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3课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中政治必修三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三笔记高中政治必修三笔记第一课:文化与社圞会第一框:体圞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a、含义: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b、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圞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圞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获得的。
3、文化的力量:a、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圞仰、道圞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b、文化的社圞会作用:是一种社圞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圞化为物质力量,对社圞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圞族和国圞家的历圞史中。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a、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圞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圞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圞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圞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为推动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重要表现在,参与政治生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霸权主圞义国圞家借助文化渗透以推行强圞权政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a、综合国力,又称国圞家力量、国圞家实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主圞权国圞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内容结构知识详细总结
《文化生活》内容结构《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介绍文化是什么。
本单元是整本教材的绪论与总论,主要为全本教材提供基础性的认识。
本单元讲述文化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
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认识。
本单元包括两课。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用“体会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两个框题介绍文化的内涵。
第1框题“体会文化”主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概念的基本认识,正确理解文化概念。
第2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通过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本课有三个问题需要把握:第1个问题: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把握这一文化概念,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
当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不仅诞生了文化,也从此离不开文化了。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我注重以身作则,以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文化交流的定义、意义和基本途径。
2.使学生了解文化交流在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进各国友谊、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交流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如教育、科技、艺术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例如,可以将性格开朗和内向的学生、成绩优秀和有待提高的学生、对文化感兴趣和对其不太了解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例如,在讨论文化交流的意义时,可以设置以下任务:“请各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探讨文化交流在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进各国友谊、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并得出结论。”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设置以下评价指标:“小组成员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等”,让学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可以指出:“你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但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精选全文完整版
五、课例研究综述
搜集的课堂教学信息:文化交流传播的实例——广西农民爷爷因为手工鲁班凳走红的视频、结合学生熟知的李子柒、同时介绍滇西小哥、古筝女孩彭静旋、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等,向学生传达自觉承担文化传播任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育人的抓手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积极主动地把我们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教学目标
考纲:
1.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在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提高文化交流、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3.公共参与:通过对文化交流的途径、手段、意义、措施的认识,自觉加入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行列,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以及大众传媒的接触比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这些途径和方式附带的文化传播活动有较多的认识,在学习起来困难不大。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多媒体展示法,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让学生直观了解商业贸易等各种文化传播途径以及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作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思想政治
教学课例名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例是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中的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二框题,主要介绍文化传播是在交流中进行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化传播使得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中的人口迁徙,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
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
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网络是 (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
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当代大众传媒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 (1)含义:传播媒介。 (2)发展阶段:大体发现了口语、 文字、印刷、电子和 网络 等 发展形态。 (3)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印刷术 的推广。
2.大众传媒。
(1)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 报刊 、广播、 电视、网络
等多种形式。
(2)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
()
①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②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的重要手段 ③是加强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 ④是提高我国文
化软实力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在文化传播中的作
用,①③正确。举办海外“欢乐春节”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不属于文化交流的手段,故②错误。④错在“关键”上。
答案:B
2.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新的传媒的产生会 取代传统传媒。
分析: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新的传媒的出 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统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仍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 2】 目前,手机短信已成为最迅捷、最广泛、最有效
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为标志的,D 项错误;图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B 项正确。 答案:B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pt课件(6)
文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化 在 大众传媒:现代 交 文化传播的手段 流 中 传 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播
文化传播的含义
商业活动 文化传播的途径 人口迁徙 教育
传媒及其发展
大众传媒及作用 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 发展(作用)
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 好使者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3、人类社会是不停息的向前发展的, 而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在不停息的进行着, 文化传播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现 实生活中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有 ABCD ( ) A商人贸易活动 B、人口迁徙活动 C、社会文化教育 D、各种经济、政 治交往活动z,x,xk
4、首届世界汉语大会2005年7月22日在北京举 行,海内外专家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多元文 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召 开的以汉语为主体的高层次国际研讨会。这项 ABD 活动( ) A、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B、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表明国际研讨会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有效手 段 D、是我国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ABCD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2、2005年6月27日《经济日报》报道,我 国目前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67亿,其中影 视动画的观众至少1亿人。到2005年底,全 国47个省市少儿频道和3个卡通卫视频道开 播。动画节目的需求量一年将达到100万分 钟。动画已日渐兴盛,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 这说明( ) AC A、文化的生产和需求相互影响 B、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大众传媒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佳途径
截止到2004年5月1日为止,在日本的外国 留学生共有117302人,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 77713人,占总数的66.3%。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共31张PPT)
古老、多彩、现代
法国文化年
浪漫、创新、以人为本
法国文化年
张骞通西域
班超遣使通大 秦
郑和下西洋
马可波罗撰 利玛窦献《坤 写《东方 舆万国全图》
鉴真东渡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派张骞 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 、大月氏、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 北地区)等国。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 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 年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 请,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 奈良,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文 学、印刷、饮食等传播到日本,为中日文化 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 尊崇!
②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 发展和进步。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对待文 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1)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 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引进来
(2)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传 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里根
交流探究: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它们对文化的变迁有什么影响?
1.西晋永嘉之乱后 2.唐朝安史之乱后 3. 宋朝靖康之乱后
“❖“永安嘉史””之之乱后发,生约在有西1晋00永万嘉人南年迁间,,从腐根朽本的上 统改变治了者中对国各人族口人分民布进以黄行河残流酷域的为剥重削心和的压格局迫。, 从❖“而靖使康黄”河之流乱发域生广在大北人宋民,流战离争失造成所黄,河被流迫域大大 规量居模民迁向移长江江淮流流域域迁(徙。主要迁入江苏、安徽、 湖北、四川等地)。这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 向江南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导航: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知识结构:1.含义: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表现:基本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具体表现: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4.透视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5.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必要性、原则(要求、意义)1.概念:文化传播 2.途径:______ 、______ 、______3.手段:______ 、______ 、______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正确态度※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①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外域文化业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重难点点拨1、区分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1)文化多样性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方面来说的。
文化内容的差异,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文化多元化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方面来说的。
各种文化的性质上的差异,就是强调文化的多元化。
(3)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2、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民族文化世界文化表现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原因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结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图示:原因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意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随 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 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3)教育是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途径
3.2 文 化 在 交 流 中 传 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例如:
• 旅游归来,介绍异国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 • 合家团聚,高谈阔论自己的所见所闻; • 独居一室,打开电视机收听节目; • ······
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哪 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
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
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
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
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表现
①中华文化的传播: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②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注意
文化传播途径
文化传播的手段
类型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 育 大众传媒(主要手段)
侧重点
强调文化怎样传播
强调文化 靠什么传播
答案 (1)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 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 融合,实现文化创新。(3)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烽火狼烟
晨钟暮鼓
驿寄梅花
鸿雁传书
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网络
1、传媒及其发展
印刷 文字 口语
电子
传媒的发展阶段
大众传媒 (主要手段)
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口语)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文字)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商品)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 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
骏马
葡萄
佛教
音乐
药
熬糖法 医
乐器 金银器
制作技术 天文学 数学
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 要桥梁,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 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 度和广度。 ——培根
1、文化传播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 茶叶 瓷器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出版 《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
日本先后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 三次,每次规模都很宏大,最多时达五、 六百人。唐朝也主动派人到日本传播中 国文化,高僧鉴真就曾六次东渡日本。 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刻影响。 日本仿照《唐律》制订了《大宝律鉴》; 仿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固 收授法和租庸调制;还根据中国方块汉 字创造出日本文字,日文的词汇和文法 也深受汉语的影响;日本人的许多生活 习俗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迄今还保留 着汉唐遗风。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回答中法互 办文化年的意义。 答:①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法国人民对 中国的了解。
②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有利于法国 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了中国对法国的了解。 ③中法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 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法国文化不断传入中 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 象十分少见。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
请说说可以借助哪些媒介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 意识?
两 个 都 应 该 摒 弃
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口语)
(文字)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商品)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作业:
结合实际的生活,用本节课的 理论分析一下当今中国的文 化是怎么样在交流传播的?
• P35探究提示:
•
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 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 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 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 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 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 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 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 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见课本P35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备 文化传播的功能?
①商品广告本身具有艺术魅力,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②商品知识介绍,人们普及和增强了科学文化知识。
这是Haler海尔的冰箱广告
战国后期:古蜀王朝 被秦国兼并之后,大 批中原移民携带着中 原的文化成果迁入成 都平原——促进了天 府之国局面的形成。
高中政治 专题3_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我国。
材料表明传播文化的途径是A.教育活动B.人口迁徙C.商业活动D.旅游活动【答案】C【考点】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难度】较难2.2017年5月6日至7月9日,第12届“中法文化之春”在国内30座城市举办,共计216场活动。
此次活动突出呈现中法文化合作交流的成果,涉及视觉艺术、建筑与设计、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新马戏与街头艺术、电影、文学和少儿活动等。
举办“中法文化之春”活动,有利于①中法文化相互交流传播②吸收法国文化发展民族文化③促进世界文化走向繁荣④中法文化在交流中趋向同一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法两国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①符合题意。
③是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符合题意。
应吸收优秀法国文化来发展本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
④违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要求,排除。
【考点】文化交流的意义【难度】一般3.2016年8月19日,驻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风从东方来”中国民歌体验交流活动。
活动中,中国歌唱家演唱了包括汉族、壮族、瑶族、回族等中国各地极具代表性的民歌,为韩国民众奉上了一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此次活动①通过文化传播加强了文化交流②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播了文化③向韩国民众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④是优秀中华文化对外渗透的体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民族文化,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
2-3-2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
文化传承与创新
2.如何全面理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和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 的重要途径。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化交流、文化 借鉴的历史。从人类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出,文化交流的规 模、频繁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时期、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 化发展状况。近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交通、通讯手段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例 1] 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 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商贸活动 C.互联网 B.人口迁徙 D.教育活动 )
人 教 版 政 治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人 教 版 政 治
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 ②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 ③彻底消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④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C.①② B.③④ D.②④
人 教 版 政 治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A项
人 教 版 政 治
偏重于“文化交流的步伐”,不合题意;题干只提到经济
对文化的影响,没有提到“相互影响”,不选;C项说法 有误,不选;D项是正确的,故选D。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播的途 区 径和方式
思想政治必修三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谢谢 观看
辩一辩
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技术越来越 先进,功能将越来越强大,将完全取代旧的传媒方式和 手段发挥更重要作用,你认为呢?
观点明晰
第一,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 在文化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 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 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 要手段。
丝绸之路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 茶叶 瓷器
骏马 葡萄 佛教 医药 西乐 制糖 天文学 数学 金银器制作技术
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脐带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 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 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路,将 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 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 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 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 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 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 友谊之路。
1405年,郑和率船队通使西 洋,后又访遍30多个国家。 带出中国的各种名产,又带 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产品。
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张骞通西域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谢玉香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传媒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大众传媒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3.结合电视、互联网、电子读物或大众传媒的具体作用,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请阅读教材34-37页,完成下列自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简称传媒。
传媒大体经历了、、、和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为标志的。
(2)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优点: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要求:既要更加,又要更加。
(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血缘、地缘、业缘、情缘、机缘,都可以把人与人紧密相连。
现代社会,还有一条重要的纽带,那就是传播媒介。
它可以把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无论在天南、在地北,都可以“天涯若比邻”;它可以把所有的人们联在一起,无论在乡间、在都市,都可以感受“纷纷世事无穷尽”。
现代传媒,不仅使人类变得更加了解、更加依赖、更加聪明、更富有想象力,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文化传播有哪些重要的途径?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2.什么叫传媒?传媒大体经过了哪些阶段?3.大众传媒有什么作用?4.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如何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三)自我检测,运用知识1.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020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典例剖析】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 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 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 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 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解析: -19-
本题以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为背景材料,要求 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知识范围 确定为《文化生活》。根据材料,可先分析鲁迅与雨果 文化作品的共性,再具体分析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合作 与发展、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意义。
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
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疑点辨识】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辨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如口语)的消失。 2.新兴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辨析:我们要正确地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新兴传媒属于 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 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 手段。 辨析:互派留学生属于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方式),而 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4.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辨析: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 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5.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即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辨析: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32 229
A.网络
B.广播电视
C.口语
D.短信
10. “博客”具有易保留、便捷且成本低的优势,越来越普及。
⑴传媒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
⑵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众传媒带来哪些变化?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No.04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编写:郑来福 审核:赵长荣 时间:2013.9.1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 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 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感、使命感。
【知识自主探究】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阅读课本34-35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文化传播的含义(从课本上找出,标明并理解)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的途径并非只有以上三种,传播的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
二、大众传媒【预习提示: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 _____________简称为传媒。
它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的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________________,汇集来自_________________,日益显示出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功能,成为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的意义:
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如何加强文化交流:
(1) 尊重文化多样性 ( 态度、原则及要求 )。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30 231
(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 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探究案】
1.判断:
(1)大众传媒的发展(例如网络)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2)文化传播就是文化传媒
(3)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拓展案】
1.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
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家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近年来,我国政府与15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在海外建立多个中国文化中心和200多所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周、文化日等大型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
①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
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电影《阿凡达》是美国作品,但影片吸收了印度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髓;阿凡达导演公开认可悬浮山原型在中国的张家界。
电影《阿凡达》的制作 ①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建校15周年。
目前学校在国内拥有20余个校区,在校生达到8000人;同时,800多名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等15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枫叶国际学校就读。
回答6—7题。
6.材料中出现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教育活动
D .大众传媒 7.目前我国在外留学生达140万人,留学生群体逐步呈现“低龄化”,许多孩子在未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化的情况下,就被送到了国外接触外域文化。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促进文化的交流
B .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C .应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D .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8.中俄建交60年业,中俄加强文化交流,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使两国传统友谊深入人心。
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确定一组体现这一盛事的关键房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
A .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文化趋同
B .文化传播 文化交融 文化平等
C .文化传播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
D .文化繁荣 文化创新 文化渗透
9.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灵活、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