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的对立取向及其启示2004-9-25 人文类课件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引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
其中,个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动机等;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冲突等;社会行为主要研究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任务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社会心理现象、解释社会心理现象、预测社会心理现象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描述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解释是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进行说明的过程;预测是根据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见的过程;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或言语反应,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档案法:通过对被试者的个人档案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已故的人或无法接触的人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01社会认知定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02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解释、记忆等阶段,涉及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2024年度-《社会心理学》课件(1)
《社会心理学》课件•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认知•社会动机与情感•社会影响目录•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应用01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行为表现及其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0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格局。
01早期社会心理学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到19世纪欧洲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0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形成。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自变量进行操作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揭示其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某一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记录人们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表现,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02社会认知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解释的过程。
定义影响因素种类包括知觉者的经验、动机与兴趣、情绪等。
包括对他人的表情、言语、举止等的知觉,以及对社会事件、社会关系的知觉。
030201社会知觉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策略包括保持形象的一致性、讨好与自我提升等。
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偏见包括接触假说、社会干预等。
消除方法刻板印象与偏见03社会动机与情感1 2 3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主要心理学派及心理学研究取向
《主要心理学派及心理学研究取向》自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心理室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以来,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研究的繁荣局面。
由于他们研究的对象、层次、角度等不同,前后出现了上百个心理学派。
在这130多年的心理学发展史上,对心理学发展产生重大意义的心理学派主要有十个,它们是: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认知主义心理学派。
这10大心理学派无论从其对象、任务、范围、方法、规模和波及的领域来看对心理学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都曾经在心理学中占有主要地位,甚至一些学派在一段时间内还占有统治地位,我们现在学的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都汲取了他们当中的有价值的部分。
目前来看虽然不存在什么心理学派之争,但对心理学派研究领域的对象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现在的一个心理学家不会说自己研究的理论就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一个心理学派的研究理论都不能完全说明所有的心理现象,有些心理学派的理论听起来很难让人相信,但他就是能解决人类的问题。
所以心理学理论中永远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只有适用的理论。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我主要对以上学派中的4个学派进行简单介绍,而这4个学派的研究对象也是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这4个心理学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主义的研究、人本主义的研究、精神分析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①、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是1913年诞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在心理学界中占统治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斯金纳、桑代克、华生。
行为主义最初反对对意识的研究,主张对行为进行研究;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实验法等,行为注意的这种极端思想是不妥的。
早期行为主义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是关心有机体内心的心理过程和机制,现代的行为主义研究避免了这些错误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取向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个体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等思想倾向。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在许多方面受到西方心理学的影响,因此,分析这些思想倾向,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对于我国心理学的建设也不无裨益。
一、个体主义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指的是把人看成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个体,在分析意识与行为时,不是从个体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社会因素出发,而是从有机体的内部或仅从直接的环境刺激去寻找心理或行为的动因。
这种非社会的个体主义痼疾自近代西方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典型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萨若申(S.Sarason)翻阅了历届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发现除了杜威的演说外,所有的演说根本就没有提到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学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些演说,人们几乎无法发现心理学实际存在于一个具体的、特殊的社会中。
所以萨若申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相信从它诞生之日起,美国心理学就是一种典型的个体主义心理学。
”[1]实验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社会心理学咙卜实际上,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体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所关心的并非宏观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人们心理的影响,而是关注小群体、群体中的人际互动。
它之所以被称为社会心理学,是因为它研究了小群体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换句话说,它研究的是小“社会”。
这种社会心理学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社会心理学,因为它在研究群体或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时,并没有把它们置于特定的文化历史和特定的结构中,忽视了政府、宗教势力、教育制度、政治体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所以这种社会心理学只能是一种扩大葶的个体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个体主义倾向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之日起就已经存在了。
在冯特的理论体系中,心理学分成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个部分。
在实验心理学中,冯特显然是个体主义的,因为冯特关心的是怎样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找到组成个体意识的心理元素。
2024版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VS
从众行为的原因
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信息性影响(即个体 认为他人拥有更准确的信息)、规范性影 响(即个体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可)和群 体压力(即个体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和 要求)。
2024/1/27
21
抵制从众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重于个体内部的认知机制。
8
社会认知的偏差与影响因素
1 2
社会认知偏差的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误差,导 致对他人或社会现象的误解或误判。
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 包括刻板印象、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
3
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 包括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情感状态等。
2024/1/27
9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态 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2024/1/27
22
06
社会群体与互动
2024/1/27
23
社会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社会群体的定义
具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通过社 会互动形成的人群集合体。
2024/1/27
社会群体的分类
根据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群体目 标和群体规模等因素,可分为初级 群体、次级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 等。
社会群体的特征
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 许可的行为的内在驱力。
2 心理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与取向
»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 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 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 » 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 的思维活动 » 学习理论(接受学习)
• 中间层次:某个学科或者或研究领域的方法论
– 对学科性质和方法学问题的一般认识,可以具体体现为指 导研究的范式 » 心理学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认识心理现象 » 是否存在客观的心理学规律 » 应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 心理研究的特殊及其特点是什么
» ④一个机械系统完全能进行运算和记忆
– 信息论 »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美)创立的 » 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 、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 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 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 系统论 » 创始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 主要观点 » ①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 » ②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 ③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 ④复杂事物的功能远大于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 总和 » ⑤有机体作为一个系保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 ,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 相关研究的特点
– 有一个默认前提:研究变量可以由数量加以标定,数量的 关系可以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 – 从大量被试身上收集数据 – 借助描述统计归纳来自于样本的数据信息,借助于推断统 计从样本信息中推论总体特点,还可以借助高级统计技术 建立能够拟合数据的模型 – 相关研究不操纵变量,因此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试论冯特心理学中的几种对立倾向
理主义范式加以说明[ 但是 , 3 1 , 冯特的心理学是完 认识是主观的 ,不存在客观 的、绝对的真理 ;不 全科学主义的吗?或者说仅仅只是科学主义的吗? 存在价值无涉的所谓客观方法 。科学主义心理学 通过对冯特心理学多角度地考察 ,我们发现其中 坚持客观 主义的研究范式 ,主张心理学要 以可客 蕴涵了诸多对立倾 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 观观察和操作的对象为限,要站在价值中立 、情
经验的两种方 向时所说 , “ 另一种是心理学的方
向,它把经验 的整个 内容从它与主体 的关系 ,以 及 由主 体 直接 所 赋 予 它 的特 性 方 面来 加 以研
科学一样 的客观 ,心理学应 以价值为导向 ,通过 灵不仅常在变动 ,而且这些变动都有规律。他也 内省 、直觉 、体验等方法把握 、理解人的整个精 曾明确指出 ,实验心理学的任务之一是探索心理 神生活。冯特的心理学 ,绝不是对 以上任何单一 元素 的结合 中起作用 的规律 ,民族心理学的主要 方 面的极 端追求 ,乃容两种对立 的倾 向于一身 。 任务则是揭示人 的高级心理过程产生 、发展的规
一
说 ,冯特是心理学有史 以来 的 “ 第一个配称心理 征的综合体 。我们欲从与科 学和人文两种对立取 学家的人” 。他创立 了一个庞杂的 理学体系。这 向相关 的贯 穿 心理 学 始终 的几 对 对立 范 畴 ,多维 L - D 、 体系包括实验心理学 ( 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 度 、多 层 面 、多 视 角 地 展示 冯 特 心 理 学 的原 貌 ,
心理学前沿问题与研究取向篇课件ppt
●2.问题的特征
●2.1 一般问题的特征 ●1. 一般问题的微观特征 ●2. 一般问题的中观特征 ●3. 一般问题的宏观特征 ●2.2 前沿问题的特征 ● 1.前沿问题的微观特征 ● 2.前沿问题的中观特征 ● 3.前沿问题的宏观特征
● 问题的历史性 ● 问题的时代性 ● 问题的代际差异
● 培养整合能力
● 善于整合者从各种各样的来源获取信息,对其作出客观 的解释和评价,然后用一种让整合者本人及其他人能够 理解的方式加以整合。过去,整合能力非常可贵,随着 信息继续以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增长,整合能力就变得 更为重要了。
● 爱因斯坦没有发明能源、体积或光速的概念,然而,通 过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这些概念综合起来,从而提出了 著名的方程式E=mc2。
● 维特根斯坦:“当某人预言下一代人将捡起这些问题并予以 解决时,那通常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一种自我原谅的方 式,为着他应该完成但是没有完成的事情。父亲在他没有成 功的地方希望儿子获得成功,这样他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总 会找到答案的。然而,他的儿子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我的 意思是说:要让任务得以完成的愿望,披上了下一代人将要 取得进展这样一种预言的伪装。”
● C.问题迷宫说
●D. 问题结构五要素 ● 目标、给定、障碍、背景和环境 ● 目标是最活跃的因素,与需要、动机、愿景、兴趣等有
关。 ● 给定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给定受背景影响 ● 背景因素(内部因素):目标、给定、障碍都是从背景
中涌现/产生出来的。 ● 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促进与干扰。
● E.问题的心路历程
•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对研究者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 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多声部的复调思维和多样化 的方法去把握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00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与方法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实验研究是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 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感兴趣的行为,并探 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研究的最大优点是因为它对变量有严格的控制,所以避免 了因果关系的混淆。从实验研究能够清楚地看出自变量对因变 量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重复验证,所以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 效度。但实验研究必须满足两个两个要求:即自变量可以操纵 以及被试的随机分配。 在实验研究中,根据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可以把实验研究 分为:实验室研究(Laboratory study)和现场研究(Field study)。前者最大的优点是对实验情境的控制程度高,因而 内部效度高,并且方便经济,以此为基础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是 当今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实验室研究也有其缺点,这就 是实验情境不等于现实生活,因而结果难以推论到实际生活情 境中去。现场研究(Field study)是研究者为了克服实验室研 究外部效度低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是在真实的条 件下进行的,因而结果可推广到生活中去,外部效度高。另外 现场可以处理实验室中无法操纵的变量,比如高温与侵犯行为 关系的研究。
小专题:怎样撰写社会心理学论文
当你完成了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之后,还要 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论文写的好,才 能够使他人更好地了解你的研究的价值。 社会心理学论文的写作形式与一般的心理学 论文的撰写格式基本一样,主要由引言、方 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 标题、摘要和参考文献,许多论文还有注脚、 图表和附录等。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心理学的许多分支都对社会行为有兴趣。 但在看待与研究时,不同学科的取向层面却截然不同。归纳起 来主要有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Social Level) 社会学与政治学采用的研究层面,采用比较广泛的因素解释社 会行为。EX. 认为经济、历史以及社会力量决定人类的行为, 这些因素包括阶级、宗教团体、政府组织、经济改革等。 (2)个人层面(Individual level) 临床与人格心理学家所采用的层面。在临床与人格心理学家看 来,一个人具有的特质可以用来解释他的行为,他们常常用人 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解释在相同情境下,人们为何采 用不同的行为方式。 (3)人际层面(Interpersonal level) 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 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境包括环 境中的他人,这些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社会心理学 家寻求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决定了人类的行为。
二心理学研究取向的九对范畴-PPT文档资料
二 心理学研究取向的九对范畴
(七)稳态(homeostasis)对 异态(heterostasis)
(七)稳态-异态
• 含义:
稳态(home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异态(heter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阅 读 书 目
[8] David G. Myers(2019). Psychology(7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9] Robers S. Feldman(2019). Understanding Psych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 •
( 九) 可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 也。” 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 黄则 变 黄。” 性 埃里克森(Erikson,E.H., - 1902~1994)心理社会发展 八阶段说; 不 弗洛伊德的观点; 启示 可 变 性
小
• 七种研究取向:
生物学取向 心理动力取向 行为主义取向 认知取向 人本主义取向 进化论取向 文化取向
结
小
结
• 七种研究取向在以下五个方面是不同:
研究重点 研究水平 主要研究方法 人性观 行为的决定因素
三 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非此即彼对亦此亦彼;
(二)独尊一家对兼蓄并容; (三)现代化对注重传统; (四)学习外国对走自己的路
四、学会学习
• 博览与精读 • 读厚与读薄
• 养成批判思维
阅 读 书 目
[1] 黄希庭著.人格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2] 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 格里格与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19年版. [4] 黄希庭主编.简明心理学辞典.合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5] 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6]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 心理学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版. [7]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编.黄希庭心 理学论文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条件反射的生理学过程
精选课件
64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
精选课件
65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模仿
精选课件
66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如何看待?
精选课件
67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诱因理论
精选课件
68
• 研究的方法选择——相关不等于因果
精选课件
22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方法选择——谨慎看待相关
精选课件
23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方法选择——实验研究
精选课件
24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方法选择——实验研究
精选课件
25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方法选择——实验研究
34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方法选择—实验结果
精选课件
35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具体方法
精选课件
36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
精选课件
37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
精选课件
38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来自论文的撰写精选课件48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论文的撰写
精选课件
49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精选课件
50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心理学课件ppt
● 意义不仅取决于符号和指示物,还取决于符号解释。
Object/signified(对象/所指)
Sign/signifier (符号/能指)
Interpretant/disposition to respond (解释项/反应的倾向)
● 通过语言分析可以明确生命意义问题,不为假问题烦恼, 不为无价值的问题浪费精力,不为无力解决的问题费神。 维特根斯坦论证了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波普尔论证了 由符号表达的知识对客体和主体的相对独立性。语言的 公共性和相对独立性为有效地储存和交流思想,客观地 理解和表达意义创造了条件。
• 我相信我们只有将较大背景——具体的意义要在这样的背景 下才能被创造和传递出来——中的结构和一致性予以具体化 的前提下,才能够原则性地理解意义和意义构成的过程。 [美]布鲁纳著:《有意义的行为》,魏志敏译,长春:吉 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5页。
• 布鲁纳提出将重建意义形成过程作为文化心理学和复兴的认 知革命的核心过程。他认为我们按原则方式理解的“意义” 的概念,已将语言性约定与构成整个文化的各种约定组成的 网络重新联系在一起了。布鲁纳著:《有意义的行为》。
● 维特根斯坦的创新在于把意义作为原始范畴,它比存在 或知识更基本。他认为,不管有什么样的存在和知识, 它们都是由语法和语言决定的,都是语法和语言发挥作 用的结果,语法和语言深深扎根于生命的形式。
• 3.1.3 符号―意义取向下的心理学研究
• 布鲁纳:关于意义的最贴切表述是,它很可能取决 于对涉及到的所有叙述的理解把握。我在引入叙述 的概念时抛开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人们在理解文 化现象时不会孤立地处理世界上的各个事件,也不 会孤立地理解语言中的各个句子,他们在更大的组 织框架内对那些事件和句子进行组织。布鲁纳著: 《有意义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中质化与量化两种取向的对立与整合
心理学研究中质化与量化两种取向的对立与整合
心理学研究中质化与量化两种取向的对立与整合
麻彦坤
【摘要】[摘要]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心理学进入量化研究时代。
量化研究为心理学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与丰硕的成果。
然而,近几十年来,心理研究的质化取向日渐兴起,有关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讨论日益引起重视。
混合方法研究试图超越两者的纷争,克服单独使用某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整合两种研究取向,为复杂心理现象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思路。
【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9(000)005
【总页数】7
【关键词】[关键词]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对立;整合;混合方法①
麻彦坤,心理学博士,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广州 510006)。
1879 年之前,心理学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思辨、内省等研究方法占据主导地位。
1879 年冯特在德国创立了实验心理学,宣布了心理学与哲学母体的分离,拉开了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序幕,从此,心理学研究高度依赖实验及相关技术,使用量化数据检测理论,量化研究成为主流,其背后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
以量化取向为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确立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制定了心理学发展的科学标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批评量化取向,倡导对人类进行自然的、以情景为基础的整体理解,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质化研究,激起了量化取向与质化取向哪个更适合心理学研究的思考与讨论,讨论涉及到两种取向的哲学基础、方法论假设与相关的研究方法(Griffin ffamp;Phoenix,。
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两种主义的对立、根源与走向
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两种主义的对立、根源与走向
张春妹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心理学各流派一直呈现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主义的对立,这是不同的哲学思想和当时的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影响的结果.心理学学科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现代心理学应在科学人文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论,谋求统一的完整的心理学理论.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张春妹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06
【相关文献】
1.认识模式与存在模式——心理学中两种主要研究取向的关系探究 [J], 奚彦辉;李广武
2.两种研究取向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J], 陈红梅
3.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对立与整合 [J], 许钟昱;钟暗华
4.两种根本对立的建党理论——试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建党理论上的根本对立 [J], 金增林;金荣钢
5.两种民族主义思潮的对立:巴以和谈屡陷困境的根源 [J], 陈天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心理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对立与整合
第7卷 第2期2006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Fujia n M edical U niv eris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7,No.2June2006论心理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对立与整合向 敏1,王忠军2(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概观心理学发展历史,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长期对立,这既表现在方法论上,又表现在具体的操作技术上;但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利弊,且恰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因而两种研究范式间的整合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该文归纳和分析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由对立走向整合的趋势,并总结了两种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几种整合模式。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对立;整合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84(2006)02-0051-04O n Confronted and M erged Q uantitative andQ 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 chologyXIA NG Min,WANG Zhong-jun(1.P sychology College o f H 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 uhan430079,China;2.Wuhan B usiness Serv ice College,W uhan430056,China)Abstract:Ex plo ring the histo ry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 rch,they co nflict w ith each o ther ove r a lo ng pe riod o f time,no t only in me thodology but also in some skills.H ow-eve r,there is a view point that the research paradig m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 re on the w ay from the conflict to the harmo ny.The author analyzes these o rienta-tio ns and a kind of m ode o f merging.Key words:Quantitative Research;Qualitative Research;Conflict;M erge 一、引 言 量化研究(Quantitativ e research)与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论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论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苏卫萍
【期刊名称】《大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3)002
【摘要】当代心理学研究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取向,并且长期对峙.由于其哲学基础的对立,形成了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的对立,从而构成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21世纪,心理学必须采取"元分析"的态度、采用唯物辩证法、加强理论建构,促使心理学通过两个主义的对抗斗争,相互扬弃得以较快的发展.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苏卫萍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教育科学系,云南大理,6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6
【相关文献】
1.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 [J], 王沛;张国礼
2.心理词典:两种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J], 孙继民;王美珠
3.心理学研究中质化与量化两种取向的对立与整合 [J], 麻彦坤
4.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转变——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的取向 [J], 李鹤
5.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转变——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的取向 [J], 李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质论(holism):强调体质或素质对人格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论(enviormentalism):强调环境影响对人格的决定 作用
论境环-论质体四(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 语·阳货);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 ·阳货)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王入 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 可不慎也”(墨子·所染);
,
性知可不-性知可八( )
内容:
可知性(knowability):指人格或人性是可以用科学方法 加以认识的。
不可知性(unknowability):指人格或人性是不能被人类 所认识的。
行为主义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现象学心理学的观点; 启示
性知可不-性知可八( )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现象学派的观点; 斯金纳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启示
性应反-性动前六( )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七)稳态(homeostasis)对 异态(heterostasis)
态异-态稳七( )
含义:
稳态(home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异态(heter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题问的考思得值三
(一)非此即彼对亦此亦彼; (二)独尊一家对兼蓄并容; (三)现代化对注重传统; (四)学习外国对走自己的路
博览与精读 读厚与读薄 养成批判思维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二)理性(rationality)对非理 性(irrationality)
()
性理非-性理二
含义:
理性(rationality):亦既理智,言行合理。
在理性对非理性维度上表现为个人是否有理性,其行 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其理智调节和支配。
凯利的观点; 弗洛伊德的观点; 斯金纳的观点; 生物学研究取向(biological approach); 启示
性理非-性理二
()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三)整体论(holism)对元素 论(elementalism)
()
论素元-论体整三
含义:
整体论(holism):强调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必须从整 个人去考察而不能仅以片段行为作为普遍推论的依据。
元素论(elementalism):亦称还原论(或简化论) (reductionism),主张把复杂的人性现象分解为彼此独立 的元素逐地加以探讨。
论素元-论体整
人本主义与弗洛伊德的整体 论观点; 行为主义的S-R公式,生物 学取向,认知心理学研究取 向; 当代的还原论(reductionism)倾向; 启示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四)体质论 (constitutionalism)对 环境论
(environmentalism)
论境环-论质体四( )
(九)可变性(changeability) 对不可变性(unknowab- ility)
性变可不-性变可九( )
内容:
可变性(changeability):指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不可变性(unchangeability):指人格是不能改变的。
性变可不-性变可九( )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 也。”
态异-态稳七( )
默里(Murray,H.A.,1893~ 1988)的驱力降低论;
怀特(Whit,R.W.,1904~) 的能力动机及成就动机论;
班杜拉(Bandura,A.,1925~) 的自我效能论;
罗杰斯、马斯洛的观点;
启示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八)可知性(knowability)对 不可知性(unknowability)
决定论(determinism):认为人的行为均有其原因, 任何思想和行为莫不受内外因素的限定,如遗传、环境、早 期经验等都是决定以后行为的原因。
()
论定决-志意由自一
斯金纳(Skinner,B.F.,1904~1990) 的强化决定论; 弗洛伊德(Freud,S.,1856~1939)的本 能论; 罗杰斯(Rogers,C.R.,1902~1987)与 马斯洛(Maslow,A.H.,1908~1970)的 自我实现论; 凯利(Kelly,G.A.,1905~1967)的人既 是自由的又是被决定的观点;
启示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五)主观性(subjectivity)对 客观性(ohjectivity)
性观客-性观主五( )
含义:
主观性(subjectivity):认为人不是根据客观事实行事的, 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觉和主观经验行事的。
客观性(objectivity):认为人没有主观经验,人格就是刺 激-反应间的联结。
心理学研究的对立取向及其启示
言引一
心理学研究什么; 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考察心 理学的研究取向
畴范对九的向取究研学理心二
(一)自由意志(free will)对 决定论(determinism)
()
论定决-志意由自一
含义:
自由意志(free will):指个人感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一切, 自己在遇到问题时不受外在的支配和控制,能随心所欲地自 行抉择。
性观客-性观主五( )
性观客-性观主五( )
畴范ity)对 反应性(reactivity)
性应反-性动前六( )
含义:
前动性(proactivity):指个人的行动具有主动性、超前 性。
反应性(reactivity):指个人的行动没有主动性、超前性, 只是对刺激的反应 。
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 黄则黄。”
埃里克森(Erikson,E.H., 1902~1994)心理社会发展 八阶段说;
弗洛伊德的观点;
启示
结小
七种研究取向:
生物学取向 心理动力取向 行为主义取向 认知取向 人本主义取向 进化论取向 文化取向
结小
七种研究取向在以下五个方面是不同:
研究重点 研究水平 主要研究方法 人性观 行为的决定因素
古希腊的四种体液说(多血 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 质)
论境环-论质体四( )
克瑞奇米尔(Kretschmer, E.,1888~1964)的体型论 -癫痫性气质);
(肥胖型-躁郁性气候、瘦 长型-分裂性气质、强化型
弗洛伊德的本我论;
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 环境决定论;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