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湖南省桃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20320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2032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共54分)1.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

据此可知西周( )A.形成契约精神B.规范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D.出现货币经济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该变化说明(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3.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

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

材料表明宋代( )A.鼓励民间私营商业发展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5.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

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

这反映了( )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6.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

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A.世界市场已现雏形B.资本主义开始萌芽C.海禁政策已经废除D.货币制度发展需要7.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这种现象反映( )A.铸钱暴利巨大B.白银成了法定货币C.明朝政治腐败D.商品经济发展快速8.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表1。

2018-2019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6-2017-2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Ⅱ。

试卷有三大题,2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

试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 铁制农具出现并推广使用B. 使用水排鼓风冶铁C.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答案】B【解析】题中四幅图涉及内容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铁制用具、牛耕的出现,这反映了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因此ACD项三排除。

从图中看不出冶铁技术的水平,而且水排是汉代发明的,故B项符合题意。

2.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体现,不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

故A项错误。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剥削方式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故B项错误。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属于生产关系的领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故C项正确。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是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导致了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根本原因应从经济基础方面去探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 唐代B. 西汉C. 东汉D. 宋代【答案】A【解析】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BCD三项排除,A项正确。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B.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D.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比重较大,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正确。

依据表格中出的地点,可以看出铁农具辽宁、山西、湖南和广西使用,但是还不能说明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故A错误。

水力鼓风治铁技术出现在东汉时期,与表格的时间“战国时期”不符合,故B错误。

材料看出广西、湖南都不是中原地区,无法证明在中原地区最为广泛。

D错误。

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A. 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B. 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 重视水利灌溉事业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________B.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________D.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2. 司马迁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A. 《史记》开创了经济史叙事的先例________B. 司马迁肯定了逐利行为道义上的正当性C. 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政策的合理性________D. 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环境逐渐恶化3.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________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________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4. 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

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

据此可知A. 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B. 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C. 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 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5. 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

……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当成用于种茶的山地),置耕织为缓图。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 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C. 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D. 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6. 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姓名、班级、准考证号与本人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是否一致。

2.答客观题时,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客观题满分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

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

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 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 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变法中实行“分异令”,汉代鼓励生育,唐朝“劝勉”早婚共同点是通过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

A项只符合汉初,C、D项“兼并”、“改善质量”不能通过增加人口实现,所以B项是正确的答案。

【点睛】在农业社会里,人口即劳动力问题是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

2.公元10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

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

这一措施A. 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B.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 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可知,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因此A选项正确。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40题48分)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

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 自足性B. 封闭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数口之家犹可足食”“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等信息,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抓住材料的主旨。

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②,④正确,应选C项。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公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

”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谙语。

这些诸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自给自足2.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右图为新中国1952-1957年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变化柱状图。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施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4.1956年,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5.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

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

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的农村,贵州4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

这反映了A.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B.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6.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7.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 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下述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 发动光荣革命B. 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内阁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以得出民主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B选项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C选项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选项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民主进程的影响,所以满足条件的选项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排除A、B、C选项,因为这三个选项都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直接选出D选项。

2.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时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

”这反映了英国首相A. 统而不治的政治地位B. 与内阁成员共进退C. 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D. 经济待遇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责任内阁制的特点,以及材料中的“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可知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必须接受议会监督。

故答案为C项。

首相代表内阁行使行政权,具有实权,排除A项;材料中未反映出英国首相和内阁成员的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提到首相经济待遇低,而是侧重强调首相没有特权,排除D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提干的理解,即英国首相并没有特权,体现了其权力受到议会监督。

3.“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湖南省桃江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桃江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共16小题,48分。

每小題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列各项中有利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的有①耧车与曲辕犁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②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的推广使用③经济重心的南移④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与引进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C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新式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和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与引进都有利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C 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

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

可见,汉武帝的盐铁专营A.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 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 出于与民争利的目的D.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这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因此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盐铁专营对正常商业秩序的干扰;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盐铁专营出于与民争利的目的;D 选项错误,盐铁专营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故正确答案为A 选项。

3.唐都长安与北宋东京在城市商业发展方面的类似之处是A. 都设有坊和市,且界限分明B. 都有大量的西域等少数民族商人C. 都是当时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城市D. 都出现了瓦子与夜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都长安与北宋东京都是当时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城市,这是两者在城市商业发展方面的类似之处,因此C 选项正确。

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第四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参考答案: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解答:依据材料材料“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等可知,年龄的调整主要是有可授之田在减少,主要源于土地兼并严重.故C正确.A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垦荒主要开垦无主荒地,故排除B.故选C.2.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参考答案:C万隆会议。

材料中的“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的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所以答案选择C项。

3.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参考答案:C4.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湖南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图中的政治制度是()A.夏朝的王位世系制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2.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A.察举制度的实行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C.科举制度的创立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5.“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

”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

这些规定说明()A.皇帝是国家权力的实际主宰者B.德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国家C.国会和首相没有权力D.宪法的颁布毫无意义7.“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

”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A.成为了“世界工厂”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8.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A.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B.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D.都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9.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当之无愧地排列在第一幅,主要是 ()A.虎门销烟禁止了鸦片贸易B.林则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C.禁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D.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10.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桃江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桃江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一、选择(16×3=48分)二、综合题(17小题22分,18、19小题各15分)17.(1)中国人口众多,棉花需求量大。

18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饥荒造成棉花种植和产量减少,进口需求增加;广东进口印棉价格低于国产棉花;印度棉花质优价廉,适于中国的粗纱纺织;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和交换中国茶叶,组织向中国大规模输入棉花。

(8分)影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英—印三角贸易的发展;使西方对华贸易入超局面得到部分改观。

(4分)(2)区别:中—英—印三角贸易是平等互利的正常贸易;鸦片贸易则是单向的毒品输出,不对等。

(4分)不同:中—英—印三角贸易以茶叶和棉花为主要交易商品,客观上有利于东方区域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是英国掠夺印度的手段,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大西洋三角贸易把欧、非、美三洲的商业活动联接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繁荣和非洲的贫困;其中的奴隶贸易与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成为大西洋三角贸易的耻辱。

(6分)18(1)手段:自由贸易。

(3分)影响: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影响了19世纪末以后英国工业的发展。

(4分)(2)特点:由美国主导;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与国际权力结构相联系。

(4分)措施:推动成立国际经济与金融组织,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巨额援助,推动西欧经济复兴。

(4分)19.例:论题——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浪潮(4分)阐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世贸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

(10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史论结合(1分)请注意,主观题学生答案中有合理因素的,可以酌情计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桃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有利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的有①耧车与曲辕犁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②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的推广使用③经济重心的南移④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与引进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新式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和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与引进都有利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

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

可见,汉武帝的盐铁专营A.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 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 出于与民争利的目的D.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这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盐铁专营对正常商业秩序的干扰;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盐铁专营出于与民争利的目的;D选项错误,盐铁专营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唐都长安与北宋东京在城市商业发展方面的类似之处是A. 都设有坊和市,且界限分明B. 都有大量的西域等少数民族商人C. 都是当时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城市D. 都出现了瓦子与夜市【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都长安与北宋东京都是当时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城市,这是两者在城市商业发展方面的类似之处,因此C选项正确。

A、B选项都是唐都长安在城市商业发展方面的特征;D选项是北宋东京在城市商业发展方面的特征。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B. 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C.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使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这就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故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土地兼并导致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大地主、大官僚掌握大量土地,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关于我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下列描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 商周时代,中国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B.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 南朝时,冶铁工人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再加热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D. 18世纪以前,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钢铁冶炼铸造技术发达,质量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而不是18世纪以前,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A选项不符合题意;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B选项不符合题意;南朝时发明了灌钢法,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再加热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6.《申报》载,1896年,杭州通益公纱厂开建,“自丁绅丙、王钟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己蔚然成风B.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已在中国出现C. 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已有所改变D. 实业教国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1896年”、“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筹集赔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风气未开,集资不易”等信息可知,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没有蔚然成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等信息可知,这是民间士绅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官僚资本;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其时风气未开”等信息可知,发展实业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可,该表述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7.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海关的报关制度“几乎全靠商人的良心来申报进口货物的确实数量,关税一律按照商人呈报的数量,而不是海关查验的数量来征收。

”这种报关制度A. 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制约了近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C. 促进了中国海关的近代化D. 动摇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海关的报关制度并不严格,这有利于大量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这种报关制度为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C选项错误,这种报关制度是对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破坏,不利于近代化;D选项错误,该制度与中国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动摇没有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8.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上海出现的地下工厂时指出:“要使它成为地上(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

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很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工厂)做对手,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

这叫新经济政策。

”这说明当时A. 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 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C. 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D. 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当时公私合营后工厂生产产品的时间长,产品质量不高,希望有私营经济同它竞争,提高质量和效率,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的信息,而是强调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排除A。

材料信息没有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的对比,无法推断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排除C。

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9.粮票最早出现于1955年,是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的凭证。

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粮票的命运主要取决于我国A. 文化体制的变化B. 政治体制的变化C. 土地制度的变化D. 经济体制的变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发行的购粮凭证,是计划经济的体现。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促进了粮食产销与市场的接轨,这体现的正是经济体制的变化,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是经济体制的变化,与文化体制无关;B选项错误,粮票的命运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不是政治体制;C选项错误,1955年后中国土地制度一直是公有制,并未发生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0.1980年《四川日报》刊文评论:“很清楚,这样包产到户,既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也没有改变按劳分配制度,因此根本不存在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右倾倒退,”材料说明A. 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四川省的思想解放B. 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旧观念斗争中艰难前行C. 四川农民自下而上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四川省全面推行【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左”倾质疑,1980年《四川日报》刊文进行了反击,澄清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旧观念的斗争中艰难前行,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自上而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D选项错误,此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探索时期,仍有许多反对和质疑,并未全面推行。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

英、法、德等国的平均物价上涨了2倍多。

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昂贵。

”这种现象A. 由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所引起B.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C. 增加生产成本,阻碍资本主义发展D. 表明西欧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16世纪末”、“西班牙”、“我们这里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昂贵。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价格革命”的表现。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大量贵金属流入西班牙,导致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未损害国际贸易;C选项错误,货币的贬值使以地租为经济来源的封建地主衰落,提高了工商业主的经济地位,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尚未最终确立。

故正确答案为A 选项。

12.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突出特点是A.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B. 实现了自由贸易C. 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D. 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建立起了世界经贸领域制度性的协调机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突出特点,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二战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依然悬殊;B选项错误,自由贸易在工业革命后逐步实现;C选项错误,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在二战前已经存在。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1917—1950年间,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对生产进行集中控制,并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分配所有的资源。

”这是指的A.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模式B. 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 英法等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D. 中国积极开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1917-1950年间”、“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苏俄十月革命后结束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统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斯大林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并未彻底放弃市场经济体制;C 选项错误,英法等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没有彻底放弃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错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借鉴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与材料时间及题意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