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讲 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2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章PPT课件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章PPT课件
计等。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要求,绘 制施工图纸,明确各项
施工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商业街改造项目,重点考虑 人行交通和景观设计,提升商业
氛围。
案例二
某市快速路建设项目,强调交通疏 导和土地开发,优化区域交通结构。
案例三
某市地铁接驳道路项目,结合地铁 建设,完善公交和步行系统,提高 交通可达性。
近代城市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 路设计开始注重交通效率 和舒适性。
现代城市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更加注 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人 行道的规划等方面,强调 绿色出行和人性化设计。
02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
直线段设计
直线段是道路的基本组成 部分,设计时应考虑车辆 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性。
舒适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行车的舒 适性,合理控制车速、减少噪 音和振动,提高道路使用的舒 适度。
绿色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材 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城市道路
古代城市的道路设计主要 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如 罗马帝国的道路网和中国 的驿道。
交叉口信号灯设计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信号灯,控制交通流,提高交叉 口的安全性。
道路排水设计
雨水排放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防止路面积水。
污水排放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应考虑污水的收集和排放,以保护环境。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提供 清晰明确的交通信息,指导驾驶者安 全行驶。

《城市道路规划》课件

《城市道路规划》课件

详细描述
在保持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 道路改造和提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 显城市特色。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改善步行环境
详细描述
优化步行道设施,提升步行环境舒适度,方 便市民和游客游览历史街区,促进旅游业发 展。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详细描述
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 承,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详细描述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智 能化水平,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水平。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绿色交通倡导
详细描述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保护历史风貌
VS
数。
B
C
D
动态与静态设计
动态设计考虑车辆行驶的动态变化,静态 设计则关注道路本身的结构和承载能力。
平面与立体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考虑道路平面线形,立体设 计则涉及高程、横断面和纵断面等方面的 设计。
交通模拟技术
模拟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流动情况,用 于评估道路网布局和交通组织方案的 效果。
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仿真,对不同 尺度上的交通问题进行综合模拟和分 析。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可以改善 居民出行条件,减少交通噪音 和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
保障城市安全
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有助于提 高城市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
城市道路规划的原则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 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2012) •(新规范)
道路类别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道路级别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设计速度 (km/h)
100
80 60
60
60
60 50
40
50
40 30
v 3、设有专用左转车道时通行能力 进口道若设有专用左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右转车道时,先计算 该断面的设计通行能力,在计算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 力。计算公式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 计
v 4、设有专用右转车道时通行能力 进口道若设有专用右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左转车道时,先计算 该断面的设计通过能力,再计算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 力。计算公式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 计
v ⑴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 v ⑵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 v ⑶行车受阻或受限制的情况,可用每公里停车次
数和车辆延误时间来衡量;
v ⑷行车的安全性,以事故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来 衡量;
v ⑸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v ⑹经济性,以行驶费用来衡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 计
机动车道服务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 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 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 计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 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 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 量,如可以提供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 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的发展5、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6、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7、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8、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9、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10、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命题规律: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理论的特点及其代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

2、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有那几种,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要注意区分。

3、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各个理论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这是常考的命题素材。

4、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有哪几个,各方法论的内容及原则也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考核。

5、在《雅典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的特点,是个必考的内容。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城市的规划特点是个经常考核的内容。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各有其特点,注意以此为题材出题。

内容精讲: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1)古希腊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特点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典型代表米利都城,雅典。

(2)古罗马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第二章

城 速干道。
市 道 路
优点:
➢ 有利于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
系 ➢ 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
统 非直线性系数平均值最小,一般在1.10左右;
布 局 规
➢ 容易引起城市沿环道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 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二
缺点:
节 ➢ 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中心地区而造成
第 二 节城市道来自路系统




方格对角线式道路网(底特律市城市规划)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二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
城 市 道 路 系
统,一般均是由旧城中 心区向外发展而逐渐形 成的放射式道路网,再 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道 路,构成了环形放射式
统 道路系统。
于不同的位量,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彼此相互配
合,把城市各部分,如市中心、工业区、居民区
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干道又向近郊延伸,
联系乡村与邻近城镇,并与市外公路以及铁路、
机场与码头等有机衔接。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一
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有的是历史上形成 的,如巴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2)通向城市各组成部分要有必要的干道数,还 二 要注意城市对外的交通联系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留 节 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前者主要决定于高峰小时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并与

第2章 路网规划及设计参数

第2章  路网规划及设计参数

a)小汽车; 小汽车;
b)载重汽车
c)半挂车(鞍式列车) 半挂车(鞍式列车)
图2-1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图
表2 - 3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m)总宽(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 小客车 载重汽车 铰接车 6 12 18 1.8 2.5 2.5 2 4 4 0.8 1.5 1.7 3.8 6.5 5.8+6.7 1.4 4 3.8
b、旧区道路:如计划近期一次扩宽至红线宽度, 旧区道路:如计划近期一次扩宽至红线宽度, 根据少拆迁的原则,可一侧或两侧拓宽, 根据少拆迁的原则,可一侧或两侧拓宽,以一侧 拓宽为宜。 拓宽为宜。 旧区道路:经长期控制按红线逐步形成时, c、旧区道路:经长期控制按红线逐步形成时, 可保持现状中线不动,两侧建筑物平均后退。 可保持现状中线不动,两侧建筑物平均后退。 确定交叉口的形式: (3)确定交叉口的形式: 根据近、远期规划和交叉口具体条件, 根据近、远期规划和交叉口具体条件,确定交叉 口形式、用地范围、具体位置及尺寸, 口形式、用地范围、具体位置及尺寸,并以红线 形式绘于平面图上。 形式绘于平面图上。 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4)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控制点包括中线转折点和道路交叉点。 控制点包括中线转折点和道路交叉点。其坐标和 高程可实测或根据可靠地形图计算。 高程可实测或根据可靠地形图计算。
图2-7 北京市道路网示意图
图2-8 兰州市道路网规划示意图
二、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网密度: ( 1 ) 道路网密度 : 指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 市用地总面积的之比。 市用地总面积的之比。
∑L (km / km δ = ∑A
i i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础知识
一、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术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1 道路红线: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以红色表示。 它是街道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线。
2 道路分级:依据道路的位置、作用和性质,决 定道路宽度和线形设计。
3 道路总宽度:道路用地范围,指规划建筑线(建 筑红线)之间的宽度。
12 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 车道路面高度0.9m至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 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二 城市道路类型
1 高速干道:为方便城市各大城区之间远距离高
速交通服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2 快速干道:城市各分区间较远距离交通道路。
3 交通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系统的顾家,城市各 用地分区之间的常规中速交通道路。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4)确定合理的定干高度 根据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性质、宽度,以及 行道树与车行道的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
2.绿化带的绿化设计
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隔 离绿带。分车绿带城有市道组路规织划设交计课通件 、分隔上下行车辆 的作用。在分车绿带上经常设有各种杆线、公共 汽车停车站,人行横道。在现化城市道路绿化中, 分车带起来分隔车流及缓解司机视觉疲劳的作用。
7 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 窄的绿带。
8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 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9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 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10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 入的绿地。
11 开放式绿地:绿地城中市道铺路规设划设游计课步件 道,设置坐凳等, 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讲解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讲解

市区线(m) 500~800 1500~2000 800~1000 1000~1200
郊区线(m) 800~1000 1500~2500 1000~1500 1500~2000
• 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 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 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 商业步行区的道路应满足送货车、清扫车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 道路的宽度可采用10~15m,共其间可配置小型广场。
• 商业步行区内步行道路和广场的面积,可按每平方米容纳0.81.0人计算。
• 商业步行区距城市次干路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步行区进出口距 公共交通停靠站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疏散)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城市道路
2011.上学期
主要法律法规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抗震防灾
使用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道路网规划》 《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等
抗震防灾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中等城市
公共汽车
小城市
公共汽车
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公共汽车规划拥有量:
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
大城市不宜少于2辆/千人;小城市不宜少于0.5辆/千人;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 – 自行车交通

城市道路某地产规划设计教材

城市道路某地产规划设计教材

城市道路某地产规划设计教材1. 引言城市开展和道路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关键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道路规划和地产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开展的重要环节。

本教材旨在介绍城市道路某地产规划设计的根本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掌握城市道路规划和地产规划的相关知识。

2. 城市道路规划2.1 城市道路规划的概念和意义城市道路规划是指对城市道路的开展方向、布局和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平安性。

2.2 城市道路规划的根本原那么和要素城市道路规划的制定应遵循一定的原那么和考虑相关的要素。

本节将介绍城市道路规划的根本原那么,包括可持续开展原那么、人性化原那么、经济效益原那么等,同时还会介绍城市道路规划所考虑的要素,如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

2.3 城市道路规划的方法和工具城市道路规划的制定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节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和工具,如交通流量预测、道路容量分析、交通模拟等。

3. 地产规划设计3.1 地产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地产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设计。

合理的地产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满足居民的居住和商业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的开展。

3.2 地产规划设计的根本原那么和要素地产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那么和考虑相关的要素。

本节将介绍地产规划设计的根本原那么,如可持续开展原那么、整体规划原那么、多功能性原那么等,并介绍地产规划设计所考虑的要素,如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环境影响等。

3.3 地产规划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地产规划设计的制定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节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产规划设计方法和工具,如土地评估、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等。

4. 城市道路某地产规划的案例分析本节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城市道路某地产规划案例,结合前面所介绍的城市道路规划和地产规划的知识,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

讲 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讲 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复习指导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内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2)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第二章:城市道路工程(1)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第二章:城市道路工程(1)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第二章:城市道路工程(1)相关推荐: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时间 |准考证打印时间|考试真题 |模拟试题 |考试大纲城市道路工程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1、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城市道路设计包括五个部分,即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其中涉及的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造型等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2、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2)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建设的远近期结合;(3)交通量要留有余地;(4)综合考虑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人行及各种车辆的形式要求。

3、净高与限界(1)行人:净高 2.2米;净宽0.75-1.0米;(2)自行车:净高 2.2米;净宽 1.0米;(3)机动车:小汽车——净高 1.6米、净宽 2.0米;公共汽车——净高3米、净宽 2.6米;大货车——净高4米、净宽3米;(4)东路桥洞限界:行人和自行车位 2.5米,汽车为4.5米;(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 6.5米、蒸汽和内燃机车为 5.5米;宽度限界——4.88米;(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决于通航等级。

4、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效能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会车、错车和超车视距等。

前两者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较为重要。

停车视距大小与行车速度有关,见下表:计算行车速度1080706050403020停车视距(米)210160115957560453020计算行车速度单位是:千米/小时。

会车视距一般为两倍停车视距。

(2)视距限界有三种:平面弯道视距,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 1.2米的障碍物(含乔、灌木);纵向视距限界,以最小竖曲线半径来表达;交叉口视距又称视距三角形,在三角形限界范围内清除高于 1.2米的障碍物。

城市道路网规划教学 ppt课件

城市道路网规划教学 ppt课件
3〕普通环路 位于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区位置,主要为 客运效力。中等城市位于中心区边缘,其功能客货兼用引 导市区内交通量。采用快速路规范设计。部分全部控制出 入。
环形放射干道系统
c.环路的分层与层数 1〕环路的构成过程
环路普通在构成时,随城市扩展,是由内向外推行 的过程,如北京建立环路的过程。环路具有自发产生的 特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等城市
道路中机动 车车道条数 (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道路宽度(m〕 大城市
>200 ≤200
>200 ≤200
中等城市
—— 6~8 4~6 —— 40~45 35~40
——
1.0~1.2 6~8 4~6 4 45~55 40~50
35~45
1.2~1.4 4~6 4~6 2~4 40~50 30~45
2〕环路数量多导致的问题 环路与环路之间衔接困难,交通迂回途径增大。
环路呵斥土地利用蔓延开展〔俗称摊大饼〕
环路也能够呵斥周边土地资源边缘化〔西方国家称为 “面包圈〞的空洞景象〕
北 京 市 六 环 道 路
d.放射路的布设
1〕放射路的直达功能 是对环路缺乏的弥补 2〕放射路的交通特点 向心方向越接近市中心,交通聚集越多,交通 干扰越大 3〕大城市放射干道尽量采用快速路规范
三、道路面积率
道路面积率又称道路面积密度或道路,是道路用 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总建立用地面积8%~15%, 对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城 城 市 市 道 用 路 = 地 ( 用 L 面 F B 地 )(积 K面 M /K积 2 M )
L-道路长度 B-道路宽度 F-道路所效力的城市用地面积
7.2.5 城市主要也出口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 射的道路。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第2章城市道路工程38页word文档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第2章城市道路工程38页word文档

第二章城市道路工程大纲要求2.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2.1.1 掌握道路断面设计的要求2.1.2 熟悉道路平面及交叉口设计的要求2.1.3 了解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2.2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2.2.1 了解停车场的分类及停车特点2.2.2 熟悉路边停车带的规划设计要求2.2.3 掌握停车场库的规划设计要求一、考点讲评(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1.〔考点〕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净空加上安全距离即构成限界。

〔拓展〕各类净空与限界尺寸行人: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自行车: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l.0m。

机动车:小汽车净空要求1.6m,公共汽车3.0m,大货车(载货)4.0m;小汽车净宽要求2.0m,公共汽车2.6m,大货车3.0m。

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铁路通行限界:电力机高度限界车6.5m,蒸汽和内燃机车5.5m;宽度限界4.88m。

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例题〕行人净空要求:净高要求为(D)m;净宽要求为(D)m。

A.2.0;0.70-1.0 B.2.2;0.85-1.0C.2.0;0.80-1.0 D.2.2;0.75-1.02.〔考点〕视距与视距限界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

〔拓展〕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4-5讲 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doc

4-5讲 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doc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复习指导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内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2)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

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道路四级划分表: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

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

这对于我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城市道路建设技术讲解

城市道路建设技术讲解

城市道路建设技术讲解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建设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

1. 道路规划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交通流量:根据道路所承载的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宽度和容量。

- 道路类型:根据道路用途划分为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等。

- 道路连接性:确保道路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交通流动。

- 土地利用:考虑道路周边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2.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指根据道路规划的要求,进行道路布局和几何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道路设计要点:- 道路轨迹:选择最佳的道路轨迹,考虑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因素。

- 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等。

- 曲线设计:合理设计道路的水平和垂直曲线,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道路标线和标志:在设计中考虑道路标线和标志的设置,提高交通安全性。

3. 道路材料和施工选择合适的道路材料和施工方法对道路的质量和寿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道路材料和施工技术:- 路基材料: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如砂石、碎石等,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 路面材料:选择耐久、抗压、抗滑等特性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等。

- 路面施工: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铺设、压实、打磨等,确保道路平整和耐久。

-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和路面积水的排除。

4. 道路维护和管理完成道路建设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道路维护和管理措施:- 定期巡检:定期巡查道路,及时发现和修复路面损坏和设施故障。

- 清洁保洁:保持道路的清洁和整洁,清理垃圾和杂物,确保道路环境的良好。

- 交通管理: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信号灯,引导交通流动和提高交通效率。

- 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环境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复习指导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内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2)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根据实际经验,会车视距通常按两倍的停车视距计算。

2.视距限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

(1)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曲线内侧应清除高于1.2m的障碍物,以保证行车安全。

(2)纵向视距限界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安全视距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

通常用设竖曲线的方法来保证,并以竖曲线半径来表示纵向视距限界。

(3)交叉口视距限界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

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清除高度超过1.2m的障碍物。

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四)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1.影响因素(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2.基本要求(1)满足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2)满足运输要求,与沿路开发性质协凋结合;结构完整,分布均匀,可靠;密度和面积适应城市发展;利于分流,利于组织管理;对外交通联系方便;(3)满足环境要求;(4)满足布置管线要求。

其中城市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l00m,干道网密度2.8~1.8km/km2,大城市道路网密度以4.0~1.8km/km2为宜,道路面积率以20%左右为宜。

3.道路分类(1)按国标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主干路平面交叉口间距为700~1200m,次干路350~500m,支路150—250m。

(2)按功能分类交通性干道、生活性道路。

4.道路系统布局干道网类型: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道路衔接: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二、城市道路断面规划设计(一)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的道路用地总宽度。

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地等部分组成。

1.机动车道设计(1)车道宽度宽度取决于通行车辆的车身宽度和车辆行驶十横向的必要安全距离,即车辆在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以及车身、与相邻车道或人行道边缘必要的安全间隙,通车速度、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有关。

可取为1.0~1.4m。

—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车道宽度选用2.5m;大型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m,公演路边停靠车辆的车道宽度为2.5~3.0m。

(2)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

靠近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大,右侧同向车道通行能力将依次有所折减,最右侧车道的通行能力最小。

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约为0.80~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约为0.65~0.78,第四条约为0.50—0.65。

(3)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是各机动车道宽度的总和。

通常以规划确定的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以确定单向所需机动车车道数,乘以2,再乘以—条车道的宽度,即得到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

注意的问题:1)车道宽度的相互调剂与相互搭配:对于双车道多用7.5—8.0m;4车道用13—15m;6车道用19~22m。

2)道路两个方向的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过多会引起行车紊乱,行人过路不便和驾驶人员操作。

3)技术规范规定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2条。

一般行驶公交车辆的一块板次干路,其单向行车道的最小宽度应能停靠一辆公共汽车,通行一辆大型汽车,再考虑适当自行车道宽度即可。

2.非机动车道设计(1)自行车道宽度的确定1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1.5m,两条自行车带宽度为2.5m,3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3.5m,每增加—条车道宽度增加lm;两辆白行车与1辆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的停站宽度为 5.5m。

非机动车道要考虑最宽的车辆有超车的条件。

考虑将来可能改为行驶机动车辆,则以6.0~7.0m更妥。

(2)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条白行车带的通行能力,规范推荐值为800~1000辆/h。

(3)非机动车道在横断面上的布置—般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为保证非机动车的安全及提高机动车车速,与机动车道之间划线或设分隔带分隔。

3.人行道设计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用来布置道路附属设施(如杆管线、邮筒、清洁箱与交通标志等)和绿化,有时还作为拓宽车行道的备用地。

(1)人行道宽度的确定方法1个步行带的宽度,一般需要0.75m,在火车站和大型商店附近及全市十道上则需要0.9m。

通过能力一般为800~1000人/h;城市主干道上,单侧人行道步行带条数,一般不宜少于6条,次干道不宜少于4条,住宅区不宜少于2条。

人行道宽度要考虑埋设电力线、电信线以及上水管3种基本管线所需要的最小宽度(4.5m),加上绿化和路灯等最小占地(1.5m),共需要6.0m左右。

(2)人行道的布置人行道通常在车行道两侧对称并等宽布置。

在受到地形限制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不一定要对称等宽,可按其具体情况做灵活处理。

人行道一般高㈩车行道10~20cm,一般采用直线式横坡,向缘石方向倾斜。

横坡坡度一般在0.3%一3%范围内选择。

4.掌握道路绿化设计宽度大于40m的滨河路或主干路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两侧或一侧成行地种树,布置成有一定宽度的林荫道(最小宽度为8m,多采用8—15m)。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原则是:树干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抗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等。

(1)行道树的占地宽度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应以保证树种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1.5m。

道路分隔带兼作公共车辆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路临时驻足之用时,最好宽2m以上。

绿化带的最大宽度取决于可利用的路幅宽度,除为了保留备用地外,一般绿化宽度宜为红线宽度的15%~30%,路幅窄的取低限,宽的取高限。

人行道绿化有树穴、绿带两种形式,绿带一般每侧1.5~4.5m,长度以50~l00m为宜,树穴一般1.25X1.25m。

(2)行道树的高度道路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上布置绿化,应注意树木高度不得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高度一般在1m以下。

人行道上的行道树分枝点高度应为3.5m以上,高度不限。

但要注意不影响道路照明。

5.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1)形式一块板:多用于“钟摆式”交通路段及生活性道路;两块板: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交通量多,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区间交通的入城干道;三块板:适用于机动车辆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的交通干道;四块板:比较少见,占地较大。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基本原则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主要取决于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等方面的要求。

(二)了解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l设计要求(1)线型平顺。

设计坡度平缓,坡段较长,起伏不宜频繁,在转坡处以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

(2)路基稳定、土方基本平衡。

(3)尽可能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4)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水良好。

道路路缘石顶面应低于街坊地面标高及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地坪标高。

(5)考虑沿线各种控制点的标高和坡度的要求。

包括如相交道路的中心线标高,重要地—厂建筑物的标高,与铁路交叉点的标高,河岸坡度和河流最高水位、桥涵立交的标高等。

2.设计(1)最大纵坡考虑因素通行的各种车辆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

在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

自行车道路的最大纵坡以2.5%为宜。

等级高的道路设计车速高,需要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

最大纵坡建议值:快速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一60km/h,最大纵坡为3%一4%;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60km/h,最大纵坡为3%~4%;区干道设计车速为30—40km/h,最大纵坡为4%一6%;支路设计车速为20~25km/h,最大纵坡为7%一8%。

对于平原城市,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

(2)最小纵坡最小纵坡度与雨量大小、路面种类有关。

路面越粗糙,最小纵坡越大,反之则可小些。

如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路面、碎石路面等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3%,在有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

特殊困难路段,纵坡度小于0.2%时,应采取设锯齿形街沟或其他排水措施。

(3)坡道长度限制道路坡道的长度与道路的等级要求和车辆的爬坡能力有关,不宜太长,但也不宜太一般最小长度也应不小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