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述题1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部分

第一、二、三章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直观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社会实践及其对哲学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贡献就在于,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革命的,又是科学的。

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其一,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它在对一切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而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变革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是指它是完备的、彻底的、毫无片面性的唯物主义,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和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为基础的,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它通过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世纪,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这这一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它可以避免和减少失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试述在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性的关系。

(1)历史是人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又是一个有其客观发展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活动的关系是辩证的。

社会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不同,离开了人的自觉活动,就谈不到社会历史及其发展。

同时,人们的自觉活动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历史的发展,促进或延缓历史的进程。

正因为这样,历史发展地呈现出不相同的面貌,会涂上各种偶然性的色彩。

马哲论述题超精华归纳

马哲论述题超精华归纳

1.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辫证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3)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丈明成果,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辫证统一的关系(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岐途。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燥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大工马哲题库第一章论述题答案

大工马哲题库第一章论述题答案

大工马哲题库第一章论述题答案1.如何对待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其哲学依据是什么?首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正确把握他们中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特征的东西,更重要地是要找准他们中间不合适宜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甚至迷信的东西,将之一分为二。

其次,要坚持扬弃。

对于正确的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吸收和引进,对于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否定,采取不学习、不继承、甚至隔离的态度。

其三,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和优长,从东西方文化最容易结合的地方,进行吸收和融合,保证东西方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发展,避免相互排斥、相互削弱、相互敌视的局面发生。

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我们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否定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

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

因此,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五、论述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3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1、论实事求是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关系。

2、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 、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分析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2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错误及其指导意义。

3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4 、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2 、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出发,阐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不断增加主体的认识能力。

3 、从真理的辩证法原理出发,说明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 、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论的一致性,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生产的发展史。

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3、新科技革命及其作用。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1、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1 、论坚持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 、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 、应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5 、怎样理解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6 、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哲论述题及答案

马哲论述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 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一)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解决方式的不同。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共40分)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20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同时,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应用。

(20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动者被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智力和道德发展。

其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再次,通过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母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这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为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学说?(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3.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4.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简答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的本质是:(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研究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3.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普遍性。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二、论述题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看待我国传统文化和本国文化。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马克思原理习题库》之论述全集1、试用普遍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

联系实际论述。

2、试述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答: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包括2方面(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2)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

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常考论述题整理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常考论述题整理

1、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其普遍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其特殊性。

例如:(以下三个方面只选其一即可)经济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调节为主,同时加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吸引外资以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的特色。

政治上:“一国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民族自治”,少数民族的领导权在自己本民族人的手中。

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可以在对外贸易上获利。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文化上:对内继承和发扬自己本民族多样的文化。

对外宣传自己的文化,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等对所在国进行文化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见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建设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是正确的。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内容:商品的价值规律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紧紧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性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低于价值,时而高于价值,不停地紧紧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能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就是一致的。

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但是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自发性地提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可能将引致寡头垄断的产生,制约技术的进步。

3自发性地调节社会总收入的分配,但也可能将引发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问: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变现过程的统一。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值的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所谓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的形成过程。

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值过程。

在价值变现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必要劳动,用作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就是剩余劳动,用作拨用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论述题马哲整理

论述题马哲整理

1——4章论述题1、联系实际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

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决不能从主观想象或书本条文出发。

(3)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根据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较少,生产力落后且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既不能照抄找搬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也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2、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首先,两者相互区别。

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而个性中总有自己所特有的为共性所包含不了的;其次,两者相互联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脱离个性的共性,而个性总要受共性的影响和制约,没有脱离共性的纯粹个性;最后,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当时的
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其历史进步性,成了为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得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多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的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7..试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与差别
(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①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公有制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为社会公共的利益服务和使用。②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③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④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⑤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大差别: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力水平仍比较低,远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程度。②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本身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③社会主义社会存公有制范围内的个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按需分配原则。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仍起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涮节。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劳动还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已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⑥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制度,但阶级和阶级差别在一定范同内还长期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同家仍须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则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将自行消亡。⑦社会主义社会虽已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意识彤态和道德观念,但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注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在这篇论述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其丰富的内容和具体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围绕实践、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进行论述;第三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它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并且对人类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认为历史不是单纯的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会随之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支配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它强调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和综合论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内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客观事物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实践、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引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包括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

物质生产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包括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

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类实践的最终目标。

通过实践,人类可以摆脱经济压迫、政治压迫和精神压迫,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解放。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条件da:(1)资本主义社会实践的发展使得各种社会根据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得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成为可能(2)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斗争实践也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工人阶级迫切要求登上历史舞台(3)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果冲破了形而上学世界观,为唯物辩证的考察自然提供了前提。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时21世纪了,时代变了,但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没有过时,任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da: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这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也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莅临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这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也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马克思数以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有革命性,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还有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直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仍然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P228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共同富裕。

(谈理解)这是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实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联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二、(公)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三、(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

四、(政治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六、(人)以人为本,构建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及其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必然趋势?p205页与封建社会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科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论述题
1.(1)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

个人依赖于与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个人影响集体,集体也依赖于个人。

个人和集体是对立统一的,其中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根本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正是从这一前提出发,阐明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重要意义。

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原理为人们评价人的价值提供了正确历史观的原则。

既然任何一个现实的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集体和他人而独立存在。

所以,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离开个人和他人、同集体、同社会的关系来抽象地谈论任何人和人的价值。

只有在集体中才谈得到人的价值。

这种集体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

(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所谓人的价值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就整个人类来讲,人的价值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及其成果反过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状况和程度。

二是就个人来说,。

人的价值又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和贡献。

在个人和社会的两个方面中,后者是前者的条件,因为社会要能够提供实现每个成员的人的价值条件,首先就需要把后一方面创造出来。

(3)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任何程度的承认、尊重和满足,更主要的是要从这个人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来评价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主要在于贡献,这是我们价值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他全心全意的为集体,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

(4)对人的价值的看法,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人的价值观还是坚持个人主义的人的价值观,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历史唯物主义从集体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出发,提倡发扬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克服个人主义和消极无为的思想,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立的价值观。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反,主观能动性一点也离不开客观能动性。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按科学方法办事的人,才能认识和掌握它,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

(2)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意义:
第一,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建设由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认真探索建设由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各种客观规律;
第二,搞经济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种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少走弯路。

第三,必须克服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接口,否定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二是以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规律制约的“精神万能论”和“唯意志论”。

总之,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在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的探索客观规律性,又要努力去客观规律办事,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紧密的结合起来,把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能够通过时间自觉的改造客观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法杖有促进作用。

(2)共产主义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意识,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只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更大成就。

(3)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4.暂未找到
5(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特点,是生产关系基本上基本上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但又不完全适应。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自觉的应用。

社会主义基本上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表现:第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消除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方面,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平等、互相帮助的关系。

第三,在分配和消费方面,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集体、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结合起来,没有对抗矛盾。

可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开辟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不相适应的表现:第一,在所有制方面,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各自内部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第二,在生产地位和关系方面还存在着工农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的矛盾。

第三,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显露出来,如: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等。

第四,在管理方面权利过分集中,机制转换慢、经营粗放、技术进步慢、设备落后、管理不科学等。

(2)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地调节和改革,不断得到解决,不需要经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不需要从根本上推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四十多年来,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答案在课本326—327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