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3
2011.4心肺复苏3
轻拍重喊
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故必须立 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故必须立 即呼救— 即呼救— • 寻求他人帮忙,拨打 寻求他人帮忙, 急救电话… 急救电话… • 第一目击者马上开始 CPR…… CPR……
来人呐! 来人呐!救 命啊! 命啊!
放置CPR体位 放置CPR体位 CPR
• 环境要安全、通风。 环境要安全、通风。 • 仰卧位、摆放于坚实平面,地 仰卧位、摆放于坚实平面, 坚实平面 面或硬板床。 面或硬板床。 • 救护人跪于伤者右侧(左右脚分 救护人跪于伤者右侧 右侧( 别置于颈部和腰部) 别置于颈部和腰部) • 解开伤者衣领、腰带 解开伤者衣领、 • 检查颈部有无伤害,翻动时尤 检查颈部有无伤害, 其注意保护颈部,务使头、 其注意保护颈部,务使头、肩、 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 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 止扭曲。 止扭曲。
• 意外发生地点; 意外发生地点; • 发生意外原因; 发生意外原因; • 患病、受伤者数目; 患病、受伤者数目; • 伤员情况: 伤员情况: 切记不要先 挂断电话! 挂断电话!
二、早期徒手心肺复苏
A — 开放气道 B — 人工呼吸 C — 胸外心脏按压 Early CPR
基本生命支持( ):其目 基本生命支持(BLS):其目 ): 的是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抢救, 的是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抢救, 为伤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脑、 为伤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脑、冠脉等 重要器官组织供血, 重要器官组织供血,争取时间以得 到进一步治疗。 到进一步治疗。
急 病 创 伤 中 毒 溺 水 触 电
由于外伤、疾 由于外伤、 低温、中毒、 病、低温、中毒、 高温、淹溺、 高温、淹溺、电 击等原因, 击等原因,可致 使心跳、呼吸骤 使心跳、 停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术(三校生)
失常药等。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以上五环节环环相扣必须及时、有效、 正确实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第二节 CPR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心肺复苏的内涵和意义 2、熟悉心搏骤停的原因及类型 3、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徒手心肺复苏
操作技能,并灵活应用。 4、在实施抢救中,分秒必争,团结协作,
成人心肺复苏
婴儿心肺复苏
儿 童 心 肺 复 苏
2、成人CPR的操作要点
(1)、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幅度: 5-6㎝。
(2)、成人单人和双人按压-通气比:30:2 (3)、按压与放松时间比;1:1
(中断时间﹤10秒) (4)、避免过度通气。 (5)、二人或以上施救时,每5个CPR周期
体现人文关怀,表现良好的现场应急 处置能力
第三节 心脏停搏的评估
心脏骤停(SCA):是各种原因导致 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是心脏 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症状发作后 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一、心搏骤停原因
1、心源性停搏:由各种心脏病 引起,如:冠心病(最主要)、病 毒性心肌炎、先心病等。 2、非心源性停搏:呼吸停止、 麻醉手术意外、中毒、电击、雷 击、溺水、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 碱平衡失调 ,药物过敏等
可分为三个阶段 :
1、基础生命支持(BSL) 2、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3、延续生命支持(PLS)
1、基础生命支持(BSL)
指在心肺复苏初期所采取的 胸外心脏按压 (C)、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等措施。 又称初期复苏外理 和现场心肺复苏。
2、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指有一定的设备条件及专业 人员行静脉输液,给予各种药物, 行 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ECG监 测及除颤等措施。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以下简称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特别强调了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意义。
该标准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AED的普及使用。
(具体修改内容见如下2005年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比例表)随着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实施,原先2000版心肺复苏标准中的按气通气15:2和按压通气四个循环必将废除和停止执行,掌握和运用新指南势在必行。
上海康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在这一时机率先开发出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第六代(BLS)系列最新标准技能训练与考核模拟人与ACLS系列技能训练教学系统。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第一部分科学共识第二部分伦理原则第三部分生命支持第四部分培训教育一.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以循证'>医学(EBM)为依据:※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推荐经过严格循征'>医学证实的新方法;※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急救心肺复苏三阶段
急救心肺复苏流程心肺复苏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asic Life Support,BLS),指施救者在院前没有仪器设备得情况下,通常使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为患者进行抢救;第二阶段就是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 iac Life Support, ACLS)就是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或者急救车,急救中心得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得生命支持。
病人得自主循环恢复后进入心肺复苏得第三个阶段,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主要就是脑复苏,与脏器功能支持得后续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BLS)-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复苏(CPR)就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得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得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得人工循环并恢复得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得急救技术、心肺复苏得目得就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与循环。
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得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得训练后才可以为她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后续得专业用药初步得CPR按DRCAB进行、D(dangerous 检查现场就是否安全在发现伤员后应先检查现场就是否安全。
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
R 检查伤员情况在安全得场地,应先检查伤员就是否丧失意识、自主呼吸、心跳。
检查意识得方法:轻拍重呼,轻拍伤员肩膀,大声呼喊伤员。
检查呼吸方法:一听二瞧三感觉,将一只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伤员就是否有呼吸声音,瞧伤员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就是否有空气流动。
检查心跳方法:检查颈动脉得搏动,颈动脉在喉结下两公分处。
心肺复苏
严重心脏病
严重电解质紊乱
重症胰腺炎
心律失常
低温
胆道感染
手术刺激
严重缺血缺氧
心导管操作
严重缺氧、CO2蓄积
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负性变力药
大剂量全麻药
心肌、心脏、心内膜等疾病
宽平面椎管内麻醉
大量失血失液
全身麻醉过深
肺动脉栓塞
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
骤然变动体位
过量应用血管扩张药
心室纤颤(VF)
ECG:P-QRS-T波消失,代之形状不同,大小不一, 极不均匀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min。
心脏停搏 Ⅱ
aVR
ECG: P-QRS-T波消失,呈一直线状。
心电机械分离(EMD)
ECG:较为完整的、宽而畸形的ECG; 频率在20~30次/min。
三、心跳骤停的诊断
心跳骤停,指因各种急性原因导致病人心脏突然丧失 泵血功能,血液的有效循环完全停止的一种病理生理
状态,意味着“临床死亡”开始。
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跳骤停后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
◆
脑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I(intensive care)加强医疗
一、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本阶段的基本目的:迅速建立人工呼吸与循环,为心 脏复跳创造条件。 基本内容:(A)畅通呼吸道;
(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本阶段的基本目的:恢复自主心跳并稳定循环、呼吸功能,为脑复 苏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000年2月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指 南在传统心肺复苏基础上有以下重要进展: 1、更强调CPR要尽早进行:(1)早期识别诊断,及时呼叫急救系 统;(2)及时实施BLS;(3)及时除颤;(4)静脉注射急救药 物。即早介入、早CPR、早除颤、早ALS。 2、更强调诊断的快速性:(1)非医务人员在公共场所一但发现循 环征象确实,即可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避免延误抢救时间。 (2)有条件可立即连接自动胸外除颤器(AED)。 3、机械通气强调用小潮气量(6~7ml/kg)、吸气相1.5~2.0秒。
心肺脑复苏的名词解释
心肺脑复苏的名词解释心肺脑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旨在恢复心脏、肺部和大脑的功能。
它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技术,可在心脏骤停等意外情况下挽救生命。
CPR通过人工方法重新建立心脏的有效搏动和呼吸,帮助维持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患者脑损伤的风险。
1. 涵盖的范畴心肺脑复苏包括了一系列的急救措施。
首先是进行胸外按压,这是CPR的核心步骤之一。
通过在心脏所在的胸骨上施加持续而有力的压力,胸外按压能够使心脏恢复搏动,并维持血液循环。
同时,CPR还包括了人工呼吸,通过向患者的口腔或鼻孔吹气,迅速补充氧气并防止缺氧引起的潜在问题。
此外,复苏期间通常还会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备来进行电击,以纠正心脏的不规则搏动。
2. 适用人群心肺脑复苏适用于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无论是因为心脏病发作、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
在这些紧急情况下,心脏停止跳动将导致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供氧不足,时间一长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CPR的目标是尽快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恢复呼吸,以维持氧气供应,预防不可逆的脑损伤发生。
3. 实施方法实施心肺脑复苏的关键是尽快开始并保持连续而有力的胸外按压。
按压的速度、力度和深度对于复苏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通常,按压速度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的深度要达到至少5厘米,而且注意避免过度压迫。
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确保人工呼吸的有效性。
使用面罩或袋子来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正确密合,并注意调整呼吸频率和气量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复苏过程中使用AED时,操作者应按照设备的指示正确连接电极,并遵循相应的电击和人工按压的配合节奏。
4. 效果和挑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患者早期急救干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公众对CPR的意识和培训程度。
快速的心肺脑复苏可以使心脏得以再次跳动,将血液和氧气输送到重要器官,从而提高生存率并减少后遗症。
然而,CPR 并非可以无限制地提供氧气和有效的循环。
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
有效的压力管理
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冥想、呼吸练习。
戒烟
抽烟会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尽量避免吸烟。
轻轻摇晃患者,大声呼喊,寻求反应。
3
检查呼吸
观察胸部起伏,听听有无呼吸声。
4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照正确的频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CPR技巧和实践
1 正确握持手法
交叉手指,用力使胸骨按 下。
2 正确频率和深度
按压频率应为100-120次/ 分钟,按压深度应为5-6 厘米。
3 注意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时,确保每 次呼吸时气道通畅。
恢复
•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 询服务
• 鼓励适当的体力活动和 康复训练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进行复查和检验
教育
• 提供心脏健康知识和预 防措施
• 教授心肺复苏技能 • 推广使用AED设备
预防心脏骤停的方法和建议
保持健康的饮食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限制高脂肪和高盐食物。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骤停并提供除颤电击的设备。 密切遵循使用说明,确保正确使用AED设备。
急救和紧急医疗团队的作用
急救人员能够在发生心脏骤停时提供及时的心脑肺复苏。 紧急医疗团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处置,提供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
复苏后的护理和康复
监护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 保持气道通畅 • 提供适当的氧气治疗
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的突然停止跳动,是一种紧急情况。心脑肺复苏技术可以 挽救生命。
心脏骤停的定义和原因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在某些情况下突然停止跳动,导致供氧不足。 常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脏病、心肌梗塞等。
心肺脑复苏术(CPCR)
(7) 有效标志:①扪及大动脉搏动。
②肱动脉收缩压≥60mmHg。
(3) 激素的应用:有稳定细胞溶酶体,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成,减少脑脊液的形成,增强利尿作用等功能,因而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地塞米松在第1-4天、30-40mg/d第5-7天渐减量。
(4) 止痉:脑损伤者常有躁动,可增加氧耗量,影响呼吸功能及降温效果。常用安定10-30mg。
(3) 脑功能监测
① 自主呼吸开始出现的时间:如在20分钟内恢复不超过40分钟,预后较好。
② 脑干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在12min内恢复,咳嗽吞咽反射在23min内恢复,则脑功能恢复良好。
③ 意识变化:如昏迷小于3天预后佳。
(4) 肾功能监测
① 方法:通过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② 监测: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可试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若用药后1小时尿量仍在30ml以下可用40-200mg静注。若尿量仍未增加则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持续生命支持
(一) G估价:对病情及治疗效果加以判断。复苏成功与否取决于复苏的程度,系心脏功能状态,心跳停止的时间和始终如一的抢救意志。
(二) H智能:即维持脑功能,进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而、积极地进行脑复苏,是整个复苏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有:
① 肾上腺素:通过兴奋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快,并可调节冠状血流,故在心肺复苏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主张,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
心肺脑复苏术名词解释
心肺脑复苏术名词解释心肺脑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紧急医学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的功能,以防止脑损伤和死亡。
下面是对心肺脑复苏术中涉及的一些名词的解释。
1.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无法提供血液和氧气给身体各个部分。
心脏骤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
心脏骤停是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2. 呼吸急停(Respiratory Arrest):呼吸急停是指停止或显著减少呼吸。
呼吸急停可由窒息、溺水、中毒、哮喘等原因引起。
呼吸急停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组织损伤和死亡。
在心肺脑复苏术中,复苏人员将尝试通过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3. 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胸外按压是指复苏人员使用手或双手对患者的胸骨进行有节奏的按压,从而模拟心脏的收缩和推动血液流动。
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向脑部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以防止脑损伤。
4. 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人工呼吸是指复苏人员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气体,以供患者吸入。
人工呼吸可以维持气体交换,提供氧气和清除二氧化碳。
在心肺脑复苏术中,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交替进行,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5. 自动体外去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自动体外去颤器是一种可用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的紧急设备。
AED 可以检测和分析患者的心律,如果发现可纠正的心律失常,会发出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
AED 是心肺脑复苏术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增加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6. 脑缺氧(Cerebral Hypoxia):脑缺氧是指大脑组织缺少充足的氧气供应,导致脑功能受损或死亡。
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会导致脑缺氧,因此在心肺脑复苏术中,及时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非常重要,以减少脑缺氧引起的不可逆损伤。
3-2高级心肺复苏
D.明确诊断
迅速进行心电监护和必要的血流动力 学监测,明确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和心 律失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可以应用心电监护仪或除颤器心电示波装臵以及 心电图机做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准 确辨认心律失常,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室颤 立即给予除颤。
三、心搏骤停后治疗
心搏骤停患者出现ROSC,立即开始心搏骤停 后的综合系统治疗,有助于防止再次发生心 搏骤停,提高型室速 1-2g稀释到5%葡萄糖中缓慢静脉推注。 应立即进行高能量电击治疗,此只为辅助用药。
阿托品
效应(M受体阻滞剂) :降低心脏迷走神经 张力,增强窦房结兴奋性,加快房室传导。 用途: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对抗胆碱能作用所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 血压下降。 用法:心跳停止:1mg IV,3~5min重复。 心动过缓:0.5mg IV,使HR达60次/分以上。 总量3mg可获完全性迷走神经阻滞。
经鼻气管插管
喉罩人工气道
A.控制气道
5.气管切开术
:
适于需要长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反 复吸痰者。主要用于心肺复苏后仍然长期 昏迷的病人。
B.氧疗和人工通气
氧疗:高浓度或 100% 氧,恢复自主循环,调节氧流量
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 94% (有人主张至 99% ,不是
100%),避免过剩。 球囊 - 面罩通气法:简易呼吸器通气法,挤压 1/2 ,提 供600ml潮气量,通气时间持续1S以上。 机械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确切有效
碳酸氢钠
混合性酸中毒:代谢性、呼吸性。 早期呼吸性为主,充分通气可纠正。 动态形成代谢性酸中毒:低血流灌注→组织酸 中毒→酸血症,取决于心跳停止时间及血流 灌注水平,低血流使组织的CO2不能灌洗出来, 应用碱性药未必能纠正。 CPR纠酸手段:充分通气、尽快恢复组织灌注。
2023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23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内容和要点,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最新的心肺复苏救治措施。
主要变化- 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对于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术没有大的改动,仍然推荐按照C-A-B(胸外按压-人工通气-除颤)顺序进行。
- 增加了对于特定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的心肺复苏要点和建议。
- 强调了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特别是早期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特定诱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推荐尽早进行血管通路建立和介入治疗。
简要指南根据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是心肺复苏的简要指南:1. 在发现心脏骤停时,首先确定是否处于安全环境中,确保自身和患者安全。
2. 叫求救,并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
3.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如果没有,判断为心脏骤停。
4. 进行胸外按压,按照正确的速率和深度进行持续的按压。
5. 向非专业人员指示进行人工通气,每30次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通气。
6.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电除颤。
7. 在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中保持良好的质量,避免中断时间过长。
8. 对于特定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按照相应指南进行实施。
风险和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有一定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肋骨骨折、胸内脏损伤等。
在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些风险发生。
- 心肺复苏的质量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脑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请严格按照指南要求进行操作,并定期接受培训和演练。
- 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感染和其他危险因素对自身和患者造成伤害。
结论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为医疗救治人员提供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导和建议。
及时掌握和应用这些指导原则,可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挽救更多的生命。
简述人工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
简述人工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
1、当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应快速判断有无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确定后立即拨打120。
评估周围环境,使患者仰卧于平地上,保持呼吸道通畅。
2、在患者身体右侧方,两手掌根部重叠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 cm,立刻放松,频率为100-120次/分。
3、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开通气道。
左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患者的鼻孔,平静吸气后,将口唇紧贴患者口唇,把患者口部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内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吹气量每次500-600ml。
4、使患者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每胸外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做5个循环)。
5、判断复苏效果,再进行下一步抢救。
心肺复苏的三阶段CABD四步法
心肺复苏的三阶段CABD四步法根据CPR’2010国际指南(刚于2010年10月18日用中英文同步向全世界正式公布),心肺复苏的标准步骤和方法,高度概括起来就是三个“ABCD”,称为“三阶段CABD四步法”,即“CABD”渐进式地重复三次: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础生命支持BLS,最为重要)A Assessment + Airway判断后徒手开放气道B 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徒手胸外心脏按压D Defibrillation体外电击除颤(AED)但最新的国际指南对步骤做了重大修改CPR’2010国际新指南规定: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30次A Airway 然后才用徒手开放气道B Breathing 器械或徒口人工呼吸2次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注意:在胸外按压之前仍然是先判断----A即Assessment,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和意识丧失,必须首先检查他的神志、呼吸和心跳,在10秒钟内快速完成!BLS步骤改为CABD的理由尽管CPR’2005国际指南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但2005 年以后发表的研究表明:(1)在实施新指南以后心肺复苏质量虽有改善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各个急救系统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看见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 2010国际新指南作出一些更改建议,最大的修改之处就是将成人及儿童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不包括新生儿),从过去的A-B-C-D(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除颤),更新为C-A-B-D(首先做胸外按压)。
尽管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但参与制定心肺复苏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为此付出努力必然是值得的。
心肺脑复苏基本原则
心肺脑复苏基本原则心肺脑复苏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延续生命支持(PLS)一、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2、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4瞳孔散大和皮肤黏膜发绀;5、心电图多示室颤、心室停搏。
二、心肺脑复苏第一阶段BLS(Basic life support)判断呼吸心脏骤停后,使患者仰卧于坚实的平面上,或者其身下垫硬板,头部不得高于胸部,如患者呈俯卧位,则应将患者的头部、肩部和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同步翻转成仰卧位,双臂应置于躯干两侧。
基础生命支持包括“ABC”三步急救措施。
A)保持气道通畅(Airway)仰头抬颌法如口中有呕吐物或异物应予以清除,必要时用电子吸引器清除咽喉部分泌物。
义齿松动应取下。
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向后仰,同时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颌,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
使用人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B)人工呼吸(breathing)1、口对口呼吸法此法是供氧的快速有效途径,保持气道通畅体位后立即口对口吹气,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闭患者的鼻孔,用另一手保持使气道畅通的下颌和头向后倾斜,深吸一大口气后,用口唇封闭患者口唇四周,用力向患者口内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吹气时注意患者胸部膨起2、口对鼻吹气口对口吹气有困难或不成功时可用口对鼻呼吸法。
术者一手按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向前抬起下颌,并封闭其上下唇,深吸一口气后,以口唇封住患者鼻孔,用力向鼻腔内吹气至胸部膨起,然后离开鼻孔让患者被动呼气。
若鼻孔有阻塞时,应间断地将口打开或分开上下唇,以便从口被动呼气。
C)人工循环术(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最常用和方便有效的方法是胸外心脏按压(ECC)1、拳击复律当心脏骤停后,术者立即握拳从20-25㎝高处垂直向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迅速扣击1-2次。
(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者)。
简述完整的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部分
简述完整的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部分心肺脑复苏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它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1.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的第一步。
当一个人失去意识,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确保环境安全,然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
如果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维持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
首先,将患者放置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
然后,双手交叉放置在胸骨下方,向下按压胸骨,使胸廓下陷至少5厘米。
按压时应保持节奏和力度一致,每分钟大约100-120次。
按压和松开的时间比例应为30:2,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2.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按压胸骨,可以恢复心脏的机械功能,推动血液流动。
按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按压的位置,即胸骨下方的正中间。
然后,交叉双手放在胸骨下方,用力向下按压。
按压的力度应足够,使胸廓下陷至少5厘米。
此外,按压的节奏也很重要,每分钟应进行100-120次。
胸外心脏按压可以帮助维持血液循环,向重要器官供氧。
它起到代替心脏收缩的作用,促进血液流动。
胸外心脏按压需要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3.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另一个基本部分。
它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氧气,帮助恢复呼吸功能。
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应先松开按压,并将头部向后仰。
然后,用手捏住鼻子,并用嘴对准患者的嘴巴或鼻子,吹气进入患者的呼吸道。
每次吹气应持续1-1.5秒,使胸廓上抬。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氧气,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氧气供应和呼吸功能,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心肺脑复苏是一种关键的急救技术,可以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挽救生命。
它包括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三个基本部分。
通过正确应用这些步骤,可以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直到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心肺脑复苏
用法:1mmoL/kg 1 mmol=5%NaHCO3 1.5ml
注意:过度通气,不宜气管内给药, 血气监测.
大量应用碳酸氢钠的危害:
不能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碱中毒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昐产生低钾血症 CO2生成增加,通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 加重钠水潴留,心脑细胞水肿 使同时输注儿茶酚胺失活
定
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或心电消失
触摸颈动脉搏动手法
急救 197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创立 心肺复苏程序——三阶段九步 骤
心肺脑复苏三阶段
初期复苏或称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后期复苏或称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复苏后治疗(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 或称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输液种类 晶体或胶体, 一般不输血,除非有明显的失 血。
后期复苏
5 心室纤颤及电除颤
纤颤的种类 心电图 心肌颜色、张力 细颤 粗
颤
任何情况下,未将细颤 变粗颤 ,电击治疗将
无法生效。
后期复苏
6 起搏治疗
已安有起搏器或心跳已恢复但必须异丙肾上腺
素方能勉强维持心率者
起搏电压 2-3v 70-90 bpm
即行除颤
胸外电除颤
能量:
室颤:成人 200-400J, 最大可达 360-400J, 小儿 2J/kg 室速: 50J, 房扑25J,
阵发性室上速和房颤: 75-100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脏停搏:1mg IV,3~5min重复 – 心动过缓:首次 0. 5 mg IV ,每隔5分钟可 重复注射直到HR达60次/分以上。 – 心率恢复达60次/分以上
– 总量3mg可获完全性迷走神经阻滞。
Drugs利多卡因
• 纠正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及室颤 • 提高室颤和电除颤阈值 • 首次量:1~1.5mg/kg静注 • 追加量:0.5~1.5mg/kg • 8~10min重复 • 维持量:2~4mg/min • 总量<3mg/kg
初期复苏
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缓机体耐受临 床死亡的时间。力争在呼吸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
时间就是生命* ----------
快
单人复苏 30:2
双人复苏 30:2
初期复苏
•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2010指南)
– – – – – –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与2005主要变化
•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 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 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能正常工作
意识恢复:但有智力障碍、共济失调和运动障碍等并发症, 半植物人。
• 大脑皮质死亡:1意识消失,但有呼吸及脑干功能。
有对光和吞咽等反射
2疼痛刺激有反应,但无听觉、意识 及视觉 3皮层下生存(植物人?) ,现称为"社会死亡"。
1 心室颤动
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炎其心脏应激性好,复苏成功 率高. 200-400次/分
• 原因: •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 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 CPR的高。 •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 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 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 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 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气管内给药
----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和血管加压素利多卡因、 ----剂量为静脉给药量的2~2.5倍。 ----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5~10ml,然后直接注入气管。
• 首选外周静脉给药:用药后再静脉注射20ml液体 并抬高肢体10~20s
• 气管内给药
–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和血管加压素 – 气管内给药量应为静脉给药量的2~2.5倍。 – 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5~10ml,然后直接注入气管。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 • • • • • 继续BLS; 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 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 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 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 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
பைடு நூலகம்ALS应尽早开始,最好与BLS同时进行。
ALS的内容
.氧疗、 建立人工气道、 循环支持:输液输血 药物治疗 心脏除颤(Fibrillation)、电除颤、 其他特殊治疗 目的
– – – – 无自主呼吸 无自主运动,肌肉无张力 脑干功能和脑干反射消失,体温调节紊乱,脑电图呈等电位 持续72小时(24~48小时),排除低温、镇静或肌松药等因素影响
心脏死亡: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ECG仍呈直线。 – 只要心电活动存在,室颤或频死QRS波,还有机会 恢复自主循环。完全恢复:神志完全恢复,无神经后遗症,
碳酸氢钠
• 复苏时混合性酸中毒:代谢性、呼吸性。 • 发生顽固性室颤;使心收缩力减弱;使拟交感胺 类药物的作用减弱。
• CPR时或自主循环恢复后,不推荐常规使用早 期呼吸性为主,充分通气可纠正。 • CPR纠酸手段:充分通气、尽快恢复组织灌注。 首次剂量为1mmol/kg
其他
• 多巴胺
– 适用于低血压或(和)心功能不全者。 – 推荐剂量为5~20μg/ (kg ·min) ,超过10μg/ (kg ·min)可 导致体循环和内脏血管的收缩,
CPR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 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 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脑死亡: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血管加压素
• 为自身合成的抗利尿激素.
– 药理作用:加压、抗利尿,大剂量(40U)时通过兴奋 血管平滑肌V1受体产生产生非肾上腺素样的血管收缩 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冠脉灌注压、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氧输送。 – 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血管加压素可能优于肾上腺素 –不受酸血症影响. –尤其适合复苏时间长,或困难复苏病人中应用. –治疗剂量为40IU,单次用药。 – 其半衰期为10-20分钟.
–1mg/min(前6h), 0.5mg/min(后18h) –第一个24h总量:2.0~2.2g以内 –第二个24h及以后的维持量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调整
阿托品
• 能降低心肌迷走神经的张力,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 促进房室传导,对窦性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 • 尤其适用于有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低组 织灌注或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者 • 用法:
2 心搏停顿
较常见(16-26%)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其心脏应激性 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3 心电机械分离
极少(5-8%) 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心脏应激性极差, 复苏十分困难.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心脏骤停指征
1. 突然意识丧失。
2.颈动脉搏动不能触知。 3.呼吸断续或停止瞳孔散大. 4.皮肤粘膜呈灰色或发绀。
Ⅰ期心肺复苏的停止和持续
• 效果判断:瞳孔、面色、神志、脉搏、呼吸 1.有效: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应,面色转红,神志渐清,脉搏 在停止胸外心脏按压时仍有搏动并有自主呼吸
2.停止:能摸到颈动脉,桡动脉在50次/分以上。
3.停止复苏的条件: • 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 确认已死亡,指征:深度昏迷、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心肺复 苏抢救持续1小时以后,心电活动不恢复;瞳孔固定性散大30 分钟以上。
复苏药物治疗
• 复苏时用药的目
–提高室颤阈或心肌张力,为除颤创造条件。 –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血液灌注量。 –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脑血流量 –防治心律失常(arrhythmia)。 –调整急性酸碱失衡,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复苏时的给药务必做到迅 速准确。
• 药物治疗—给药方式: –外周静脉:用药后再静脉注射20ml液体 –骨内给药(IO), –中心静脉给药, –气管内给药。
初期复苏
• 手法:
– – – – – 掌根置胸壁,另掌交叉重叠 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 双肩双臂与胸骨垂直 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放松时双手不离开胸壁
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 ;
• 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及肱动脉 • 收缩压≥60mmHg, • 瞳孔、面色、神志、脉搏、呼吸
– 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应, – 面色转红,神志渐清, – 脉搏在停止胸外心脏按压时仍有搏动并有 自主呼吸
• 去甲肾上腺素
– 适用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合并明显低血压者, – 开始以0. 04 tg/(kg· min) 并根据血压高低来调节。
• 异丙肾上腺素
– 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且对阿托品治疗无反应者,也可以异 丙肾上腺素治疗 – 2^-20 tg/min,维持心率为60次/分左右。
胺碘酮
• 心肺复苏时主要用于VF或无脉性VT,电除颤后仍 然存在无脉性VT室速或室颤,
–负荷:300mg(或5mg/kg)IV/IQ →再次除颤 –如仍无效可于10~15min后追加150mg
•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T或有反复或顽固性VF或 VT患者。
–如首次用药150mg后再追加150 mg
• 维持: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心脏复苏中最古老,最有效。兼有α 及β 受体的 兴奋作用。
–兴奋α 受体,收缩外周血管,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 加冠脉灌注压改善心肌及脑的血液灌注, –恢复已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动。促进自主心搏的恢复 –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以利于除颤 • 标准剂量:1mg,必要时重复(3-5min) –主张早期、大剂量、连续给药
– – – – 促进心脏复跳,恢复自主循环 提高心脑灌注压 减轻酸血症 提高室颤阈值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 后期复苏
• 呼吸道管理 -----氧疗和人工通气 – 简易呼吸器法:适用于两人同时参与抢救, – 机械人工通气:气管插管呼吸机
气管插管
– 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 – 确认气管导管位置 : – 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