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有关世界地图的信息。
(3)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地球资源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善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 世界地图及相关图片3. 生字词卡片4. 工具书和网络资源5. 小组讨论记录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世界地图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搜集有关世界地图的信息。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抄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写两遍。
(3)观察世界地图,总结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拓展作业:(1)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世界地图,并加以装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定位于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点。
文章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很适合学生自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文前链接语中的问题展开教学,通过讲故事、看课件、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点拨,使学生乐享阅读和发现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大陆漂移学说和魏格纳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
(2)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导质疑谈话导入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改良了蒸汽机这些都是从生活中细心发现得到的科学知识。
今天我们要和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一起去世界地图中寻找新的发现。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启发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问题。
) 设计意图开篇以真实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学习中来,产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课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阅读“链接语”,明确任务默读课前的链接语,用笔画一画,看看这些内容为自学做了哪些提示。
整理学习提示。
(1)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2)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么产生的?(3)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做了简要的提示,因此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链接语,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伟大壮举和其对世界地理认知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信息提取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树立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展开,讲述麦哲伦根据世界地图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世界地图、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等。
2.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查阅麦哲伦及环球航行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展示世界地图和提问“谁是首位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回顾预习内容,朗读课文,找出关键信息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绘制航行路线图,并分享交流。
4. 深度解读:教师讲解麦哲伦环球航行背后的地理学原理,以及对当时乃至今日世界的影响。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麦哲伦航海探险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的探险历程。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如搜集更多关于麦哲伦或其他伟大探险家的故事,或尝试制作一张描绘自己理想中的未来世界地图。
六、教学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明确麦哲伦环球航行对人类地理认知突破的重要性,强化科学探索精神的价值观教育。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主动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反馈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外拓展作业,评价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知识掌握情况测试:通过小测验或随堂问答的形式,检验学生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具体细节及其重要意义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阅读与理解。
2. 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介绍。
3. 观察世界地图,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对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上的世界地图。
(2)提问学生对世界地图的了解和认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3.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和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观察分析:(1)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进行思考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找出一张世界地图,观察并分析地图上的内容,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2. 学生回家后,阅读一篇关于地图的文章,了解地图的重要性和应用,明天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心胸。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认知和理解。
(3)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国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地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学目的】1、看法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络上下文,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迷信家勇于探求大自然微妙的执着肉体,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窗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进程中领悟观察、思索、论证的重要。
【课时布置】一课时。
【学法指点】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进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窗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先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样构成的呢?如今,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⑴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效果。
⑵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效果,再读课文,思索:魏格纳的巧妙想法是怎样发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言语简明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求课文,领悟道理1、指点先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局部的外形和几内亚湾凹出来的海岸线外形,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络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重复地、细心肠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外形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先生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先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举植物,不能够飞渡重洋。
中龙事先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同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严重发现*的是什么让先生体会到:细心观察,仔细思索,重复论证,是魏格纳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要素。
2、先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特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重要的地理概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和理解。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其中的奥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学生跟读课文,巩固学习效果。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世界地图的发现。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世界地图,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2. 拓展作业:(1)收集不同类型的地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以“我眼中的世界地图”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收集地图和创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星空图等,让学生感受地图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⑴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⑵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第 1 页。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篇一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所带四年级三班,总计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7人。
其中大部分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
但是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较低,他们大多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之下被迫学习。
有将近10名同学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显得较吃力。
3.教学内容分析这是第七册第二单元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稍加引导和点拨。
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所以对于难点的突破有了更好的选择。
4.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5.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6.教学课时一课时7.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板书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齐读)(师拿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2、提出学习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1、《黄冈》第8课2、同步阅读【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产生奇想寻找证据引起震动【教后反思】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印证自己的发现,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抽读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中龙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包括阅读、分析和解释地图。
引导学生通过世界地图发现和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利用世界地图作为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概念。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绘制自己的世界地图,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强对世界各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意识到地图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对地图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地图的投影和变形2. 第二节:阅读和分析世界地图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上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世界地图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和现象3. 第三节:世界地图中的地理差异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现象和历史文化差异4. 第四节:世界地图的绘制和应用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现代地图制作技术和工具的使用5. 第五节:探索世界地图的演变古代地图的发展和特点现代地图的创新和变革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和理解。
3.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绘制和分析世界地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4. 案例研究法: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地图案例,深入理解地图的编制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教材和教辅材料。
2. 世界地图挂图和海报。
3. 地图绘制工具和软件。
4. 地图案例研究和实例。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评价:学生完成地图绘制和分析作业的质量。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1)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1)教学设计:世界地图的引出,探索世界的多样性1.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探索世界地图带来的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对世界地图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2.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多媒体设备;-地理教科书;-彩色铅笔和纸。
3.教学过程:(引入)-引入教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地图”。
-提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地图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地图的理解和作用。
(呈现)-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请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观察地图上的各个地理要素,如大陆、海洋、河流等。
-教师解释地图的含义和作用,并强调它是探索世界的有效工具。
(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给每组一张彩色地图,并要求他们观察地图上的不同地理元素。
-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并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内容,以及对世界各地的好奇心和疑惑。
-小组展示他们记录的内容,并与全班分享,引导学生对地图上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讨论)-提问:“你们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地方是你们感兴趣的?”引导学生分享并描述他们在地图上发现的有趣事物。
-教师将学生的发现和兴趣记录下来,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地理知识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结)-教师总结并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使用地图,并提出对地理知识的更多探索和研究的建议。
-提供进一步学习资源和地理知识书目,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世界地理。
4.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实地参观相关地理展览,进一步拓宽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家自行制作地图模型,展示自己对地图的理解和想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
5.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检查学生记录的发现和观察内容是否准确和完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
智乐园教育网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