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名词解释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一、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二、文学理论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研究文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

2,文学活动本质论,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特殊本质。

3,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四、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第三章一、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既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二、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1,世界(模仿论: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柏拉图“影子”说亚里士多德,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再现论:魔幻现实主义 2,作品 3,读者(姚斯:“接受美学”,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空白”“召唤结构”)4,作家三、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四、为什么把劳动作为文学活动的起点: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五、文学活动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代变化、非人力(黑格尔:世界本原的理念)、自然界的运行(弗莱:“循环”)他把文学史上的作品按照类型按照时代划分为四类:喜剧、传奇、悲剧、讽刺文学。

文学发生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六、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体现:1,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较低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和评价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结构、风格、意义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文学创作则是指作家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力创作出各种文学作品的过程。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首先,文学理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研究和总结文学作品的规律和特点,文学理论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创作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文学理论也为作家提供了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标准,促使他们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其次,文学创作也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他们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和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这种实践经验反过来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和方法。

作品的创新和突破往往会引发理论界的关注和思考,推动文学理论向更高层次和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在实践层面上,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

文学理论不仅是对已有文学作品的反思和分析,也是对未来文学创作的预测和引导。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参考文学理论的成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际创作来验证和丰富文学理论的内容。

文学创作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实践领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学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总之,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学的理论体系和创作实践。

文学理论为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和评价标准,推动文学创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而文学创作的实践结果又反过来丰富和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学才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繁荣和传承。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六、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七、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第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感觉则可以突破这种束缚来进行自由创造,其中就包括文学创造。

第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第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八、合目的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需要而设计的,就是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九、合规律性: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

十、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因此它是遗传机能赋予的感性的感觉;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他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积淀着理性的内容。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任务: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文学理论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人类学。

划分依据: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特征:分析性与沉思性,综合性与体系性,典范性与实践性,反思性与批判性文学活动: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1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2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中国传统:“诗言志”说;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作品:作品所描写的,渗透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社会生活,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4读者:强调文学对读者的接收效果,只有读者才使作品获得生命,阅读活动是读者的再创活动,读者影响作家的创作(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姚斯《走向接受美学》)世界:客观基础,作家:创作主体,作品:中介环节,读者:接受主体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

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作讲义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作讲义

文学创作本章集中阐述文学创作问题。

文学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只有通过创作作家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文学作品。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探讨文学创作活动本身的规定性和作家素质问题、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创作心理问题、创作过程的艺术构思以及创作的审美理想等问题。

简言之,通过这一章,我们试图阐明作家创作活动的主要环节与一般规律。

第一节文学创作与作家素质一、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文学创作是古今中外文学理论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

但是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与观察问题的角度、层面不同,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一般都从某个侧面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某种规律与特点,但也往往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为了更好地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以便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在我们开始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之前,有必要对前人有关文学创作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略作评述。

(一)感物说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

这种观点滥觞于《礼记·乐记》关于乐的论述。

《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毛),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这是对音乐产生过程的准确描述,同时也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准确描述。

其基本意思是说,凡音乐的产生都是因为人心受了感动,然后表现于声音的。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诗论家们就用几乎相同的言词来论及文学创作了。

陆机《文赋》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慨投篇而援笔,聊宜之乎斯文。

”这是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随着四季交替,万物都不断变化,贯于春感秋悲的文人墨客就会在自然景物的变化面前发生情感的变化,并从而发为诗文创作。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复习要点名词解释:(2010)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文学活动:由文学的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活动的总称。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做理性分析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以历时的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述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是指作品形式。

陌生化:改变语言的习惯用法,使之变得时曾相识而同时又感陌生,因而增大感知语言的难度,延长感知的时间,也就是语言具有阻拒性,也就产生了特殊的意味。

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一指艺术内部的不平衡,不同的艺术类型,艺术的不同形式之间的不平衡。

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成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

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艺术形态。

文学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体。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大全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故事时,心目中总有一个隐含的接受者即叙述接受者。

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

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

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作为文学的学者和创作者,我们常常思考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与研究的体系,而创作实践则是创作者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作品的过程。

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与互动,相辅相成,既影响着彼此的发展,也彰显出各自的独立性。

首先,文学理论对于创作实践具有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主题、形式等进行分析和解读,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

例如,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使得许多作家开始追求发人深省的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叙事结构,从而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更高的艺术境界。

另外,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为女性作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创作空间,使得她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经验和追求女性权益的呼声。

因此,创作者可以通过研究和吸收不同的文学理论,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开拓创作思路。

同时,创作实践也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创作实践是文学理论检验和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创作实践中的突破和创新,往往会引发学术界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文学理论家开始对象征主义这一新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和总结。

同样,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学在形式和媒介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创作实践也促使了文学理论从传统的纸质书籍研究向电子媒介、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拓展。

因此,创作实践不仅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循序渐进,也为文学理论提供了更多的实证材料和案例。

然而,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文学理论以其抽象的思辨方式,常常与创作实践的具体情感相对立。

一些理论家对于特定文体、细节等方面进行限定,这往往会对创作者的自由发挥造成一定的限制。

一些创作者认为,过分沉浸在理论研究中会影响到自身的写作习惯和创作追求,使得作品过分呈现“理论化”或“学院派”风格。

因此,在创作实践中,创作者也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的精神,避免过分受理论束缚。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的两个领域。

文学理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的支持,而文学创作则反过来能够不断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

一、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它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文学理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的支持。

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归纳,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和分析,使作家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文学的内在结构和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创作过程中。

其次,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学理论在解释文学现象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揭示和探讨文学创作的内在机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观念,帮助作家们突破传统的表现方式,创造更加生动、深刻的文学形象和语言。

二、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的发展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学创作是文学理论的重要实践基础,作家们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感悟,这些经验和感悟又对文学理论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文学创作中的一些瑕疵、问题和新尝试会引发理论界的关注和研究,推动理论界进行反思和深入探讨。

艺术是不断发展的,文学创作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文学理论的更新和完善。

三、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互动与融合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是互动、融合的关系。

在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互动中,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相互指导,使得文学艺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

文学理论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对文学创作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探讨的过程,而具体的文学创作,又是文学理论的重要实践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古代文人崇尚诗词歌赋,他们不仅追求文学艺术的高超技巧,更追求文学作品的意境高远,表现形式新颖。

他们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吸收了先贤文学创作的精华,同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

他们在作诗时,要求“字字有才,句句有韵”,在这种要求下,他们的诗歌技巧极端熟练,朝气蓬勃,苍劲有力,语言流畅,着重表现出“风花雪月”的文学特色。

文学理论1复习

文学理论1复习

一、名词解释3*51、期待视野由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文学作品做出的预先估计和判断。

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分别是生活、作品、读者、作者,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是文学的载体,读者和批评者是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

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它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文学理论因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不同而方法各异,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

4、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通过艺术直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以艺术综合、简化、变形等构思方式,孕育艺术形象序列或意念心境、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5、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人们用这个概念来指称那种在艺术活动中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独特的艺术思维。

6、创作灵感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活跃的特殊思维状态。

创作灵感到来之时也就是艺术直觉能力充分展现之时。

7、文学象征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多义性的特征。

8、文学意境意境概念是中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文学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9、文学典型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生命的斑斓色彩、灵魂的深度和深刻的历史真实。

10、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基本概念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活动:文学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

从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 文学理论的性质【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任务: 世界 (文学四要素) 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规律。

M 。

H 。

艾布拉姆斯 2.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作品 《镜与灯》 3。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

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读者 作家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应有品格】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其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也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价值取向:民主的: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归依;科学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现代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文学理论的形态【形态多样化依据】文学活动过程分类两种文学哲学: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反映论视角(马克思主义) / 表现论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心里转换过程,带有特殊的心理行为.(比兴、虚静、神思、滋味、物感、象外、妙悟、童心、性灵、神韵、意境、出入;移情、心理距离、直觉、审美态度、无意识升华、投射)文学符号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个符号化的过程。

文学概论 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 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关系密切,它通过对诸多文学现象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一般规律。

它力图指导、制约文学批评及文学史的研究,而它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作家、作品、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等诸多文学现象的启迪与支持。

一、名词解释1、语象:语象是英美新批评理论家——维姆萨特极力主张使用的一个文论术语。

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手法——如比喻、通感等所产生的形象效果。

2、意象: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中的基本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意象与描摹型形象的区别在于,作家的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因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生,“象”的存在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情景结合,即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是用实在的景物去表现内在的心理感受。

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意象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3、意境:意境是一个和意象有关但又高于意象的诗学范畴。

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由此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美学和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叙事理论:现代叙事理论讨论的重点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

叙事学研究将小说视为一个独立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客体,根据一定的模式,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小说内部的各种成分及相互间的关联。

主人公、叙述者、叙述方式、叙述行为等叙事构成要素是叙事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叙事学研究一般都涉及到三个基本层面:故事层面、叙述层面和文本层面。

5、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叙述者同时是作品的一个角色,有逼真感但充满了主观性。

比如《狂人日记》、《红高粱》等。

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他犹如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

古代文学中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

古代文学中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

古代文学中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古代文学中,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是作家们借鉴和总结的宝贵经验,也是文学作品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中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

一、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

在《诗经》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探讨。

例如,“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形式,以及“风物”、“人情”、“感慨”等不同的创作主题。

这些早期的文学理论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而在古希腊,古代文学理论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誉为古代文学理论的巅峰之作。

他在《诗学》中提出了“模仿”、“节奏”、“情感”等重要的文学概念,并对史诗、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这些理论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评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古代文学创作方法的探索在古代文学中,作家们也积极探索各种文学创作方法,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以文会友”、“以文寄情”等不同的创作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同时,古代文学中还有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古希腊的史诗创作也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史诗是一种长篇叙事诗,通过对英雄事迹的描写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视为古代史诗的典范,这些作品中的史诗创作方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古代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的意义古代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作家们对于文学创作的思考和追求,以及他们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意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导论(1--2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4科。

56789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10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理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着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

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

4、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5、交往行为理论: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认为6统文论。

产,中国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矛盾,健康发展。

71、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文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即人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特性。

013文学理论·文学创作

013文学理论·文学创作
它包括两种基本力量,即再造与创造。 因而,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 想象两种类型。
□再造想象就是在头脑中浮现储存的生活印 象。
这种浮现,往往需要一个支点,一个启示 ,一个刺激信号,也就是说,它总是要 由 此及彼地展开,人们因之将其称为联想。
□创造想象是在原有生活印象中加入新成分, 使特定的思想情感得以表达的想象。
L/O/G/O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创作
三、文学创作与创作个性
□作家的创作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作品的数 量,而是取决于其创作有没有与众不同 的 特点。创作特色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
□创作个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个人化程度; ★有无创作个性是辨识作家创造性的重要 标志。
1 .创作个性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
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 乎其外,故有高致。
——“感物”强调主体的作用,又注意到生活经 验对主体之“感”的激发。
“感物说”的衍化
文学创作“发愤说” • 司马迁“发愤著书”论; •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夫和平之音
(2)风格的形成
□ 主观因素 有作家自身的条件所决定的因素,最核 心的是作家的个性和创作个性,以及形成 个性和创作个性的种种生活条件,如一个 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等。
□ 客观因素 不是作家个人所能决定的,而是源于社 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如一个特 定的时代。
(3)风格的二重性
风格在人们的理解中往往带有肯定的 色彩,但风格对于作家而言也有消极的 影响。
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 拜路尘。”
——“文”与“人”之所以有距离,源 于文学虚构和创作心理的微妙关系。

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分析

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分析

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是文学领域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文学作品是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的创作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而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解读和评价的理论体系。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互为依赖、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文学领域的独特魅力。

首先,文学理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文学理论以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为作家提供了创作思路和方法。

比如,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编码规则,作家可以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创作,使作品更加有机、严谨。

另外,批评理论也起到了评价和指导文学作品的作用,如传统的批评学派提供了文学审美的基本标准和评判方法,使作品能够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

其次,文学作品则是文学理论的验证和实践依据。

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观察和解读,理论家们可以总结和归纳出各种理论观点,从而深化和丰富了文学理论体系。

同时,文学作品也是理论观点的实践检验,只有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来验证理论观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理论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和更新。

另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还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文学理论的源泉,创作本身就是对文学理论的积极回应。

作家们在创作中运用理论观点,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学理论。

而文学理论则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深度的阐释和理解,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内涵。

此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之间还呈现出一种相互批判和反思的关系。

文学作品通过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挑战和颠覆了一些既有的理论观点,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变革和发展。

而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也促使作家们进行创作实践的反思和调整,寻找更加适合当代社会和审美需求的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是相辅相成的。

文学理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而文学作品则为理论提供了实践检验和创新动力。

两者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共同构筑了文学领域的独特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对于创作具有重大影响的,既有来自现实的生活经验,也有来自历史的文化传统。

所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讲到文学创作时,既讲师法自然,也讲师法古人。

1、经典的影响经典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并不完全是指后人的创作对经典的自觉学习,更普遍的现象是经典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无形之中影响甚至决定着后人的创作。

a、经典是一种先验的规范。

b、经典是后人创作的法则、标准和参照系统,使创作避开曲折的摸索。

c、经典的成就和权威性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返回经典几乎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通例先秦有孔子的“乐则韶舞”和孟子的“尚友古人”六朝有刘勰的“宗经”和“征圣”唐代有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明代有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前驱者像洪水一样向我们压来,我们的想象力可能被淹没,但是,新诗人如果完全回避前驱者的淹没,那末他就永远无法获得自己的想象力的生命。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如何化解或超脱经典的压迫?布鲁姆开出的方法是“创造性的误读”,又称“戏谑性摹仿”,即将前代作家某些次要的特点在自己身上加以强化,以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这种风格是“我”首创的,前人反而似乎由于巧合而在摹仿“我”。

2、原型经验我们祖先反复体验的精神模式在我们心灵上的积淀物,是“种族记忆”。

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是人的无意识的深层结构。

它是人的生命之流赖以奔腾的河床,是人的灵魂的“家”。

原型的主要特征非私人性普遍性仪式性符号性反复性原型的置换1、作为主题原型的置换2、作为形象架构原型的置换3、作为语义单位的原型的置换西方文学有: “错认身份”“老少婚配”“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中国文学中的“垂死化生”:夸父→桃木,盘古→草木万物,女娃→精卫鸟衔木填海。

焦仲卿、刘兰芝→连理枝和比翼鸟《搜神记》韩凭夫妇→相思树和鸳鸯“梁祝化蝶”具体图例背景资料生肖图腾彝族图腾壁挂原型举例《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的某种文化原型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

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鬼狐美女可谓中国文学的一种原型鬼和狐化为人形通常为女性,所以其作祟的方式是“媚”。

女鬼或女狐又必和狡猾、淫荡、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有“狐狸精”之说。

从《天问》、《抱朴子》、《初学记》、《太平广记》到唐诗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

* * * * * * * * * * * * * * * 3、何谓对象化文学创作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把握生活材料,将外在于自己的生活材料,成为表现作家人生感受对象的过程。

对象化的过程
即主体与生活材料发生深刻遇合的过程。

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

――培根艺术的对象是现实的图画,……同时这现实又是由人的理智安排的。

我们可以援引培根的不朽公式:“艺术是与人相乘的大自然。

”――莫洛亚对艺术我还不知道有更好的像下面的定义,这定义是:艺术,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里去,这自然是他解放出来的……――凡高我认为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求助于自己的头脑,而且要求助于自己的心灵,求助于自己的皮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每一根末梢神经,例如你写到冬天,写到寒冷,……而不去动员你的皮肤去感受这记忆中的或假设中的冷,如果你的皮肤不起鸡皮疙瘩,如果你的毛孔不收缩,如果你的脊背上不冒凉气,你能写好这个冷吗?
――王蒙无论在一个国王、一个凶手、一个小偷或者一个正直的人的身上,在一个娼妓、一个女修士、一个少女或者一个菜场女商人的身上,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得不向自己这样提问题:‘如果我是国王、凶手、小偷、娼妓、女修士、少女或菜场女商人,我会干什么,我会想什么,我会怎样行动?----莫泊桑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吸露,我向着太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

天鸥飞举时,我也飞举。

蜥蜴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光闪耀时我也闪耀。

总而言之,我们栖息的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

---乔治??桑《印象和回忆》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出世,则转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做人间才子,即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元配;我欲成仙成佛,则西天、蓬岛即在砚池笔架之前;……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李渔:《闲情偶寄》童年经验审悲经验审丑经验*童年经验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体验。

完整的童年并不仅仅是原本的童年生活记录,它还包含了活动主体对自身童年生活的经历的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童年经验不完全反映童年生活的物理环境,而更倾向于主观的心理变异。

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艺术家都是最具童心的人。

难道我们不应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和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

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玩耍时,行为就像一个作家吗?――弗洛伊德儿童“赤子之心”――作家“真诚之心”真诚地而非虚假地看待生活,对待自己。

具有这种真诚之心的作家,才能建筑起一个又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历史风雨吹打的真实的艺术世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李贽《童心说》彩虹
华兹华斯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心儿就激烈地跳动。

我年幼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成年以后还是这样,我愿年老时仍然这样,要不就让我死亡!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就希望自然的虔诚,把我一生贯穿在一起。

第二次天真(马斯洛)儿童的天真是和类化、规范化、社会化对立的。

成人虽然不能还原为儿童,但仍然可以重新获得“第二次天真”。

只是成人的天真与老练结合在了一起,创造的目的性更强,也更有价值。

儿童稚气的幻想与作家的创造性想象极为类似。

儿童――无束缚作家――目的明确,系统,受理性和逻辑制约。

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影响:1、作为审美对象进入创作过程(1)作家回忆中的童年经验,已不是童年经验的原本和自然状态,而是经过了作家的自组织和再创造。

(2)必须有偶然机遇的触发,有相互吻合的或对立的情感心境作为中介。

2、作为先在意向结构对创作的影响(1)影响作家审美知觉方式(2)影响作家情感倾向父亲―母亲3、创作的动力源丰富性的体验缺失性的体验――创作的主要动力源* 审悲经验没有谁愿意遭受苦难,但为什么人们又喜欢观看悲惨的场面呢?――奥古斯丁《忏悔录》审悲――狭义指对悲剧的关照。

广义指对人生的各种各样的苦难的描写与评判,包括别离、失恋、离异、灾祸、战乱、死亡、孤独、忧郁、悲愁、怨愤等一切引起痛感的富于悲剧意味的现象。

人生的苦难转化为审美的愉悦1、距离对苦难的美化2、艺术形式对苦难的征服3、净化导致痛感的缓和转换4、获得真理的快慰5、生命力的活跃化悲为美的条件1、描写对象的价值性2、距离的微妙调整3、美丽地描写悲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a name=baidusnap0></a>烟雨</B>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审丑经验瘦皱漏透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1、衬托美的丽质2、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和激发美感3、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愉快的4、形式美对内容丑的征服与消融?! 化丑为美1、审美理想的烛照2、真实地揭示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3、以艺术形式改变丑的色调和音调第四章文学创作研究文学创作的意义:①更好地理解作品;②了解创
作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