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6.2.2定义与命题(二)教案 (八年级下北师大版)
北师版八年级下6.2定义与命题
“定义”与“命题”
定义: 定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 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 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 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 做命题
问题导学1 问题导学1(3分钟) 分钟)
观察下列命题, 观察下列命题,猜测这些命题的共同的结构 特征. 特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 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 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 个四边形是矩形; 个四边形是矩形;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训练反馈1 训练反馈1
课本227页数学理解第一题 页数学理解第一题 课本 数学助学填一填的( ) 数学助学填一填的(2) )(4)( (3)( )( ) )( )(5)
问题导学2( 分钟) 问题导学 (5分钟)
看课本222页到225页 看课本222页到225页 思考 222页到225 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 (1)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如何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还是真命题?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还是真命题? 什么是原名,公理, (2)什么是原名,公理,定理与 证明?思考我们教材中有哪些公理? 证明?思考我们教材中有哪些公理? 命题与公理,命题与定理, (3)命题与公理,命题与定理, 定理与公理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定理与公理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数学:6.2定义与命题(2)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例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 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⑴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改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对应相 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 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对顶角相等 条件是: 两个角是对顶角 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 个角相等。
例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 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条件是: 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结论是: 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相等 改写成: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 边也相等。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 “如果„„那么„„”的形式: ⑴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
这些命题的共同的结构特征.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 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 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可以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其中 “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 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那么这三角形全等;
条件
已知事项
结论
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 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 的等量来代替.例如,如果,那么,这一 性质也看作公理,称为“等量代换”.
小结
拓展
原名、公理、证明、定理 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
+ 原名、公理
一些条件
推理的过程 叫证明
经过证明的真 命题叫定理
推 理
证实其它命 题的正确性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定义与命题 第一课时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六章证明第二节定义与命题》教案第1课时 6.2定义与命题【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定义的意义2.命题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1.从具体实例中,探索出定义,并了解定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命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教学难点】:命题的概念的理解【教学工具】:投影片一张第一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6.2.1 A)电脑制作:P177~178的实例.◆教学情景导入[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上过网或懂电脑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是“黑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电脑演示P177)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小刚说:“……”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学生听后,大笑)[师]同学们为什么笑呢?[生甲]旁边那两个人的概念不清.[生乙]“黑客”“因特网”等都是电脑中的专用名词.……[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由此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定义与命题◆教学过程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他们下定义(definition).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甲]“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生乙]“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生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生丁]“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的定义.……[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例子.说明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6.2.1 A)如图,某地区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流入许多小河中,图中A、B、C、D、E、F、G、H、I、J、K处均有一个化工厂,如果它们向河中排放污水,下游河流便会受到污染.图6-6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__________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环保人员在h处测得水质受到污染,那么你认为哪个工厂排放了污水?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生甲]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生乙]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丙]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生丁]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戊]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生己]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师]很好.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甲]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乙]无论n 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 2-n +11的值都是质数.[生丙]内错角相等.[生丁]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生戊]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生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很好.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作线段AB =a .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接下来我们做练习来熟悉掌握命题的概念.课堂练习(一)课本P 180随堂练习 1、2.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 =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④在射线OA 上,任取两点B 、C.等等.(二)看课本P 177~180,然后小结.活动与探究1.现有正方形纸若干:假设正方形纸面积为1,你会折满足下列条件的正方形吗?(1)折面积为21的正方形 (2)折面积为31的正方形 (3)折面积为51的正方形 (4)折面积为71的正方形 (5)折面积为91的正方形 [过程]让学生在折纸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快乐、灵活,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结果]解:(1)折面积为2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①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到各边中点E 、F 、G 、H .②连HE 、EF 、FG 和GH .则正方形EFGH 即为所求.图6-7注:图②、③的方法可折得面积为41、81的正方形. (2)折面积为3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④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 .②将BC 折至BG ,使G 在EF 上,得折痕BH ,则以CH 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 证明:易知△GBC 为正三角形,∠HBC =30°.CH =BC tan30°=33,所以S 正方形=CH 2=31.图6-8(3)折面积为5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⑤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各边中点E 、F 、G 、H .②以AF 、HC 、ED 和BG 为折痕,交点为O 、P 、Q 、R .则正方形OPQR 即为所求.证明:易证:AF =25)21(122=+.又△ABF ∽△AP B. 所以AB AF AP AB = 即1251=AP 则:AP =52 OP =55512==AP 故: S 正方形=OP 2=51 (4)折面积为7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⑥ ①先参照(2)中折法,折出CE =33 ②取CE 中点F ,再折EG =EF .③取BC 中点M ,折出MN ⊥BG ,N 为折痕BG 与MN 的交点,则以BN 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EG =EF =FC =63 ∴CG =23,BG =27)23(122=+由△BNM ∽△BCG .得BGBC BM BN =. 即:27121=BN ∴BN =77 S 正方形=BN 2=71图6-9(5)折面积为9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⑦.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 .②以AC 、BE 为折痕,交点为P .③过点P 折出平行于AD 的折痕MN .则以AM 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由△P AE ∽△PC B.得21===CE AE PC AP MB AM 所以AM =31 S 正方形=AM 2=91 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定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具体实例中,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课堂板书设计◆练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下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一、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条件和结论.(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等角的补角相等;(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4)自然数必为有理数;(5)同角的余角相等;二、试描述下列概念的定义,指出定义中所包含的充要条件:(1)偶数;(2)方程;(3)集合;(4)锐角;(5)直角;(6)钝角;(7)角平分线;(8)平行线参 考 答 案一、(1)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几个圆是相等的圆或同一个圆,那么它们的半径相等;(4)如果所给的数是自然数,那么它们必为有理数;(5)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二、略课下作业设计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吗?B.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C.作∠A的平分线AMD.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2.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4.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中,“两直线平行”是命题的________,“内错角相等”是命题的________.5.命题“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6.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若a∥b,b∥c,则a∥c.(2)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3)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7.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同角的余角相等.(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答案1.D2.D 3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题设结论 4.题设结论 5.两个角都是直角这两个角相等 6.(1)题设:a∥b b∥c,结论:a∥c(2)题设: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是对顶角(3)题设:两个角都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7.(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都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一定相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7.2定义与命题(2)教案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垂直.4.两条直线被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另外一条根本领实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认识它.9.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设计:总结学生学过的根本领实,并以它们作为证明的出发点,初步构建几何证明的“公理化体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用数学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示语言〕表达“九条根本领实〞,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思考四:代数知识中是否也有“公理〞呢?能举例说明吗?探究活动三:感受代数中的公理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例如:如果a=b,b=c,则a=c,这一性质也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称为“等量代换〞.如果a>b,b>c,那么a>c, 称为“不等式的传递性.〞【设计:用学生学过的具体实例,感受代数的公理化思想.】思考五: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根本领实〞或“公理〞的理解?〔1〕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成认的真命题.〔2〕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设计:深刻理解公理的独立性、完备性、和谐性.】教学活动三: 典例分析例:如下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C与∠BOD是对顶角. 求证:∠AOC=∠BOD.证明:∵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B和∠COD都是平角〔平角的定义〕.∴∠AOC和∠BOD都是∠AOD的补角〔补角的定义〕.∴ ∠AOC=∠BOD〔同角的补角相等〕.定理:对顶角相等.【设计:严格证明几何定理“对顶角相等〞,初步感受证明的思路和书写过程.】随堂练习:证明定理: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边.:如图,△ABC.求证:AB+BC>AC,BC+CA>AB,CA+AB>BC.证明:∵AC是以点A、点C为端点的线段〔〕,∴AB+BC>A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是以点A、点B为端点的线段〔〕,∴ BC+CA>A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C是以点B、点C为端点的线段〔〕,∴ CA+AB>B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设计:证明定理,感受证明的思路和书写过程.】教学活动四: 文化拓展数学文化阅读材料一:数学家欧几里得;数学文化阅读材料二:《几何原本》;数学文化阅读材料三:徐光启与《几何原本》.【设计:了解《几何原本》和数学家欧几里得、徐光启,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开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板书设计一.公理、证明和定理的含义二.数学的“九条根本领实〞三.代数中的公理作业设计定义与命题〔二〕作业单。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以及如何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命题和定理,对命题和定理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准确地表述命题,如何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如何运用命题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的例子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掌握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
2.学会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3.能够运用命题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掌握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学会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一些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定义与命题》教案2(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1.从具体实例中,探索出定义,并了解定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命题.3.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教学难点命题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上过网或懂电脑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是“黑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电脑演示)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小刚说:“……”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学生听后,大笑)同学们为什么笑呢?旁边那两个人的概念不清.“黑客”“因特网”等都是电脑中的专用名词.……由此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定义与命题二、讲授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他们下定义(definition).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例子.说明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图,某地区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流入许多小河中,图中A、B、C、D、E、F、G、H、I、J、K处均有一个化工厂,如果它们向河中排放污水,下游河流便会受到污染.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__________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环保人员在h处测得水质受到污染,那么你认为哪个工厂排放了污水?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 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作线段AB=a. 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三、课堂练习(一)课本随堂练习1、2.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二)看课本P190~192,然后小结.四、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定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具体实例中,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五、作业 见作业本六、活动与探究1.现有正方形纸若干:假设正方形纸面积为1,你会折满足下列条件的正方形吗?(1)折面积为21的正方形 (2)折面积为31的正方形 (3)折面积为51的正方形 (4)折面积为71的正方形 (5)折面积为91的正方形 [过程]让学生在折纸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快乐、灵活,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结果]解:(1)折面积为2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到各边中点E 、F 、G 、H .②连HE 、EF 、FG 和GH .则正方形EFGH 即为所求.图②、③的方法可折得面积为41、81的正方形. (2)折面积为3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④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 .②将BC 折至BG ,使G 在EF 上,得折痕BH ,则以CH 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 证明:易知△GBC 为正三角形,∠HBC =30°.CH =BC tan30°=33,所以S 正方形=CH 2=31.(3)折面积为5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⑤ 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各边中点E 、F 、G 、H .②以AF 、HC 、ED 和BG 为折痕,交点为O 、P 、Q 、R .则正方形OPQR 即为所求.证明:易证:AF =25)21(122=+. 又△ABF ∽△AP B. 所以AB AF AP AB = 即1251=AP 则:AP =52 OP =55512==AP 故: S 正方形=OP 2=51 (4)折面积为7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⑥①先参照(2)中折法,折出CE =33 ②取CE 中点F ,再折EG =EF . ③取BC 中点M ,折出MN ⊥BG ,N 为折痕BG 与MN 的交点,则以BN 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EG =EF =FC =63 ∴CG =23,BG =27)23(122=+由△BNM ∽△BCG .得BGBC BM BN =. 即:27121=BN ∴BN =77S 正方形=BN 2=71(5)折面积为91的正方形 方法:如图⑦.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 . ②以AC 、BE 为折痕,交点为P . ③过点P 折出平行于AD 的折痕MN . 则以AM 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 证明:由△P AE ∽△PC B.得 21===CE AE PC AP MB AM 所以AM =31 S 正方形=AM 2=91。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6.. 定义与命题示范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6.2.1 定义与命题示范教案1 北师大版●课题§6.2.1 定义与命题(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定义的意义2.命题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1.从具体实例中,探索出定义,并了解定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命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教学难点命题的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一张第一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6.2.1 A)电脑制作:P177~178的实例.●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上过网或懂电脑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是“黑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电脑演示P177)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小刚说:“……”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学生听后,大笑)[师]同学们为什么笑呢?[生甲]旁边那两个人的概念不清.[生乙]“黑客”“因特网”等都是电脑中的专用名词.……[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由此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定义与命题Ⅱ.讲授新课[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他们下定义(definition).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甲]“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生乙]“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生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生丁]“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的定义.……[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例子.说明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图,某地区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流入许多小河中,图中A、B、C、D、E、F、G、H、I、J、K处均有一个化工厂,如果它们向河中排放污水,下游河流便会受到污染.图6-6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__________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环保人员在h处测得水质受到污染,那么你认为哪个工厂排放了污水?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生乙]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丙]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生丁]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戊]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生己]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师]很好.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甲]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乙]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生丙]内错角相等.[生丁]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生戊]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生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很好.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作线段AB=a.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接下来我们做练习来熟悉掌握命题的概念.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80随堂练习 1、2.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二)看课本P177~180,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定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具体实例中,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80习题6.2 1、2(二)1.预习内容P181~1852.预习提纲(1)命题的组成是什么?(2)命题的分类.(3)公理、定理、证明的定义.Ⅵ.活动与探究1.现有正方形纸若干:假设正方形纸面积为1,你会折满足下列条件的正方形吗?(1)折面积为的正方形(2)折面积为的正方形(3)折面积为的正方形(4)折面积为的正方形(5)折面积为的正方形[过程]让学生在折纸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快乐、灵活,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结果]解:(1)折面积为的正方形方法:如图①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到各边中点E、F、G、H.②连HE、EF、FG和GH.则正方形EFGH即为所求.图6-7注:图②、③的方法可折得面积为、的正方形.(2)折面积为的正方形.方法:如图④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②将BC折至BG,使G在EF上,得折痕BH,则以CH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易知△GBC为正三角形,∠HBC=30°.CH=BC tan30°=,所以S正方形=CH2=.图6-8(3)折面积为的正方形.方法:如图⑤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各边中点E、F、G、H.②以AF、HC、ED和BG为折痕,交点为O、P、Q、R.则正方形OPQR即为所求.证明:易证:AF=.又△ABF∽△AP B.所以即则:AP=OP=故:S正方形=OP2=(4)折面积为的正方形方法:如图⑥①先参照(2)中折法,折出CE=②取CE中点F,再折EG=EF.③取BC中点M,折出MN⊥BG,N为折痕BG与MN的交点,则以BN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EG=EF=FC=∴CG=,BG=由△BNM ∽△BCG .得.即:27121 BN ∴BN = S 正方形=BN 2=图6-9(5)折面积为的正方形方法:如图⑦.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 .②以AC 、BE 为折痕,交点为P .③过点P 折出平行于AD 的折痕MN . 则以AM 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 证明:由△PAE ∽△PC B.得所以AM =S 正方形=AM 2= §6.2.1 定义与命题一、定义二、做一做三、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四、课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26827 68CB 棋a,27998 6D5E 浞24510 5FBE 徾"9+22193 56B1 嚱cG25488 6390 掐T g。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定义与命题导学案
6.2定义与命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 定义和命题的含义;会判断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2、 了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3、 了解命题中的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重点难点】1、定义和命题的含义2、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3、命题中的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知识概览图定义与命题⎩⎨⎧在数学中的应用证明的概念定理公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命题定义、、、、、新课导引我们前面学习了很多数学语句,如: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问题探究】 阅读上述语句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点拨 第一句是对“方程的解”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方程的解”的定义;第二句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命题.教材精华知识点1 定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例如:“有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是“对顶角”的定义. 拓展 在定义中,必须提示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区别,定义必须严密. 知识点2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例如:张平的爸爸是劳动模范;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老虎会爬树;小红每次考数学,成绩都是全班第一.这些都是命题.知识点3 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例如:命题“如果a =b ,b =c ,那么a =c ”中,“a =b ,b =c ”是条件,“a =c ”是结论.又如:命题“矩形的四个顶角都相等”中,“矩形”是条件,“四个顶角都相等”是结论.知识点4 真命题与假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菱形的四个角都相等”是假命题;“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是真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当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常举一个反例.例如:“若a2=b2,则a=b”这一命题,我们知道(-2)2=22,但-2≠2,由此可判断“若a2=b2,则a=b”是假命题.知识拓展“错误的命题不是命题”是错误的,实际上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知识点5 公理、定理、证明挑选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本套教材所选用的公理如下.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此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例如:“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定理.又如:“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是定理.如何证明将在以后的几节中介绍.课堂检测基础知识应用题1、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命题.(1)人离不开空气;(2)洪水滔滔;(3)若a>b,b>c,则a>c;(4)自然数不是负数;(5)我们现在学习的图形主要是平面图形;(6)延长线段AB;(7)梯形中没有相互平行的线段.2、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每一个有理数都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可能有两个钝角;(3)小红的三角板中有—个钝角;(4)任何一条线段都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综合应用题3、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2)一个角的补角只有一个;(3)∠l与∠2是同旁内角吗?(4)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C;(5)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探索创新题4、某中学开田径运动会,其中一个项目是由5名运动员进行100米短跑比赛,赛后5名观众介绍了这场比赛结果:甲说:“A是第二名,B是第三名.”乙说:“C是第三名,D是第五名.”丙说:“D是第一名,C是第二名.”丁说;“A是第二名,E是第四名.”戊说:“B是第一名,E是第四名.”他们最后都声明:“我们的话只有一半是真的.”求这5名运动员的名次究竟各是多少.体验中考1、判断下列两个结论:①正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正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正确的是( )A. 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错误C.①正确,②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2、已知下列命题:①若|x|=3,则x=3;②当a>b时,若c>0,则ac>bc;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④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分析看一个句子是不是命题,主要看这个句子里是否隐含着条件和结论这两个部分,或者这个句子能否改写咸“如果……那么……”的形式.解:(1)是.(2)不是.(3)是.(4)是.(5)是.(6)不是.(7)是.【解题策略】根据命题的概念及结论来判断2解:(1)条件是“每一个有理数”,结论是“都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是真命题.(2)条件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结论是“可能有两个钝角”.是假命题.(3)条件是“小红的三角板”,结论是“其中有一个钝角”.是假命题.(4)条件是“任何一条线段”,结论是“都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是真命题.3、分析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即命题一定要对某件事情下结论,不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此疑问句或一般陈述句都不是命题,即(3)(4)都不是命题.命题中如果结论正确就是真命题,如果结论错误就是假命题,而不必管其语句的形式是肯定还是否定.在本题所给的语句中,(2)显然是混淆了补角与邻补角的概念,所以(2)是假命题.解:(1)(2)(5)是命题;(1)(5)是真命题;(2)是假命题.【解题策略】首先找出命题,再从命题中指出真命题;学会利用反例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4、分析我们将5名观众介绍的结果列成表,用打“√”和打“×”来分别表示他们说真话和说假话,由于他们每人的介绍半真半假,故表中每行都应打一“√”和一“×”,从甲的介绍入手讨论,有两种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A B C D E甲2√3×乙3√5×丙2×1√丁2√4×戊1√4×A B C D E甲2×3√乙3×5√丙2√1×丁2×4√戊1×4√解:①若甲认为A为第二名是真的,则B为第三名是假的,这样可以依次推出:丙认为D为第一名是真的,丁认为E为第四名是假的,戊认为B是第一名是真的,这样B,D 都是第一名.从而产生了矛盾,这种情况应舍去(见表1).②若甲认为A为第二名是假的,则B为第三名是真的,这样可以依次推出:乙认为D为第五名是真的,丙认为C为第二名是真的,丁认为E为第四名是真的,戊认为B为第一名是假的(见表2).所以A,B,C,D,E的名次分别为1,3,2,5,4.体验中考1、分析本题是考查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正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但它不是中心对称图形而是旋转对称图形.故选C.解题策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分析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②③.故选B.。
6.2 定义与命题 课件6(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新知探究 Ⅰ、分析下列命题:
(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 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条件 等腰三角形 已知事项
结论 两个底角相等
由已知事项 推断出的事项
新知探究 Ⅰ、分析下列命题:
(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条件 一组对边 平行且相等 已知事项 结论 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由已知事项 推断出的事项
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 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2、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 假命题。 3、反例的定义: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 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又不具备命题 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新知探究
Ⅳ、公理、定理、概念和证明的关系:
有关概念、公理 定理1 条件1 有关概念、公理 定理2 定理3 … …
条件2
新知探究
Ⅴ、本教材的公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新知归纳
反例的定义: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 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又不具备命题 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巩固练习 2、下列命题中哪些是假命题?为什么? x 5 3 x (1)如果 ,那么 x 4 ; 2 3 (2)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一定相似; (3)如果a≠0,b≠0,那么a2+ab+b2=(a+b)2; (4)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八年级数学下册 6.2.2定义与命题(二)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3、真命题和假命题
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true statement),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false statement).
思考: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4、我们这套教材有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定义与命题(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 3.了解数学史.
(二)能力训练要求
“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等.
三角形全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Ⅲ.课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假命题.
在辨别真假命题时.注意: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而真命题除公理和性质外,必须通过推理得证.
Ⅴ.课后作业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证明
(2)如何进行推理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学生分组讨论.
数学:6.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2 定义与命题(课时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命题的组成.
2.命题真假的判断.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能够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反例说明假命题,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正反两方面对立统一2.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对《原本》介绍,使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史和人类文明价值
【教学重点】准确的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难点】理解判断一个真命题需要证明
【教学方法】探讨、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投影片。
2019—2020年最新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定义与命题(2)》2(教学设计).doc
《定义与命题(2)》教案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公理、定理和证明的含义以及它们与命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我会区分公理和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形式;3、我会结合实例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说理有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了解证明的步骤和格式.学习重点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什么是证明.学习难点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格式,体会证明的严密性.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定义_________命题_________反例_________每个命题都由_________两部分组成.条件是________ _,结论是_________.一般的,命题都可以写成_________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_________,“那么”引出的部分是_________.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如果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那么它是菱形.(2)如果|a|=3,那么a=3.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68-P169页内容,并完成下列两个知识目标.1、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明的原始依据,称这些真命题为_________;运用基本定义和公理通过推理证明是真的命题叫_________;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_________,则称它是原定理的________ _,这两个定理互为_________.2、熟记教材上彩色标记的十条公理与定理.三、例题证明完成课本P169的例题并得出结论.四、课堂小结1、命题证明的依据.2、命题证明的步骤:(1)、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有关字母与符号;(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分析因果关系,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4)、有条理地写出证明过程(每一步推理要有依据).。
数学初二下北师大版6.2.2定义与命题(二)教案
数学初二下北师大版6.2.2定义与命题(二)教案●课题●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2.命题的真假.3.了解数学史.〔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进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基本上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难点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法.●教具预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6.2.2A〕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6.2.2B〕第三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6.2.2C〕第四张:公理〔记作投影片§6.2.2D〕●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生]判断一件情况的句子,叫做命题.[师]好.下面大伙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6.2.2A〕[师]大伙观看后,分组讨论.[生甲]这五个命题基本上用“假如……,那么……”的形式表达的.[生乙]每个命题基本上由得到结论.[生丙]这五个命题的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师]特别好.这节课我们接着来研究命题.Ⅱ.讲授新课[师]大伙刚才观看到上面的五个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条件是的事项,结论是由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能够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其中“假如”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如:上面的命题〔1〕中,假如引出的部分“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关于如此的命题,要通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能够将它们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如:“同角的余角相等”能够写成“假如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或者“假设……”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那么……”等形式表述.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6.2.2B〕[生甲]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两个角相等,结论是:它们是对顶角.[生乙]第二个命题的条件是:a>b,b>c,结论是:a=c.[生丙]第三个命题的条件是: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生丁]第四个命题的条件是:菱形的四条边.结论是:都相等.[生戊]丁同学说得不对.那个命题可改写为:假如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那么那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显然,那个命题的条件是: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结论是:那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生己]第五个命题可改写为:假如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那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师]同学们分析得特别好.能够通过分析,准确地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接下来我们[师]大伙思考后,来分组讨论.[生甲]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命题是正确的.第一个、第二个命题是不正确的.图6-10[生乙]我们讨论的结果是与甲同学的一样.如图6-10,∠1=∠2,从图形中可知∠1与∠2不是对顶角.因此第一个命题:假如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是错误的.[生丙]第二个命题中的a取6,b取3,c取2,如此可知:a与c是不相等的.因此第二个命题是不正确的.[师]特别好.同学们不仅能辨别命题的正确与否,还能举例说明命题的错误.真棒!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truestatement〕,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falsestatement〕.由大伙刚才分析能够明白: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能够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counterexample〕.注意:关于假命题并不要求,在题设成立时,结论一定....错误.事实上,只要你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那个命题确实是假命题了.因此,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能够了.那一个正确的命题如何证实呢?大伙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6.2.2C〕[生甲]用我们往常学过的观看、实验、验证特例等方法.[生乙]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可靠.[生丙]能不能依照差不多明白的真命题证实呢?[生丁]那差不多明白的真命题又是如何证实的?[生戊]哦……那可如何办呢?……[师]事实上,在数学进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人们差不多积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前后〕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原本》〔Elements〕,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造:选择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axiom〕.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proof〕.通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theorem〕,而证明所需的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都编写在要证明的那个定理的前面.《原本》问世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本数学书籍像《原本》如此编排.因此,《原本》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生]老师,我明白了,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的真命题必须通过证明才能证实.[师]对,我们这套教材有如下命题作为公理:〔出示投影片§6.2.2D〕[师]同学们来朗读一次.[师]好.除这些以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能够看作公理.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能够用它的等量来代替.如:假如a=b,b=c,那么,a=c,这一性质也看做公理,称为“等量代换”.注意:〔1〕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2〕公理能够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依照.好,下面我们通过“读一读”来进一步了解《原本》这套书,进而了解数学史.Ⅲ.课堂练习1.课本P185读一读2.看课本P181~185,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要紧研究了命题的组成及真假.明白任何一个命题基本上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在辨别真假命题时.注意: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而真命题除公理和性质外,必须通过推理得证.大伙要会灵活运用本节课谈到的公理来证明一些题.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87习题6.31、2〔二〕1.预习内容P188~1902.预习提纲〔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证明〔2〕如何进行推理Ⅵ.活动与探究将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交换得到一个新命题,我们称那个命题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请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真命题依旧假命题.1.凡直角都相等.2.对顶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假如两数中有一个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之和是正数.[过程]让学生充分考虑,使他们能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逆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而判别真假那么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结果]解:〔1〕凡相等的角基本上直.假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命题〔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命题〔4〕假如两个数之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中必须有一个正数.真命题。
2019—2020学年度最新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定义与命题(2)》教案2【教学设计】.doc
《定义与命题(2)》教案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公理、定理和证明的含义以及它们与命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我会区分公理和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形式;3、我会结合实例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说理有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了解证明的步骤和格式.学习重点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什么是证明.学习难点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格式,体会证明的严密性.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定义_________命题_________反例_________每个命题都由_________两部分组成.条件是________ _,结论是_________.一般的,命题都可以写成_________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_________,“那么”引出的部分是_________.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如果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那么它是菱形.(2)如果|a|=3,那么a=3.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68-P169页内容,并完成下列两个知识目标.1、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明的原始依据,称这些真命题为_________;运用基本定义和公理通过推理证明是真的命题叫_________;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_________,则称它是原定理的________ _,这两个定理互为_________.2、熟记教材上彩色标记的十条公理与定理.三、例题证明完成课本P169的例题并得出结论.四、课堂小结1、命题证明的依据.2、命题证明的步骤:(1)、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有关字母与符号;(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分析因果关系,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4)、有条理地写出证明过程(每一步推理要有依据).。
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数学下册《定义与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
第二课时 6.2定义与命题(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2、过程与方法:用比较数学化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某些语句特征的判断学会严谨的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对某些语句特征的判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由学生表演)教材218对话①关于“黑客”对话的片断来引入生活中交流时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②对定义含义的解释;③举例说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学生举例,看哪个小组的举例又多又好);第二环节:命题含义(情景引入)活动内容:①师:如果B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D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②学生自编自练:如果____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老师归纳: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第三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第四环节:课堂小结①定义的含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它们的定义;②命题的含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创新设计板书设计大屏幕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定义与命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命题中的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结构,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 定义与命题(二)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
2.命题的真假.
3.了解数学史.
能力训练要求
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
下面大家来想一想: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
学生分组讨论.
二、讲授新课
1.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2.举例说明命题如何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菱形的四条边都
上述命题中哪
3.真命题和假命题
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4、我们这套教材有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课时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四、课后作业
P227习题6.3 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