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变得尤为重要。
阅读是知识的源泉,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旨在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我们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百科知识书籍等,既满足了小学生对于幻想和想象的需求,又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读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帮助他们培养审美品味和文化修养。
二、倡导家庭共读家庭共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环节。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同阅读,可以通过在晚上睡前读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图书,同时倾听孩子的意见与想法,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带孩子参观图书馆、书店等,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氛围。
三、引导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学校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小学生的阅读机会,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作家或读书人士来校进行讲座,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阅读启发。
四、教师角色的引导与激励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当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引导者和榜样,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中。
五、关注阅读习惯的评估与反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对阅读习惯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定期的阅读测试和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发展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最新版】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
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
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做基础。
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积极、活跃、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概念界限1、传统的课外阅读是定位于课堂、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学生的阅读属于办自发状态。
阅读的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再加上应试压力,处于应试目的阅读让学生索然无味。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因而课外阅读推荐课,应着眼于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和数目作恰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法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那样广泛博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这种课型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施方案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二、目标定位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阅读、主动阅读。
2.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灵世界。
三、实施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1)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注重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相结合。
(2)定期举办阅读活动,如故事会、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3)邀请作家、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2.培养阅读方法(1)教授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
(3)开展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提升阅读素养(1)开展主题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某一领域的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倡导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营造阅读氛围(1)打造班级阅读角,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阅读。
(2)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乐趣。
(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阅读的重要性。
四、具体措施1.设立阅读课程,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阅读指导能力。
3.建立阅读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4.家校联手,共同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五、预期效果1.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明显提升,阅读积极性增强。
2.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有效指导,阅读能力提高。
3.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增强。
4.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具有良好阅读习惯、丰富阅读素养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1.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富有童趣、富有教育意义、富有创新思维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阅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具体实施措施和解决方案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多数为留守学生,我校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十分严重:一是学生阅读面窄、读书单一,二是学生的读书时间根本没有得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每天没有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更别说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三是学生真正养成了阅读习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能每天坚持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四是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虽然语文老师难得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二、课题研究内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指导,课外阅读指;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释疑解惑、学法迁移、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一)研究的对象XX小学三到六年级85名学生(二)研究方法、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
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2、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3、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开展各项自主阅读活动。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目的通过实施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
二、研究内容1.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
材料的选择要兼顾经典和现代作品,包括儿童文学作品、神话寓言、经典童话等。
对于每个作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课文、练习题、辅助阅读材料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阅读策略的培养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培养他们运用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读、主题识别、提问、推理、总结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进行反馈和指导。
3.阅读活动的设计设计各类阅读活动,如朗读、小组讨论、阅读马拉松、阅读分享等,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供学生与作品互动的机会,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阅读评价的方法建立科学全面的阅读评价体系,注重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的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学生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及其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施步骤1.现状调研在实施方案之前,先了解目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和问题,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等,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
2.目标设定明确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确定具体的目标和标准。
3.材料选择与设计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进行相关的设计,如课文编排、练习题设计等。
4.阅读策略培养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培养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5.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并进行实施。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编整理]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编整理]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小学生阶段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1.了解小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探索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3.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三、研究内容1.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等方面的情况。
2.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3.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课堂为载体,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小学生阅读现状,为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访谈法:与一线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五、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3)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分析问卷调查数据,了解小学生阅读现状。
(2)探讨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确定研究方向。
(3)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探索有效方法。
(2)推广研究成果,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六、预期成果1.提出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形成一套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3.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七、研究保障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2.经费保障:申请课题经费,用于问卷调查、资料购置等。
3.技术保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
八、研究期限本研究期限为三年,从2023年开始,至2025年结束。
九、阅读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峄城区实验小学一、基础条件与可行性1.基础条件:具备完成本课题研究的相应“软件”(1)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我校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准,有高标准的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有比较完善的校园网。
这些为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近年来,学校又开展了许多阅读实践活动,如少先队的“跳蚤书市”,“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家庭读书乐”等活动。
此外,学校还拥有38380余册的图书,有两间高标准的阅览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地借阅自己喜欢读的书。
而且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好书带到班级来与同学共同分享,这样不仅解决了部分学生没有好书读的难题,还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2)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我校教师观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我校先后完成了省级课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实验与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实验与研究”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研究成果在省、市、区有关会议上交流和相关杂志上登载,其中“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成果已在全区推广。
这些,为我校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研究时机比较成熟。
语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教师们都在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引起了广大教师的热情关注。
(4)研究力量比较强大。
我校已充分认识到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坚持把科研作为第一生产力,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奋斗目标,并完善了教育科研组织机构,成立了校长室——教科室——中心课题组——学科课题组的科研组织网络。
本项课题由校长任课题组组长,研究的经费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学精英,部分教师也参加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教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教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教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本次课题的提出1.社会发展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
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
(3)学校引导的失当,学校和教师承载了社会、家长太多的升学压力,在追求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的心态驱使下,无暇顾及孩子的阅读问题。
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
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墨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
而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负有重要责任。
学会阅读是当代主要的教育主题。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强烈愿景。
新时代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让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阅读素养培养,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读物的能力。
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提升学生会读、善写、能讲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等综合素养,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基本理论1.国外研究理论“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焦点之一。
国外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特征和价值取向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英国是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国家,提出这一理念旨在帮助个体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核心素养”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地关注和提及,并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跨国研究项目,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
该项目最终于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也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2.国内研究理论2014年3月,“核心素养”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即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
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
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内容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探索阅读方法。
内容与学生语言积累的内在联系,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
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4、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性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2、经验总结法。
读书月活动的研究,是一项非零起点的研究项目,要避免一切从头做起,要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3、行动研究法。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研究方案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岩峪学校王军平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制定以下方案:1、时间得到落实。
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得到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得到了落实,作业减少了,自由阅读的时间就多了。
2、活动得到落实。
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指导得到落实。
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
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
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
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要精心备课。
4、检查得到落实。
对课外阅读是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是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是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是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5、要构建浓厚的读书氛围。
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所以我们每个班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同学们自己把好书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
多文本阅读养成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多文本阅读养成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多文本阅读养成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铜仁市第八小学陈殷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更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也提出:喜爱图书;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过于浮躁,读书意识淡薄,阅读质量低下,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让学生喜欢读书?读哪些书?怎样去读?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又该做出怎样的评价?这也是我在教学当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希望能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搭建平台,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让课外阅读辅助课内阅读,构建有效的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活动模式,同时,积极投入到系统的教育科研中去,提升自身的教育素质,增加工作的科研意识,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及至校园。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阅读的概念其实就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重要的能量或因素。
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许多文章是相互联系且具有共性的,通过列举个体把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组建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一系列新材料的学习中去。
提高小学生阅读爱好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小学生阅读爱好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限500字之内)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语言积存的进程,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循。
只有通过坚持长期大量的阅读,才能积存下丰硕的语言,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量。
杜甫说:“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归纳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伏尔泰说“念书令人心明眼亮”,培根说:“念书令人成为完善的人。
”念书能够完善人的品格,要让小孩在念书的进程中令人性更趋于漂亮。
所以,咱们要培育学生的念书爱好。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教师”。
尽管在以往的教学中,咱们也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可是,在指导进程中,往往是以教师的喜好为主,教师以为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值得阅读,便布置学生去阅读,而且采纳统一的方式(如念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进行检查,并未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没有尊重学生在阅读进程中的自主体验,加上一些教师和家长的对课外阅读的“无用论”,因此在必然程度上挫伤了小孩课外阅读的踊跃性,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基于这一问题,咱们确立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爱好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希望研究功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爱好,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仅能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为人处世的体会,提高处置情形的能力,学会立志、立德。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200字之内)一、解决小学生的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无用论观点的转变,并能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二、解决针对学生阅读方面条件的局限性,制定相应的念书方案,提高学生的念书的主动性与踊跃性。
3、培育学生选择优良书籍的能力及有效的阅读方式。
以确保学生小学时期很多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4、论证课外阅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限300字之内)1. 推翻一些老师和家长的阅读“无用论”;2. 发现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阅读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念书好”,因此“好念书”,学会“读好书”,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中取得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本次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
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
(3)学校引导的失当,学校和教师承载了社会、家长太多的升学压力,在追求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的心态驱使下,无暇顾及孩子的阅读问题。
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
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墨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
而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
三、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更加明显。
尤其是全国的各级各类读书活动方兴未艾,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语言的介入使阅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阅读能力也正向“快速高效”的方面发展。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阅读途径,
学会在课外“无师自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从1972年起,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会一直追踪四年级、八年级与十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
结果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以及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学生,综合素质最高。
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17年8月到2017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十五”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确立了《“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评审中得以立项。
该课题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
课题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推广亲近母语读书会,重点建设班级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共读会、教师读书会,特别关注农村小学读书会的建设。
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关于儿童阅读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建设书香社会。
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校小学生发展的阅读模式,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