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9
精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1.依照周朝礼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诸侯只能用六排,大夫用四排。
实行这种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满足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的欲望B .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C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 .推动周朝文化事业的发展2.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
那么夏朝开始于( )A. 公元前20世纪初期B. 公元前21世纪初期C. 公元前20世纪末期D. 公元前21世纪末期3. 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A .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B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C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 .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4.2016年在江西发掘的海昏侯墓已出土2万多件文物,“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
”此评价是由于该墓( )A. 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B. 陪葬文物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C. 出土文物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全面的D. 全面再现了西汉时期的社会面貌5.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
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C. 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D.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6.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
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
这反映了清朝( )A.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 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D. 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7.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说:“(某一制度)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一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郡县制2.“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A.创立皇帝制度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推行郡县制度D.开创中央集权制度3.有古诗云:“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材料中的“车”是指()A.B.C.D.4.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
”这一制度应是()A.郡国并行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唐代越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匣体,巧妙的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占釉、火刺等缺陷。
烧制的产品器型端正,釉面晶莹光滑,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由此可见唐代()A.开始了由陶向瓷生产技术的转变B.技术创新推动制瓷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产品的品质极为突出D.“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6.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
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7.元朝王祯在《农书》中提出农业生产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注重农时B.因地制宜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8.民国外交家蒋廷黻曾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达标训练题
基础夯实1.右图是夏朝的启,下面对其取得王位的认识正确的是()A.“家天下”变为了“公天下”B.禅让制代替了王位世袭制C.是历史的倒退D.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分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功臣和王族成员,而平民不在受封之列,故乙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正确选项为B项。
3.“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导学号52430047)A.先代贵族的后代B.功臣C.王族D.少数民族首领,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5.《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周厉王命令禹出征,生擒反叛的诸侯王。
这说明宗法分封制下的原则遭到破坏,分封制趋向衰落,但还能维护王权。
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源于西周时期分封的鲁国;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分封的晋国,故C项为正确答案。
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六个省区的简称分别为豫、冀、湘、鄂、粤、桂,均不是西周时期封国的名称,故可排除A、B、D 三项。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
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D均错误。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
2.公元前403年,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
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A. 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 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C. 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D. 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可见,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选A。
材料中只是体现了“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信息,不能得出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的结论,故排除B。
C是从经济上的表述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
D只是表象,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的实质反映了西周以来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破坏,故D不是最佳答案,排除D。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7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3.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
这说明宋代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4.包拯在《请复御史里行》中说:“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这表明包拯A.强调科举选才标准 B.重视监察官员素质C.痛斥官员贪腐行为 D.注重维护朝廷法纪5.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执政官6.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这反映出罗马法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7.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
这说明罗马法A.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C.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需要不断发展完善8.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最新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最新版2018-2019学年⾼⼀历史上学期第⼀次质量检测试题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选择题(每⼩题只有⼀个选项正确。
每⼩题2分,共60分)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同之世。
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 B建⽴武装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2、商朝⼈崇拜各种⿁神,商王往往杀死⼤批战俘和奴婢来祭神。
在商代,王是⼈,也是神,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者商朝的⼈事 B祭祀神灵是⽣产⼒落后的结果C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盾⽐较尖锐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决定⼀年的政事,所以阴历⼀⽉叫政⽉。
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所以把政⽉改为正⽉,并且“正”字的读⾳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 D皇权⾄上4、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 )A都以⾎缘为纽带 B都体现了⼤宗和⼩宗的关系C都规定了地⽅服从中央 D都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统治5、上(宋太祖)因谓(赵)普⽈:“五代⽅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事者百余,分治⼤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担任地⽅长官6、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A⽗⼦ B兄弟 C平等 D⼤宗与⼩宗7、元朝统治者在划分⾏中书省时,打破依“⼭川形便”划分⾏政区域的原则,采取“⽝⽛交错”的原则,任意将⾃然环境差异极⼤的地区拼成⼀个⼀级政区。
元朝这样划分⾏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改变以前地区⽆权状态 B加强中央集权防⽌地⽅割据C促进各地经济⽂化交流 D促进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8、宋代学者认为“管摄天下⼈⼼,收宗族,厚风俗,使⼈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宗⼦法”,“宗⼦法坏,则⼈不知来处,以⾄流转四⽅,往往亲未绝,不相识”。
【配套K12】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8------2019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测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小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将考号、座位序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并将考号、学科用2B铅笔涂黑。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3.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
4.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3.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5.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
湖北省荆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年级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荆门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一年级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
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
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A.宗法制B.礼乐制度C.分封制D.世袭制2.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后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候106人。
这说明A. 汉武帝贪财暴虐B. 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 汉武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D.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 宗法制的终结B. 察举制的完善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 科举制的推行4. 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下图标识地区描述正确的是A. ①处属于单列的行政区划B. ③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C. ②处主管机构兼管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D. ④处属于全国十大行省之一5.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参与机要,实行票拟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6. 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
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7. 1840年——1900年,列强向中国发动了数次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国人民深重的灾难。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解析:材料“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体现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即为重农抑商政策。
C项正确。
答案: C2.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解析:A、B、D三项实质上是赞同农业发展;C项中认为工商为末是不切实际的妄加抑制,实质是赞同商业发展,与题干观点不一致。
所以答案选C。
答案: C3.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D项说法错误,从秦国开始,历代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A项说法错误,闭关政策并不能断绝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B项说法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但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思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 C4.(2018·安徽屯溪一中月考)“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
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
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解析:“海者,闽人之田”明朝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饭碗跟着也砸了。
在广东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不许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39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山东省的“富民兴鲁”政策深得民心,齐鲁大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
这一称谓来源于()A.山东半岛自然地理特征B.宗法制下嫡长子的族姓C.母系氏族公社母系的族姓D.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西周分封时,今天的山东有齐和鲁两个主要的封国,故山东称“齐鲁大地”。
答案: D2.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郡县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宗法制解析:由“郑氏义门”“同居共食”“孝义家风”可知,题干所反映的是家族聚居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宗法制。
答案: D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成为大宗的条件必须是嫡长子。
①中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长子,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C4.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太庙及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不是供奉神灵的地方,故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而其他三项均为宗法制的特点。
答案: B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解析: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在家天下的古代,《百家姓》的排列顺序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丽水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历史试题卷(2019.1)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史记·周本纪》载:“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中的“宋”位于右图A .①B .②C .③D .④2. 汉代曾在全国设置了十三个官员,他们俸给六百石,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官俸二千石的太守。
这些“官员”被称为A .卿大夫B .御史大夫C .刺史D .三司使3.4.下图方框中应填入的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中法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
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那些曾对日本保持友好态度的领导人逐步丧失威信。
这段记载表明了当时中国A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B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C .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D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6.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一位国民党爱国将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送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蒋介石也手书“荩忱忠勇义烈,牺牲成仁,光荣一死,炳彪千秋”。
这位“爱国将领”是A .宋哲元B .蒋光鼐C .蔡廷锴D .张自忠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中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意见;总第1题图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2
阶段检测卷(一)(专题一~专题三)(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本部分在学生用书中单独成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8·辽宁沈阳期中)《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做法(A)A.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解析:本题考点是宗法制。
根据材料立嫡长子的君就是立年长的,不考虑他是否贤能,立庶子的君,就立尊贵的,不考虑他是否年长。
鲁桓公为什么尊贵呢?他的母亲地位高。
符合宗法制的实质,所以正确答案选A项。
2.(2018·广东七校联考)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D)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祖先的习俗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是D项。
另外,清明时节祭祀祖先的习俗早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不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这个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是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所以排除A、B、C三项。
3.(2018·惠州调研)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B)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解析: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没有体现出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故A项错误;“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目的在于维护正妻和嫡长子的地位,极力维护宗法制,故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材料与分封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解析:解读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要在中央”的含义。
“要在中央”指的是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和设置丞相主持国政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内部权力的分配;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属于文化方面。
A、B、D三项都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可排除。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故选C项。
答案:C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粘乎,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解析:题中材料表明,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故只要走进历史,随处可见到他的影响,因此答案为B。
郡县制在战国末期已出现,A错误;C项与秦不符;D始于商鞅变法。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
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
上述材料可说明() 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根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析,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
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
2.《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解析:题干中“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的描述体现出了临淄商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的说法有所夸大历史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政府的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8·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材料中的“市”()
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
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解析:题中材料的最有效信息是“郑人”和“乃反,市罢”。
草市到南北朝才出现,而且在农村,材料中有郑国就可看出是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应当是农产品,应当主要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B项错误;到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才被打破,故C项错误;宋以前,市场都要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通晓”“不觉抵暮”等可以判定夜市和瓦子的经营已经没有时间限定,材料没有讲市和瓦子的分布范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瓦子经营者的问题,排除C项;坊是居民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
5.(2018·福建福州格致中学期中)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解析:根据材料“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说明了当时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
答案: D
6.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西汉、唐、北宋等朝代的长安、东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答案: D
7.(2018·北京市海淀区统考)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
这表明()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②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③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④广东商人生意兴隆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材料“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反映了清朝前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
广东商人生意兴隆,结合所学知识,应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
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
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一、二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解析:第(1)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等信息,从商业店铺、广告宣传、从商人员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中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二中“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信息进行思考,“兴起原因”可依据材料二中“舟楫塞港”等信息进行说明。
答案:(1)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繁华;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商业设施齐全;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
(2)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
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