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本卷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在唐代,政文俱旺;那么,在宋代,虽非“俱旺”,却政文贴近。

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宋代重视文官当政,比较防范武将。

第二个原因,宋代由于文人当政,又由于对手是游牧民族的浩荡铁骑,在军事上屡屡失利,致使朝廷危殆、中原告急。

这就激发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心中的英雄气概、抗敌意志,并在笔下流泻成豪迈诗文。

陆游、辛弃疾就是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代表,可能还要包括最后写下《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的文天祥。

这确实也是中国文脉中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所在,具有长久的感染力。

但是,我们在钦佩之余也应该明白,一个历时三百余年的重要朝代的文脉,必然是一种多音部的交响。

与民族社稷之间的军事征战相比,文化要广泛得多,深厚得多,丰富得多。

因此,文脉的首席,让给了苏东坡。

苏东坡也曾经与政治有较密切关系,但终于在“乌台诗案”后两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

他的这个转变,使他一下子远远地高过王安石、司马光,当然也高过比他晚得多的陆游、辛弃疾。

有了他,宋代文化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所以,我以前也写过,在他被贬谪的黄州,在无人理会的彻底寂寞中,在他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的时刻,中国文脉聚集到了那里。

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都很精通,尤其是词作、散文、书法三项,皆可雄视千年。

苏东坡更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

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他笔下都有了一种美好的诚实,让读到的每个人都能产生感应。

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

河南省商丘、开封九校2016-2017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商丘、开封九校2016-2017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五大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

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根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

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

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

【期末试卷】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期末试卷】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建筑的数理意蕴李玲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阶的价值追求。

《周易·系辞传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中被普遍运用。

北京故宫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上朝、议事也就是办公的地方,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这正应验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的理念。

易学还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六、九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暗合寰宇之“九重”。

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

此外,天坛的高度、坛面石块、栏板数目均采用了一、三、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

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的意蕴。

故宫前朝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故宫的中心所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分别立于汉白玉雕琢的三重台阶之上,太和殿九开间、进深五间,七十二巨柱都是九或九的倍数或奇数。

故宫内廷以乾清门一线为界,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

河南省商丘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河南省商丘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商丘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1.D(“这让政府监管无能为力”说法绝对。

)2.D(文章中并没有平台治理与政府治理这些方面的比较。

)3.C(“取代跨国公司将成为趋势”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3分)B(“反映心情、人品”等有些言过其实。

)5.(5分)①点出小说的主要情节,让情节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使结构更紧凑。

(2分)②“刘丽祝同事新年快乐”与“父母祝刘丽新年快乐”都涵盖在标题之下,而又有鲜明的对比,使主题更加突出。

(3分)(意思对即可)6.(6分)①刘丽做事情很谨慎,祝福的人选精心挑选,祝福的顺序认真策划,短信内容也仔细斟酌。

(3分)②刘丽做事有些功利,甚至掩盖了亲情。

她不吃饭就开始祝福新年,最后却忘了给父母祝福。

(3分)(意思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7.(3分)B(大数据并不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8.(5分。

只答对一点2分,答案多于两项不给分)C D(A“科学和正确的”太绝对;B 文中并没有说“网络上的抒情和议论成为华尔街的高手们预判市场走势的依据”;E“不能反映出游客的议论或情绪,所以很难给人带来经济收益”错。

)9.(4分,每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①通过实时掌握各景区的人数和热度,改变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

②在旅游负荷较重的时候,可以进行有效的预警和疏导。

③可以根据游客来源地针对性地增加特色服务。

(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A11.(3分)D(终养:古代多指辞官归家以奉养父母终其天年。

)12.(3分)C(“围在左顺门”错。

)13.(1)(5分)宁王宸濠索要他的诗文,(邵宝)严厉拒绝了他。

后宸濠谋反失败,官府清查他的文书,唯独没有邵宝的片纸只字。

(译出大意给2分;译对“却”校勘”“迹”三处各1分)(2)(5分)邵宝回答说:“平江伯是功臣之后,他总督漕运不久,没有大的过失,不知弹劾他什么。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

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

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

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

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

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

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

2018年河南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河南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商丘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

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

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

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

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

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

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

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

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

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

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

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语》有多少种读法“《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

《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

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

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

但由此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

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

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

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

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

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

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

“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

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论语》在成书后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儒商”一词始于何时何地已难于确证。

最早把儒和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大体源于明清之际。

其时,“儒商”一词除了指称那些或因世俗经商之风的诱惑,或因仕途无望以求出路而“下海”经商的人以外,主要是指括那些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行为风范的商人。

这些商人在自己长期的商业实践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商品经济法则互补整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商业文化精神——儒商精神。

“儒商精神”的核心是义利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儒和商相结合的本质和特征,也是贯穿于商业价值观、工作伦理、商业道德、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经商风格等诸多方面的精神中的灵魂。

儒商精神的存在和发展有力地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宣扬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发展现代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走向现代化的观点,它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创造性的传承,创新性的发展”。

重构儒商精神,首先必须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一番现代透视,即用现代的眼光对其进行一番辨析、清理和评价。

儒商精神无疑是一种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商人精神,这不仅在于它是属于作为高层次的商人——儒商的精神,更在于它的精神内蕴着某种优越的特质,这主要表现在它的自觉性和辩证性上。

所谓自觉性,就是说它并不是在自发地反映商品经济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儒商在商品经济过程中自觉地确立起来的,因而它不仅仅是对商品经济的适应,而且包含着对自发的商品经济的超越和规范。

我们知道,不论是亚当·斯密所揭示的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还是马克斯·韦伯指出的新教徒企业家出于“天职”伦理对金钱无止尽的追逐,这种商人精神实质上都只不过是对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法则的一种自发反映,其功能也只是去适应市场。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豫南九校 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相对来说,宋朝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集体活跃,“张口揽时势,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通、宽松的环境下,宋朝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类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创始精神。

b5E2RGbCAP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巔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 。

这二者的差别,简单来归纳,就是出现了“老百姓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

比较唐宋两代国都,能直观感觉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表现的不一样气象。

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别严整,而宋朝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氛围比较浓厚。

唐朝居民住所区基本上是坊式构造,“坊”在某种意义上靠近于关闭的小区。

而宋朝城市构造,基本是一种长巷式、街区式的布局,是一种开敞式的氛围,南宋国都临安也是这样。

p1EanqFDPw两宋期间,文学重心渐渐下移,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话本小说,与街市有了更亲密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以致街市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社会大众。

当时都市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些讲史,说书的艺人,他们不单是故事情节的传播者,也是文学作品的丰富者、参加创建者。

而生活在街市中的一般公众,也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赏识者和接受者。

在道路通衢、瓦肆勾栏,有杂耍的、说书的、讲史的,也有街头的喝茶活动,这些都是市民文化勃兴的重要标记。

DXDiTa9E3d经过念书、科举、仕宦、创作、教课、游赏等活动,宋朝的文人士医生结成了多种种类、不一样层次的交游圈,像真率会、老乡会、同年会等各种各种的聚会形式,层见迭出。

有时,“者老者六七人,相与会于城中之名园古寺,且为之约;果实可是五物,殽膳可是五品,酒则无算。

认为俭则易供,简则易继也。

命之曰‘真率会’”。

都市中的茶馆、酒坊,成为文人交往、汇聚的场所。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上·普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与此同时,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

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

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育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没有被挖掘罢了。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

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抄,毕竟现代教育目的与传统教育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

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或过度开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之有效建构遮蔽刻舟求剑B . 立竿见影建构遮掩扬汤止沸C . 行之有效建设遮蔽刻舟求剑D . 立竿见影建设遮掩扬汤止沸(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B . 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

C . 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D . 不少语文教师被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

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

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

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

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

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

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

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

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

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

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

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

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节选自李希光《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一带一路文明圈里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B. 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有自身的文明传统,所以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就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C.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个政治文化上多极化的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支撑。

D. 一带一路文明圈既不从单一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又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强调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而引发新的文明冲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

B. 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就可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C.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时政策制定者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的时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

D. 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对外来民族经济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为多民族的多教派的国家。

B. 未来一带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中国主导,文化交融共生应表现为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C. 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D.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就可避免自居为世界大国的心态。

【答案】1. B 2. B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原文“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语句间关系为“但”,而B选项表述为因果关系。

曲解文意。

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B项,概括不全,建设成果惠及文明圈全体人民的直接条件是“激发”认同感,“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等。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是多民族多教派,属于臆断,无中生有;C项,原文是“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而不是“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把原文顺承关系曲解为不充分条件关系;D项,把原文“学习”精神偷换为“宣传”做法。

窗体顶端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先生冯至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

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

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

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

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

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

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

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

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

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

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

”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

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

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

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

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北京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B. 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先生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先生质朴的品质。

C. 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D. 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