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学案 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doc

合集下载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二糖 多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二糖 多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第2课时二糖多糖目标要求 1.知道蔗糖、麦芽糖结构和组成的关系,能区分二者的化学性质。

2.了解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性质,掌握淀粉的水解反应实验。

一、蔗糖、麦芽糖1.蔗糖蔗糖是由1分子________和1分子______脱水形成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芽糖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与蔗糖互为________,是由两分子________脱水形成的。

麦芽糖在硫酸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芽糖和蔗糖的还原性麦芽糖分子中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__________二糖。

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是一种________二糖,但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二、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1)组成通式为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化合物。

(2)性质①______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的淀粉糊。

②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特征反应淀粉__________,利用此反应可以鉴定淀粉的存在。

(3)用途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课件 第四章 第18课时.ppt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课件 第四章 第18课时.ppt

一个 mRNA 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少量பைடு நூலகம் mRNA
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1)图示中,4个核糖体利用同一模板mRNA合成了4条相同 的肽链,而不是4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也 不是合成出4条不同的肽链。 (2)图示中的4条肽链中越长的表明翻译开始得越早。因此 可以依据肽链的长短判断翻译进行的方向,即图中所示的
3.密码子 第一个 字母 U 苯丙氨酸 U 第二个字母 C 丝氨酸 A 酪氨酸 G 半胱氨酸 第三个 字母 U
苯丙氨酸
亮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终止密码
半胱氨酸 色氨酸
C
A
终止密码 终止密码
亮氨酸
丝氨酸
G
亮氨酸
C 亮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A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4条RNA分子上相继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分别同时进行多
条肽链的合成。所以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
肽链。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了。
答案 D
1 2 3 4
4.下图为人体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 部分。
步骤,
1 2 3 4
添加 20种 氨基酸——分5组,每个试管各加4种氨基酸 ↓ 加入人工合成的RNA ——多聚U

合成 多肽 ——只在加入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
丝氨酸的试管中出现多肽链 ______

运用同样方法将上述四种氨基酸分装入四个试管——只在
含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多肽链
(3)实验结论:苯丙氨酸的遗传密码子是UUU。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答案生物【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答案生物【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答案生物【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学案”是指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心理特征等设计,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

其本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指导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室变成“开放的学堂,自主的舞台”,构建一种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案导学,学生不仅知道“我要学”(自主性),而且明白“学什么”(任务)、“怎么学”(方法)、“学得怎样”(评价)。

它是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

通过“师在教中学、生在学中教”的互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1 学案编制应包含的体系1.1 目标体系学案应包含有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的本课三维学习目标。

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即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清楚自己需要实现的目标的权利,教师要将学习的知情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这一学习的共同体齐心协力去完成任务。

如“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三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并推测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 问题体系这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之形成一个个学习任务。

这些问题是用于引导学生到达学习目的,前后问题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并具有层次陛。

教学简讯定73期2015.5.15

教学简讯定73期2015.5.15

2014~2015学年第7期(总第73期)公安一中教导室主办 2015年5月15日常规教学作业检查情况通报4月24—25日,教导室对本学期开学至期中的学生作业进行了常规检查。

本次检查人员,有部分学科科长——英语陈章林、物理张勇、生物刘众先、政治何金平、历史蒋向东、地理陈冬平,以及补校邹先春老师(数学),另外我们还聘请了权威退休教师王伯勋(语文)和杨国权(化学)两位老师。

本次常规教学检查可以用“一个变化二个亮点三个遗憾”概括。

“一个变化”即执行标准的变化。

我们对照本学期开学制定的《公安一中基础年级作业标准》一一核实,做到了检查的有本可循。

“二个亮点”:一是所有教师基本能够做到按照要求,保证备课组教学进度的一致,作业布置和批改的一致,特别高三年级,各科作业与考试基本统一,批改量大,且认真精细;二是涌现很多典型,高一(4)班的数学(陈茂轩校长)、高二(19)班的数学(晏性军老师)、高三(20)班的数学(郑德辉老师)被评为最好,全校有刘成芳等71名教师被评为A等。

“三个遗憾”:一是作业布置和批改上有漏洞,如高一语文的小作文做得好但大作文不规范,高一数学的《导学案》上学生留有空白,少数班级存在无批改现象,高一高二生物大部分班级没有纠错本;二是班级之间存在不平衡问题,同类型班级批改次数与批改质量不平衡,同一老师任教的两个班级特别是低层次班级学生作业明显逊色高层次班级,有学生未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三是本次检查时间短,加上组织的不完善,部分班级上交的资料、作业不齐全,如数学学科,高一1、2、5、6、7、8、9、10、11、13、14、15、16、17、18、20班没交课后练习;物理学科,高一7、15班只交来《课时作业》,12班只交来纠错本和《课时作业》,另11、16、17、18、19班没交《导学案》,高二5班没交作业,7、10班只有《课时作业》,9班只交来导学案,另15、18班未交《课时作业》,4、8、16、17、18、19、20班没交课后练习;化学学科,高一的4、14班未交全作业,高二的7、9、10、17、18、19班没有交课后练习;地理学科,高一1、8、9三个班没交课后练习。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章第3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章第3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如图1所示,一辆小汽车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B ,坐标系已建立好,则这辆小汽车在A 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 m ,在B 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 m ,从A 到B 的过程中坐标的变化为________ m.图12.在x 轴上,质点的位移可以用坐标变化量Δx 来表示,Δ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________,Δx 的________表示位移的方向.3.速度是物体发生的________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________的比值,其公式为v =ΔxΔt,速度的大小反应了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4.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Δt 或位移Δx 内的__________.其公式为:______.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 内发生的________有关. 5.运动物体经过________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简称为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________.瞬时速度:__________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位置时的__________相同.6.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 B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C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D .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v =ΔxΔ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8.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B .瞬时速度指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C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D .瞬时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9.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 .汽车以速度v 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v 2从枪口射出,v 1和v 2均指平均速度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2.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3.日常生活中,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都称“速度”.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 )哪些是瞬时速度?( )A .网球比赛中发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罗迪克曾在戴维斯杯半决赛中发球时速达到249 km/h 千米,近几年尚无人超越B .经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 km/hC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D .返回地面的“神舟七号”飞船以4 m/s 的速度落地E .子弹以800 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知识点二 平均速度的计算4.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一定运动了3 mB .物体在某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 .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 .物体在发生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 m /s ,则物体在发生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也是3 m/s5.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 m /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 处的速度是8.2 m/s ,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间时刻即t 1=6.25 s 时的速度为8.3 m /s ,最后以8.4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他在百米比赛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 知识点三 速度和速率6.对于各种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B .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 .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D .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7.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 /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方法技巧练】一、平均速度大小的计算方法8.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v 1+v 22 B.v 1-v 22,v 1-v 22C .0,v 1-v 2v 1+v 2D .0,2v 1v 2v 1+v 29.一辆汽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 s 内通过5 m 的距离,第2 s 内和第3 s 内各通过20 m 的距离,第4 s 内又通过15 m 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 s 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 s 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二、应用位移—时间关系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10.图2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 -t 图象,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即为计时的起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同时出发B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x 0处C .甲、乙运动方向不同D .甲在途中停止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11.图3如图3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段表示静止B .BC 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 段发生的位移 C .CD 段运动方向和BC 段运动方向相反D .CD 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 段运动速度大小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 .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每秒位移相同,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 .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D .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3.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B .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 /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C .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D .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含义正确的是( ) A .汽车出发后10 s 末的平均速度是5 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 s 内的位移都是5 mC .汽车经过两路标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最小速度与最大速度之和的一半 5.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 m/s ,那么这个物体( ) A .在这一时刻之后的0.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1 m B .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1 m C .在这一时刻之前的1 s 内的位移可能是10 m D .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 s 内的位移可能是80 m 6.图4三个质点A 、B 、C 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B .B 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 .到达M 点的瞬间速率一定是A 的大D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7.如图5所示在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69 s 和19.30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8.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6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图6A .0.25 m /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9.图7如图7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则()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t1时刻甲、乙相遇图8某同学星期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访甲、乙两名同学,下午1时结束拜访开始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8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v2=_________,v3=________.11.世博会参观者预计有7 000万人次,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关键.目前上海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和龙阳路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如图9所示.它的时速可达432 km/h,能在7 min内行驶31 km的全程.则该车的平均速率约为多少?图912.图10如图10所示,一修路工在长x =100 m 的隧道中,突然发现一列火车出现在距右隧道口200 m 处,修路工所处的位置恰好在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均能安全脱离危险的位置,问这个位置离隧道右出口的距离是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至少应是火车速度的多少倍?13.一辆汽车以20 m /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v -=20+302m /s =25 m/s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前预习练1.100 -200 -300 2.大小 正负 3.位移 时间4.平均速度 v -=ΔxΔt平均快慢程度 运动的快慢 位移5.某个位置 速率 可以准确 运动方向 6.A7.C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但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不能误认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 、D 正确.] 8.ABC 9.AB 课堂探究练1.AD 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故A 选项正确;平均速度指质点运动的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也是矢量,故B 不对;C 中v 1、v 2对应某一位置,为瞬时速度,故C 不对;D 为瞬时速度的定义,正确.]2.AC 由于各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即物体静止,因此平均速度也一定等于零,故A 正确;物体从某点沿一曲线运动又回到原出发点,则平均速度为零,但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为零,故B 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包括大小、方向),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故C 正确;由于运动情况不确定,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能等于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故D 错误.]点评 (1)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对应;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对应. 3.BC ADE 4.B 5.8解析 本题中隐含条件是“百米比赛”,所以Δx =100 m .“全程的中间时刻t 1=6.25 s ”,所以全程时间Δt =2×6.25 s =12.5 s .因此平均速度v =Δx Δt =10012.5 m /s =8 m /s .点评 (1)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时,要紧扣定义找位移及该位移对应的时间,不要仅凭想当然来编造公式;(2)平均速度与时间有关,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对平均速度要明确指出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质点在各区段以不同速度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区段上速度的算术平均值.6.A 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它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而物体运动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一致.] 7.ACD 8.D9.12.5 m /s 15 m /s解析 前2 s 时间为2 s ,位移为(5+20) m ,前4 s 时间为4 s ,位移为(5+20+20+15) m .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得v 1=x 1+x 2t 1+t 2=5+201+1m /s =12.5 m /s ,v 2=x 1+x 2+x 3+x 4t 1+t 2+t 3+t 4=5+20+20+151+1+1+1m /s =15 m /s .方法总结 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要紧扣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Δx Δt,计算中只要找到位移的大小和所对应的时间,便可代入公式进行求解.10.C 在x -t 图象中,图象开始时的横坐标表示初始时刻,纵坐标表示初始位置,甲、乙从计时开始同时出发,A 对;甲出发时在原点,乙出发时在距原点的正方向x 0处,B 对;斜率表示速度,乙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0~t 1和t 2~t 3沿正方向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但t 1~t 2斜率为零,即在途中停止了一会儿,D 对,只有C 不正确.]11.ACD 分析题图可知:AB 段表示汽车静止;BC 段表示汽车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8 m ,v BC =Δx 1Δt 1=12-43-1 m /s =4 m /s ;CD 段表示汽车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12 m ,v CD =Δx 2Δt 2=0-125-3 m /s =-6 m /s ,负号表示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方法总结 在x -t 图象中,图线反映了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t 轴下方位移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斜率表示速度,斜率为正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课后巩固练1.AD2.BCD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每秒位移相同,但反过来每秒位移相同,却不一定速度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 项错误;因为匀速直线运动是单向的直线运动,且速度恒定,所以B 、C 、D 正确.]3.BD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 /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 /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 /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 /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 /s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 4.C 5.CD 6.AB 7.C8.C 小球从A 到D 的位移AD =5 cm ,时间t =3×110 s ,所以v =AD t =5×10-2310m /s =0.17 m /s .]9.ABC 从图象可以看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运动方向相反,若两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者一定会相遇,在t 1时刻,甲、乙离开参考点的位移(矢量)相同,即两者在同一位置上,所以两者相遇,应选A 、B 、C .] 10.15 km /h 15 km /h -30 km /h . 解析 由x -t 图象知第一阶段的速度v 1=x 1t 1=15 km /h第二阶段的速度v 2=v 1=15 km /h 第三阶段的速度v 3=x 3t 3=-301 km /h =-30 km /h .11.73.8 m /s解析 平均速率v =s t =31×1037×60m /s =73.8 m /s12.40 m 0.2解析 设这个位置离隧道右出口的距离为s ,火车速度设为v ,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设为nv 当他向左跑时,根据时间相等列出的方程为:300v =100-snv当他向右跑时,根据时间相等列出的方程为:200v =snv联立解得:s =40 m ,n =0.2 13.见解析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x ,则有:v =2x t =2xx 20+x30=24 m /s。

2015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第4讲-推荐下载

2015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第4讲-推荐下载
1基本单位:核苷酸8 种Error! (2)核酸的构成
3.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探究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生物类别
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
病毒
2.核酸(DNA 与 RNA)与蛋白质的异同点
项目
元素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顺序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 √ )
( × ) ( √ )
( √ )
( )
C.细胞结构Ⅱ在细胞中的存在部位是细胞膜的外侧 D.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相比,A、B 完全不同 答案 C 解析 准确解答本题或此类试题需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依题干及图示条件快速确定 A、B、C、D 及 a、b、c 所代表的化合物,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二,抓关键词,联想相关 知识点逐项排除,如抓“中文名称”联想“脱氧核糖核酸”排除“DNA”;抓“彻底水解 产物”联想“初步水解产物”排除“脱氧核苷酸”;抓“从 b(氨基酸)的角度分析”联想 “氨基酸与蛋白质多样性的关系”;抓“同一个人”联想“细胞分化”,确定“同一个人 的不同细胞中 DNA 相同而蛋白质不同的特点”。抓住以上关键词,即可快速、准确作答。
第 4 讲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考纲要求]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酸的结构和功能(Ⅱ)。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3.实验: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一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重要程度:★★☆☆☆]
1.种类:生物体中的核酸有 2 种,DNA(脱氧核糖核酸)和 RNA(核糖核酸)。 2.结构
5
4
4
DNA
DNA
RNA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答案
(2)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运动得快?你又是如何进行比较的呢? 答案 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3 50 × 10 m Δx1 50 km 汽车: = = ≈27.8 m/s Δt1 30 min 30×60 s Δx2 100 m 运动员甲: = =10 m/s 所以汽车运动得快. 10 s Δt2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
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能进行相
应的计算.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一、速度
导学探究
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驶,自行车在30 min内 行驶了8 km;汽车在30 min内行驶了50 km;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甲用时 10 s,运动员乙用时13.5 s. (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你是如何进行比较的?运动员甲和运动 员乙哪个跑得快?你是如何进行比较的? 答案 汽车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运动员甲跑得快,
答案
知识梳理
对速度的理解
Δx 位移 (1)速度的定义:速度是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t 采用了 比值 定义法.
(2)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 的物理量.
(3)速度的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 矢量 (填“矢量”或“标
量”).大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位移方向一致,也就是物体运 动 的方向.
(3)若小明由乙地返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微积分基本定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微积分基本定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由 1213aa+ +12b= b=5167

解得 a=4,b=3,故 f(x)=4x+3.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本课时栏目开关
π
1.ʃ
2 -π
(1+cos
x)dx=__π_+__2___.
2
解析 ∵(x+sin x)′=1+cos x,
π
π
∴ =ʃπ2-2+π2(s1in+π2-cos-x)π2d+x=si(nx+-sπ2in=x)|π-2+π2 2.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2 对一个连续函数f(x)来说,是否存在唯一的F(x),使 F′(x)=f(x)? 答案 不唯一,根据导数的性质,若 F′(x)=f(x),则对任 意实数 c,[F(x)+c]′=F′(x)+c′=f(x).
本课时栏目开关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本课时栏目开关
4.设函数 f(x)=ax2+c (a≠0),若 ʃ10f(x)dx=f(x0),0≤x0≤1,
3 则 x0 的值为____3____.
解析 ʃ 10(ax2+c)dx=ax20+c,∴a3=ax02, ∵a≠0,∴x02=13,

0≤x0≤1,∴x0=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跟踪训练3 f(x)是一次函数,且ʃ01f(x)dx=5,ʃ01xf(x)dx=167, 求f(x)的解析式.
解 设f(x)=ax+b(a≠0),
则ʃ 10(ax+b)dx=ʃ10axdx+ʃ 01bdx =12ax2|10+bx|10=12a+b, ʃ 10x(ax+b)dx=ʃ 10(ax2+bx)dx =13ax3|10+12bx2|01=13a+12b,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要点梳理(生物)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要点梳理(生物)

② DNA→RNA: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③RNA→蛋白质: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 ②、③共同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④ RNA→DNA:少数RNA病毒、HIV等在宿主细胞内的 逆转录 过程。 ⑤RNA→RNA: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_R_N_A__自__我__ _复__制__过程。
基因
正常基因 突变 异常基因


血红蛋白结构 正常(谷氨酸) 异常(缬氨酸)


红细胞形状
பைடு நூலகம்圆饼状
镰刀状


功能正常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以上两个材料说明:基因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
物体的性状。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要点梳理(生物 )
(2)基因和性状的对应关系 ①材料5 豌豆的红花基因不只与一种性状有关,这个基 因还控制叶腋的红色斑点,以及种皮的褐色或灰色。这种 现象叫做基因的多效现象。 这表明:一个基因可能与多种性状有关。
答案 (1)DNA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 (2)c d (3)a、b、c (4)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种核糖核苷酸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要点梳理(生物 )
二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结合下列材 料归纳三者的关系。 (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 ①材料1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的机理
遗传的分子基础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要点梳理(生物 )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82,归纳中心法则的内容,并说明基因对性状 的控制方式。 2.阅读教材P8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有关内容。
重难点击 1.有关基因表达的计算规律。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要点梳理(生物 )

2015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复习资料第四单元 第11讲

2015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复习资料第四单元 第11讲

1.涵盖内容本单元包括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以及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两部分。

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本单元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一般,赋分比值在6~15分。

(2)考查内容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和图像识别。

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③细胞分化的实质、癌变与身体健康。

(3)考查题型①选择题考查细胞周期及图像识别、细胞分化、衰老、癌变。

②坐标曲线及图像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③实验设计题考查细胞癌变、衰老的原因。

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①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线索系统总结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凋亡、细胞癌变相关知识。

②以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及排列为中心,比较复习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及图像识别。

(2)复习方法①图解法——细胞周期图解和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

②比较法——列表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异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第11讲细胞的增殖[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3.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4.实验:(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重要程度:★★★★☆]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因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二、细胞增殖的周期性1.细胞周期(1)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2)组成: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

2.细胞增殖(真核细胞)的概述(1)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茎尖)生长点细胞等。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doc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doc

第二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

2.结合人类红绿色盲的分析,简述伴X隐性遗传与性别的关联特点。

一、性别决定1.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性别决定的基础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的,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染色体的类型根据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生物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具有n对染色体的生物,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常染色体为n-1对。

4.性别决定的类型(1)类型: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

其中XY型性别决定类型在生物界较为普遍。

(2)XY型性别决定:①特点: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XX,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XY。

②生物类型:包括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全部哺乳动物、多数昆虫、部分鱼类和部分两栖类。

(3)ZW型性别决定①特点: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ZW,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ZZ。

②生物类型: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和爬行类。

5.性别决定图解(1)XY型性别决定(2)ZW型性别决定二、伴性遗传1.概念指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类性状的遗传叫伴性遗传。

2.实例红绿色盲的遗传、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果蝇眼色的遗传、女娄菜叶形的遗传。

3.人类红绿色盲及其遗传特点(1)人类红绿色盲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2)遗传特点a.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b.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c.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3)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因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红绿色盲基因(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判断正误(1)生物性别的主要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

()(2)所有的生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现象。

()(3)伴性遗传可用于指导优生。

()(4)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无关。

()(5)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练习)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水分○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①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②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三、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不是跨膜运输,不穿过膜四、小结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 结构 功能(物质交换)具有 运动性 流动性 物质交换正常 选择透过性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

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

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步步高高二生物学案导学笔记

步步高高二生物学案导学笔记

步步高高二生物学案导学笔记
以下是一个关于高二生物学案导学笔记的示例,供您参考:
一、导学目标
1. 掌握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
2.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 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并提问:细胞膜有哪些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学习:
细胞膜的组成: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分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细胞膜的功能:介绍细胞膜的功能,包括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等,并分别介绍它们的概念、特点和实例。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课件 第四章 第17课时.ppt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课件 第四章 第17课时.ppt

DNA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在DNA和
蛋白质之间,有一种重要的媒介——RNA。 1.RNA和DNA的区别 比较项目 名称 化学 组成 基本组成单位 碱基 DNA 脱氧核糖核酸 脱氧核苷酸 ______ T A、G、C、__ RNA 核糖核酸 核糖核苷酸 __________ U A、G、C、__
三 转录
1.观察下图,总结转录的定义和条件
(1)概念:在 细胞核 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2)条件 ①场所:主要在 细胞核 。 ②模板: DNA的一条链 。 ③产物: RNA(包括mRNA、tRNA和rRNA等) 。 ④原料: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 ⑤能量:ATP。
2.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 (1)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 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中的碱基 总数 大于 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
不是唯一载体,如 线粒体、 叶绿体 中也有少量的DNA,
特点 上转录下来的
遗传信息
的碱基互补配对
的组成物质
携带着特定碱 功能 在蛋白质合成 模板 中起着_____ 作用 结构
转运特定的氨基酸, 遗传密码 ,在蛋 质结合在一起, _________ 核糖体 白质合成中作为转 形成______ 运氨基酸的载体
基序列的信息,识别信使RNA上的 与核糖体蛋白
单 __链结构
(3)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 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4)基因是DNA中能够决定 生物性状 的片段。 解析 (3)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而不是 DNA 分子中的 任意片段。

【步步高】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6课时)章末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1

【步步高】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6课时)章末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时章末复习一、对相近易混淆概念理解辨析1.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关系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称为扩散作用;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扩散,它是指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进行的扩散。

二者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2.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1)区别①半透膜是无生物活性的物理性膜,即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2)共性:都允许水分子等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3)联系: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3.原生质层、原生质体(1)原生质层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

此结构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2)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后所剩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常作为植物细胞融合的材料。

训练1若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浓度A>B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溶液浓度B>A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浓度A=B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二、物质跨膜运输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O2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低温会使物质运输速率下降。

3.膜的特点的实验验证(1)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的实验验证:荧光标记膜蛋白,观察其分布。

(2)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征)的验证:液体培养法。

训练2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导学目标•了解步步高学案的概念及作用;•掌握步步高学案的设计流程;•学会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步步高学案;导学内容1. 步步高学案的概念步步高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

步步高学案通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系列有层次的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从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步步高学案的设计流程•明确学习目标:在制定步步高学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应通过本节课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划分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系列有层次的学习任务。

任务的难度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编写学习导引:为每个学习任务编写相应的学习导引,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和学习资源等。

学习导引应该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和遵循。

•设计学习评价:为每个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评价方式,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习评价可以包括小测验、作业等形式。

3. 编制步步高学案的注意事项•依据教材内容:步步高学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生的差异:在设计步步高学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合理,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又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注重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步步高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适当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步步高学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

在制定步步高学案时,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划分学习任务,编写学习导引,设计学习评价。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差异,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注重学习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课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目标导航】 1. 结合教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方式。

2.结合具体实例,阐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3.结合减数分裂的过程,阐述基因重组的概念、方式及意义。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和概念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病因图解和特点(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成因①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②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

2.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1.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1)自发突变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下,基因产生的变异称自发突变。

(2)人工诱变①概念:在人为因素的干预下,基因产生的变异称人工诱变。

②干预因素⎩⎨⎧ 物理因素:如X 射线、激光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2.特点 (1)低频性:自发突变频率很低,一般为1×10-8~1×10-5。

(2)方向不确定: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变异,从而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随机性: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以及细胞内不同的DNA 分子上或同一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4)普遍性:在整个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3.意义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它不仅增加了基因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而且还揭示了生物性状遗传变异的规律,从而成为进行动植物遗传改良的基础。

三、基因重组1.概念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原因(1)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这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组成和排列次序的改变。

3.意义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与亲代不同的性状组合的子代,既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1.判断正误(1)基因突变是DNA 结构发生改变,不论发生在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中都能遗传给后代。

( )(2)发生在配子中的基因突变,可遵循遗传规律传给后代。

( )(3)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发生基因突变。

()(5)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6)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7)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分裂旺盛的细胞和停止分裂的细胞基因突变频率相同。

()(8)基因通过突变成为它的等位基因,这一定能导致产生一种新的表现型差异。

()(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10)基因突变揭示了生物性状遗传变异的规律,从而成为进行动植物遗传改良的基础。

()(11)基因突变增加了基因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生物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答案(1)×(2)√(3)×(4)×(5)√(6)√(7)×(8)×(9)√(10)√(11)√2.连线答案①、②、⑤-a ③④-b一、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1.基因突变的产生及结果(1)基因突变的机制分析①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片段上碱基对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发生变化的遗传学现象。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改变。

②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及其作用的大致机理(2)类型①显性突变: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现出相应性状。

②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会引发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基因结构改变未必会引发性状改变,现分析如下:(1)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①突变引发肽链不能合成(RNA聚合酶无法结合,转录无法开始)。

②突变引发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③突变引发肽链延长(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

④突变引发氨基酸种类改变(密码子改变所致)。

(2)突变不引起性状改变的原因:①突变虽改变了基因结构,但未曾改变mRNA序列(如真核细胞基因结构中存在不决定mRNA序列的内含子片段)。

②突变虽改变了密码子种类,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使得新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同种氨基酸,故不引发蛋白质(或性状)改变。

③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1.基因突变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否改变了基因在DNA分子或染色体上的位置?答案基因突变是一个基因内部发生的碱基对的变化。

它只改变了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并未改变基因在DNA分子和染色体上的位置。

2.当基因突变发生了碱基对改变(替换),与碱基对增添和缺失相比通常情况下哪一个对肽链合成的影响大,为什么?答案通常情况下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影响大,发生碱基对替换时,通常只改变一个氨基酸或不变(因多个密码子可能对应同一种氨基酸),而增添和缺失碱基对时,可能从此位置以后所有氨基酸均变。

1.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问题导析】(1) 根据图中1 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2) 1 169位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因此取代赖氨酸的谷氨酸的密码子最可能是GAG;(3) 推知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②处碱基对A—T被替换为G—C。

答案 B【一题多变】1.④处碱基对G-C突变为A-T时,产生的基因与原基因是等位基因吗?为什么?答案不是,因为两种基因控制的是完全相同的性状而不是相对性状。

2.若1 169位赖氨酸变为天冬酰胺,则发生什么样的突变?答案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T-A。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对后代性状的影响1.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所有生物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不同DNA分子或同一DNA的不同片段均可发生基因突变(3)低频性:在高等生物中,突变频率是10-8~10-5(4)不定向性:可产生复等位基因:2.基因突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1)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突变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3)生殖细胞的突变频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频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

1.突变后的性状一定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吗?为什么?答案不一定。

因为基因突变的方向不确定。

2.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生物有害时,对人类也有害,对生物有利时,对人类也有利,对吗?答案不对。

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生物有害时可能对人类有利,反之亦然,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某些害虫雄性不育,这对害虫不利,但却对农业生产有利。

2.如图表示在生物的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的类型及其关系。

下列哪项不能从图中分析得到()A.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表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C.这些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D.表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问题导析】(1) A基因可以突变成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 A基因可以突变成a1基因,a1基因也可以突变成A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3)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几种,其根本原因是碱基的序列不同。

答案 D【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发生的改变,即改变了基因的表现形式:A→a或a →A,基因的位置和数量并没有改变。

()(2) 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见的。

()(3) 在诱变因素的作用下,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的频率会提高。

() 答案(1)√(2)×(3)√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1.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请分析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 答案 生物的亲子代之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重组造成的。

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基因型不同的后代。

2.分析基因重组发生的本质请结合上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上图,分析②③交换后,其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组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 ②上的AB 变为Ab ,③上的ab 变为aB ;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单体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结合上图分析,这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新性状吗?答案 A 与B 、a 与b 原本就有,分别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②和③的交换只是将原有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产生了新基因型,所以这种类型的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新性状,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型、新性状组合。

3.有性生殖生物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④⑤D.③⑥【问题导析】(1)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 ④⑤过程中的A、a和B、b之间发生基因重组。

(3) ①②过程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③⑥过程属于配子间的随机组合。

答案 C【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2)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3)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4)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答案(1)√(2)×(3)√(4)√解析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的发生有两种过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即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替换了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答案 C解析根据题中“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可判断是乳糖酶基因中有一个碱基替换了;若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则会发生一系列氨基酸的改变。

2.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答案 A解析基因的中部若编码区缺少1个核苷酸对,该基因仍然能表达,但是表达产物(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减少或者增加多个氨基酸、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