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痴呆概念
AD与VD
流行病学研究
• 年龄——AD的发病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加1倍。 • 性别——AD的发病以女性为多见,男女 之比为7∶26 。
流行病学研究
• AD的患病率还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 教育程度 ——即文盲组最高,依次为小 学、中学或中学以上。 • 婚姻状况 ——丧偶者患病率明显高于有 配偶者 。 • 家庭结构 ——有配偶及同子女一起居住 者,患病率较低。 • 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低者患病率高。
2.支持可能VD的诊断标准
• 早期出现步态异常(小碎步、慌张步态、失用及 共济失调步态等)。 • 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多次摔倒病史。 • 早期出现尿急、尿频及其它泌尿系症状,且不能 用泌尿系疾病来解释。 • 假性球麻痹。 • 人格及精神状态改变,如意志缺乏、抑郁、情感 改变及其它皮质下功能损害(包括精神运动迟缓和 运用障碍等)。
5.依据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 VD可分为以下几种亚型
• 皮质型 • 皮质下型
• Bingswanger病型
• 丘脑痴呆
VD的鉴别诊断
• 采用 1975 年Hachinski缺血量 表区别血管性痴呆 ( VD ) 与阿尔茨海默 病(AD)即老年性痴呆, • 评分≥7分者为血管性痴呆。 • ≤4分为阿尔茨海默病 • 5,6分为混合性痴呆
脑变性病、脑外伤、脑肿瘤、癫痫以及躯体疾病、 药物和中毒,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痴呆须具备四个基本的特点:
1)、意识清楚,有别于神志障碍引起的智能损害,如 谵妄。 2)、后天的,指认知障碍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先发育 到正常再衰退到不正常,这一点有别于智能低下。
正常(18岁)
发育障碍
(智能低下)
衰退
(痴呆)
VD病变功能影像学特点
中医对痴呆的诊断标准
中医对痴呆的诊断标准
一、智力减退
智力减退是痴呆的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患者常常表现出反应迟钝、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或设备来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
二、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痴呆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表达不清。
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语法错误、用词不当、口齿不清等问题。
三、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障碍是指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认知能力出现障碍。
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甚至无法辨认出自己熟悉的人或物。
四、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是指患者短期或长期记忆能力出现明显下降。
患者可能无法记住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无法回忆起过去的重要事件。
五、判断力障碍
判断力障碍是指患者在分析问题、做出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出现下降。
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地评估风险和机会,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六、情绪不稳
痴呆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包括焦虑、抑郁、易怒等。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七、行为异常
痴呆患者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包括独自行动、失眠、食欲不振、便秘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给患者自身和周围人带来困扰。
八、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是痴呆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无法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或者在社交场合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
这可能
对患者自身和周围人造成负面影响。
中医痴呆的概念
中医痴呆的概念中医痴呆是指中医学认为的一种疾病,它是指智力障碍和记忆障碍等症状的综合表现,病程缓慢而进行性,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
中医痴呆通常被归类为“老年痴呆”或“脑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下面将从中医痴呆的概念、病因、分类、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医痴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学,其中对痴呆症状的描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医学中,痴呆被认为是由于脑髓受损或脑阳不足所导致的。
中医学观点认为,人的神智由精神活动、思维、意识等共同组成,其中包括心、脾、肾、胃等脏器的功能。
当这些脏器的功能失调,或者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脑功能的障碍,从而出现痴呆的症状。
中医痴呆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内因也包括外因。
内因主要涉及脾虚、肾虚、心火亢盛、肝胆湿热等,外因则包括劳损、瘀血、痰浊等。
其中脾虚主要指脾胃功能减退,导致营养无法正常吸收、输布,进而影响大脑的供养;肾虚主要指肾脏功能减退,导致肾精不足,无法滋养大脑;心火亢盛主要指情绪激动、烦燥、失眠等,长期以往会损伤脑神经系统;肝胆湿热主要指肝胆功能障碍,湿热蕴结,阻碍脑阳气的升发。
根据中医的分类方法,中医痴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气虚型、痰瘀型、湿热型、肾虚型等。
气虚型指患者精神疲乏,表现为头昏眼花、思维迟缓;痰瘀型指患者思维混乱、记忆力减退,常常伴有痰喘、口苦等症状;湿热型指患者易怒、多梦、口渴、舌苔黄腻等;肾虚型指患者腰膝酸软、阳痿、频尿等症状。
不同类型的中医痴呆在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上有所区别,因此在中医辨证施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治疗痴呆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综合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中常用的中药有补虚益气的人参、黄芪、参等;化痰祛浊的法半夏、枳实、川贝等;清热利湿的黄连、茯苓、知母等;肾补益精的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等。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推拿按摩能够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紧张情绪。
中医内科学-痴呆(本科十三五教材)
4.久郁不解Leabharlann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病谟》发现情志所伤可致痴呆,如“痴呆证,凡平素无 痰,而成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贰,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 清·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认为在情志致呆中,尤以久郁为甚,所谓“郁之既 久而成呆”。一方面,木郁土衰,痰浊内生,痰蒙清窍,发为痴呆;另一方面, 久郁化火,炼液成痰,迷蒙清窍,发为痴呆。
本病的病机演变有虚实两端,初期多虚,证候表现为髓海不足、脾肾亏虚、气血 不足,临床表现以智能缺损症状为主,少见情志异常症状,病情相对稳定,即平 台期特征;中期虚实夹杂,证候表现为痰浊蒙窍、瘀血阻络、心肝火旺,一般智 能缺损症状较重,常伴情志异常症状,病情明显波动,即波动期特征;
后期因痰浊、瘀血、火热久蕴而生浊毒所致,正衰邪盛,但证候表现多以正气虚 极和热毒内盛为主,病情明显恶化,临床表现为智能丧失殆尽,且兼神惫如寐, 或知动失司,或形神失控,或虚极风动症状,即下滑期特征。
痴 呆
痴呆,又称呆病,是一种以获得性智能缺损为主要特征 的病证,其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工作或日常生活活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 病,是老年人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西医学中的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可参照本节进行 辨证论治,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 麻痹性痴呆、中毒性脑病等具有本病特征者,也可参考 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明代之前,有关本病论述散见于《灵枢·天年》之“言 善误”、晋代王叔和《脉经·卷二》“健忘”、隋·巢元 方《诸病源候论·多忘候》“多忘”、唐·孙思邈《备急 千金要方·卷十二》“好忘”等。
明代后期,始有“痴呆”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病 状、治法和预后有了一定认识。如张介宾《景岳全 书·杂病谟》云:“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成以郁结, 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贰,或以惊恐,而渐致痴 呆。
继续教育项目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3
2005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 分会曾编写《老年期痴呆指 南》,对推动和规范痴呆诊疗 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国际和国内的分类中, 都把痴呆列为精神障碍,但在 实际临床和防治工作中,将痴 呆(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阿尔 茨海默病)患者列为服务对象 的专科科别,至少涉及精神、 神经和老年病三科。本《指南》 的编写和审读,组织了精神、 神经和老年科的专家共同完成。 本《指南》的读者,除了第一 线服务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包 括专科医师、临床社工师及精 神卫生管理人员外;也包括为 痴呆患者提供服务的神经科、 老年科及其他各科医师。
1003 口腔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5 中医学
1006 中西医结合
1007 药学
1008 中药学
6
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衰老的机制、人类老 年性变化规律、老年疾病的防治特点以及 老年社会医学概念等的一个专业学科。
老年病科下设老年门诊(包括记忆门诊)
健康与长寿 老年生理 疾病表现与评估 老年社会学 老年口腔问题 谵妄 营养不良 疼痛与临终管理 老人卫生管理 老年糖尿病 睡眠障碍 老年医疗误区
痴呆、卒中与治疗 老年人口学 老年流行病学 老年伦理 褥疮管理 跌倒与骨折 震颤与巴金森病 老年护理 老年用药 老年健康服务与政策 健康服务的计划与财务
一、痴呆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定位 二、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
2
简介
痴呆是一种老年人群常见病,是一种以认知 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 龄化进程加快,痴呆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我国 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万人,约占全世界总病例 数的1/4,且每年约30万人加入这个行列。据不完 全统计,老年性痴呆目前已位居老年病死亡原因 的第4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
老年痴呆意识描述
老年痴呆意识描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年痴呆,或称老年失智症,是一种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疾病,其特征包括记忆力衰退、思维能力下降、判断力减弱、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这种疾病会逐渐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老年痴呆的意识描述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老年痴呆患者的意识状态通常呈现出一些特征。
他们常常表现出迷茫、困惑、无助等情绪,对周围环境和人事缺乏认知,可能会出现走失、忘记家人姓名等情况。
他们的记忆力明显受损,无法保持短期记忆,有时甚至无法识别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思维能力下降,逻辑性减弱,可能会产生荒谬的想法或行为。
判断力不足,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
情绪波动明显,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问题。
老年痴呆患者的意识描述还包括其对周围环境的混乱感知。
他们可能会产生错觉、幻觉,无法分辨现实和虚幻,对身边事物产生误解或恐惧。
他们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也受损,可能无法正确估计时间和距离,或者迷失在熟悉的环境中。
由于大脑功能受损,老年痴呆患者的感知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可能无法正确识别颜色、声音、图像等外部刺激。
老年痴呆患者的意识描述还涉及其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能力的减弱。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与他人沟通困难,可能会出现语言混乱、词不达意等问题。
由于记忆力受损,他们可能无法记住他人的名字和面孔,也可能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言行。
老年痴呆患者常常感到孤独、无助,与他人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导致他们逐渐与社会脱节。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意识描述,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保持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监护,避免他们走失或发生意外。
提供合适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让老年痴呆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促进他们尽可能地融入社会生活。
老年痴呆患者的意识描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认知、情感、感知及社交等多方面的功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痴呆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痴呆细目一:概述一、痴呆的概念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不知饥饿等。
二、痴呆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一、痴呆的主要病因七情内伤,年高体虚,久病耗损。
二、痴呆的病机及转化痴呆的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均有关系。
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痴呆的诊断要点1.以记忆力减退,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力与识别空间位置结构的能力减退,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等为主症。
伴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地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
其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不能解释或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性格特征改变。
2.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
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病较急。
患者可有中风、头晕、外伤等病史。
二、痴呆与郁证、癫证、健忘的鉴别1.郁证:痴呆的神志异常需与郁证中的脏躁相鉴别。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且无智能、人格、情感方面的变化。
而痴呆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且病程迁延,其心神失常症状不能自行缓解,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计算力减退,甚至人格情感的变化。
2.癫证:癫证属于精神失常的疾患,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以成年人多见。
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障碍,是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异常疾病,以老年人多见。
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重症痴呆患者与癫证在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
3.健忘: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痴呆
病因及发病机制
海马、新皮层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减少和
活性下降和乙酰胆碱(ACh)显著减少
胆碱能神经元( Meynert基底核)减少Ach合 成不足
病
病理特征包括: 老年斑 神经元纤维缠结 图1 图2
理
颞、顶及前额叶萎缩 图1 图2
神经元丢失及轴索和突触异常
颗粒空泡变性
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反应
辅 助 检 查
2 CT和MRI :侧脑室扩大和脑沟增宽, 尤其在额颞叶; MRI冠状切面可示海马萎缩 3 PET、SPECT及功能性MRI(f-MRI)--额、
颞、顶叶脑区代谢率或脑血流减低
Alzheimer影像学表现
辅 助 检 查
基因检测: APP、PS-1或PS-2, ApoE4 ELISA检测脑脊液tau 蛋白和Aβ
发病年龄50~60岁。
约半数有家族史
隐袭起病,进展缓慢
临 床 表 现
。 早期人格和情感改变,如易激惹、暴 怒、固执、情感淡漠和情绪抑郁等,
渐出现行为异常、举止不当、无进取
心、对事物漠不关心及冲动性行为
临 床 表 现
不典型认知障碍,空间定向、记忆
障碍较轻;行为、判断和言语能力 明显障碍,与AD不同 体征:早期--吸吮反射、强握反射, 晚期--可发生肌阵挛、锥体束及帕金 森综合征
非变性病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 脑肿瘤或占位病变所致痴呆 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 脑外伤性痴呆 正常颅压脑积水 抑郁和其它精神疾病所致的 痴呆综合征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
概念 :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是病因不明的进行性变性疾病,表现为 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 变等。
痴呆
痴呆【概述】一、基本概念痴呆,又称呆病病因病机: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致。
临床表现:以呆傻愚笨为主要表现,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类郁病);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类癫病)。
疾病性质:一种神志疾病。
(神经病,非精神病)本病在心脑病证中较为常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成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据统计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2%一18%,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型痴呆,患者过着依赖性生活,少部分为严重型痴呆,必须受到监护性照料。
本病属疑难病证,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及康复方面具有优势。
尤其近几年来,对本病开展了前瞻性多途径临床研究,疗效有较大提高。
二、沿革1、本病《左传》有记载曰:“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晋《针灸甲乙经》以“呆痴”命名。
唐·孙思邈在《华佗神医密传》中首载“痴呆”病名。
2、《景岳全书·杂病漠》有"癫狂痴呆"专篇,指出了本病由多种病因渐致而成,且临床表现具有"千奇百怪"、"变易不常"的特点,并指出本病病位在心以及肝胆二经,对预后则认为本病"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
3、陈士锋《辨证录》亦立有"呆病门",不仅对呆病症状描述甚详,且分析其成因在于肝气之郁,而最终转为胃气之衰的病理机转过程,其主要病机在于肝郁乘脾,胃衰痰生,积于胸中,弥漫心窍,使神明受累,髓减脑消而病。
陈氏并提出本病以开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的治法,立有洗心汤、转呆丹、还神至圣汤等。
4、《石室秘录》曰:“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并认为“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曰:“小儿无记性,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说明了老年肝肾亏损,脑髓失养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常用神经心理量表检查在痴呆诊断的临床应用于
伴发症状
功能减退 日常、工作和社会能力损害 情感异常、精神异常行为异常
2019/10/14
5
DSM-Ⅳ-R痴呆诊断标准
1、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⑴记忆力障碍(包括近和远记忆障碍) ①近记忆障碍:表现为基础记忆障碍,通过数字广度测试至少有三位数记忆障碍,间隔5分钟后不能复述三个词或三件物品名称。
( 共1分)
结构模仿(1分)
10.请你按样子画图。
(共1分)
1.请您告诉我今天的日期(根据受试者漏掉的逐一提问):
现在是哪一年?
现在是什么季节?
现在是几月份?
今天是几号?
今天是星期几?
2. 请您告诉我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根据受试者漏掉的逐一提问):
这是什么城市(城市名)?这是什么区(城区名)? 这是什么街道? 这是第几层楼? 这是什么地方?
记一次错误 93_86_79_72_65
(共5分)
延迟回忆(3分)
4.现在请你告诉我,刚才我要你记住的三样东西是什么? 皮球 国旗 树木
(共3分)
语言功能(命名、复述、理解指令)(8分)
5.(测试人员拿出手表) 请问这是什么?
(拿出铅笔) 请问这是什么?
(共2分)
6.现在我要说一句话, 请清楚地重复一遍, 这句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
AD平均每年下降3分
- 重度: <10分
1. 《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 张明园教授主编; 2. Folstein MF, McHugh PR. J Psychiatry Res. 1975; 12: 189-198.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阿尔茨海默概念
老年失忆症也叫老年性痴呆,也叫失智症,医学上有专有的名词叫阿尔茨海默病。
这是指发生于老年人60、65岁以上的老年人,逐渐出现并缓慢加重的,认知功能的下降。
除了认知功能下降之外,还伴有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以及精神行为的改变。
认知功能的障碍刚开始表现为记忆力的障碍,眼前的事儿记不住,以前的事儿刚开始可能还记得比较清楚,说话词汇量越来越少,有的时候出现找词困难。
另外经常容易迷路,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刚开始还能够合理的理财,到后来不知道,做饭的时候,不知道先放油还是先放盐,到最后穿衣,先穿内衣还是先穿外衣,也弄不清楚了,这就是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
另外也会有精神情绪的改变,比如说被盗妄想、被害妄想、被出轨妄想、容易激惹、容易发脾气,还有黑白的颠倒、昼夜的不分等等这些表现。
老年痴呆——精神健康科普知识,你要了解
老年痴呆——精神健康科普知识,你要了解老年痴呆症,通常简称为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精神健康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各个方面,包括定义、症状、原因、预防和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第一章:老年痴呆症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又称失智症,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损害,包括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弱、判断力丧失等。
这种病症通常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能力。
1.2 老年痴呆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区别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年记忆力衰退和老年痴呆症之间的认知障碍状态。
与老年痴呆症不同,MCI 患者通常仍然能够独立生活,尽管可能会感到轻微的认知困难。
第二章: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和类型2.1 主要症状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因个体而异,但一般包括以下方面:记忆力减退一旦记忆力受损,患者可能无法记住重要信息,如家庭成员的名字、电话号码,或者遗忘已经做过的事情。
他们可能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不记得刚刚吃过饭或者开过车。
语言问题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会遇到语言问题。
这包括难以表达自己的思维,找不到正确的词语,或难以理解别人说的话。
有时,他们可能会忘记普通的词汇,甚至忘记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空间感知和方向感问题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会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不记得怎么回家或者如何找到目的地。
他们也可能难以辨认距离和方向,可能会走错路或者迷失在陌生的环境中。
判断和决策能力下降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下降是老年痴呆症的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决策,容易上当受骗。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评估某种情况的风险和后果。
失去抽象思维能力老年痴呆症会导致患者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如时间、数字和金钱。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计算购物费用,理解银行对账单,或者估计时间的流逝。
情绪和行为变化情绪和行为变化也常常伴随着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的名词解释
老年痴呆的名词解释
老年痴呆症,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
这种疾病对老年人的大脑皮质的功能会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反应控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障碍。
老年痴呆症的起病较为隐藏,疾病进展缓慢,造成的损害不可恢复。
其具体表现为逐渐发生记忆、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生活不能自理。
对于老年痴呆症的防治策略,需要早期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外伤等),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痴呆概述及认识范文
痴呆概述及认识范文痴呆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它导致大脑功能逐渐丧失,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和行为能力等。
痴呆症对患者以及家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对痴呆症进行深入认识至关重要。
痴呆症的主要症状是记忆障碍。
患者通常会忘记最近发生的事件,渐渐地连最基本的日常活动也开始忘记。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行为改变。
在晚期,痴呆症患者可能变得迷失或无法识别亲人和熟悉的地方。
目前,痴呆症是不可逆的,意味着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
然而,早期诊断和介入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的进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状况。
因此,对痴呆症的认识非常重要。
痴呆症的主要类型有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等。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痴呆症患者的60%至80%。
它是由于大脑中神经元的退化和异常蛋白质积累导致。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通常发生在中风后。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正常衰老过程导致的。
痴呆症对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深远的。
患者可能变得完全依赖他人,导致他们失去独立性。
家庭成员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同时也可能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压力。
此外,痴呆症也对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和社会服务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管理痴呆症,家庭成员和护理者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1.了解病情:了解痴呆症的症状和进展有助于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要,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2.提供安全保障:痴呆症患者常常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安全隐患,如走失、忘记关火和忘记服药等。
因此,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如安装防走失设备和火灾报警器,并确保患者每日按时服药。
3.提供合适的环境:为痴呆症患者提供适合他们生活的环境非常重要。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供动作和认知刺激、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等。
此外,提供适当的居住空间和家居设施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降低意外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痴呆与意识障碍
痴呆属于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它以智力严重削弱为主要特征。
痴呆病人一般意识是清晰的。
除少数例外(如梅毒引起的麻痹性痴呆经抗梅毒治疗可以好转),痴呆是不可逆的。
意识障碍属于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它以感知觉的一般性严重削弱为主要特征。
意识障碍除直接导致死亡者外,是可逆的,持续的时间是短暂的。
这是两个极端。
有时候,我们可以见到这两者的中间状态。
常见的原因是脑外伤、脑炎、中毒等。
这种中间状态的基本特征是精神功能的易衰竭性,前苏联学者称之为大脑衰竭综合征。
这种状态出现在严重意识障碍恢复以后。
临床特点是,短暂的交谈和简短的测验似乎一切正常,知觉淸晰,定向力完整,即时回忆良好,注意力集中,注意的主动转移也是好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可有轻度削弱,但绝对达不到痴呆的严重程度。
如果病人经过充分的休息(例如昨晚一夜睡得很好,检查在早饭后进行),没有饥渴和身体不适,检查结果尤其令人满意。
伹交谈时间一长,如超过半小时,成绩便开始明显下降,尤其是反复追问,反复指出病人的回答不对,以致病人感到紧张、迷惑或有挫折感时,成绩下降更快。
终于病人连最简单的问题也错误迭出,甚至茫然不知,什么也回答不出来,既像轻度意识混浊,也像痴呆。
如果我们设计一种测验,由许多简单的知识、计算、理解题组成,前后两半的难易程
度相同,完成整个测验需一小时,那么,我们会发现,前半小时的成绩相当好,而后半小时的成绩很差。
第二天早晨再查,成缋先好后差又重演一遍。
病人往往有情绪障碍,如心情不稳,情感脆弱等。
不少病人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这些症状使临床相复杂化,但仔细观察仍可发现精神功能易衰竭这一基本的临床持征。
这种情况恢复缓慢,往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故长期预后是好的。
没有经验和检查不仔细的医生很可能会认为病人的智力已有严重
缺陷,对预后作出不可逆的错误判断。
痴呆(dementia)
“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但没有意识障碍。
”(Lishman,WA.1978)这是一个简明而准确的痴呆定义。
要说明的是,并非痴呆患者从来也不出现意识障碍。
事实相反,在痴呆发怄的长期病种中,出现短暂意识障碍的病人并不少见。
要点在于,只有在意识障碍的长时期中持续存在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才构成痴呆。
痴呆既然是全面而持久的损害,因此,对痴呆的辨认和确定(不涉及疾病诊断和病因)主要有三个问题:
(1)痴呆和限局性缺陷的鉴別。
(2)痴呆和功能性障碍的鉴别。
(3)早期和轻度痴呆的辨认。
'
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失语、失认和失用等症与痴呆的鉴别。
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神经病学,超出了精神病学讨论的范围,这里不讨论。
感兴趣的话可以找神经病学方面的书看。
DSM-Ⅳ(1994)各种类型痴呆的诊断标准都要求必须存在下述4种障碍中的至少1种:⑴失语症;⑵失用症;⑶失认症;⑷执行功能紊乱。
这是不可取的。
ICD-10研究用诊断标准中,痴呆的一般性诊断标准并不要求存在任何高级皮层功能的局限性损害症状,这是正确的。
事实上,可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人可以没有DSM-Ⅳ所描述的4个症状中的任何一个。
DSM-Ⅳ的痴呆诊断标准与《精神病学综合教科书》第9版(2009)关于“认识(cognition)的概念一致:“认知包括注意、记忆、语言、定向、praxis、执行功能、判断和问题解决。
”认知包括praxis是错误的。
Praxis 义为行动、动作;在医学上指学得的技巧性动作,如执笔书写、用筷子夹菜等。
R.J.Campbell所编《精神病学词典》说,praxis(失用症)“不能用缺乏理解加以说明”,可见,它与“认知”并无直接、必然的联系。
显然,DSM-Ⅳ和《精神病学综合教科书》的“认知”概念包含过多,是错误的。
假如认知本身包含行为,所谓“认知行为治疗”中的“行为”一词岂不是画蛇添足?知和行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个问题除了与意识障碍的鉴别外,主要是与假性痴
呆的鉴别问题,特别是存在抑郁时的判断问题,这将在pseudodementia条目讨论。
这里只提一点,抑郁不仅是痴呆病人常见的伴发症,它也常常是痴呆的先行官。
因此,辨认出抑郁并不等于抑郁消失后病人不会出现痴呆的逐渐发展。
这里重点讨论第三个问题。
这是一个十分困难和迄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
但是,认真仔细的工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杷失误减至最低限度。
搜集资料的工作主要有采集病史和精神检查。
心理测验和标准化临床方法可视为常规精神检查的深化,但是,常规检查由于它的灵活性和它给经验留下发挥潜力的巨大领域,仍然应该是基本的。
身体检查、化验室检查以及脑电、脑血管造影、C T、MRI等对于进一步确定疾病性质和病因是必要的,但对于辨认有无痴呆则没有什么作用。
在现病史中,不仅要详细描述每一个症状本身,还要了解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
病人的活动、饮食、衣着、大小便、卫生习惯和睡眠等都必须详细了解和记录。
病人与家属的交往和关系很重要,他的兴趣爱好、生活内容及其安排有些什么变化,都应给予历史的描述。
家族史要特别注意精神和神经疾病的遗传倾向。
个人史必须包括学校教育的经过,过去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年限和工作水平、何时退休。
这些事实应该为评定病前
智力水平提供可能。
既往精神科病史(尤其是抑郁症)要详细。
饮酒和服药的历史不可忽视。
病前人格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生痴呆,人们将不再可能看到原来的人格。
这个道理必须使病史报告人懂得,他们才会尽一切努力为医生提供一个评定人格改变的参考系。
精神检查的主要目标是对病人的记忆、智力和人格进行评定。
棊本的皮层功能检查是可疑痴呆病人检查的必要部分,尽管详细而深入的检查有赖于神经科专家。
K. Bergmann(1979,转引自 B. Mahendra, 1984)对一组“可疑”痴呆病人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评定的框架。
所有病人平均追踪3年,下述三种情况各占约1/3:①发展了痴呆;
②结果发现没有精神病,但智力较低,其所属社会阶层使他们过着一种贫乏的精神生活;③仍然有轻度精神损害,诊断仍然不能确定。
这个研究有一重要发现:大多数痴呆病例来自原来“正常”或“功能性障碍”的受检者,而多数轻度认知损害病人是良性的,进展很缓慢,完全不同于Alzheimer病。
如果不考虑预后而只顾眼时,所谓轻度痴呆便成了一个人为的类别。
通常用一套标准化检查和评分方法并制定一条分割线,这样分割出来的病例有良性几乎不进展的,也有不久后发展为严重痴呆的。
因此,对于轻度和可疑的痴呆,动态研究比静态(横断面)评定更为重要。
追踪观察是医生的事,但回顾性调査则取决
于知情人的报告。
碰上粗枝大叶和马虎的家属,情况便很难弄清楚。
有时,病人的孙女儿倒是能够提供不少有价值的材料。
要明确地告诉知情人,目前“糊涂”的程度固然重要,它跟半年、一年和两年前比较起来“糊涂”的变化程度更加重要。
正常老人认知功能下降与痴呆之间的分界线问题已经讨论多年。
人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术语加以描述,意见分歧。
1962年,Kral V. A 在追踪研究中区分了两种情况。
一种叫做“良性老年健忘”,特点是,容易忘记不太重要的事情,同时对自己记忆问题有所觉察;另一种叫做“恶性健忘症”,特点是,对最近发生的事件遗忘,同时并不觉察到自己有什么记忆问题。
追踪2年后发现,良性者变化很小,显然不是痴呆;恶性者精神损害显著加重,大部分可以确诊为痴呆。
此研究的不足是样本小,追踪时间也不够长。
1986年,美国NIMH推荐一个术语age associated memory impairment,用以描述正常老人的记忆改变。
但些概念的效度受到置疑,因为对较年轻的成年人的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个概念。
1994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协会提出age 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 的概念,不限于记忆但不是痴呆。
对此,也有不少争议。
关于抑郁/在\ 性_痴呆条目中将进一步讨论。
这里只提- 点,抑郁不仅是痴呆病人常见的伴发症,它也常常是痴呆的先行官。
因此,辨认出抑郁并不等于抑郁消失后病人不会出现痴呆的逐渐,辨认出抑郁并不等于抑郁消失后病人不会出现痴呆的逐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