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乌司他丁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乌司他丁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关键词 】 乌 司他 丁 ; 心肌缺血 ; 再灌注 ; 炎症 因子
中图分类号 R 5 4 2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2 9 — 0 0 0 1 — 0 3
T h e Ef f e c t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Ul i n a s t a i f n o l l My 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i a -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 XI E Ha o - k o n g 。L I J i a n - p i n g 。XI E J l a n - b o J / C h i n e s e a n d
肌梗死 C P R后危 重患者 的临床 资料 ,据是否使用 乌司他丁分为常规组 ( 未联合使用乌 司他 丁组 ) 及观察组 ( 使用乌 司他 丁组 ) 。观察两组心 率 ( H R ) 、 平均动 脉压 ( M B P ) 、肌酸激酶 同工酶 ( C K — M B ) 的变化 ,比较死亡率 、机械 通气 相关性肺炎 ( V A P ) 发生率 ;同步测定 比较 两组 的血清 I L 一 6 、T N F — o t 、 M MP 一 9 水平 。结果 :观察组的死亡率 、V A P 发生率分别 为 1 3 . 8 %、6 . 9 %,均显著低 于常规组 的 3 8 I 2 %、3 2 . 4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观察组 的M B P 、 H R、 C K — MB 改善程度均显 著优 于常规组 ( 尸 < 0 . o 5 ) 。 两组在 C P R后第 1 天血 I L 一 6 、 T N F 一 0 【 、 M M P 一 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I p > 0 . o 5 ) 。至第 5 天,

乌司他丁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乌司他丁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乌司他丁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概述乌司他丁(Ulinastatin)是一种抗炎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器官损伤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乌司他丁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乌司他丁是由人类尿蛋白酶酶解出来的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对多种蛋白酶都具有抑制作用。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和氧自由基等多种物质的产生,具有抗炎、抗凝、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乌司他丁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和心肌损伤,会导致一定的心肌损害。

研究表明,乌司他丁能够抑制心肌损伤的发生。

在一项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的研究中,结果显示在使用乌司他丁的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心功能得到了更好的恢复,心肌损伤指标的升高幅度也明显降低。

降低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心脏手术后并发症是心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乌司他丁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在应用乌司他丁的组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24小时肌酐水平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减轻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对比应用和未应用乌司他丁的病例,发现应用乌司他丁的病例中炎症反应指标均显著下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降低感染风险心脏外科手术后容易因手术创伤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中包含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因此乌司他丁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降低手术后感染风险。

研究表明,应用乌司他丁的病例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乌司他丁的病例。

总结乌司他丁是一种具有多种作用的抗炎酶,可以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乌司他丁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减轻炎症反应以及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降低感染风险。

乌司他丁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Hi的影响

乌司他丁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Hi的影响
cardial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ulinastin group ( n =10 ) and control group (n =10 ). ulinastin group received the infusion of ulinastin 50000 U � kg at 30min before modeling ,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infusion of saline instead of ulinastin . The myocardial ischemic reperfusion model ( I� R) simultaneously . Hemodynamics index and pHi was established , ECG and homodynamic index were monitored
[1]
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但是其对内脏器官微 循环灌注方面的影响报道尚少。 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 观察乌司他丁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pHi 的影 响 ,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兔胃肠循 环的保护作用。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0 只新西兰健康雄性家兔 ( 西安 交 通大学医学 院实验动物 中心提供 ) , 体重 2. 3 ~ 3. 0kg。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
were measured befor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30 min after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1h、 2h after reperfusion . Results : Ulinastin can lower ST segment and improve index of hemodynamics . pH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myocardial ischemia 2reperfusion injury in both groups .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pH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1h、 2h after reperfusion in ulinastin group ( P <0.05 ). Conclusion : pHi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myocardial ischemia 2reperfusion injury in rabbits . Ulinastin infusion can improve gastro 2intestinal micro 2 circulatory perfusion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探讨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探讨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探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反应过度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系统性炎症反应,其并发症是多器官损伤。

在脓毒症的并发症中,心肌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

目前临床对脓毒症所致的心肌损伤的治疗仍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对于心肌保护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乌司他丁是一种酯酶抑制剂,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提高一氧化氮(NO)的水平,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同时,乌司他丁也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因此,探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建立脓毒症模型:选用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以盐酸肠毒素(LPS)诱导建立脓毒症模型。

(2)实验组设置: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不同剂量)和普通维生素E组,比较各组动物的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等指标。

(3)机制探究: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等手段检测乌司他丁对心肌保护相关指标的影响,包括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一氧化氮合酶(NOS)2等。

2.研究方法(1)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以50μg/kg的LPS诱导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和普通维生素E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行心肌病理学观察,检测cTnI、SOD和GSH-Px的活性,检测心肌GSTπ、NOS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3)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 < 0.05为统计学差异。

四、研究预期成果研究结果将揭示乌司他丁对心肌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脓毒症所致的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心脏

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心脏

干预机制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 应,保护生物膜
3
4
抑制蛋白酶的释 放和活性;减少 组织破坏
Xu L et al.,2008 Kudo Y et al., 1992 Zhang XQ et al., 2005 Xu M et al., 2011; Yang YL et al., 2004
乌司他丁显著降低心缺血再灌注后MPO和TNF-a
诱导缺血15m后再灌注60m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取肝组织检查MDA − 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的MDA表达水平比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但预先使用UTI,MDA的表 达量明显减少,说明UTI可以显著抑制IRI过程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注:MDA=丙二醛,是膜脂质过氧化最重要的产 物
Y. Kudo et al., 1992
乌司他丁对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录
1
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
2
乌司他丁预防和治疗I/RI的机制
3
乌司他丁对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UTI)是天然的炎症调节物质
O-硫酸软骨素糖链:与细胞、钙结合, 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
C端K区 :抑制多种水解酶
N-糖链:调节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 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结合力
Young-Kyun Chung et al., 2011
乌司他丁显著减少CPB中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p < 0.01 +p < 0.01
− 18位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UTI组;其中对照组术后不做处理;UTI组分别 在CPB之前及升主动脉开放前静注UTI 30万U; − 分别在CPB前(Pre-CPB)及CPB后使用鱼精蛋白15分钟(Post-CPB)取血检测中性粒细胞弹

乌司他丁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明显 差异 ,治 疗后 两组 C Tn I 均 出现 明显下 降 ,且观察 组 相对 于对照 组 CTn I下降幅度 更为:3 1 5 0 1 2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 院&J L 重症 监护病 房 通信作者 :陈黎丽 ,E ma i l : c h e n l i l i t w i n e s @1 6 3 . c o n r
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结论
观察组 治疗 后 CTn I 、CK— MB和 NT- p r o BNP水平 与对 照组 比较下 降更 明显 ,差
观察 组 CT nI 、CK-MB、NT-p r o B NP水 平的 降低 可能 与 UTI的使 用 有关 ,提示 UTI可
能 会减轻 新生 儿窒息 后心 肌的再 灌注 损伤 ,结 论值 得进一 步研 究 。 I 关键词 】 乌司他 丁 ;新生 儿窒 息 ;心肌 再灌 注损伤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白 2 0 0 9年 1月至 2 0 1 2年 1 2月 我院 围 产儿科直接转 入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 的新生儿窒息患儿 l 8 6
例 。所有 患儿均在生后 3 0 mi n内转入新生 儿监护病房 ,按
第 4版 《 实用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_ 3 1 出生后 l mi n的 Ap g a r
评 分 均 ≤ 7分 。 其 中男 1 l 3例 , 女 7 3例 ; 出生 体 重 2 5 5 7 ~
3 3 7 3 g,平 均( 2 9 8 3 4 -4 0 6 ) g;胎龄 3 5. 2 ~3 9 . 3周 ,平
均( 3 7 . 5± 2 . 8 ) 周 。将 所 有 患 儿 按 治 疗 方 法 的 不 同 分 为 观
2 0 1 4 年2 月第 2 1 卷第 4期

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综述·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黄云达综述黄伟审校(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11)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141(2018)01-0068-04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心肌组织在一定时间的缺血后再次恢复血液灌流,反而出现比再灌注前更加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损伤,包括血管反应性改变、冠脉流量下降及收缩功能降低[1]。

目前已知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炎性细胞的浸润、心肌细胞凋亡、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能量代谢障碍、钙超载等[2]。

多种中西药被研究及临床证实具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其中,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尤为突出[3-5]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最为有效而经典的降脂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在冠心病的预防中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减少甘油三酯、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胆固醇的清除。

自上市以来一直将他汀类药物带来的益处完全归功于其降脂作用,然而,目前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

国内外已有大量基础研究证实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早期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与调脂作用无关,其获益于对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离子通道等的影响[7-14],成为目前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鉴于他汀类药物的多种治疗机制,本文就此内容作如下综述。

一、抗炎作用炎性细胞的浸润、趋化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与合成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炎症反应过程。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PMNs)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伴随再灌注的进行,大量活化的PMNs通过释放氧自由基、炎性细胞因子等物质聚集在心肌微血管内并浸润到心肌组织中,引起心肌损伤。

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抑制作用的影响

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抑制作用的影响
实用医学 杂志 2 0 1 3年 第 2 9卷 第 2 O期

药 物 与 临 床 ・
乌 司他 丁对心肌缺血 一 再灌注损伤 患者炎症抑制作用 的 影 响
许 建 强 梁健 球 袁 满娟 霍保善 吴庆庆 李琛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乌 司他 丁 ( U T I ) 对急性心肌梗死( A MI ) 直接 经 皮 冠 状 动 脉介 入 治 疗 ( P C I ) 后 并 发 心 肌 缺 血 再 灌 注损 伤 患 者 炎 症介 质及 心 肌 损 伤 的影 响 。方 法 : 将入选的 A MI 患者 8 6 例 随机 分 为 对 照组 ( 4 3例 1 与乌 司他 丁 组 ( 4 3例 ) , 乌 司他 丁组 在 P T C A术 前 1 h 3 0万 u静 脉 滴注 , 术后 1 0万 u静 脉 滴注 , 每 8小 时 1 次. 连 续
( h s — C R P ) T L心 肌 钙 蛋 白 I ( c T n I )  ̄ L 验检查。结果 : P T C A 术后 两组 患者 血 浆 N E U、 I L 一 6、 h s — C R P含 量 均 升 高 . 但 乌 司他 丁 组 增加 幅 度 均低 于 对 照组 ( P<0 . o s ) 。 急性 心 肌 梗 死早 期 c T n I 升高 , 随后 2 4 h逐 渐 下降 , 乌 司他 丁 组
变化 , 评价乌司他丁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的炎 症 抑制 作 用及 减轻 心 肌损 伤 的作用 。
1 资 料 与方 法
平均( 6 3 ±1 2 )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 7 7 例, 合并糖尿 病2 8例 , 有吸 烟史 4 8例 , 高脂 血症 6 7例 。8 6例 患 者随机分 为对照 组 ( c组 ) 与乌 司他 丁组 ( u组 ) , 每组 4 3 例。 两 组患 者在性 别 、 年龄 、 B MI 、 冠 心病 的危 险因 素( 糖 尿病 、 高血 压 、 吸烟 、 高 血脂 史 ) 、 P T C A 的基本 情况 ( 三 支病 变数 和 支架 数 、 血栓 抽 吸术 使 用 、 球囊 扩张 时 间 ) 以及术 后 服用 规 范冠 心 病二 级 预 防药 物 治疗 ( B受体阻滞剂 、 A C E I 、 A R B 、 钙离子拮抗剂 、 硝 酸酯类 ) 方 面差异 均无显 著性 ( P>0 . 0 5 ) , 见表 1 。

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

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

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

方法采用垫扎球囊法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和I/R+乌司他丁组(n=10)。

检测三组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及缺血范围,并用Western-blot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4.13±3.27)nmol/L 比(11.13±2.13)nmol/L],CK-MB也升高[(15.21±6.24)U/L比(2752.21±1276.36)U/L],GSH则明显降低[(241.42±3.28)mg/L比(184.26±2.14)m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

I/R组梗死面积为(17.12±3.18)%,I/R+乌司他丁组梗死面积为(12.27±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心肌组织IL-6、IL-8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IL-6、IL-8蛋白水平,假手术组IL-6、IL-8含量较低,缺血再灌注后,I/R组IL-6、IL-8表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缺血再灌注可以诱导炎性因子IL-6、IL-8释放;与I/R 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炎性因子IL-6、IL-8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乌司他丁可以减少炎症因子表达。

见表2。

3 讨论乌司他丁能够广谱高效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是从健康人尿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

乌司他丁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多,心脏瓣膜手术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

然而,循环停止和心肺转流等操作都会对心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重了手术后恢复的难度和手术成功率。

乌司他丁是一种脂溶性药物,具有增加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保护心肌细胞、抗凝血和抗平滑肌等多种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乌司他丁的应用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能够提高心肌功能和脏器造血功能,而且对术后炎症反应和心肌酸中毒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然而,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仍然有限,因此探究乌司他丁对这种情况的保护作用,对保护心脏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评估乌司他丁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内容:1.通过回顾文献资料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在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机制和作用。

2.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应用乌司他丁预处理和安慰剂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的变化和术后炎症反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3.从实验角度分析乌司他丁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同时通过生物学实验验证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三、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建立离体大鼠心脏模型,以模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观察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

2.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乌司他丁预处理和安慰剂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心肌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炎症反应情况等指标。

3.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和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的研究结果:1.乌司他丁可以显著减轻离体大鼠心脏模型中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

乌司他丁对肾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对肾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对肾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的
开题报告
标题:乌司他丁对肾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背景:
肾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情之一。

SIRS会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肺损伤是最常
见的表现之一。

乌司他丁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具有扩张血管和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

研究乌司他丁在肾I/R后对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深入探究SIRS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对肾I/R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1. 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高剂量乌司他丁组。

2. 采用肾I/R模型,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均进行肾I/R操作。

对照
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观察各组动物的肺和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ACE和AngⅡ水平,并进行氧合指数、肺水肿指数等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1. 随着肾I/R时间的延长,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增高,ACE和AngⅡ水平增加。

氧合指数降低,肺水肿指数增高。

2. 与模型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动物的肺组织损伤轻微,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ACE和AngⅡ水平均显著降低。

氧合指数升高,肺水肿指数显著降低。

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对肾I/R继发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E和AngⅡ水平、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乌司他丁对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精)

乌司他丁对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精)

乌司他丁对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赵东1 , 杨拔贤1 , 闫征2 , 姜春玲1 , 贾若1(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方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全肝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组(I组)和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全肝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组(U组)。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总蛋白含量、肺组织干/湿质量比(D/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 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含量,并以RT-PCR方法比较三组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 MMP)14 mRNA含量。

结果:(1) 与对照组比较,I组大鼠BALF总蛋白和MPO含量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可以显著抑制这种上升;(2) 与对照组比较,I组和U组大鼠D/W和SOD显著降低(P<0.05),而乌司他丁则可以显著干预其降低程度;(3) 与对照组比较,I组和U组大鼠肺组织MMP14 mRN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乌司他丁则可以显著干预其升高程度。

结论: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可产生严重的肺损伤,乌司他丁可以显著减轻肺损伤程度,可能的机制包括抑制肺组织MMP14 mRNA的表达。

关键词肺损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乌司他丁;基因表达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ulinastatin on total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associated lung injury in ratsZHAO Dong , YANG Ba-xian , YAN Zheng , JIANG Chun-ling , JIA ruo.1.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 Beijing , 100044 , China.2.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 Beijing , 100044 ,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role of ulinastatin - a protease inhibitor in protection of lung damage following total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 Methods: Twenty-four health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8 in each group). Group C was served as sham injury control , group I rats underwent 60 minutes reperfusion after 30 minutes total hepatic ischemia by clamped the hepatic hilum and UTI(ulinastatin, 5x104U/kg) was administered to animals in group U 10minutes just before the occlusion .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end point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lung tissue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for (1) pathological section; (2) pulmonary MPO and SOD activity; (3) RT-PCR of MMP14 mRNA. In addition to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protein (BALFP) content , and lung dry to wet weight ratios (D/W) were respectively examined in each group. Results: (1) Compared to group C, content of MPO in lung tissues and BALFP were much higher in group I and UTI could reverse this tendency significantly(P<0.05); (2) lung D/W and pulmonary SOD weremarkedly decreased during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while them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ats pretreated with UTI(P<0.05); (3) In addition, lung tissues MMP14 mRNA showed the same change as D/W. Conclusion: Severe acute lung injury after total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s was attenuated by UTI which might have a potential inhibition rule of MMP14 mRNA expression in lung tissues.Key words: acute lung injury;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ulinastatin; gene expression.很多手术需要术中完全阻断入肝血流,比如肝脏巨大肿瘤切除、严重肝外伤救治以及肝移植等。

乌司他丁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

乌司他丁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

乌司他丁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背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即便重症医学和介入治疗实现了尽早恢复血流供应,但恢复血流灌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再灌注损伤,其致残率与病死率依然很高。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的机制涉及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功能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自噬等动态、快速发展的级联反应。

如何在恢复血流供应的同时,又能减轻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课题。

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是从健康成年男性尿液中提取的糖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急性胰腺炎、心肺复苏术后、移植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个临床领域。

有较多证据表明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炎性介质释放等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且其对缺血再灌注后大脑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也不清楚。

近年来,国内外对缺血后处理的研究日渐增多,提出了药物后处理的概念,其在操作上具有更好的可控性,更加可行和方便,在再灌注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得将药物靶向运输到冠脉内皮和心肌组织成为可能。

给药方式的日趋靶向化,使得患者将从再灌注治疗中进一步获益。

本研究旨在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对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比较乌司他丁药物后处理在心肌再灌注治疗中经冠脉途径给药是否优于外周静脉给药,探讨心肌再灌注治疗中更适宜的给药途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第一部分: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am group)、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I/R group)、乌司他丁高剂量组(40000U/kg)、乌司他丁中剂量组(20000U/kg)、乌司他丁低剂量组(10000U/kg)。

乌司他丁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乌司他丁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乌司他丁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邵兵;刘琴湘
【期刊名称】《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lt;正&gt; 0 引言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存在于人尿液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对其结构、生化特性、提纯、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85年作为药品上市。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乌司他丁显示了对胰腺炎、急性循环障碍等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就乌司他丁的药理学特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以及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总页数】5页(P918-922)
【作者】邵兵;刘琴湘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清
远;51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
【相关文献】
1.乌司他丁对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蓝运竞;宁琳;周音频;胡龙江
2.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J],
孙亮;刘萍;常忠路;张衍鲁;陈庆伟
3.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O、TNF-a、cTnI浓度的影响 [J], 肖成伟;刘美兰;彭景添;杨在东;蒋丰智
4.乌司他丁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刘春广;陈庆良;王轩
5.乌司他丁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J], 谢皓空;李建平;谢建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甄妮;苏丽明;韩东锋;刘晓亮【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09【摘要】心脏骤停(CA)以发病急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心肺复苏(CPR)为CA的主要抢救手段,CPR后各个脏器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而脑复苏恢复更是重中之重〔1,2〕。

CA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仍有30%的患者存在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研究证实,CPR后脑损伤与脑细胞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分子机制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

【总页数】3页(P2304-2306)【作者】甄妮;苏丽明;韩东锋;刘晓亮【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急诊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急诊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急诊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急诊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7【相关文献】1.乌司他丁联合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钟毓杰;刘忠民;黄勇平;邱晓俊2.乌司他丁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邵壮;熊江;郭伟;卫任3.观察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刘国敏4.乌司他丁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降低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气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J], 王甜甜;林飞;潘灵辉;钱卫;何义;肖靖远;梁芳特;刘豪;熊瑶5.右美托咪啶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武健;刘景艳;卢永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司他丁对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乌司他丁对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乌司他丁对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蓝运竞;宁琳;周音频;胡龙江【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14)018【摘要】目的:考察乌司他丁对急诊 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将120例接受急诊 PCI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PCI治疗,观察组在术后额外使用乌司他丁1×104 U/kg 治疗。

比较两组病人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事件及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段APN显著高于对照组(t=2.725,t=3.802,P<0.01),TNF 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298,t=5.190,P<0.01)。

观察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763,P<0.01)。

CK MB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94,P<0.01)。

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拮抗心肌缺血病人炎性过度激活保护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its mechanism of ulinastatin o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fter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undergoing directed P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emergency PCI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linastatin 10 000 U/kg additional y. The levels of adiponectin (APN),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rate,and the area of creatinekinase MB (CK MB)con-centration time curv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TNF α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group(t=4.298,t=5.190,P<0.01),but AP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2.725,t=3.802,P<0.01).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5.763,P<0.01). The ar ea under the CK MB concentration time curv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32.694,P<0.01). Conclusion Ulinastatin can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excessive activation to prevent reperfusion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总页数】4页(P2147-2150)【作者】蓝运竞;宁琳;周音频;胡龙江【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408000;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对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吴小波;李斌;王圣2.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分析 [J], 岳峰;张陈匀;续自灵3.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J], SHI Yi-fu;LIANG Jie;HAN Rong-li;HU Yan-jun;ZHANG Yan4.FIB和TNF-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J], 邹青;卢少平;张明明;程锦;赵佩;张玉琨5.依达拉奉对急诊PCI治疗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吴小波;李斌;王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吉冰洋;王伟鹏;冯正义;李波;龙村;李立环【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年(卷),期】2002(018)009【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例择期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C组不给药,U组给予乌司他丁100万U(其中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40万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30万U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30分钟(T2)、再灌注1小时(T3)、再灌注2小时(T4)及再灌注3小时(T5)各时间点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样本中下列各指标的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两组血清中TNF-α、IL-6、IL-8的浓度,都是在再灌注后与手术前值及阻断主动脉30分钟的值相比有明显的增加(P<0.05);在T3、T4、T5三个时点U组的TNF-α、IL-6、IL-8的释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PB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性介质TNF-α、IL-6和IL-8的释放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总页数】3页(P457-459)【作者】吉冰洋;王伟鹏;冯正义;李波;龙村;李立环【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相关文献】1.生脉注射液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何涛;张红星;高清元2.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乌司他丁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J], 包海军;高百顺;李天成;宋兵;柳德斌;张彬3.美心力对心脏直视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袁媛;龙村4.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缺血预处理对肺的保护作用 [J], 李国虎;陈胜喜5.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J], 周建明;刘志勇;李鸿雁;朱亚彬;杨丹宁;贾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司他丁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乌司他丁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乌司他丁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向小燕;岑瑛【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021)002【摘要】当组织、器官缺血后重新获得血液再灌注,多数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的结构得到修复,但是,有时候缺血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中性粒细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药物控制中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造成组织损伤的毒性物质可能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体内多种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在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黏附和跨内皮迁移,减少炎细胞浸润;抑制中性粒细胞组织毒性物质释放等过程中发挥多层次的抗炎作用。

大量临床和基础的实验发现乌司他丁对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现将其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91-193)【作者】向小燕;岑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烧伤整形科,四川,成都,61004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四川,南充,6370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烧伤整形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1【相关文献】1.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内皮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郝雪景;蔡国龙;陈进;胡才宝2.乌司他丁脏器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赵丽; 王胜3.乌司他丁脏器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赵丽; 王胜4.乌司他丁脏器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赵丽; 王胜5.蛋白质O-GlcNAc修饰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吴科帆;江梦;夏中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司他丁在冠脉搭桥术中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乌司他丁在冠脉搭桥术中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乌司他丁在冠脉搭桥术中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罗沙;王文贤;陈满云;李锡初【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03(024)0z1【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li)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体外循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择期冠状动脉搭桥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U组分两次接受Uli 90万U,C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CPB停机4 h(T4)、术后第1天(T5)、术后第3天(T6)、术后第7天(T7)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cTN-I浓度及CK-MB、LDH活性,记录心脏复跳及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在T3-T7时点U组cTN-Ⅰ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0.01);在T5-T6时点CK-MB活性及T5、T7时点LDH活性U组明显低于C组(P<0.05-0.01);U组自动复跳率高于C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围CPB期间分两次使用乌司他丁90万U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总页数】3页(P118-120)【作者】罗沙;王文贤;陈满云;李锡初【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麻醉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麻醉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麻醉科,广东,广州,510080;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广州,5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1【相关文献】1.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应用参麦注射液防治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J], 罗志方;江美兰;李章红;曹西迎2.联合应用贝那普利与丙泊酚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侯少科;郝丽娜;李建辉;曲振华3.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研究 [J], 刘军锋;韩雪晶;郑大勇;尚子轶;唐红霞;贾克刚;孔祥荣;刘运德4.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 [J], 刘志芳;夏瑜;潘勃;朱雄凯5.乌司他丁在冠脉搭桥术中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J], 罗沙;王文贤;陈满云;李锡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司他丁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刘春广;陈庆良;王轩【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09(037)006【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幼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幼兔离体心脏Langendorff模型,灌注停跳液使心脏停跳30 min,用加入乌司他丁的K-H液复灌30 min.于缺血前0 min,复灌后10、20、30 min记录心率(HR)、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冠脉流量(CF);于缺血前1 min,复灌后10、20、30min测定冠状静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1)乌司他丁组心脏复灌后HR、CF、LVdp/dtmax均升高(P<0.05或P<0.01);冠状静脉流出液CK、cTnI、TNF-α、IL-6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心肌细胞横纹模糊不清,可见多灶性细胞崩解,心肌纤维断裂,间质充血、出血并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乌司他丁组心肌细胞胞浆嗜伊红均质浓染,可见局灶性细胞崩解,间质充血只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总页数】3页(P495-497)【作者】刘春广;陈庆良;王轩【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300070;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乌司他丁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J], 孟保英;王元祥;潘晓兰;张青;提运幸;沈定荣;彭乐;马超2.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PDTC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严亮亮;陈良万3.注射用心肌肽预处理对大鼠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杨立平;陈良万;张贵灿;张志强;陈道中;董疑;杜剑之;戴小福4.常温缺血预处理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J], 张中明;张育才;董红燕;许鹏程5.雌二醇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谭江宁;龙村;韩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司他丁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作者:谢皓空李建平谢建波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心肌梗死CPR后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分为常规组(未联合使用乌司他丁组)及观察组(使用乌司他丁组)。

观察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比较死亡率、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同步测定比较两组的血清IL-6、TNF-α、MMP-9水平。

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VAP发生率分别为13.8%、6.9%,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至第5天,两组IL-6、TNF-α、MMP-9均较第1天升高,但常规组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关键词】乌司他丁;心肌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01-03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I/R)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心肌梗死后“罪犯”血管再通可导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或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1],其病理变化涉及毛细血管屏障渗透性增高、中性粒细胞渗出、间质水肿、组织炎症、细胞损伤及死亡等[2],而炎症损伤中多种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参与了I/R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研究表明,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及活性增强,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3]。

乌司他丁(UTI)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能通过对胰蛋白酶、纤溶酶、激肽释放酶等的抑制作用,达到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多种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的损害。

本研究中观察了乌司他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作用及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探讨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63例急性心肌梗死CPR后危重患者,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51.2±13.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4],必须至少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排除标准:术前有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激素史、慢性支气管炎、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哮喘史、近期有肺部感染及其他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

所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均按规范的CPR进行抢救,同时均经口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CPR成功后均留置深静脉导管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63例患者中有34例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液体复苏等综合药物治疗,设为常规组,余29例患者在综合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乌司他丁治疗(乌司他丁50万 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5 d(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9990134),设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1.2.1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死亡率;同步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比较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同步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同步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

1.2.2 炎症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同步测定比较两组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2.1 一般情况经治疗后,观察组25例、常规组21例患者病情好转稳定;观察组2例,常规组11例发生VAP;观察组2例、常规组9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观察组4例(13.8%)、常规组13例(38.2%)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观察组各指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与常规组MBP、HR在CPR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常规组MBP、HR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MBP较第1天显著升高,HR较第1天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表1 两组各指标比较例(%)组别死亡率 VAP 严重心律失常常规组(n=34) 13(38.2) 11(32.4) 9(26.5)观察组(n=29) 4(13.8) 2(6.9) 2(6.9)字2值 4.746 6.193 4.161P值2.2 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两组在CPR后第1天血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观察时间延长,两组的CK-MB水平均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表2 两组MBP、HR的比较组别 MBP(mm Hg)HR(次/min)第1天第5天第1天第5天常规组(n=21) 58.3±12.6 64.2±15.7 127.6±15.3 116.8±17.2观察组(n=25) 56.1±13.2 91.4±17.3 131.9±17.8 105.9±16.3t值 0.575 5.538 0.869 2.203P值 >0.05 0.05表3 两组CK-MB水平的比较 U/L组别肌酸激酶同工酶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常规组(n=21) 184.3±13.2 175.2±12.7 164.1±11.5 132.6±11.3 87.6±10.3观察组(n=25) 185.6±15.3 158.4±13.9 121.6±12.8 93.5±11.6 35.2±9.8t值 0.305 4.246 11.743 11.522 17.649P值 >0.05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两组在CPR后第1天血清IL-6、TNF-α、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至第5天,两组IL-6、TNF-α、MMP-9均较第1天升高,且常规组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增高,因其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恢复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是改善患者临床转归的最有效措施,然而CPR成功后,AMI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原因多与心脏骤停后机体严重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CPR后自由基、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最终导致机体脏器出现弥漫性损伤,出现MODS,最终导致死亡。

而缺血心肌本身可因再灌注出现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增加心肌细胞的调亡,这一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5]。

因此,尽早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机制中,TNF-α、IL-6、MMP-9是重要的炎症因子。

缺血心肌再灌注时,机体因氧化应激NF-κB表达增加[6],进一步刺激心肌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TNF-α,同时Th2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IL-6,参与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和相互作用,使粒细胞向缺血再灌注区域的浸润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心肌及其他器官损害。

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及活性增强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展过程。

MMP-9是MMP家族的重要成员,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外基质的讲解,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

MMP-9可通过降解型胶原,破坏内皮基底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引起组织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衰、心室重构、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7]。

乌司他丁属典型的Kuniz型的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胰蛋白酶、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活性[8],抑制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白细胞黏附,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灌注,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姜兴权等[9]研究发现,乌司他丁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学,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急性心肌梗死CPR后多脏器功能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死亡率、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这说明,CPR后乌司他丁的早期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VAP、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同时,观察组CPR后第5天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常规组,而心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提示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可能优于常规组,正如此,CPR后患者的临床转归更优于常规组。

随观察时间延长,两组的CK-MB水平均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进一步观察两组各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在CPR后第1天血清IL-6、TNF-α、MMP-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PR后两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活跃,经治疗5天后,两组IL-6、TNF-α、MMP-9均较第1天升高,提示可能存在一系列的炎症因子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从而造成机体处于炎症状态,导致CPR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但观察组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后,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综上所述,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AMI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损伤密切相关[12]。

参考文献[1]于宗良,杨向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后适应[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3(5):388-389.[2]刘秀华,唐朝枢.重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转化医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2):985-986.[3]李科.MMP-2、MMP-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对左室功能评价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2.[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2(29):710-725.[5]陈宇,张露萍,石艳葵,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J].西南军医,2012,14(6):888-891.[6]杨改生,张国荣,张晋东,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B活性的变化[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6,22(2):80-82.[7]贺晓楠,李淑梅.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79-2981.[8]姜海涛,王逢鹏,谢江涛,等.乌司他丁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5):310-313.[9]姜兴权,陈星海.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多脏器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3):134-137.[10]肖成伟,刘美兰.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NO、TNF-a、cTnI浓度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1,46(9):802-805.[11]孙亮,刘萍.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0,8(2):97-99.[12]黄小泰.乌司他丁治疗小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43-44.(收稿日期:2013-06-23)(编辑:连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