜想,报告沟通。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凸面镜》讲课方案西关中心小学杜冰【讲课目标】1、掌握凸面镜放大、聚光、使物体成像的特色,并会使用凸面镜。

2、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面镜成像的实验;概括概括能力——经过频频实验,概括凸面镜成像大小的规律。

3、经过实验和制作,培育学生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经过研究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

【讲课重难点】凸面镜成像的规律【讲课准备】1、分组实验资料:光学实验盒(凸面镜、纸屏、蜡烛、火柴等)放大镜,滴管,盛水的玻璃杯2、课件:凸面镜光学表示图、成像表示图【讲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导入:同学们,老师今日特意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出示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

老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老奶奶用到它,做的针线活人人夸;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学生自由猜谜。

教师依据实质状况随机指引,揭示谜底是老花镜,此后指出老花镜实质上是凸面镜。

引入今日的课题《凸面镜》。

二、师生互动研究新知(一)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近接触,认识凸面镜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放大镜(师出示一个放大镜)。

请大家认真观察或用手摸一摸,看它在外形上有哪些特色?我们比一比看一看谁观察得认真。

1、学生分组观察:(教师随机指导)(此观察活动大体需要3— 4 分钟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一同学都认真观察一遍,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2、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描述自己所观察的放大镜。

3、学生分小组报告观察结果小结:经过方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放大镜固然有的中间厚一些,有的薄一些,实验用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构成,但它们的共同特色是:边沿薄,中间厚,镜片透明。

人们依据放大镜这一特色,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凸面镜。

(板:凸面镜)我们把中间厚、边沿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面镜。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面镜的知识。

(二)亲自体验,分组研究凸面镜的作用同学们从前玩过放大镜和激光灯吗?那你必定有好多弄法!你想如何玩?会有什么发现?每一个小组商议一个玩的方案,在做好简单的分工,玩的过程要及时记录产生的问题、诱惑和自己的发现。

透镜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透镜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4)知道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对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透镜的虚焦点,可略讲.教法建议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教学设计示例一、难点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来进行分析.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生活动设计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5.凸透镜》word教案 (1)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5.凸透镜》word教案 (1)

凸透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2. 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问题”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师:同学们都喜欢喜羊羊吗?同学们知道,喜羊羊虽然聪明,可是也很调皮。

一天,他伙同沸羊羊、懒洋洋将慢羊羊村长的眼镜给偷走了,以为这样慢羊羊村长就不能看书、没法给他们布置作业了。

慢羊羊村长可是一位智者啊,当然有办法应付这点小事了。

他找了一件法宝来看书。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师:咱一块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吧!(PPT:放大镜)师:原来是放大镜啊。

慢羊羊村长用放大镜看书一样看的很清楚。

他看见外面阳光很温暖,就想拿着放大镜出去看书。

然后,他就搬了把躺椅,躺在上面,在太阳光下,舒舒服服的用放大镜看书。

可是,一会儿后,书面上突然冒烟了,紧接着着火了,吓得慢羊羊丢下书,跳下躺椅就跑了,速度可一点儿也不像平时的呢!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相信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之后,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新授:(一)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师:老师将慢羊羊村长的放大镜带到课堂上来了,想近距离的认识它吗?有一个条件: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外形特点,能做到吗?快去1号材料袋中,只将放大镜取出来,仔细观察观察它吧。

学生分组观察放大镜师:谁来说一说放大镜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答出:放大镜由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镜片的特点是边缘薄、中间厚、透明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放大镜: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镜片特点:边缘薄、中间厚、透明师:人们根据放大镜镜片边缘薄、中间厚、透明的特点,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凸透镜。

(课件同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

课件同步:凸透镜板书课题:凸透镜(二)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1、放大、聚光作用师:大家以前都玩过凸透镜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集合一下小组的智慧,一起玩一下凸透镜。

《凸透镜》优秀教案

《凸透镜》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研讨过程:
制照相机”中的凸透镜拿掉后,又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后的发现。

学生汇报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用自制照相机“照”出来的同学的像是倒着的,把凸透镜拿掉后纸屏上没有同学的像了。

4.小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板书:成像)
凸透镜的位置
成像的特点
在纸屏上画出成的像
语言描述
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纸屏上会出现。

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纸屏上会出现。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的同时,应把实验中学生的实验记录作为指导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中的有效信息,以便交流,为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

4.学生汇报交流。

(1)各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学生记录表中的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老师的演示实验,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

(2)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教师课件出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教师小结:通过探究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且凸透镜必须在蜡烛和纸屏之间,这样才能在纸屏上成倒立的像。

六、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谈话: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
让学生说后,教师展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影片,并让学生解释其中运用了凸透镜的哪种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凸透镜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
的问题;
✧能通过观察\试验,探究到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能与他人交换意见,懂得交流与探讨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所学到
的知识改善生活。

知识目标:
✧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平面镜片
✧一号信封:凸透镜片
✧二号信封:放大镜零件
✧实验盒:凸透镜、蜡烛、黑屏、火柴、小碟
✧制作盘:试管、塑料杯、量筒、滴管、针管、塑料筒、一瓶水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朋友登场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出示玻璃)这位老朋友,就在你的桌上,谁来说说它的特点? [学生描述对玻璃片的原先经验:透明的、平的、圆的]
1、了解凸透镜的外形特征:
1)想认识新朋友吗?有个条件,观察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外形的不同点,行吗?快去一号信封里把它“请”出来吧。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
4)原来它们都是透明的啊![板书:透明透]
这位新朋友的外形还有边缘薄,中间厚/或是中间鼓/凸出来的特点,这一点也记录下来。

[板书:边缘薄中间厚凸]
5)你在生活中还曾见过这位新朋友吗?
[放大镜、老花镜、远视镜、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后三者为多个透镜组合的效果] [如果有的学生谈到近视镜:那么请学生观察一下,说说看,它的外形特征,有的学生会谈到近视镜片是边缘厚、中间薄,有的学生也许会谈到厚薄差不多。

小结:近视镜的边缘的厚薄程度与度数是有关系的。

]
6)小结:像这种边缘薄,中间厚的镜片,我们叫它“凸透镜”。

(板书“镜”)。

【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这一类镜片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镜片统称凸透镜。


2、认识放大镜的构造:
1)但是单独拿着镜片观察很不方便,让我们来组装一个放大镜好吗?去用2号信封里把零件找出来,比比哪组动作快。

2)[学生组装放大镜]
3)谁来谈谈放大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的?[镜片:凸透镜、镜框、镜柄]
小结:有了这样的构造会使我们的观察方便多了。

【使学生明确为了观察方便,凸透镜往往需要配合其它零件共同组成观察工具,而且根据需要镜片的数量还会有变化,渗透合作意识。


1、利用放大镜观察:
1)让我们用这把凸透镜,研究一下它能做些什么吧!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板书:成像:放大倒立聚集光线
正立(副板书)
模糊(副板书) ]
4)小结:刚才同学们是用凸透镜直接去观察,今天我们还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

2、激光灯演示凸透镜对光线折射的作用:
1)演示实验:仔细观察它还会帮助你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作用呢!(出示激光灯),这位神秘嘉宾就是(出示:激光灯)它给大家带来了个魔术,谁愿意来做它的小助手?
(找一位同学帮忙,让上来的学生在纸屏背面打出光斑,对着学生说;“)手不动,让这个点打在纸上的小点。

仔细看好了,变,看清楚了吗?再来一次。

变!
[这样凸透镜移动到激光灯前面的时候,纸屏上的光斑就会发生位置上的变化即折射现象。

]
【魔术的方式是为了吸引孩子们观察的注意力,解蜜的过程是在考验观察及分析能力。

】2)学生汇报:这个凸透镜使光线发生了折射。

或是光斑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即凸透镜改变了光线的传播方向。

【通过几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光在穿过凸透镜镜片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凸透镜具有聚集光线、使物体成像等作用。


3、初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1)看来,这位凸透镜朋友还真不简单!不过它有些不服,就是不相信大家有这么聪明,嘉宾不是,我也有!你相信吗?快拿出桌子里的实验看看凸透镜请来了谁?看完坐好(蜡烛和黑屏)
2)凸透镜说:“谁能利用我使烛光的像成在黑屏上?清晰行吗?放大、缩小、倒立呢?将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欢迎有更多的发现,究竟你们够不够聪明,一会便知。

【在探究的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对探究进行设计:想探究什么?按照怎样的思路探究?
凸透镜自述的方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兴奋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在实验中适时地针对每组的不同问题进行适时地指导。


4)学生汇报:
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黑屏中间,我们发现,它的像可以呈现在黑屏上。

最清晰时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跟凸透镜与黑屏之间的距离比:
(薄的镜片)1:1 例:1—20—40
(厚的镜片)1:5 例:1— 7—42
把凸透镜放的太近和太远都看的模糊。

凸透镜越厚这两段距离之间的差异就越明显。

……
小结:原来,凸透镜光源、屏的位置还有它的厚度与成像效果有很这么密切的关系呀。

探究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记录。

【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凸透镜所成的像是与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之间的位置有关或者认识到镜片厚度对聚集光线和物体放大的影响规律就可以了。


四)自制凸透镜:
1、这么神奇的凸透镜你想亲手来做个吗?如果你选择这个研究主题,可以上来取一些材料
试试看,桌上的玻璃片能不能做成凸透镜呢?
2、当然你也可以尝试一下能不能让刚才倒立的像正起来呢?
3、学生制作或尝试。

4、小组汇报:谁能来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在刚才的实验基础上,我再加入一个凸透镜,像就正起来了,像中的火焰就向上了。

)(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就有凸透镜的效果了。


(在圆柱的瓶子里注入水,也有了凸透镜的效果了。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制作的热情,也能在相互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对自己的制作进行改进,使之更有创意、更方便实用。

总之,本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课后,去你的生活中找找看凸透镜还藏在哪里?有没有其它物体可以用来制作它了,好吗?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