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它是我国实施城市化、产业化发展战略的产物,是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殊的历史现象。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留守儿童自身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留守儿童支持系统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前者主要表现为:一、成绩下降,自觉性较差;二、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家庭归属感和安全感,且性格孤僻叛逆;三、行为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染上一些社会上的恶习。

后者主要表现为:一、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认识不够;二、留守儿童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存在漏洞;四、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

上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我国农村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社会工作作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活动,有必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二、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模式社会工作介入是社会工作者依照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活动,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的目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既是直接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案主的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还是资源协调者和政策的影响者。

根据以上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介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直接针对留守儿童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另一方面是对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进行社会工作介入,通过介入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为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的目标。

前者是直接介入方式,后者是间接介入方式。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介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对支持体系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另一种是通过留守儿童教育需要的信息反馈和对支持体系的实施主体进行培训与指导,使支持体系不断增加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王忠海)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探讨(2014年1月7日初稿)

(王忠海)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探讨(2014年1月7日初稿)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准考证号姓名王忠海指导教师2014年1月7日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2)(三)理论依据 (2)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3)(一)政府支持系统问题 (3)(二)社会支持系统问题 (4)(三)家庭支持系统问题 (5)(四)学校支持系统问题 (5)三、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重构 (6)(一)政府支持系统重构 (6)(二)社会支持系统重构 (7)(三)家庭支持系统重构 (8)(四)学校支持系统重构 (9)四、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在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下,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托付给他人代为照看,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中国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必然存在的问题,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自然实验”。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否能得到彻底解决,有赖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笔者尝试厘清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下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下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并根据问题成因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

本文以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生活的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政府的救助等社会支持网络进行研究,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支持系统的层面提出全面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儿童社会工作;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1)我国处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机械化进程的发展,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日益扩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使得人口流动变得更加灵活方便,政府及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优厚的待遇也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

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生活照顾不足等,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主要面临的问题等。

接着,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家庭结构变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工作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如提供心理支持、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家庭沟通等。

本文提出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这些对策旨在从政策、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层面出发,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其现状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和紧迫性。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普遍面临亲情缺失的困境。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大大减少,这导致他们在情感上缺乏支持和安慰。

长期缺乏亲情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感,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亟待关注。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自律性和学习习惯较差,导致学习成绩普遍偏低。

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再次,留守儿童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护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上相对较弱。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未成年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等。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家庭缺乏教育资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

2. 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使得这些问题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学习压力大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的缺席下,通常由老人或者长辈照料。

一方面,这些长辈可能年纪较大,教育水平不高,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指导;这些长辈通常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要求较高,导致留守儿童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提高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提供家庭教育辅导。

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缓解其心理问题。

3. 联合学校开展支持计划政府可以和学校合作,组织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计划,包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以及关爱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

4.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服务站点,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支持。

5. 增加父母回乡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的支持,鼓励他们在家乡创业就业,减少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随着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儿童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而面临着种种困境。

这些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问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中独自照顾,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导致他们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教育,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质量低下,导致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质量不佳,影响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未来就业前景。

3.家庭环境恶劣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恶劣,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破裂、儿童被亲戚照顾等问题层出不穷,这种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1.加强社会工作力量社会工作者需深入农村地区,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生活照料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2.促进家庭教育社会工作者在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系密切的亲属、学校老师等人员进行沟通,促进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关注,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帮助父母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教育他们如何与子女相处,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3.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社会工作者需积极与政府、社会各界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农村地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育资源配置,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确保他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4.加强社会支持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组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和关爱,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健康受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看,但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支持。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发展受阻。

缺乏家庭的照料和关怀也会给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讨对策,对于保障这些儿童的教育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提出有效的教育改革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是一个涉及广泛群体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家庭关爱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一系列困境,而这些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会造成长期影响。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资源调配的策略和措施,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改善当前农村教育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完善教育政策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留守儿童无人照料,他们往往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生活在乡村的儿童。

他们通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面临着教育、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议题。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导致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由于生活在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条件通常较差,缺乏师资和教学设备。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影响其学习和成长。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师水平。

社会应积极发挥力量,建立支持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机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等,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这一群体,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未来,希望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为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让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务工等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缺乏有效的监护和关爱,容易陷入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

在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较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家长的督促和指导,容易放纵自己,影响学习积极性。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欠缺,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和陪伴的他们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问题,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障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其学习,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

政府、社会各界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究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究
唐 美静
摘 要: 农村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 自2 0 0 4 年 后被 社会广泛关注。 由于主客观条件 限
制, 农村 留守儿童 的需求 难 以被满足 , 从 而妨碍 其成长 与发展 , 甚 至连 个人生存都 受到威胁 。本 文应用
社会 支持 网络理论 , 认 为造成农村 留守儿童 问题 的一大 因素在于 其社会支持 网络的残缺。社会 工作要
他人 共 同合作 , 以及仰 赖他 人 的协 助 。尽 管社会 网络也 有 可能对 个 人造 成负 面影 响 , 一般 而 言 , 人
类透过与他人之间的连结 , 建构社会整合感 , 感到属于社会的一部分 , 这关乎人的基本生存。一些 弱势群体 的社会 支持 网络较为薄弱 , 需要专业人员协助 以增进网络范 围和社会 网络 的支持功能 ( 宋丽玉等 , 2 0 0 2 ) 。该理论强调将个人放到所处的社会情境 中, 对个人问题 的分析带有生态系统 的视角。另外 , 该理论还侧重探讨个人之间的关 系, 而不仅仅关注个人或群体的特性 , 它强调个人
的问题。不 同学科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点是不一样 的, 比如人 口学主要研究留守儿童在人 口
学 上 的特征 , 如数 量 、 分布、 性别等 ; 教 育 学则 主要 关注 其存 在 的教 育相 关 问题 与应对 措 施 ; 社会 学
则主要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与社会交往等 ; 心理学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成因。不 同的学科研究反映了留守儿童不同方面的状况 , 除此之外很多研究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 留守儿童 的生活现状, 侧重 点在于发现 留守儿童群体 中所存在 的主要问题 ( 潘璐 、 叶敬忠 , 2 0 1 0 ) 。梅军 ( 2 0 0 6 ) 把农村 留守儿 童问题归结 为家庭抚养问题 、 教育问题 、 心理健康 问题和犯罪与越轨 问题。 崔学华( 2 0 0 7 )  ̄ J 1 总结出农村 留守儿童主要面临四种问题 , 即基本权利难以保障 、 性格心理 问题 、 行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研究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远离家乡到城市务工,或是跟随父母在城市居住,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面临着学校适应及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探索社会支持对其适应的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问题1.1 心理适应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他们常常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寂寞,对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适应不足,产生情绪问题,例如抑郁、焦虑和情绪不稳定等。

1.2 学习适应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督促,常常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他们往往没有人监督他们的作业和学习进度,缺乏学习动力和自律性,容易在学习上落后。

1.3 社交适应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社交方面遇到挑战,他们可能由于长期独自生活而不懂得如何与同龄人相处。

他们可能被同龄人孤立、欺负或排斥,导致心理上更大的不适应。

二、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2.1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适应学校环境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该提供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自我意识。

他们可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2.2 学校支持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适应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机会,并且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例如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或社区活动中心,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机会。

社区可以组织培训课程,增强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同时,社区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困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与行动建议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社会支持是适应学校环境的关键。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而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问题,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迁徙到城市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儿童,他们在父母的照顾下长大,面临着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监管,容易在学校中出现问题,如旷课、逃学等。

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支持,这些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会限制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使得他们难以在未来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2. 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些留守儿童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社会适应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无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这样导致他们在与社会互动时存在一定的不适应,面对挑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2. 加强家庭教育支持父母应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在离乡工作时主动寻找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爱。

同时,家庭教育支持机构和专业人士也应提供家长培训课程,帮助父母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3. 加强学校支持学校应提供更多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鼓励学校与留守儿童更密切地互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这些在家乡与父母分离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以及对儿童个体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首先,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这种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限制,父母往往被迫到城市打工以谋生计,而无法将孩子携带过去。

这种经济驱动因素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高发。

此外,社会变迁也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动着人们外出打工,而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逐渐瓦解。

作为农村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儿童个体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料,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长期的分离和孤立使得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导致抑郁和自闭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同龄人一样的教育资源。

他们的学习条件受限,智力发展面临着困境。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还面临健康和营养不良等物质层面的问题,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这些都给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既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转型,也涉及到城乡差距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失衡。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对个体和家庭的影响,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和综合考虑。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家庭关怀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关爱。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益力量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而无人照顾的儿童。

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社会工作理论,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因素及社会工作干预策略。

最后提出了家庭教育改善方案,并总结了本文研究内容。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情况,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在于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和支持,提升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工作、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干预策略、改善方案、研究总结、未来方向、社会工作实践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等原因,无法与其父母同住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的未成年人。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甚至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工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希望通过专业的干预和支持,改善这些孩子的生活境况。

本文旨在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改善方案。

通过研究,希望为社会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由亲戚、爷爷奶奶等照顾,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挑战,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可能面临心理问题、学业问题等,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关注和干预。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社会支持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社会支持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社会支持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凸显,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社会支持情况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引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我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时间独自生活,缺乏家庭、社会的关爱和支持,面临着诸多心理和身体上的困扰。

如何缓解和改善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探索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以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为切入点,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基础,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的社会支持现状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应对压力和困难时,从他人或社会中获得的物质、信息和心理上的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隔,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支持,面临着诸多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困扰。

留守儿童面临的常见问题有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

然而,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支持形式,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自我认同,对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留守儿童体育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中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团体。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社会支持网络,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对于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常常受到限制。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主要成长环境,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社区和社会团体的支持也能够弥补家庭和学校间的空缺,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资源,促进留守儿童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农村务工,将儿女放在原居住地或亲友家照料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时间分离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社会工作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

社会工作视角强调社会保障措施的重要性。

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

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建立社区保护网络,提供心理咨询、学业辅导等服务,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的教育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社会工作视角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的父母缺乏照顾和教育孩子的时间,容易导致孩子的教育缺失。

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家访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父母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升他们的照顾和教育能力。

社会工作师可以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帮助父母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教育方法。

社会工作视角强调社区支持的重要性。

社区可以成为留守儿童的重要支持系统,提供安全、关爱和教育资源。

社会工作师可以发起社区活动,组织农村留守儿童互助小组,促进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成长。

社区可以与学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视角强调政策倡导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农村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留守儿童保护和教育工作。

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和倡导工作,推动政府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工作视角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会保障措施、家庭教育支持、社区支持和政策倡导,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和保护,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在家中的未成年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家庭教育失衡、精神孤独、心理疏导不畅等困境,需要社会工作者去关注和帮助。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

首先,需要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关爱和指导,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存在心理压力大、交际能力差、学习成绩低等问题。

同时,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着相对落后的情况。

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去关注和解决,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关爱。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和支持体系。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工作者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建立起完整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机制和支持体系,让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

这个机制和体系应该包括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应该关注父母在外工作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需要在农村社区开展更多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让社会更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社会工作应该积极地开展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困境,并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关注和协助农村留守儿童和他们的家庭。

同时,也要帮助家庭和社区建立和发展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一项社会责任,更是一个人道关怀和爱心的表现。

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帮助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同时,也应该引领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关爱和帮助。

C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问题研究

C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问题研究

C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问题研究C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C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加剧,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双亲外出务工,在外地打工期间,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或父母工作地的农村儿童。

这一群体正面临着社会支持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

首先,留守儿童面临着亲情支持的缺失。

父母的外出工作使留守儿童与他们的亲人长时间分离,无法亲眼看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这种缺失可能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和孤独感。

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导,但由于父母的缺席,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关爱。

其次,留守儿童在教育支持方面也面临困难。

因为父母的缺席,他们常常无法得到正确的教育指导。

在农村地区,许多留守儿童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相对贫乏。

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学业水平落后于其他孩子,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机会。

第三,留守儿童缺乏社交支持。

由于长时间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和互动,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隔离,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并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支持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应组织相应的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

同时,学校教师也应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学习需求,提供额外的帮助和引导。

此外,家庭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可以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手机和网络通讯工具,与孩子保持经常联系。

他们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或短信来向孩子表达关心和关爱,这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C县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

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投入,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加强家庭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面对挑战,并为他们创造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环境。

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环境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环境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环境因素分析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环境因素分析当前学者对留守儿童的定义主要注重于留守儿童的年龄、父母外出与外出的时间这三个特征来进行界定。

本文把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地的农村地区,不能和父母双方长达半年以上一起共同生活的18 岁以下儿童1。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的。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这一庞大的群体数量已经超过6100 万,随着流动人群的增加这一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亲情缺失后的心理健康、行为偏差、道德失范问题。

“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

”这个顺口溜深刻反映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这已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社会心理理论下的家庭埃里克森( Erik H Erikson )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分成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的阶段都有与之相对的社会心理任务;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都会对以后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而每个年龄段的教育失误则会给以后的社会发展造成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涉及到了八大阶段中的前五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害羞和怀疑,主动与内疚2。

”而这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照顾中完成,这对以后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新生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外界社会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教育的第一个教师,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具有先导性。

心理学家深信早期依恋和婴儿与母亲的持续亲密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父亲的外出会造成儿童早期的成长中因为权威形象的缺失而使男孩的管教变的困难。

另外,与女童相比,父亲这个角色还提供了男子行为学习的基本参照对象,父亲角色的长期缺失会对男童在性别认同上产生不利影响。

2015 贵州毕节4 兄妹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和2012 年5 名男童死于毕节垃圾箱内(其中4 人是留守儿童)的悲剧,无一例外都和家庭父母角色缺失有很大关系。

社会支持理论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社会支持理论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社会支持理论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4-30T14:30:21.28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作者:黎伟健[导读] 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单独被留在农村的孩子黎伟健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中学广东云浮 527300摘要: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单独被留在农村的孩子,他们被单独留在农村的理由也多种多样,但无一例外的是长期没有父母陪伴的他们在情感和教育方面都会比较缺失,特别是家庭教育基本处于与真空状态,农村的基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心理和学习上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最近出现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负面新闻,更让这一弱势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将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为留守儿童补齐教育短板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现状;在我国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20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21.55万人,与2018年和2016年的调查数据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在对河南、安徽、湖南、江西、重庆、贵州等六个劳务输出大省的留守儿童进行统计之后发现,处在义务教育年龄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总比例的61.7%,整体的发展趋势会随着国家的生育政策上升或者是下降,但整体来说还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由于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开始带着子女一同前往务工地点,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已经开始有所降低了,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还有很多被留守在农村,这些孩子依然得不到有效的基础教育,留下的隐患非常大。

一、国内外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研究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也导致了很多务工人员背井离乡将孩子留在农村,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国外的文献中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资料较少,一般都是从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开展的调查和分析。

(一)国外留守儿童研究在美洲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一个家庭若长期没有父亲的角色,那么超过半数以上的孩子都会认为自己被遗弃了,并且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落差和起伏,长此以往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支持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支持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支持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广袤农村地区,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得到足够的关爱和陪伴,他们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面临的是亲情缺失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依靠,他们的缺席使得孩子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温暖。

这种亲情缺失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社会支持体系,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农村幼儿园甚至没有专业的幼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由于家长外出务工,孩子往往由祖辈照看,而祖辈的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很难做到对孩子24小时的看护。

这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安全,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

一是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例如,可以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免费的教材、教具,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等。

二是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帮助。

例如,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爱心捐赠等方式,为农村幼儿园提供教学资源、生活物资等支持。

三是家庭关爱。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同时,鼓励家长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四是农村幼儿园自身发展。

农村幼儿园应当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孩子入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作者:李敏陈道发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年第06期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成效直接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分析监护人、学校、外出务工的父母、政府和其他社会支持力量在关爱留守儿童、解决教育问题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建构全方位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谋福利。

关键词社会支持理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近端支持远端支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但由于国家政策和经济条件等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由此形成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

2013年全国妇联在其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

[1]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教育学习、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数量之多、面临问题之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张俊良,马晓磊从社会政策和文化环境、农村学校教育、农村家庭教育相关问题出发,提出了由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联手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2]蔡君从留守儿童安全的视角,系统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全面创新的农村社区警务模式,认为建立留守儿童安全监护体系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保障留守儿童安全的根本对策。

[3]笔者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教师和当地政府等各有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依托社会支持理论,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社会支持理论概述社会支持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其最先应用于精神疾病治疗领域,而后转向教育研究和社会研究等领域。

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支持理论的研究旨在揭示社会群体的社会支持特征及其对个人自身发展的影响。

[4]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社会支持理论没有统一的概念。

Shumaker&Brownell认为社会支持是双方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其目的在于增加对方的福利。

[5]殷世东、朱明山认为从国家的政策法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系统由国家、社会、社区、学校和家庭等方面构成。

[6]邹泓认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支持源、支持行为和被支持者对支持行为的主观评价。

[7]总之,社会支持就是支持源采取物质方式或精神方式对被支持者开展支持行为的总和。

各个支持源、被支持的个体,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支持系统。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构成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由其监护人、外出务工的父母、学校、政府和其他社会支持力量等共同组成。

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为分界线,将与其产生支持关系的支持源划分为近端支持源和远端支持源两大类。

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里,留守儿童作为被支持者,监护人、父母、学校、政府和其他社会支持力量是支持者,其中监护人和学校被认定为近端支持源;外出务工的父母、政府和其他社会支持力量被认定为远端支持源。

在这个社会支持系统中,作为中心的留守儿童既需要接收来自近端支持源和远端支持源主动给予的各种支持,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支持及时做出反应和回馈。

[8]远端支持源和近端支持源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远端支持源的部分支持作用需要近端支持源帮助实现,近端支持源在支持力量不足时也需要向远端支持源寻求帮助。

三、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1.近端支持源(1)监护人支持形式简单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隔代教育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监护模式,76.5%的监护人为年迈的祖(外)父母。

而作为近端支持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难以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指导;教育观念落后,只看重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监护人的这种教育方式致使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养成了娇惯任性、不讲礼貌的性格,同时部分留守儿童因从小没有受到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存在扭曲现象。

(2)学校支持功能缺位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学校作为留守儿童重要的近端支持源,存在严重的支持功能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留守儿童教育缺乏针对性。

学校没有根据留守儿童“被留守”这一特点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并把他们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因而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有针对性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严重脱节。

在调研中发现,作为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两大重要纽带——家长会和家访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形成明确的制度,仅有25%的学校一学期召开1至2次家长会,仅有31%的教师一学期进行1次家访,学校教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远端支持源(1)外出务工父母支持灵敏性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无法陪在孩子身边,与他们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

调查得知,打电话是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而电话沟通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学习和安全等较浅层次的问题上,他们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随着父母与子女沟通越来越少,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性格内向、自闭,父母无法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孩子也不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2)政府支持的制度瓶颈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来看,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二元户籍制度限制政府支持的效果: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社会保障政策,导致留守儿童无法进城享受公平的教育。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但是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二元分割制度以及制度背后带来的城乡差异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的改善。

第二,政策支持缺乏针对性。

我国针对未成年人已经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但鲜有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门法律来保障他们在生活、教育、安全等方面的确切权益。

(3)其他社会支持力量效果甚微第一,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乡镇学校附近多存在网吧等场所,留守儿童自制力差,容易沉迷网络。

第二,不良社会思想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正处在对世界的认识阶段,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辨别真伪能力,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误入歧途。

第三,社会公益组织支持力量薄弱,帮扶渠道不畅。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认为当地没有相应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专门机构或人员,这说明社会公益组织支持力量薄弱,整合力度不够。

此外,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帮扶渠道不畅。

四、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依据,构建一个以留守儿童自身为中心,包含监护人和学校等构成的近端支持源,以外出务工的父母、政府和其他社会支持力量等形成的远端支持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

1.近端支持源(1)监护人——基础作用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最亲近和最直接的近端支持,应准确认识和把握留守儿童的特点,切实履行好监护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基础作用,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关怀和照顾。

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监护人应该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将其他社会支持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好监护的基础作用:第一,定期与学校进行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等,努力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发展;第二,积极寻求社区社会组织或社会义工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第三,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交流,及时向父母反馈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情感创造条件。

(2)学校——根本作用在整个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留守儿童进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他人”,其一举一动对留守儿童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制定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法,规范其日常行为,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第二,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拉近感情距离,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感到关心和鼓励,从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情况,及时有效地和家长沟通。

第四,开设“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为他们增加一个有效的情感排解渠道,克服心理障碍,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2.远端支持源(1)外出务工的父母——关键作用父母应尽力保持家庭结构的完整,这样能有效降低家庭结构变化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影响,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环境。

在无法保持家庭结构完整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父母应通过电话和书信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教师和监护人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以及心理变化,尽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共同努力,提升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2)政府——核心作用政府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政府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足当地实际,深入农村调研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加强组织、明确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好其核心作用。

第一,努力破除政策壁垒。

加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实效,保障留守儿童群体的权利和利益。

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同时对学校的软设备包括师资力量予以政策支持。

第三,在政策和物质层面继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同时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公正的、和谐的,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第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支持乡镇经济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本地就业就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3)其他社会支持力量——补充作用第一,大众媒体要通过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社会更加真实具体地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积极引导社会关注,形成社会支持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

第二,社区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参与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各方密切合作,提供教育支持。

第三,社会公益组织加强合作,形成支持合力。

各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慈善机构等联合起来,组织开展爱心活动,共同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1] 刘维涛.流动儿童难融城市,留守儿童渴望团聚——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6000万[N].人民日报,2013-05-11(04).[2] 张俊良,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2010(3).[3] 蔡君.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以留守儿童安全为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09(23).[4] 张克云,叶敬忠.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干预措施评价[J].青年探索,2010(2).[5] Shumaker S.A,Brownell A.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support:closing conceptualgaps[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84(40).[6] 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2).[7]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 雷鹏,陈旭,关幼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模型的建构[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12).[作者:李敏(1971-),女,湖北洪湖人,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陈道发(1990-),男,安徽庐江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