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利为本”到“以人为本”——记杭州城市土地开发之“丁桥模式”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二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二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二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要塞./闭塞.呜咽./咽.喉差.使/差.错遗嘱./高瞻远瞩.B.屏.息/屏.障畸.形/崎.岖教诲./后悔.恶.心/深恶.痛疾C.俨.然/严.肃劳碌./俸禄.狼藉./书籍.翘.首/翘.尾巴D.地壳./蛋壳.荒谬./杀戮.辍.学/点缀.肖.像/惟妙惟肖.2.(2分)下列各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馈退咆哮业已完成一丝不苟B.愚钝吹嘘粗制滥造震聋发聩C.篡改崎岖摧枯拉朽诚皇诚恐D.佃农国殇殚精竭虑眼花缭乱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那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B.星期天和爸爸妈妈逛了一整天越秀公园,回家后我已筋疲力尽....,实在不想再做任何事了。

C.电影《坚如磐石》预告片中的部分片段,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D.研究现状要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分析问题要入木三分....,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上取得实效。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本台节目的文化特色,编导组邀请了文艺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制作。

B.郑人买履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自古以来,犯教条主义错误的一直大有人在。

C.拙政园的“远香堂”是观莲的首选胜地,其名字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有关部门对殴打环卫工人,甚至无理取闹、随便辱骂环卫工人的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5.(8分)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对话。

小元在国庆假期来到了永庆坊一带体验各种非遗文化,走到一个名为“西关打铜工艺”的摊位前驻足观望。

【摊位介绍】西关打铜工艺是广东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门在西关(广州荔湾旧称)流传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西关打铜工艺匠人把原铜材料通过铸造与打制两种方法来制作所需要的铜器具。

发展智慧经济 建设丁兰智慧小镇

发展智慧经济 建设丁兰智慧小镇

36发展智慧经济建设丁兰智慧小镇文 赵欣浩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丁兰故居。

位于杭州市江干区的北部,北靠临平,西接半山、石桥,东连天都城,是“承主启副”的未来城市副中心,也是连接杭州主城区与郊区半山、副城临平的重要枢纽,是城北新城的核心构成之一,杭城北扩的主战场。

其经济格局由原先发展一产、二产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三产为主、二产为辅,目前已初步形成“北有东部软件城、南有腾讯产业园”为主,“乐创总部园、新经济产业园、天龙和杭天产业园”多个智慧园区为辅的战略区位。

集聚集群,融合发展,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EXPLORATION探索2015 年6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特色小镇建设大会,丁兰智慧小镇入选全省首批 37 个、杭州市 7 个重点建设特色小镇之一和江干区唯一特色小镇,也是“美丽杭州示范区·智慧江干”的先行试点。

丁兰智慧小镇成效初显绘就蓝图,引领智慧经济发展。

实施“外脑工程”,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编制《智慧小镇顶层规划》《智慧小镇整体规划纲要》《江干丁兰智慧小镇三年创建计划》,规划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金融产业、文创产业、大健康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力争2015~2017年新增智慧楼宇30万平方米,智慧型企业500家。

筑巢引凤,引导智慧产业聚集。

盘活当地留用地、旧厂房、楼宇等资源,坚持增量发展、存量提升“两手抓”,与腾讯、华数、西子联合、东部软件园等龙头企业联合推进智慧产业平台建设,打造智慧经济产业带;打造东部软件城,一期创新孵化园已入驻科技企业37家。

实施“腾笼换鸟”,引入投资3亿元,用于西子智慧产业园一期1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改造提升,打造杭州市创业“雏鹰基地”。

做优服务,打造智慧产业样本。

通过成立专项管理服务部门、提供多项优惠政策、配置专门人才服务、组建科技产业联盟等措施,支持科技企业创业创新、做大做强,现已引进和培育浙江腾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并成功打造全省首个“信息职高产业园”、全省首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智慧产业发展样本。

“丁兰模式”助推新城崛起

“丁兰模式”助推新城崛起

龙源期刊网
“丁兰模式”助推新城崛起
作者:
来源:《杭州》2019年第22期
城市建设带动城市活力,公建配套实现幸福宜居。

近十年来,丁兰新城以全新的姿态崛起,逐渐成为杭州城北新城的核心区,城市土地公司承担了丁兰新城储备土地的征地拆迁和整理工作,负责组织拆迁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及公建配套的开发建设等业务。

从土地的出让,到小区底铺等的产业出租,再到社会停车场招租等配套建设……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得益于政府做地单位規划区域发展这一“丁兰模式”,如今的丁兰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商业配套日渐成熟、产业发展渐入佳境,一个“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阳光中”功能完善的大型生态宜居新区正向我们走来。

点评:
城市更新发展,难免带来一些阵痛,必然面对不少难题。

城市管理者只有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才会有攻坚克难的办法。

从先拆迁再安置,到先安置再拆迁,顺序的改变,意味着观念的转变。

“丁兰模式”是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方案,是市民美好生活的新样板。

喜看丁桥新变化_800字

喜看丁桥新变化_800字

喜看丁桥新变化_800字风雨六十年,辉煌六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六十年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而就是这些风风雨雨铸就了中国今日的辉煌!我的家乡丁桥也随着国家的日新月异而变得更加繁荣了!就先说说我的学校吧!!!丁兰实验学校身前为丁桥小学,由于地理等种种原因导致学校的教学设备不是十分齐全,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施展所能。

但在2007年,我们搬进了我们的新学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

丁兰实验学校坐落于杭州最有潜力的大型居住区丁桥区块。

丁兰实验学校设施齐全,是丁桥第一所小区配套式校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瞧,这4块石碑,这4块石碑介绍了丁兰实验学校名字的由来:丁兰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后人被他的言行所感动,为了纪念丁兰,本校也将名字取为了丁兰实验学校,这也成为了本校的校训:孝、博、健、雅。

再说说物美大超市吧!在去年的12月28日,杭州第一所大卖场——杭州物美丁桥店开业了!!!原先每天买个小菜要到一公里以外的丁桥镇集贸市场,买个电器也要进城,现在现在马路对面就是大型超市。

丁桥的老百姓各个都开心得不得了!物美丁桥店约有2万平方米,坐落于新城广场,据了解,丁桥大型居住区是目前杭州市正在规划建设的最大经济适用房楼盘,而新城广场则位于该居住区的核心地块,占地29000多平米,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0多万平米,依区内核心繁华大道——大农港路临街而建,其周围环绕着半山、皋亭、长睦、华丰、天都城等大型居住区域。

所以现在丁桥人都不用愁买东西麻烦了!!!对了,不要忘记说大农港和东风港哟!大农港和东风港是丁桥的两条主要河道。

以前,东风港和大农港这两条主要河道会时不时地散发出刺鼻的臭气,水流也经常被垃圾堵住,根本见不到鱼虾等动物。

而今,大农港与东风港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与改造下,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水流清澈见底,河道两旁风景如画,随时随地和可以看见鱼虾成群的画面,让人时刻保持这一种好心情。

在2009年年末之际,杭州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深感自豪!让我们一起期待杭州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一起把最美丽灿烂的微笑献给我们的家乡——杭州吧!!!。

杭州市江干区“四篇文章”做实城管进社区

杭州市江干区“四篇文章”做实城管进社区
江干区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工作在探索中起步,在改革中 前行,在创新中发展。社区城管服务室发挥了宣传站、服务 站、协调站的作用,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 良性互动,最大限度把城市管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 芽状态,有效实现“小事站内解决”。
法队员担任网格长,序化队员、社区城管专员、物业公司负 责人、行业监管人员组建网格管理工作组网格“1+N”模式。 每个网格区域有执法团队,每个队员都包干负责。落实江干 行政执法网格管理“721”工作法,即:70% 工作网格内完成, 20% 较难工作副中队长跟进,10% 热难点工作中队长推进。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中队”。二是“三项”载体健全长 效管控机制。建立一本家底台账,准确掌握网格内社区、商铺、 综合体、工地、河道、广告等基本情况,分段造册“一户一 档”。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依托微信群、QQ 群等网络平台, 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路面管理人员、商户代表、社区代 表、工地负责人等入群,探索自管共管模式,确保问题第一 时间发现、流转、处置。建立一份动态挂图,明细人员安排、 近期工作重点、热难点问题点位等有关信息,挂图作战。
四、推行城管“直通车”进社区,共治共 管享服务
江干区城市管理跨前一步、主动担当,积极打通城管 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最后一公里”,构建和谐文 明社区。一是全面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所谓的城管“直通 车”,其实是江干区城管局 9 个科室和基层 20 多个部门组团 而成的“大型专业服务队”。重点围绕最多跑一次、垃圾分 类、五水共治、民生工程等群众关切的内容,提供的服务有 道路停车收费、市政、环卫、垃圾分类等职能部门的政策咨 询,以及下水道疏通、大件垃圾清运等便民措施。先后涌现 了郭才根便民服务队、郑威应急突击分队等英雄团队。此 外,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社区,背街小巷改造、庭院 改善、二次供水、雨污分流等老百姓家门口的民生改善工程, “跨一步带一把”帮助解决社区难题,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 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试行执法队员进社区班子。 2020 年 6 月,试行城管执法中队干部兼任社区两委班子成 员的工作方式,让执法进一步融入社区。兼任社区两委班子 成员的执法队员年度形成一份社区相关工作建议书、季度与 社区书记面对面交流一次、月度无例外参加一次班子一次社 情通报会,每月参加一次社区(片区)志愿服务活动,每周 走访社区(片区)一户居民或辖区单位。强化社区间的联勤 联动,延伸执法触角,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各类违法违章行为。

杭州城中村改造模式

杭州城中村改造模式

城中村改造的"杭州模式"三为村级自主实施。

"政府主导、村级实施"是由村(社区)自筹改造资金,自行征地拆迁,自行组织施工,自行安置管理。

具体有江干三叉、三堡、范家一期、闸弄口一期、三里亭、董家村等社区,以及西湖黄龙洞社区农转居多层公寓项目,均以经济股份合作社名义立项并由经济股份合作社组织实施的项目。

下城石桥社区和拱墅方家埭社区农转居多层公寓项目,由区建管中心立项,经济股份合作社实施。

通过机制创新,杭州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近13万村民完成农转非审批,农转居(农居)公寓建设项目累计立项2410万平方米、开工1067万平方米、竣工628万平方米。

同时,部分城中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治,违法搭建得以有效遏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根据2007年"杭州市撤村建居10年农转非居民满意度"专题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农转非居民对农转居公寓和小区内配套设施表示满意,约七成农转非居民认为交通环境、生态环境、中小学教育配套等居住环境"硬件"有明显提高,近八成农转非居民对撤村建居整体满意。

模式创新赢得突破历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大项目带动"是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重要特色和主要经验,也是城中村改造的"杭州模式"亮点所在。

杭州市城市更新中众多的为民项目,类型各有差异,模式各有特点,大拆迁、大建设、大安置、大整治多管齐下,点、线、面相互结合,基本走出了一条以大项目带改造、带整治、带开发、带建设的城中村改造特色之路。

大项目带动主要有四种模式。

第一,以"面"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

杭州市钱江新城的建设、东站枢纽项目的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推动,从"面"上整片地推动了杭州市城中村改造,总结为 "以面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

钱江新城启动以来,带动定海、常青、唐祝、三叉、五堡、六堡、七堡、御道等八个村的城中村改造。

浙江打造未来社区新样板

浙江打造未来社区新样板

浙江打造未来社区新样板文/金少策 徐露路 马克强 张涵涵如何让城市和社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来临,社区的未来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从浙江省的未来社区建设中获得答案。

在2019年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未来社区”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当年3月份,浙江省政府正式启动试点申报,并印发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对未来社区的内涵、目标作出了明确阐释。

作为浙江省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未来社区目前已发布三批试点创建项目名单,其建设正由点到面全方位铺开,迄今已有150个试点项目,总投资6323亿元,直接受益居民63.8万人。

目前,前三批社区试点已经陆续启动建设。

到2021年底,浙江省的目标是将培育省级未来社区试点100个;2022年起,将在此基础上全面复制推广,夯实未来城市发展基础。

一连串的动作凸显了浙江打造未来社区的雄心。

秉承“以人为本、去房地产化”原则,浙江省要求未来社区建设既要落实“三化九场景”(即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这“三化”,以及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系统配置要求,又要确保原居民“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让社区居民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将是一次对浙江城市发展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面对旧城区多、改造任务重,又不能一律大拆大建的难题,浙江未来社区建设经过反复论证,秉承“最多改一次”的理念,并适度“留白”为城市功能迭代预留空间。

同时,在谋划、建设中打破“瓶瓶罐罐”,一个个彰显地方特色的未来社区百花齐放、连点成片,终将塑造出“记得住过去,看得见未来”的高质量城市。

作为国内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未来社区的省份,浙江开展的这场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实验,将为社区治理带来怎样不同的风景?为什么要建未来社区说起未来社区,相信很多人还略显陌生。

但是在国外却已有不少“未来社区”的示范先例。

在加拿大,以建设更智能、绿色、包容的城市为目标,打造了Quayside未来社区。

以人为本的城镇改造案例

以人为本的城镇改造案例

以人为本的城镇改造案例以以人为本的城镇改造案例为题,以下列举了10个案例,每个案例都符合标题内容要求。

1. 朱家角古镇的改造朱家角古镇是上海市青浦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镇文化,改造工作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改造中,保留了古镇的传统建筑和街道布局,同时提升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北京胡同的保护与改造北京胡同是中国传统的城市街区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胡同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胡同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关系。

通过改善胡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留胡同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3. 广州珠江新城的城市更新广州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中心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

在城市更新中,注重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

通过规划和建设公园、文化设施、商业街区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购物的场所,同时改善交通和环境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4. 上海老城厢的保护与改造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个历史街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老城厢的保护与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通过修缮老房子、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同时保留老城厢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5. 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街区,有着独特的川西传统建筑风格。

在宽窄巷子的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区文化。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保留宽窄巷子的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

6. 杭州西湖景区的保护与改造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西湖景区的保护与改造中,注重以人为本,保护游客的游览体验和生活品质。

通过改善游览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保护西湖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7. 深圳华侨城的城市更新深圳华侨城是深圳市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效村里“摇钱树”——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村级物业经济发展纪略

城效村里“摇钱树”——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村级物业经济发展纪略

村级 物 业 经 济 纳入 对 村社 干 部年 度 考核制度
挂钩

大 力发展 村 级 物 业 经

观 引导 开 始 之前
发展 物 业 经 济 已


并 与 村社 干 部 经 济待遇


构建 村 级 经 济 新格 局
是 广 大 农村基 层 干 部 的共 识
各村
l : L 本 栏 主 持




各镇
农 村 建 设 创 新 创 业 和 富 民 强 村 的特


全 区 要 新增村级 物业 用房

( 街 道 ) 为 成 员 的 发 展村 社 集 体 物 业 经 济工 作领导小组

色之 路

200 万 平方米 以上

村 级 可 分 配 收入

同时


建立 了
四大


术搭建 政 策 平 台

力争 实 现 三 年 翻
丈井、拱宸、蔡马等几个村进行村 厦 , 还 有 2 O万 平 方 米 的银 泰 购 物
中 心 。项 目是 与 合 作 商 浙 江 恒 策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共 同 开 发 ,项 目总 投 资 3 元 ,经 济 合 作 社 以 土 地 入 股 形 亿
拱 墅 区委 、 区 政 府 清 醒 地 认 识 级 集 体 资产 的 改 革 试 点试 验 ,开 始
地 推 动 区 块 的经 济 发 展

在这 种形

集体 经 济 发展 汇 报 情况
在听取 工
采 取 措 施 及 时扭 转 这 种 无 序 的 发 展 状态

城市化,从心开始

城市化,从心开始
农民没了土地就等于没了保障。为了消除这种担忧,江干区在城市化过程中,主动做到"保障等人"。比如,做到"房等人","先建房后拆迁",在整村征地拆迁前,选定最好的位置,为老百姓开工建设回迁安置房;选定最有价值潜力的地段,确保10%留用地发挥黄金效益;做到"基础设施等人",包括公交等人、道路等人、社区等人、学校等人、医院等人、文娱等人、商业等人;做到"社会保障等人",拆迁之后农民能拿到"四金",就是养老金、股金、租金、集体资产分红金。几十年来靠地养老、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得到彻底转变。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言出必行,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老百姓就会理解、支持和参与城市化建设。老百姓,才是我们推进城市化的真正动力和基础。
过去十年,江干的城市化以百姓心中需求与期盼为出发点,以共建共享为目的,推进了钱塘江时代杭州新中心的建设与繁华。今后十年,江干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目标,将百姓期盼与江干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相融合,一切从"心"开始,聚全区之力,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家的"菜园子"、"城郊结合部",被戏称为"枪篱笆外的地方";十年之后,生活在这里,可以到城市阳台散步观潮,到杭州大剧院看演出听歌剧,到杭州新图书馆读书阅报上网冲浪,去万象城逛街购物。
江干区,用了10年的时间创造了旧貌换新颜的奇迹。这十年来,随着杭州市大力实施"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江干区定位为"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后,城市化推进的速度十分迅猛。而现在,我们正在酝酿着新的转型,开始新的起航,城市化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六十年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对杭州的启示

六十年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对杭州的启示

农村土地问题是建国以来整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脉络。

历史上,每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都对农村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农村生产力的一股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杭州作为改革的先行区,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创新的要求更为迫切。

一、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的土改阶段,主要指1949年至1955年这一时期。

这一阶段的土地革命消灭了由少数人垄断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平均分配的农民个人所有制。

第二阶段是人民公社运动阶段,主要指1955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

这一阶段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化运动,形成了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模式。

第三阶段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

从1979年开始,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制度使得农业生产经营重新回到即使在农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发达国家仍然有效的家庭经营模式。

第四阶段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流转阶段。

标志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推出。

《决定》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这使农民获得了接近于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永佃权,也即是对承包地的长久占有权和控制权。

二、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机理1、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不断寻求效率与公平最佳结合点的过程。

第一次土改,是用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着眼于解决土地分配的公平问题,客观上促进了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

人民公社阶段是采用理想化的平均分配模式,结果既损害了公平又损害了效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着眼于解决农业生产的效率问题,在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实现了按劳分配,促进了分配公平。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却无法有效解决农民的小康问题和富裕问题。

土地流转制度则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要素同时入手,既实现了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规模经营,又在流转中实现了同地同价、同股同利,使土地达到作为一种资本意义上的公平。

大型居住区规划模式—杭州丁桥及九堡实证研究

大型居住区规划模式—杭州丁桥及九堡实证研究

大型居住区规划模式—杭州丁桥及九堡实证研究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均发现大型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中,其本身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与矛盾。

如居住区与城市空间的断裂、不断涌现的“卧城现象”、交通“钟摆效应”等等。

与此同时,针对大型居住区规划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时期出现的规划模式缺乏梳理与比较,其理论系统仍不是十分完善。

在此背景下,本文展开了针对大型居住区规划模式的分析研究。

首先通过对其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进行纵向比较,以理清“来龙”;其次通过杭州丁桥与九堡两个实证案例对当前居住区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混合配比对居住区的当下与未来发展影响进行探讨,进行横向比较;最后在比较和归纳前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大型居住区的规划模式进行探索,以展望“去脉”。

本文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能够和谐共融的居住区规划模式,以期对相关理论进行有益补充和拓展,并为当下全面开展的城市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开启新时代杭州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征程

开启新时代杭州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征程

开启新时代杭州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征程作者:李磊来源:《杭州》 2017年第21期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了理论基础,擘画了战略道路,描绘了美好前景。

面对新时代、新方位,杭州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肩负着新使命、新担当,承载着新作为、新荣光。

特别是城市管理工作要围绕建设一流城市目标,牢牢把握已经发生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着眼于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树立为人民管好城市的理念,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要坚持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精细化、信息智慧化、服务优质化,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城市管理品牌,为杭州市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作出不懈努力。

精耕细作,开创治水治废新局面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做深做实做细治水治废各项工作,编制实施美丽河道生态管理规范,高标准提升470 余条城市河道水质,更好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目标。

深入推进“五废共治”,突出抓主体、抓动力、抓重点、抓规范、抓宣传、抓考核,持续深化“三化四分”,整体提升垃圾分类质量,综合运用物质激励、行政指导、科技应用等手段推进源头减量,加快推进临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天子岭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处置能力建设,保持九峰环境能源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大踏步向“垃圾全分类、资源全回收、原生垃圾零填埋”迈进。

精准施策,实现顽症治理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满意导向,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不断深化城市管理热难点问题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在对违法户外广告保持高压查处态势的同时,修订户外广告详细规划,力推广告资源市场化运作,真正实现控量提质;以无违建街道、社区创建为载体,推进违建防控关口前移,扩大违建信息物业发现登记报告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制度运行实际效果;强化疏堵结合,推进依法规范文明养犬,加大对违规养犬行为的处罚;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秩序管控,将面上管控情况纳入保洁保序检查考核内容,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帮扶行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治理,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改一拆的萧山速度与亮点_

三改一拆的萧山速度与亮点_

杭州 2013.1254PEOPLE’S WELL-BEING 民生到的疑难问题统一带回指挥部研究确定,避免个人擅自表态。

而对于“先签的吃亏”的担忧,新塘街道公开承诺“如出现后签者随意加价,将按一赔三的原则给予先签约者补偿”,切实让签约户认识到先签的肯定不吃亏、后签的决没有便宜,极大地提高征迁户的信任度。

示范引领,从党员干部带头拆到群众自愿拆去年6月,临浦镇临一村的沈村长在村里买了三间空置的老房,占地160多平方米。

今年,“三改一拆”开始了,村长花了6万多元买的老房子,被划在了“一户多宅”范围,必须得拆除。

他没顾家人反对,在8月6日率先进行了拆除。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有3名党员干部拆掉了老房子。

随后,又有一些村民陆续加入了自愿拆房的队伍。

临浦镇的经验是,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先党员干部后群众的工作方法开展“一户多宅”拆除行动,并做到“三个带头”,即区镇村三级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发现自己存在“一户多宅”现象的,一个月内自行进行拆除。

“党员干部带头拆,群众才会跟着拆”这句箴言的确发挥着效应。

在运东村附近,张先生违建了一个钢结构厂。

被村民举赢得信任,让应有利益回归百姓“三改一拆为百姓,生态治理为农村,农村土地要盘活,功在当代利千秋……”9月,在临浦镇文体中心广场,传统快板《夸一夸“三改一拆”行动好》掀起热潮。

为了让“三改一拆”深入人心,萧山“三改一拆”办在临浦镇举办了一场大型慰问演出,受到当地的欢迎。

这只是宣传的其中一种形式,为的就是在取得行动实效前,让老百姓先对“三改一拆”有更宽广的理解,营造支持征迁、促动签约的良好氛围。

都说,三改一拆是个难啃的骨头。

拆迁的评估和签约工作很容易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原因是很多拆迁户都抱有侥幸心理,总想装修一点、摆放一点、讨价还价想多赔一点。

说到底是他们充满顾虑,一方面,他们担心干部办事不公,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补偿政策多变,“先签的吃亏”。

余杭国土“三个一”构建大国土机制

余杭国土“三个一”构建大国土机制

余杭国土“三个一”构建大国土机制作者:陈勇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5年第3期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陈勇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提前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布局之年。

杭州市国土局余杭分局紧抓“三个一”,着力构建大国土工作机制。

战略引领规划布局“一张图”,就是要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要处理好宏观中观微观、远期中期即期的关系,从用地现状出发,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与规划、发改等部门加强对接,共同努力实现“四规合一”和“多规融合”,服务城市品牌建设,服务圈层式土地开发模式和点轴状空间架构模式,服务城西、城北、城东三大片区。

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一本账”,就是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们要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以“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做地、统一出让”的“四统一”为抓手,在体制闭环、要素闭环、工作闭环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全区资源的统一调度、统一配置、集中使用,推动项目建设、实现规划目标。

抓人促事凝心聚力“一盘棋”,就是要形成最强的战斗力,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作风建设、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在常规工作抓落实、重难点工作抓亮点、即时交办工作抓速度上求突破,形成一支上下同欲、团结和谐、善学善思、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推动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为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及省市国土工作专题会议的部署要求,余杭分局及时召开学习贯彻精神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抓好“三个一”机制,特别是几项重点工作,努力为余杭区构建区域治理新模式、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发挥国土部门应有作用。

一、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要求、新期待,必须要调动起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围绕中心、聚焦重点、克难攻坚。

同时,“三个一”工作机制实施带来部门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增长,倒逼我们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国土队伍,顺时应势、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奋勇争先。

地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地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地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作者:朱秋林来源:《杭州》 2013年第10期生活是城市的本质,城市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杭州是山水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最美丽城市,是联合国最佳人居奖获得城市,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杭州的美是离不开现代化交通的,杭州地铁1号线的建成运营,无疑为这座魅力城市增添了又一道亮丽风景。

地铁重塑城市形态的美城市是美丽生活的主载体和主平台。

因此,无论城市的建设还是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城市的品位和生活美,而便捷、高效、安全的城市地铁则是城市生活美的直接承载者。

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从经济学角度看,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根本在于供需矛盾,虽然道路供给大大增加,但依然抵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

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西湖是先天的屏障,汽车的快速增长给原本缺失的路网系统雪上加霜,据统计,到今年2月份,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守量已经达到98.5万辆,并且还在按每个月1万多辆的速度增加。

因此,解决交通拥堵必须从供需两个方面着手,实行综合治理。

世界大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轨道交通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杭州地铁1号线从2012年11月24日试运行至2013年5月21日,累计运送乘客3177余万人次,平均准点率为99.86%,平均日客流量约为18万人次,5月1日的日客流更是达到44.4万人次。

拥堵的城市道路通行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可以预计,等到杭州地铁网络形成后,路面交通将会大大改善。

改变城市发展形态。

以地铁为纽带,将地铁线网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有效集聚与有机疏散结合。

地铁1号线连接主城、副城、组团、新城,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要素集成功能布局。

已经国务院批准的地铁二期规划包括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总长106.6公里,在各条线路设计中,均考虑到未来城际线路的接轨问题。

根据浙江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未来临安、富阳、绍兴等地市民可以通过城际轨道交通直接与杭州地铁换乘,从而延伸了这些城市的空间形态。

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城镇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转型。

在这个时期,杭州市在城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城镇化指标不断提高,城市面貌得以焕然一新。

20世纪90年代初,杭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杭州市的城镇人口比例相对较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杭州市迎来了城镇化的黄金时期。

首先,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求,杭州市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以人为本、绿化为主、规划先行”的发展理念。

市内各个区域开始规划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区和生态社区,优化道路交通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

其次,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的建筑风格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

在这个时期,全市涌现出了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建筑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传统的建筑形式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相结合,使得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著名的建筑如杭州大厦、黄龙体育中心等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杭州市的形象和地位。

再次,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的经济发展成为城镇化的动力。

这个时期,杭州市的经济发展迅猛,各类产业纷纷崛起,外资引进和投资也急剧增加。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此外,20世纪90年代杭州市的人口流动也显著增加。

由于经济发展的吸引力,杭州市成为了许多人口的流动目的地。

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化进程更加迅速。

同时,人口的流动也给城市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住房压力、社会保障等问题需要解决。

总的来说,20世纪90年代是杭州市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杭州市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城市规划的调整、建筑风格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等方面都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些努力和改革使得杭州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浅析杭州市丁桥新城行道树树种规划

浅析杭州市丁桥新城行道树树种规划

浅析杭州市丁桥新城行道树树种规划摘要:在对杭州市丁桥新城道路绿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行道树规划设计原则并推荐丁桥新城行道树配置方案,对行道树树种规划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丁桥新城;行道树;规划前言城市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骨架,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外在形象,也可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丁桥新城作为杭州城北新城的核心区,在开发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配套先行”的理念,有序推进道路路网建设及河道整治,因此开展行道树树种规划十分必要。

1、丁桥新城概况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丁桥单元丁桥西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丁桥综合体城市设计范围的批复》(杭政函[2010]11号),丁桥新城(丁桥二期)由丁桥单元和丁桥西单元组成,位于丁桥大型居住区(丁桥一期)的西侧,规划总用地面积8429亩,规划居住人口6.8万人。

丁桥新城位于杭州市东北部江干区境内,距市中心10公里,规划定位为杭州城北新城的核心区,服务完善的公共活动区,舒适便捷的品质生活区,一个集居住、生态、产业为一体的都市综合体。

随着丁桥新城的开发,将先后整治大农港、同协河、五会港等河道及华丰路、杭玻路、笕丁路、笕华路等24条城市道路,并将道路河道打造成城市绿色骨架,有序构建丁桥特色的山水生态廊道。

2、丁桥新城行道树规划的现状及分析丁桥新城正处于开发阶段,道路路网还未建成。

新城东侧的丁桥大型居住区(一期)已基本建成,道路路网成形,行道树以香樟、杜英、无患子、悬铃木为主。

新城外围现有的临丁路、同协路、丁桥东路行道树以黄山栾树、香樟为主,长势尚好,但也存在树形不够一致、不够规模美观不足等问题。

由于丁桥新城为全新开发区域,路网都要重新建设,因此行道树规划十分有必要,在规划设计时起点要高,既要考虑与一期大型居住区相统一,又要突出新城自身特色。

3、行道树树种规划3.1行道树定义及要求行道树是指按一定的方式配置在城乡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又称荫道树或路树。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开发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丁桥大型居住区为例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开发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丁桥大型居住区为例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开发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丁桥大型居住区为例【摘要】通过对研究国内外不同城市边缘住区的开发模式研究,借鉴美国的边缘城市、巴黎新城等开发模式经验与教训,探讨我国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的开发模式,重点分析了杭州市丁桥大型居住区开发建设案例,对其开发的组织体制、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等进行探索,提出“政府主导+政策性国有土地开发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大型居住区开发运作的“丁桥模式”。

【关键词】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开发模式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开发是城市扩张前沿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城市扩张先锋。

今天的大型居住区与传统意义“小区范畴”具有明显的差别。

大型居住区的规划已经超越简单的住宅开发概念,与一座新城和新镇的开发类似,其建设成败极大的涉及城市的未来发展。

1国外城市边缘住区开发模式1.1 美国边缘城市模式就美国战后居住发展来看,郊区化是其最主要内容,其发展历程对目前中国城市发展进程和房地产开发商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边缘城市大约有200多个,丰富的绿化,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工作环境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

边缘城市的主要特点是:①高层建筑群的高密度状态不存在,在宽阔的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低层宽立面形态建筑;②现代化办公楼具备完备的停车设施,在绿色自然环境中分散着,通常依靠小巴士或步行走廊把各建筑连接起来;③机场或高速公路完备,对外交通手段主要依靠飞机和小汽车;④通常在城市中心地带建筑大型标志性建筑物。

1.2 法国乡村一体化发展模式战后的法国巴黎,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域就是城区以外的城市集聚区。

为使巴黎与郊区发展状况的不平衡状态得到改变,使长期以巴黎为核心,发展的环形辐射状态导致的核心和邻近地区拥挤不堪的交通现状得到改变,在1965年巴黎地区出台相关方案。

以新城规划思路为依据,在城市集聚区以外对5座独立的新城进行建设。

巴黎新城的布局特点:①在巴黎市郊均匀分布,靠近市区是一般选址原则,为良好加强联系巴黎带来便利,避免截然分离于市区。

杭州市房地产发展历史回顾

杭州市房地产发展历史回顾

杭州市房地产发展历史回顾杭州市住宅开发历史简介杭州市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始于93年,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是指由企业进⾏房地产投资开发和建设,通过市场销售的⾏为。

⽽在此以前,房地产开发⼀般是计划经济下的政府⾏为,⼟地由政府划拨,建成后由政府和企业购买分配给职⼯,即所谓福利分房,市场上基本没有可以⽤货币购买的房产品,居民获得住房的唯⼀办法就是由政府或单位分配。

到93、94年,杭州市出现了居民可以⽤货币通过市场购买的住宅。

这种具有商品属性的住宅,即称为“商品房”。

因此杭州市房地产发展史应是商品房的开发历史。

93年⾄今的杭州市房地产发展基本可分成四个历史波段:1993年-1995年的初步繁荣期,1995年⼀1997年的平稳调整期,1998年⾄2004年的增长繁荣期,2005年⾄今的新⼀轮宏观调控期。

⼀、1993-1995年的初步繁荣期⾃从93年国家政策允许以公司、企业⾏为进⾏房产的开发与销售后,杭州的房地产有了⼀个爆发式的发展,房地产开发公司如⾬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是⽼牌的市区级国营公司,号称⽼⼗⼋家,分别为各级政府及房管部门所属。

⼀般来说,每个区都有两家区级开发商,⼀家为区政府所属,另⼀家为区房管部门所属。

像现在⼤家⽐较熟悉的滨江房产集团,最早其实是江⼲区下属的开发公司。

区级开发商⼀般承担⾏政区内的旧城发⾏项⽬。

市属房地产开发公司,包括市政府、市建委、市房管局所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般承担市级旧城改造或城建项⽬。

他们的开发项⽬⼀般集中在⽼城区内,以⾏政⾏为为主。

在当时,官属开发商⽆论是市场占有率、影响⼒、客户接受程度都要远⾼于其他新组建的⼀些开发商,所以当时⽼百姓买房,是⽐较相信“组织”的,官字号的⽐较放⼼,觉得更有保障。

另外,每⼀⾏业相应成⽴⾃已的开发公司,如⽯油、纺织、轻⼯、经贸等⼀系列⾏业房地产公司,像名城房产,最早就是经贸厅下⾯同时。

另⼀部分开发商则是新组建的⼀些公司制的开发企业,其中许多仍有官⽅背景,只是⾮城建、房管部门所属⽽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