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治慢性肾炎水肿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有很多种,具体治疗方法和药方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以下是一个示例:
患者信息:
患者X,男性,35岁,肾病患者
临床表现:
尿蛋白增多、血尿、水肿、血压升高
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经过患者详细的辨证施治后,国医大师开出了以下中药方剂:- 石斛养阴汤:石斛、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等,具有清热养阴、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

- 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葛根、白术等,具有利湿通淋、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减轻水肿症状。

2. 饮食调理: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限制高蛋白、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过重的食物和饮品。

3. 生活习惯调整: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规
律作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必要时,可以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如血压控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以上是一个示例的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但实际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实施和监控。

由于肾病的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并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有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有特效效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有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有特效效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有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有特效效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炎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运用方便、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

特别是药源性疾病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中医外治法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整体观念下的辨证论治慢性肾炎除本脏自病外,尚可累及肺、脾、肝等脏器。

且随发病诱因的不同,可伴有风寒、风热、水湿、湿热、瘀血、湿浊等邪实的证候,出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各种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不仅要治肾,还要结合运用治肺、治脾、治肝、祛邪等手段,达到治疗的目的,且不易复发。

(2)扶正为主的治疗思想慢性肾炎在其形成、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的整个过程中,无不内涵“虚”之本质,“本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是一个突出的病理现象,即使有时表现出邪实的证候,也是暂时的,或在正虚的基础上兼夹邪实。

慢性肾炎这一病理特点,决定了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辅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法则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主要指导思想。

扶正法则可多样,如温肾健脾、健脾补肾、补养肝肾、气血双补、填精补虚、益肾润肺、补血固精等,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当然,注重扶助正气,并不排除祛邪法的运用,但各种祛除病邪法的运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祛除病邪以达到保存正气的目的,“邪去正安”,故祛邪法在客观上亦起到了扶正的目的。

华丹肾炎灵颗粒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灵运巧思,利用药物相反或相成的药性及功能,相互配合,彼此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疗效的组合形式,起到“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奇效。

华丹肾炎灵颗粒方中君药选用旱莲草、女贞子,两药相配,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须发。

旱莲草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女贞子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

二者得配补肾益肝,对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失眼多梦,耳鸣遗精等症,悉可选用。

肾为生身之本,是生长收藏之源,病程延久,正气亏虚,不宜妄用消伐,肾藏真阴而寓真阳,当依阴阳互根的原理,从滋阴以济阳(因湿从热化耗阴损阳),而澄其本,所以用为主药,臣以大蓟、小蓟(大蓟凉血止血之外,并疗痈肿;小蓟专长于退热)地榆、马齿觅、茯苓、猪苓、车前子既可集中药力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行水消肿,同时还有凉血化瘀,宣畅三焦,疏其气血,以控制慢性肾炎继发感染之药效。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肾炎(水肿)中医中药治疗肾炎良方

肾炎(水肿)中医中药治疗肾炎良方

肾炎(水肿)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肾位于后腹膜脊柱两旁,左右各1个,外形像蚕豆。

成年人每个肾重量130克左右。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尿的生成,维持人体内水分、酸碱的平衡,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保持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恒定。

此外,还具有一些内分泌功能。

肾炎,全称是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它的病变主要在肾小球,而且是弥漫性的,即许多肾小球都被侵犯。

肾小球是由肾动脉末端毛细血管组成的球状的血管网。

肾炎的主要症状是:(1)水肿:也称浮肿。

早晨起来,眼睑及面部出现水肿,午后面部水肿可能消退,而下肢却加重。

病情较重者则全身水肿,甚至引起胸水及腹水。

(2)蛋白尿:将小便加酸加热之后,会出现云雾状混浊物质,这就是蛋白质的沉淀。

正常人24小时尿中含蛋白量少于0.2克,肾炎患者则大大超过这一数值,甚至可高达10~20克。

在门诊,常用(+)表示尿蛋白的含量。

1个(+)约为尿蛋白0.3克/升,2个(++)含尿蛋白0.6~1.0克/升,3个(+++)约含尿蛋白1.5克/升,4个(++++)尿含蛋白大于3.0克/升。

(3)血尿:尿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一个高倍视野中有3个以上红细胞,称为血尿。

(4)尿量减少: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2升,肾炎患者每天尿量少于1升,病情越重,尿量越少。

根据病情的不同,肾炎可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两种。

急性肾炎发生于青少年较多,占70%以上;慢性肾炎则大多见于成年人。

西医认为,肾炎的病因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80%以上的急性肾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患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猩红热、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链球菌感染的疾病。

但并不是由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引起炎症,而是由于链球菌及其产物在体内发生的非正常免疫反应,对肾小球的损害。

中医没有肾炎的病名。

从症状看,属于中医的水肿范畴。

中医认为,水肿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肺为水之上源,水液只有经肺气的宣降才能到达全身并下输膀胱。

风邪外袭,肺气不宣,使肺气不能通调水道,风压水阻,致水液流于肌肤而成水肿;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致水湿不能下行,泛于肌肤而成水肿;房劳不节,肾气内伤,肾虚则开阖不利,膀胱气化失常,水湿停积,以致泛滥横溢而成水肿。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水肿是许多人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组织异常积聚液体,导致肿胀。

对于水肿的治疗,传统的老中医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宝贵的帮助。

下面将介绍几个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医案,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启发。

第一个医案是关于肾脏功能不足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肾脏是水液代谢的关键器官,如果肾脏功能不好,就会导致水液潴留,出现水肿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味中药来辅助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猪苓、茯苓、泽泻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第二个医案是关于气虚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气虚会导致水液无法运行,从而引发水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补气的中药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功能,减轻水肿症状。

第三个医案是关于湿热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湿热会导致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引发水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黄连、茵陈、车前子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湿热,减轻水肿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外,老中医还会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水肿。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疗法。

对于水肿,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

比如,可以选择足三里、太溪、关元等穴位进行刺激。

这些穴位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针灸来促进水液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老中医还会结合食疗来治疗水肿。

食疗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身体状况的疗法。

对于水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食材。

比如,可以多吃西瓜、黄瓜、莲藕等水果和蔬菜。

这些食材富含水分,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医案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无论是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还是食疗,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在治疗水肿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方面,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有很多的人都对于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有很多的患者朋友们都在问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吧。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慢性肾炎实际上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

造成慢性肾炎迁延不愈的原因,可能是病因长期存在及病人本身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脾虚湿困型:面色浮黄,晨起眼睑浮肿、神疲肢倦、食少腹胀便溏、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此型属于本病早期,肾功能正常。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宜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常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若出现蛋白尿者,加黄芪;腰以上肿者加麻黄、杏仁、紫苏;腰以下肿者加车前子,腹胀者加木香、厚朴等。

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权威专家,针对肾病患者挂号难、用药难、用药模糊、诊断不清、盲目用药等问题,以及慢性肾炎等各类肾病问题,和蛋白尿、潜血(血尿)、肌酐、浮肿、腰痛、高血压等各类症状问题,进行"一对一"交流,针对性指导、针对性解答。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用于肺肾气虚型,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感冒、腰脊酸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益肺肾,解表祛邪。

常选用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等;有血尿者加小蓟;发热咳嗽加麻黄、杏仁、鱼腥草;神疲乏力,活动后尿蛋白升高者,黄芪、党参宜用量大。

慢性肾炎水肿的中医辩证治疗

慢性肾炎水肿的中医辩证治疗
导 地位 , 因此温 肾助阳 , 配以淡渗 之品为主 要关键 , 如果 若单纯用 以利 水 药物而见水 治水 , 不去扶 阳 , 则往往难 以收效 。值得注意 的是 : 淤 血 亦 是 引起 水 肿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 金 匦 要 略 》 指 出 : 不 利则 为水 , 内经》 指 出 : 血 《 经络 水溢 则有 留血 , 血 症 《 论 》亦指 出 : 有淤血 流注 , 发肿胀 者 , 又 亦 乃血 变成 水之症 。气滞血 淤不仅 可导致水湿 内停 , 而且水湿停 聚有可造成 气血於 滞 , 加重其水 液 代 谢障碍 , 形成 水肿 。淤血 可 归纳为现 代病理 学 中的血液 循环 障碍 , 如 局 部缺 血 、淤血 、 出血 、血 栓 形 成和 水 肿及 结 缔 组织 增 生变 性 等, 肾炎者 的肾脏 , 肾小球 内毛细血 管阻塞 , 肾组 织缺血 、缺氧及纤 维 组织增生 等病理改变 , 因此 , 疏通血脉 祛除於滞 , 以增加 肾血流量 , 善 改 肾组 织的营养 , 对改善 肾脏功能有 一定作 用。治 疗中配合 活血化淤 的 药物 , 对促进消退水肿 、促进 肾功能 的恢复 , 可收 到较好效果 。活血 化 淤药如 赤芍、川芎 、丹参 、红花 、益母 草瞿卖 当归王不留行等均可随 证选用 。 从 肺论 清慢性 肾炎水肿 目前也取 得了较好 的疗效 , 治疗方法 如 其 下 :1 () 宣肺利水 。方选 麻黄连翘赤小 豆汤加减 : 麻黄 9 、黄 芩 1g 连 g 2、 翘 1g 5 、石韦 3 g 0 、大 腹皮 3g o 、冬瓜 皮 3 g o 、茯苓 1g 5 、赤小豆 3 g o、 薏苡 仁 3 g 0 、芡实 3 g 0 、金 樱子 l g 5 、术瓜 l g ( ) 2 。2泻肺 逐水 。方药 :
— r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摘要:水肿一症可见于各个系统疾病中,最多见于肾脏疾病,是肾脏疾病治疗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自内经起就对水肿有一定的认识,后世医家也都纷纷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中医经典;肾系水肿随着现代医学中利尿剂的使用,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之逐渐成为人们治疗水肿的首选,更多临床医生倾向于应用利尿剂利尿来治疗水肿。

但很快,利尿剂无效及停药后水肿病情反复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应用利尿剂治疗水肿仅仅通过对症利小便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并未从根本解决水肿的问题。

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治疗水肿不仅是为了消除水肿,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一、《黄帝内经》中的水肿论治《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籍,内容精辟,记载有丰富的中医理论。

内经中关于水肿虽谈不上大篇幅的论述,但其阐述的水肿理论谓之经典,为后世医家治疗水肿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水肿在内经称之为“水”,亦有用“水肿”、“水胀”来表达水肿的含义。

后世医书中对于水肿的称呼有沿用“水”的,有全部改为“水肿”的,也有称为“水气”的,虽称呼各不相同,但所论及的均是水液滁留体内或是泛滥肌肤之病。

关于水病的临床表现,《灵枢·水胀》描述为:“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炎。

”从中可看出这与现代医学描述的水肿表现非常相似,可见眼睑、头面部、四肢、腰背的浮肿,男性还可见阴囊的水肿,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胸水、心包积液,引起咳喘、胸闷等不适,出现腹水使腹胀大如鼓。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及治疗思路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及治疗思路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及治疗思路一、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常见有以下几种,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可能会有其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1肾阳不足。

症状:怕冷、乏力、腰痛、抵抗力下降、水肿。

其中是有气虚的问题,容易反复感冒。

2寒瘀。

舌下络脉明显,舌色暗。

女性月经不调,经水暗,血块。

腰酸痛。

3湿热。

尿黄、尿中泡沫,尿蛋白多,伴有尿路感染、妇科炎症、瘙痒等。

4瘀热。

容易内热上火,牙龈肿痛出血,尿黄,血尿,隐血指标重。

腰胀痛。

此外还有中焦脾胃虚寒、肝肾阴虚等。

二、慢性肾炎治疗的复杂性因为阳虚、气虚、寒瘀、湿热、瘀热的原因,形成比较复杂的体质,寒热痰湿阳虚交杂,温阳则容易加重瘀热,影响指标。

用建议。

寒凉药一时有效,却进一步损伤阳气。

三治疗思路先化湿其次活血化瘀最后补肾温阳。

湿祛热自消,第一步祛湿后,解决表面的湿热问题,可以选用五苓散、益肾化湿颗粒等,辨证运用。

配合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将深层一点的瘀热、寒瘀慢慢化掉,对于寒瘀选用温性的活血化瘀药,瘀热配合凉血活血药。

可选用桂枝茯苓丸、当归苦参丸。

3补肾温阳,主要是益肝肾为主,可选用独活寄生丸等此外,针对气虚需要适当补气,气虚明显的用金水宝可有一定效果,如果用过效果不明显,则是气虚不明显。

还需要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功能。

运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如有里热外寒(感冒发烧)直接用防风通圣丸。

具体治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上是中成药的治疗思路,仅供交流探讨。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是以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慢性炎症为特征,临床上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为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多由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湿热蕴毒等因素
所致,治疗时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一、肝肾不足证
肝肾不足是指肝肾功能衰弱,以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为特征。

治疗
时应滋补肝肾、益气补血,可选用参、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药物,同时也可采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滋肾固本药物。

患者除了服药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健康饮食,少食
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是指肾脏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成为造成慢性肾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床表现为腰酸背痛、月经不调、头痛眩晕等。

治疗时应疏通气机、活血化瘀,可选用当归、桃仁等活血、理气的草药,同时也可以采用逍遥输尿片、润燥降火颗粒等药物。

三、湿热蕴毒证
湿热蕴毒是指因寒湿、热毒等因素,导致肾脏受损、毒素堆积,生成湿热瘀血,导致
慢性肾炎。

临床表现为腰肿痛、尿频尿急、面色黄暗等。

治疗时应疏湿清热、解毒疏通,
可选用茵陈、黄芪等清热降火、祛湿的草药,同时也可以采用双黄连口服液、化湿排毒胶
囊等药物。

总之,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证候,选用相应的草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身心健康,有助
于慢性肾炎的康复。

慢性肾脏病性水肿患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性水肿患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性水肿患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摘要:水肿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肾脏患病导致水分难以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滞留后引发,轻则面部和眼睑水肿,重则全身水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胸水和腹水症状。

目前西医针对此类患者尚缺乏有效的疗法,随着人们对中医技术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加深,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性水肿的高效安全的优势逐渐凸显。

为了给此类患者中医治疗提供系统性的参考,本文特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性水肿;中医治疗;病因病机水肿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

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性水肿多以利尿消肿为根本,短期疗效明显,但是预后不佳,且副作用严重,很难真正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1-2]。

中医治疗此类患者遵循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原则,力求药到病除。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慢性肾脏病性水肿患者中医治疗的方法研究报道较多,但是仍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资料。

因此对慢性肾脏病性水肿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研究进行综述意义重大。

1 慢性肾脏病性水肿的中医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并无慢性肾脏病性水肿这一病名,根据其中医证候和病因病机可以归属于“水气病”范畴。

《金匮要略·水气病》中有语:“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发汗乃愈”,提示此类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水肿,同时指明了治疗的原则。

现代中医学家认为[3-4],该病主要由于外感时邪引发,肺失宣降则脾肾阳虚,可现水停之症,疾病日久以致水湿、瘀血为阻,可导致迁延难愈、肝气郁结,水液出入升降失职,则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该病虚实夹杂,正虚为主,水湿、瘀血阻滞为标,气机郁结为本。

2 慢性肾脏病性水肿的中医治疗2.1 经验方剂慢性肾脏病性水肿患者采用经验方剂治疗的研究较多,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王悦等人研究表明[5],采用加味决水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水肿能够达到行气利水、健脾益肾的功效,所用中药组方为:茯苓和车前子各50g,坤草30g,王不留行、泽泻、猪苓、厚朴、枳实、半夏、陈皮、大腹皮各20g,肉桂、姜黄、黑白丑、草果仁各15g,大黄10g,每天1剂,结果发现水肿症状显著减轻。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疗效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疗效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肾炎水肿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00%(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肾炎水肿;疗效肾炎水肿是指肾源性水肿,致病原因为肾炎引起水和钠潴留在人体组织的疏松部分,从而引发水肿[1]。

一般而言,肾炎性水肿比较容易出现在眼睑部、颜面部以及足踝部,早晨的时候水肿现象最为明显,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水肿可发展为全身性[2]。

目前,治疗肾炎性水肿一般以治疗肾炎为主,而在具体的疗法方面又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

据相关的临床病例报道,肾炎水肿的治疗难度比较大,而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不够明显。

我院为提高肾炎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了12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肾炎水肿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观察组有男患者63例,女患者57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40±2.5)岁。

对照组有男患者60例,女患者60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41±2.3)岁。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从中医的角度,如何认识慢性肾炎?

从中医的角度,如何认识慢性肾炎?

从中医的角度,如何认识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慢性肾炎病情发展缓慢且都伴随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发展成肾衰竭。

西医角度治疗慢性肾炎大多采用血液透析、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的方式就诊,但是相对而言患者会经受更多病痛的折磨,且治疗效果也不佳。

但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由于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更为系统化,且安全系数更高。

1.中医辨证看待慢性肾炎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归属于“水肿”中的“阴水”。

肺宣肺利水,通调水道,主一身之气,倘若风邪外侵,则水道不调;膀胱相搏,流溢肌肤,则得水肿;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倘若脾湿所困,运化失司,升清降浊失衡,水湿下行失利;而发于水肿;其重要之脏还有肾,肾亏蒸化失司,久而脾肾俱虚,蒸运失职,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成水灾,发为水肿。

故综上可见,诸因皆可伤及肺、脾、肾三脏而发为水肿;肺、脾、肾三脏是水肿的主要病机所在,也是慢性肾炎的病机所在。

慢性肾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以及蛋白尿等,此外,人体水液运行失利,表现为肺气通调不畅、脾气运输不畅、肾气蒸化等;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肺虚则外邪易袭,易发风水,上已论及,肺虚失去通调水道的功能,则水邪泛滥成灾,发为水肿。

脾虚湿困,水湿内停为水肿发生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膀胱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则可形成水肿。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驸肿”。

而脾虚不能制水,可致水湿壅盛,损及肾阳,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二者互为因果,皆可致水肿泛溢肌肤,蛋白尿等精微外泄。

在慢性肾炎的整个疾病过程中,瘀血见症应当重视。

水肿水停于内,血水同源,水停则留瘀,瘀血则阻塞气机,壅滞肾络,肾络受损则血离经而留瘀。

瘀积不散,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又可导致血尿反复发作,使病情日趋复杂。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1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1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二、哪些中药治慢性肾炎*三、慢性肾炎有哪些类型中医治疗慢性肾炎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解表法主要用于水肿病,腰以上肿,或肾脏病合并外感,有表症或肺气不宜表现,药如麻黄、苏叶、浮萍、防风等,方如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银翘散等。

原则上只用于表证、实证,但当阴水复感外邪,出现表证时,亦可酌情使用。

温化法用于肾脏病,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小便不利,药如熟附子、肉桂、仙茅、羊藿叶、葫芦巴等,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常与滋阴药同用,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此法常与利尿法同用,用于阳虚水肿证。

理气法用于水肿在里,脘腹胀满者,因气行则水行,可协助行气利尿,药如木香、陈皮、大腹皮等,治水肿病常与温阳药、利尿药同用,如实脾饮。

利尿法用于水肿在里,浮肿以腰以下为显,小便短少。

一般肾脏病小便短少者均可使用,因小便为水湿的主要出路,故是水肿病最基本、最常用的治法。

药如猪苓、泽泻、车前子、半边莲等,方如四苓散。

此法表里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但应根据辨证,配合其他治法。

活血化瘀法用于肾脏病有淤血内阻者,药如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川穹等,常与其他治法合用,处方如桃红四物汤、益肾汤等。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原则应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法则。

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

治疗过程中注意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

正确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掌握好扶正与祛邪的时机和偏重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比如,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外邪之中风邪既是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之一,又是导致该病发展和蛋白尿加剧的因素。

为此,我们研制了具有祛风除湿作用的“四蚕汤”,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可以显着减低蛋白尿,取到明显的临床疗效。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好吗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促进和改善已经萎缩坏死的肾脏微循环,加速病变肾脏新陈代谢,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修复受损肾小球,增强肾小球重吸收,恢复肾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作者尚明月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一类疾病,具有慢性进行陛发展的倾向。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病程 冗长,临床表现颇受变异。

慢性肾炎可以由三种情况发展而来一是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病史超过 1 年以上;二是以往有急性肾炎病史,过了若干年后,而机体的免疫反应 过程却继续缓慢的进展,过了若干年后,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如感冒、 疲劳等,肾炎的症状重复出现,并且持续不消失;三是慢性肾炎的病呈隐 匿存在,患者无明显症状,当典型的症状出现时,已经属于慢性。

患慢性肾炎 3——10 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可以产生两侧肾脏萎缩变 小,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从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对引起慢性肾炎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与变 态反应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大多为双侧弥漫性,少数呈局灶性。

按病情变化,一般分为隐匿型、肾病型、高血压型、肾功能减退型和混合型五种类型。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

1 临床表现 11 脾肾阳虚,水湿内盛型面色胱白,神萎倦怠,形寒肢冷,周身高度 浮肿,可伴有胸水,腹水,尿少,腹胀,纳减,呕恶,甚则咳逆上气不能 平卧,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

12 脾阳虚弱。

水湿中困型面色微硄, 略有形寒, 疲乏无力, 浮肿较轻, 但持续较久, 并可见纳呆、便溏,恶心,呕吐等,舌质淡、苔多腻,脉濡细。

13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型面热升火, 眩晕头痛, 心悸失眠, 腰酸遗泄, 或有微肿,舌质偏红、苔薄,脉弦细。

14 阴阳两虚, 正气衰惫型面色晦滞, 精神萎靡, 形体消瘦, 胸闷腹胀, 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尿少或清长,腹泻或便秘,心悸气短,甚则烦躁不 宁,昏迷不醒,抽搐惊厥,舌质淡胖,苔薄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或弦细。

15 脾肾两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肾单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综合征,常见症状有腰痛、尿频、尿量减少、水肿等。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由体质虚弱、外感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的,辨正是施治慢性肾炎的关键。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慢性肾炎患者体寒湿重,多数有畏寒怕冷、背冷腰痛等寒湿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首先应辨证辨病,判断湿寒有无,并以辛散郁寒、温通经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丸剂有附子理中丸、神曲安冲剂等,可用于暖胃散寒,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湿寒内邪。

慢性肾炎患者常有气虚血瘀的表现,如面色萎黄、疲乏乏力、月经不调等。

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应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参附散、芪心补中汤等,可以益气活血,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施治慢性肾炎的过程中,对于水肿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水肿是湿邪阻滞引起的,因此治疗水肿的关键是祛除湿邪。

常用的中药有猪苓汤、防己黄芩汤等,可以利水消肿,排除体内的湿邪。

慢性肾炎患者情志内伤,长期的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在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中,调节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治疗可以借助于针灸、艾灸等辅助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压力。

除了中药的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应少食寒凉、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补肾滋阴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可以补益肾脏,提高机体免疫力。

慢性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59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59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59例疗效观察【关键词】水肿笔者在4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肾炎水肿多较为顽固,西医利尿之法,多治标不治本,而中医辨证得法,用药得当,则可标本同治而收全效。

在临床中,以中医辨证施治肾炎水肿59例,其中急性肾炎38例,慢性肾炎21例o1治则治法古代治疗水肿方法虽多,但仔细推究不外发汗、利尿、泻下三大原则,笔者对急慢性肾炎水肿的辨证治疗以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减。

急性肾炎分为风寒和风热,风寒着重疏风散寒,佐以利水渗湿,以麻黄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麻黄10g,桂枝15g,杏仁15g ,请香叶15g, 浮萍20g ,苍术15g ,茯苓皮20g ,大腹皮15g ,桑白皮20g ,陈皮15g°风热着重辛凉解表,清热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10g ,连翘20g,赤小豆15g,杏仁10g ,桔梗15g ,前胡20g ,羌活15g ,蝉蜕15g ,桑白皮20g ,大腹皮I5g o慢性肾炎多为脾肾阳虚,多用温阳利水之法,自拟水肿方:桂枝10g,白术20g,白芍20g,茯苓15g,巴戟天15g ,干姜15g ,木瓜15g ,黄芷30g ,车前子20g ,甘草梢20g,茂仁15g。

若腹水明显,加行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木香、陈皮之类。

上方运化中焦之干姜必不可少。

2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随访半年未加剧。

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好转,但仍不正常。

3结果38例急性肾炎中,治愈31例,显效7例;21例慢性肾炎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

4体会笔者认为肾病水肿一证,是机体气化功能障碍,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之病证,肾病性水肿形成以肺脾气虚为先,风邪外袭而诱发,肺气不固奏理疏松易于外感,肺气虚,通调水道失职,不能下注膀胱,水液泛滥肌肤水肿,脾气虚损不可单纯健脾,必须佐以渗利之品,否则久因气滞而肿势更重,好病反复发作多久延不退,缠绵不愈,损伤正气,肺脾肾三脏俱衰;脾肾阳亏,气不化水,阳不化浊,使水湿之邪更甚,进一步损伤阳气,故治则应温补脾肾,但温补脾肾与渗利之剂应同用,可使尿量增加,水肿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医角度治慢性肾炎水肿
*导读:水肿是慢性肾炎的一大典型临床表现。

大多数慢性
肾炎病人的水肿反复出现,且水肿越来越重。

伴随水肿发生的同时,慢性肾炎病人还将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表现,体内的各大代谢系统功能紊乱、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未能有效控制住病情,最终发展成为肾衰竭、尿毒症。

……
消除水肿是早期治疗慢性肾炎、有效预防尿毒症发生的一大关键。

慢性肾炎水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对慢性肾炎病人伴发的水肿症状,西医临床有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肾病水肿的发生主要因为病人肾脏发生纤维化病理改变,致使肾脏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无法经肾脏而排出体外,从而导致病人机体过多水分潴留,外观表现为水肿症状。

而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肾炎病人的水肿症状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由于患有慢性肾
炎的病人,其发病原因、伴随症状以及饮食习惯等诸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发生水肿症状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肝肾阴亏。

这种类型的慢性肾炎病人往往由急性肾炎转化而来。

中医认为,“湿浊之邪稽留下焦,湿壅生热,湿热久恋,伤及肝肾之阴;或肝肾亏或房室不节,而复感外邪发展成慢性肾炎;或因医者急功近利,妄投温补致肾阴亏虚;或因医者秉乘古训,以传统温补法
治肾致温补之品耗伤肾阴;或因医者于病之初,重用苦寒之品,苦寒伤阴;或因治疗过程中,投以激素,激素为热性药品,有助热伤阴之弊。


也就是说,体内炎症存在、房事不节制、滥用药物、加大药物剂量、乱用激素等,都有可能造成慢性肾炎的发生,出现水肿症状。

二、阴血亏虚。

这种类型的慢性肾炎病人,由于长期存在蛋白尿、血尿的症状,反复发作不消,导致其体内大量的精微物质从尿液中丢失,阴血亏虚,则将伴随水肿的发生。

此外,由于长期肾脏损害,病人的脾肾虚,而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也是造成阴血亏虚的重要原因。

三、湿热郁积。

由于慢性肾炎病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加之饮食习惯和偏好也各有差异,脾胃功能失常,久而体虚将容易引发慢性肾炎的水肿问题。

中医讲“脾肾两虚,则致化湿不力,湿郁化热,加重湿热邪气,湿热邪气又加重脾肾亏虚;脾肾两虚和湿热之邪,导致和加重气、血、水病理产物的产生,而病理产物又加重脾肾亏虚、湿热久羁。

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说明一旦人体的脾、胃、肾脏虚弱,则随时间推移,最终使肾炎病人的水肿症状长期存在、反复不愈。

慢性肾炎为一种病程迁延进展性的疾病,对病人而言,久病则易发生淤血、气虚、水湿、邪毒等,出现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亏虚等病症。

发生水肿的慢性肾炎病人,病症有偏差、病机有
侧重,因此,在治疗时需要依据肾炎发病的病机、病因辨证施治,提升损伤肾脏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肾炎病人水肿问题,综合考虑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