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对上海市城区某社区居民血压影响的定组研究(新)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其中,细颗粒物(如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将对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简要概述。
首先,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
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之下,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PM2.5中的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硫化物、氮化物和多环芳香烃等,能够直接引起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除了呼吸系统,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与细颗粒物暴露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动脉硬化等。
这些影响可能与PM2.5中的有害物质促进内皮功能受损、血管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性增加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PM2.5中的有害物质能够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液系统传播到其他器官,如脑部和肝脏,进一步加剧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
另外,PM2.5也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高浓度的PM2.5与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存在显著相关性。
这些影响可能与PM2.5中的有害物质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孕期妇女长期接触PM2.5可能增加妊娠并发症和出生缺陷的风险。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系统性影响之外,PM2.5也对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PM2.5的污染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此外,PM2.5还能够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介导,进一步诱导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PM2.5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2024年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范文
《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篇一一、引言PM2.5,即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因其微小的尺寸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血液系统,成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PM2.5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基于最新的统计数据,对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次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我们选取了多个城市近一年的PM2.5浓度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交通、工业排放等数据。
三、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统计分析,风速、温度、湿度和降水等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
风速较小的时候,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不易扩散,导致PM2.5浓度升高。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颗粒物的形成和扩散。
例如,低温高湿环境下,颗粒物更易凝结,形成较大颗粒物,进而影响空气质量。
2. 交通因素交通因素也是影响PM2.5浓度的关键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交通拥堵、车辆尾气排放等因素都会导致PM2.5浓度上升。
城市中心区由于车流量大,交通拥堵现象严重,PM2.5浓度普遍较高。
此外,柴油车等重型车辆的尾气排放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3. 工业排放与能源消耗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是PM2.5产生的另一重要源头。
统计结果显示,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工业行业的排放对PM2.5浓度影响显著。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质量。
此外,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也会产生大量PM2.5。
四、多元回归分析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我们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气象因素、交通因素、工业排放与能源消耗等因素均对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
其中,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交通因素和工业排放与能源消耗。
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引言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其中,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而PM2.5中的碳物质是其主要组成之一,因此对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1. 碳物质的组成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主要包括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两部分。
有机碳是指PM2.5中含有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非挥发性有机物(NVOCs)。
元素碳则是指PM2.5中含有的无机碳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汽车尾气等燃烧活动产生的碳气化物。
2. 碳物质的化学成分上海市PM2.5中的有机碳主要由多环芳烃(PAHs)、脂肪烃和蜡样物质等组成。
而元素碳则包括黑碳(BC)和有机碳(OC)。
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以及工业排放等污染源。
3. 碳物质的粒径分布PM2.5中含碳物质的粒径主要分布在2.5微米以下,其中有机碳的大小主要集中在0.1微米至2.5微米范围内,而元素碳的大小则主要分布在0.01微米至2.5微米之间。
二、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影响因素1. 大气条件大气条件是影响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空气中的颗粒物扩散和传输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碳物质的浓度和组成。
例如,风速低、湿度高的条件下,碳物质更容易在大气中积聚,导致PM2.5中含碳物质的浓度升高。
2. 污染源排放上海市的污染源排放对PM2.5中含碳物质的贡献不可忽视。
燃煤、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污染源的碳排放直接影响着PM2.5中碳物质的含量和特征。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控制污染源排放,特别是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力度加大,致使PM2.5中含碳物质的浓度逐渐下降。
PM2.5对上海市城区某社区居民血压影响的定组研究要点
in the community for at least 5 years.and had smoking,smoking cardiopulmonary during the last total of 3
years,passive 28 participants
consumption,and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08.009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徐文玺、陈仁杰、阚海东);上海市黄浦区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职业、放射卫生科(徐文玺) 通信作者:阚海东,Email:kanh@fudan.edu.cn
may
significantly elevate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Shanghai.
【Key words】Particulate
matter;
Blood pressure;Panel study
Fund program: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f20 1 244061
5
wa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of 1.86(95%Ch 0.62—3.09)mmHg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and一0.05(95%I:^0.59—0.50)mmHg
5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Conclusion
Shoa.term exposure to PM2
28【PM2.5将引爆中国“空气革命”】
PM2.5将引爆中国“空气革命”2011-11-24【摘要】PM2.5数值是反映当前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至今未列入国内空气质量监测范围,即便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监测多年,而且,结果亦显示,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出,但这些数值一直未公之于世。
如今,僵局终于被山东打破,一场空气质量的革命正悄然来临?11月16日,一场题为“企业家精神与生存困境”的论坛上,嘉宾潘石屹调侃了几句:最近,因为我盯着PM2.5指标不放,有关部门就上门了。
他们说,潘总,您看您挺有钱,也有粉丝,管这事儿作甚?我说,这是健康,比钱和粉丝都重要。
话音一落,全场传来笑声、掌声。
强烈的呼声得到了一些回应。
同一天,环保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2稿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第3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其中,最大的调整即拟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并收紧PM10、氮氧化物等的标准限值。
11月21日,山东省环保厅宣布,2012年起,该省17市开始监测PM2.5,每月通报结果,力争到2015年空气中PM2.5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较2010年改善20%以上,还原“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吃螃蟹的南京PM2.5本属专业指标,但近期走红民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原来,这才是空气质量标准中最具话语权的因子。
只是,它的数值一直成谜。
而大致的情况可从研究论文中窥见。
黄鹂鸣等人发表的《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一文指出,2001年冬、春、秋3季,南京市5个主要城市功能区PM2.5的浓度范围为0.044—0.586毫克/立方米,超标率达92%,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10年前,PM2.5是个陌生的名词,而11月14日,类似的信息出现于南京市气象局的官方微博“南京气象”中,赞誉声一片:南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揭开PM2.5的神秘面纱。
那条微博写道:近日,大气层结构稳定,虽天气晴好,但大气浑浊,据探测,昨天一天我市能见度不超过8公里,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大多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上,超过正常水平。
《2024年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范文
《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长,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PM2.5(细颗粒物)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PM2.5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与许多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探究其变化规律和来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与方法(一)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了某市近三年的PM2.5浓度监测数据,以及相关的气象、交通、工业排放等数据。
(二)研究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PM2.5浓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2. 因素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PM2.5浓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PM2.5浓度进行空间分布分析。
三、PM2.5影响因素分析(一)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等因素与PM2.5浓度密切相关。
其中,静风、低湿、高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PM2.5浓度升高。
此外,逆温现象也会使大气层稳定度增加,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二)交通因素交通排放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研究发现,交通流量大的地区,PM2.5浓度往往较高。
特别是重型车辆,如货车、公交车等,其排放的颗粒物对PM2.5浓度的影响较大。
(三)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的排放对PM2.5浓度的影响较大。
此外,工业区的布局和排放口的设置也会影响PM2.5的扩散和浓度。
(四)其他因素此外,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因素也会对PM2.5浓度产生影响。
其中,道路扬尘和建筑扬尘在风力较大时尤为明显;而秸秆焚烧则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对局部地区的PM2.5浓度影响较大。
空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各系统危害的研究
空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各系统危害的研究【摘要】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各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
在呼吸系统方面,PM2.5进入人体后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哮喘等症状;在心血管系统方面,PM2.5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增加;在神经系统方面,PM2.5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在免疫系统方面,PM2.5可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PM2.5还可能对其他系统产生危害。
加强对PM2.5的研究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人们应该重视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等,以减少PM2.5对健康的危害。
需要进一步研究PM2.5对人体各系统的具体影响,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空气细颗粒物PM2.5、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研究、危害、防护措施、综述、目的、必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PM2.5作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空气细颗粒物,它们能够携带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气态污染物等,并深入到人体呼吸道,甚至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各系统造成危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PM2.5浓度不断攀升。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会增加人们罹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风险。
深入研究PM2.5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PM2.5对人体各系统的具体危害,为加强空气质量管理、保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空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PM2.5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机制及影响程度,揭示其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潜在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大气PM2.5对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
i f n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P M2 . 5 a n d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i n o r d e r t o i n d e n t i f y i f t h e r e i S a n i n t e r v e n i n g me c h a n i s m b e t w e e n P M2 . 5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t h e r i s k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T h e r e h a v e b e e n s e v e r a l s t u d i e s e x p l o r e i n g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M2 . 5 a n d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 b u t t h e i r c o n —
上海宝山区PM2.5特征研究与源解析
中国分类号 : X 8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 G) 0 1 - 0 0 7 9 ( 2 0 1 3 ) 0 4 - 0 6 - 0 9 - 0 4
气溶胶颗粒物 的大小是粒子最重要的性质 。按 变化特征。并以四次灰霾事件为例 , 解析了灰霾期 间 粒径可把颗粒物分为总悬浮颗粒物 ( P ) 和可吸入 大气颗粒物 中水溶性离子 的特征 以及 P M 的源特
1 监测 点位 和方 法
P M 自动监测共采集小时均值数据 8 7 6 0 个, 其 日 均浓度分布率如 图 1 所示。
2 5
2 O
选取宝山区环保局( 对照点 ) 和钢研所( 工业 区) 两个监测点 , 其中钢研所监测点位于吴淞工业 区内,
外环 线 附 近 ,交通 流 量较 大 。利 用 上述 两个 监测 点
~
1 0
2 0 1 1 - 0 8  ̄ 2 0 1 2 - 0 7 一年 P M 的 2 4 h 连续监测数据 , 分析 了上 海市宝 山区大气 中 P M 质量浓度 的时 间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l 作 者简 介 : -  ̄NN ( 1 9 7 8 一 ) , 女, 浙江金华 人, 工程师 , 从事环境监测 与 管理工作 。
观 测期 间宝 山 的细 粒 _ 了污染 非 常严 重 , 观 测 期 间 引起颗粒物总浓度 上的明显差异 ,可见 ,对于 P M z 5 看, M z 5 平均 浓度 值 为 6 5 . 6 m 。 , 日均值 的变化 范 围是 的研究 ,是可 以反映 出较大范围内大气颗粒物污染 P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PM2.5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综述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呼吸系统影响PM2.5颗粒物较小,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易于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下,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首先,PM2.5可引发急性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特别对老年人和儿童影响更为明显。
其次,暴露于PM2.5还可能诱发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发展。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气体交换受限、气体传输障碍,从而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心血管系统影响从观察性研究来看,高浓度的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性较高。
暴露于PM2.5的人群常常出现心脏病发作、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状。
PM2.5颗粒物通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激发炎症反应以及产生一系列有害化学物质,进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
这些变化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3. 神经系统影响研究显示,暴露于PM2.5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PM2.5可通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高浓度的PM2.5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风险升高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婴幼儿在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后,智力发育可能会受到损害。
4. 免疫系统影响PM2.5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对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
高浓度的PM2.5会激发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
同时,PM2.5还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凋亡、DNA损伤等,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人体更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大气PM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气PM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细颗粒物(PM5)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PM5是指空气中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颗粒小、比表面积大、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等特点,能深入人体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大气PM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PM5的来源、成分、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机制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PM5污染的防治和人类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PM5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其中人为源占据主导地位。
PM5的成分复杂多样,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金属元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不相同。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M5暴露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如心肺系统疾病、癌症、出生缺陷等。
毒理学机制方面,PM5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基因损伤等途径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在防控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了加强PM5监测与预警、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改善交通结构、提高公众防护意识等建议,以期降低PM5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大气PM5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参考,以推动PM5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保护人类健康。
二、PM2.5对健康影响的基础研究PM5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环境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础研究在这一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PM5的毒性及其与健康问题的关联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细胞层面上,PM5可以进入人体细胞,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凋亡。
同时,PM5中含有的多种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也可以直接对细胞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损害,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
在动物实验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模拟人类暴露于PM5的环境,发现PM5可以导致动物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炎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等。
《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范文
《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篇一一、引言PM2.5,即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由于其细小的粒径,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有着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PM2.5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市近三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剔除了异常值和缺失值,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
三、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等因素对PM2.5浓度有着显著影响。
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风速较小的情况下,PM2.5浓度往往较高。
而降水量对PM2.5浓度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
2. 交通因素交通因素也是影响PM2.5浓度的关键因素。
车辆尾气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交通流量越大,PM2.5浓度往往越高。
此外,道路类型、交通管制等因素也会对PM2.5浓度产生影响。
3.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PM2.5的另一主要来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工业区的PM2.5浓度往往较高。
不同行业的工业排放对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钢铁、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排放对PM2.5浓度的贡献较大。
4. 其他因素除了气象因素、交通因素和工业排放,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PM2.5的浓度。
例如,城市绿化程度、建筑密度、道路保洁等都会对PM2.5的浓度产生影响。
城市绿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减少PM2.5的浓度,因为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物。
而建筑密度和道路保洁等因素也会影响PM2.5的浓度,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道路扬尘和建筑工地等污染源的排放。
四、结论通过对某市近三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气象因素、交通因素、工业排放以及其他因素如城市绿化程度、建筑密度和道路保洁等都会对PM2.5的浓度产生影响。
PM2.5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PM2.5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PM2.5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一、引言空气质量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而PM2.5污染是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由于其微小的粒径和较长的逗留时间,PM2.5能够深入人体呼吸道,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PM2.5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PM2.5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影响1. 呼吸系统疾病PM2.5污染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PM2.5能够引起咳嗽、喉咙痛、气喘等症状,并增加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严重。
2. 心血管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类似,PM2.5污染也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PM2.5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PM2.5排放中的有毒物质可进入循环系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问题。
3. 癌症风险增加PM2.5污染还与癌症风险的增加相关。
研究表明,长期吸入PM2.5颗粒物会导致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增加患上肺癌、膀胱癌、结肠癌等肿瘤的可能性。
吸入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还可能对身体其他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
4. 免疫系统异常PM2.5污染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一些研究表明,PM2.5颗粒物会扰乱身体的免疫平衡,使人体对抗病原体和病毒的能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此外,PM2.5对气溶胶的吸附作用会导致过敏原粒子与人体免疫系统接触,加剧过敏反应。
三、PM2.5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医疗支出增加PM2.5污染引发的疾病增多,使得社会的医疗支出大幅增加。
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大量的预防和医疗资源被用于治疗与PM2.5污染有关的疾病,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降低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PM2.5及其组分与生活行为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交互作用研究
PM2.5及其组分与生活行为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交互作用研究PM2.5及其组分与生活行为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交互作用研究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含量不断上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PM2.5及其组分与生活行为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PM2.5及其组分。
PM2.5是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它可以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二次气溶胶等。
而有害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
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生活行为因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如饮食、运动和睡眠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和睡眠不足等生活行为习惯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PM2.5及其组分与生活行为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一组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按照不同的PM2.5暴露水平和生活行为因素进行分类。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和睡眠时间,并定期测量血压水平。
结果显示,高暴露于PM2.5的患者血压水平较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高PM2.5暴露与不良生活行为因素同时存在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更高。
例如,高暴露于PM2.5的患者且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其血压水平相比低暴露PM2.5且饮食习惯良好的患者更为突出。
此外,研究还发现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也加剧了高暴露PM2.5患者血压水平的增加。
对于同样高暴露于PM2.5的患者而言,睡眠时间短和运动不足的人群,其血压水平相比充足睡眠和有规律运动的人群更高。
综上所述,PM2.5及其组分与生活行为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城区大气PM2.5浓度及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
上海城区大气PM2.5浓度及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上海城区大气PM2.5浓度及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一、引言空气污染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PM2.5的浓度和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长时间,并且能够穿透人体呼吸道进入肺部,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气溶胶光学特性是指气溶胶对光的吸收、散射和透过能力,在大气的光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城区的空气质量备受关注。
为了解上海城区的大气PM2.5浓度及气溶胶光学特性,本研究对上海城区进行了观测研究,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保护提供参考。
二、方法与材料本研究选择了上海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设置一系列监测点对大气PM2.5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点的选择依据包括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区域特征、人口密集度等因素。
实时监测设备包括PM2.5采样器、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仪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结果与讨论本研究获得了上海城区大气PM2.5浓度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实时数据。
根据观测结果显示,上海城区的PM2.5浓度普遍较高,并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和工作日,PM2.5浓度明显增加,超过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限值。
进一步分析发现,上海城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以及城市建设与交通等。
其中,气溶胶的对流散射和吸收特性对上海城区的大气质量和能见度有着重要影响。
另外,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大小分布对其光学特性也有一定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城区大气PM2.5浓度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上海城区的PM2.5浓度较高,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2. 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污染排放源和城市建设与交通等;3. 气溶胶的对流散射和吸收特性对上海城区的大气质量和能见度产生重要影响。
PM_(2.5)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PM_(2.5)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以PM<sub>2.5</sub>为主的雾霾席卷全国,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空气污染物。
我国PM<sub>2.5</sub>污染与排放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即污染与排放存在空间不匹配现象。
由于PM<sub>2.5</sub>污染的易扩散性,因此需要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构建模型来分析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PM<sub>2.5</sub>浓度过高会直接导致居民发生各类疾病甚至早逝,造成严重的直接公共经济损失。
然而,PM<sub>2.5</sub>污染不仅会对公共健康产生影响,其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的间接影响也不容忽视。
基于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PM<sub>2.5</sub>污染形势,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以及支付意愿法、空间分离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空间计量模型和环境CGE模型等研究方法和模型,分析我国PM<sub>2.5</sub>污染现状成因、主要来源及其空间效应,探讨影响公共健康变动的多种因素,分析我国PM<sub>2.5</sub>所导致的直接公共健康影响和间接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在控制PM<sub>2.5</sub>污染的情境下我国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最终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PM<sub>2.5</sub>污染形势,探讨我国污染的成因来源以及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
我国的PM<sub>2.5</sub>污染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京津冀为核心的华北地区PM<sub>2.5</sub>污染尤为严重。
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
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
关分析
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对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的日平均污染浓度与居民日死亡数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季节、一周日效应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当大气PM10、PM2.5浓度上升10μg/m3时,总死亡数分别上升0.53%(0.22%~0.85%)、0.85%(0.32%~1.39%).结论大气粗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作者:戴海夏宋伟民高翔陈立民胡敏作者单位:戴海夏,宋伟民(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
高翔,陈立民(复旦大学环境工程系)
胡敏(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刊名:卫生研究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年,卷(期): 2004 33(3) 分类号: X523.032 R994.6 关键词:大气污染 PM10 PM2.5 暴露-反应关系日死亡数。
上海市PM2.5相关因素的研究
上海市PM2.5相关因素的研究
成亚利;王波
【期刊名称】《数学理论与应用》
【年(卷),期】2014(34)3
【摘要】空气质量问题始终是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2014年01月-05月的上海市空气质量(AQI)日报,分析了上海市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对首要污染物出现的频率做出统计分析,发现PM2.5是上海市现阶段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Kendal(T)相关系数,计算PM2.5与AQI其他监测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有利于更科学的监测空气质量.研究表明,PM2.5与PM10和CO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M2.5与O3的相关性很弱.最后分别对PM2.5与PM10、PM2.5与CO的相关性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初略的线性方程.对其对比分析可知,在同等情况下,应该优先通过控制空气中PM10的含量,来达到控制空气中PM2.5含量的目的,从而对改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8页(P96-103)
【作者】成亚利;王波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京市PM
2.5的相关因素研究 [J], 丛琳;孙德山;邹存利;张蕾
2.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PM2.5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J], 祝煦;黄正勇;贺磊
3.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PM2.5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J], 卢鹏;何杰;彭丛笑
4.上海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J], 王明莹;庄惠生
5.基于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上海市PM2.5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陈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某区域PM2.5及其重金属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上海市某区域PM2.5及其重金属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张纯淳;何池全
【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22)006
【摘要】跟踪监测上海某典型工业居民混合区夏、秋、冬三季的PM2.5及其重金属成分的质量浓度,分析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趋势,通过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健康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居民区的PM2.5的质量浓度与全市均值相当;各点位PM2.5及其重金属成分的污染水平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中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重金属中铅、镉的质量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各点位的砷的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1倍;调查区域内致癌和非致癌重金属成分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不会增加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
【总页数】9页(P784-792)
【作者】张纯淳;何池全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市普陀区环境监测站,上海200062;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1
【相关文献】
1.浅谈制笔行业有毒有害物质(一)--重金属对健康的影响 [J], 钱炜;侯维敏
2.浅谈制笔行业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对健康的影响 [J], 钱炜;侯维敏
3.桑沟湾重金属对海洋环境影响和食用贝类的健康风险评估 [J], 孙丕喜;郝林华;杜蓓蓓;王湘芹;连岩;代欣欣;赵城南;徐玉珊
4.生活垃圾重金属对环卫工人身体健康影响研究 [J], 唐志华;呼和涛力;刘敏茹;尹华;郭华芳;熊祖鸿;陈勇
5.安徽铜陵矿区不同功能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对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赵兴青; 朱旭炎; 黄兴; 孙雨; 侯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PM_(2.5)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市PM_(2.5)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卢江涛;彭章娥;刘琳
【期刊名称】《应用技术学报》
【年(卷),期】2022(22)1
【摘要】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利用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上海市PM_(2.5)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近6年来上海市PM_(2.5)的浓度在逐年降低,年均下降率和年均变化幅度显著,同时PM_(2.5)的浓度分布随季节的变化也较大。
研究也分析了PM_(2.5)与温度、相对湿度、平均气压以及每日累计降水量在0.01水平上的相关关系。
在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面,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和居民消费水平这4项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除了环境保护投资这一项,其他社会因素与PM_(2.5)浓度的相关水平不显著。
【总页数】6页(P61-66)
【作者】卢江涛;彭章娥;刘琳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0.1
【相关文献】
1.2014-2018年南通市区PM_(
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广州市大气PM_(2.5)中常见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上海市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
其气象因子分析4.西安大气细粒子(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华北平原地区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Pa),DBP为(74.O±7.7)mmHg。测血压前24 h的PM2 5、SO:、
NO:、0,和CO的浓度分别为(8.3_+12.9)、(46.6_+12.9)、(79.2+_27.4)¨g,m3和(0.8±0.2)mg/m3。Pearson相关 分析显示,PM:,与SO:、NO:、CO和O,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0.59、0.34和0.45,P值分别为<0.001、 0.006、0.012和0.009。PM:,对SBP的影响在滞后1 d(1ag 大,其后逐渐变弱。以lag
Haidong,Entail:kanh@fudan.edu.Cn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articulate matter
【Abstract】
pressure
Objecfive
a
2.5(PM2 5)on
the blood
of urban residents in
in
may
significantly elevate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Shanghai.
【Key words】Particulate
matter;
Blood pressure;Panel study
Fund program: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f20 1 244061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08.009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徐文玺、陈仁杰、阚海东);上海市黄浦区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职业、放射卫生科(徐文玺) 通信作者:阚海东,Email:kanh@fudan.edu.cn
Shanghai,China.Methods
an a
A pane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May 27“to
June 5‘“2014
cohort of 30 ad【uhs in
urban community.Participants were 50—80 years old.had lived good health status.Key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current smoking,alcohol
urban population in
Xu Wenxi*,Chen Renjie,Kan Haidong.+Department
ofEnvironmental
Health,School矿Public
Health,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Kan
O.2 1
d)的时候开始呈现,lag
2
d的时候影响最
d计算,PM:,每升高10斗∥m3,导致SBP升高1.86(95%CI:0.62—
3.09)mmHg,导致DBP降低一0.05(95%6/:0.59~0.50)mmHg。结论PM。短期暴露可导致上海某社 区居民的SBP水平升高。
【关键词】颗粒物;血压;定组研究
respectively,with corresponding P-values of<0.001,0.006,0.012 and 0.009,respectively.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M2 5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ccurred at lag 1 day,was strongest at lag 3 day,but attenuated thereafter.A l 0仙g,m3 increase in 3-da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
mean
and(74.0±7.7)mmHg,respectively.At 24 h befor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the
03 and CO concentration
PM2 5,S02,N02,
were(8.3±4.9),(46.6±12.9),(79.2±27.4)斗g,m3 and(0.8±0.2)mg/m3.The
5
wa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of 1.86(95%Ch 0.62—3.09)mmHg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and一0.05(95%I:^0.59—0.50)mmHg
5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Conclusion
Shoa.term exposure to PM2
1.对象:采用定组研究,于2014年5月27日至7 月5日,在上海市城区某社区现场招募社区中老年 居民。纳入标准:50~80岁、常住本社区5年以上、身 体活动能力较好者;排除标准:正在吸烟、戒烟3年 以上、被动吸烟(共同生活的家人吸烟)、饮酒、有严 重的心肺系统疾病、正患有感染或变应性疾病,共纳 入调查对象28名。为减小血压受季节波动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该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了6次健康 随访,每周1次。为充分体现大气污染和血压的自 然波动,于每周的周二、周四、周六开展现场健康体 检,每次安排10名调查对象参加体检,每名调查对 象每周的体检日不变,且均在当天的13:30---14:30。 在基线检查时,收集每位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教育、收入、慢性病患病情 况,并记录调查对象在研究期间是否离开过该城市 市区以及服药情况。本研究经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
准化的血压测量。调查对象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后,在安静的房间静坐休息10 min,然后采用水 银血压计(Yuwell水银血压计A型,江苏鱼跃医疗 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测量左臂的血压值。由同一位 医生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时间至少2 min。如 果后面两次测量值的差值大于5 mmHg(1 mmHg= 0.133 kPa),则安排重测1次,直到最后2次测量值 的差值小于5 mmHg。计算最后2次血压测量值的 均值,作为本轮随访的血压值,包括SBP和DBP。 4.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13软件录入、整理 全部数据。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描 述性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调查对 象年龄、BMI和血压数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牙±s描述。非寒潮日和寒潮日期间大气污染物水 平(包括PM:,、SO:、NO:、CO和0,)和最低、最高、平 均温度以及平均相对湿度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但 由于波动较大,以牙±S表示的同时采用最小值和 最大值指标进行统计描述。按测血压时间相匹配, 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和血压的定量关 系16】。(2)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
on
severe
disease.A
eligible.Informa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of age,sex,height,weight,education,income and chronic collected.Participants concentrations of PM2
and blood pressure,after controlling for
time.related trends,day of the week,mean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The mea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124.0±15.0)mmHg(1 mmHg=0.133 kPa)
对象与方法
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环境数据:从该社区附近的国家环境空气监 澳0站收集PM。,及各个气态污染物的实时浓度。监 测站距离社区3.5 km,属于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 络,遵循严格的国家质量控制体系。分别采用微量 振荡天平法、紫外荧光法、化学荧光法、光吸收法和 紫外荧光法测量PM:,、SO:、NO:、CO和O,的浓度。 因为社区和监测站距离较近,均不靠近交通干道, 周边亦无其他重要排放源,故监测站测量水平能基 本反映该社区居民大气污染的一般暴露状况。每 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均来源于城市气象 局。研究期间所有环境资料均无缺失。提取测血 压前0~24、25。48、49~72和73—96 h的监测值作为 衡量PM:,对健康的影响风险。 3.血压测量:每次随访中,由社区医生进行标
were
in the community for at least 5 years.and had smoking,smoking cardiopulmonary during the last total of 3
years,passive 28 participants
consumption,and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morbidities were
were
requested
to
have
were
six
weekly
blood
a
pressure
measurements.Real—time
and gaseous pollutants
obtained from
nearby air quality monitor during 40 d.
5
Pearson correlation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M2 mixed model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