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术语
中医术语解释大全
中医术语解释大全中医术语是中医学中的专业术语,是用于描述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药草药等方面的术语。
掌握中医术语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学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并进行解释。
1. 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代表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气血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气代表着人体的精力和活动力,血代表着人体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2. 阴阳:阴阳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
它描述了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对立面。
阴阳的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阴阳不仅仅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转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 脏腑: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它们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部位。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并与其他脏腑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4. 经络:经络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内部气血运行和调节的通道。
经络分布在全身,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中医师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5. 病因: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
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主要是指人体内部的原因,如情绪、负面情绪、体质等。
外因主要是指外界的因素,如气候、环境、饮食等。
6. 证候:证候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脉搏、舌苔等来诊断疾病的证候。
中医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候来制定针灸、药物治疗等方案。
7. 药物:中医学中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药和草药。
中药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中提取的药物。
草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和草药在中医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药理效应。
8. 针灸:针灸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针灸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9. 推拿:推拿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通过按摩和推压的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中医常用术语30个
中医常用术语30个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
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
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
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
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
心肾之火。
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
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
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各种中医术语大全
各种中医术语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及其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和经络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探讨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阴阳指的是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五行则是指自然界中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五种基本物质。
脏腑经络:脏腑经络是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和经络系统的总称。
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经络则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道路。
四诊八纲: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八纲则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证候类型。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草药方剂:草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配制草药方剂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以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养生:气功养生是中医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调节呼吸、意念等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及其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您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查阅相关书籍。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四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四1.经络 (Jingluo): 中医把身体看作由经络组成,经络是宇宙间一切物质运行的道路,包括血脉、气血、津液、筋骨、神经神藏等。
2.五脏六腑 (Wuzang Liu Fu): 常说的“五脏六腑”是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每个脏腑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3.阴阳 (Yin Yang): 阴阳是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阴阳之间相互制衡,影响着身体的健康状况。
4.四诊 (Si Zhen): 四诊是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视诊、闻诊、听诊和切诊,通过四诊可以精准诊断患者的疾病。
5.痹症 (Bi Zheng): 痹症是指身体某些器官功能受到阻碍,导致身体症状异常。
6.支气管炎 (Zhiqiuguan Yan):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多由病毒感染及不幸和情绪引起。
7.体质 (Ti Zhi):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有各种不同的体质,有的人更加健康,有的人更易患病,因此,中医会把“体质”归纳为一种概念来解释。
8.腧穴 (Shu Xue): 腧穴是中医里常见的概念,腧穴通常指在人体深处的一种特殊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9.养生 (Yang Sheng): 养生是中医理念里常见的概念,指健康的起居习惯,以调节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等机能,促进身体健康。
10.舌诊 (She Zhen): 舌诊是中医的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能够精确地检测出患者的身体当前的健康状况。
11.穴位 (Xue Wei): 穴位是中医里一种常用的术语,指身体上部位的某些特殊穴位,可以调节身体内部器官的机能。
12.风寒 (Feng Han): 风寒是指身体受到风寒侵袭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常常需要用中药缓解。
13.推拿 (Tui Na): 推拿是中医常见的治疗手法,经过专业护士特殊按摩,可以改善患者身体的皮肤状况。
14.灸法 (Jiu Fa): 灸法是中医常用的疗法,通过火灸,可以调整和改善人体的机能,以减轻身体症状和疾病。
中医临床名词术语
中医临床名词术语
中医临床名词术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名词术语:
1. 气虚、气滞、气郁:指气血运行不畅或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症状。
2. 阴阳失调:指人体阴阳两大相对而统一的方面失去平衡,导致身体出现病理状态。
3. 寒热错杂:指由于外邪侵袭或内伤等原因,导致人体出现寒热错杂的症状。
4. 脏腑:指中医理论中对人体器官系统的总称,包括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和胆、胃、小肠、大肠等腑器。
5. 经络:指中医理论中的经脉和络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6. 痰湿:指体内湿浊聚结,表现为体重增加、舌苔厚腻、头晕、乏力等症状。
7. 气血不足:指机体气血功能减退,造成全身各器官组织功能活动受到影响。
8. 五脏六腑:指中医学说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概念。
这些名词术语在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中医医生理解疾病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基本术语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五帝有五种说法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4. 脏腑(Zang Fu):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器官系统,包括脏器(如心、 肝、脾、肺、肾等)和腑器(如胆、胃、小肠、大肠等)。
5. 经络(Jing Luo):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经脉和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 道。
6. 病因(Bing Yin):中医理论中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外感病因(如风、寒、湿 、热等)和内因(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10. 脉诊(Mai Zhen):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判断人体脏腑功 能和疾病情况。
这些术语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常用的概念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对于理解和学习中 医学非常重要。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术语及其解释:
1. 气(Qi):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起着 重要作用。
2. 血(Xue):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物质,指循环于人体血管中的液体,具有营养和滋养作 用。
3. 阴阳(Yin Yang):中医理论中的基本对立统一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7. 辨证(Bian Zheng):中医诊断的方法,通过观察、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望闻问切等手段,分析病 情,确定病因、病机和病位。
8. 中药(Zhong Yao):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材 制成的药物,具有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9. 针灸(Zhen Jiu):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 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大全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大全
1. 气血: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和血液循环系统。
2.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阴阳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对立物质。
阴指寒凉、潮湿、内敛、静止、向内;阳指温热、干燥、外露、运动、向外。
3. 气虚: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指人体内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虚弱、疲倦的症状。
4. 血瘀:指血液循环不畅,堆积在一处,形成血块的状态。
血瘀会导致疼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5. 湿热:是湿气和热气交融所形成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
6. 气滞:指人体内气血循环出现阻滞的现象,会出现胀痛等不适症状。
7. 脾虚:指脾脏功能失调,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的摄取。
8. 肝郁:指肝脏饱受压力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导致情绪消极、疲乏无力、失眠等症状的状态。
9. 消食:一种中医术语,指食道、胃和小肠中的食物被消化为精华,供给身体需要。
10. 散寒: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各种方法使身体内部的寒气被驱散,达到治疗和预防寒病的效果。
11. 化湿:一种中医防治手段,主要是通过良好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帮助身体去除湿气,恢复健康状态。
12. 补虚: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适当的药物和饮食来帮助人体强健身体,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13. 通络: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适当的针灸和按摩来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14. 调理: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综合处理人体内外环境,达到保持健康的效果。
常见的中医术语
常见的中医术语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中,有许多特殊的术语用于描述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医学。
1. 气血: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的关键。
气负责激活机体,血则负责营养机体。
中医认为,气血的流通和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一系列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气血得以流动,使全身各个器官相互联系和沟通。
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调节经络,以平衡气血。
3. 脉搏:中医诊断中,触摸患者的脉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中医通过检查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力度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身体各个系统的状况。
4.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代表了太极哲学中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阴阳在人体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维持人体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平和:平和是指人体内部各项生理功能都处于正常的状态,没有异常表现。
在中医中,平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也是中医治疗的目标之一。
6. 脏腑:在中医中,脏腑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脾、胃、肾等。
每个脏腑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在人体内部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中医通过分析病机来了解疾病的本质,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8. 虚实:虚实是中医诊断中常见的两个状态。
虚指气血或脏腑功能不足,实指气血或脏腑功能过盛。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其属于虚还是实,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9. 病因:病因是疾病发生的原因或诱因。
中医认为,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包括环境、饮食、情绪等。
中医治疗中,了解病因能够有助于治疗疾病。
10. 方剂:方剂是中医中根据疾病症状和体质特点制定的药物配方。
方剂内的各种药物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通过配伍使用能够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术语大全
中医术语大全1. 阴阳:宇宙和人体两种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力量,阴为负极、寒凉、内向、静止;阳为正极、热燥、外向、活动。
2. 气血:中医理论中,气是人体功能活动的能量来源,血是营养物质的载体。
3. 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4. 经络:类似于血管系统的经络网络,贯穿全身,起着调节气血运行和沟通机体各部位的作用。
5. 脉搏: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身体状况,根据脉象的变化判断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情况。
6. 病因病机:疾病发生的原因称为病因,疾病发展演变的过程称为病机。
7. 虚实:诊断中常用的概念,虚指机体功能失调、能量不足,实指机体有异常的实质性变化。
8. 中药:使用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材料制成的药物,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平衡,治疗疾病。
9. 针灸: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整和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
10. 推拿:中医传统按摩疗法,通过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11. 拔罐:一种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的疗法。
12. 刮痧:用刮痧板或其他工具,在皮肤上施加力量,刺激经络,改善血液循环。
13. 艾灸:利用艾绒或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烤或灼烧特定穴位,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14. 正气:指人体健康状态下的正常生命活动,与抵抗疾病有关。
15. 病邪:指外界或内部因素引起的病理性因素,影响人体健康。
16. 痰湿:中医术语,指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症状如浮肿、困倦、食欲不振等。
17. 湿热:中医术语,指体内湿气和热气结合,表现为炎症、口渴、尿黄等症状。
18. 风寒:中医术语,指由风和寒气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等症状。
19. 风热:中医术语,指由风和热气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发热、喉咙疼痛、口渴等症状。
20. 血瘀:中医术语,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疼痛、淤血等症状。
21. 气郁:中医术语,指气滞不畅,导致情绪不稳定、胸闷等症状。
中医名词术语详解
中医名词术语详解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精深的学问,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这些名词术语都具有独特的含义,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就针对中医常见名词和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1. 气:指生命活动中的能量,包括自然界中的气息和人体内部的气息,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 血:人体内循环的液体,中医认为血液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基本物质。
3. 阴阳:中医用于描述人体内的两种对立但相互依存的力量,阴性体质适宜于寒凉而阳性体质适宜于温热。
4. 脏腑:中医内脏器官的总称,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十二个部位。
5. 经络: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经脉的通道,其中包含了经穴和经络的概念。
6. 穴位:中医理论中,指人体的特定点位,穴位又称“点”,通常会按照经脉的走向命名。
7. 中药:指从天然资源中提取的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成分,常常被用于中医治疗。
8. 针灸:中医学术语,指运用针刺和燃灸等方式来调节身体机能。
9. 推拿:中医学术语,指通过按揉、揉捏等手法来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10. 药性:中草药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包括味道、性质、功效、归经等方面的分类。
11. 方剂:中医配方的总称,包括草药、动物和矿物等提取物质的配方。
12. 五脏六腑:中医术语,指人体内的五脏和六腑,包括心、肝、脾、肺、肾、胃等器官。
13. 气血不足:中医诊断术语,指人体内气血不足,通常会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爱感冒等症状。
14. 风寒湿热等病邪:中医认为,人体受到各种外部病因的侵袭,会导致疾病,包括风、寒、湿、热等不同的病邪。
15. 肤色舌苔:中医术语,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和舌头状况,来诊断疾病。
以上就是中医常用的一些名词和术语,这些术语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和现代医学互相借鉴和融合,将更好的服务人民的健康。
常见的中医术语
常见的中医术语中医术语一、经络学1.经络:人体内部的运输系统,负责传输气血和营养物质的通道。
2.经脉:体内运行经络气血的主要通道,共有经脉十四条,分布全身。
3.经穴:位于经脉上的特定穴位,具有调节气血的功能。
4.经络理论:中医学中对于经络系统的理论研究。
二、气血学1.气:人体内的精神力量,控制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2.血:传输养分和氧气的液体,滋养全身组织和器官。
3.气血不足:气血量不足,出现疲倦、头晕等症状。
4.气血亏虚:气血严重不足,导致面色苍白、心悸等严重症状。
三、脏腑学1.脏腑:中医学中对人体内脏器官的称呼,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
2.五脏:中医学中的五个主要脏器,包括心、肺、肝、脾、肾。
3.六腑:中医学中的六个主要腑器,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4.脏腑功能: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对应的症状。
四、病证学1.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2.病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机制,包括气滞、血瘀、湿热等。
3.症状:疾病的主要表现和体征,包括发热、咳嗽、腹痛等。
4.证候:根据病因、病机和症状综合判断的疾病类型。
五、中药学1.中药:以植物、矿物和动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2.中药分类:中药可以根据来源、性味、功效等进行分类。
3.方剂:由多味中药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药物组合。
4.中药炮制:中药的加工和制备过程,如煎煮、炒制等。
六、针灸学1.针灸:中医学中采用针刺穴位的治疗方法。
2.穴位:人体上具有特定功能的点位,通过针灸可以调节气血。
3.针灸手法:针灸操作中的各种手法,如刺、提、转等。
4.针灸疗效:针灸治疗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七、推拿学1.推拿:一种按摩治疗手法,通过按摩来调整气血运行。
2.推拿手法:推拿按摩中的各种手法,如揉、捏、拨等。
3.推拿技巧:推拿按摩时的技巧和方法,如用力、速度等。
4.推拿效果:推拿按摩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和效果。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的称谓,是中国古代医学经验的总结和理论。
中医 术语
中医术语
1.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2.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疲劳、贫血等症状。
3.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中医诊断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4.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中医术语,指人体消化系统功能不正常,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5. 经络调理: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多条经络,通过调理这些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6.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中医辨识体质的一种,指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疲倦、浮肿等症状。
7. 发散阳气:中医中,发散阳气指通过调整身体内的阳气,使其保持平衡,促进身体的健康。
8. 刮痧疗法:刮痧是中医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刮擦患者的皮肤,以达到理气活血的效果。
9. 手法调理:中医中,手法调理是一种通过按摩、拍击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的方法。
10. 中草药疗法:中医中,中草药疗法是一种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调理人体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中医常用术语
饮食
胃纳呆滞: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 朝食暮吐:指早晨吃的东西,黄昏时吐出。 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 进食量多。 渴不欲饮:口渴却不想饮水。 纳后痞闷:进食后胃中感到胀闷。 嘈杂干呕:胃脘部感到嘈杂不适并有干呕。
二便
便溏腐臭:大便溏薄有腐臭味。 泻下清稀:大便泄泻如稀水。 完谷不化:大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便冷不臭。 下利清谷:泻下的粪便如清水,伴有不消化的 食物残渣,无粪臭味。 小便清长:小便色清而量多。 小便短赤:小便短少,色偏深,或色红。 癃闭:指排尿困难,甚至小便不通。
夜寐
卧不入寐:睡在床上而不能入睡。 彻夜不寐:整夜睡不着。 少寐梦多:睡着的时间少,而睡着时作梦较多。 时寐时醒:一会儿睡着,一会儿醒着,形容睡 得不深。 少睡即醒:睡着时间少,一会儿就醒来。
疼痛
目赤肿痛:眼睛发红,眼睑肿胀疼痛。 头重如裹:头部自觉重坠,并觉头如被布带捆裹的感觉。 头痛绵绵:痛势不剧,但持续疼痛。 头昏目眩:头晕眼花。 胸胁胀痛:胸胁部胀满疼痛。 心痛彻背:胸部疼痛向背部放射。 腹痛喜按:腹部疼痛,用力按之,感觉舒服。 腹痛拒按:腹部疼痛因按、摸而疼痛加重或不舒而拒绝按 之。 腹部板硬:腹部坚硬如板状。 嗳腐泛恶:消化不良,嗳出酸臭味或有恶心。 腰膝酸软:腰部酸楚,膝软无力。 屈伸不利:关节屈伸受限、活动不便。
皮肤黏膜
盗汗:人体睡眠时出汗,醒时即止,多为阴虚。 自汗:人体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白昼时时 出汗,动则更甚,常因气虚所致。 冷汗淋漓:汗出身冷,淋漓而下,多为亡阳。 动则汗出:稍活动后汗出较多。 斑疹:点大成片,扪之不碍手,不高于皮肤称 斑,形如粟米,高出皮肤为疹。 一身尽肿:全身水肿。
最全中医的专业术语
最全中医的专业术语中医专业术语你了解多少?为帮助同学们复习好中医专业术语,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最全中医专业术语及解释,希望对大家学习中医有参考作用!【元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
【气血】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气”的含义较广,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血,主要指血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
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津液】津和液的合称。
指人体中的液体,均为饮食水谷的精微所化生。
津随卫气而散布,有濡润肌肉.充养皮肤的作用。
液随精血而滋濡,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灌濡孔窍等作用。
亦指排出体外的废液,如汁液、尿液等。
【肾阳】亦称“真阳”,“元阳”,“命门之火”。
指肾脏的阳气。
肾阳有温养腑脏的作用,为人体阳气的根本。
肾阳与肾阴相互依存,两者结合,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肾阴】亦称“真阴”、“元阴”、“肾水”。
指肾脏的阴精。
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用,为人体阴液的根本。
《景岳全书》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两者给合,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舌苔】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
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常见的舌苔有白、黄、黑三种。
祖国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所生,从舌苔的白和黄,可辨病之寒热;从舌苔的薄和厚可辨病之重深浅;从舌苔的变化,可辨病之转化。
【表证】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袭体表的呼吸道,其出现的证候,称为“表证”。
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表寒常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关节酸痛、苔白口不渴、脉浮紧等;表热则见身热不恶寒、咽痛口渴、咳嗽痰黄、脉浮数等。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
中医诊断术语丰富多样,涵盖了对疾病、症状、脉象、舌诊等方面的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术语,以及它们的简要解释:1. 证候(Zhèng Hòu):- 描述疾病的整体病理变化和表现的术语。
常见的证候有风寒感冒、湿热黄疸等。
2. 脉诊(Mài Zhěn):-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以判断体内气血运行、阴阳盛衰等状况。
3. 舌诊(Shé Zhěn):-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包括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体内病理状况。
4. 气滞(Qì Zhì):- 形容气血运行不畅通,导致疼痛、胀满等症状。
5. 血瘀(Xiě Yū):- 形容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瘀滞、疼痛等症状。
6. 湿邪(Shī Xié):- 指湿气侵袭体内,引起湿热、湿寒等症状。
7. 寒邪(Hán Xié):- 指寒冷气候或寒邪侵袭体内,导致寒凝、寒滞等症状。
8. 热邪(Rè Xié):- 指热气侵袭体内,引起热盛、热毒等症状。
9. 气虚(Qì Xū):- 描述气血不足,导致疲乏、无力等症状。
10. 血虚(Xiě Xū):- 描述血液不足,引起面色苍白、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
11. 阴虚(Yīn Xū):- 描述阴性能量不足,导致口干、咽喉干燥、热感等症状。
12. 阳虚(Yáng Xū):- 描述阳性能量不足,引起畏寒、肢体冰冷等症状。
这仅是一小部分中医诊断术语,中医学术体系庞大而复杂,因此诊断术语非常丰富。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诊等,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请注意,对于确切的中医诊断,最好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安装【中医宝典】得手机 >>> 中医名词术语字典总合包含十二个大类,二十多个小类,收
录了快要 3000 条中医术语,是学习中医,理解中医药文化
的基石。
第一类阴阳五行
一、阴阳
二、五行第二类脏象
一、身形脏腑组织
二、脏腑功能及其关系
三、体表部位
四、神气精第三类经络、腧穴
一、经络
二、腧穴第四类病因、病理
一、病因
二、病理第五类诊法
一、四诊
二、辨证第六类治则、方药
一、治则
二、外治及其余
三、方药第七类针灸疗法
一、针法
二、灸法第八类内儿科病症
一、时病
二、杂病
三、小儿杂病第九类妇产科病证
一、经带
二、胎产
三、妇女杂病第十类外伤科病症
一、外科病症
二、伤科病症第十一类五官科病证
一、耳鼻喉科病症
二、眼科病症第十二类医史。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集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集
1. 针灸:中医学的一种疗法,通过针刺诸穴来治疗病症。
2. 草药:中药学中所指天然的植物药材,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
3. 听诊:中医学中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等来判断疾病的一种
方法。
4. 望诊:中医学中通过观察病人的面容、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疾病的
一种方法。
5. 拔罐:一种通过用空罐子吸住皮肤并制造负压的方法,用于治疗一
些疼痛和炎症。
6. 拔火罐:一种在拔罐的基础上,使用火来加热罐子,以增强治疗效
果的方法。
7. 推拿:中医学中的一种按摩疗法,用手指按压,揉捏等手法来刺激
穴位以治疗疾病。
8. 中药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和加工后制成的冲剂或小袋装的中药制剂。
9. 饮食疗法:利用食物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来达到治病保健的一种中医
治疗方法。
10. 健康调理: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针灸、推拿、调理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保健的目的。
11. 中药沐浴:指通过将中药加入到沐浴水中,用于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等疾病的一种方法。
12. 经络:中医学中所说的人体穴位和经脉系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内
容之一。
13. 刮痧:一种通过用刮板刮擦皮肤来刺激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中医疗法。
14. 排毒养颜:一种通过排泄体内有害物质,同时通过中药、饮食等方式滋养皮肤的养生方法。
15. 气功: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借助呼吸与姿势相结合的方式,修炼身体,修身养性的一种中医养生方式。
中医的专业术语
中医的专业术语
1. “上火”呀!你看,有时候你吃了太多辣的东西,或者熬夜太久,就会感觉嘴里长泡、喉咙痛,这就是上火啦!就像汽车发动机过热一样,得降降温。
2. “湿气”!哎呀,有些人总觉得身体沉重、没精神,还容易长湿疹,这可能就是湿气在捣乱呢!就好像身上背着一袋湿漉漉的沙子。
3. “气血”哟!一个人气血充足就会面色红润、精神好,要是气血不足,那可就脸色苍白没力气啦!这气血就像汽车的油,没油了车还怎么跑呀!
4. “阳虚”呢!有的人特别怕冷,手脚总是冰凉,这可能就是阳虚呀!就像冬天里没了暖炉,冷得不行。
5. “阴虚”啊!感觉心烦、燥热、口干舌燥的,说不定就是阴虚在作祟呢!就如同身体里的水少了,干巴巴的。
6. “肝郁”!当你心情不好、总是郁闷的时候,可能就肝郁啦!就像心里被塞了一团乌云。
7. “脾虚”!要是消化不好、容易拉肚子,那可能就是脾虚咯!脾虚就像是身体里负责运化的机器出故障了。
8. “肾虚”呀!经常腰膝酸软、没劲儿,可能就是肾虚啦!就好像机器的核心部件不太行了。
9. “经络”!你想想,身体里的经络就像一条条道路,要是堵塞了,能舒服吗?
10. “脉象”!中医通过摸脉象就能知道很多身体的情况呢,多神奇呀!就好像通过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就能判断车的状况一样。
我觉得中医的这些专业术语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它们是中医智慧的结晶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呢!。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1. “上火”,哎呀,你说这人要是吃了太多辛辣的东西,第二天起来嘴巴里长泡了,大家就会说上火啦!就像你疯狂吃火锅后,嘴里难受得很,这就是上火的表现呀。
2. “调理”,咱身体要是有点小毛病或者感觉不太舒服,中医就会说要调理调理呢。
好比你最近总觉得没精神,那中医可能就会通过一些方法来帮你调理,让你重新活力满满呀!3. “脉象”,嘿,这脉象可神奇了呢!医生通过摸你的脉搏就能知道你身体的情况。
就好像你的脉搏是身体状况的密码,中医通过脉象就能解读出来哟!4. “穴位”,哇哦,人体上有那么多穴位呀!按一按某些穴位就能缓解疼痛或者有其他作用呢。
就像你头疼的时候,按按太阳穴,是不是感觉会舒服点呀,这就是穴位的神奇之处呢!5. “中药”,中药那可是种类繁多呀!各种各样的草药能治不同的病。
你想想看,一碗黑乎乎的药汤,虽然可能味道不咋样,但喝下去说不定病就好了呢,多厉害呀!6. “艾灸”,艾灸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用艾条熏一熏穴位,就能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就好像给你的身体点了一把温暖的小火把,给你带来舒适呢!7. “针灸”,针灸可牛了呀!用细细的针插进穴位里,就能治病呢。
这就像在你的身体里进行一场精准的战斗,把病魔都赶跑啦!8. “祛湿”,湿气重会让人感觉浑身不自在呢。
中医就有办法祛湿呀!好比给你的身体来一场大扫除,把那些讨厌的湿气都清理掉!9. “养生”,养生多重要呀!中医的养生方法可多了。
就像你平时注意饮食、作息,这都是在养生呢,能让你身体棒棒的哟!10. “辩证论治”,这可是中医的精髓呢!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进行治疗。
就好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谜题,中医就是那个解开谜题的高手呀!我觉得中医药学真的好神奇,里面的名词术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
一、面容表情
形容消瘦:体貌肌肉消减瘦弱。
阴虚面红:指阴虚火旺,面部升火而见面红。
唇焦口燥:唇干燥成焦色,口中干燥。
目睛斜视:指眼珠偏斜,视一为二的眼病。
面赤潮红:面红发热如潮水般有定时,有虚实之别。
身重蜷卧:指肢体沉重,活动不便,蜷缩而卧。
倦怠乏力:精神疲惫,浑身无力,少气懒言。
表情呆滞:表情呆板呆滞。
面色苍白:面色淡而带青。
失去红活容润之感。
面色晦暗:面色灰暗而失去光泽,表情为容貌憔悴。
二、意识形态
角弓反张:病人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弯曲成角弓状。
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服或抚摸床缘的症状。
手足躁动:指手足扰动不宁。
心中懊烦:胸膈间自觉有一种烧灼嘈杂的感觉。
烦躁不安: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
神昏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妄言乱语。
撮空理线:指病人意识不清,二手伸向空间,像要拿东西样的症状,称“撮空”。
如二
手向上,拇指与食指不断捻动,称“撮空理线”。
目睛上视:指病人在神志不清情况下二眼向上凝视,目睛无神之状。
意识模糊:指神志不清程度较浅唤之能醒。
目合口张:指两目闭合,口唇张开的现象,常见于昏迷脱症。
牙关紧闭:指牙齿咬紧不张开的现象。
嗜睡:指病人在昏昏多睡,难以自制。
精神恍惚:指神志似清非清,恍恍惚惚。
狂躁怒骂:指病人狂言妄语,手足躁扰,动而易怒,善骂终夜不休之神志逆乱状态。
昏迷不醒:指病人在昏厥状态下意识不清,呼之不应。
闭目呻吟:病人在高热或剧痛情况下,闭着双眼痛苦地低声哼叫。
精神萎靡:精神痿软,疲乏无力,懒于言行。
喜笑不休:指癫狂病人精神失常的一种表现。
手撒尿遗:指中风脱症病人四肢撒开,小便自遗。
口吐涎沫:口中吐出白色黏涎与泡沫。
辗转不安:病人卧床翻来覆去,烦躁不安的一种的一种状态。
谵妄: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
神不守舍:指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或神志失常及精神昏乱。
表现为无神、失眠、惊悸、不安,甚至谵妄。
三、寒热
发热恶寒:发热怕冷。
恶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寒热往来;发热与发冷交替。
形寒肢冷:畏寒,手脚发冷。
四肢厥冷:四肢冰冷。
手足心热:指手心,足心热,多为阴虚生内热。
手足不温:手足扪之较凉。
恶寒潮热:发热、怕冷,如潮水般有定时。
寒战鼓傈:冷的发抖。
烦热:发热的同时又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
壮热:指实证出现的高热,,即病人身发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以上)可见面脸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
一般温病在气分的热型。
身热不扬: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但热不寒;只发热不怕冷。
热重寒轻:发热较发冷重。
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的规律。
四、皮肤黏膜
盗汗:人体睡眠时出汗,醒时即止,多为阴虚。
自汗:人体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白昼时时出汗,动则更甚,常因气虚所致。
汗出如油:疾病垂危时,汗出不止,且汗的症状如油样黏腻。
冷汗淋漓:汗出身冷,淋漓而下,多为亡阳。
动则汗出:稍活动后汗出较多。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症。
斑疹:点状成片,门之不碍手,不高于皮肤称斑;形如粟米,高出皮肤为疹。
丘疹:色红,如米粒大小,搞出皮肤,扪之碍手。
疱疹:高出皮肤水泡状,里有水液。
紫癜:皮色紫,成片或点状,不高出皮肤。
痈疽:痈分内痈外痈,内痈相当于西医各脏器的脓肿,如肺痈;外痈相当于西医各脏器的脓肿,如:肺痈;外痈相当于急性化脓性炎症,易向深部及四周扩散;
无头疽相当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疔:突起根浅,色红而痛,出脓即愈者为。
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者为疔。
鼓胀:腹大腹胀如鼓,腰腹青紫暴露。
一身尽肿:全身水肿。
五.疼痛
目赤肿痛:眼睛发红,眼睑肿胀疼痛。
头项强痛:头部与颈部疼痛,板滞而不灵活。
头重如裹:头部自觉重坠,并觉头如被布带捆裹的感觉。
头痛绵绵:痛势不剧,但持续疼痛。
头昏目眩:头晕眼花。
项背强硬:颈项连及背部强直不适。
胸闷胸痛:胸部闷胀疼痛。
胸胁胀痛:胸胁部胀满疼痛。
胸脘痞闷:中上腹部胀满发闷。
心痛彻背:胸部疼痛向背部放射。
腹痛喜按:腹部疼痛,用力按之,感觉舒服。
腹痛拒按:腹部疼痛因按,摸而疼痛加重或不舒而拒决按之。
痛无定处:疼痛无固定的位置。
乍痛乍止:疼痛突然发作,突然停止。
腹部板硬:腹部坚硬如板状。
绕脐而痛:环绕脐周疼痛。
嗳腐泛恶:消化不良,嗳出酸臭味或有恶心。
腹痛肠鸣:腹部疼痛,肠道蠕动作声。
少腹急痛:下腹部疼痛较剧。
腰酸背痛:腰及背脊部酸楚作痛。
腰膝酸软:腰部酸软,膝软无力。
屈伸不利:关节屈伸受限,活动不便。
六.咳嗽与痰
痰多喘息:痰多同时出现张口抬肩,呼吸短促。
咳嗽气促:咳嗽伴有呼吸急促。
咳嗽痰多:咳嗽伴痰多。
咳嗽不利:痰不易咳出。
痰气雍塞:因痰多,咳出不爽而造成呼吸困难。
痰黄黏稠:咳出的痰色黄,质稠、厚。
喉中痰鸣:喉中有痰声鸣响。
痰涎雍盛:痰液唾液甚多,向外涌出。
咽燥声嘶:咽喉干燥,声音嘶哑。
七.呼吸
动者喘甚:活动后气喘加剧。
少气:即气虚不足。
表现为气息微弱,说话时感觉气不够用、懒言、倦怠,脉弱。
短气:呼吸短促而不相接续之意。
气急发喘:呼吸急促而张口抬肩。
呼吸微弱:呼吸无力而微弱。
点头呼吸:呼吸困难,吸气时头稍抬,呼气时头稍低,如点头样。
张口抬肩:呼吸时口张开,二肩抬起,就是喘气的表现。
心悸: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八.二便
便溏腐臭:大便溏薄有腐臭味。
里急后重:未大便前腹痛,欲大便时迫不及待,叫“里急”。
大便时窘迫,但排除不畅,肛门有重坠感觉,叫“后重”。
虚坐努责:便意频繁,但却排不出大便。
大便难行:有便意感但解不出。
泻下清稀:大便泻泄如稀水。
完谷不化:大便中有不消化食物,便冷不臭。
下利清谷:泻下的大便如请水,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无粪臭味。
大便脓血:大便中夹有脓血。
多见于痢疾。
五更泄:每于清晨天未亮之前畅鸣腹泻。
多有肾阳虚、脾阳不振所致。
小便清长:小便色清而量多。
小便短赤:小便短少,色偏深,或色红。
尿频尿急:小便次数多,而且一有尿意,既急迫想解。
癃闭:指排尿困难,甚至小便不通。
遗溺:指小便不能随便控制而排出。
九、饮食
食入即吐;进食后片刻既呕吐。
胃纳呆滞: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
呃逆: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症状。
朝食暮吐:指早晨吃的东西,黄昏时吐出。
食后昏困:又称饭醉。
进食后困倦,神昏欲睡。
因脾气虚弱不胜食气所致。
消谷善饥饿,进食量多。
饥不欲食:病人虽有饥饿感,但不欲食或进食不多。
渴不欲饮:口渴却不想喝水。
烦渴不止:心中烦热,口渴不止。
食欲不振:胃口不好,吃食物没有味道。
泛恶吞酸:恶心吞酸水。
漾漾作恶:胃口常常泛泛恶心样。
纳后痞闷:进食后胃中感到胀闷。
嘈杂干呕:胃脘部感到嘈杂不适并有干呕。
十、夜寐
卧不入寐:睡在床上而不能入睡。
彻夜不寐:整夜睡不着。
时寐时醒:一会儿睡着,一会儿醒着,形容睡的不深。
少寐梦多:睡着的时间少,而睡着就是作梦多。
梦多易醒:睡觉时多梦而且容易醒。
躁扰不卧:烦躁不安,不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