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解读诗歌,感受诗歌之美
诗歌鉴赏之美
诗歌鉴赏之美诗歌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诗歌的鉴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探讨诗歌鉴赏之美。
一、形式之美诗歌的形式是其独特之处,它以韵律、格律和节奏等方式展现出来。
首先,韵律是诗歌的灵魂。
通过韵律的运用,诗歌能够更加优美地表达出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运用了平仄对仗,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其次,格律是诗歌的骨架。
不同的格律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五言绝句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感觉,七言绝句则更加细腻和深沉。
再次,节奏是诗歌的节制。
通过节奏的变化,诗歌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杨洪基的《她说》中的诗句:“她说,她喜欢雨天。
我说,我也是。
”通过短句的使用,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增加了诗歌的活力。
二、意境之美诗歌的意境是其内涵之美,它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使人产生共鸣和感受。
首先,形象的描绘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诗人能够将读者带入他们构建的世界。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仿佛看到了雨夜的景象,感受到了诗人的心情。
其次,情感的表达是诗歌意境的核心。
诗人通过对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例如,杨洪基的《她说》中的诗句:“她说,她喜欢雨天。
我说,我也是。
”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雨天的喜爱,读者在阅读时也会联想到自己对雨天的情感。
三、修辞手法之美修辞手法是诗歌的艺术之美,它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
通过比喻,诗人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欣赏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欣赏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诗歌欣赏: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诗歌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打开了人们的心灵之窗,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欣赏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诗歌欣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中获得美的感悟。
首先,诗歌欣赏能够增强我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诗歌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形式,它能够通过简短而精练的文字,传递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当我们阅读诗歌时,我们会感受到其中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够拉近我们与作者的距离,还能够提升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通过欣赏诗歌,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也提升了我们对他人情感的敏感度。
其次,诗歌欣赏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精炼的语言形式,它追求言简意赅,通过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使文本更富有留白之美。
当我们读到一首优美的诗歌时,我们会被其中的词句所感染,同时也会赞叹于作者的表达能力和艺术造诣。
通过不断地欣赏诗歌,我们能够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进而将这种美学观念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外,诗歌欣赏也是一种思想享受。
诗歌往往并不直接传递信息,而是透过意象和隐喻,激发读者思考和想象。
诗歌的表现方式多样,可以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道出。
当我们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时,我们不仅可以喜悦于其中所表达的美好,还能够借此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欣赏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滋养,它可以让我们远离嘈杂的尘世,沉浸在一种平静而富有意义的境界之中。
最后,诗歌欣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诗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欣赏经典的诗歌作品,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同时,诗歌也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来源。
当我们阅读诗人的作品时,我们会被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所触动,从而启发我们自己的创作激情。
意境如诗解读中国诗词中的意境与诗意
意境如诗解读中国诗词中的意境与诗意意境如诗:解读中国诗词中的意境与诗意中国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对于欣赏中国诗词的人来说,其中的意境与诗意常常让人陶醉,引发无限遐想。
本文将从词的形式结构、诗的艺术特点以及诗词的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深入解读中国诗词中的意境与诗意。
一、词的形式结构与意境中国古代词的形式多样,其中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这种形式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每首词都是一种意境的凝聚。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两句简短而精准地描绘了一个浪漫的场景,令人感受到一股清新宜人的意境。
而在五言绝句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是以其广阔的意境而闻名。
通过描述登高望远的场景,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美好赞叹,还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种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恰似一幅精美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二、诗的艺术特点与诗意相对于词的短小精悍,中国古代诗的形式则更为广泛多样。
无论是五言律诗、七言绝句还是其他形式,诗均具备强烈的艺术特点和深邃的诗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艺术特点的最大特征是音韵美与形象美的结合。
通过运用铿锵有力的韵脚和精准的对仗,诗人能够让读者在朗朗诗声中感受到诗意的独特魅力。
比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夕的夜景,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秋夕夜晚的神秘与美丽。
此外,中国古代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十分独特,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增加诗意的层次与深度。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比喻,将登高望远与追求进步相结合,寓意深远。
三、诗词的表现手法与意境除了形式和艺术特点,诗词中的表现手法也是感受到意境与诗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描绘内心感受。
诗歌欣赏:品味经典诗词的魅力
诗歌欣赏:品味经典诗词的魅力引言你是否曾为一首优美的诗歌所深深打动?诗歌是一种独特而魅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意境。
无论是写爱情,描绘自然,还是表达对社会的思考,诗歌都能触动人心。
本文将带您领略诗歌的魅力,一起品味经典的诗词之美。
诗歌的魅力1. 语言之美诗歌的优美语言是其独特之处。
与散文相比,诗歌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和韵律,使诗句更富有节奏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简短的诗句通过押韵和排比的运用,给人一种流畅而抑扬顿挫的感觉,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美感。
2. 感情之深诗歌是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因其短小而精炼的形式,能够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思考人生的问题,诗歌都能通过几句简短的话语触动人心。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简单的诗句中透露出了苏轼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质问,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纠结和忧伤。
3. 意境之美诗歌通过想象力与艺术感觉,能够创造出美丽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我们可以通过诗词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两句诗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秋夜的世界,感受到了夜晚的寂静和凉爽,仿佛置身于其中。
经典诗词的品味1. 《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它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展现了李白深沉的感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李白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能够联想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从而产生共鸣。
2.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通过描写登上鹳雀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语言简练地抓住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悠久、如黄河般奔腾不息的思考。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意蕴深刻,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化的魅力,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一种历史的追寻。
一、古诗之美古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美在于:1.美在情感表达中古诗常常通过情感的表述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震撼。
如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出豪迈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特点。
2.美在意境构建中古诗中的意境构建非常精妙,有时候只需几句简单的描写,就能营造出一种深远的印象。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现出壮观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山河秀美的惊艳。
3.美在文学技巧中古诗常常运用多种文学技巧,如对仗、押韵、平仄、象征、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如杜甫的《春望》:“数峰同叠翠,万籁俱寂,单极遥指砾天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神秘。
同时,诗歌有着和谐的音韵和严谨的结构,是文学艺术的高度体现。
二、走进古诗意境1.感悟自然之美古诗中常常描绘出自然之美,人们可以通过走进古诗意境来感受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如杜甫的《春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和花开的美丽。
2.领悟人生之味古诗还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人们可以通过走进古诗意境来领悟人生的真谛。
如苏轼的《江城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出对时间和离别的感慨,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沉痛和感伤。
3.感悟文化之铭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中国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人们可以通过走进古诗意境来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出中国文化对豪放不羁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魄和大气。
1.品味古诗人们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通过反复品读、默诵和理解,深度感悟其中的内涵和情感,从而获得启示和心灵的净化。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意境与情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通过诗词,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沉浸在意境优美的诗意世界中。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是欣赏和赏析诗词的重要一环,本文将探讨这个主题。
一、意境的构建诗词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通过意象和修辞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意境是诗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和抒发而创造出来的诗意氛围,可以是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或抽象概念。
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意境诗之一。
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作者独自思索着家乡的情景。
通过描写月色、床前的明月光以及远处狗吠声,作者把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寂静的夜晚,让人感到诗人的寂寞和思乡之情。
二、情感的抒发诗词是诗人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诗人的笔端,情感得以洋溢而出。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它使得诗词具有温情、激昂、豪放或忧伤的特点。
在理解诗词的意境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蕴含的情感。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诗人丧弟后写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美丽的月夜,而这个月夜正是和已故的弟弟一起度过的。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的感情迸发出来,使得读者也沉浸在那种深情的回忆之中。
三、意境与情感的融合在一首优秀的诗词中,意境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诗词的魅力。
在欣赏诗词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同时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表达爱情之情的词。
词中描绘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情侣们相互祝贺和漫步于赏月之间。
通过描写欢乐的场景和甜蜜的氛围,词人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热情,唤起了读者对浪漫情感的共鸣。
总结: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字句、词藻和修辞手法。
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简练的文字构建出独特的意境,同时通过情感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欣赏诗词时,我们应该注重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诗人的创作。
涵咏意象,品悟古诗之美
鉴赏涵咏意象,品悟古诗之美王子涵 潍坊市第一中学摘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藉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诗歌鉴赏带来很大帮助。
论文主要从意象解读的角度,涵泳品悟古典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意象的内涵;古诗的解读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我们徜徉于诗的王国,穿行于词林诗苑,那充满灵气、富于美感的诗句就会纷至沓来。
沉浸其中,细品慢赏,就会感受到古代诗歌无比惊艳的美。
而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熟悉这些常见意象,就会给诗歌鉴赏带来很大帮助,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不舍之情融合在一起。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惜别的深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最著名的地方,“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借杨柳表达一种离愁。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
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又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都借长亭表现深厚的离情。
月亮。
古诗中的月亮大多是思乡的代名词。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运用美妙的语言表达,传递出深层的情感和思想。
其中,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构建诗歌美感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探究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营造令人心旷神怡的阅读体验。
意象是诗歌中借助形象化语言描绘的事物或情感,是通过感官经验直观地呈现给读者的形象化表达。
通过意象,诗人能够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比如,"红红的太阳在蔚蓝的天空中升起"这句诗中,红红的太阳和蔚蓝的天空就是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读者可以想象出明亮的早晨和令人愉悦的氛围。
意境则是指诗歌通过运用意象所创造出的一种情感氛围或精神境界。
诗歌的意境往往是通过意象的联想和象征性运用来表达的。
通过意境,诗人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唤起共鸣和共情。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斜阳照壁红,马影带花骑”这一描写,创造了一种豪情壮丽的意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遥远而壮美的画面。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在不同的诗歌创作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诗人对于词汇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诗人能够丰富意象的表达,以及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意境。
意象和意境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意象和意境能够使诗歌更具艺术感和美感。
通过细腻而独特的描写,诗人能够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意象,以及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
其次,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情感和思想表达的有效方式。
通过合适的意象和意境,诗人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传递给读者,引发读者对于人生、自然、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思考。
对于读者来说,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诗歌阅读过程中的重要魅力所在。
通过意象和意境,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和抽象的思想,进而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启迪。
而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也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去解读诗歌,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古诗之美品味古代诗人的独特情感表达
古诗之美品味古代诗人的独特情感表达古诗之美:品味古代诗人的独特情感表达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些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深入体验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本文将就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行品味和解析,带领读者探索古诗之美。
一、古诗的音韵之美古诗通过卓越的音韵美感,使诗歌如音乐般动人。
比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婉转地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光”和“地上霜”的对仗、以及“望”与“思”的谐音,给人以凄美而清新的感受。
通过古人独特的音韵把控,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古诗的意境之美古代诗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常常以典故、景物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豁达、激荡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古诗之美正是来源于这种将情绪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独特手法。
三、古诗的情感之美古诗是古代诗人情感的抒发和诉说,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古代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深刻的比喻和意象,在有限的文字里表达无限的情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用寥寥几句,表达了自己对边塞战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给人以沉思和共鸣。
四、古诗的生活之美古诗以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了丰富的人情百态和生活场景。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深情地展现了草木凋零与重生之间的生命力,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古代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抒发,使古诗不仅具有审美上的欣赏,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古诗的文化之美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
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文字的组合,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诗歌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浪漫的韵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品味诗歌并感受它的美和情感呢?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
一、诗歌的美:韵律与抒情融合的艺术诗歌的美在于它所独有的韵律和抒情的融合。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它能给诗歌增添生命力和节奏感。
当我们读诗时,感受到的是诗句中诗人对音乐的处理和节奏的律动。
这种律动,有时恢弘而庄严,有时轻盈而欢快,正是韵律的奇妙之处。
抒情是诗歌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诗人以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酝酿成琅琅文字。
当我们读到那些描绘自然风景、表达爱情、倾诉心声的诗句时,内心也会被这种深情所触动,沉醉其中,感受到诗歌的美。
二、诗歌的情感:温暖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诗人情感的宣泄和寄托。
当我们读到那些流淌着无尽思绪的诗句时,似乎也能倾听到诗人内心的疾苦和渴望。
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使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
诗歌的情感不仅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更能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
在迷茫和孤独的时刻,诗歌的抚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安慰。
那些描写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诗句,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美好。
三、如何品味诗歌: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品味诗歌的过程,是一次从外在到内在的心境转变。
我们需要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诗歌传递的美和情感。
以下是几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品味诗歌。
首先,我们应该读懂诗歌的文字和意境。
在阅读诗歌时,不要急于一目十行,而是要仔细品读每一个字句,体会诗人的用心与意境。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诗歌的美。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诗歌进行阅读。
不同的人对于诗歌的品味可能有所偏好,所以更要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诗歌进行品读。
只有真正喜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运用涵泳法,体味诗歌的美
运用涵泳法,体味诗歌的美作者:杨露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9期优秀的诗歌往往有优美的意境、含蓄的韵味,给欣赏者余韵悠远的感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要真正读懂诗歌的内容,体会其深邃的情感,却并不容易,初中学生积攒的语文知识和文学素养不深,所以很难真正感受诗歌之美。
为了改善诗歌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涵泳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内涵。
一、感性诵读,想象画面在初步感知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熟读并了解作品的同时想象作品所展现的画面,这是涵泳法的基础,也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步。
只有充分认知文本,在感性诵读中感受诗歌声律之美,体会诗歌词句之妙,想象诗歌意境之美,才能为进一步了解诗歌打好基础。
《木兰诗》被人们称为古代乐府民歌“双璧”之一,它是一首叙事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段诵读这首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花木兰的动作、行为、言语,感受其内心曲折的情感变化,将自己的感悟具象化,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
在经过这样的诵读之后,学生对于《木兰诗》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脑海中渐渐组成织布哀叹、代父从军、奔赴战场、辗转征战、辞官回家、面见亲友、讴歌赞颂等若干小故事,这能有助于他们了解《木兰诗》的故事内容。
在学生感性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让他们在想象中仔细琢磨花木兰的状态,并从中感知其性格特点。
如织布哀叹这一段中说:“唧唧复唧唧”,又说“不闻机杼声”,这是否矛盾呢,在理解字词后可知“唧唧”不仅可以指织布的声音,还可以指叹息的声音,所以这里说的是木兰停下织布,发出了叹息。
在理解字词的过程中,学生也对木兰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
在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时,可以将原本静止的文字转变成形象化的画面,促进学生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诗歌的感知可以更为真切。
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一样,真的生活在此处,真正的文学也在此处。
二、类文对比,探寻意象诗歌的创作少不了意象的运用,意象是诗歌构思的核心所在,它们体现了作者用客观物象来寄托自己主观情感的思维方法。
诗歌中的意境与意义
诗歌中的意境与意义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韵律和意象的独特表达方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与意义。
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通过特定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传递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本文将从意境和意义两个层面探索诗歌的独特魅力。
一、意境的独特表现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音韵、节奏、形象等方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
首先,在音韵方面,诗歌往往运用押韵和节奏等手法,使诗句音调悦耳、如歌如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句子,通过平仄押韵,带给读者一种优美动听的音韵之美。
其次,在形象描写方面,诗歌往往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出具体而鲜活的形象,从而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境。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简短的文字,将读者带入夜晚的宁静和思念的情绪之中,使其产生共鸣。
此外,在节奏和语调等方面,诗歌的排列和运用也需要注意。
例如,在诗歌中的短句和长句的运用,可以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带来不同的感受。
短句多用于抒发感情、表达意象,使诗句跃然纸上;而长句则常用于叙事、描写,展现出深度与广度。
二、意义的传达与解读除了独特的意境,诗歌还通过意义的传达与解读,使读者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产生思考与共鸣。
对于诗歌的意义,读者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首先,从情感层面来说,诗歌是诗人情感世界的抒发和表达。
通过对自然、人性和社会的描写,诗人诉诸于心灵最深处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爱、恨、喜、怒等情感的冲击和共鸣。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青霞与白日齐飞。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
其次,从意象和比喻的层面来说,诗歌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意义。
通过将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意义。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起古诗词鉴赏,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
如何正确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意境美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
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
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
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
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
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
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之美
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之美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短小精悍的文字和隽永动人的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诗歌的语言之美是其独有的特点之一,通过运用富有节奏感的词句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特殊的韵律和美感。
在本文中,我将以多种角度探讨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之美。
一、韵律的表达诗歌的韵律是其最为独特的特点之一,也是其语言之美的核心所在。
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音韵的运用,诗歌能够给人以愉悦的节奏感受,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段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展现了月亮的明亮,词句间的韵律起伏使整个诗句顺畅流动,给人以安静、神秘的感觉。
二、意象的运用诗歌以其具有特定图像和隐喻的语言表述方式使得意象的运用成为其独有的语言之美。
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诗人能够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丰富的意义。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借用边境的秋天和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通过语言的凝练和形象的生动,将情感和意境很好地展现出来。
三、节奏的流转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是韵律的流转,通过细腻的语言创造出动感的节奏。
譬如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种错杂的音律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琵琶声音的婉转和悲壮。
这种节奏的流转让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愉悦和享受。
四、意境的营造诗歌通过以抽象意象的描写和陈述,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比如在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诗人以江水的流淌和如画的意境形容人生的无常和流转:“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给人以壮丽的意境感受和情感共鸣。
总之,诗歌的语言之美源于其独特的韵律、意象、节奏和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读后感诗意之美心灵的启迪
古代诗歌鉴赏读后感诗意之美心灵的启迪古代诗歌鉴赏读后感——诗意之美心灵的启迪诗意之美,如一簇璀璨的火焰,燃烧着我的心灵,将我带入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
古代诗歌鉴赏,是一次心灵的盛宴,使我感受到了文化与智慧的交融,以及诗意之美所带来的心灵的启迪。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情的意境描写,成为我们与先贤之间沟通的纽带。
读古代诗歌,如入冷香阁,书写着纵情遐思的意境。
这种意境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诗中青砖砌园墙、少年宜尔尽诗情等描写了夜间的寂静。
通过阅读当时的诗歌作品,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怀旧之情,也更加了解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启发了我去感受和探索自然的美。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韵律抒发着内心的情感,令人陶醉其中。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描绘了秋夜的悠闲与宁静之美。
诗中将温度、湿度、风律等感官元素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体验神州秋夜的清幽。
这样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独特之美。
读古代诗歌,不仅仅是欣赏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深入感悟诗人的背后情感,进而获取心灵的启迪和灵感的迸发。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令我感到震撼,作诗人登上鹳雀楼,眺望远方的景色,笔触之间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观全诗,透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追求理想、超越平庸的精神追求。
这种追求与自我反省的态度,让我深思人生意义,在学习和成长中追求更高的目标。
古代诗歌鉴赏对于启迪心灵至关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思考和成长的源泉。
通过阅读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我充分感受到了鉴赏古诗的乐趣,也更好地理解了秋夜的神秘与美丽。
通过接触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我更加明白了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这些诗歌无疑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明灯,照亮我的心灵,让我不断前行。
在接触古代诗歌鉴赏中,我不仅仅是在阅读诗歌,更是在接触诗歌背后传递的精神,感悟诗意之美。
诗歌鉴赏教案——欣赏诗歌,学习感受诗歌之美
教案准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诗歌的美好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并写出优美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和感受诗歌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难点: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涵义和情感,如何准确地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1. 欣赏经典诗歌,学习感受诗歌之美。
通过讲解和欣赏经典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欣赏和感受诗歌之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模仿经典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自由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3. 给学生题目进行创作。
通过给学生不同的题目,让他们独立思考和创作诗歌作品,引导他们感受生活和现实,理解和把握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1. 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和讲解解读,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听音辨音,讲解中重点突出。
2. 通过欣赏诗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识别优美的语言、形象、意境等方面,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通过模仿和创作,激发学生的自由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 教师注重学生的表达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能力提升。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诗歌作品、写作素材等资料。
2. 课堂引入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和欣赏一首诗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堂的主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已经学习的相关诗歌,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之美。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会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模仿写作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让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自由写作。
学生可以参照经典诗歌的格式和形式,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5. 创作实践教师会给学生一些题目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现实的看法和感悟。
诗词欣赏领略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诗词欣赏领略中国古代诗词之美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形式。
通过诗词欣赏,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之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意境和独特韵味。
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代诗词的世界,一同探索其中的风采。
一、唐诗韵味中国古代诗词历史悠久,而唐代的诗词被誉为古代诗词的巅峰之作。
唐朝以其繁荣昌盛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他们的精彩创作。
在品味唐诗的过程中,读者常会被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所吸引。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对高楼、云海和鹳雀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流畅的诗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壮丽的景色之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之美。
二、宋词婉约情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个辉煌的时期,而宋词则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而蜚声海内外。
宋词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抒发内心情感,常以描写细腻的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微妙情感的抒发,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苏轼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广泛流传至今。
例如,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描绘了月光的美丽和人生的短暂,并借此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给读者带来无限思考和共鸣之余,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三、古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诗词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诗词欣赏,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人文精神。
例如,杜甫的《登高》以峭拔的山岭和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这首诗既展现了杜甫的巨大才华,也传递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忧虑。
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古人既传递了他们自己的理念,又赋予了今人深思。
总之,诗词欣赏领略中国古代诗词之美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
诗词鉴赏欣赏古代诗歌之美
诗词鉴赏欣赏古代诗歌之美古代诗歌以其深远的思想意境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欣赏古代诗歌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一、宋词探寻悠远情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词的巅峰时期。
宋词以其婉约、含蓄、细腻的特点,展现了人们在情感世界中的思考与体验。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描绘了北国风光和离愁别绪,让人们感受到那种山川壮丽和如丝般缠绵的情愫。
二、唐诗展现壮丽景色唐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而唐诗则是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视野开阔的特点,展现了天地间的壮丽景色。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峰峦叠嶂、群峰争奇的山川壮丽,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三、辽阔草原上的辞章之美辞章是唐代流传最广的骑马诗,它的创作背景常常选取在辽阔的草原上。
辞章以其简洁、豪放、开阔的风格,表达了游牧民族的坦荡心境和英勇豪情。
例如,郭震的《天净沙·秋思》中,通过简洁明快的词句,将诗人思念故乡和表达豪情并融入草原风光中,使人感到豪迈和悲壮。
四、楚辞引发心灵共鸣楚辞是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楚辞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引发了广泛的心灵共鸣。
例如,屈原的《离骚》中充满了对流离失所的思念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并抒发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在这些古代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美的追求。
诗人通过婉约或雄浑的笔触,以及深刻的思考,将美妙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索。
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的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媒介。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应该注重诗歌的音律和意境,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和哲理。
每一首诗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我们要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境遇、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涉江采芙蓉赏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涉江采芙蓉赏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是一首描写江上行舟采摘芙蓉花的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本文将从意境、艺术特点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涉江采芙蓉》进行赏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首先,从意境的角度来看,诗中所描绘的江边风景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宁静的江边。
诗人通过江上采芙蓉这一意象,创造出一种雅致的境界,使人产生休闲、放松的心境。
同时,诗中所述的兰泽、芳草等景物,给人以浓厚的生态氛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其次,诗歌的艺术特点也是深入品味的关键。
《涉江采芙蓉》以五绝诗的形式表现,每句四字,共四句,字数较为简短。
这种简洁、有力的表述方式使得整首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五绝诗以其简洁明快的特点,常常能够抓住人们的注意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偶、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优美、韵律流畅。
例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通过对偶的方式将诗句衔接得十分和谐,使得整首诗具有较强的音乐性。
最后,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江是中国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大江大河的壮阔景象。
采芙蓉则是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追求美的心理。
同时,江上行舟的情景也引发人们对旅途的思考和追溯,增加了人们对于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思、道字,透露出诗人胸怀远方、思念之情,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深沉。
综上所述,《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意境,简洁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这首诗意味深长,给人以思索与感悟,引导人们通过欣赏诗歌作品去领略诗中蕴含的美学意味和人生哲理。
也正因如此,中国古典诗歌得以传承至今,并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视角,我们都应该深入品味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意境解读诗歌,感受诗歌之美
作者:黄耀平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7期
白居易在《一七令·诗》中所论:“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颦一笑,一花一草,甚至清风明月都可入诗。
一首好诗必须写出情感,呈现出优美的意境,如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可见中国的诗歌是文字“作画”,意蕴其中。
中考中对诗的考查主要是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然而纵观众多的考生,能看懂每个字却不识其意,哀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诗歌的鉴赏难者与基础在于其会意,会其意,拈花一笑,欣然自乐。
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了解作者的主要诗歌风格
常见的作者的诗歌风格有: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朴实无华,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清丽俊逸,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的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柔婉隽永,陆游的悲壮忧愤,辛弃疾的雄浑悲慨,王维的清新典雅……此外,下面5个适应范围较广的词语也是概括诗歌语言特点时常用的。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
如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杜甫的《石壕吏》皆是此类语言的典范。
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辞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
如雍陶的《题君山》一诗:“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用笔就是浓墨重彩。
隽永:这类语言的风格是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让读者品味。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此类。
简练: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炼字、炼句。
如贾岛诗最明显的风格就是简练。
二、捕捉诗眼,展开联想,体味诗歌情感
1.捕捉诗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
诗人往往运用意象为暗号,神秘地传达着其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要有一双锐眼,捕捉意象并发现情感,这就是常考的考点所在。
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
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呢?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另外,诗眼以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如:
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2.展开联想。
联想思维是鉴赏诗歌的必备思维,它能帮助我们探寻诗人所抒发感情的缘由,解读诗歌的时要能联想其写作的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诗句,再现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规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要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置身于历史大背景,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
诗人的生平经历,触发写作的事件,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等都是正确解读诗歌不容忽视的细节,有时是成功破解诗歌的关键所在。
所以解读诗歌时有几处容易忽视却不容忽视的地方,一是标题;一是作者;一是注释。
如: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②清洛,今安徽洛河。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④蓼茸:蓼菜的嫩芽。
蒿笋,莴臣笋。
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
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
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
但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初中诗歌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品鉴诗歌,如何找到诗歌的题眼,从梅兰竹菊、玉灯笛箫、流水斜阳、柳营羌笛中寻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在诗人用文字描绘的意境中感受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