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原则9文学理论讲座之八)转

合集下载

文学创造的原则(文学概论系列课件PPT)

文学创造的原则(文学概论系列课件PPT)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1)主观的真实
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当作独立于主体意 识之外的纯然客体来把握的,科学的目标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和对 客体对象本质规律的发现。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 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 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 悟。 (1)内蕴的真实(2)假定的真实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1)主观的真实(2)诗艺的真实
(二)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的规律: 1.在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 一。 2.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 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 艺术概括的方法: 1.是在广泛占有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概括。 2.以一个生活原型为主,同时吸收融入其它生活素材。
一、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是一种 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 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 性与诗艺性。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 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二)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是与文学创造的真实性要求相联系的又一基 本原则,它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 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 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 的艺术形象。
(二)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是与文学创造的真实性要求相联系的又一基 本原则,它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 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 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 的艺术形象。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一。

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色三、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第八章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八章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八章
•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 文学的真实(“真”的提出,真实性事衡量文学创造成就 的首要标准,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 美品格)
• 艺术真实的内涵与四大特征(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 诗艺性)以及他们的内容
• 艺术概括的含义以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
• 情感评价以及他的三种相对表现(积极与消极,高尚与低 俗,美好与丑恶)
2020年9月28日
30
人文关怀
• 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 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 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2020年9月28日
31
第三节
美的创造
• 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
完成,体现为内容形式化与
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结
果是一部作品艺术形式的诞
生。
2020年9月28日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6
2020年9月28日
19
假定性
• 作家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 通过想象予以变形与再造,创 造具有逼真魅力的虚拟情境。 这就带有假定性的特征,即 “以假为真”、“假中见真”。
2020年9月28日
20
诗艺性
• 文学创造活动渗透着多种多 样的诗化的艺术化手法。
2020年9月28日
21
艺术概括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 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 观照和描述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 物,并予以开掘、补充、提炼的创 作过程,使之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创造既有独特个性又有普遍意义的 形象,从而取得“在特殊中显出一 般”艺术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6

文学创造的原则

文学创造的原则

与科学真实不同,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1)主观的真实 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当作独立于主体 意识之外的纯然客体来把握的,科学的目标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和 对客体对象本质规律的发现。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 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 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2)诗艺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艺术真实是艺术技 巧创造的真实,即诗艺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在“诗艺”中生成和存在 的,没有“诗艺”便没有艺术真实。
综上所述,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 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 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 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 与感悟。
(二)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是与文学创造的真实性要求相联系的又一基 艺术概括是与文学创造的真实性要求相联系的又一基 本原则,它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 本原则,它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 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 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 基础上, 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 的艺术形象。 的艺术形象。
(1)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是对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 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 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它是作家以历史的与审美 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 术的揭示和表现。这个内蕴可以分很多层次。艺术真实 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 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 是一种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 艺术的真实。 如:王安忆的《三恋》、《长恨歌》

文学理论教程 第八章

文学理论教程  第八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期末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一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体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思考问题: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与科学真实的原理的原理。

答:艺术真实主要特征: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故,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答:(1)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艺术概括是以对待特殊的集富有特征的事物的关照和描述为途径的。

(2)鲁迅的话体现着审美价值追求的观照和描述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艺术概括能力。

4.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试述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得用途。

答:(1)情感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情感的表现方式体现着文学创造的审美的值特质。

情感在文学中表现为诚挚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的艺术表现。

(2)用途:情感源自善恶的判断,而且情感常常左右着判断,文学中的忧伤、欢喜、悲愤等情感总是与作品中人物的或善或恶地行为和形象联系在一起。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学创作的原则:高校文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创作的原则:高校文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㈣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文艺思潮 的产生有 其深刻的 社会、历 史背景。
其一,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惨烈 其一 的现状,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创伤、生存的恐惧,使人们 对自身的理性存在,及社会公理、道德法则等产生了怀 疑。其二 其二,科学技术飞速进步,推动了工业文明和现代 其二 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其三 其三, 其三 上述社会和科技的原因,以及人类潜意识黑暗王国的发 现等,使宗教信仰日渐衰弱。
文学流派的形成方式一般有自觉 非自觉两类。 自觉和非自觉 自觉 非自觉 其一,自觉形成的文学流派。往往有明晰的创作宗 旨、原则,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相应的创作实践和成 果。 其二,非自觉形成的文学流派。这类文学流派的作 家并没有确定的组织、自觉的宗旨等,往往是由后人或 它人,或从文学史的角度,或从地域性的角度,或从文 学性的角度等加以归类、组构而成。 文学流派的形成对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 作用。首先 首先,不同文学流派的存在,有利于他们之间的 首先 各种创作原则、艺术风格、艺术作品等的自由竞争。其 其 次,新的文学流派的的产生,往往和新的艺术观念和美 学取向有关。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思潮、流派和风格
㈠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的特点是: 首先,它往往是在较为宏大的社会背景下而产生的,是 首先 在历史的更动、转折关头,伴随着政治思潮、哲学思潮 等出现的。 其二,文学思潮一般是由创新的导向性理论和成功的实 其二 践性作品聚合而成的。 其三,文学思潮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也可能处在意识形 其三 态的核心位置,对其它艺术门类、对社会、对历史产生 作用。
现代主义文学其它流派的代 表作家,存在主义的有法国 萨特、加谬等;荒诞派的有 法国的贝克特、尤奈斯库等; 新小说派的有法国罗义是20世纪中叶起盛行 于美国,波及欧洲,并逐渐影响 世界各国的一股文化(包括文学 在内)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作为 对一种思潮的随意性称谓,还是 作为确定性的创作原则的概念, 学界尚未有定论。但从20世纪未 的趋势看来,对它采取回避的态 度已是不可能的了。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首先,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

真实是文学创作的初衷和目的。

作品要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展现人类情感的真实感受。

一个
真实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在创作中,作家需要真实地观察人物、事物、环境等,并将其转化为文学形象,通过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来表
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其次,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是艺术性。

文学创作需要具备艺术性,即
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意义。

作家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和表达方式,通过精巧
的语言、独特的形式和结构来传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想法。

作品要通过文
学的形式展现出独特的美感,激发读者的感官和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是创新性。

文学创作需要具备创新性,即
能够突破现有的文学形式和内容的限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创
造新的文学作品。

作家要有勇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敢于突破常规和固定
的模式,寻找新的课题和形式,力求在艺术上做出独特的贡献。

只有不断
地创新,文学才能在时代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艺术性、观照性和创新性。


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作家才能够创作出有深度、有内涵、有独特性的
作品。

这些原则不仅仅适用于文言文创作,也适用于现代文学的创作。


过遵循和实践这些原则,作家才能够在文学创作中达到更高的境界,创造
出更加卓越的艺术品。

这也是文学创作能够在人类文化演进中扮演重要角
色的原因之一。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情感把握 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 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 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涵者人的政治、经 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 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比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钱钟书的《围 城》等 情感把握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素 (一)诚挚性,比如鲁迅作品对中国国民的深切 关注。 (二)高尚性。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第一节 艺术真实和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 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 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 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它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 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二、艺术概括。 主要方法(1)在广泛占有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集 中概括 (2)以一个生活原型为主,同时融入其他生 活素材
二、形式创造。 注意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关系。 原则 (1)从内容出发选择和创造形式。比如《边城》 由于主人公是一位简单的女子,所以作品的叙事 形式简单恬淡。 (2)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比如《简 爱》的叙述方式,用第一人成的形式表现主人公 的成长。 重视形式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重点及练习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重点及练习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章节概括:本章共三节内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

本章通过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这三个基本范畴的诠释,揭示文学创造的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

重点分析:1、艺术真实: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诗艺的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知和感悟、具有审美价值意义的真实。

艺术真实的内涵及特征表述的关键词是: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与诗艺性。

实现艺术真实的途径是艺术概括,它有两个规定性。

2、情感评价: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3、形式创造: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形式与它体现的内容之间完全处于合一的状态。

形式创造贯彻于文学创造活动的始终,它包括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两个方面。

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文学作品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文学创作是一门既需要理论支持又需要实践经验的艺术。

理论是文学创作的基石,实践则是理论的验证和检验。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同时要注重实践,不断地摸索和尝试。

本文将就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文学创作的理论支持文学创作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

文学理论包含了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文学批评的标准。

作为文学创作者,我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掌握文学理论,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

1.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创作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真实和生动。

作品需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震撼和感动。

生动则指作品表现的形象需要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还需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语言的美感等。

2.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标准是指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

在文学创作中,文学批评是一个重要环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包括创意的独特性、结构的完善性、语言表达的的准确性等。

文学价值包括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引导等。

3.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形式、文学类型和文学风格。

文学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文学类型是指同一文学形式下的作品类型,如小说中的言情小说、悬疑小说等。

而文学风格则是指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如唯美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二、文学创作的实践经验理论只是创作过程中的参考,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创作者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尝试,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

1.注重细节和真实性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需要注重细节和真实性。

细节是创作中的灵魂,它能让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而真实性则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体现。

作品需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创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原则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原则

3. ①
② A.
艺术真实的塑造 艺术真实中的真切主观感受(主观真实)、 艺术真实中的真切主观感受(主观真实)、 合情合理的假定情境具有个别性; 合情合理的假定情境具有个别性;而内蕴的 真实具有普遍性。 真实具有普遍性。艺术真实的塑造就是要将 这种个别性和普遍性融合为一起。 这种个别性和普遍性融合为一起。 艺术真实塑造的方式: 艺术真实塑造的方式:艺术概括 内涵: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 内涵: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通过独 特的艺术处理,创造出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特的艺术处理,创造出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又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的的方法。 又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的的方法。
返回
朱光潜: 人非木石, 朱光潜:“人非木石,谁对于人事物态的变化没有 一点小感触?春天来了,万物欣欣向荣, 一点小感触?春天来了,万物欣欣向荣,心里不免 起一阵欣喜或一点留恋;秋天来了,生趣逐渐萧索, 起一阵欣喜或一点留恋;秋天来了,生趣逐渐萧索, 回想自家身世,多少有一点迟暮之感; 回想自家身世,多少有一点迟暮之感;清风明月不 免扰动闺思,古树暮鸦不免令人暗伤羁旅; 免扰动闺思,古树暮鸦不免令人暗伤羁旅;自已估 定的身价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就觉得怀才莫展, 定的身价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就觉得怀才莫展, 牢骚抑郁;喝了几杯老酒,心血来潮, 牢骚抑郁;喝了几杯老酒,心血来潮,仿佛自己有 一副盖世英雄的气概,倘若有一两位“知己”,披 一副盖世英雄的气概,倘若有一两位“知己” 肝沥胆,互相推许,于是感激图报的“义气” 肝沥胆,互相推许,于是感激图报的“义气”就涌 上来了。这一切本来都是人情之常, 上来了。这一切本来都是人情之常,但是人情之常 中正有许多荒唐妄诞,酸气滥调, 中正有许多荒唐妄诞,酸气滥调,除掉当作喜剧的 穿插外,用不着大吹大擂。 穿插外,用不着大吹大擂。不幸许多作家终生在这 些浅薄俗滥的情调中讨生活,像醉汉呓语, 些浅薄俗滥的情调中讨生活,像醉汉呓语,就把这 些浅薄俗滥的情调倾泻到他们所谓“作品”里去。 些浅薄俗滥的情调倾泻到他们所谓“作品”里去。 一把幸酸泪”却是“满纸荒唐言” “一把幸酸泪”却是“满纸荒唐言”。”(《谈文 学》,27页) 页

文学理论思考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手法

文学理论思考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手法

文学理论思考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手法文学创作是一门艺术,是作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过程。

而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作家们常常会借鉴各种文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

本文将探讨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手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学创作的艺术性和规律性。

一、文学创作的原则文学创作的原则是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它指导着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方向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创作原则。

1.真实性原则文学作品要有真实性,即要真实地反映生活,揭示社会现实。

作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创作出真实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真实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作品。

2.艺术性原则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具备独特的艺术性。

作家要追求艺术上的完美,通过巧妙的叙述和构思来营造艺术效果。

艺术性体现在语言的运用、结构的设计、形象的描绘等方面。

3.情感表达原则文学作品的核心是情感,作家要通过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准确传达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更好地领略作品的内涵。

而情感表达又需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场景来展开。

二、文学创作的手法除了原则,文学创作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效果。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创作手法。

1.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对事物的描绘来使其更加鲜明、形象。

作家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形容词描写和生动具体的场景描写来展现人物、环境或情感。

形象描写能够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性和美感。

2.比喻与隐喻比喻与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丰富作品的意象和语言效果。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而隐喻则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某种含义,使读者思维更加活跃。

3.叙事与抒情叙事和抒情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叙事是通过故事情节将作品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

抒情则是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课件第八章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课件第八章
不同的文学思潮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关系也有很大 的差异。一般而言,每一种文学思潮多少都体现出 对其所继承的文学思潮的批判与超越。
一种特定的文学思潮,通过其特定的文学观念、 创作方法、文本结构、文体风貌乃至批评范式和 理论框架等,把属于自身的众多文学现象连接成 一个整体。
文学思潮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就 “思潮”而言, 它主要具有三方面的属性。
一是精神性,即指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 具有鲜明倾向的思想潮流。二是动态性,即会经 历一个萌发、生成、兴盛到消亡的过程。三是群 体性,即为许多人所接受,从而形成一定的声势。
四、文学思潮的接受
文学思潮是对文学活动整体的界定,贯穿于 整个群体性文学活动的各个领域,通过创作、 批评、鉴赏等不同的文学实践呈现出来。
创作、接受和批评往往是融为一体的,作家 和批评家一般首先是接受者,然后再把文学思 潮中的信息反馈到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因此文 学思潮之所以形成,还在于产生了较为广泛的 影响和接受。
二、文学思潮具有自觉的文学思想和 明确的文学纲领
文学思潮不是文学中反映的思潮,而是关于 文学的思潮,是由对于文学的考而形成的潮 流。任何文学思潮都需要文学思想的支持,文 学的独立与文学思想的自觉是文学思潮得以形 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
在文学史上,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形 态的文学活动,但由于缺少成熟的文学思想, 真正形成文学思潮的并不多。
文学思潮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不是简单的决定与 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文学思潮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文学思潮具有巨大的政治、哲学、道德、 伦理、宗教、史学等多种功用,会直接或间接地渗 透到社会生活中。
文学思潮以及由文学思潮支配的文学运动、文学 流派大多与社会文化思潮支配的运动和流派等活动 或相互配合或交叉重叠,社会文化思潮借助于文学 思潮的反映才更易于深入人心,更有力地影响社会 历史的发展。

文学理论讲稿

文学理论讲稿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本课程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文艺学中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有密切的联系,它所阐述的只是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道理。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认为除文学外,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工艺美术等。

一般认为文艺学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即指文学理论。

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

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

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

文艺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

研究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学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包括文学与其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一切艺术所共有的普遍性,也包括其特殊性;研究文学作为社会现象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尤其是文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功能和作用;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文学本身不同形态(抒情的、叙事的、戏剧的)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和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学种类、体裁;研究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其中包括文学思潮、流派、风格、方法等。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原则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原则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原则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原则
本节主要是从理论上说明, 本节主要是从理论上说明,文 学创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 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则,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一.真实性原则
1.
真实性是文学之所以感人的基石。 真实性是文学之所以感人的基石。 高尔基: 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 高尔基:“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 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 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 要的就是真实” 页最后) 要的就是真实”(151页最后) 页最后 童庆炳: 在文学艺术中, 童庆炳:“在文学艺术中,艺术真实性是极其重 要的。虚假是无力的,唯有真实才有力。 要的。虚假是无力的,唯有真实才有力。虚假永 远不能征服人心,唯有真实才能动人。 远不能征服人心,唯有真实才能动人。”(《在 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 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73页) 页
二.高尚的情感评价
1. ①


伦理与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 伦理与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 从审美看, 从审美看,文学的表现对象虽然是内化在对象中 的人的本质力量,但由于文学的主体性,作家总 的人的本质力量,但由于文学的主体性, 是从特定的立场对人的本质力量作出善恶判断。 是从特定的立场对人的本质力量作出善恶判断。 文学中的善恶判断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评判, 文学中的善恶判断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评判,它 总是与作家的情感评价紧密相关。 总是与作家的情感评价紧密相关。 文学正是通过善恶判断引发的情感评价, 文学正是通过善恶判断引发的情感评价,对人的 本质力量作出评判,启迪人类更好的生活。 本质力量作出评判,启迪人类更好的生活。
B. a.
B.
要求: 要求: 塑造鲜明丰富的个性,这是首要要求。 塑造鲜明丰富的个性,这是首要要求 黑格尔:“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 黑格尔: 的方面作为统治的方面, 的方面作为统治的方面,但是尽管具有这个 定性, 定性,性格同时仍须保持住生动性与完满 美学》 性。”(《美学》第1卷,284页) 卷 页 在个性中发掘拓展普遍性, 在个性中发掘拓展普遍性,做到个别与一般 的统一。 的统一。 例证:周朴园对梅侍萍到纪念, 例证:周朴园对梅侍萍到纪念,首先是周朴 园独特人生经历的反映(内疚、怀念初恋), 园独特人生经历的反映(内疚、怀念初恋), 同时也刻画出了人性中的一种自私和虚伪。 同时也刻画出了人性中的一种自私和虚伪。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隐喻与转喻
➢ 隐喻类似于比喻,转喻类似于借代。比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为隐喻,以“咬牙切齿”之人 的恨,为转喻。 ➢ 隐喻是相似性,转喻是相关性。。
文类中的隐喻与转喻
➢ 诗歌、浪漫主义作品——隐喻; 散文、现实主义作品——转喻。
➢ 在诗歌中,这两种修辞手法相互作用、相互渗 透
失去对生活新感受的原因
➢ 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对现实冷漠了,没有兴趣 了。
➢ 现实的功利性使得人们带着功利性的眼光去看 世界。
总之,陌生化就在于不断打破或修正 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 钝化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重新回到初始 的准确观察中去。人们会在这种差异面 前,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和特殊的方式, 重新调整意向关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 和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认知对象。
(Tr. Witter Bynner)
On a Quiet Night
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n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 of my far-off home.
➢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 到印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 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 值品格内容的规定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 高尚的品格 ➢ 功利的取向

文学创作原则

文学创作原则

第八章文学创作原则教学目的:阐释文学创造所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创造中的艺术真实原则、艺术概括原则、情感掌握原则和形式创造原则,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第一节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一、艺术真实(一)艺术真实、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内涵文学是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因而存在着“真实性”原则。

正因为文学具有真实性的品格,才能吸引和打动读者,使人获得教益。

真实性是成功的作品必备的品格。

巴尔扎克认为:“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

“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

而科学真实是科学研究主体竭力从客观认知的态度出发,对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客体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揭示与表现。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1、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定时代的“人性心理”真实○2假定性的真实:第一,假定性情境的多样性(浪漫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象征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现实型:“虚构而看不出虚构”)。

第二,“假中见真”的条件(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亚氏“把谎话说得圆”。

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2、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与诗艺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主观倾向性(自然情境的主观性,生活情境的主观性)诗艺的真实:形式审美性(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二、艺术概括艺术概括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古代文学的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的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的文学理论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学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不仅对古代文学的创作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学的起源与本质古代文学理论中,对于文学的起源与本质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其中,有一派学者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本能表达欲望,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自然反映。

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真实、直接和生动的表达,通过文字来传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体验。

这一观点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形式,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

他们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通过艺术的手法和形式,将现实世界进行再现和表达,以达到审美的目的。

这一观点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深入的阐述,刘勰将文学比喻为雕刻,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

二、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古代文学理论中,对于文学的功能与价值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有一派学者认为文学的功能在于陶冶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能够激发人们的感情,引发共鸣,从而对人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一观点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述,刘勰将文学作品的价值归结为“情感、思想、品格、风度”四个方面。

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文学的功能在于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人物形象和思想观念。

这一观点在《史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实记载,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变迁,也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三、文学创作的原则与技巧在古代文学理论中,对于文学创作的原则与技巧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中,有一些基本原则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比如,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表达的直接性,强调语言的简练和形象的生动,追求意境的深远和节奏的韵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创作的原则9文学理论讲座之八)创作原则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所遵循和实践的基本准则。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需要经历一个艰难复杂而又有规律可循的过程,需要付出辛勤精神劳动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精神产品。

尽管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创作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是各具特色,然而我们通过对大量作家创作实践的考察,仍可以从中发现,作家无论自觉与否,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定的创作原则去进行文学创作的。

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

文学创作活动作为一种艺术活动,是人类在现实社会人生的基础上,依据审美理想而从事的审美创造。

作家从事文学创作,要深入认识体验社会生活,要实现主观情感与生活材料的艺术融合,要展开艺术想象构思形象系统,要运用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为圆满完成自身的使命,就必须自觉遵循艺术规律,自觉遵循符合艺术规律的创作原则。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要遵循哪些原则?真实性、概括性和想象性,是文学创作原则的核心内容。

这些充分体现艺术规律的创作原则的确立,是作家创作优秀文学作品,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必要保证。

一、真实性对于文学创作来说,真实性原则至关重要。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是文学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存在的基石。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文学所描绘出来的艺术世界,应该是“使每个人看了它们,都认为是真实的”,作家“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就在于真实。

[1]清代文论家【刘熙载】甚至强调:“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

”[2]只有具备真实性的文学作品,才会生成巨大的艺术吸引力和审美征服力,才会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获得精神上心智上的享受与教益。

因此,别林斯基指出:“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以真实性、自然性、正确性、现实性来打动读者,使你在读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但却深刻地相信,里面所叙述或者所表现的一切,真是这样发生,并且不可能按照另外的样子发生。

”[3]相反,如果作家没有真正贯彻真实的原则,使文学作品露出了虚假的尾巴,则必然会引发读者的厌恶。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是什么?文学创作中强调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一般来说,艺术真实是与生活真实相对的。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实际事实,主要包括社会中实有的人物、事件,也包括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

它是纷繁的、芜杂的,是生活的原生形态,显示着生活的原始面貌。

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客观实在性。

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照其审美理想和生活逻辑,对生活材料加以艺术概括、提炼、加工,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艺术真实不同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能让读者觉得现实生活真的就是如此。

这是因为艺术真实更为贴近生活的本质,更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规律。

显然,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充分显示着生活的外在状态,而且揭示着生活的深层本质,表现着人生的真谛,体现着人类永恒的审美追求。

原本是作家创造出的艺术世界,却比纯客观的一般生活现象还要真实,这里面包蕴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

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

假定性,是理解艺术真实的关键。

艺术真实是作家发挥艺术想象虚构出来的,并不等同于实际生活;然而,读者却能够认可,肯定它就是真实的。

也就是说,艺术真实乃是在假中见真。

所谓“假”,即艺术真实决不照搬或抄袭生活事实,作家的艺术创造精神在这里有着充分体现;所谓“真”,即艺术真实可以获得读者的承认,读者并不觉得它假,读者认为它就是真的。

那么,为什么明明不是真的,可是读者却当真呢?这是因为艺术真实的创造和虚构并不是完全主观随意的,艺术真实建立在作家对社会生活历史与现状的深刻把握之上,建立在作家对生活发展规律与逻辑的透彻认识之上,它所展示的一切并非生活中实有的,却是按照生活发展规律与逻辑可能发生的,它的“真”就在于符合生活事理,符合生活的内在逻辑。

对这个问题,鲁迅有非常精辟的论述:“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

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4]鲁迅讲“逼真”,就是在强调艺术真实的假定性。

“逼真”不是“实有其事”,当然“逼真”也决不是虚假。

“逼真”是一种感觉到真实的心理效果,其依托便是生活的逻辑,生活的可能性。

停留于“实有其事”,意味着对艺术的消解;违背生活逻辑,则意味着对真实的扼杀。

显然,这两者都不符合艺术真实的假定精神。

艺术真实体现为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的统一。

艺术真实生成于对客观生活事实的艺术升华,它在现象和内蕴两个层面都必须高度逼真。

首先,艺术真实要做到外在形态同生活事实相一致,实现现象真实。

这是艺术真实的基本要求。

具备了现象真实的文学作品,其形象系统所呈现出的外在面貌,十分接近于社会生活的原始状况。

读者面对这样的文学作品,会觉得如同置身于鲜活的生活实际之中,会获得生动的真实感。

有的作家在追求现象真实时,甚至力求做到全部具体细节都逼肖生活原貌。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奥列佛·退斯特》一书的序言中讲到:“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追求无情的真实,甚至这个高尚人群的服装。

因此,我决不为这些读者减少道杰斯外衣上的一个洞或掩饰南西乱蓬蓬的头发上的一片卷发。

”现象真实可以赋予文学作品以强烈的逼真效果,使文学作品产生出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

当然,这种现象真实绝不意味着作家要去机械摹仿或简单复制现实生活的种种外观。

它即使与生活实际再相似再逼真,实际上也必然要经过作家艺术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也已经融入了作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现象真实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代表艺术真实的全部意义。

艺术真实还要在保持现象真实的同时,准确把握住客观现实潜存于现象后面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深层内蕴,达到内蕴真实。

这是艺术真实的更高的要求。

人类社会生活本身即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直接呈现出来的是芜杂纷繁的表层现象,而在表层现象之中更包容着由本质和规律所构成的深层内蕴。

这种深层内蕴往往被表层现象所掩盖,不能清晰地显现,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文学建构艺术真实,仅仅浮光掠影地停留在现象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透过生活现象去透视生活固有的本质和规律,去探索人生的真谛,以实现深层的内蕴真实。

巴尔扎克说:“印象!印象!要知道它们只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而不是生活本身!不论是艺术家、诗人或雕塑家都不应当把印象与原因分开,它们原是互不分离的。

”[5]巴尔扎克所要求的“印象与原因”的合一,就是现象真实和内蕴真实的合一。

艺术真实同时也体现为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的统一。

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艺术真实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方面,艺术真实意味着再现的真实,即必须以艺术的方式,对客观社会生活加以真实的再现。

这种再现,既要保证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外在现象,再现生活的具体面貌,再现生活的种种细节,又要穿透表层,把握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揭示生活的深层内蕴。

也就是说,这种再现,乃是合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为一的再现。

另一方面,艺术真实又呼唤着表现的真实。

在文学创作中,再现与表现从来就是一体化的。

文学的再现不是纯客观的复制,再现本身即含有表现的因素。

作家依据自身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来再现外在社会生活;而作家内在的情绪感受、思想见解、个性趣味等,也就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再现来获得艺术的表现。

从艺术真实的角度着眼,不仅再现要真实,而且表现也必须真实。

所谓表现真实,其基本的要求是,作家所表现的情感意趣应确实发自内心,而非虚伪做作。

在这里,真实与真诚、真挚是同义语。

情感表现的虚伪,是文学创作的致命伤;因为没有真情的文学作品,永远也不可能具备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所谓表现真实,还要求作家在以主体精神统摄对生活现实真实再现的同时,将自身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自然地融入再现的人生场景之中,使之获得真实的表现。

缺乏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作家,无法深入地认识现实,真正地领悟人生;因此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离不开作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主导。

然而,作家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又只有在再现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圆满完成。

黑格尔说过:“艺术的真实不应该只是所谓‘摹仿自然’所不敢越过的那种空洞的正确性,而是外在因素必须与一种内在因素协调一致,而这内在因素也和它本身协调一致,因而可以把自己如实地显现于外在事物。

”[6]黑格尔要求“内在因素”“如实地显现于外在事物”,强调了表现真实;要求“外在因素必须与一种内在因素协调一致”,则强调了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的统一。

在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存在着大量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相统一的实例。

例如杜甫的诗歌创作,忠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动荡的社会现实,同时强烈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忧国忧民的真情实感。

他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和对民间疾苦的清醒体认,得益于深沉真挚的感情;而他的深沉真挚的感情,又在对社会现实所做的“诗史”般的再现中自然地流淌宣泄了出来。

像《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场景再现,与“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深沉感慨,水乳交融。

像《垂老别》,诗人无边的悲悯情怀,就寄寓在对老夫老妻生离死别的细腻刻画之中。

总之,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它是依据生活内在逻辑而确立的假定的真实;它既是对生活现象的真实体现和审美升华,又是对社会本质、规律的真实把握;它将再现与表现融为一体,是经过艺术创造而达到的真善美的统一。

黑格尔说:“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事物)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

”[7]这种真实性的原则,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时所必须遵循的。

二、概括性概括性原则是文学创作的普遍原则。

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作家从审美的角度对社会生活所作的能动反映。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纷繁芜杂,变化无穷。

作家面对社会生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全部生活现象事无巨细地统统纳入自己的作品。

在这里,艺术的概括综合是必不可少的。

文学创作的规律显示出,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概括的过程。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作家根据自己的人生体认和审美理想,对广泛而零散的生活材料进行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化合,从而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又蕴含普遍性意义与价值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的要义是,将众多化为个别,将普遍化为特殊,实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各门类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概括性原则,而文学创作,更有其特殊性。

与其他艺术不同,文学所使用的造型材料是语言符号。

这是一种更少具物质性而更接近精神层面的造型材料。

语言直接与人的精神活动相联系,作为思维的工具,它是人类社会为交流沟通而创造出的一种符号系统。

由于语言不具有物质的直观性,而是约定俗成地运用概念指称事物,因此,从这种造型材料来看,它本身就具有概括性,是对同类事物性质、特征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