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智慧书_《孙子兵法》——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兵家圣典——
我推荐的一本好书——《孙子兵法》
我推荐的一本好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
最著名的兵书之一。
它由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孙武(孙子)所著,
被誉为兵学的经典之作。
本书主要论述了战争的原则、策略和战术,对于理解战争的艺术和军事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以其精辟的理论和独到的见解闻名于世。
它主要
围绕着战争中的重要原则,如兵法、战略、情报、军事组织等展开
阐述。
孙子在书中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计划和
战略来获取胜利。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如“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兵不厌诈”、“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这些思想对于战争的策划和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读者。
对于军事从业者来说,
它是一本必读的经典著作,能够让他们深入了解战争的本质和原则。
对于管理者和企业家来说,这本书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为它
涉及了战争中的策略和计划,这些可以应用于商业竞争和组织管理中。
此外,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也是一部值得阅读的经典,
因为它充满了智慧和思考,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思考。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本经典的兵书,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无论是对于军事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来说,它都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著作。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提高我们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因此,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细读《孙子兵法》
细读《孙子兵法》大家好,我是小段《孙子兵法》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也被称之为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影响最深最大的兵书,几乎在每一场战役都得到巧妙地运用。
不仅中国,世界上也有许多军事家对《孙子兵法》崇拜得五体投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今天我们来细谈《孙子兵法》中的精华!一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最头等的大事,将会关系到军士百姓的生与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与亡,不能不认真周密地考察、分析和思考。
二是'兵贵胜,不贵久'。
意思是战争最可贵的是速战速决,最不可取的是日以夜继地鏖战。
三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对国家有利益的才出兵,不利国家的就要停止行动。
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能够打的要装做不能打;想要打的装做不要打。
要向近处,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做要向近处。
给敌人以小恩小惠,去那引诱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微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五是'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意思是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能够打的要装做不能打;想要打的装做不要打。
要向近处,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做要向近处。
给敌人以小恩小惠,去那引诱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微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这五点可谓是囊括的世间智慧结晶。
只有领会这5句话的精髓,你就能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迎刃而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孙子兵法》的第一选择永远都是不战,为什么呢,因为战争不如和平来的让人舒服呀。
当然接受失败很多人都做不到,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搞定的,有时候,我们只能接受失败,但接受失败有什么价值呢?价值就是可以斩断所有错误的源泉。
千年智慧书_前言
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是《智慧书》,二是《孙子兵法》,三就是《君王论》。
这一结论已在欧洲得到人们的确认。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发现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进步,人类的智力也随之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但是很不幸,恶也会水涨船高地发展成为一种更精致、更狡诈的力量。
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善战胜恶的困难。
然而,人类就没有得救的希望了吗?不!《智慧书》的作者格拉西安就试图以揭破恶的这种种巧妙伪装并施以适当打击的办法来保障普通人的生活。
透过他那些层见叠出的妙语箴言,我们感到,生活并不像某些悲观主义者所断言的那样没有任何希望,实际上,格拉西安暗示,只要人们学会了某些必要的生活技巧,就有可能为自己找到战胜困难与邪恶从而获得幸福的道路。
有人也许希望格拉西安会就《智慧书》这个题目写出煌煌巨著,因为这是一个人们永远挖掘不尽的主题。
但是,我却宁愿格拉西安写得更短些。
我们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事情可以用最简练的语言来陈述清楚,这就是无异于延长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人们能学会用最少的语言给予别人最多的思想,那么,人生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呀。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据说拿破仑战败后还曾为没有早日得到此书而后悔。
虽然是一本兵书,但它本身却是高尚的。
《孙子兵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阻止人类战争,使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不至于无谓地丧生。
《孙子兵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无情地毁灭对手,而是为了救人。
因此,《孙子兵法》反复申言,战争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才是最好的用兵之法。
从人伦观点的角度来看,在三大奇书中,《孙子兵法》是品位最高的。
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奇在完全脱离伦理道德来独立研究权术。
这样一种价值取向,有可能使他不顾一切地撕破人类道貌岸然的表相,向我们揭示出人类心灵深处最卑鄙、最肮脏、最奸诈、最残忍的成分。
这本是他为了讨好君主而欲供奉给君主的治国妙方,却从别一方面画出了历代君王的最丑恶的灵魂。
浅谈对《孙子兵法》的认识
千年一书兵学圣典------论对《孙子兵法》的认识两千年前,兵家鼻祖孙武撰写了《孙子兵法》一书,开辟了东方兵学的历史,在两年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其不断影响并改变着世界,在世界军事史上大放异彩,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孙子兵法虽著于千年之前,但书中的战略及其思想却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在军事层面,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上,具有其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公认的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论述了战争观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初步认识到了战争本质,其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重大的意义。
譬如说,孙子认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公之法也。
”仔细品味这句话,然后仔细品味一下当下的世界政治格局,不难发现,美国的大国战略处处都透漏着这个思想。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优势在全球推行其霸权主义。
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将世界财富汇聚到美国,然后大力发展军事高科技,利用其雄厚财力打造了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其海军航母舰队控制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海上交通要道,凭借其导弹和全球数百个军事基地逐渐完成了其“十分钟打遍全球”的军事目标。
并因此在全球建立了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并因此不需要通过战争就可以在轻松在全球推行其政治计划,真正拥有了“不战而世界之兵”的能力。
作为我们中国,同样也在处处运用这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我国研制成功原子弹,核震慑基本上完全消除了敌人进犯我国领土的隐患,真正达到了具体于国门之外的目标,千里狼烟四海平。
其次,《孙子兵法》虽已成书千年,但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其不仅在军事方面有其无以撼动的地位,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也有其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新时代发展中,我们应努力学习,不断向其里边注入新的活力,继续将《孙子兵法》发扬光大,在世界上展现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华夏族,中国春秋时期吴国将领。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被后世誉为“兵圣”《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其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有“兵圣”的美誉。
《孙子兵法》共13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计篇火攻篇: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计篇: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作战篇作战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赏析
《孙子兵法》赏析------------------------------------------作者xxxx------------------------------------------日期xxxx《孙子兵法》赏析《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经典军事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被誉为“兵学圣典”,这部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
《孙子兵法》全书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地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其中《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
曹操评论此篇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险易、远近计于庙堂也。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计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从宏观上对政治军事等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行预测,其中的“慎战”思想是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子兵法》全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思想。
《作战篇》讲的是作战前的准备和筹划,并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其主要内容便是“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即作战物资由国家供应,生活物资由敌人供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国家的现有资源并减小对经济的损失。
“胜敌而益强”,在战争中不断扩充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兵贵胜,不贵久”也体现了孙子“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思想。
《谋攻篇》则进入了作战谋划阶段,讲用智谋克敌取胜。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子并不主张用战争解决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就绝不发动战争,这也与其“慎战”的思想相吻合。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出自于此篇,这也说明孙子所提出的谋略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孙子兵法》的高明之处,它不是单单强调谋略诡道,而是强调实力与谋略兼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明的计策,而忽视对自身硬实力的培养。
中国古代八大奇书!古人智慧精华
中国古代八大奇书!古人智慧精华1.《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孙子十三篇统称《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它文辞恢宏豁达,精辟新颖,内容精博深邃,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奉为“兵学圣典”。
2.《鬼谷子》《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
《鬼谷子》是一部充满谋略和智慧的奇书,也成为了历朝历代乃至各国政治权谋家的必备书。
而且,这本书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3.《菜根谭》《菜根谭》被誉为中国最传统、最有影响的三部为人处世的经典图书之首。
书中所表达的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
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文辞幽雅,对仗工整,现代人不可不看。
《菜根谭》以道德格言的形式揭示人性的善恶,教导人们如何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得到超脱。
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为人处世与生存谋略的经典著作。
4.《小窗幽记》《小窗幽记》《小窗幽记》被誉为中国最传统、最有影响的三部为人处世的经典图书之一。
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思想上,它与《菜根谭》相比都毫不逊色。
《小窗幽记》不但是世人生存的谋略书,也是一本悟书,悟透了世间真情,悟透了人生真谛。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于繁忙工作之余,信手开卷,随意阅读,不啻为心灵之安慰剂!5.《围炉夜话》《围炉夜话》《围炉夜话》被誉为中国最传统、最有影响的三部为人处世的经典图书之一。
《围炉夜话》主张“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的生存处世哲学,全书以箴言警句构成。
讲述了为人处世、行动观事的策略——使人在这个世界上功成名就且臻于完美的策略。
《围炉夜话》汇集了王永彬对世人生活、处世、修炼、友爱以及成功的谆谆教诲,是人生在世不可不读的处世经典。
6.《反经》《反经》中国历史上有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甚至懂生意经的商人,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资治通鉴》;一本是《反经》。
我国古代优秀的兵书第一部------《孙子兵法》
我国古代优秀的兵书第一部------《孙子兵法》我国古代优秀的兵书共计25部,本人逐一总结,欢迎探讨。
作者: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地位:《孙子兵法》我国现存的最早兵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内容: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
思想主张:1、《孙子兵法》要求对战争持慎重态度。
主张对敌对国家可能的进攻,必须做好准备,也就是对战争要有"有备无患"的思想。
书中还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这是《孙子兵法》的重要贡献。
2、《孙子兵法》很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治军思想,在于文武兼施、刑赏并重。
书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是科学的论断,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至今仍是真理。
3、《孙子兵法》在作战方针上,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责胜,不贵久"。
在作战形式上,主张在野外机动作战,把攻城看做下策。
要在野外机动作战中消灭敌人,就要善于调动敌人。
在作战指导原则上,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欢迎指导!。
《孙子兵法》简介及原文
《孙子兵法》简介及原文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共十三篇,六千字左右。
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世界,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原文: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孙子兵法智慧战略的兵家经典(读后感)
孙子兵法智慧战略的兵家经典(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战略智慧的瑰宝。
通过阅读这本兵书,我深刻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战略,并在实际生活中获得了启示。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出了诸多关于战争与战略的原则,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智慧。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不论大小善恶,都应当积极采取行动。
无论事情看似微小还是不良,我们都不应退缩或对其视而不见。
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无论是工作中的决策,还是生活中的选择,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
只有积极主动,才能在困境中寻找突破的机会。
此外,《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战争之前充分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
孙子指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和敌人的强弱之处。
同样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知彼知己”。
只有深入了解对方,仔细分析形势,才能制定出合适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这个原则对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读书过程中,我还发现《孙子兵法》中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孙子说:“凡将之法,虽有智肆,不能诛斩”。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实现共同目标时,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团队的支持和协作,即使个人再有才华,也难以获得胜利。
正如孙子指出的,智慧之士诚然重要,但其个人能力无法取代集体智慧的力量。
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团队项目,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与相互信任。
读完《孙子兵法》后,我深感这是一部集智慧、经验和战略于一体的兵家经典。
孙子的智慧战略不仅适用于战争,更可以推广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战略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困境、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读《孙子兵法》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
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战略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我们才能在面临挑战时游刃有余,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孙子兵法》的相关知识点
《孙子兵法》的相关知识点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经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军事著作之一,被誉为“兵学圣典”。
以下是《孙子兵法》的相关知识点:
1. 作者:《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将领
和军事家。
2. 内容:《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
火攻篇和用间篇。
3. 核心思想:《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
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它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慎重
对待,要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4. 战略思想:《孙子兵法》提出了许多战略思想,如“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逸待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
5. 影响:《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对世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
传播于世界各地,被许多国家的军事家所借鉴和运用。
《孙子兵法》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军事著作,它的思想和战略对今天的军事、商业和个人生活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兵学圣典,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一。
它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兵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部书以其深刻的战争哲学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学著作之一。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原则和策略,这些原则和策略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现代战争。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原则和策略,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原则。
孙武认为,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另外,《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的战略原则。
孙武认为,只有在敌人疲惫或者不备的时候,才能够发动进攻,才能够取得胜利。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手的疏漏。
只有在对手不备的时候,才能够取得胜利。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策略和战术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比如孙武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等战略原则,这些原则告诉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只有善于抓住时机,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和战争智慧,也包含了许多关于生活的智慧。
这部书告诉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只有善于抓住时机,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读完《孙子兵法》,我深有感触。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著作,也是一部关于生活的智慧之书。
它告诉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只有善于抓住时机,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这些原则和策略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原文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原文查看全部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后世影响《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
《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孙子兵法》后世影响《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武。
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介绍
2019/12/16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10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 2.不战而屈人之兵 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先胜而后求战
2019/12/16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11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1.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
孙子兵法 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 》《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 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
《孙子兵法》是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 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 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祖籍齐国乐安。
“兵学经典”
孙 子
“世界第一兵书”
兵
“百世兵家之师”
法 》
“东方兵学的鼻祖”
在 日
本
7
二、《孙子兵法Biblioteka 的影响第一个用欧洲文字翻译《孙子 兵法》的是曾在中国居住了43年的法 国神父阿米奥(中文名为王若瑟), 他把《孙子十三篇》等中国兵书翻译 成法文,以《中国军事艺术》为书名 于1772年出版。
8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
2019/12/16
国庆60周年大阅兵1964年10月中国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4
英国
北海 荷 兰
比 利 时
法国
巴黎
B A
C
2019/12/16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德 国
15
好书推荐之《孙子兵法》
好书推荐之《孙子兵法》春秋时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成书最早、内容最完备、学术价值最高的兵书,被后代成为“兵经”,宋时编《武经七书》,以此为首。
《孙子兵法》于唐代传到日本,现有日、法、俄、英、德、捷、越等文译本。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十三篇》,共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系统总结了春秋末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从选将、用兵、间谍到天时、地利等各方面都作了辩证的分析,提出“知彼知己”和“奇正之变”,从战略高度剖析了战争所寓含的政治意义、成败机枢,在战术角度也提出了若干战争指导原则,对后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往今来,《孙子兵法》已经远远超越当初的政治军事斗争领域范畴,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经营管理学、商业哲学和政坛权谋学等各个方面,赋予了更加广阔的时代特殊含义。
墨香斋藏书《孙子兵法》一书在中国古代军事政治集大成之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并例举中国历史上经典战例,极具欣赏价值、阅读价值、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孙氏世居齐国乐安。
孙武在春秋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以后某一年奔吴,为吴将,参予指挥了春秋末期吴国的争霸战争。
大致应为公元前506年的吴楚柏举之战,公元前484年的吴齐艾陵之战,以及公元前482年的黄池会盟。
这些都是吴王霸业中的得意之笔,震骇列国的大事,特别是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战争结构的变化和步战的趋向成熟,已成为中国军事史上划时代的著名大战。
但是,最受世人称道,也是使孙武最享盛名的却是他留下的《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影响深远,自西汉至今,二千余年来,中国的文人武士对其习诵不衰。
宋神宗熙宁年间,将《孙子兵法》颁定为《武经七书》之首,规定武学必读。
《孙子》在7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以后先后译成法、英、德、捷、俄等语种在世界各国传播,受到外国军事界的高度重视。
《孙子兵法》:这本“古代第一兵书”,给我们的9个心法
《孙子兵法》:这本“古代第一兵书”,给我们的9个心法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共读的这本书是《孙子兵法》。
说到“孙子兵法”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甚至很多人都可以说上几句,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国之大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等。
《孙子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前面我们解读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是一本书西方经典的军事著作,而我们的《孙子兵法》要比《战争论》早2300多年。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所著,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
也被称为《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
从战国以来,《孙子兵法》开始广为流传,是历代帝王将相必读经典,曾有无数人给这本书注释。
古代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近代的孙中山和毛主席都对《孙子兵法》给予过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评价《孙子兵法》说过:''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当下仍是科学真理''。
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曹操是第一个给《孙子兵法》注释的,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意思是说:我看了那么多兵书战策,孙子是最深刻的,但世人并不掌握他的思想本质,所以我写了注解”。
在曹操以后,历代共有200多家对《孙子兵法》作了注释,其中以宋本的《十一家注孙子》最为著名,这十一个注释家分别是: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
这些注释对于后人理解《孙子兵法》,推动《孙子兵法》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
《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后,又有欧洲各国的学者们把《孙子兵法》翻译成英文、荷兰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不同文字版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发扬光大。
孙子兵法的简介
孙子兵法的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籍之一,被誉为兵家经典,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主要介绍了战争的策略、战术和指挥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理论。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基本原则、作战的五种形态、用兵的七种情况、用间谍的十种方法、攻城略地的六种策略、军队的管理与训练等。
它的核心思想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了了解敌情、分析对手的优劣势和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的影响非常广泛,不仅被应用于军事领域,还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有所运用。
它被誉为“管理之经”、“经营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军事著作之一。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发现,如果把《孙子兵法》的智慧很好地运用于商场,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松下幸之助我一直在思考像孙子所说的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
——哈伦·厄尔曼《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又名《孙子》、《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孙武兵书》等。
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据说拿破仑战败后还曾为没有早日得到此书而后悔。
宋朝以后被列入了《武经七书》之首,在唐初传入日本,近代以来又传入欧美,翻译成多种文字。
此书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前后)的孙武所著,孙武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时,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国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青年时代,孙武因齐国“四姓之乱”而离开齐国,来到新兴的吴国,并结识了来自楚国的军事家伍子胥。
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竭力推荐下,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并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为吴国的将军。
此后,孙武辅佐吴王阖闾经国整军,为吴国的强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子兵法》从汉代开始一直认为是孙武所著,但宋朝以后,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此书有着明显的战国特征,是不是孙武所作值得怀疑。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北宋时期注释《孙子兵法》的名家梅尧臣。
南宋的叶适也推测《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其言得用于吴者,其徒夸大之说也”。
在梅、叶等人说法的影响下,后来又出现了不少怀疑之说,影响较大的是“孙膑所作说”,主要是近代的一些中国和日本学者,他们认为,汉代人所说的孙武不见于先秦古书,疑点很多,可能由孙膑的传说演化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关于《孙子》的成书年代和作者也有争论,通行的看法认为,《孙子兵法》是孙武草创,但最后整理成书的是孙膑。
《孙子》全书共十三篇。
《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土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
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安危,是国家存亡的根基,不可以不细致研究考察。
因此需从五个方面去审视敌我情况,结合双方谋略的比较,来加强敌我形势的认识: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制度。
政治,也就是要求上下同心,使他们能为君王出生入死,不惧怕危险。
天时,是指用兵时昼夜、寒暑、气候等等的变化。
地利,是指地势的高下,征途的远近,交战区域的广狭,攻守的优劣等。
将帅,是指领军作战的人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果断,治军严明。
制度,是指军队组织体制的完善,将吏管理和后备物资的掌管。
以上五个方面,领兵将帅都必须充分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取胜,不了解就不能取胜。
所以要对双方情况作充分地比较,知己知彼:了解双方君王谁更圣明?双方将帅谁更能干?所占天时地利谁更优越?制度法令谁执行得更严明?士兵卒吏谁更训练有素?奖惩赏罚谁更公正?我依据这一切,就可以断定谁胜谁负了。
将帅如果能按照我的计谋行军作战,就一定能胜利,我就留下来;将帅如果不按照我的计谋行军作战,那么就一定会失败,我也就离开。
计谋被人采纳,就会形成有利态势,有助于对外作战。
态势,也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灵活地调控兵力,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用兵是一门诡诈之术。
所以,要用不能打来掩饰自己能打的实力;用不要打来遮蔽自己要打的真正意图;用打击远处来迷惑敌人却袭击他的近位;用袭击近处来迷惑对方却攻他的远处;敌人贪利,就应进一步引诱;敌人混乱,则应乘击攻打;敌人实力雄厚则做好准备防范;敌人来势凶猛则力求避开;敌人恼怒就应再深入去激怒他;敌人怯懦则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完备则应使他疲惫;敌人团结则应设法离间。
在他们没准备时出击,在他们意料不到时出兵,所有这些都是将帅领兵的奥秘所在,是不能事先传授的。
未开战前,在庙堂上谋划时,预料能胜利是由于获得胜利的有利条件多;而未开战前,在庙堂上谋划时,预料不会胜利是由于获得胜利的有利条件少。
获得胜利的有利条件多就会胜利,少就会失败,更何况是根本没有谋划过的!我只要从此点去审视便能预见胜负了。
作战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弹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来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图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军胄失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锺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舜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孙子说:通常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动用轻车千辆,辎重车千辆,率领将士十万,还要做好后备粮草的千里储运。
这样前后方军政内外的费用,接待来宾使节的开销,养兵畜马、修兵器等的开支,每天要耗费千金之多,之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兵作战。
以十万大军出击,在征战途中,应当力求速胜,战争持续时间过长则会使兵马疲乏,锐气受挫,攻打城池时也会使兵力不足,死伤过重,加上长期对外作战,国家的财力也会难以维持下去。
兵马疲乏,锐气受挫,实力减弱,财力困乏时,就会使其他诸侯国有可乘的机会,招致侵略讨伐,到那个时候,即便是足智多谋的人,也难以妥善处理、力挽狂澜,而救国于危难。
所以在行军作战的策略上,只听说有指挥拙笨但要求速战速决的,从未见过指挥灵巧而要求征战持久的。
长久的对外征战能使其国家受益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
因此,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不可能完全掌握用兵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的人,他们不会一而再地征兵,军粮也不用多次从国内征取。
所需的军用器材物资从本国取用,而粮食给养却是在敌国筹集完备,这样军队的粮食、器械等供养物资便充足了。
国家之所以为征战所累是由于:运输物资到远地征战,远道运输,劳民伤财,使百姓日益贫困。
在大军驻扎地附近,物价又必定会上扬,物价上涨致使财力枯竭,军政费用不足,国家便需要向百姓收取赋役,以补不足。
这样,致使人力疲乏,财力耗竭,国内虚空,入不敷出,百姓的钱粮也被征去十之七八。
国家的财产,如战车的修护,疲马的换补,盔甲、箭驽、戟质、盾牌的补充,以及拉送物资征调的大牛大车的耗费,又会用去国家财政的十之六七。
所以,明智的将帅总是在敌国境内筹集粮草,消费敌国一锺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锺,消耗敌国一石草料,就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所以要使将士们奋勇杀敌,就要使他们士气上扬,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斗志;要使士卒们勇于夺取敌军的军粮车马等物资,就须运用一些奖励措施。
在车战中,凡是夺得敌车十辆以上的,应奖赏第一个夺取战车的人,并且要更换上我军战车的旌旗,混合编入我方战车的行列;同时,还要妥善对待战俘,保证他们的生活供养。
这就是所谓的既战胜了敌人,又充实了军队,增强了自己队伍的战斗力。
所以,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在于旷日持久。
所以,懂得用兵打仗的将帅,是百姓生死的掌控者,也是维护国家安危的关键所在,是主宰者。
谋攻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车贲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国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使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看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一般原则是,迫使敌人完整地举“国”降服为上策,而以武力将其击破就差一等;迫使敌人完整地举“军”降服为上策,而通过交战将其击破就差一等;迫使敌人完整地举“旅”降服为上策,而通过交战将其击破就差一等;迫使敌人完整地举“卒”降服为上策,而通过交战将其击破就差一等;迫使敌人完整地举“伍”降服为上策,而通过交战将其击破就差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