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第17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学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①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学法点睛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巧记速记史观史论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又要看到它蕴含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2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
栏 序目 顺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经济政策
规范答
题
高考体
热点考
向
验
史料研
课时作
习
业
● 请 点 击 相 关 内 容
返回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史料研习
古代商业发展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山西巡抚刘与义 第一步:粗读 向雍正皇帝上奏折说道: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 材料一反映 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 出社会上重商 多入贸易一途。”雍正皇 风气日渐浓重, 帝看到山西巡抚的奏章后, 商人地位有所 批注了这样一段话:“山 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 提高 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 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1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栏目导
史料研习
古代商业发展
[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 第一步:粗 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 读 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 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 材料二反 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 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映出清政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府厉行抑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 商和“海 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 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 禁”政策 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 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古代商业发展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山西巡抚刘与 义向雍正皇帝上奏折说道: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 于重名。①子弟之俊秀者, 多入贸易一途。”雍正皇 帝看到山西巡抚的奏章后, 批注了这样一段话:“山 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 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 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学案17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的发展与繁荣(1)商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兴起。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________”。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_________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发展艰难(1)统治者多推行__________政策。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和________的限制,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发展(1)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的开通。
(2)发展的表现:除都市商业外,__________贸易,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时期,商业繁荣(1)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2)元朝:交通发达,___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商业受压制,城镇商业依然繁荣(1)棉花、茶叶、甘蔗等________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________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______和______。
安徽历史: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主。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1 宋代以前⎩⎪⎨⎪⎧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官府设市令或 对 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②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 。
(2)宋代时⎩⎪⎨⎪⎧①城市中 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 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 官府的直接监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6·滨州月考]《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答案 D解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A错误;“草市”形成是在南北朝时期,故B错误;邸店出现是在唐代,故C错误;材料反映当时商业活动繁华的景象,故D正确。
2.[2015·兰州一中期中]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答案 A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说明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3.[2015·北京市海淀区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
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答案 C解析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
4.[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7课时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了解古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知道主要商业城市兴盛与著名商帮的概况,分析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政策及其影响。
(1)古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市”是专供贸易的场所。
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坊)严格分开,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市分散在城中,也有的在交通枢纽地区。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广州、扬州、成都、泉州等一批南方城市日益繁荣,扬州、成都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明清“商帮”: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他们都以经营盐业起家,财力雄厚,经营范围、活动范围都很广泛,甚至走出国门。
商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最后阶段。
其活动促进了工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城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但是,明清的商帮,积累起巨额资本后,又多用于购置土地,因而就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走向衰落。
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 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②宋朝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草市”更 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旧 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①基本特点: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 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
②瓦解 a.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 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b.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 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c.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d.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 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 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 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 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②抑制土地兼并 a.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b.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 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c.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 阻止土地兼并。
2.“重农抑商” (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主要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 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 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 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 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课件是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文稿演示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 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 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 直接经营,这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 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 (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改革币制, 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 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商 123...业都柜商发市坊旅展与、往迅农飞来速村钱频:集 、 繁市邸(的店广发问州展世、;;市舶使)。ABC...农大国业运家、河统手开一工通,业社的会发稳展定
一、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商业发展的历程
空前繁荣(革命):
A.商业环境相对宽
1.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松;
2.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出现;
B.交通发达;
3.市的空前繁荣(时空、监管、名镇) C.陆上丝绸之路不
史料探究
据所学和以下材料总结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
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
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
4.海外贸易繁荣,商税收入大增; 通,造船业发达。
5.大都成国际商业大都会,
外贸港口泉州成世界第一大港。
商业持续繁荣,对外贸易萎缩: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商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Ⅰ,27)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2.(2017·课标全国Ⅱ,24)春秋战国之际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3.(2017·课标全国Ⅱ,26)唐朝时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4.(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朝前期对商品发展的影响6.(2014·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7.(2013·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材补充『历史概念』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其中青藏线兴于唐朝,发展较早。
『史论观点』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补充『历史概念』1.朝贡贸易:主要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
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名师导语』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尤其是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市与坊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包括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及影响,属于高频考点。
从考查方式来看,一直寻求创新突破,或采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多种材料创设情境,或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社会热点话题,并从历史视角审视热点话题。
知识点一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________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_______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________势力最强。
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知识点二“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________”。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配套课件 人民版
结束(jiéshù)放映
史 料 研 习 古代商业发展
材料三 (乾隆时人(shírén)说) 近日富商巨贾,抉其重资, 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 百顷。
——李文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近代 农业史资料》
[读史三步曲]
第一步:粗读 材料三反映出商 人赚钱(zuàn qián)后,大多 会购买田地
史证 史料描写(miáoxiě)的是夜市的情形,表明唐代夜市
的繁荣
返回导航页 第十四页,共43页。
结束(jiéshù)放映
史论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3、宋代商业的发展
[史料]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 (jūmín)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 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 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 吃茶于彼。
返回导航页 第八页,共43页。
结束放映
3、易误辨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 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dǎozhì)中国固步自 封。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闭关锁国”不等同于“海禁”。前者是限 制海外贸易,后者是禁绝中国人海外贸易和限 制外商贸易。
——《汉书·食货志》
史证 史料反映(fǎnyìng)了官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涌现出众多 商业城市。汉代的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政府设置市场管
理商业活动 。
返回导航页
第十三页,共43页。
结束(jiéshù)放映
史论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2、唐代夜市的繁荣 [史料]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qǐ luó)。” ——唐·杜荀鹤的诗句
专题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学案)-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技巧 Word版含解析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热点题型一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例1、(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4)4.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6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2.从商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命题。
不同时期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理念、社会主流思想、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商业发展对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影响尤为重要。
解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史实分析。
【举一反三】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热点题型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征例2、(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时空观念。
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必备精品】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习目标]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对商品价格和交易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2.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
3.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此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1)乡村集市“草市”的作用十分明显,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夜市”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表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5.宋代(1)“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1.战国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1)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2)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下”。
(3)江南地区的杭州、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的商业繁荣最有代表性。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名镇。
[合作探究·攻重难]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史记》(1)根据史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史料解读] 注意关键语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鸟之发”“犹……是也”进行分析理解。
【提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史料二]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2)根据史料二,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新】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教程讲义
第八单元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巧学识记商业的发展【点题训练1】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考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市与⑤________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⑥________”也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
(4)唐朝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⑦________”的说法。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点题训练2】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如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巧学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考点三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⑨_______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1)战国:⑩____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⑪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⑫_____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⑬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巧学识记商业的发展【点题训练1】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考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市与⑤________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⑥________”也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
(4)唐朝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⑦________”的说法。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点题训练2】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如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巧学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考点三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⑨_______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1)战国:⑩____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⑪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⑫_____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⑬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考点四 “海禁”与“闭关锁国”,(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⑮________,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点题训练3】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巧学识记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要点一全面认识古代商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的影响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有何阶段性特征,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产生私商,整齐划一、逐渐繁荣、经济功能不强自由繁荣,国内商路丝绸之路,重视鼓励“重农抑商”全面控制中唐后有所松动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市镇,经济功能为主,清朝只保留广州十三行,抑商锁国【典例训练1】宋太宗浮化二年诏:“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 材料反映出宋代( )A.商业政策比较宽松 B.设有专职征税官员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地方官员与民争利要点二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的长期的经济政策,什么是重农抑商,历代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前期起着积极的作用,后期则起着阻碍作用。
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商业的发展。
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农民又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重农”。
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抑商”。
2.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
(5)商品交换不发达,经营店铺、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更有保障。
(6)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3.影响:(1)积极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①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明清时期,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
③抑商的结果是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典例训练2】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
”“三官贫,必削。
”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要点三全面认识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
②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
③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④主观原因: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2.评价:①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典例训练3】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交往 D.禁止海外贸易史料研读通向成功的试金石地图探史——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的例证图一唐朝的长安城布局图二北宋的东京城布局抓住图说“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再结合图右侧的文字以及图示进行说明。
根据图一、二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理念?图二与图一相比,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的古代商业1.《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2.著名学者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提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这表明明清时期晋商徽商( )A.重视道德操守看淡商业利润B.商业资本成为经济运行主流模式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D.缺乏制度的保障而导致发展困难考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
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考点四“重农抑商”政策4.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5.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考点五“海禁”与“闭关锁国”6.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7.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
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凑”,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
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
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材料二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
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