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_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传统国学文化《中医文化》知识讲座 PPT课件
养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
神
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 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
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
撰写之中。
第四章节
中医学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使人全身机能活跃。越是运动,人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越强,抗御疾病的能力也越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形体过逸,肌肉筋骨活动过少,易使人气血迟滞不畅,脾胃功能减弱,筋骨肌肉萎软无力,动则出现心悸、气喘、汗出等。 劳动运动养生的原则:一是要注重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 ;二是要做到适度不疲,循序渐进
一.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 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 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 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 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 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 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 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 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1
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
统一。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
2
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 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
三. 晚间养生 最佳时段为下午5~9时,可做泡澡 的动作,因泡澡具热敷兼放松效果,医师也建议, 泡汤宜分次浸泡,使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若在 泡澡中加入些药浴,也可利用药浴达到活络筋骨、 美白瘦身效用。
国学经典(PPT42页)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 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PPT课件
国 学 变 迁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 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 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儒儒国 家家学 学的宗 派伦旨 创理 始思 人想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言 行,几种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它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以生命思何 ,
儒家思想
非非非非 礼礼礼礼 勿勿勿勿 动言听视 。、、、
儒家思想
是不知 知知之 也为为 。不知
知之 ,,
儒家思想
亦硁言
可硁必
以然信
为小,
次人行
矣哉必
。
!
抑
果 。
—
—
— —
经史 释子艺集 部部 道部术部
宗、 儒各 教诸谱诸 学种 著子录子 经体 作百 百 典裁 家 家
历 及及 史 著 作
百
家
及
艺
术
、
谱
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 代 价 值
•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 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 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 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 国子监。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现在一说到“豆腐渣”桥梁、“豆腐渣” 堤坝,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贪污与腐败,一说 到讨薪问题,我们便会联想到跳楼,作为中 学生,我们课堂上听的是大公无私,到街上 走一圈就有可能被欺骗,我们不知所措,困 惑!为什么?是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世界 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国人自己 失去了方向,西方经济冲击也好,不良文化 渗透也好,那是外因,内因毕竟是决定因素。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春官·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 地官· 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 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 “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早在1981年就这样警示世 界: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眸2 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即儒 家的思想精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 求。便提及了国学的必要性”。 •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 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 中国的学问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 子使作善也」
国学从思想体系上又可以分为儒、佛、道三 家。儒家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佛家讲究用慈悲心做普度事,叫人做善事、 知因果;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讲究天人合一。前人说过“以儒治世,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道出了三家的特点与互补之功。 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召唤与要求。今天, 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 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 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 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 的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绝不能够数典忘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课件ppt
国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到现代,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国学不断吸 收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思想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国学逐渐受 到重视和发展,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个人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
国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数字化国学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国学经典 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呈现,方便人
们学习和传承。
人工智能与国学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国学进行 研究和分析,挖掘其中的智慧和 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思路
和启示。
互联网与国学传播
利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国学 思想和经典,让更多人了解和接
受国学的智慧和价值。
详细描述
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的 重要工具,主张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并严格 执行。在政治上,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 君主的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反对人治和权 谋。在个人行为上,法家强调遵守法律和规
范,反对违法乱纪和任意妄为。
墨家思想
总结词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 反对战争和剥削。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国学课件
目录
• 国学概述 • 国学经典 • 国学思想 • 国学智慧 • 国学与现代生活
01
国学概述
国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国学的定义与特点
详细描述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涵盖了 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国学强调人文精 神,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修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个人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
国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数字化国学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国学经典 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呈现,方便人
们学习和传承。
人工智能与国学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国学进行 研究和分析,挖掘其中的智慧和 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思路
和启示。
互联网与国学传播
利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国学 思想和经典,让更多人了解和接
受国学的智慧和价值。
详细描述
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的 重要工具,主张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并严格 执行。在政治上,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 君主的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反对人治和权 谋。在个人行为上,法家强调遵守法律和规
范,反对违法乱纪和任意妄为。
墨家思想
总结词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 反对战争和剥削。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国学课件
目录
• 国学概述 • 国学经典 • 国学思想 • 国学智慧 • 国学与现代生活
01
国学概述
国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国学的定义与特点
详细描述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涵盖了 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国学强调人文精 神,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修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讲座课件
• 古人学习国学先读《孝经》,接下来就可以开 始读四书了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 庸》 • 先读《大学》,《大学》是一个间架,告诉你 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 于如何去格物致知,如何去诚意修身,大学没 有具体说。所以《大学》是个纲领,是个条目 • 再去看《论语》,《孟子》,《中庸》,以至 其它的经书 • 四书读熟了,就可以看六经了。诗书礼易春秋
•
•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 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 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 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 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 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 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 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 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 国学的基本精神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核心 理念,其构成主要由儒家的进德修业, 以及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 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组成,它是 一种多元与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具有 生生不息的力量。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原因在于其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自 远古以来就形成的血缘宗观念,将血缘亲情观 念引申到人伦与政治领域,使孔孟之道具有了 民族心理与文化根基的支持。孔子思想的两个 关键词便是孝、悌,延伸到亲亲、尊尊。是仁 学的基础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 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 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 兵书类 • 孙子兵法 吴子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将苑 守城录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备论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握 奇经 鬼谷子 何博士备论 三十六计 《孙子 略解》曹操注 兵制 阴符经 素书 乾坤大略
国学课件ppt
02
国学经典
《论语》
总结词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文 化等多个领域。
详细描述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 的言论,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孔子提出的“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总结词
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著作,主要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教育 思想。
、曲式结构及演奏风格。
民间歌曲
收集并整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 民间歌曲,分析其歌词内容、
曲调特点及文化内涵。
传统节庆
春节
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活 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 圆饭等)以及在当代社会的意
义。
元宵节
概述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如 赏花灯、吃汤圆)以及在各地 的庆祝方式。
中秋节
阐述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如 赏月、吃月饼)以及与其相关 的诗词歌赋。
详细描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丰富的政治、 社会和人生哲理内容;《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之一,记载了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礼记》 是一部关于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对后世礼仪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易经》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蕴含了 丰富的哲学思想;《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 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和社会情况。这些经典著作对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端午节
探讨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如 赛龙舟、吃粽子)以及在海外
的传播与影响。
传统民俗
婚丧嫁娶
介绍中国传统婚俗(如相亲、婚礼仪 式)、丧葬习俗(如葬礼程序)以及 嫁娶习俗(如聘礼与嫁妆)。
节令习俗
分析冬至、夏至等传统节日的习俗活 动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国学知识讲堂
答案:梁山伯和祝英台
知音、桃园三结义
他是一个历史人物。他集 “王侯将相”的称号于一 身。 他曾被人喻为“国士无双” 他熟读兵法,为后世留下 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等大 量军事典故。 答案:韩信
“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其中 婵娟指的是什么?
一、 月亮 二、 姻缘
答案:月亮(婵娟: 是美好的样子,这里 指嫦娥,也就是代指 明月)
一、文章 二、书法
答案:书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诗经》里 面包括多少首诗?
一、三百首 三百零五首
二、
答案:三百零五首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一 、孙武 二 、孙膑
答案:孙武
(孙膑的叫《孙膑兵法》)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 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 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 是:
一 、面部表情 二、 舞蹈动作 三、器械表演
答案:舞蹈动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 谁的名句? 一、王勃 二、张九龄
答案: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国学知识你来答
• 下列各组语词“ ”内的字,所指颜色系相同或相 近的选项是: • •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 (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 (C)“缟”衣白冠/玉貌“绛”唇 • (D)“丹”枫白苇/“赭”衣塞路 • (E)“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 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 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 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国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13
(一)考求文字的真相
1、研究字形结构的文字学 2、研究字音的音韵学 3、研究字义的训诂学
法门寺纯金四门塔 唐代
2020/11/24
14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2020/11/24
15
浮
海
云
水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长
朝
消
落
2020/11/24
16
1、百姓 战国以前,多为贵族的总称(当时贫民无姓)。商代贵族总称“百姓”。战国以后, “百姓”多为贫民的通称,与“民”同义。《孟子·滕文公上》:“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14、白身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亦称“白士”、“白丁”。高适《送桂阳孝 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 满受责乎?”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庶人 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庶”,众 多。“庶人”即众人,指百姓。《左传·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
(四)吴宓 “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本院所
谓国学,乃取广义,举凡社会之方法,西人治汉学之成绩,亦皆 在国学正当之范围以内,故如方言学、人种学、梵文等,悉国学 也。”
(五)邓实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 国也。”(《国学讲习记》)
②代表人物: 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董仲舒 唐代:韩愈、李翱 宋朝: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 明朝:陈献章、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清朝:戴震、阮元、曾国藩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24PPT课件
17
(二)义理之学
义理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 神之学,也可细分为下列诸项:
1.经学 2.诸子学 3.魏晋玄学
4.道教神仙之学
5.六朝隋唐佛学
6.宋明理学
7.清代的汉学与宋学
8.新儒家
18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 讲究修身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 主张贡献服务于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 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果说义理之学为体 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国学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加强学习传统文化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ຫໍສະໝຸດ 述内容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一讲 导 论
• 国学的概念 • 国学的分类范围 • 国学的学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阳书院
3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 中说:
•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
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5
《礼记集说》卷六 :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 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 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 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 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 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 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 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 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包括书籍著录的目录学、研究书籍版 本的版本学、研究书籍勘误的校勘学、研 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研究书籍真伪的辨 伪学、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等。
(二)义理之学
义理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 神之学,也可细分为下列诸项:
1.经学 2.诸子学 3.魏晋玄学
4.道教神仙之学
5.六朝隋唐佛学
6.宋明理学
7.清代的汉学与宋学
8.新儒家
18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 讲究修身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 主张贡献服务于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 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果说义理之学为体 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国学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加强学习传统文化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ຫໍສະໝຸດ 述内容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一讲 导 论
• 国学的概念 • 国学的分类范围 • 国学的学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阳书院
3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 中说:
•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
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5
《礼记集说》卷六 :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 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 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 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 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 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 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 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 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包括书籍著录的目录学、研究书籍版 本的版本学、研究书籍勘误的校勘学、研 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研究书籍真伪的辨 伪学、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等。
国学ppt课件
意义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国学ppt课件免费下载
注重经典诵读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感 和文化素养,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和认同。
结合历史文化
将国学教育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演变 过程。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讨论 、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跨学科整合
将国学教育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 域进行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 思维方式。
庆祝秋收和团圆的节日 ,有赏月、吃月饼等习
俗。
清明节
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有烧纸钱、上香等习
俗。
中国传统艺术
01
02
03
04书法以毛笔Fra bibliotek工具,通过书写汉字 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绘画
以笔墨为工具,在宣纸或绢上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
品。
戏曲
包括京剧、昆曲等在内的中国 传统戏剧形式,融合了音乐、 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调节身体机能,预防 和治疗疾病。
05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
促进全面发展
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华 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和民族自豪感。
国学教育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 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学习国学,可 以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人 文素养。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认为人类应当相互关爱和帮助,追 求共同发展和繁荣。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 兼相爱,交相利”等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中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哲学思考。
04 国学文化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活 动,包括贴春联、放鞭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感 和文化素养,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和认同。
结合历史文化
将国学教育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演变 过程。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讨论 、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跨学科整合
将国学教育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 域进行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 思维方式。
庆祝秋收和团圆的节日 ,有赏月、吃月饼等习
俗。
清明节
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有烧纸钱、上香等习
俗。
中国传统艺术
01
02
03
04书法以毛笔Fra bibliotek工具,通过书写汉字 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绘画
以笔墨为工具,在宣纸或绢上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
品。
戏曲
包括京剧、昆曲等在内的中国 传统戏剧形式,融合了音乐、 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调节身体机能,预防 和治疗疾病。
05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
促进全面发展
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华 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和民族自豪感。
国学教育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 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学习国学,可 以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人 文素养。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认为人类应当相互关爱和帮助,追 求共同发展和繁荣。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 兼相爱,交相利”等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中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哲学思考。
04 国学文化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活 动,包括贴春联、放鞭
国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和方法。
《中庸》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 ,认为这是实现人生和 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原
则。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包含了 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
哲学思想。
《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主要阐 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
国学与个人修养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散文等文学 作品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
国学中的哲学思想能够启发个人 的思考,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个人的道德
品质和人格魅力。
国学教育能够让个人更好地了解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05
国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 料,探究国学的历史演变、思 想内涵和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比较,深 入理解国学的思想体系和价值 观念。
文献研究法有助于系统梳理国 学的知识体系,为深入研究提 供基础资料。
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 观念进行比较,揭示国学的独特性和 普世价值。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拓宽国学的视野,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国学的 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与其他文化的异 同点。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国学的 历史遗迹、文现象和社会风俗
。
实地考察有助于直接感受国学的 实际存在和影响,增强研究的直
观性和可信度。
实地考察法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经世之学借鉴现代科学的分类 方法可以分列为下述三项:
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3.应用科学
1.自然科学
即研究人类生活与自然关系之学。 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 生物学等。
2.社会科学
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研究人类社团活 动的学问也相当多。如研究人群血统演进 的“氏族学”、记载人类活动的“史学”、 研究人群战争的“兵学”、研究人群组织 管理的“政治学”、研究社会秩序维护的 “刑法学”、研究财政食货的“经济学”、 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学”、研究 人群相处规范的“礼俗学”、研究学识经 验传递的“教育学”等,都可概称为社会 科学。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我们认为,国学 可以国学研究作为一级学科,以国学基础、 国学方法、经学研究、史学研究、诸子学 研究、集部研究、国学与宗教、国学与典 章制度、国学与社会风俗、国学与海外汉 学等作为二级学科。
(三)国学有百年的教材编撰和教 学实践经验
现在所知最早的一部国学教科书是江起鹏出 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国学讲义》。 由那时算起,国学教材编撰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 了。民国初年,出版有二三十种国学教材。梁启 超先生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从提高 个人文化修养角度着眼,影响颇大,但尚不具备 成体系的教材规模。因此,国学教材以章太炎的 《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和钱穆的《国学 概论》为两大流别。
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
言。”由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张之
洞的名言。可见,相对于新学而言,国学指旧学;
相对于西学,国学指中学,它是与西学不同的自
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 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
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
胡适指出:“‘国故’这两字,是章 太炎先生提出,比从前用的‘国粹’好多 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 包括一切。”胡适又说:“‘国学’在我 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 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 ‘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 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 学’。”
3.应用科学
人类发明了许多技术,来维护和 改善生活条件,叫应用科学。如有关 衣食的“农桑学”、治理水土的“水 利学”、治疗疾病的“医药学”、强 身健体的“气功学”、器物制造的 “工艺学”、房屋园林构件的“营造 学”等。还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 “堪舆学”、“述数学”、“占梦学” 等,如果去除其迷信因素,也有研究 的价值。
程:县设小学,府设中学,省设大学,循 序递进,给照为凭;大学卒业学成,乃咨 选京师国学,覆加课试,量才授官。所学 皆实用,所取皆通才,而国家收得人之效 矣。”
• 国学从周朝就有了,原来是国家级的贵族
子弟学校,逐渐发展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优秀的庶民子弟也可进入国学,经过考试, 量才授官。
•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人主张大兴国学,发展
敦煌壁画 莫高窟第 322窟 初唐
高度发达的建筑艺术
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
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考据、义理、经世、 辞章之学,并非截然独立,而是必须结合成 一个整体,才是完整的国学。
考据之学是接受和检验知识之学,由 外向内,应该臻于至真。辞章之学发抒情 意,描状自然之态,由内向外,应该臻于 至美。义理之学是体,经世之学是用,体 用结合,内外兼修,旨在造福人群社会, 应该臻于至善。
清华研究院主任吴宓曾解释说:
“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 全体而言。”他后来更是阐明:“今宓晓 以本院所谓国学,乃取广义,举凡社会之 方法,西人治汉学之成绩,亦皆在国学正 当之范围以内,故如方言学、人种学、梵 文等,悉国学也。”
这些说法证明,国学的研究对象以 经、史、子、集文献材料为主体,也包 括出土文物,民间口耳相传的资料,还 包括海外汉学。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应用社会科学系 李志松
第一讲 导 论
• 国学的概念 • 国学的分类范围 • 国学的学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阳书院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 中说:
•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
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 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 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 而且必有所得。”
教育。
• 所以,我国古代典籍中所指称的国学,是
一个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概念。
•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
是指传统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传统 文化的学问和学术。所谓学问,侧重 于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积累与梳 理;所谓学术,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 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
可见国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 围,可以概括为:近代以来运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传统学术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主 要以经、史、子、集为主)进行综合 性研究的学科。
(二)国学有一定的学科构架
• 国学以经、史、子、集作为研究主体的
学科构架应该是可以形成共识的。正如明 代学者胡应麟所说:“经、史、子、集, 区分为四,九流百氏,咸类附焉,一定之 体也。”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礼记集说》卷六 :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 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 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 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 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 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 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 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 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三、国学的学科定位
(一)国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并不是传统
文化的本身,国学作为一门系统而专门的 学问,是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 “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 迁之大势》中,特别标举“国学” 的概念与“外学”相对:
“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 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 后能收其效。”
• 外国学者称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一般叫
做“汉学”(sinology)、“支那学”或 “华学”。至于“中国学”的称谓,则是 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 称。
• 欧美学术界还有“东亚学”的称谓,其范
围包括对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 研究。
二、国学的分类范围
(一)考据之学 (二)义理之学 (三)经世之学 (四)辞章之学
国家级学校的称谓,历代有所变化。
• 汉代称太学,晋代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
寺,隋代称国子监,唐宋时则以国子监总 管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 明、清两代设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开始设学部,国子监的称呼于 是废止。
清末佚名撰《西巡回銮始末》下:
• “学堂之设,(光绪)二十四年业已议有章
1.文学
研究文学思想、文学理论的叫“文学 批评学”。研究著名作家或作品的也可以 独立成学,如研究《昭明文选》的“文选 学”、研究《文心雕龙》的“龙学”、研 究杜甫诗歌的“杜诗学”、研究《红楼梦》 的“红学”等。其他还有“敦煌学”、 “俗文学”等都是文学研究范围。
2.艺术
艺术包括音乐学、书法学、绘画学、 舞蹈学、雕塑学等。
踏飞燕铜奔马 中国经典青铜艺术、动物雕塑 艺术的象征。
二、国学的分类范围
(一)考据之学
• 考据之学是实事求是地考查真相的学问,
又可细分为三项:
• 1.考求文字的真相 • 2.考求书籍的真相 • 3.考求文物的真相
(一)考据之学
1.考求文字的真相 包括研究字形结构的文字学,研究字
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 2.考求书籍的真相
(二)国学有一定的学科构架
经、史、子、集不仅是目录学上的典 籍分类,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 流别,所以章学诚才主张面对文献典籍, 必须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夫。
(二)国学有一定的学科构架
国学以经、史、子、集作为文献载体 或研究对象,从学问或学术的角度,又可 以划分成义理、考据、辞章、经世等四个 门类。
以来逐渐形成的。
•
由于西学东渐的效应,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
繁,为了与“西学”相对峙,有人提出了“旧学”
或“中学”的概念。
•
张之洞即提倡:“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
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
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
(《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后来梁启超在
《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所谓‘中学为体,
包括书籍著录的目录学、研究书籍版 本的版本学、研究书籍勘误的校勘学、研 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研究书籍真伪的辨 伪学、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等。
(一)考据之学
3.考求文物的真相 包括调查、发掘、整理研究古迹、文
物的考古学,研究钟鼎彝器、碑铭刻石的 金石学、研究龟甲兽骨刻写记号的甲骨学, 研究出土竹简、帛书的简帛学,研究西域 文献的西域学,研究敦煌文献的敦煌学, 研究清宫内阁大库档案的档库学等。
一、国学的概念
•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 《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
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四、辞章之学
辞章之学又称文艺之学,包括文学与 艺术两项内容。 1.文学 2.艺术
1.文学
在秦代以前,文学是文字著于竹帛之 学的总称,两汉以后,文学逐渐自觉独立。
如有研究文章体制作法的“文章学”, 研究文法结构的“文法学”,研究文采修 辞的“修辞学”。研究诗、词、曲、赋、 戏剧、小说的分别称作“诗学”、“词 学”、“曲学”、“赋学”、“戏剧学”、 “小说学”等。
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3.应用科学
1.自然科学
即研究人类生活与自然关系之学。 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 生物学等。
2.社会科学
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研究人类社团活 动的学问也相当多。如研究人群血统演进 的“氏族学”、记载人类活动的“史学”、 研究人群战争的“兵学”、研究人群组织 管理的“政治学”、研究社会秩序维护的 “刑法学”、研究财政食货的“经济学”、 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学”、研究 人群相处规范的“礼俗学”、研究学识经 验传递的“教育学”等,都可概称为社会 科学。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我们认为,国学 可以国学研究作为一级学科,以国学基础、 国学方法、经学研究、史学研究、诸子学 研究、集部研究、国学与宗教、国学与典 章制度、国学与社会风俗、国学与海外汉 学等作为二级学科。
(三)国学有百年的教材编撰和教 学实践经验
现在所知最早的一部国学教科书是江起鹏出 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国学讲义》。 由那时算起,国学教材编撰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 了。民国初年,出版有二三十种国学教材。梁启 超先生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从提高 个人文化修养角度着眼,影响颇大,但尚不具备 成体系的教材规模。因此,国学教材以章太炎的 《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和钱穆的《国学 概论》为两大流别。
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
言。”由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张之
洞的名言。可见,相对于新学而言,国学指旧学;
相对于西学,国学指中学,它是与西学不同的自
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 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
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
胡适指出:“‘国故’这两字,是章 太炎先生提出,比从前用的‘国粹’好多 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 包括一切。”胡适又说:“‘国学’在我 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 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 ‘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 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 学’。”
3.应用科学
人类发明了许多技术,来维护和 改善生活条件,叫应用科学。如有关 衣食的“农桑学”、治理水土的“水 利学”、治疗疾病的“医药学”、强 身健体的“气功学”、器物制造的 “工艺学”、房屋园林构件的“营造 学”等。还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 “堪舆学”、“述数学”、“占梦学” 等,如果去除其迷信因素,也有研究 的价值。
程:县设小学,府设中学,省设大学,循 序递进,给照为凭;大学卒业学成,乃咨 选京师国学,覆加课试,量才授官。所学 皆实用,所取皆通才,而国家收得人之效 矣。”
• 国学从周朝就有了,原来是国家级的贵族
子弟学校,逐渐发展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优秀的庶民子弟也可进入国学,经过考试, 量才授官。
•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人主张大兴国学,发展
敦煌壁画 莫高窟第 322窟 初唐
高度发达的建筑艺术
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
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考据、义理、经世、 辞章之学,并非截然独立,而是必须结合成 一个整体,才是完整的国学。
考据之学是接受和检验知识之学,由 外向内,应该臻于至真。辞章之学发抒情 意,描状自然之态,由内向外,应该臻于 至美。义理之学是体,经世之学是用,体 用结合,内外兼修,旨在造福人群社会, 应该臻于至善。
清华研究院主任吴宓曾解释说:
“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 全体而言。”他后来更是阐明:“今宓晓 以本院所谓国学,乃取广义,举凡社会之 方法,西人治汉学之成绩,亦皆在国学正 当之范围以内,故如方言学、人种学、梵 文等,悉国学也。”
这些说法证明,国学的研究对象以 经、史、子、集文献材料为主体,也包 括出土文物,民间口耳相传的资料,还 包括海外汉学。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应用社会科学系 李志松
第一讲 导 论
• 国学的概念 • 国学的分类范围 • 国学的学科定位
嵩山古建筑群之嵩阳书院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 中说:
•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
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 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 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 而且必有所得。”
教育。
• 所以,我国古代典籍中所指称的国学,是
一个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概念。
•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
是指传统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传统 文化的学问和学术。所谓学问,侧重 于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积累与梳 理;所谓学术,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 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
可见国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 围,可以概括为:近代以来运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传统学术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主 要以经、史、子、集为主)进行综合 性研究的学科。
(二)国学有一定的学科构架
• 国学以经、史、子、集作为研究主体的
学科构架应该是可以形成共识的。正如明 代学者胡应麟所说:“经、史、子、集, 区分为四,九流百氏,咸类附焉,一定之 体也。”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礼记集说》卷六 :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 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 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 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 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 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 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 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 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三、国学的学科定位
(一)国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并不是传统
文化的本身,国学作为一门系统而专门的 学问,是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 “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 迁之大势》中,特别标举“国学” 的概念与“外学”相对:
“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 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 后能收其效。”
• 外国学者称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一般叫
做“汉学”(sinology)、“支那学”或 “华学”。至于“中国学”的称谓,则是 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 称。
• 欧美学术界还有“东亚学”的称谓,其范
围包括对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 研究。
二、国学的分类范围
(一)考据之学 (二)义理之学 (三)经世之学 (四)辞章之学
国家级学校的称谓,历代有所变化。
• 汉代称太学,晋代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
寺,隋代称国子监,唐宋时则以国子监总 管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 明、清两代设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开始设学部,国子监的称呼于 是废止。
清末佚名撰《西巡回銮始末》下:
• “学堂之设,(光绪)二十四年业已议有章
1.文学
研究文学思想、文学理论的叫“文学 批评学”。研究著名作家或作品的也可以 独立成学,如研究《昭明文选》的“文选 学”、研究《文心雕龙》的“龙学”、研 究杜甫诗歌的“杜诗学”、研究《红楼梦》 的“红学”等。其他还有“敦煌学”、 “俗文学”等都是文学研究范围。
2.艺术
艺术包括音乐学、书法学、绘画学、 舞蹈学、雕塑学等。
踏飞燕铜奔马 中国经典青铜艺术、动物雕塑 艺术的象征。
二、国学的分类范围
(一)考据之学
• 考据之学是实事求是地考查真相的学问,
又可细分为三项:
• 1.考求文字的真相 • 2.考求书籍的真相 • 3.考求文物的真相
(一)考据之学
1.考求文字的真相 包括研究字形结构的文字学,研究字
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 2.考求书籍的真相
(二)国学有一定的学科构架
经、史、子、集不仅是目录学上的典 籍分类,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 流别,所以章学诚才主张面对文献典籍, 必须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夫。
(二)国学有一定的学科构架
国学以经、史、子、集作为文献载体 或研究对象,从学问或学术的角度,又可 以划分成义理、考据、辞章、经世等四个 门类。
以来逐渐形成的。
•
由于西学东渐的效应,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
繁,为了与“西学”相对峙,有人提出了“旧学”
或“中学”的概念。
•
张之洞即提倡:“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
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
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
(《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后来梁启超在
《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所谓‘中学为体,
包括书籍著录的目录学、研究书籍版 本的版本学、研究书籍勘误的校勘学、研 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研究书籍真伪的辨 伪学、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等。
(一)考据之学
3.考求文物的真相 包括调查、发掘、整理研究古迹、文
物的考古学,研究钟鼎彝器、碑铭刻石的 金石学、研究龟甲兽骨刻写记号的甲骨学, 研究出土竹简、帛书的简帛学,研究西域 文献的西域学,研究敦煌文献的敦煌学, 研究清宫内阁大库档案的档库学等。
一、国学的概念
•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 《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
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四、辞章之学
辞章之学又称文艺之学,包括文学与 艺术两项内容。 1.文学 2.艺术
1.文学
在秦代以前,文学是文字著于竹帛之 学的总称,两汉以后,文学逐渐自觉独立。
如有研究文章体制作法的“文章学”, 研究文法结构的“文法学”,研究文采修 辞的“修辞学”。研究诗、词、曲、赋、 戏剧、小说的分别称作“诗学”、“词 学”、“曲学”、“赋学”、“戏剧学”、 “小说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