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技术

合集下载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一、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1G是一种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使用频分多址(FDMA)技术。

该系统只能提供语音通话服务,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在标准方面,全球主要采用美国TIA-EIA的IS-95标准。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2G引入了数字技术,提高了信号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相比1G,2G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包括语音、短信、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

主要采用的无线协议包括TDMA、CDMA和GSM等。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ETSI的GSM以及IS-95的升级版CDMA ONE等。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3G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语音质量。

相比2G,3G引入了更先进的调制和编码技术,如OFDM和OFCDN等,使得数据传输更快、更可靠。

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

四、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4G是更先进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语音质量。

相比3G,4G引入了更先进的调制方案,如OFDMA,并采用了更先进的信道编码和调制策略。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LTE-A(包括FDD-LTE和TD-LTE)、WiMAX 2.0和HSPA+等。

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G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连接。

相比4G,5G引入了更先进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如大规模MIMO、毫米波通信、网络切片等。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3GPP的5G NR(新无线电)和IMT-2020(5G)等。

六、各代技术的比较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具体比较如下:1. 语音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语音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第一代的模拟信号到第五代的数字信号,语音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2. 数据传输速率: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支持多媒体应用和服务。

3G、WiFi、WLAN、蓝牙、zigbee区别

3G、WiFi、WLAN、蓝牙、zigbee区别

3G、WiFi、WLAN、蓝牙、zigbee区别在如今的科技时代,我们经常使用5种不同的无线网络技术:3G、WiFi、WLAN、蓝牙和Zigbee。

虽然它们都是无线网络技术,但它们在传输速度、范围和应用方面存在着各自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这5种技术的区别。

3G技术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缩写,它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无线上网功能。

传输速度通常在1Mbps-10Mbps之间,而覆盖范围通常也较为广泛。

3G技术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信号分配技术。

WiFi技术WiFi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设备的高速无线上网。

根据802.11标准,WiFi信号的速度可以在2Mbps-54Mbps之间变化,所以它的传输速度比3G技术要快得多。

然而,由于WiFi信号的传输范围较窄,只能在室内或大多数室外场景中使用。

WLAN技术WLAN是无线局域网的缩写,类似于WiFi技术,它也是一种用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无线设备的无线网络技术。

但是,与WiFi不同的是,WLAN通常是通过固定设备(例如路由器或其他访问点)连接到互联网。

WLAN的速度和范围都取决于所使用的设备和它们的配置,但总体上来说,它的范围比WiFi要大一些。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用于创建短范围无线网络的通信协议。

蓝牙信号的传输速度通常很低,在1Mbps左右,但它的覆盖范围却很小,只有大约30英尺左右。

蓝牙技术通常用于连接手机、车载系统、无线音频设备和物联网设备。

Zigbee技术Zigbee是一种低功率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用于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和通信。

与WiFi和3G不同,Zigbee技术的传输速度很慢,通常在250kbps以下,但覆盖范围较广。

Zigbee设备通常使用低功耗电池,因此在使用寿命方面也可以更持久。

,这5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速度、覆盖范围和应用方面。

三代测序原理

三代测序原理

三代测序原理
三代测序原理是指第三代测序技术,又称为单分子测序技术。

与第一代(Sanger测序)和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相比,第三代测序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长的测序读长等优点。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基于测序模板的直接测序,而不需要PCR扩增。

这种直接测序的方法可以避免PCR扩增引入
的错误,并且能够在一个测序周期内得到完整的序列信息。

在第三代测序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将DNA分子固定在
一个载体上,形成DNA聚集体。

然后,通过负电荷的方式将
这些DNA聚集体附着在固定的表面上,形成一个DNA分子
阵列。

接着,通过使用荧光染料将这些固定的DNA分子标记出来,
并且使用激光束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进行扫描。

这样,就可以得到每个DNA分子的位置和荧光信号强度信息。

在测序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种特殊的酶来控制DNA链的合
成过程。

这种酶能够识别每个碱基的序列信息,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将其添加到适当的位置。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测序反应完成,就可以得到整个DNA分子的序列信息。

总结起来,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直接测序DNA模板,
不需要PCR扩增,通过固定DNA分子并使用荧光标记,通过酶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碱基的添加,最终得到完整的
DNA序列信息。

这种技术具有快速、低成本和长读长等优势,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互联网的典型技术有

第三代互联网的典型技术有

第三代互联网的典型技术有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领域,第三代互联网的典型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些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第三代互联网技术,探讨它们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1. 5G技术5G技术是第三代互联网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将网络速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5G技术,用户可以享受更快的网络连接速度和更稳定的网络性能,这将极大地改善人们在移动设备上的网络体验,同时也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 物联网技术第三代互联网的另一个典型技术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互通。

通过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第三代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云计算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和共享各种计算资源,包括存储、处理等。

云计算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灵活的IT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个人用户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应用和服务。

4. 大数据技术第三代互联网的典型技术还包括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处理海量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和潜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工具,是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

5. 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是第三代互联网新兴的技术之一,它将计算资源和服务推向了网络的边缘,使得数据能够更加快速地传输和处理,降低了延迟和提升了效率。

边缘计算技术为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第三代互联网的典型技术涵盖了5G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边缘计算技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相信第三代互联网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

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

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三代测序技术是指通过直接测序DNA或RNA分子,而不需要进行PCR扩增,从而能够更快地获取基因组或转录组的信息。

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单分子测序原理:这种技术通过将DNA或RNA分子固定在测序平台上,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来识别核酸碱基的顺序。

具体而言,这种技术一般使用一种特殊的引物,将DNA或RNA单分子连接到测序平台上。

接着,通过向样本中供应一种特定的核酸碱基,当该碱基与目标分子的下一个碱基匹配时,就会释放一种荧光信号,可以通过检测这种信号来确定核酸序列。

2. 实时测序原理:这种技术通过监测DNA合成的过程中释放的荧光信号来测序。

具体而言,这种技术使用一种特殊的合成DNA酶,它能够在DNA合成过程中释放荧光信号。

在测序的过程中,使用一个特定的引物和荧光信号强度监测系统,当该引物与待测DNA的下一个碱基匹配时,会释放出荧光信号。

通过监测这种信号的变化,可以获得核酸序列信息。

3. 液相法测序原理:这种技术通过在一种特殊的反应体系中进行DNA合成和检测。

具体来说,这种技术一般使用一种特殊的酶(如聚合酶),它能够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使用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作为合成DNA的底物。

在反应的过程中,每添加一个核苷酸,就会释放出一种特定的荧光信号。

通过监测这种信号的强度变化,可以获得核酸的序列信息。

总的来说,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区分和检测DNA或RNA分子的碱基序列,从而实现基因组或转录组的测序。

这些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第二代测序技术拥有更高的测序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三代测序技术发展及其他

三代测序技术发展及其他

三代测序技术发展及其他三代测序技术是指相对于第二代测序技术而言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它的出现使得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一个商业化的第三代测序仪器是由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于2024年推出的PacBio RS平台。

随后,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于2024年推出的MinION也成为了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代表。

相比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高通量:第三代测序技术具有较高的通量,有效地提高了测序效率。

例如,PacBio RS平台和MinION平台可以实时进行测序,并且可以同时对多个样本进行测序,大大缩短了测序时间。

2.长读长:相对于第二代测序技术产生的短读长,第三代测序技术可以产生长度更长的读长,从而更好地解决了连续序列的组装难题。

3.直接检测:第三代测序技术采用了不同的检测原理,如单分子扩增、单分子测序等,不需要PCR扩增或合成反应,减少了杂交、扩增等步骤,提高了测序准确性。

4.应用领域广泛:第三代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并在基因组重组、CNV检测、基因差异表达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第三代测序技术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第三代测序技术产生的错误率较高,需要较高的测序深度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第三代测序技术的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实验室中的应用。

除了第三代测序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测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基于荧光标记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如Illumina平台)、长读长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如PacBio SMRT平台)等。

这些技术在测序效率、准确性和读长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通常会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序技术。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三代测序技术成为了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相信测序技术会不断发展,为基因组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

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优势及其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身基因结构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和广泛。

其中,三代基因测序技术作为最新的一项技术,具备许多优势和应用前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一、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优势1.高通量相比较之前的两代基因测序技术,三代基因测序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高通量性质。

利用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基因信息。

这使得科研人员和医疗机构都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基因研究和诊断。

同时,这也对于解决人类基因修复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2.直接读取DNA分子三代基因测序技术是直接读取DNA分子的,不需要进行PCR 扩增等前置工作。

这意味着,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可以避免PCR扩增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和差异,从而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这也使得三代基因测序技术非常适用于那些含量较低的DNA 样本,如肿瘤组织、单细胞等。

3.能够分析基因组结构、建立基因组超图另外,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在基因组结构、基因密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利用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对基因组结构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和建立基因组超图,这在马铃薯基因组等大型基因组的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局限性1.数据处理难度大相比较之前的两代基因测序技术,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数据处理难度要大得多。

由于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获得的数据质量不如二代测序技术那么高,因此需要更多的数据清洗和纠错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处理难度和成本。

另外,三代测序技术的数据处理也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

2.仍存在一定的误差率尽管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准确率和测序深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事实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差率。

这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偏差或错误,从而对相关研究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3.确定了正确的测序媒介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目前没有确定最为优秀的测序媒介。

三代测序技术 试题

三代测序技术 试题

三代测序技术试题一、三代测序技术概述1.定义及发展历程三代测序技术,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一种高通量、高效率的DNA测序技术。

相较于第一代测序技术,如Sanger测序法,三代测序技术具有更高的测序通量、更快的测序速度以及更低的测序成本。

自2005年Illumina公司推出第一款三代测序平台以来,三代测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生物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2.技术原理与应用领域三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SMRT,Single Molecule Real-Time),通过实时监测单个DNA分子的合成过程,获取目标序列信息。

相较于第一代测序技术的链终止法,三代测序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实现对低浓度样品的高效检测。

此外,三代测序技术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三代测序技术的优势1.测序准确性三代测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序准确性,误读率较低。

这得益于其单分子测序的原理,使得测序过程中可以避免PCR扩增带来的偏差。

此外,三代测序技术在数据分析阶段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错误率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测序准确性。

2.通量与速度三代测序平台具有较高的通量和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测序项目。

这一优势使得三代测序技术成为生物科学研究的热门工具,推动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3.适应性及灵活性三代测序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研究领域和实验需求。

无论是小样本基因检测,还是大规模基因组项目,三代测序技术都能提供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此外,三代测序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检测技术(如质谱法、荧光定量PCR等)相结合,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

三、三代测序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1.基因组学研究三代测序技术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第三代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啊

第三代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啊

第三代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啊
第三代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阶段之一,也被称为Web 3.0。

它代表了互
联网发展的新时代,将带来许多新的变革和机遇。

第三代互联网主要是基于分布式计算、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等新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是第三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实现去中
心化的网络架构,使数据和计算任务能够在多个节点上进行分布和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并提高数据的隐私性和保护。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第三代互联网的另一项重要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
库技术,通过不断增加的数据块形成链条,每个数据块之间通过密码学算法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数字货币、智能合约、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便利。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自动化合约,通过编码执行的方式将合约条
款转换为计算机程序,使得合约的执行自动化、透明和不可篡改。

智能合约可以用于自动化执行各种交易和合约,减少人为干预,提高合约执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三代互联网的到来,将带来更加开放、自由、安全和高效的网络环境。

未来,在第三代互联网的发展中,更多的新技术和应用将不断涌现,推动着数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三代测序是指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相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它具有更高的测序速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基因组分辨率。

三代测序技术在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三代测序原理和技术进行详细比较。

第一代测序技术,又称为经典测序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的。

代表性的方法包括Sanger测序和Maxam-Gilbert测序。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DNA链延伸原理进行测序,通常需要大量的模板DNA和特定的剪切酶。

优点是准确性高,读长长,可达到1000到2000个碱基。

缺点是测序速度慢,成本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模板DNA。

第二代测序技术,也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在21世纪初出现的。

代表性的方法包括454测序、Illumina测序和SOLiD测序。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DNA扩增和测序的原理进行测序,通常需要少量的模板DNA。

优点是测序速度快,成本低,并且可以实现高通量测序。

缺点是读长短,通常只能达到几百个碱基,而且对于GC含量高的区域有较大的偏倚。

第三代测序技术,又称为单分子测序技术,是在2005年之后出现的。

代表性的方法包括Pacific Biosciences (PacBio)测序、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ONT)测序和Helicos测序。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单分子测序的原理进行测序,通常只需要少量的模板DNA。

优点是读长极长,可以达到数万个甚至数十万个碱基,对于复杂基因组和长读长测序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这些方法不需要扩增和特定的剪切酶,因此可以避免偏倚。

缺点是准确性相对较低,错误率较高。

在三代测序技术中,PacBio测序和ONT测序是目前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两种方法。

PacBio测序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测序过程中释放出的荧光信号进行测序。

当D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新的DNA链时,会引起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碱基的识别和测序。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

原中国联通的CDMA现在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注:G3不是代表3G,而是“Guide3”的缩写,Guide有两层意思,动词代表引领、影响、支配等意思,名词代表引领者、向导的意思。

综合起来的大意是引领另外两家友商进入3G时代。

“3”代表着3G时代下的移动+宽带+固网+手机电视+……融合,更大胆的猜想是暗喻中国移动将超越现有3G概念,在TD-LTE时代提供适合上述融合业务应用的网络支撑、终端、服务等等,引领人们进入真正的3G生活。

因此G3是个很庞杂的概念,除非中国移动出尔反尔要推“G3”自有品牌的手机,否则结果就只有一个——战略性品牌,将涵盖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等品牌业务。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大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下面分别介绍一下3G的几种标准:W-CDMA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第三代测序技术原理

第三代测序技术原理

第三代测序技术原理
第三代测序技术是指最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它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测序技
术相比,具有更高的测序速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准确性。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单分子测序、纳米孔测序和合成孔测序等多种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单分子测序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通过直接测序单个DNA分子,避免了PCR扩增和文库构建等步骤,大大简化了测序流程。

单分子测
序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基团标记、逐个核苷酸加入和荧光检测等步骤。

这种原理使得第三代测序技术在测序速度和准确性上有了质的飞跃。

其次,纳米孔测序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另一重要原理。

它利用纳米孔将DNA
分子拉伸成单链,然后通过电压驱动DNA分子逐个通过纳米孔,通过测量电流信
号来识别不同的核苷酸。

这种原理使得第三代测序技术可以实现长读长,大大提高了测序的准确性和覆盖度。

最后,合成孔测序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又一重要原理。

它利用合成纳米结构来
实现单分子测序,通过控制合成孔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DNA分
子进行测序。

这种原理使得第三代测序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测序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总的来说,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单分子测序、纳米孔测序和合成孔
测序等多种技术,它们共同推动了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随着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它将在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代测序技术原理

三代测序技术原理

三代测序技术原理三代测序技术是指第三代测序技术,也称为单分子测序技术。

它是指通过对单个 DNA 或 RNA 分子进行直接测序,不需要 PCR 扩增或克隆,从而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基因组或转录组的信息。

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 DNA 或 RNA 分子的捕获、测序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

首先,DNA 或 RNA 分子的捕获是三代测序技术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中,需要将待测序的 DNA 或 RNA 分子捕获到测序平台上。

常用的捕获方法包括固相捕获、流式细胞捕获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单个 DNA 或 RNA 分子固定在测序平台上,为后续的测序做准备。

其次,测序是三代测序技术的核心步骤。

在这一步中,需要对捕获的 DNA 或 RNA 分子进行测序,获取其碱基序列信息。

三代测序技术采用的测序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测序、纳米孔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单个 DNA 或 RNA 分子的高通量测序,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基因组或转录组信息。

最后,数据分析是三代测序技术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步中,需要对测得的序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最终的基因组或转录组信息。

数据分析包括测序数据的质控、序列拼接、基因组组装、基因表达分析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水平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包括 DNA 或 RNA 分子的捕获、测序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基因组或转录组的信息,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支持。

三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三代核电技术

三代核电技术

三代核电技术三代核电技术是指在人类利用核能发电的历史上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它是继一代核电技术和二代核电技术之后的一种更先进、更安全、更高效的核能利用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三代核电技术的特点、发展和前景。

三代核电技术相对于前两代核电技术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三代核电技术采用了更先进、更安全的反应堆设计。

传统的核电技术采用的是压水堆或沸水堆,而在三代核电技术中,更多地采用了锆合金和硅碳化等耐高温材料,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其次,三代核电技术的设计更加注重核废料的处理和利用。

前两代核电技术产生的核废料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但在三代核电技术中,通过对核废料进行再处理和回收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核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次,三代核电技术采用了更先进的安全措施。

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三代核电技术中,采用了更多的passivet(被动式)安全措施,使得发生核事故的概率极低。

例如,采用了自动负反馈系统等技术,可以在反应堆温度过高时自动减弱核反应,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前两代核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代核电技术和二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安全性较低、核废料处理存在难题等问题,限制了核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而通过引入更先进的设计、更安全的反应堆、更优化的核废料处理方法,三代核电技术显著提升了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三代核电技术已经在一些国家开始得到应用。

欧洲、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已经建设了一些使用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核电站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大大降低了核事故的风险。

三代核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核能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代核电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将使核能发电成为更可靠、更安全、更清洁的能源选择。

总的来说,三代核电技术是人类利用核能发电的最新技术,相比前两代核电技术,它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优化的核废料处理和更先进的设计。

3g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

3g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继2G之后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

在中国,3G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跟随到引领的过程。

我国自主研发的3G技术标准主要包括TD-SCDMA 和TD-LTE两种。

1.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之一,由中国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主导研发。

TD-SCDMA技术采用了时分双工(TDD)模式,与国际上主流的频分双工(FDD)模式不同。

TD-SCDMA技术的优点是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部署。

然而,由于TD-SCDMA技术的研发投入较大,产业链不成熟,导致其在全球市场的推广速度较慢。

2. TD-LTE(Time Division Long-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技术:TD-LTE是我国自主研发的4G标准,也是国际上唯一采用时分双工模式的4G技术。

TD-LTE技术继承了TD-SCDMA 技术的优点,同时在速率、时延、覆盖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TD-LTE技术的优点是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部署。

此外,TD-LTE技术还具有较强的后向兼容性,可以与现有的2G、3G网络实现无缝升级。

在我国3G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了3G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企业则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共赢等方式,加快了3G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3G网络,拥有超过8亿的3G 用户。

尽管我国在3G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3G技术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培育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3G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为我国3G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

三代测序原理技术比较三代测序是指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相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测序技术,它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准确性。

目前,主要的三代测序技术包括单分子测序、单分子实时测序和纳米孔测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单分子测序是三代测序技术的一种,它的原理是将DNA分子直接放在一个测序装置中,通过对DNA的碱基进行逐个测序以获得DNA序列。

单分子测序技术的一大特点是能够直接对DNA进行测序,不需要进行PCR扩增和片段化等传统测序方法中的预处理步骤,因此可以减少实验时间和所需样本量。

目前,常见的单分子测序技术有SMRT(Single-Molecule Real-Time)和Nanopore(纳米孔)测序。

SMRT技术是一种可以实现单分子实时测序的技术,它利用专门设计的测序装置以及特殊的引物和酶来进行测序。

测序装置中有一个高密度排列的微小孔,每个孔中有一个DNA聚合酶复合物和一个荧光基团,当DNA碱基与引物配对时,聚合酶会添加一个荧光基团,同时释放出荧光信号,这个过程可以被装置中的摄像机捕捉到。

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就可以推断一些位置的DNA碱基是什么。

SMRT技术的优点是测序速度快、准确性高,但缺点是数据处理复杂,读长相对较短。

纳米孔测序是一种利用纳米孔测序装置对DNA分子进行测序的技术。

纳米孔是一种非常细微的孔道,通常直径在1-2纳米之间,只能通过单个DNA分子的一条链。

当DNA分子通过纳米孔时,其碱基会对应产生电信号,通过测量电信号的特性,可以推断DNA序列。

与其他测序技术相比,纳米孔测序的优势主要在于测序速度快、设备小巧、易于存储和传输,并且具有较长的读长和较低的测序成本。

然而,纳米孔测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误读和错配率等问题需要改进。

综上所述,三代测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测序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准确性。

单分子测序、单分子实时测序和纳米孔测序是目前主要的三代测序技术,它们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测序需求。

第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序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自第一代和第二代测序技术问世以来,它们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组学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需求,第三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我们将从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入手,详细阐述第三代测序技术的核心原理和技术优势,包括长读长、高准确性、低成本等特点。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第三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分析、疾病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第三代测序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第三代测序技术概述随着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测序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已经经历了两代重要的变革。

第一代测序技术,即Sanger 测序,以其高精度和准确性在基因组测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通量低、成本高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中的应用。

第二代测序技术,即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以其高通量、低成本的优势,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领域的研究。

然而,第二代测序技术仍然存在读长较短、数据解读复杂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第三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以其超长读长、高准确性和实时测序的特点,为基因组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第三代测序技术,也被称为单分子测序技术,主要包括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SMRT)和纳米孔测序(Nanopore Sequencing)两种主要类型。

SMRT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分子DNA为模板,通过实时检测荧光信号的变化来读取DNA序列,具有读长可达数万碱基的特点,使得研究者能够直接获取到完整的基因序列信息。

第三代测序技术名词解释

第三代测序技术名词解释

第三代测序技术名词解释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第三代测序技术。

你说这技术啊,就像是给咱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神奇大门!
咱可以把细胞里的基因想象成一本超级厚的大书,那第三代测序技术呢,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阅读神器。

它能快速又准确地把这本大书里的内容给读出来。

以前的测序技术就好像是戴着老花镜在慢慢看,而第三代测序技术那可就牛了,就像是有了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就能看清好多好多的内容。

你想啊,要是没有这么厉害的技术,咱们怎么能知道自己身体里的基因都在干些啥呢?又怎么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呢?这第三代测序技术可不就是咱健康的小卫士嘛!
它能检测出那些隐藏在基因里的小秘密,就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比如说有些疾病是因为基因出了问题,有了它,咱们就能早早发现这些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呀。

而且哦,它的应用可广啦!不光是在医学领域,在农业、生物学等好多方面都能大显身手呢。

就好比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好多领域的大门。

你说这技术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就像是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插上了一双翅膀,让我们能飞得更高更远。

它的出现,真的是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好多搞不清楚的事儿,现在都能慢慢弄明白了。

这就好比是在黑暗中突然亮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咱可得好好珍惜这第三代测序技术呀,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

它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默默地帮助着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你说,要是没有它,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反正我是不敢想象啦!所以啊,让我们一起为这神奇的第三代测序技术点赞吧!。

信息技术分类

信息技术分类

信息技术分类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技术,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其特点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信息技术进行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信息技术的分类进行探讨。

一、按用途分类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根据其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传输介质、传输协议、网络设备和通信软件等。

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电话、电报、短信、电子邮件、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其中,互联网被认为是现代通信技术的代表,它使得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

2. 数据处理技术(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中,数据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庞大的数据能够被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软件开发技术(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软件开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编程语言、开发工具、软件测试和维护等。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不断创新,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发方法和技术。

例如,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和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等,它们使得软件开发更加高效和可靠。

二、按技术类型分类除了按照用途来分类,还可以根据技术类型对信息技术进行分类:1. 硬件技术(Hardware Technology)硬件技术是指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硬件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例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

第三代遗传学技术可筛查的遗传病有哪些?

第三代遗传学技术可筛查的遗传病有哪些?

第三代遗传学技术可筛查的遗传病有哪些?
第三代遗传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遗传学技术,可以用于筛查多
种遗传病。

以下是第三代遗传学技术可筛查的一些常见遗传病:
1. 孕前遗传病筛查:
- 常见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囊性纤维化等。

- 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囊性纤维化、肌营养
不良症等。

- 常见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

2. 胎儿遗传病筛查:
- 常见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囊性纤维化等。

- 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囊性纤维化、肌营养
不良症等。

- 常见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

3. 癌症遗传风险筛查:
- BRCA1和BRCA2基因变异:这些变异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
遗传风险相关。

- 某些家族中的其他肿瘤相关基因变异:如Lynch综合征、多
发性内分泌腺瘤(MEN)综合征等。

4. 药物代谢能力筛查:
- 部分基因突变可以影响个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影响药
物疗效和副作用。

- 例如,TPMT基因的突变与对某些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的敏感性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代遗传学技术能够通过分析个体的DNA
序列来筛查上述遗传病,但并不保证100%的准确性。

此外,针对
一些罕见的遗传病,可能需要特定的遗传学检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0年 第40卷 第1期: 23 ~ 37 SCIENTIA SINICA Vitae 英文版见: ZHOU X G , REN L F, LI Y T, et al. 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A technology re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 Sci China Life Sci, 2010, 53,doi: 10.1007/s11427-010-0023-6《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评 述下一代测序技术: 技术回顾与展望周晓光①*, 任鲁风①, 李运涛②, 张猛①, 俞育德②, 于军①*①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②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北京 100083 * 联系人, E-mail: junyu@; joezhou@ 收稿日期: 2009-12-08; 接受日期: 2009-12-18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批准号: YZ200823)资助摘要 在过去的30年中, 作为最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手段之一, DNA 测序技术的数据产出能力呈指数增长, 而且这一技术本身也演变成为一个面向工程学和物理学的新技术领域. 本文分析了下一代测序仪的技术特点,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以及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预期在刚刚出现的技术中, 有些技术假以时日能够发展成熟, 实现1000美元基因组和100美元基因组的目标. 同时建议中国科学家在这场对科学研究以及社会医疗保健体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基因组学 DNA 测序下一代测序技术测序仪DNA 测序技术自发明以来就一直在推动分子 生物学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从早期Frederick Sanger 的手工测序, 以及基于Sanger 法开发的第1代自动化测序仪, 到目前的下一代测序平台, 这一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 有人甚至将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相提并论, 这也不无道理[3]——在过去的数十年中, 每经过几年, 测序速度就呈指数增长, 与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非常相似[4]. 这种高速的发展, 如图1所示,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研究所有生命蓝图的方式. 并且推动了基因组学及其分支乃至其他密切相关学科的创立与发展, 诸如比较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以及合成生物学. 某种程度上, DNA 测序技术的进展已经使生命研究的基本元素发生了转变——从单一、局部的基因或基因的片段转变成整个基因组. 反过来, 这种转变又需要更加强大的测序技术来支持. 测序技术与其应用之间的协同关系使得两者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保持这种趋势, 并且由于其对个体化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确定性的推动作用而加速. 本文回顾了测序技术的演进, 分析图1 测序技术发展时间轴周晓光等: 下一代测序技术: 技术回顾与展望24几代测序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并对这一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 为便于讨论, 根据技术的进展, 将测序技术分为具有不同亚代的3代(表1). 尽管根据技术进展将其划为不同世代有些武断, 但是这种方法还是能够体现每个阶段的关键技术进展.1 技术回顾与近期发展1.1 第1代测序技术——荧光标记的Sanger 法在第一台全自动测序仪出现之前, 使用最为广泛的测序方法就是Sanger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明的末端终止法测序技术. Sanger 也因此获得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5]. 他的发明第一次为科研人员开启了深入研究生命遗传密码的大门.原来的方法主要依靠手工操作, 难以自动化. 例如, 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引物来进行DNA 梯状成像, 操作十分不方便. 要使用双脱氧核苷酸分别做4个末端终止反应, 然后采用平板凝胶电泳技术, 用4条电泳道来分离4个反应所得产物, 费时费力, 试剂消耗也大, 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测序的通量. 因此, 对于开发非放射性的第一代测序技术势在必行.(1) G1.1. 最早版本的第1代测序仪是20世纪80 年代中期在Cal Tech 的Leroy Hood 实验室发明的[6]. 这一测序仪通过修改Sanger 法得以实现. 最关键的改变是采用具有颜色的荧光染料代替同位素标记. 4种双脱氧核苷酸终止子被标记上不同颜色的荧光基团. 另外, 与最初的Sanger 法不同, 荧光基团是标记在终止子上, 而不是在引物上. 这种不同颜色标记的方案可以实现一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4个末端终止反应.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 并通过计算机荧光检测系统分析梯状反应产物. 这些改进极大地提高了测序速度, 减少了测序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次年, 利用Leroy Hood 实验室的技术, ABI 推出了第一款半自动DNA 测序仪ABI 370[7]. 在随后的20年中, 测序仪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基本工作原理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2) G1.2. 第1代测序仪的第2个版本出现在20世纪末. 这一版本的测序仪, 其测序速度与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主要归功于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 平板电泳分离技术被毛细管电泳所取代; 第二, 通过更高程度的并行化使得同时进行测序的样本数量增加. 使用毛细管替代平板凝胶取消了手工上样, 降低了试剂的消耗, 提升了分析的速度. 另外, 紧凑的毛表1 测序技术发展路线a)代次 第1代第2代第3代版本 1.1 1.2 2.1 2.2 2.3 3.1 3.2 Sanger 法ABIABI/GenoMEMSSBS Illumina SBL ABI/Polonator G.007CompleteGenomicsSBP RocheFDHelicos SM-SBSFEPacific Biosciences/ VisiGen?SM-SBL SM-SBP孔PoC 刀 PoC 平 台纳米石墨烯PoCa) SBS: 合成法测序(sequence-by-synthesis); SBL: 连接法测序(sequence-by-ligation); SBP: 焦磷酸测序(sequence-by-pyrosequencing);SM: 单分子(single molecule); FD: DNA 固定化(fixed DNA); FE: 酶固定化(fixed enzyme); PoC: 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 ?: 预期可能出现的技术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0年 第40卷 第1期25细管电泳设备的形式更易于实现并行化, 可以获得更高的通量. ABI 3730测序仪和Amersham Mega- BACE 分别可以在一次运行中分析96个或384个样本. 这一代测序仪在人类基因组计划DNA 测序的后期阶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加速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而且由于其在原始数据质量以及序列读长方面具有的优势, 这些测序仪今天还在使用之中.通过几十年的逐步改进, 第1代测序仪的读长可以超过1000 bp, 原始数据的准确率可以高达99.999%, 测定每千碱基序列的成本是0.5美元, 每天的数据通量可以达到600000碱基. 不论这些数字如何令人印象深刻, 第1代测序技术在速度和成本方面都已达到了极限. 由于其对电泳分离技术的依赖, 使其难以进一步提升分析的速度和提高并行化程度, 并且难以通过微型化降低测序成本. 因此, 需要开发全新的技术来突破这些局限.尽管如此, 第1代技术是不会很快消失, 它将与新的若干代测序平台并存. 这些久经考验的方法可靠、准确, 且已形成规模化, 特别是在PCR 产物测序、质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末端测序、以及STR 基因分型方面, 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2 第2代测序技术——循环阵列合成测序法所谓下一代测序方法, 包括大量基于不同技术的方法. 尽管从模板文库制备、片段扩增到测序, 这些方法所采用的技术与生物化学相当多样, 但是都采用了大规模矩阵结构的微阵列分析技术——阵列上的DNA 样本可以被同时并行分析. 此外, 测序是利用DNA 聚合酶[8]或连接酶[9]以及引物对模板进行一系列的延伸, 通过显微设备观察并记录连续测序循环中的光学信号实现的.在一般性描述中, 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几个关键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 通过有序或者无序的阵列配置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并行化, 以提供高程度的信息密度. 理论上, 只有光的衍射极限会限制并行化的提高(即用来检测独立光学事件的半波长). 这极大地提高了总的测序数据产出通量; 第二, 不采用电泳, 设备易于微型化. 相对于第1代测序技术, 样本和试剂的消耗量得以降低.(1) G2.1——下一代测序仪. 所有的下一代测序平台遵循了类似的工作流程, 如图2所示, 都要经过克隆扩增以加强测序过程中的光学检测灵敏度. 3种广泛使用的商业化平台是Illumina 的Genome Analyzer, 罗氏454基因组测序仪以及AB Life Technologies 的SOLiD 系统. 它们基本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发明和开发出来, 在2005年前后商业化. Polonator G.007是最近刚刚实现商业化的新设备, 该仪器最初由哈佛大学George Church 实验室开发, 现在由Dover Systems 公司制造. Complete Genomics 公司最近推出了基于其专利技术的测序服务平台, 但该公图2 第2代测序技术工作流程周晓光等: 下一代测序技术: 技术回顾与展望26司并没有表示要在市场销售这一设备. 这些仪器都采用了合成测序法, 只是在DNA 阵列的排布、DNA 簇扩增, 以及基于酶的测序生化反应方面存在差异.首先, 构建DNA 模板文库. 通过随机打断基因组DNA 获得DNA 文库片段(长度为数十到数百碱基), 或者构建控制距离分布的配对末端片段. 在双链片段的两端连上接头序列, 然后变性得到单链模板文库, 并固定在固体表面上. 固体表面可以是平面或是微球的表面. 克隆的扩增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进行, 如桥式PCR [10]、微乳滴PCR [11]或原位成簇[12]. 在芯片上形成DNA 簇阵列的DNA 簇或扩增微球, 利用聚合酶或者连接酶进行一系列循环的反应操作, 通过显微检测系统监控每个循环生化反应中产生的光学事件, 用CCD 相机将图像采集并记录下来. 对产生的阵列图像进行时序分析, 获得DNA 片段的序列. 然后按照一定的计算机算法将这些片段组装成更长的重叠群.(i) Illumina Genome Analyzer. 单链文库片段的扩增是通过所谓“桥式扩增”过程实现的[13]. 单链DNA 两端加上非对称的接头, 并利用两端的接头将片段固定在芯片表面形成寡核苷酸桥. 芯片具有8个独立的道, 每条道的表面均可固定寡核苷酸. 固定了寡核苷酸桥的芯片放置于流通池内. 经过多个PCR 热循环, 成千上万的复制产物制备出来, 每一簇都分别固定在芯片表面一个单一的物理位置上. 流通池中芯片表面的8个道中, 每条道上都可以独立产生数百万这样的簇(这样, 可以在一个反应中对8个不同的文库并行测序). 然后, 测序引物杂交到扩增产物中的通用序列上, 开始测序反应.Illumina 公司的测序仪采用合成测序法, 使用荧光标记的核苷酸以及可逆的终止子. 在每一轮测序循环中, 标记不同荧光基团的4种核苷酸以及DNA 聚合酶同时加入流通池通道中,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DNA 链的延伸. 每个核苷酸的3′羟基是被封闭起来, 以防止额外的延伸. 采集荧光图像, 碱基特异的荧光标记揭示了这一轮中新加入核苷酸是什么, 也就获得模板中这一位置的DNA 序列. 然后, 打开3′端, 继续进行下一轮反应. 这一过程重复多次, 到50个循环, 产生50个碱基的DNA 序列.该平台的测序通量是传统平台(第1代测序仪)的数千倍. 其主要的缺点是由于光信号衰减和移相的原因使得序列读长较短. 由于要记录每个DNA 簇的光学信号, 每一簇中所有DNA 链的延伸保持同步至关重要. 但是, 测序中每一步化学反应都可能失败, 例如不能将荧光标记物切掉, 或者未能去除封闭基团. 这将导致一个簇中的一些DNA 链过长, 而另一些DNA 链可能没有同步延伸, 进而引起信号衰减或荧光信号相位移. 此外, 错误率是累积的, 即DNA 链越长, 错误率越高. 这些都限制了读长的增加.(ii) Roche 454 Genome Sequencer. 454测序仪利用微乳滴PCR(emulsion PCR, emPCR)来生成扩增产物[14]. 将固化引物的微球与单链DNA 文库模板以及必要的PCR 反应化合物一起混合, 微球与文库片段的比例适当, 以确保大多数微球结合的单链DNA 分子不超过一个. 水溶液与油混合形成油包水结构乳滴. 每个乳滴都是一个进行后续PCR 反应的微型化学反应器. 经过多轮热循环, 每个微球表面都结合了数千个相同的DNA 拷贝. 然后富集微球, 转移并放置到刻有规则微孔阵列的微孔板上. 每个微孔只能容纳一个微球. 微孔板被安装成为流通池的一部分. 其中一面可以通过测序反应的化合物, 另一面则与CCD 光学检测系统的光纤部件相接触.碱基测定采用边合成边测序, 利用焦磷酸法产生的光学信号来进行检测[15]. 通常所说的焦磷酸测序法是利用ATP 硫酰化酶和荧光素酶. 在三磷酸核苷结合到DNA 链上的时候释放焦磷酸, 通过ATP 硫酰化酶和荧光素酶产生一系列级联反应, 导致生物化学发光放出光信号. 测序是顺次向流通池中加入4种dNTP 中的一种. 每个微孔之中有或是没有光信号释放出来分别表明dNTP 连接到片段上或者不是互补的核苷酸, 这样也就确定了DNA 模板上的互补碱基.焦磷酸测序的主要优势是它的速度和读长——将近500碱基. 与这里讨论的其他下一代测序技术不同, 除了DNA 聚合酶反应所需化合物, 焦磷酸测序法并不需要额外的化合物用于DNA 链的延长, 例如, 并不需要去掉标记基团或解除终止子的封闭, 这就降低了化学反应出现意外的几率. 导致移相的主要原因如DNA 链提前终止或者延伸不同步出现的几率较少. 但是这种非同步的处理方式也赋予焦磷酸测序技术一个局限, 由于没有终止基团可以停止DNA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0年 第40卷 第1期27链的延伸, 在测定同核苷酸聚合物区域时, 如一连串的GGGGGG, 焦磷酸测序会遇到问题, 不得不依靠光信号的强度来推断同聚核苷酸的长度, 这就容易产生错误. 因此, 这一技术平台主要的错误类型就是插入-缺失, 而不是碱基的替换. 454的另一个缺点是由于它依赖于包含一系列酶的焦磷酸检测, 与其他下一代测序技术相比, 其试剂价格相对较高.(iii) Life Technologies SOLiD System. 与454的情况相同, SOLiD 系统也采用了微乳滴PCR 与微球相结合的策略来扩增DNA 模板. 打破微乳滴后, 扩增微球被收集、富集并固定在一个平的玻璃基板上形成一个无规则的阵列.它的边合成边测序采用的是连接反应而不是上述平台所采用的聚合反应[16]. 另外, 它采用了双碱基编码策略来协助检测错误. 一段与DNA 文库模板连在微球上的接头序列互补的通用引物杂交到接头区域上, 然后进行一系列连接反应. 每个连接反应都发生在延伸链和有荧光标记的变性八核苷酸探针池中的探针(荧光标记在第8碱基上)间. 八核苷酸探针池设计成在核苷酸的碱基识别位点, 其第1和2位的碱基与特定的荧光颜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连接反应后, 获取荧光图象. 接下来, 在第5和6位碱基之间切开八核苷酸, 将最后3个碱基以及荧光基团去除. 接下来每一轮连接反应都可以获得延伸链上第1和2位碱基的信息(即模板序列的第1~2, 6~7, 11~12, 16~17, 21~22, 26~27以及第31~32位上的碱基). 7轮连接反应后, 已经扩增的链变性脱落, 系统重置. 第2个引物结合到接头区域. 第2个引物在DNA 模板上的起始位置与第1个引物相比提前一个碱基. 接下来有另外7轮上述连接循环. 这样就可以读取一组新的位置0~1, 5~6,……等的信息. 这一过程继续进行, 重置后所用的引物都比上一个引物提前一个碱基, 直到所有位置上的序列信息均被读取. 这种方法虽然听上去较复杂, 但实际上, 整个系统都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运行. 由于每个碱基都被测定了两遍, 即在两个独立的连接反应中被测定, 这个方法使该测序技术具有可以确定错误识别碱基的优点[16]. 该技术主要的缺点是序列读长相对较短. 这也是由于同一簇扩增产物中存在移相造成的.(iv) Polonator G.007. Polonator 是另外一款使用连接测序技术的下一代测序仪. 它采用的是单碱基探针, 而不是上述双碱基编码的策略. 测序是通过在结合到经微乳滴PCR 扩增的DNA 簇上的通用引物与九碱基探针之间的一系列连接反应进行的[9]. 每次连接反应, 将一个九碱基探针池与DNA 连接酶一起加入, 以进行引物-探针连接. 九碱基探针池中包括很多荧光标记的变性寡核苷酸探针. 荧光标记与每个读取位置对应(即荧光颜色与读取位置的碱基相对应). 每次连接之后获取荧光图像. 然后, 延伸的引物——探针链经变性进行系统重置. 接下来, 对下一个读取位置进行引物与第2个九碱基探针池之间的连接. 这一重置-连接-获取图像的过程重复进行, 直到所有位置的信息被读取.这一系统中, 系统重置后, 并不需要进行连串的连接反应, 因此测序错误也不累积, 这是该系统的一个优点. 但是, 这就使引物间可能的读取位置受到限制, 读长更短. 这一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在文库序列中使用多重锚定位置来扩展读取区间. 与其他商业化的下一代测序仪相比, Polonator 的价格明显低得多, 而且是一个开源的技术平台, 就是说它允许最终用户变更并且改进测序操作或化学试剂.(v) Complete Genomics. Complete Genomics 所采用的连接测序方法基本与Polonator 相同. 只不过它采用了独特的设计, 增加芯片表面DNA 簇的密度, 以降低试剂的消耗[17]. 为了增加读长, 在基因组片段两侧加上了多个(4个)接头以形成环状DNA 模板[18]. 模板序列通过环形PCR 扩增, 以获得包含源于模板序列的两百个拷贝的串联体. 这种串联体折叠成球状结构, 被称为DNA 纳米球(DNB). 每个球自动聚集在水平基质表面的黏性(活化)点上, 形成高密度的纳米球阵列. 纳米球不会黏在芯片上活化点中间的区域,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规则排布的纳米球矩阵. 因为纳米球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三维空间, 与DNA 簇或者微球相比, 纳米球可以形成密度更高的阵列. 这一技术还取消了在其他下一代测序仪中都使用的流 通池[19].该测序技术采用的方法与Polonator 相近, 即连接测序, 使用单碱基读取特定位置信息. Complete Genomics 创造了组合探针锚定连接(combinatorial probe-anchor ligation, cPAL)的方法. cPAL 的变性寡核周晓光等: 下一代测序技术: 技术回顾与展望28苷酸探针库中的探针用荧光标记, 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与给定位置上4种不同的碱基相对应. 读取每一个位置, 都有一个单独的探针库.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一个特定的探针库与锚定序列在读取位置处连接起来, 通过荧光颜色对应读取出相应的碱基信息. 每次读取后, 探针与锚定序列复合体被洗去. 另一个锚定序列与模板杂交, 针对另外一个位置的探针库加入循环. 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读取所有位置的信息. 最近Complete Genomics 通过测定3个人类基因组, 展示了其测序的准确度以及成本效益[20]. 由于没有使用AB SOLiD 系统的连续性探针, 使得该技术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 没有记忆效应, 前面连接循环中产生的错误不会带到后面的循环中, 具有更高的容错能力; 另外, 每个循环中连接产量不高, 降低了如探针以及锚定序列等试剂的用量. 但是, 由于寡核苷酸探针的长度限制(9个碱基), 从每个锚定序列位置获得的读长依然很短. 对每个文库片段, 使用4个锚定位置以获取全部序列.与第1代测序仪相比, 以合成测序为基础的下一代测序平台速度显著提高, 成本明显降低. 每台设备每天产出千兆碱基的序列不足为奇. 但是, 除了罗氏的454平台之外, 读长短成了下一代测序平台的致命伤. 这主要是由于DNA 簇中存在的光学信号移相造成的. 应运而生的单分子测序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案.(2) G2.2——单分子测序(SMS). 为克服下一代测序平台读长较短这一主要缺点, 经过努力, 开发出了单分子测序平台, 通过在单一DNA 分子组成的阵列上进行合成测序. 在一个限定的表面上, 使用单个分子可以增加独立分析的DNA 片段的数量. 因此, 可以使数据产出量更高. 当然, 这也意味着不再需要昂贵的DNA 簇扩增步骤了. 这将进一步降低测序的成本.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主要是集中在单分子水平光学信号的检测方面. 主要的问题是要降低非检测特异性的背景干扰, 例如没有参与到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游离荧光分子. 有几种不同的办法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基本的原则都是将检测局限在测序反应发生的实际位置附近, 例如使用消逝波. 下面介绍一些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中的平台.(i) Helicos HeliScope. Helicos Biosciences 公司开发的HeliScope 遗传分析系统是近来市场上最早出现的单分子测序仪器. 它以Quake 集团的工作为基础[21], 在单个分子上边合成边测序. 构建的单链DNA 文库未经扩增, 没有规律地排列在平面基板上. 每个测序循环中, DNA 聚合酶和4种荧光标记的核苷酸中的一种流入, 按照模板序列延伸DNA 链, 阵列中发生了碱基延伸反应的DNA 链就会发出荧光, 并通过CCD 记录下来. 经过洗涤, 延伸了的DNA 链上的荧光物质被切除并被移走, 便可以进行下一轮单个碱基的延伸, 荧光标记的切除以及图像的获取. 在焦磷酸测序中, 每个重复的循环是不同步的, 阵列中的一些链可能延伸到前边, 一些可能落在后面, 甚至根本没有延伸. 而在这里, 每条链都是独立操作的, 根本不用考虑移相的问题. 但是这也意味着, 焦磷酸测序法所遇到的同核苷酸寡聚物对HeliScope 也是问题. 与454不同, 单分子操作可以让人们通过动力学控制酶的反应, 降低DNA 链延伸的速度, 在dNTP 被洗掉前, 减少两个连续碱基连接在链上的可能[22].如前所述, 检测是单分子测序技术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 HeliScope 利用了一项被称为全内反射显微镜(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microscopy, TIRM)的技术. 只有靠近流通池反应表面很薄的一层空间内的荧光集团才能被消逝波所激发产生荧光[23]. 这有助于降低荧光背景. 尽管有精密的光学仪器, 捕捉单分子事件仍然是个挑战. 因此, 与成簇检测为基础的测序仪先行者相比, 该平台的原始数据准确度明显较低, 主要的错误类型是缺失. 但是, 双向测序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准确率. 单分子意味着可以在测序结束后, 去掉延伸链, 将模板重置为最初的状态. 从而可以利用远端的接头, 从相反的方向进行另一次测序, 生成同一模板的第2个序列信息. 重复的序列可以用于去除缺失错误, 因而, 相对于单向测序显著提高了准确率.(ii) VisiGen. VisiGen 生物技术公司, 目前是Life Technologies 的一部分. 该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一种单分子的合成测序仪[24].概括地说, 他们加工了一种蛋白质纳米装置来实时观察和记录DNA 聚合酶合成DNA 的过程. 这是通过荧光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