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1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技术的发展与价值-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技术的发展与价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技术的发展与价值
教科书
书名: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8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理解技术的发展与价值。
2.结合案例,认识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理解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通过情景引出钻木取火。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问题1. 视频中钻木取火的方法有几种?你推荐小明所在的小组采用哪种取火方法?为什么?问题2.古典式钻木取火法的缺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视频中钻木取火的方法及相应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2——想一想:除了钻木取火,还可以使用哪些取火方式?
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10分钟
新课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与人的关系
学生活动——呈现三种门锁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指纹门锁和刷脸门锁?将指纹门锁和刷脸门锁的创新点记录在表格中完成学习任务三。
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问题,学生认识技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
二、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活动3——说一说:如果人类没有掌握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世界将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人类掌握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的重要性,理解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引出案例分析主题。
学生活动4——结合案例分析思考照明技术的发展源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技术的产生,理解技术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

2.1初识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2.1初识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二章第一节初识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明确设计的概念2.清楚技术与设计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技术思维4.优化学生的设计理念二、教学重点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2.设计的理念三、教学难点1.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技术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技术要为人服务,还必须经过工程和设计的转化,设计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品、服务、系统。

想一想,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设计的产物?生:......师:同学门说的都对,例如还有服装设计、家居设计、车标设计等,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居住的高楼大厦,出门乘坐的交通工具,穿戴的服装鞋帽,饮食用的餐具、茶杯,写字用的笔,照明用的灯,家中舒适的桌椅沙发……都是设计的产物。

(二)什么是设计问题:通过刚才的描述,你觉得什么是设计?生:设计是围绕目标人群的具体要求,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最终通过具体形式(模型、图纸、文本及电子文件等)表现的创造性活动。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对,但在2015年10月,国际设计组织对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是创新驱动的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来实现商业成功和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

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

简单来说,设计就是追求既具备技术可实现性和市场可行性,又能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创新成果的过程。

(三)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活动使新的人工事物的诞生成为可能;工程是基于技术的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活动,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这种活动使为人类服务的人工事物成为现实。

技术是手段,而工程则是过程。

设计是工程活动的一部分,设计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

2024年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参考教案第一册下

2024年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参考教案第一册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第四章《用计算机画画》。

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的使用、基础软件的认识等,以及使用计算机绘画软件进行简单图形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鼠标的使用,认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学会使用绘画软件绘制简单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鼠标的使用,绘画软件的简单应用。

2. 教学难点:绘画软件中工具的使用和图形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鼠标、绘画软件。

2. 学具:计算机、鼠标、绘画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演示鼠标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使用绘画软件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一个笑脸。

5. 随堂练习:学生按照例题要求,自己绘制一个笑脸。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鼠标的使用认识基本软件2. 绘画软件的使用工具的认识简单图形的绘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绘画软件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图画内容健康向上,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情况较好,但对绘画软件的使用还需多加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尝试使用绘画软件创作更多有趣的图画,提高绘画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计算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用技术必修一全套教案

通用技术必修一全套教案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形成和保持对待技术问题的敏感性。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用学生既感到神奇又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作为案例说明,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文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第二节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

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兴趣,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体验技术创新的艰辛和曲折。

3、能力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及辩论,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辨证关系。

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能对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通过认识技术的两面性,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教学难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技术的两面性;知识产权的范围及维护。

教学策略与手段使用直观图片和详实的技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引入以学生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实物,让学生从实物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激发师生互动高潮。

《常用的构思方法》-《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三节《常用的构思方法》教学设计

《常用的构思方法》-《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三节《常用的构思方法》教学设计

常用的构思方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能够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1、亲历实践活动,体验技术设计思想、了解方案的构思方法,对方案的比较比较和权衡进行实际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设计分析的过程,体会设计的快乐和成就感。

1.培养对技术设计的激情和责任心、安全意识等.养成细致、严谨,考虑问题全面的情感态度。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团结合作、敢于表现的良好品质;(四)核心素养本节内容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1.技术意识: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

学生将形成对人工世界和人技关系的基本观念;能就某一技术领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做出理性分析,形成技术的敏感性和负责任的态度;能把握技术的基本性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形成对技术文化的理解与适应。

2.工程思维: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

学生能够认识系统与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某一具体技术领域的问题进行要素分析、方案构思及比较权衡;领悟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实际运用,并能用其进行简单的决策分析和性能评估。

3.图样表达:指运用图形样式对意念中或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加以描述和交流。

学生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及控制框图等常见技术图样;能分析技术对象的图样特征,会用手工和二维或三维设计软件绘制简易三视图、草图、框图等;能通过图样表达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

4.创新设计:指基于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方案构思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

学生能运用人机理论和相关信息收集等综合分析技术问题,提出符合设计原则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构思方案;能进行技术性能和指标的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实践操作,并进行准确地观测记录与信息加工分析;能综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评价设计方案并加以优化。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的前面有过实际的动手经验,这会让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很快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学生本身对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并没有很好的体验过,希望借助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完整的形成一种设计方案的技术观。

高中通用技术上学期第1周教学设计(1.1 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人教版高中全册通用技术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上学期第1周教学设计(1.1 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人教版高中全册通用技术教案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技术的性质;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自主学习教材7-9页,理解技术的性质。
小组讨论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自主学习技术的性质
科学: 认识世界
“是什么〞“为什么〞
技术: 改造世界
“怎么做〞“做什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做评价,对学生不能理解的性质做讲解,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教学设计意图
环节1
技术的定义
介绍、引导
听讲
引入
环节2
什么是科学
展示
观看总结
引导
环节3
什么是技术
播放视频
观看总结
引导
环节4
技术的影响
讲解
听讲回答
总结
环节4
课堂总结
引导
总结
总结
四、教学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1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科 目
拓展学生的视野,再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评价学生的总结,引导学生再次总结本节的知识。
小组讨论,总结。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先进的技术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从一知半解、不感兴趣到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故本课以自主探究环节教学为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用技术
年 级
高二
适用班级
全体

教学目标、重难点等略
三、教学过程预设
新课导入
看见“技术〞一词你想到了些什么?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及基本安排。

2.调查统计及与学生对话交流,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5.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使用。

三、方法与策略1.用调查法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基础;2.用讨论法、问答法及操练法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3.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升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5分钟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要求。

3分钟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吕朝影。

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

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

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第二环节:简单统计学生计算机基础。

5分钟师:这是一门轻松、活泼、趣味性很强的课。

在座的同学可能有很多在小学或初中时就接触到了计算机课,我在这里做了一张调查表,来统计一下大家信息技术基础的基本情况。

(版书)(统计各题的学生举手人数)看来有很多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啊.那么现在我们先实行以下几个讨论,看看大家上网都做些什么。

第三环节:大家谈经历。

15分钟师:我们来请有上网经历的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使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

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2)家里有电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理解?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请举手的同学回答,教师做小结,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第四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一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一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讨论]:
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
[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
[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
(1)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回答)
【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技术是什么?
[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
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设问]: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
[学生]……
[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
[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等。
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恐慌?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
(4)结合自己身边(眼镜、鞋子等)
【结论】: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思考2]: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1.1 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如果人类没有掌握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人类将长期处于茹毛饮血的时代。无法摆脱恶劣的自然环境,随时会受到野兽和各种疾病的威胁,人类将无法烧制陶器、冶炼金属,生产力低下等。
生产工具技术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钻木取火开始)→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技术引起的三大历史变革:
第二次:从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出现带来的工业革命,带领世界
【任务一:追溯技术的历史】
1、如果有一天同学们因意外,身处野外,环顾四周,没有屋舍,没有人烟,仿佛身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吃、住、行全靠自己解决。但是事发突然,没有随身携带野外生存物质,此时天快黑了,怎么办?你最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要解决吃、住的问题,还有穿的问题等等,原始人为了解决问题,都相应产生了什么技术?
2.阅读:爱因斯坦《告后人书》
爱因斯坦《告后人书》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提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大家都忧心忡忡。” 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
辩论引导: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危险。所以对“技术的未来”思考和憧憬,我们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共同利益出发,长远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与文化相协调的技术世界。
总结:取火技术。
观看钻木取火视频。
引导:除了钻木取火外,古人还探索和掌握了击石取火、金燧取火、火镰取火等方式。
师:总结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指从人类需求出发,秉持一定的价值理念,运用各种物质及装置、工艺方法、知识技能与经验等,实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形式之一。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 走进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 走进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问题: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兴趣?你能发现章节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阅读完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各章节的关系,引出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实践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适合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

2.教师讲授新知:台灯设计制作项目的大过程。

学习各个设计环节的重点。

3.教师以学校咖啡馆需要照明和调节气氛的灯具为例,讲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情境: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放松休息空间,在校内新建了咖啡馆,需要各种实用且有意境的灯具用来照明并烘托气氛。

同学们决定每人为学校新建的咖啡馆设计制作一款原创灯具。

以A 小组同学“小火车灯”的设计过程,和换了情境的B 小组“智能台灯”作品展示为例,分别从做中学、学中思的角度进行案例分析。

A 小组
B 小组
发现和明确问题 强调“做什么” 制订设计方案 强调“怎么做” 制作模型或原型 强调“做的过程” 测试评估及优化
强调“效果和改进” 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强调“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数据知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学设计(粤教版)

第一章数据知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学设计(粤教版)
2.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整理出讨论成果,包括观点、理由、实例等。
3.分享与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操作题。
2.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反思: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数据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教训,并形成小组反思报告。
作业要求:
1.所有作业均需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包括问卷、数据表格、图表、小论文等。
2.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注重细节,体现良好的数据素养。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据知识的应用方法。
5.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数据价值的认识。
5.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6.强化评价,关注成长: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7.拓展视野,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关注数据科学的前沿动态,参与数据竞赛和创新项目,提升学生的数据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用技术1第一章至第三章教案

通用技术1第一章至第三章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教学目的: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改选大自然而产生的;理解技术的性质;理解技术对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理解技术的性质教学教具:PPT、教室内部分可利用设备。

板书设计:授课内容:引课:环视我们周围,技术对于我们每个人是那样的亲近,它的魅力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

看看我们的周围,在家里或教室中都可见到的电子计算机、激光唱机、电视机、电话、圆珠笔等,还有,同学们身上因接种牛痘而避免了“天花”的发生,这些都是技术的产品。

科学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使我们以前的梦想得以一一实现,没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今天的生活很可能还停留在祖辈那种状况。

由此可见,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就要应用技术对大自然进行不断的改造。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创造,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

这些技术发明不仅满足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也实现了人们的各种愿望,满足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技术还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于什么呢?板书:一、技术源于什么(PPT演示一组图片:石刀、石斧、骨针)技术的萌芽阶段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那时,人类获得衣食的主要途径是捕猎和采撷植物果实。

人类刚开始进行捕猎和采撷活动时,没有任何工具,全靠双手来完成。

在大约14000年前的技术变革中,人们学会了用石锄、石耙和畜力栽种大麦、小麦、豌豆和大豆,学会了驯养牛、羊、猪、狗等动物,还学会了制作陶器,用来煮食和存放食物。

(PPT演示图片:制作陶器)可见,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PPT演示图片:织机、蒸汽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技术”这个词含有多种意义和内涵。

它既可以指工具、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如收音机是一项技术,杀虫剂也是一项技术;它可以表示这种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它还可以表示技术知识的主生过程以及技术产品的开发过程、协议、程序;有时,它所表示的是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生活结构在内整个系统。

高二通用技术必修一《2.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学设计

高二通用技术必修一《2.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学设计

2.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段: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2.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由技术向设计过渡的小节.首先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的角度引入设计、引入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然后从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进行阐述,而且对全书涉及的设计进行了界定,指出这里的设计侧重指技术产品设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2)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3)了解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案例,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新的技术产品、新的工艺往往都由设计开始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2)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对设计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感受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2)提高技术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后,对技术是什么?技术有什么价值?技术有怎样的性质?技术的未来会怎样发展?等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引入设计的理念,阐明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同时为后面有关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想这也是本书编排的亮点之一吧。

所以学生学习本节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欲望。

难点:培养学生对技术设计的情感;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教师讲授,媒体演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

我首先通过媒体演示案例,讲解知识点,接着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必修一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必修一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必修一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索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索。

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索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1、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者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1、模式:探索、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积极地探索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1全套精品教案(共32个课时)

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1全套精品教案(共32个课时)

2020年高二年级通用技术教案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

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教学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一、教学目标: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启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性学习目标:(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多个方案。

2、技能性学习目标:(1)能够对设计的过程使用多种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和改进、逻辑推理思维等等。

3、情感、态度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设计来源于生活,是需求推动了设计的发展,需求是设计的原动力,很多优秀的产品设计方案就是在一些偶然的机会中被开发出来,因此要培养学生注意学生观察生活。

多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的积极性。

三、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且通过前面章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学习,对于技术及设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是学生以前很少会有设计的意识和设计的理念。

学生对于设计的过程还充满陌生感,同时也充满好奇感。

因此如何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从整体上给学生一个有关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识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

争取让学生能从整体的角度上系统的进行后续章节的学习。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的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这一部分是一个整体论述,为深入学习后续章节作铺垫。

通读教材,我觉得教材的编写非常严谨,尤其是顺序安排上,前后知识的衔接很科学。

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体验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能理解遵循科学的设计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增强自身的技术素养。

本节教学内容课本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90年代)
1.在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
(1)国家颁发文件提出开设劳技课 (2)召开全国劳技教育工作座谈会
(四)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90年代)
2.多次颁发劳动技术课大纲 (1)1987年中学劳技课 大纲 (2)1988年初中劳技课 大纲(初审稿) (3)1992年7月初中劳 技课大纲 (4)1997年7月高中劳 技课大纲 (5)2000年1月高中课 程计划
2.通用技术课程开始实验并逐 步发展
(2)在四省区开始通用技术课程实验 2004年9月,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普通高 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开始在海南省、广东 省、山东省、宁夏自治区进行,其中包 括《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的实验。这是首批参加高中通用技术课 程实验的省份。同时,在课标组的指导 下,北师大天津附中也进行了实验。
3.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取得显 著成果
(3)召开了六次全国高中通用技术课 程实验工作研讨会 2005 年 10 月 28 日至 29 日,全 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工作 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 学召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主任助理刘坚教授、普通高中通用 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教授和 课标组全体成员以及来自全国 17 个 省(市、自治区)的 55 位代表出席 了会议。
2.通用技术课程开始实验并逐 步发展
(3)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在全国展开 2005年9月,江苏省高中开始了通用技术课程实验。 2006年9月,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等省(市) 进入了实验。 2007年9月,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陕西等省(市) 进入了实验。 2008年9月,山西、江西、河南、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等省(市)、兵团进入了实验。 2009 年秋季进入实验的有内蒙古、河北、湖北、云南等 省区。 这样全国共有 24 个省、市、自治区进入了高中通用技术 课程实验。
(1)1987年中学劳技课大纲
1987年3月6日,国家教委发布 《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 纲(试行稿)》。大纲强调,“劳动 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 动技术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 途径,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2)1988年初中劳技课大纲
4.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 研究
(1)建立劳技教育研究学术机构 1994年9月,在中央教科所设立了全国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研究会,成为推进 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建设与发 展的重要学术机构。
1996年12月,由全国劳技研究会主办的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杂志创刊。
4.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 研究
(三)文革时期
由于片面强调劳动对思想的 改造意义,学校不仅又出现了劳 动过多的情况,而且许多学校以 劳动代替了正常的知识教学,从 而使劳技教育步入歧途,离开了 正确发展的道路。
(四)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90年代)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现代 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 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 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 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技术教育快 速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 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普通中学的劳 技课程建设进入了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 目的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充分准备,教 育部决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劳动与技术 课,在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
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要设置综合实 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国家指定 的学习领域,并要求在高中“开设技术类课程”,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 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3.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取得显 著成果
(2)建设了多个通用 技术课程网站 主要有,海南网、浙 江网、江苏网等。 这些网站,特别 是海南省教科院的网 站为通用技术课程的 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极 大的推进作用。
3.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取得显 著成果
(3) 召开了六次全国高中通用技 术课程实验工作研讨会 2004年12月23日至24日,首 次全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研 讨会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 划课题《基于网络的高中通用技 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开 题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 2005 年 4 月 12 日至 14 日,由 国家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组和广东省教研室共同举办的 “第二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课程实验工作研讨会”在广东省 珠海市召开。
(5)2000年1月高中课程计划
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验修订稿)》。该计划强调了普通高 中教育培养目标应使学生“具有与社 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 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 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 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
2.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的主要精神 2002年,国家级培训提出的《7—9年级劳动与技 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规定,“劳动与技术 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 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包括技术基础(传 统工艺、信息技术、基本技术)、家政、职业引导。
195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左”倾错误 的影响,不少学校出现了劳动过多,影响教学的 现象。后来得到纠正,正常教学秩序得到恢复。
(二)20世纪60年代初期 1963年7月10日,中共中央 宣传部发出《关于调整初级中学 和加强农业、工业技术教育的初 步意见》,这一时期的技术课使 同学们学到了一般生产过程的基 本原理和最简单的生产工具的使 用方法。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上面对部分省(市)劳动技术课开设 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到,尽管存在种种困 难,但有不少省份仍在坚持劳动技术教育,他们 既传承了劳动教育的优势,又在着力发展目前受 到国际社会重视的技术教育。因此,颁布符合各 地实际情况、便于操作的劳动技术课程的有关法 规政策,确保各地劳动技术课的顺利开设是摆在 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面前的急迫任务。
2004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 2005 江苏 2006 天津、辽宁、安徽、浙江、福建 2007 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 2008 山西、河南、江西、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通用技术课程
3.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 取得显著成果 (1) 编写了一批教材和教学 参考书 2004 年9月,经教育部 审定的 4个版本的普通高中 通用技术教科书开始供广 东、山东、海南、宁夏四 个实验省(自治区)普通 高中选用。这四个版本教 科书分别由江苏教育出版 社、地质出版社、广东科 技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出版。
(4)1997年高中劳技课大纲
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是:①“在初中 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生产、 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初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一 步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劳动技术奠定基础”。 ②“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增强 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具有服 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通用技术课程
1.通用技术的提出 (1)提出的过程 2001年5月2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在第19条中要求“普通 高中要设置技术类课程”。 2001年6月7提出,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 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这是首次 在国家文件中出现的通用技术提法。
4.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 研究
(2)完成多项劳技教育科研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 向21世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 向 21 世纪中小学教材建设现代化的研究》子课题 《中学劳动技术课教材研究与实验》。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1988年,教育 部制定了《九年制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 级中学劳动技术课 教学大纲(初审 稿)》。
(3)1992年7月初中劳技课大纲
1992年7月,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 日制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用)》。 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是:三年制初中总课时 200学时,每周2课时;四年制初中总课时268学 时,每周2课时。 大纲特别要求:“本门课程讲授知识和劳动 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是1比2”。 大纲规定的具体教学内容分为必选项目和参考 项目,必选项目从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 木工、金工及农机具使用,电工与电子技术,生 活服务等4类项目中选择,每类至少选一项。
(2)完成多项劳技教育科研课题 国家教委“七五”重点课题《城市中小学劳动技 术教育的研究》。 国家教委“七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 育研究》。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 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普通中小学劳动技 术职业教育研究》。
(二)通用技术课程
2.通用技术课程开始实验并逐步发展 (1)首次举办国家级研修班 2004年6月9日,由教育部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 第七期(通用技术)国家级研修班在北京国 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圆满结业,来自广 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实验省(区)及 黑龙江、福建、北京、安徽、山西等省(市) 的1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研修活动。
技术与设计1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说 明
通用技术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 必修的技术类课程。参加研修的各位老师都是 通用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了解中学技术教育 及其课程的发展历程,明确肩负的使命,为这 门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每 个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首先说明, 这里所说的技术教育,是指普通中学的技术教 育。从建国60年的教育史看,这项教育曾表现 为劳动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基本生产技术教 育、劳动技术教育、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术 教育、通用技术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