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秋水(节选) 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秋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

(3)能够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秋水》的文意及主题思想。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

(2)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1. 导入新课:(1)简介庄子及其作品《庄子》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3)解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

(2)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内外拓展:(1)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视野。

(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自然景观等。

四、作业布置1. 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认识。

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重点知识。

2. 合作探讨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课内外拓展是否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4. 对作业布置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VIP专享】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3

【VIP专享】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3

《秋水》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和古汉语知识。

2、通过诵读、比较、质疑、拓展,训练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的能力。

3、初步感受庄子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学会积累、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

2、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

2、比较法。

通过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节选的文段和全文的比较来理解寓意,领悟庄子的思想。

3、质疑法。

联系庄子的思想和《秋水》全文对文章做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语同样孟子荀子生活的战国时代,还有一个人,闻一多先生曾有如此的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

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究竟是什么人让鼎鼎大名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痴狂的地步呢?他就是?(庄子)其魅力魅力跨越千年,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秋水》开一扇小小的窗来走近庄子。

2.谁来简单介绍庄子其人好不好?庄子,名(周),(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

宋国蒙人,曾任小官,不愿和统治者合作,不久辞去。

他一生贫困,甘愿闲居独处。

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天、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他的思想有消极之处,但其相对性的思想却于后世的一伟大物理学家接通,那个人是(爱因斯坦)。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

《庄子》一书构思奇特,想像丰富,汪洋恣肆,仪态万千。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秋水》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

3. 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背景,课文出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答课后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2)分析文章结构,阐述课文主旨。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详细解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秋水》这篇课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秋水》原文及注释。

2. 教学课件:制作涵盖课文内容、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教学课件。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文章、论文、评论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1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1 苏教版必修3

秋水[设计思想]本篇案例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让河伯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层层深入,分为导入、走进庄子、基础知识预习检查、课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主要是节选,当然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河伯的形象分析来掌握文章的主题,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能力目标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推荐]1、中华成语画廊《望洋兴叹》。

2、《秋水》朗读flash.[学习过程]一、导入对于庄子,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

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庄子究竟是什么让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发狂的地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庄子。

二、走进庄子(板书:秋水庄子)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把前面板书的“庄子”两字上加上书名号)《庄子》一书: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道”是贯穿于他的始终的。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4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4 苏教版必修3

秋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学生回答)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引入课文二、简介《庄子》并解题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

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

(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2)古今异义词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准确地理解课文《秋水》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观点的提炼和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秋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水的美丽。

(2)提问学生对秋水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水》。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讲解和点评。

(2)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问题。

5. 课后作业:(2)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其他有关秋水的文学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秋水》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利用比较法,比较不同作者对秋水的描述和表达,让学生学会鉴赏。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秋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默写《秋水》中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秋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秋水》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秋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水的美丽和神秘。

(2)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秋水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秋水》,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题。

(2)让学生找出《秋水》中的生僻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秋水》的论证方法,总结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4. 课堂讲解:(1)讲解《秋水》的文意,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分析《秋水》的论证方法,阐述作者的观点态度。

5. 课内外结合:(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秋水的认识和感受。

(2)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秋水的文化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水》的主题思想和论证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秋水》,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秋水》的论证方法,总结作者的观点态度。

3. 默写《秋水》中的名句。

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秋水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秋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能够默写《秋水》的名句名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水》的思想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2)领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秋水》的文意,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默写《秋水》的名句名篇。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秋水》思想内涵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简介、词句解析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总结。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欣赏教学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庄子及其作品《秋水》,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秋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3. 讲解分析:讲解文章背景、词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结构。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章中的难点问题。

5. 欣赏教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秋水(节选)》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秋水(节选)》导学案

《秋水(节选)》优教导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重点、实词的用法、意义.2、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翻译全文.3、感悟文章寓意,了解相关写法.学习过程:一、兴趣导航1、你了解有关庄子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2、题目解说《秋水》篇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怎样去认识外物.本文只是《秋水》的开篇部分.3、作者简介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又宣扬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庄子》一书,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今存三十三篇,想象奇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你认为最易读错或写错的字有哪些,在文中标注出来.给下列字注音:渚______旋______泾______灌______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语气.三、疏通文意1、结合注释,自读自译,把不理解之处标记下来.2、组内合作,提出不理解之处共同解决3、解释下列字词:时灌河泾涘渚辩于是焉端旋望洋少轻子殆长方4、译句(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何若而叹(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四、再读课文,讨论研究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为本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3、你怎样理解文章的寓意?本文最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五、课堂小结自主学习一.语言积累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泾jīng 涘yǐ 渚zhǚB.泾jing 涘si 渚zhěC.泾jing 涘si 渚zhǚD.泾jing 涘yǐ 渚zhě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二.课堂点击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秋水时至时:百川灌河河:河伯始旋其面目旋:不见水端端:2.指出下列“之”的含义.野语有之日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泾流之大3.翻译下列句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4.填空:。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秋水(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秋水(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秋水【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秋水:秋天的洪水。

百川灌河:许多河流注入黄河。

灌,注入。

河,黄河。

不辩牛马:分辨不清牛和马。

辩,分辨,现在写作“辨”。

欣然:高兴的样子。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己,自身。

东面而视:面向东观看。

面,面向,朝向。

视,看。

望洋:抬着仰望的样子。

野语:俗语,俗话。

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少仲尼之间:认为孔子的学识少。

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

方,道。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

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

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

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

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三《秋水(节选)》精品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三《秋水(节选)》精品教案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三《秋水(节选)》精品教案总体设计教材概述《秋水(节选)》节选自《庄子》。

文章通过设喻的方式写河伯顺流东下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及至见到浩瀚的海洋时才自觉渺小,并羞愧自责。

作者通过这种设喻的方式来说明人切不可骄傲自大的道理。

执教者应着意引导学生在把握有关文言字词的理解的同时,努力呈现与文本相关的人文与掌故,从而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与文学氛围中,真正体悟庄子的智慧与文风,并在这过程中,注意积累,夯实语言基础,提高人文素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思路方法设计思路:《秋水》在教材中是作为《寻觅文言津梁》这一专题中的自读课文出现的。

因而,在设计过程中,执教意图要着眼于引导学生研习课文,从而真正成为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研究性阅读。

课前准备:教师可多找些有关庄周的材料(生平与创作等)辅助阅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3.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诗词导入教师板书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提问:“庄周梦蝶”的故事谁知道?庄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秋水(节选)》,希望能有所发现。

故事导入在常人看来,人生最大的悲哀便是亲人的逝去,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在他的妻子死去后,做出了异乎常人的举动——“鼓盆而歌”,他就是庄子。

(教师简述该故事)“生不足喜,死不足悲”,这是庄子的生命哲学,这是何等的一个奇人呀,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庄子,一起来学习他的《秋水(节选)》。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秋水(节选)》4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秋水(节选)》4
结论一:人只有拥有了大境界,才能认清自我,认清世界。
拓展寓言:
大瓠〔hù〕之种,宋人的秘方。
结论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拓展寓言:
触蛮之战,庄子钓于濮水。
结论三:当你的境界提高了,人生才能逍遥快乐。
小结:
当你拥有了大境界,你便能够认清自我,认清世界,你的世界观便明晰了;你能够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你的价值观便提升了;你能看淡恩怨名利,获得逍遥快乐,你的人生观便也随之豁达了。
各组派代表展示
正文讲解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入庄之境
问题:什么是大境界呢?
对比一:
河伯——“百川灌海”,便“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海若——“不见水端”,却“未尝以此自多”。
对比二:
坎井之蛙——安于井底之小乐;
东海之鳖——见识了东海之大乐。
第二部分——会庄之意
问题:为什么要去追求大境界呢?
分析文本: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人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第三部分——得庄之法
问题:怎样做,才能达到大境界呢?
分析文本: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结论一: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放眼去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秋水》教学设计
预备知识
借助工具书理通文本。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
教学目标
理解庄子的思想,并启发学生追求人生的大境界。
教学背景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借助工具书理通文本难度不大。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水》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水》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水》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秋水》。

先来看几幅对联:架上南华秋水篇,屏间北苑春山画。

人在南华秋水,家居北苑春山。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庄子》又名《南华经》,此处“南华秋水”即指《庄子》中的《秋水》篇。

明清时期的张岱、宋时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来表达对庄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叹佩: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明清·张岱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

——宋·李塗从以上可以看出庄子的《秋水》篇对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秋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这些文人纷纷为之倾倒呢?也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从中懂得一二。

二、简介作者: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译文: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

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译文:死生都一样,可与不可无差别。

之所以着重介绍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是因为“相对主义”贯穿于我们即将学习的《秋水》中。

三、朗读课文并正音(略)四、研习课文:1.河伯的心理前后有何变化?找出关键句。

明确: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①河伯因何而“喜”?(请一生朗读相关内容,师点评指导)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状语,按时令;川:河流;河:河伯,黄河之神;泾流:直流的水波;。

《秋水(节选)》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

《秋水(节选)》学案1(苏教版必修3).doc

秋水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语言积累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泾jing渎yi渚zhflB.泾jing渎si渚zheC.泾jing浚si渚zhuD.泾jing渎yi 渚zhe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 “海纳白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二.课堂点击1.指出下列词的意义:秋水时至时:()百川灌河河:()河伯始旋其面目旋:()不见水端端:()2.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日()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泾流之大()3.翻译下列句了。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4,填空:(1)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三.选段在线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渎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美为尽在已。

顺流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II:“野语有之曰:'闻道H,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文段中两个通假字是:通,通。

2.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

3.判断下列句了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3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3苏教版必修3

《秋水》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有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认识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正确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经过自读培育和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课要点:1、要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概括“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认识“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课难点:1、借助语境推测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叹息。

教课方法:1、朗诵法。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易,宜于以读带讲。

2、问答法。

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换学生的踊跃性,启迪学生思想。

3、研究拓展法。

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相关篇目。

开辟视线,更深入认识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步骤: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远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

给我们的启迪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假如做井底之蛙,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只会见笑于人。

二、介绍庄子:1、介绍庄子平生。

(借助幻灯片)2、《史记》中记录庄子与楚威王使臣的对话(幻灯片),初步掌握庄子这一人物形象,初步领会庄子精神。

三、研习新课;1、齐读课文、正音释义。

时:节气、季节灌:注入流两涘渚崖之间:sì水边望洋向若而叹:仰望而望的样子难: nái 难以、穷:尽旋:掉转殆2、剖析课文:河:黄河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海神名少:小瞧。

dài 危险泾: j īng轻:小看通畅无阻的水发问:河伯为何得意洋洋,欣然自喜?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感觉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所以欣然自喜。

发问:河伯以后为何又望洋而叹呢?明确:河伯“顺水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风起云涌,一望无际的海洋,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微小,所以望洋而叹。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秋水节选 教案1.doc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秋水节选 教案1.doc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秋水(节选)》教案1【课程分析】本课是必修三里面的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的第三版块《融会贯通》里的一课, 本专题的三个版块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循序渐进。

作为第三版块,应该把第一版块的“诵读”、第二版块的“解读”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进行“历练”,从文言文学习的最传统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把各种具体的方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秋水》是《庄子》里的名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作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该怎样去认识外物。

主要通过寓言,阐发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强调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本文是《秋水》的前半部分,它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设计理念】本文是融会贯通板块,重在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活动体验”的学习活动为核心,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言之气,通过读来理解词义,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学会迁移运用。

根据诱思探究实验的要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据此,设计本文的教学思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读带讲,理解文意,迁移运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和个性化解读,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写法。

2、迁移运用,促进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成语导入。

同学们,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成语“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能把较为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浅显的事情里,易读易懂,生动形象,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成语出自的寓言故事《秋水》,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教育。

【多媒体展示】《秋水》庄子(设计意图:用寓言故事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易使学生入情入境。

)(简要实录:学生能迅速地说出成语的意思,达到设计意图,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自由朗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水(节选)、非攻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水(节选)、非攻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秋水(节选)、非攻学案本课话题——谦虚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中有个海神叫若,有个河神叫河伯,河伯居于黄河,自视清高。

后来,他看到了烟波浩渺、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浅陋,由原来的沾沾自喜变得自惭形秽。

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由骄傲自满到虚心认错的河伯形象,也阐述了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自新的哲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在中国历史上,马谡骄傲轻敌痛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兵败荆州走麦城;诸葛孔明“一生唯谨慎”,辅佐刘备成大业;唐朝名相魏徵“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等等,都表明了品格谦虚与否关乎事业成败的道理。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莎士比亚2.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3.当我们谦虚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4.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就没办法不谦虚。

——老舍5.一知半解的人,多数不谦虚;见多识广的人,多数谦虚。

——谢觉哉[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泾.流( ) 涘.( ) 崖( ) 圃.( )犬豕.( ) 豚.( ) 厩.( ) 【答案】 j īn ɡ s ì zh ǔ p ǔ sh ǐ t ún ji 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泾流之大 (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 【答案】 (1)“泾”同“径”,直 (2)“辩”同“辨”,分清,辨别 (3) “兹”同“滋”,更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不见.水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2)若⎩⎪⎨⎪⎧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毒之乎( )(3)故⎩⎪⎨⎪⎧此何故.也(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此物故.非西产( )(4)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5)以⎩⎪⎨⎪⎧以.亏人自利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作《师说》以.贻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6)当⎩⎪⎨⎪⎧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 )各当.时而立法( )当.高罪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安步以当.车( )(7)闻⎩⎪⎨⎪⎧闻.道百(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8)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至于.北海(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9)则⎩⎨⎧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答案】 (1)动词,看见/介词,与“于”一起表示被动/动词,召见,接见 (2)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连词,假如/代词,你 (3)名词,原因,缘故/形容词,旧/名词,老朋友,引申为交情/副词,原来,本来 (4)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5)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拿,用 (6)介词,指处在某个时候/动词,挡住/动词,适应/动词,判罪/副词,应当/动词,当作 (7)动词,听到/名词,见闻,学识 (8)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对、对于 (9)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副词,是,就是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秋水时.至 ( ) (2)顺流而东.行 ( ) (3)东.面而视 ( ) (4)从而誉.文 ( ) (5)以亏.人自利.也 (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秋水(节选)》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秋水(节选)》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应该是“谓之 我也”)
二、翻译全文,并思考: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为 什么? 2、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 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呢? (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 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
3、有很多寓言后来凝结成了成语。譬 如说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那么今天我 们学的这篇寓言,可以得出哪些成语 呢?
将存有疑问之处做好标记, 方法的指导
准备合作研讨。
研讨交流
1、小组合作交流在自学中
小组内充分讨论,互帮解决自学中出现 的疑难问题,教师指导小组的讨论。
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疑问。
2、组内将不能解决的疑问 整理归纳。
一、翻译时注意关注文言现象:特殊句 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1、 通假字
问题探究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
【 说明 】二次备课用批注形式。
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信息化教案 主备人:魏薇 课 题:《秋水》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教材分析】
2、学会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
3、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原则的具体运用
成练习。
习,并从中的出寓意和成 展示课堂练习
2、教师点拨总结。
语,巩固学习方法。
分层作业
1、课 后 巩 固 文 言 文 的 翻 译 方 法 和 原 则,将课文翻译一遍。
2、课后上网查资料,谈谈《庄子》一 书中你最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及其所阐 发的道理。
课后学生借助网络完 成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秋水(节选)》9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秋水(节选)》9

《秋水》(节选)教学目标:1 积累《秋水》(节选)中的重要词语2 了解《秋水》全文的写作特色3 理解庄子《秋水》全文表现的思想观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子的著名散文《秋水》的节选,并由这一节选探究这一作品表现了庄子怎样的创作特色和思想观。

二、《庄子》(节选)学习研讨1 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2 分组讨论17个旁注,交流难点和困惑学生自由回答旁注,教师纠正点评。

3 讨论《秋水》(节选)的主旨明确: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因此一个人不能骄傲自满。

如果骄傲自满,常常会贻笑大方。

4 讨论《秋水》(节选)的写作特色(1)设问:《秋水》(节选)的主旨如果直接说出来好不好?比如将本文改成《论自多》:野语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自多者之谓也。

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诚不自知哉!必如此,乃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那么,《秋水》(节选)是如何说理的?有什么好处?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通过河伯骄傲、自愧两种前后态度的对比来说理,这样的说理更有说服力,也更能吸引读者。

三、由节选到全文,探究《秋水》的表达主旨1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学派的代表观点就是“崇尚自然”“清静无为”,而《秋水》强调人不能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似乎并不符合道家思想,请问对此你是如何思考的?2 展示《秋水》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写北海若认为北海虽然很大,但是放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石小木之于大山。

同样道理,人处九州,就如同毫末之于马体,所以三王五帝、伯夷仲尼等都不值得自多。

第三段: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界限)?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3 总结《秋水》的表达主旨庄子的《秋水》主要宣扬了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17~18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了解断句常识。

2.体会庄子、墨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一、庄子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田子方》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宗师》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二、墨子名句1.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2.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6.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泾.流( ) ②两涘.( ) ③渚.崖( ) ④殆.( ) ⑤园圃.( ) ⑥攘.( ) ⑦犬豕.( ) ⑧栏厩.( ) (2)多音字①⎩⎨⎧ 当.归( )当.天( ) ②⎩⎨⎧龟兹.( )兹.事体大( ) 2.理解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百川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两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始.吾弗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⑥望洋..向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⑦莫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⑧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⑨众闻则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⑩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⑪攘.人犬豕.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⑫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⑬罪益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通假字①泾.流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③其不仁兹.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④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①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思而不学则殆.: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②闻⎩⎨⎧ 闻.道百: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③国⎩⎪⎨⎪⎧ 今至大为攻国.: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等死,死国.可乎: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④故⎩⎨⎧是何故.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4)古今异义①百川灌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至于..北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东面..而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于是..a 焉河伯始旋其面目..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众闻则非.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虚词归纳①以⎩⎪⎨⎪⎧ 以.亏人自利也: 乃入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